病理学之大肠癌病理分期
直肠癌病理类型和分级分期
![直肠癌病理类型和分级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9869215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2.png)
直肠癌病理类型和分级分期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和分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类型是指直肠癌组织的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结构,而分级则是评估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了解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和分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复发率。
本文将介绍直肠癌的常见病理类型和分级方法,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在对直肠癌进行分类时,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的病理类型。
直肠癌最常见的是上皮性恶性肿瘤,依据癌细胞的形态及组织学特点分类,可以分为腺癌、腺鳞癌以及未分化癌等类型;具体如下:1.腺癌腺癌是直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直肠癌的70%至80%。
它的癌细胞形态与正常直肠腺体相似,具有形成腺泡的能力。
腺癌可以分为多个亚型,其中包括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等。
乳头状腺癌的癌细胞形成较大的乳头状结构,管状腺癌的癌细胞形成细长的管状结构,而粘液腺癌则表现出丰富的粘液分泌。
这些亚型在组织形态上有所区别,但都属于腺癌范畴。
腺癌的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的直肠癌相似,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2.腺鳞癌腺鳞癌是直肠癌中的一种混合型癌,它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特点。
在组织学上,可以观察到腺鳞癌中癌细胞既能形成腺管结构,又能形成鳞状角化结构。
腺鳞癌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有关。
腺鳞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特点。
由于腺鳞癌同时具有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特征,其生长模式和转移途径可能与单纯的腺癌或鳞状细胞癌有所不同。
腺鳞癌的预后一般较差,患者的复发率较高,而生存期较短。
由于腺鳞癌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常常需要较为积极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化疗等。
临床上常常将腺鳞癌归类为高危组别,以便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和监测。
3.未分化癌未分化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癌细胞无法被明确归为腺癌或鳞状细胞癌。
这种类型的癌细胞具有高度的异型性和细胞增殖活性,表现出与正常细胞明显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胃肠道肿瘤
![胃肠道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a278e88c8bd63186bdebbc02.png)
放化疗组。 ➢ 结果以局部复发为首次复发的比例降低(19% vs
29%)。 ➢ OS显著延长了9个月( 27 vs 36 ) ➢ 3年DFS (31% vs 48%)
➢ INT 0116研究中,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接受了D1/D2切 除,那么是否可取消辅助CRT,以更彻底的切除和清 扫来获得同样的生存获益?
结肠癌的经验 以6月为合适 最长不超过12月
术后辅助化疗推荐方案
➢ 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手术方式、高危因素、体力状 况和伴随疾病来决定化疗方案
➢ 推荐方案:参照MAGIC研究 ✓ ECF ✓ 改良ECF(ECX/EOX/EOF) ✓ 氟尿嘧啶联合或不联合铂类
复发转移性胃癌的化疗
晚期胃癌化学治疗演变
肿瘤的恶性程度(分级)ξ 浸润的深度 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及阳性数 远端及近端外科切缘状况
其它
ξ 胃腺癌组织学分级: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
病理学分期(pTNM)
病理学分期与胃癌预后极其相关,早期胃癌预后极好,
5年生存率达90%。建议使用AJCC/UICC分类,在病理报
告中N分期可增加标注JRSGC要求的淋巴结部位。
➢ 全球高发:在全身肿瘤中,发病率位列第4 ,死亡率 位列第2
➢ 全球每年新发 >100万,死亡> 80万, 总体5年生存率 20%
➢ 胃癌的发病率,全球差异很大;
大肠癌临床分期
![大肠癌临床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5afe6732b7360b4c2e3f643d.png)
大肠癌临床分期对大肠癌传统上采用的是Dukes分期。
1978年我国第一次全国大肠癌科研协作会议上提出了我国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的试行方案,现已成为目前国内较为统一的分期方案。
Ⅰ期:(Dukes′A):0:病变限于粘膜层(原位癌)1:病变侵及粘膜下层。
2:病变侵及肠壁肌层。
Ⅱ期(Dukes′B):病变侵及浆膜,或侵及周围组织和器官,但尚可一起作整块切除。
Ⅲ期(Dukes′C):1:伴病灶附近淋巴结转移(指肠壁旁或边缘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2:伴供应血管和系膜切缘附近淋巴结转移。
Ⅳ期(Dukes′D):1:伴远处脏器转移(如肝、肺、骨、脑等处转移)。
2:伴远处淋巴转移(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或供应血管根部淋巴结广泛转移无法全部切除者。
3:伴腹膜广泛播散,无法全部切除者。
4:病变已广泛浸润邻近器官无法全部切除者。
1978年国际抗癌联盟提出了直肠癌的TNM分期,但因Dukes分期早已被广泛采用,故TNM分期仍难以推广。
原发肿瘤(T)分期:TХ:原发肿瘤无法估计。
T0:临床未发现肿瘤。
Tis:原位癌。
T1:肿瘤侵及粘膜下。
T2:肿瘤侵及肌层。
T3:肿瘤穿透肌层至浆膜下或至无腹膜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
T4:肿瘤穿透脏器或直接侵犯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分期:NХ: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结肠或直肠周围有1~3个淋巴结转移。
N2:结肠或直肠周围有≥4个淋巴结转移。
N3:任何直肠上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MХ:有无远处转移不详。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大肠癌筛查培训课件病理部分演示课件
![大肠癌筛查培训课件病理部分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5eef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2.png)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肠道疾病进行鉴别, 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等。
病理诊断
通过组织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确定肿瘤类型和恶性程度。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与病理联系
01
02
03
临床表现
包括腹痛、腹泻、便秘、 便血、消瘦等。
病理联系
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 深度等与临床表现相关。
临床分期
根据病理结果,对大肠癌 进行分期,为治疗提供依 据。
大肠癌的病理生理学
总结词
大肠癌的病理生理学是研究大肠癌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的学科。
详细描述
大肠癌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包括肿瘤细胞对机体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等 的影响,以及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机制等。大肠癌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有 助于深入了解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大肠癌的分子病理学
03
大肠癌病理学
大肠癌的病理形态学
总结词
大肠癌的病理形态学是研究大肠癌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化的学科。
详细描述
大肠癌的病理形态学是通过对大肠癌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和细胞形态描述,了解大肠癌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大肠癌的病理形态学研究包括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浸润深度和范围、 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04
大肠癌筛查与诊断
大肠癌筛查策略与技术
筛查对象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如年 龄、家族史、饮食习惯等。
筛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血液检测、大便 潜血等手段进行筛查。
筛查频率
根据个体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筛查 频率,一般建议每年一次。
大肠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流程
根据临床症状、体检和实验室 检查进行诊断。
病理学08
![病理学08](https://img.taocdn.com/s3/m/b76185d6d15abe23482f4dea.png)
第七单元消化系统疾病本单元思路重点内容:溃疡、肝炎、肝硬化的组织学表现;肝癌、胃癌、肠道癌、食道癌的肉眼和组织学分型复习方法:表格对比记忆法第一节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胃溃疡点25%,十二指肠溃疡占70%,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者称复合性溃疡,占5%。
一、病理变化肉眼观:溃疡通常为一个,多位于小弯侧,边缘整齐,常深达肌层。
直径多在2.5cm以内。
光镜下的溃疡组织由粘膜侧到浆膜面依次为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四层结构。
渗出层由白细胞和纤维素构成,其下为纤维素样坏死层。
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排列与溃疡面垂直。
瘢痕组织与溃疡面平行,常发生玻璃样变。
溃疡底部常可见增生性动脉内膜炎或伴有血栓及血栓机化。
溃疡处肌层大多消失,溃疡周围粘膜上皮可见增生性改变。
溃疡的分层(重要!)1.渗出层2.坏死层3.肉芽组织层4.瘢痕组织二、并发症(一)幽门梗阻:约发生于3%的患者。
经久的溃疡易形成大量瘢痕。
由于瘢痕收缩可引起幽门狭窄,使胃内容物通过困难,继发胃扩张,患者出现反复呕吐。
(二)穿孔:约发生于5%的患者。
十二指肠溃疡病较胃溃疡病更易发生穿孔。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前壁溃疡。
溃疡病穿孔可引起腹膜炎。
(三)出血:溃疡底较大血管被腐蚀则引起大出血。
发生于10%~15%的患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呕吐咖啡样物或排黑便。
(四)癌变:多见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发生癌变。
癌变来自溃疡边缘的粘膜上皮或腺体,因不断受到破坏及反复再生,在此过程中在某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发生癌变。
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胃十二指肠溃疡B.门静脉高压症C.应激性溃疡D.胆道出血E.胃癌[答疑编号911070101]正确答案:A第二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由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肝炎病毒引起。
甲型和戊型肝炎由肠道传染,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由非肠道途径传染。
一、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以肝细胞的弥漫性变质性炎(变性、坏死)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等变化。
胃肠癌的TNM分期
![胃肠癌的TNM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b339362af46527d3250ce030.png)
M:远处转移状况
Mx:远处转移不能确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肠癌各期的划分
0期: TisN0M0, Ⅰ期: T1N0M0、 T2N0M0 Ⅱ期: Ⅱa: T3N0M0 ; Ⅱb: T4N0M0
肠癌分期
例4:
大体标本: (直肠)肿物位于系膜侧,直径约6CM, 菜花状,累及3/4圈肠腔,系 膜可见多粒 直径1-6MM肿大LN.腹腔未见转移灶.
镜下病理: (直肠)低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 双侧 切缘未见癌转移,送检LN见癌转移, (肿物旁3/8,中间组1/5,根部0/2,)
肠癌分期
例5:
区域淋巴结的定义是 本版修改最大的部分
T:原发肿瘤的浸润范围
Tis:局限于粘膜层而未累及粘膜固有层者称为 原位癌
T1:原发癌浸润至粘膜下。 T2:原发癌浸润至固有肌层。 T3:原发癌穿透固有肌层至浆膜下或进入无腹膜
包裹的结肠旁/直肠旁组织中 T4:癌肿穿透脏层腹膜或直接侵犯其他器官或组
大体标本:(乙状结肠)肿物位于系膜侧,直径约5CM,累及1/2 圈肠腔溃疡状,侵及浆膜,系膜可见多粒直径1-6MM 肿大LN.
镜下病理:(乙状结肠)中分 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 双侧切缘未 见癌转移,送检LN癌转移,(肿物旁3/7,中间组1/5,根 部0/2,腹主动脉旁1/1.)
肠癌分期
例6:
T:肿瘤的浸润深度
Tis:指局限于粘膜层而未累及粘膜固有层者称 为原位癌
T1:浸润至粘膜或粘膜下。 T2:浸润至肌层或浆膜下层。 T3:穿破浆膜层
T4:侵及邻近组织结构或腔内扩展至食管、十二
诊断肠癌的金标准
![诊断肠癌的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4ed0e5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4.png)
诊断肠癌的金标准
目前,诊断肠癌的金标准是组织活检(Tissue Biopsy)并通过病理学检查来确定。
组织活检通常通过内窥镜检查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获取,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病理学检查。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组织活检技术,用于诊断肠癌:
1. 结肠镜活检(Colonoscopy Biopsy):通过结肠镜在结肠或直肠内直接取样。
2. 钳活检(Forceps Biopsy):通过内窥镜引导,使用特殊钳子取样,常用于较小的肿瘤。
3. 切除活检(Excisional Biopsy):通过手术切除整个肿瘤或部分肿瘤,用于大型或深入组织的肿瘤。
4. 针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使用细针抽取肿瘤细胞或液体,常用于肿瘤预测、监测和诊断。
通过对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病理学专家会评估肿瘤细胞的形态、细胞特征、组织结构和异常变化等,以确认
是否存在肠癌。
除了组织活检,还可以结合其他检查方法来辅助肠癌的诊断,如:
1. 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和超声检查):用于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
2. 血液检查:包括检测肿瘤标志物,如CEA(癌胚抗原)和CA19-9(糖链抗原19-9),用于辅助诊断和监测治疗反应。
诊断肠癌的完整评估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等多种信息。
如果您担心是否患有肠癌,请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肿瘤学专家,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建议。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6f99a06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6.png)
内镜医师学病理知识(八)结肠腺癌病理诊断图谱大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癌。
它是男性和女性第三大常见癌,也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结肠直肠癌分为三个主要的解剖区域:右结肠、左结肠和直肠。
图1 高分化腺癌。
大肠腺癌的分级是根据腺体形成的程度而定的。
高分化腺癌为大于95%的腺体形成,占大肠腺癌的15-20%。
腺体往往形成良好,而促纤维增生的间质反应是典型的,但它不是诊断所必须的。
一些高分化的腺癌可能有固有层,所以固有层的存在并不能排除浸润。
图2 中分化腺癌。
中分化腺癌是最常见的结直肠腺癌,占所有病例的60%至70%。
肿瘤累及50-95%的腺体,腺体往往比高分化腺癌的腺体组织更紊乱,并常充满坏死的碎片(“脏性坏死”)。
图3 中分化腺癌伴脏性坏死。
结直肠癌常见腔内坏死(本例所示)。
中分化腺癌典型的腺体分化程度和细胞异型性。
图4 中分化结肠腺癌。
大多数浸润性结直肠腺癌都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间质反应有关(本例所示)。
有些低异型度大肠腺癌也有例外,特别是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低异型度管状腺癌。
图5 中分化腺癌,本例腺体紧密地排列在一起,但是肿瘤仍然>50%的腺体形成,应该被认为是中分化腺癌。
图6 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的腺体形成<50%。
大约15-20%的大肠腺癌分化较差。
肿瘤可以由肿瘤细胞、浸润巢或单个浸润细胞组成。
低分化腺癌预后较差。
本例肿瘤是以单个细胞的形式浸润的。
图7 低分化腺癌。
分化差的腺癌也可能以不规则岛的形式浸润。
在本例中,肿瘤岛被包埋在结缔组织增生间质中,仅形成局灶性腺体。
图8 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也可以形成肿瘤生长的实性区域。
本例肿瘤显示明显的细胞异型性与拉长的肿瘤细胞。
本例细胞异型性的程度通常大于中分化腺癌,支持低分化腺癌。
图9 胶样(黏液)腺癌。
黏液腺癌约占大肠腺癌的10%。
肿瘤由黏液池和恶性上皮组成;超过50%的肿瘤必须有粘液样结构才能被认为是黏液腺癌。
大多数黏液腺癌是微卫星稳定的(MSS),但黏液腺癌比传统腺癌有更高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
结直肠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
![结直肠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1bbb476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4.png)
• (三)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报告内容和要求 • (7)近端切缘、远端切缘的状况。 • (8)推荐报告系膜及环周切缘的状况(如果肿瘤距切缘很近
,应当在显微镜下测量并报告肿瘤与切缘的距离,肿瘤距切缘 1 mm以内报切缘阳性)。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病理学报告内容
分化)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二、进展期结直肠癌
• 也可以按照2019版WHO标准分为低级别(高-中分化)和高级
别(低分化),并指出分级依据中分化最差的成分。
• 侵袭前沿的肿瘤出芽和分化差的细胞簇不应包含到分级中,应该
单独报告。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病理学报告内容
• (一)内镜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报告内容和要求 • (1)患者基本信息及送检信息。 • (2)标本大小、肿瘤大小。 • (3)上皮内瘤变或异型增生的分级。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病理学报告内容
• (一)内镜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报告内容和要求 • (4)如为穿透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的浸润性癌,报告癌组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二、进展期结直肠癌
• (二)组织学类型 • (7)印戒细胞癌。 • (8)髓样癌。 • (9)腺鳞癌。 • (10)未分化癌,非特殊型。 • (11)癌伴肉瘤样成分。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二、进展期结直肠癌
• 针对结直肠腺癌(普通型),可按照腺管形成比例分为4级: • 高分化(>95%腺管形成) • 中分化(50%~95%腺管形成) • 低分化(0~<50%腺管形成) • 未分化(无腺管形成、黏液产生、神经内分泌、鳞状或肉瘤样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50d89c0fb307e87100f69646.png)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
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
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
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
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
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学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
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
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
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病理学课件)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病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012f4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6.png)
一、 肿瘤的分级
分级 :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异型性大小,核分裂数的多少,
一般分为3级:即I高分化、II中分化和III低分化。
Hale Waihona Puke I级II级III级
二、 肿瘤的分期
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扩散范围及转移情况而定,采用TNM法。 T:肿瘤大小; N:区域淋巴结; M:远处转移
肺癌的TNM分期:
实战训练
肺癌II级T2N1M0
意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对制定方案,评估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较为常用的是TNM分期。
T:
,根据一个特定肿瘤的体积,分为四级,分别用T1、
T2、T3、T4表示,肿瘤越大,级别越高。
N: M:
No:没有淋巴结转移。 N1:只有少数淋巴结转移。 N2:介于N1与N3之间的情况。 N3:远处多淋巴结受累。
(通常是血道转移)。 Mo、M1
《病理学》大肠癌
![《病理学》大肠癌](https://img.taocdn.com/s3/m/516654fa1a37f111f1855b48.png)
Dukes分期:判断预后
• 癌变在肠壁的扩散范围 • 是否转移到局部淋巴结 • 是否有远隔脏器的转移
分期及预后
分期 肿瘤生长范围
A
粘膜层
五年存活率 (%)
100
B1 浸及基层、无穿透,无淋巴结转 67 移
B2
54
穿透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C1 未穿透肌层、有淋巴结转移
43
C2 穿透肠壁、有淋巴结转移
22
D
有远隔脏器转移
极低
扩散途径
• 局部扩散 • 淋巴道转移 • 血道转移
思考题:
1 试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 2 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3 试述胃癌的大体分型及组织学分型
,其各自有哪些形态特点? 4 大肠癌的DUCK 分期及意义
大肠癌
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
特点
• 与饮食结构有关 • 早期发现预后好 • 大便改变、贫血、消瘦,晚期肠梗阻 • CEA(carcino-embryonic)可以辅助诊断、观
测病情
病理变化
• 好发部位:直肠、乙状结肠 • 肉眼观分型: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
胶样型 • 镜下分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
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腺鳞 癌、鳞状上皮癌
溃疡型结肠癌:乙状结肠粘膜溃疡型大肿物。溃疡
周边明显隆起,与正常组织分界尚清。溃疡底部坏死组 织较多。正常肠粘膜皱壁减少0
肠腺癌:增生肿瘤细胞构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腺
腔,腔内有分泌物及坏死瘤细胞聚集。肿瘤细胞增生为 单层或多层排列,部分腺体有背靠背、共壁现象。
《大肠癌》ppt课件
![《大肠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99a69f69dc5022aaea0097.png)
其发病率在我国位于恶性肿瘤第三位,是恶性肿瘤致死原因的第5位。
流行病学特点:①世界范围内,结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直肠癌的发病基本 稳定;②不同地区发病率有所差异,发达国家的大肠癌发病率最高,且城市居民的 发病率高于农村;③大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尤其60岁以后大 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显著增加;④男性发病率及病死率略高于女性;⑤结肠癌 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为60%~80%,直肠癌为50%~70%。此外,我国直 肠癌比结肠癌发病率略高,中低位直肠癌所占直肠癌比例高,青年人(<30岁)比 例较高。
护理评估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了解病人术中采取的手术、麻醉方式, 手术过程是否顺利,术中有无输血及其量。 2、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是否平稳,营养状 况是否得以维持或改善,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 颜色、性质、量及切口愈合情况等。评估病人术后 有无发生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瘘、造口缺血坏 死或狭窄及造口周围皮肤糜烂等并发症。 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行永久性人工肛门手术病人 术后心理适应程度,能否与周围人群正常交往。术 后病人生活能否自理,生存质量有无下降。
护理诊断/问题
1、焦虑、恐惧或绝望:与对癌症治疗缺乏信心及担心结肠 造口影响生活、工作有关:心烦、失眠、忧郁、无助感。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癌症消耗、手术创伤、 放化疗反应有关:消瘦、贫血、甚至恶病质表现。 3、自我形象紊乱:与行肠造口后排便方式改变有关:自卑、 孤独、失落感。 4.知识缺乏:与缺乏大肠癌知识、缺乏有关术前准备知识 及结肠造口术后的护理知识有关 5、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泌尿系统损伤及感 染、造口并发症及肠粘连等
处理原则
大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等。 1、手术治疗 (1)根治术:手术应切除包括原发病灶在内的较长肠段、相应的肠系膜和所属区 域淋巴结,范围较广泛。手术方式因癌肿部位而不同。结肠癌根治术有:右半 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等。直肠癌根 治术视癌肿位置的高低而手术方式不同。①局部切除术②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 治术(Miles手术):适用于距肛门7cm以内的直肠癌。乙状结肠近端在左下腹 行永久性结肠造口。③)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原则上适用于腹膜反 折以上的直肠癌。此法可以保留肛门及其功能。④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 、远端封闭术:适用于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Miles手术或因急性肠梗阻不宜 行Dixon手术的病人。⑤后盆腔脏器清扫或全盆腔清扫。⑥大肠癌腹腔镜根治 术。 (2)姑息手术:癌肿无法根治时,可作局部肠段切除;无法切除或发生梗阻者 可作肠道捷径吻合术或梗阻近段造口术。 2、非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以氟脲嘧啶为基础的联合用药)、中医药治疗、 局部治疗(放置支架、局部电灼、液氮冷冻、激光烧灼等)、其他(基因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干细胞研究等)。
《大肠癌的新进展》课件
![《大肠癌的新进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c928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d.png)
目录
CONTENTS
• 大肠癌概述 • 大肠癌的诊疗进展 • 大肠癌的预防与控制 • 大肠癌的研究前沿与展望 • 结论与建议
01 大肠癌概述
大肠癌的定义
总结词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 肿瘤,主要发生在结肠和直肠部 位。
详细描述
大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部 位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 肿瘤之一。
DNA甲基化检测
通过检测肠道细胞DNA的甲基 化状态,预测大肠癌的风险。
大肠癌的生活方式干预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
控制情绪压力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可能 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增加大肠癌 的风险。因此,学会控制情绪和 减轻压力对预防大肠癌非常重要
。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及时发现 和处理肠道病变,有助于预防大
大肠癌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种类
介绍常用的大肠癌药物治 疗种类,如化疗、靶向治 疗、免疫治疗等。
药物治疗效果
阐述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 和适用人群,以及治疗过 程中的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副作用
介绍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 副作用及其预防和处理方 法。
大肠癌的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种类
放射治疗副作用
介绍常用的放射治疗种类,如放疗、 质子治疗等。
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04 大肠癌的研究前沿与展望
大肠癌的基因研究
基因突变与大肠癌发生
研究指出,某些基因的突变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如 APC、KRAS、TP53等基因的突变。这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导 致细胞生长失控,进而引发大肠癌。
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识别出大肠癌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针对某些特定的基 因突变,可以开发出针对性的靶向药物。
大肠癌的病理分期
![大肠癌的病理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ba46162e1ed9ad51f01df2bc.png)
Dukes所提出的大肠癌分期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对预后的判断不亚于TNM分期系统。
全国大肠癌病理学研究协作组综合国内各家意见,以Dukes分期作为基本框架,制订出我国大肠癌病理分期系统,经实践证明据有临床实用价值。
㈠、Dukes分期系统列表如下:Dukes A 期-----癌肿未穿出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A1期----即早期大肠癌(但不包括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A2期----癌肿侵入浅肌层,但未累及深肌层。
A3期----癌肿已侵入深肌层,但未穿出深肌层。
Dukes B 期-----癌肿已穿出深肌层,侵入浆膜层、浆膜外或直肠周围组织,但无淋巴结转移。
Dukes C期-----癌肿已发生淋巴结转移(包括早期大肠癌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Dukes D期-----癌肿已发生远隔器官的转移(肝,肺等)根据目前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大肠癌的病理分期,正在由TNM分期逐步取代Dukes分期之势,但不少年资较高的病理学家及外科学专家仍习惯于Dukes分期系统,现将两种分期系统均列出,供协作组成员共同讨论后,再行取舍。
㈡、结直肠肿瘤的TNM分期TNM分类T 原发肿瘤TX原发肿瘤不能被确定T0 无原发肿瘤的依据Tis原位癌:上皮内的或固有膜的浸润T1肿瘤侵犯粘膜下层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与浆膜下层,或者进入无腹膜覆盖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
T4肿瘤直接累犯其它器官或结构和/或穿透腹膜脏层N 区域淋巴结NX区域淋巴结不能被确定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区域淋巴结转移1至3颗N2区域淋巴结转移4颗或更多M 远处转移MX远处转移不能被确定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TNM分期0 期 Tis N 0 M0Ⅰ期 T1 N0 M0T2 N0 M0Ⅱ期 T3 N0 M0Ⅲ期 T任何 N1 M0T任何 N2 M0Ⅳ期 T任何 N任何 M1。
大肠癌的临床分型和病理分期
![大肠癌的临床分型和病理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bdc947d3ad51f01dc281f1bf.png)
大肠癌的临床分型和病理分期
大肠癌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溃疡型(局限溃疡型、浸润溃疡型)、浸润型和胶样型。
以溃疡型最为常见。
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分为来源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和类癌。
来源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有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分3级: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
大体类型与组织学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隆起型中高分化腺癌的比例较高,溃疡型中高分化与低分化癌的比例相近,浸润型以低分化癌多见,胶样癌则全部为粘液癌。
临床分期:采用国际公认的Dukes分期
Dukes’A期癌肿浸润深度未穿出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
Dukes’B期癌肿已穿出深肌层,并可侵入浆膜层、浆膜外或直肠周围组织,但无淋巴结转移。
Dukes’C期癌肿伴有淋巴结转移。
C1期癌肿伴有肠类及系膜淋巴结转移。
C2期癌肿伴有系膜动脉结扎处淋巴结转移。
Dukes’D期癌肿伴有远处器官转移,或因局部广泛浸润或淋巴结广泛转移而切除后无法治愈或无法切除者。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4182499d0242a8956aece411.png)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
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
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
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
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
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学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
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
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
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杜氏(Dukes)分期 大肠癌的临床分期较简易,是以病变侵及肠壁的深度
![杜氏(Dukes)分期 大肠癌的临床分期较简易,是以病变侵及肠壁的深度](https://img.taocdn.com/s3/m/e1f6f334fe4733687f21aa61.png)
杜氏(Dukes)分期
大肠癌的临床分期较简易,是以病变侵及肠壁的深度为依据。
1935年杜氏(Dukes)提出将大肠癌分为A、B、C 3期。
A期为癌灶限于肠壁内;B 期为癌灶已侵及肠壁外;无论癌灶限于肠壁内还是侵及肠壁外,只要淋巴结已有转移,即属C 期。
其中癌灶邻近淋巴结转移者属C1期,肠系膜淋巴结或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转移者属C2期。
此分期简明实用,虽经多次修改及补充,但其基本原则仍被广泛采纳并沿用至今。
为了统一国内的大肠癌分期方法,又能使国内的资料可与国际资料相比较,1978年我国第1次全国大肠癌科研协作会议提出了我国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试行方案。
此后,根据3 122例大肠癌5年生存率的观察,又于1984年苏州病理会议提出新的修改方案。
杜氏(Dukes)A期:
A1期癌灶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相当于早期癌。
A2期癌灶侵犯浅肌层。
A3期癌灶侵犯深肌层。
杜氏(Dukes)B期癌灶穿透肌层,侵犯浆膜、浆膜外或侵犯邻近器官和组织,但尚能整块切除者。
杜氏(Dukes)C期癌灶区肠旁、肠系膜及切缘淋巴结有癌转移,但尚能做根治手术者。
杜氏(Dukes)D期已出现远处淋巴结如锁骨上、主动脉及髂血管旁淋巴结广泛转移;远处脏器如肝、肺、肾、脑等转移;腹膜广泛转移;邻近器官广泛浸润而无法切除者。
TNM分期是国际通用的肿瘤分期法,与预后密切相关。
但因杜氏(Dukes)分期法在大肠癌方面已被长期普遍应用,且简单易掌握,故多数肿瘤工作者仍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知识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病理学之大肠癌病理分期2015-05-06 11:53:04| 医疗卫生人才网推荐:中公医学网医疗卫生考试网病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病理学知识-大肠癌病理分期。
大肠癌病理分期(Dukes分期)1.A期癌组织直接侵入粘膜下层或肌层,但未穿透肌层,也未累及淋巴结。
2.B期癌组织已超过肌层,扩延到肠周组织,但仍未累及淋巴结。
3.C期除有上述改变外,癌已发生淋巴结转移。
4.近几年又有将A期进一步划分,A1期为早期大肠癌。
在C期之后增加了D期,此期有远隔器官的癌转移。
例题:大肠癌Dukes病理分期,下列哪项错误的?A.B期,癌肿组织超出浆膜层,但无淋巴结转移B.A期,癌肿限于粘膜层,未超出浆肌层C.D期,癌肿已有远处转移D.C期,癌肿超出浆膜层,且有淋巴转移E.晚期可出现腹水正确答案:E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后世诸多补气健脾方剂,大都由此衍化而来。
本文立足于考证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源流关系,探讨其组方配伍,采取“以功用类方”的方法,选择符合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功用和配伍用药特点的方剂,作为四君子汤衍化方。
通过检索古今文献,从与四君子汤制方立论比较吻合的300余首方剂中,选择24首为代表方剂,按功用特点将其分为12类进行研究。
本文对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作了简要总结,以期掌握四君子汤及其衍化方的变化规律,拓展其应用范围,提高临床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的水平。
四君子汤为补气之祖方,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新添诸局经验秘方),实为《圣济总录》卷八十“白术汤”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