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摘要】在西周史教学中,“分封制”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西周的分封制度不仅是一项地方行政制度,而且作为西周国家的政体,它左右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那么,周初为何要实行分封制呢?研究这个问题,将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分封制和西周史。
【关键词】西周分封制原因
周灭商以后,西周从一个西部小邦演变成了一个东方大国。为了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周初实行了分封制。
周初实行分封制由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统治集团的
利益决定的,不是任何个人的主观意愿所为,周初分封制的实行具有客观必然性。西周立国时,为何实行“国王大统诸侯分治”的分封制?其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社会原因。
1.西周实行分封制是迅速建立全国政权的客观需要
周武王灭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真正意义的改朝换代。但是,由于商朝以“方国分封制”强化了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所以周灭商,就要经过长期的准备和激烈的战斗,就要付出重大的代价。武王姬发第一次发动“孟津之会”时,
所能动员的军队,只有“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应召而来的诸侯达八百之多,阵容颇为壮观。但殷商根基牢固,无隙可乘,武王、姜尚只好无功而返。直到纣王众叛亲离,商军主力又远征东夷之际,武王才乘机二次兴兵,率众诸侯联军直扑殷都朝歌。纣王措手不及,仓猝应战。双方经过了的惨烈肉搏,由于商军“前徒倒戈”,武王才获得了牧野血战的决定性胜利。由此可见,周在实力上并不如商朝,在征服商朝以后,必然面临着如何统治一个庞大国家的严峻问题。
战争的结果,不仅商朝被灭亡,也包括许多中小诸侯国被消灭,部分拥护商朝的诸侯国也成为战胜者宰割的对象,西周初建之际,中原地区出现了范围很大的权力真空,这就给周初实行大分封提供了方便。周灭商后,周王的常备军只有拱卫宗周的“西六师”,驻屯成周的“成周八师”和驻在殷之故地朝歌的“殷八师”。这样的军队远不及殷商军队的规模,而西周的版图比殷商还要大得多,周王若要直接统治这样大的国家,其力量显然不足。
在当时的奴隶制度下,国力十分有限,不仅不可能供养更多的常备军,甚至也没有能力支付成千上万官员的薪俸,再加上交通闭塞,要建立一个国王直接统治方圆数千里的大王国,是不可能的事。由于这个原因,周武王和周公抓住时机,因地制宜,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
分封制度,形成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授民”,“授疆土”的权力牢牢的把握在周王手里,诸侯的命运完全握在周王的手中,这就保证了诸侯必须唯周王之命是从,从而开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统治格局。
2.西周实行分封是巩固政权,树立“大周”德政形象的需要
周武王从继承文王方百里的小国王位到借助反纣诸侯
联盟的力量克商,只不过短短的十二年时间,在面临着人多势众的殷族遗民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如何统治一个比本国大数十倍的新征服国土呢?周武王自觉力量不足和缺乏经验。其中,武王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置庞大的殷族遗民?周公提出了“使其各居其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的绥靖政策。武王认为这是“平天下”的良策。于是“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盘庚之政。殷民大说(悦)”。这种册封,是一种“以殷治殷”的高明策略。为防殷民叛周,只设“三监”,省去了驻重兵镇压的沉重负担,接着武王又实行大规模的分封。
当时实行分封制,容易为社会所接受,有利于巩固新兴的政权。周武王是个较贤明的君主,从其父姬昌西伯的兴起和纣王的灭亡中汲取经验教训,深知民心的重要。同时,“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三门峡陕县),
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此举受到先圣后人的欢迎,并在社会上树立周武王崇敬先圣欲行德政的“贤明君主”的形象,有利于周室的统治。
周王封纣子武庚以续殷祀,殷民大悦,缓和了敌我矛盾。得到殷民拥护,证明封殷贵胄续祀,以殷治殷的策略是成功的。如果不实行分封,帮助灭纣的各路诸侯可能因得不到报偿而造反;周的开国功臣也可能居功傲主,甚至分庭抗礼。相反,给他们‘授民授疆土’,各得其所,会对周王感恩戴德,断无造反之理。不实行分封,周王的兄弟和亲戚会争权夺利,激化矛盾而不得安宁;相反,王族内兄弟亲戚各得封地而与周王同享天下,权力分配处于平衡状态,他们之间的矛盾会长时间处于缓和状态。西周早期的历史证明西周前期政局稳定,无疑是分封制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为政局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3.实行分封是周王“奖赏军功,藩屏王室”的需要
在灭纣的战争过程中,各路诸侯出兵助战,众辅臣谋士,皆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师尚父、周公、召公等功劳最大。胜利后,行将建国,如何酬报这些有功的诸侯和臣子呢?这是非常重大的问题,若处理不当,新兴政权恐难稳固。对于上古农业国而言,只有土地加生产者才是无价之宝,是取之不竭的财富。所以,对有功的诸侯和臣子等,周王采取的方式
是“裂土分封”、“授民授疆土”。武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临淄),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今北京琉璃河一带)。封弟叔鲜于管(今郑州东),弟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余各以次受封。”实行分封制,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从而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封建诸侯国,使一些边远荒蛮之地和新征服地得到开发,促进了整个西周社会经济的发展。太师吕尚封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国号齐。此处本是渤海湾南边一块荒芜之地,人烟稀少。他到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就是说,太师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尊重当地夷族的风俗习惯,简化礼仪制度,因地制宜,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大力开发渔业,制盐,促进商品生产,发展交通运输,使当地经济很快发展起来,齐国内和周边一些夷族人民大多归顺齐王,于是齐变为东方强大的诸侯国。对周王室而言,这些边远落后地区,倘若实行直接统治,鞭长莫及,不可能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开发经营,也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起来。因此,可以说,这是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众多封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才构成整个西周经济文化的较大发展。边远地区诸侯国的强大,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