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弛缓性麻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弛缓性麻痹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又称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目录

AFP病例诊断要点:

病例分类标准

AFP病例诊断要点:

病例分类标准

AFP病例诊断要点:

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简称VDPV病例)

AFP病例大便标本分离到VDPV。该病毒与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区全基因序列变异介于1%~15%之间。如发生2例或2例以上相关的VDPV病例,则视为VDPV循环(cVDPVs)。病例分类标准

AFP病例分类参照WHO推荐的病毒学分类标准。

省级专家诊断小组根据脊灰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等资料对AFP病例进行诊断分类(附图,AFP病例分类流程图)。

1.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为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

2.VDPV病例:从大便标本中分离出VDPV,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3.脊灰排除病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凡是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的病例;

(2)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4.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脊髓灰质炎科普常识

1、概念: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后可出现肢体麻痹而留下终身残疾。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2、对策:脊髓灰质炎可防难治,而口服糖丸疫苗是预防此病最有效的办法。

3、不良反应:口服后一般无副反应,个别人有发烧、恶心、呕吐、腹泻和皮疹。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4、禁忌:发烧、患急性传染病、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严重佝偻病,活动性结核或其他严重疾病及最近1周内每日腹泻4次者禁用。

5、注意:①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俗称糖丸)前后半小时内不要哺乳或喂食热食物。②糖丸疫苗要用凉开水送服,并应在现场由接种人员观察下服用。婴幼儿服苗时压碎,用凉开水溶化后送下,禁用热开水,以免失效。③如小孩吐出或部分吐出,需进行补服1粒。④接种后在接种单位停留30分钟,观察孩子的反应情况,无异常后离开。

引起小儿麻痹的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2009-4-7 16:37:41

1.传染源人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由于隐性感染者可以60~6000倍于有症状者,因而无症状的带病毒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在流行季节,从2%~3%儿童的粪便中可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人感染后,从咽部检出病毒的时间为10~14 天,从粪便中检出病毒时间平均为2~4 周,最长为123 天。患者的传染性以发病后7~10 天为最高。

2.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各种用具和玩具都可传播本病。在家庭内、托儿所、学校内很容易传播本病。虽然在苍蝇和污水中都曾分离出病毒,但消灭苍蝇并不影响本病发病率。水型和食物型暴发流行亦罕见。本病亦可通过空气飞沫而传播。

3.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体液免疫在本病中起重要作用。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在肠内可

产生局部IgA 抗体,在血清中出现有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并可维持终身。当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由于病毒已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制,刺激免疫器官,产生免疫反应,故在血中即可检出中和抗体,在病程2~3 周达高峰,1~2 年后下降4 倍,然后保持终身。无症状感染者亦可获得同等水平的中和抗体。在发展中国家本病地方性流行区,大多数婴儿自母体获得中和抗体,至1 岁时下降至最低点。以后,由于显性或不显性感染,5 岁左右的儿童绝大多数都在血液中有中和抗体存在。因此,在本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或地区中,发病年龄最低。在卫生条件好,预防接种推行彻底的国家和地区,则发病年龄往往推迟。

4.季节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本病的发病率在各季节无显著差别。在温带则夏秋季发病率显著高于冬春季。

5.流行模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可观察到,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儿童感染本病的机会越来越少,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亦随之减少。由于年长儿和成人瘫痪病例较多见,可出现显性病例增多的趋势。随着预防接种的推广,人群免疫力迅速增长,发病率显著下降,本病仅见于未接种过疫苗者和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接种者所接触的人当中,即所谓“疫苗相关病例”。

目前在美国,由野毒株所引起的病例已基本消失,所有脊髓灰质炎都是由疫苗株病毒所引起。疫苗相关病例见于两种人:①接种疫苗者;②他们的接触者。接种疫苗病例绝大多数发生于4 岁以下儿童,其中约15%存在某种免疫缺陷。大多于口服疫苗后7~21 天发病。接触者病例则多见于青年,大多数于口服疫苗后20~29 天。疫苗相关病例发生率约为1/260 万例,病死率约为10%。

AFP是甲胎蛋白的英文缩写.是原发性肝癌特异性最强的标记物和诊断肝癌的主要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