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数据仓库与数据分析平台相关(刘宝延)
给中医药一杆公平秤——专访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
有 照 究方 记载, 惜的 对 研 法的 可 是并
没有形成方 法学 。而随着 循证医学 的
中医药的数字设想
家 位, 括临 计 机、 息 析 单 包 床、 算 信 分
等 。为了以事实建立假说再应用验证 ,
发展和 西医的传播推广 ,Af q T ̄ N
“ 建立中医药学现代个体诊疗研究 建立 了临床科研一体 化技术体 疗实践 立 “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 病临床个体诊
衡量 中医不适用西医标 准 既 医 学 存 根本, 是 疗 价 系 。 是中 药 得以 在的 也 评 体 ”
中医药学发展 的知识源泉 。 因此 , 面向 “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 ‘ 中医药学 的辨 证论治就是一种典 人体的临床 医学 是 中医学 的基本特点 诊疗评价体 系’ 设立了纵横两条线 。 横
足人 们 日益增长 的健康 需要 ,又能充 上 来证 明它的疗效 。到底要 怎样用科 掘 和研究 , 来提高临床疗效 , 促进 中医
分发挥 中医药个体诊疗 优势的 ‘ ‘ 现代 学 的方 法在不影响 中医发挥 的情 况下 药学理 论跨越 式发展和 中医药 现代 化 个体诊 疗体 系” ,已经越来越成为关乎 证 明它 的功用 呢? 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 不同于 以实验 医学为 核心的现代 的进程 。 实现这个设想 的一 个途 径就是建
分 的选择 ,观念 也从 以前 看病时遵从 体系是 关乎 中医药学 发展 的一个重 要 括医疗业务平台 、 数据管理平台、 临床
个体感受转变为现在 的更加重视证据 , 科学 问题 。 这是 中医现代化的问题 , 也 研究平台 。
型的 ‘ ‘ 个体化诊疗’方 法。中医在诊治 和 独特优 势。如何记录 中医临床诊疗 线 以病 为主 , ’ 包括三大疾病 , 目前发 是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能否把老中医的经验“大数据化”,得出治疗规律?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能否把老中医的经验“大数据化”,得出治疗规律?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谈到一个让很多人惊叹的实例:他们将中医科学院名医薛世寿治疗发烧效果的800多个病例收集起来,其中共涉及9500多个处方,再将他治疗发烧的9500多个处方进行数据挖掘。
得出的结果是:单从药味(中医所用药物的总称)来看,仅1.8%的处方在药味组成上是一致的,而且还不包括药量这一维度。
如果加上用药量这一条件,没有一个病人的处方是一致的。
这反应出一个问题:中医临床实践的个体化属性很强,老中医需对每一个病人进行非常个性化的研究和对症下药。
那么个体化的中医临床实践背后,到底有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寻:为此,刘保延团队开发了中医数据挖掘分析平台,并建立三大类的10个模型,分析了40多位老中医的经验,总结出他们核心处方是什么、加减药变化规律是什么、疗效怎么样……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该如何去做,以下是正文内容: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学有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发展道路决定了它各自的优势、特点,以及对信息化的依赖和需求。
中医药研究上,有它特殊的范式,这种研究范式叫做真实世界的临床科研一体化。
这种复杂范式为何被称作临床科研一体化?在中医药研究当中,所有的发明和实践都是在临床当中产生的,中医是一个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学科。
中医临床实践的特点:个体化中医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个体化。
中国中医科学院有一个大师叫薛世寿,他治疗发烧的效果非常好,后来把他治疗的800多个发烧病例收集起来,其中800多个病例涉及到9500多个处方,把这9500多个处方进行分析。
单从药物来看,只有1.8%的处方中药物组成是一样的,这还不包括药量,如果把药量这一维度加上,没有一个病人的处方是一样的。
他看了800多个病人,看了9000多次,这里没有一张处方是一致的,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他是个体化治疗,大家可能会问个体化治疗有没有规律?能不能发现规律?这就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工作。
中医临床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医临床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医临床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医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及策略.《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年30期.王海廷.[2].中医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及策略.《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6期.何贤.[3].微观辨证与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3期.罗文政.吕志平.[4].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思考.《东南国防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6年3期.蔡辉.[5].云南省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年11期.蒋小华.张雪冰.吕朝辉.张丽娟.[6].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中医教育》.2012年5期.潘华峰.严艳.程宾.葛昕.朱磊.史亚飞.任金玲.[7].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思考.《中国农村卫生》.2012年z1期.陈九成.[8].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大众科技》.2016年3期.陈炜.蒋凌飞.易蔚.吴林.姜建萍.方卓.祁文.梁金葵.李曼莉.杨思源.柳俊辉.[9].论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发展战略.《安徽中医学院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0年6期.蔡辉.王艳君.李恩.温进坤.赵玉庸.[10].中医临床医学中影像技术的应用.《亚太传统医药》.2013年11期.胡颖璐.二、中医临床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医按摩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病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被引次数:3作者:王亚锋.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学位年度)[2]活血化瘀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作者:王永志.中医临床医学长春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2005(学位年度)[3].模糊数学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次数:1 作者:朱小虎.中医骨伤科学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学位年度)[4]糖足康治疗糖尿病足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研究.作者:化莉.中医临床医学长春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2005(学位年度)[5]“三才”思想在中医文化中的传承研究.作者:姜青松.中医基础理论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学位年度)[6].中医学在新加坡的历史现状研究及其前景展望.被引次数:2作者:陈锦文.针灸推拿学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7].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探讨.作者:刘洪霞.中医妇科学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学位年度)[8].《伤寒论》仲景组方规律研究.作者:林思慧.中医临床基础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9].《伤寒杂病论》治则探析.被引次数:1作者:孙磊.中医临床基础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学位年度)[10].百年中医妇科发展史研究.作者:叶笑.中国医学史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4(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医临床医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Clinicalresearch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interventiononimpai redglucosetolerance.Gao,Y.Zhou,H.Zhao,H.Feng,X.Feng,J.Li,Y.Zhang,H.Lu,H.Qian,Q.Yu,X.Zhang ,N.Yu,J.Ni,Q.Pan,M.《TheAmericanjournalofChinesemedicine》,被SCI收录SCI.20131[2]AdoptioninChinaof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hypertensionusin g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approaches:Aliteraturereviewbasedonclinical studies.Shi,N.Han,X.Yu,W.Wang,L.Lu,A.《Thejournalofalternativeandcomplementarymedicine:researchonparadigm, practice,andpolicy》,被SCI收录SCI.20131[3]Methodsandtechnologie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linicalinfo rmationdatamationinrealworld. GuanliSongYingHuiWangRunshunZhangBaoyanLiuXuezhongZhouGuanboSongLiang XieXinghuanHuang2014[4]TheeffectofTCMcharacteristictherapyonrehabilitationinpatientsw ithchronickidneydiseasebasedoninformationsharingsystem. JinJinXiaHaoYangFuYinLiYuPingZengXuShengLiuLaZhangYiFanWu2014[5]Regularityofclinicalmedicationintreatmentofinsomniaanalyzedwit hdataminingapproach. ShuaiMaoQuanfuChenLeiWangYiRenMinzhouZhang2014[6]Decipheringthedifferentialtoxicresponsesofradixaconitilaterali spraeparatainhealthyandhydrocortisonepretreatedratsbasedonserummetabo licprofiles.Tan,Y.Li,J.Liu,X.Ko,J.He,X.Lu,C.Liu,Z.Zhao,H.Xiao,C.Niu,X.Zha,Q.Yu,Z. Zhang,W.Lu,A.《Journalofproteomeresearch》,被SCI收录SCI.20131[7]Clinicalresearchontreatmentofinsomniaduetodeficiencyoftheheart andspleentreatedbyacupuncturewithearpricking. LiFanJialingLiYongshanNiYuyingWang2014[8]ComparingTCMtextbookdescriptionsofmenopausalsyndromewiththeliv edexperienceofLondonwomenatmidlifeandtheimplicationsforChinesemedicin eresearch..ScheidVWardTTuffreyV《Maturitas:InternationalJournalfortheStudyoftheClimacteric》,被SCI 收录SCI.20104[9]CharacteristicofTCMandtheimpactonethicsreviewofclinicalresearc hinvolvingChineseMedicine.Wang,XiuqinLiang,NingxiaZhang,FuminLi,TianpingYi,ChaiZhao,Jun2012[10]Clinicalstudies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pastdecadea ndfutureresearchanddevelopment.. JiangMYangJZhangCLiuBChanKCaoHLuA《Plantamedica:Naturalproductsandmedicinalplantresearch》,被SCI收录SCI.201017四、中医临床医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MEDIS:以数据仓库为核心的中医临床医学智能平台.刘保延.周雪忠.姚乃礼.李平.王映辉.张润顺.陈世波.郭玉峰,2006第三届国际中医药工程学术会议[2]中医临床医学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蔡辉,2006江苏省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暨学术交流大会[3]MEDIS:以数据仓库为核心的中医临床医学智能平台.刘保延.周雪忠.姚乃礼.李平.王映辉.张润顺.陈世波.郭玉峰,20072007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学术交流会[4]试论中医文化在中医临床中的意义.冯兴中,2009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5]试论病中求证,证中求病的由来与发展方向.王翘楚,2009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6]《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初步运用.林湘东.向茗.黄惠勇,2014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7]ChineseCAMNetworkinplanning.杨洵哲.吴泰相,2008第五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8]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王永炎,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9]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的系统评价中的问题浅析.韩世范.王旭梅,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题研讨会[10]证候要素应证组合.张志斌.王永炎,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
名老中医经验要素研究及智能挖掘平台功能设计_张润顺
2008 第十卷 第一期 ★Vol.10 No.1
继承这些共性的规律, 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将起到积 极的作用。
以上临床经验均可用名老中医各临床要素之间 的关系表达, 因此, 探索各临床要素间的关系是分析 总结名老中医经验的重要方法。
二 、名 老 中 医 经 验 挖 掘 平 台 功 能 框 架 的 设 计 及 内 容
关键词: 名老中医经验 要素 数据挖掘 平台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 实践相结合, 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 是中医药学 术的带头人, 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的集中体现。他们的 临床经验是中医行业的宝贵财富, 在名医本人的参 与下加以整理研究, 将无形的经验变成可以供大家 学习、参考 的可共享 的经验, 已经 成为当务之 急[1]。
名 老 中 医 根 据 症 状 、体 征 、理 化 检
查 等 表 现 , 做 出 对 西 医 疾 病 诊 断 、中 医
医生
疾 病 诊 断 、中 医 证 候 诊 断 的 判 断 。
2. 辨证核心要 素、症状 的 权 重 的
判别
名老中医对 疾病、证候判 别时所依
首
据 的 症 状 、体 征 、理 化 检 查 指 标 要 素 组
( 2) 疾 病 。 可 以 选 择 中 医 疾 病 、西 医 疾 病 两 个 分 主 题 , 中 医 疾 病 下 又 设 有 症 状 、证 候 、治 法 、方 剂 、药 物 、穴 位 等 文 件 夹 , 内 有 相 关 分 析 工 具 。 如 选 择 中 医 疾病下的证候, 则可分析全部或某种中医疾病各证 候 的 选 方 、用 药 、对 应 的 症 状 等 内 容 。 其 余 目 录 与 此 相似。
基于课题组已经建立的北京市名老中医数据仓 库, 根据名老中医经验的临床要素及其关系, 设计了 名老中医经验分析挖掘平台。借助商业智能软件 Business Objects ( BO) 等 工 具 , 使 分 析 挖 掘 的 内 容 能 够得到实 时、在线、动态 的展示。[5]挖掘 内容的设计 和 完善主要通过以下几步完成:
(仅供参考)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2009-5-26
2009-5-26 2009-6-25 2009-1-1
2009-1-1
2009-1-1
2009-1-1
2009-1-1 2009-1-1
23
小儿脑性瘫痪的中药熏洗技术临 床操作规范研究
Cluster RCT Expertise—based RCT N of 1 RCT Patient preference RCT Wait list RCT Zelen’s design Stepped wedge trial Biomarker-based RCT Adaptive design
大肠表里相关研究
39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临床 观察登记表
中国中医科学院艾滋病中心
40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心脑合病辨证 规范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41 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艾滋病中心
42
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实用 随机对照研究(高危)
北京地坛医院
43
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实用 随机对照研究(重症)
转化医学 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研究注册制度 临床研究报告发表规范
循证医学
实验条件
基础研究
模式生物
理想条件
临床研究
自愿者
真实世界
临床实际
就诊者
伦理学
新药临床研究管理 规范GCP
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对照(有比较才 有鉴别)
{ 所谓对照,即设立条件相同 及诊断一致的一组对照,接 受某种与试验组不一样的试 验措施,目的是用以和试验 组的结果进行对照性的比较 以证明两组(或多组)间结果 的差异及其程度。
会议专家简介及报告内容-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附件2:会议专家简介及报告内容(持续更新中)(按专家姓氏字母顺序排列)1.Donald BushnellAssociate Director/Research ScientistHealth Research Associates, Inc. USA美国健康研究协会助理研究员2.John CaplinMedical Psychologist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GU Division of Pediatrics瑞典哥德堡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医学心理学家约翰卡普林4.Prof. Paul KindProfessor of Health Outcome Measurement, Academic Unit of Health Economics,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Leeds, UK英国利兹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医学经济学科健康评价专业教授报告题目:●The practical value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healthcare decision-making(plenary)●Measuring health outcomes for clinic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workshop)1.Cindy LamProf. Cindy LamProfessor and Head, Department of Family Medicine and Primary Car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大学教授家庭医学与照护专业5.方积乾教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际生物统计学会中国组负责人、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卫生统计学会会长。
创办北京医科大学生物统计与生物数学教研室,多部医学和统计学的高等教育教材的主编,主持多项国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
中国医学影像传输系统 (C-PACS)标准研究
7
2.技术路线及主要技术指标
(1)中医临床诊疗相关数字信息标准/规范 的研究
借鉴国际上SNOMED研究方法,通过临床组 与信息组对中医药临床个体化诊疗评价平台需 求的共同分析,在现有中医药临床诊疗标准/规 范的基础上,以中风病、冠心病、糖尿病等专 科疾病规范和名老中医诊疗习惯为主线,建立 临床数据采集词典和采集规范,成为建立中医 临床研究技术平台的基础。并努力使其成为与 国际标准相符合的中医药临床诊疗术语标准、 电子病历等的技术标准,以提升研究水平。
2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西医 从形态结构入手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进 行认识和研究,关注“人的病”,它借助近代 科技的发展,建立了以分析、鉴别为特点的研 究 方法 ;中医从功能状态入手认识生命和疾 病现象,更关注“病的人”,并建立了与人体 表象信息采集、归纳有关的,以辨证论治及个 体诊疗为特色的独特体系。随着现代信息科学、 思维科学的发展这种传统医学的科学性、先进 性以及复杂性、非线性越来越被科学界所认识。
36
临床数据仓库开发步骤
对每个主题 步骤1 源系统 分析 步骤2 确定需 要的数 据 步骤3 数据模 型分析 步骤7
主题域 分析
反 循 步骤9 源数据 库分析 步 骤 10 程序说 明 步 骤 11 编程 步 骤 12 数据 载入
步骤4 粒度分析
步骤8 数据仓库设计
步 骤 13
馈 环
运行与维护
步骤5 技术评估
11
(4)中医药临床诊疗规律挖掘/分析
利用数理统计、数据挖掘技术并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循证 医学等方法,针对不同临床实践数据集,本着“人机结合, 以人为主”的原则,开展“以数据为导向”的临床研究。 分析挖掘内在的诊疗策略及疗效影响因素和隐含的知识。 从多角度、多侧面揭示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糖尿病、心病 等重大疾病的临床诊疗规律和疗效特点以及系统总结名老 中医的临床经验,进一步指导医疗实践,升华中医理论。 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建立与中医临床研究需求相适应的 数字模型和多种数学统计、数据深层分析的方法
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研究进展
1有关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的概念与内涵以证实。”
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PteteotdOtoe,RO)因此,疗效评定指标是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采用不同
ainRpreucmsP
指通过访谈、自评问卷或其他数据捕捉工具,如有关病人日的疗效判定指标可以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现
IsiueocpnteadMoiutoChncdmfChnsdclSine,ejn070,hn)
Absrc:hlnclvlainfohiwoainRpreucmePsenocreoead
tatTeciiaeautormtevefPteteotdOtos(RO)ibigcnendmrn
mor.Baentefisoeerheetyaraherpotiodsus
(3)PRO可以提供治疗疾病的额外信息,除了反映患
者综合健康状况外,更重要的是用于药物疗效和治疗方案
的评价与选择。如Winas
in等通过对地位直肠癌患者直肠
切除术后生存质量的考察,发现地位括约肌保留切除术的
病人在饮食、性功能、情绪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经腹会阴切
除术,从而说明这一方法优于传统方法.. J。有人通过对肿
研究模式,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相关研究,对中医临床评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病人报告的临床结局;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
7717(20
008)12—2574一o3
ResacvneotetRepretos
erhAdacfPainotdOucme
ttersnig于206日组织召开
tcm-ptd数据库使用方法
tcm-ptd数据库使用方法
TCM-PTD数据库是一个中医药临床数据管理系统,并且是支
持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平台。
以下是使用TCM-PTD数据库的一
般步骤:
1. 登录:打开TCM-PTD数据库的网页,通过注册账号或者使
用现有账号登录。
2. 搜索:使用搜索功能输入关键词来查找你所关心的中医药临床数据。
可以通过疾病名称、中药名、方剂名等进行搜索。
3. 数据采集:如果你是医生或研究人员,你可以在平台上提交自己的中医药临床数据。
填写基本信息、病例描述、中药方剂、治疗效果等。
4. 数据分析:TCM-PTD数据库提供了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对
提交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参数。
5. 数据分享:在TCM-PTD数据库上你可以选择是否公开分享
你的数据和研究成果。
平台上也有一个讨论区域,可以与其他用户交流和分享意见。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使用方法可能会根据数据库版本和个人权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你可以查阅相关的操作手册或者联系数据库管理员获取更详细的使用方法。
现代循证医学方法确证传统中药汤剂治疗甲流
现代循证医学方法确证传统中药汤剂治疗甲流*导读: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获得了认可,中医药早期介入传染病防控的机制已初步形成。
由中国中医科……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获得了认可,中医药早期介入传染病防控的机制已初步形成。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参与单位的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完成人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说,在国家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下,中医药在防控传染病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步得到认可,这只是个开端,今后还会做更多工作。
项目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完成,采用举国体制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在诊断试剂、预警预测、重症治疗、疫苗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八项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和全球的疫情控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美国《内科学年鉴》发表的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加减中药汤剂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论文,被认为是中医药防控传染病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中药治疗甲流效果有了循证依据2011年8月,《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牵头的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加减中药汤剂与达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中药汤剂在缓解甲流发热方面与达菲同样有效。
这一被确证治疗甲流安全有效的中药汤剂正是根据甲流的证候特征,结合前人治疗温病的经验,由传统经方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加减而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临床基地连同全国4个省的11家临床单位将410例被确诊为轻症甲流的成年患者随机分4组。
在规范、严格的现代循证医学研究中,对照组的退热中位时间为26小时,达菲组为20小时,中药组为16小时,达菲加中药组则为15小时。
结果提示,中药汤剂可显著加快甲流退烧,其效果与达菲相仿或更有优势。
由于麻黄碱在一些国家禁用,而研究中有含有麻黄碱的炙麻黄。
对此国际审稿专家与研究组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确信中药组及达菲加中药组患者中,未见由于麻黄所引起的心率加快、血压高等副作用后,才最终得到接收发表。
中医药大数据平台的构建
中医药大数据平台的构建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医疗行业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中医药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正逐渐成为中医药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医药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将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研究提供重要支撑,有望带动中医药行业迈向更加科学化、智能化的发展。
一、中医药大数据平台的意义1. 支持中医药研究和发展。
中医药是中国特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它积淀了数千年的临床经验,具有独特的诊疗理论和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医药的研究和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医药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可以帮助整合和分析大量的中医药临床数据、科研数据和医疗资源数据,为中医药研究和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支持。
2. 促进中医药临床实践。
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患者病历、诊疗数据和药物应用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改进诊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中医药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支持。
3. 促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中医药行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程度低,这不利于中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
中医药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可以帮助整合和共享中医药行业的各种信息资源,推动中医药行业向信息化建设迈进。
4. 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也在逐渐提升。
建立中医药大数据平台,可以促进中医药与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升中医药在国际医疗领域的地位和竞争力。
1. 数据采集和整合。
中医药大数据平台首先需要从各个医疗机构、科研机构、药企等处采集各类中医药数据,包括临床数据、科研数据、药物数据等。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清洗,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存储和管理。
建立大数据存储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仓库、云存储等,为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中医药大数据平台的构建
中医药大数据平台的构建中医药大数据平台(TCM Big Data Platform)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中医药学科的融合,旨在整合和挖掘中医药领域的海量数据资源,为中医药研究、临床应用、产业发展和学科交流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构建中医药大数据平台意味着对中医药领域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和利用,以实现对中医药学科的深度理解和智能化支持,进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一、数据整合与规范化中医药领域涉及的数据资源包括病历资料、处方信息、药材资源、药物研发数据、临床试验数据等,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医院、科研机构和企业中。
构建中医药大数据平台需要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整合、规范化和清洗,以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体系。
通过数据整合和规范化,可以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通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可利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数据挖掘与分析中医药大数据平台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以从海量数据中发现隐含的规律和知识。
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中医药领域的数据资源进行深度分析,实现对临床病例、中药处方、药材资源和药物研发的智能化支持。
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可以发现中医药的规律性特征和先验知识,为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三、智能决策与推荐中医药大数据平台可以通过智能化算法和模型,为临床医生、中药药师和中医药研究人员提供智能决策和推荐服务。
通过对患者病历和诊疗信息的分析,可以实现个性化诊疗方案的推荐和优化;通过对中药处方和药材资源的挖掘,可以实现中药配方的智能组合和优化。
中医药大数据平台的智能决策与推荐,可以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风险,为临床实践和患者就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四、学科交流与共享中医药大数据平台还可以作为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平台,为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融合提供支持。
通过平台上的数据资源和知识服务,可以促进中医药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速中医药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创新;通过平台上的学术资源和文献服务,可以推动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助力中医药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医电子病历研究领域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中医电子病历研究领域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目的探讨中医结构化电子病历国内研究的新兴趋势和创新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0年1月-2015年12月中医电子病历研究领域相关文献,对该领域研究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采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构建共现网络。
结果发文量前3位的研究者为刘保延(13篇)、张润顺(8篇)、谢琪(7篇)和周雪忠(7篇);合作紧密的研究机构有中国中医科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关键词主要聚类有中医诊断(#0)、中国中医药信息(#1)、人工智能(#2)、病历管理(#3)、医技科室(#4)等;主要关键词有电子病历、中医医院、数据挖掘、远程医疗、人工智能等。
结论目前,中医电子病历领域的研究者、研究机构间合作不够紧密,未形成研究热点,创新性不显著,原因可能与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密切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China’s newly evolved hot spots and novelty of structur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in TCM field. Methods Articles about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in TCM field were retrieved from CNKI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15,focusing on researchers,research institutes,and key words for bibliometric analysis. Then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was used to establish co-occurrence network. Results The top 3 productive authors were LIU Bao-yan (13 articles),ZHANG Run-shun (8 articles),XIE Qi (7 articles),and ZHOU Xue-zhong (7 articles). Institutes highly cooperated with others included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major clusters were TCM diagnosis (#0),China’s TCM information (#1),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 (#3),and medic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4). The representative keywords involved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TCM hospital,data mining,telemedicine,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clusion In the field of TCM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cooperation is not sufficiently facilitated among researchers and institutes. Research hot spots are not formed and novelty is not obvious,which is probably because of the overall status quo for China’s TCM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Key words:TCM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keyword cluster;co-author;co-institute;knowledge graph2015年12月,乌镇互联网医院正式运营,连接全国范围内的医院、医生、患者、药品和医保体系,建立起一个新型的智慧健康医疗服务平台,是“互联网+医疗”模式的突破性探索。
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数据采集平台服务流构建的思考
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数据采集平台服务流构建的思考作者: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3年第08期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02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004-02中医学是在临床实践中产生并不断验证发展的医学科学。
临床数据既是中医学发展的源泉,也是临床疗效的证据基础。
采集临床实际数据、开展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不断完善临床疗效“证据链”,是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范式,也是中医学继承创新的关键。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发展,通过严格控制研究条件,临床研究已建立起较完善的技术平台及方法学体系,但如何基于临床诊疗实际,开展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2]。
服务流是营销学中产品推广应用的概念,它与技术流、资金流共同构成产品价值链的主体。
服务流是以产品为载体,通过向用户提供服务,促进产品推广应用,实现产品价值。
另外,服务流又是技术流需求产生的源泉,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是价值链增值的主要内容。
共享系统的应用研究可以借鉴服务流构建的原理与方法,从用户需求出发,把应用过程的关键环节按照应用流程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用户服务体系,以支持共享系统数据采集平台应用。
兹就此作一阐述。
1 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研究概况10余年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评价方法重点研究室遵循中医学“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特点及规律,借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始研发并不断完善“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以下简称“共享系统”),成果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共享系统以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为理念,支持临床诊疗与数据采集的同步实现,支持临床实际数据的采集、集成、存储、管理、共享和利用,满足医疗与临床科研多重需求,是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技术支撑平台。
以共享系统为支撑,以人为中心,以数据为导向,以问题为驱动,医疗实践与科学计算交替,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开展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不断发现并验证中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方药,不断优化与提高临床疗效,构建阶梯递进的临床基金项目: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207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M520556);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ZZ060815)通讯作者:刘保延,E-mail:cectcm@疗效“证据链”,是中医学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医临床数据库及挖掘分析平台的研究与应用探讨
中医临床数据库及挖掘分析平台的研究与应用探讨周雪忠;刘保延;姚乃礼;陈世波;李平;王映辉;张润顺【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07(009)004【摘要】中医学是以临床医学为基础的学科,辨证论治诊疗实践产生的临床诊疗信息是重要的科学基础数据.本文探讨了旨在实现中医临床诊疗数据存储、分析、利用,并支持观察型中医临床研究分析的中医临床数据仓库及挖掘分析平台的构建和研究,并结合开发实现的平台,分别就中医临床信息模型、多维数据模型、抽取-转换-装载处理、数据规范化整理和挖掘分析平台集成等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针对如何有效的进行挖掘分析应用的问题,探讨了数据预处理、分析目标问题确定和结果的阐释等几个关键环节.【总页数】7页(P74-80)【作者】周雪忠;刘保延;姚乃礼;陈世波;李平;王映辉;张润顺【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44;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临床用药规律探讨 [J], 季秀丽2.名老中医临床医案数据挖掘研究思路探讨 [J], 古求知;老膺荣;范宇鹏3.医疗健康管理中大数据挖掘分析平台的应用探讨 [J], 刘晨;何晓4.中医临床处方预评价数据库构建的初步探讨 [J], 赵汉青;王志国5.870例次老年病的八个证候要素数据挖掘研究——老年病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探讨[J], 王玉玲;朱建贵;张润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慢性病临床研究中数据管理的质量调查
中医慢性病临床研究中数据管理的质量调查吕晓颖;何丽云;天才;张卓琳;艾艳珂;刘保延【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慢病临床科研体系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模式研究”项目在数据管理方面的科学性、合理性,为本项目的后续工作改进提供参考。
方法依据国内外有关临床研究数据管理工作的法规、规范和指南等相关文件,编制“中医慢病防治临床科研数据管理评估清单”。
使用该问卷在10个临床课题稽查过程中进行现场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份,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数据管理和统计方面有50%~60%的课题由第三方进行,有70%的课题由自己中心进行监察;50%的课题采用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开发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7家单位具有数据管理的制度和计划;数据管理执行中,培训、数据库建立、病例报告表追踪等7个方面执行度较低。
结论中医慢性病临床研究的数据管理的质量情况还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完善,提高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的质量。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cientificity and rationality in data management of the project of Chinese Chronic Disease Clinical Research System and its Achievements Application Mode;To provide evid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follow-up work.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management regulations, guidelines, and other relevant documents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data,“Questionnaire for Rese arch Data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Chinese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was designed.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in 10 clinical topics during the on-site inspection survey, and 2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50-60 percentage of subjects in data management and statistics were performed by the third party;70 percentage of subjects wereperformed by their own central monitoring;50 percentage of the subjects adopted a cooperative manner with others to develop appropriate data management systems;7 centers had system and plan for data management;Data management was carried out;implementation degree of training, database, CRF tracing, and others 7 aspects was low. Conclusi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ata management of TCM clinical research still needs to be perfected from many aspects, and quality mode of large-scale clinical trials should be improved.【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中医慢性病;数据管理;药物临床实验质量管理规范【作者】吕晓颖;何丽云;天才;张卓琳;艾艳珂;刘保延【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5由于慢性病治疗周期长、随访时间长、数据量大,数据质量难以保障。
电子病历中医科研数据采集过程中质量问题及对策
电子病历中医科研数据采集过程中质量问题及对策宋红梅;刘保延;何丽云;张润顺;周霞继;周雪忠【摘要】针对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项目建设和推广过程申,在中医电子病历数据采集系统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于对科研数据的质量严格管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17)009【总页数】2页(P955-956)【关键词】电子病历数据;采集;质量问题【作者】宋红梅;刘保延;何丽云;张润顺;周霞继;周雪忠【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3电子病历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电子媒介为载体,记录患者疾病和诊疗过程的病历资料,并能进行检索、管理的信息存储库。
1997年美国电子病历学会(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 Institute,CPRI)对电子病历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并在Richard S.Dick论文“电子病历,健康保健的一项基本技术”中作了明确阐述:电子病历内容包含了纸质病历的所有信息,但它决不只是利用计算机将纸质病历移植为电子载体,而是将纸质病历中文字、图标的信息变为计算机能识别和理解的格式化数据予以输入、存储、处理和查询。
它不仅包括了静态的病历信息,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文本、图像、声音结合起来,进行多媒体的信息综合处理[1]。
本文基于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项目建设与推广过程中,将会遇到多个在此平台上运转的科研项目,该科研数据在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保延 中国中医科学院 liuby@
研究目的 研究思路 研究进展
中医学从临床实际中来,到临床实际中 去的临床研究特点
模式生物
理想条件
实际条件
实验室
临床研究
临床实际
伦理学
中医临床研究过程
临床实践 临床与基础研究
理论
⑧
学术流 派
⑦ ⑥
学术 思想
医生群体
医生个体 B 医生个体 C 医生个体 D 医生个体 E
病人个体 A 病人个体 B 病人个体 C 病人个体 D …….
⑤
学术 观点
医生个体 A ① 诊疗实践
………
④
积累
病人群体
②
③
个体—群体;个性—共性;经 验—理性的过程。
组织实施
• 筛选规范术语 • 建立统一的临床规范术语加工平 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织加工与质控队伍 • 组织术语应用体系的加工
构建中医临床规范术语的应用体系
理论
《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GB/T15657-1995)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l6751.2—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GB/T l6751.3—1997) 《经穴部位》(GB 12346-1990) 《耳穴名称与部位》(GB/T 13734-92)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5-1995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 2659-2000 《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2261.1-2003~ GB/T 2261.7-2003 国家标准
规范化术语
海量复杂医 学科学数据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临床研究模式
“以人为中心,以临床事实为导向,以假说与模 型为驱动,将临床观察研究与计算机的模拟研究
相交替,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指导临床 循环提炼 反复修正
临床经验数 据形成
理论框架建 立
指导临床
建模
探索性研究
验证性研究
临床辨证论治诊疗实践 临床数据数字化处理
临床研究的基本技术方法
原始病历 病历观察表 关系型数据库
自由语言 医学信息
医学概念
医学数据
自由文本
医学概念
关系型数据库
原始病历
病历观察表
关系型数据库
临床科研一体化的基本技术方法
原始病历 结构化电子病历 数据库仓库
内容 要求
模型
速度 理解
方法
自由语言 医学信息
个属性或者指标如药 物名称、药物频度、
诊断名称、年龄、性
别等。
中医临床信息模
型对语义层的设计提 供了框架性的参考。
图11 多维分析通用语义层设计
中医临床数据挖掘-复杂网络分析系统
复杂网络分析流程与部分功能
数据筛选
网络展现
节点大小调整
根据临床信息设置 节点颜色 计算相关统计特征 发现核心药物配伍
4.1中医疾病 诊断 4.2中医证候 诊断 4.3西医诊断
5.1治则
6.1医疗处理
7.1特殊概念
5.2治法
6.2调护处理
7.2 其他概念
1.3理化检查 所见
2.3前人经验
3.3病位
5.3西医学合理 用药原则
4.4预后
部颁标准
2
主要技术内容
1、中医临床规范术语应用体系
中医临床术语集
收词20万
2
主要技术内容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1.1问诊所见 2.1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临床病历规范术语 分类框架
1:临床所见 2:辨证论治依据 3:病因病机 4:诊断 5:治则治法 6:处理 7:其他
3.1病因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
1.4所见的方法 2.4个人经验 3.4病势 1.2诊查所见 2.2 西医诊断依据 3.2病机
外挂与调用 接口 引用 元素 分割 查找拷贴 权限管理
全面、快速、灵活
键盘鼠标双操作
数 据 设 计
粒度 设计
规范化术语
规范化、结构化 默认和修改
临床应用
数据类型 和关系
逻辑分组
智能计算
续打、多格式存储 可分析、准确、共享
功能设计
特点: 1、保持了中医特色和优势; 2、满足了临床业务和科学研究双方面的需求; 3、实现了实时将临床实际自由表达的信息转变为可分析科学数据的目的。
经验
病因
国家标准
临床发现
国家标准
感知
理解 病机 原理
国家标准
中医四诊
国家标准
诊断 感知手段 处理 判断 治则治法 方 药
西医四诊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理化检查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1-94) 《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2-94) 《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3-94) 《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4-94) 《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5-94)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6-94) 《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7-94) 《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8-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研究主题分析 建立理论假说
研究模型及方法 训练模型 优化参数
进行样本数据模拟 计算机探索性研究
RCT设 计 实施临床试验
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
主要技术内容
结构化临床数据采集系统
接口引用
质控监督
多种结构化方法 安全核查 科室个性
构建中医临床数据仓库与数据分析平台
创建中医临床数据前处理系统
(ETL)
临床细节物理数据模型
13
中医临床多维检索分析与展示系统
中医临床数据多维整理与检索分析平台(OLAP)
语义层由语义类
和语义对象及其层次 关系构成,一般一个 类别代表一个主要分 析域如病人,复方, 中药,诊断等;
对象一般表示一
1、中医临床规范术语应用体系
中医临床病历规范术语集 中医证候术语
收词16万
穴位术语
西医诊断术语
灸法术语
症状术语
中医疾病术语
2
小
结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