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疼痛评估(完整版)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的护理心得探析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的护理心得探析摘要】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的护理心得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2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
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疼痛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多发性骨髓瘤疼痛缓解率;住院平均时间、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疼痛评分、生存质量、情绪状态的差异。
结果:B组患者多发性骨髓瘤疼痛缓解率高于A组,P<0.05;B组住院平均时间、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优于A组,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情绪状态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B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情绪状态改善幅度更大,P<0.05。
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疼痛护理,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护理心得【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192-02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浆细胞恶性增生且对髓外软组织造成浸润,导致骨髓瘤细胞大量分泌M蛋白的一种恶性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存在肾功能损害和骨痛等症状,常进行化疗治疗,而治疗过程加强护理干预,适当采取减痛措施,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1]。
本研究分析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的护理心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8月-2017年2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
所有患者符合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经实验室检查、骨髓穿刺、术后病理检查、X线检查等确诊多发性骨髓瘤。
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签署了同意书。
B组患者男16例,女9例;45~76岁,年龄(58.34±2.43)岁。
其中,I期患者有2例,II期有18例,Ⅲ期有5例。
发生肾功能损害有16例,骨痛有25例。
A组患者男17例,女8例;44~77岁,年龄(58.21±2.68)岁。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解读参考答案(华医网国家1类5分)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解读国家I类5.0学分一、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治和管理1、MGCS的器官损害不包括(E)A、肾脏B、周围神经C、皮肤D、眼睛和出凝血系统E、嘴巴2、(A),骨意义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A、MGBSB、MGDSC、MGNSD、MGRSE、POEMS3、(A)是早期诊断MM重要的入组或排除标准A、血浆粘稠度和ESRB、核磁共振C、肾脏活检D、血浆粘稠度和超声检查E、以上都不是4、(B)是诊断MGRS的金标准A、血常规B、肾脏活检C、核磁共振D、尿常规E、超声检查5、MM早期筛查的三个阶段是(A)A、调查问卷,M蛋白鉴定,MM专科检查B、常规体检,M蛋白鉴定,MM专科检查C、调查问卷,常规体检,MM专科检查D、调查问卷,M蛋白鉴定,常规体检E、人口筛查,M蛋白鉴定,MM专科检查二、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1、除了已证实的疗效外,选择持续治疗方案不需要考虑(D)A、可耐受B、不良反应可控C、无累积毒性D、环境天气E、给药途径方便2、MM的治疗药物中属于免疫调节剂的是(D)A、苯达莫司汀B、马法兰C、硼替佐米D、沙利度胺E、帕比司他3、MM的巩固治疗大约需要(B)疗程A、4-6B、2-4C、2-5年D、6-8E、8-104、伊沙佐米应避免与(A)同服A、CYP3A强诱导剂B、来那度胺C、地塞米松D、沙利度胺E、安慰剂5、(A)指治疗后残留的肿瘤细胞,这些残留细胞最终导致疾病复发A、MRDB、PFSC、OSD、IRDE、CR三、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管理1、MM的化疗方案中DRD方案指的是(A)A、CD38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B、CS1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C、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E、卡菲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2、(B)是CNS-MM的主要诊断标志A、CD56的阳性B、CD56的阴性C、CD57的阴性D、CD58的阴性E、CD59的阴性3、(A)为HR-MM标准治疗推荐方案A、KRD-SCTB、Dara-KRDC、DRD方案D、ERD方案E、VRD方案4、(C)是CNS-MM的标准的放射学检查方法A、超声B、X光C、增强磁共振成像D、多普勒彩超E、核磁5、MM治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E )A、既往治疗B、疾病因素C、患者因素D、药物因素E、以上都是四、《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更新解读1、《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强调接受IMIDs药物患者需预防性(A)A、抗凝或抗血栓治疗B、抗凝或抗血小板降低治疗C、抗血小板或抗血栓治疗D、抗凝或抗病毒治疗E、抗病毒或抗血栓治疗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更新了骨病的治疗,推荐,强调局部放疗。
2020多发性骨髓瘤首次复发评估与治疗(完整版)
2020多发性骨髓瘤首次复发评估与治疗(完整版)我们之前梳理了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尤其对二代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的方案做了推荐和阐述(详见盘点国内外指南,看首次复发MM如何应对!)。
本文则简述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的全局评估。
过去的数十年,随着新药如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剂(IMiDs)和单克隆抗体(MoAbs)等的引入,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5年总生存有了较大改善。
尽管如此,MM仍然无法治愈,大多数患者最终都会复发而需进一步治疗。
问题是,由于新药可及性的提高,复发MM患者的管理发生了显著变化,治疗方案增多的同时,治疗选择的复杂性、作出不适当的治疗决策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尤其对于MM首次复发患者,在此重要关口,如何调整治疗是极为关键的,而在诊疗决策前的疾病评估,则是确立新方案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意大利专家小组提出了《MM首次复发合理评估的专家共识》[1]。
多发性骨髓瘤首次复发时,评估要关注以下五点这项共识提出,当MM患者出现首次复发时,为了后续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应关注和评估以下几项:患者特征、病史、既往治疗毒性、复发类型、患者偏好及其他因素。
1评估病史:该共识推荐三联方案病史评估包括细胞遗传学特征,既往治疗是什么,既往治疗反应情况,缓解持续时间,前线治疗毒性等。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认为,对于既往标准治疗后缓解持续时间达24个月,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且无维持治疗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达18-24个月,再或ASCT序贯维持治疗的缓解持续时间达36-48个月的首次复发患者,可采用之前的治疗方案或在这个方案中添加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该共识认为,鉴于三联疗法的治疗优势,同方案再治疗并不是最佳选择。
例如如果一线接受基于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的患者,复发时可接受基于来那度胺的三联方案,如可以用含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的IRd全口服方案(伊莎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等。
多发性骨髓瘤有什么症状表现(养生小贴士)
多发性骨髓瘤有什么症状表现多发性骨髓瘤,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浆细胞病,对患者的危害是比较大的,这种瘤经常被归为b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范畴之内。
患者得病以后,常常会导致溶骨性的损害,容易引起高钙血症,使患者出现贫血,给肾脏造成极大的威胁,另外还会使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到抑制,患者容易出现贫血出血,容易引起病理性骨折等等。
★1.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
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处骨折同时存在。
★2.贫血和出血贫血较常见,为首发症状,早期贫血轻,后期贫血严重。
晚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症状。
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者可见内脏及颅内出血。
★3.肝、脾、淋巴结和肾脏病变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骨髓瘤肾。
器官肿大或者异常肿物需要考虑髓外浆细胞瘤或者淀粉样变。
★4.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髓外浆细胞瘤可出现肢体瘫痪、嗜睡、昏迷、复视、失明、视力减退。
★5.多发性骨髓瘤多见细菌感染亦可见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病毒性带状庖疹也容易发生,尤其是治疗后免疫低下的患者。
★6.肾功能损害50%~70%患者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症、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形成尿酸结石。
★7.高黏滞综合征可发生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并可突发晕厥、意识障碍。
★8.淀粉样变常发生于舌、皮肤、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9.包块或浆细胞瘤有的患者可以出现肿块,肿块直径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不等,可以是骨性肿块或软组织肿块,这些肿块病理检查多为浆细胞瘤。
一般认为合并软组织肿块或浆细胞瘤的患者预后不良,生存期短。
★10.血栓或梗塞患者可出现血液透析造瘘管梗塞、深静脉血栓或心肌梗塞等表现,发生的原因与肿瘤患者易栓及高黏滞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伴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伴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引言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主要发生在骨髓中,特征为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和骨髓微环境的病理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质地骨痛、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贫血和骨损害。
其中疼痛是患者晚期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循证护理在评估疼痛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强调以科学证据为基础进行临床决策,在评估多发性骨髓瘤伴疼痛患者疼痛时,提倡采用标准评估工具进行客观评估,如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采用这些标准评估工具能够更准确地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制定。
循证护理还提倡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征和自身需求,采用个性化的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面谈等,以更充分地了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和影响因素,这对于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疼痛管理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循证护理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备受关注。
根据循证护理的指导原则,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疼痛管理,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干预等,以达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
物理疗法和心理干预方面,循证护理指导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疼痛特点和需求,采用物理治疗、按摩、瑜伽、认知行为疗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疼痛管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是多发性骨髓瘤伴疼痛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循证护理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值得重视。
循证护理强调以科学证据为依据,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康复护理方面,循证护理推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积极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心声,与患者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目标和计划,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自主康复能力和生活质量。
循证护理还强调团队合作和跨学科合作,在康复护理中充分发挥护理团队的专业优势,通过与其他专业人员如医生、康复师、心理治疗师等的紧密合作,实现康复护理的全程参与和全方位覆盖,为患者提供多方面的康复护理服务。
以腰痛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 ] 李守静 , 宏然 ,赵相印 ,等.多发性 骨髓瘤诊 断的探套 ( 2 4 3 李 附 5 7例
分析 )[ ] 中华肿瘤杂志, 19 .1 ( ) 3 J. 9 5 7 1 :4 .
( 稿 日期 :20 . 0 3 收 091.)
恶性增生程度 和侵 润范 围不一 ,合 成 、分泌 单株 免疫 球蛋 白多少不同 ,导致该 病 的临床 表现 复杂 多样化 ,部分 医师
2 讨 论
规发现 血液很 快凝集 ,免疫 球蛋 白增 高 ,高 钙血 症等 ,都
应 警 惕 该 病 的 可 能 ,并 及 时 完 善 免 疫 球 蛋 白 定 量 、血 清 蛋 白 电泳 、免 疫 球 蛋 白 电 泳 、尿 本 周 蛋 白 、骨 髓 穿 刺 细 胞 学
检查及 x线 摄 片 等 相 关检 查 ,以协 助 明 确 诊 断 ,降 低 误
骨髓 瘤的认识 ,注重对 资料 的全 面积 累和综 合分 析 ,如 临 床 上遇到 中老年人 出现 持续 骨痛 、腰 背痛 、贫血 、肾功 能 不 全 、持续 蛋 白尿 、水肿 ,反复 感染 但原 因不 明,查 血 常
核火焰状细胞 ,胞浆呈红色 ,核仁 1— 2个 ,核染色质 呈粗
网 状 。 胸腰 椎 C T:L 2一S 椎 间 盘 突 出 ,重 度 骨 质 疏 松 ,胸 1 腰 椎 多 发 性 压 缩 性 骨 折 。综 上 该 病 例 符 合 国 内多 发 性 骨 髓 瘤 诊 断 标 准
临 床 研 究
Cl i a r s a c i cl e erh n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n ]o tnm dc e ad eh ohr c hns ora fe o e in n tnp amay h i ・1 7 ・ 5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的临床整体护理及干预效果
18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的并发贫血及免疫球蛋白功能异常,机体免疫力下降。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严重将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不利于控制病情,故而需要加强疼痛护理。
本文旨在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
选取54例患者开展临床研究,现将研究内容做以下详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54例患者开展临床研究,将其较价值。
本次研究已通过科学技术委员会考核,核发有正式文件。
1.2 方法一般组患者采取普通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发放常用止痛药,进行局部身体按摩,提供日常护理服务。
优化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①三阶梯法选择疼痛药,根据患者疼痛分级发放镇痛效用不同的镇痛药,轻度疼痛应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中度疼痛患者可选择弱阿片类镇痛药,如可待因、曲马朵184注:护理后与一般组相比,P<0.05。
注:与一般组相比,P<0.05。
和地佐辛;重度疼痛患者需要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美施康定和奥施康定。
有焦虑和睡眠问题患者加用艾司唑仑以加强止痛镇静效果。
每天使用疼痛评分表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调整用药种类和用药量。
②身体按摩,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按摩,在身体疼痛处采取环形按摩法,促使患者血液循环加快,缓解疼痛。
护理人员为患者按摩时,需要注意掌控按摩力度,按摩力度需要由轻至重逐渐增强,需要在患者可承受范围内,护理人员需要每日为患者按摩身体2次,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按摩过程中需要不时询问患者感受,避免用力过猛引发患者疼痛。
③健康指导,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说明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方式。
日常饮食要清淡且易消化,适量运动避免骨质疏松,规避褥疮。
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准备健康教育宣传片,便于患者学习和理解,遇患者不懂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解释。
④心理护理,考虑到疼痛会加剧患者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加以心理疏导,耐心与患者交谈,与患者共情,充分理解尊重患者,引导患者释放负面情绪并建立积极的情绪。
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为血液系统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
1、骨痛:疼痛部位主要为腰痛、肋骨痛、背痛
2、骨折:用力、撞击、弯腰或负重是突然骨折
3、贫血:乏力、头晕、心慌等
4、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
5、抵抗力差、平时易感染、发热
6、其他表现为血液粘稠度增高、高钙血症、骨肿块
中老年患者出现以上症状需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血常规、骨穿、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拍头颅和腰椎X线片等检查。
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建议应用化疗、沙利度胺、马法兰、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
目前首选治疗为硼替佐米(万珂),该治疗副作用较小、疗效相对较好。
具体诊断和治疗请咨询血液科专科医生。
甘思林主治医师
郑州大学一附院血液内科。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骼疼痛的护理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骼疼痛的护理进展摘要:多发性骨髓瘤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其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过程中,骨骼疼痛的出现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有必要。
本文主要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骼疼痛的护理开展综述,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骼疼痛;护理进展多发性骨髓瘤属于目前常见的一种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其占血液肿瘤的12%左右,此病症出现后患者会出现病理性骨折、骨骼疼痛等表现,特别是骨骼疼痛,其属于常见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的出现给患者的身心与社会、精神等方面造成极大的影响[1]。
因此,采取针对性护理非常有必要。
本文主要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对骨骼疼痛的影响,现阐述如下。
1.骨骼疼痛的发病原因分析经研究表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发病中会因骨髓细胞促进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对成骨细胞的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导致成骨吸收、形成失衡,从而引发骨骼疼痛[1]。
中医认为,出现骨髓瘤的主要原因为情志、饮食、六淫等因素,使得阴阳血气失调,从而使肝脾肾出现亏损,当邪毒入侵后,会出现痰瘀内生,痰瘀与邪毒相结合,使得经络产生痹阻,经脉筋骨失于濡养,从而引发的骨痛[2]。
1.骨骼疼痛的评估标准根据WHO规定的骨痛标准,对骨骼疼痛进行分级,其中0级为无痛,1级为轻度疼痛,但可以忍受,不会影响活动、睡眠,2级为中度疼痛,偶有剧痛,会影响活动与睡眠。
3级是重度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与睡眠,需要采用麻醉药物进行止痛[3]。
1.护理措施3.1心理护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疼痛的影响,再加上生活压力、经济压力等,易出现不良的负面心理,如焦虑、烦躁、恐惧等,对其恢复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家庭关系。
故为了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引发的应激反应,特在有效的护理中,根据患者的骨骼疼痛症状为其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对其疼痛感进行合理的评估,减轻其心理压力。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完整版)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疾病,它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
该病多发于老年人,目前仍无法治愈。
随着新药的问世和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每2~3年1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的更新对于提高我国MM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MM的常见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相关表现。
对于临床疑似MM的患者,应完成基本检查项目。
在此基础上,有条件者可进行对诊断病情及预后分层具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检测。
综合参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ork,NCCN)及国际骨髓瘤工作组(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的指南,诊断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和有症状(活动性)骨髓瘤的标准如下。
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的诊断标准需要满足第三条以及第一条或第二条。
有症状(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是指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即可:1.骨髓中浆细胞比例≥10%(或存在病理性骨折或溶骨性骨病)2.骨髓中浆细胞比例<10%,但存在CRAB症状或继发淀粉样变性3.骨髓中浆细胞比例<10%,存在高危染色体异常或浆细胞增生速度高(即M蛋白增加速度≥1 g/L/月)。
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部分增加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多发性骨髓瘤骨损害47例临床分析(1)(精)
多发性骨髓瘤骨损害47例临床分析(1)【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损害临床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原发于骨髓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生所引起的恶性骨肿瘤,骨髓中恶性浆细胞异常增殖,常引起骨骼损害,骨痛为MM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因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易发生误诊、漏诊,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新疆医科大学自2002—2007年间住院的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MM初诊患者的影像学做一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47例患者发病年龄32~81岁,中位年龄63岁,平均年龄(61.21±9.15)岁,年龄小于40岁1例,男女发生率约1.47:1。
MM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骨痛,47例患者中有33例(70.21%)有骨痛表现,骨痛可以是单部位或多部位骨痛,有17例(36.17%)出现腰骶部痛,为骨痛最常见部位,有9例(19.15%)发生骨折,有1例(2.13%)出现胸部包块。
40例患者免疫球蛋白(Ig)分型者中IgG型22例(55%),IgA型4例(10%),轻链型12例(25.53%),未分泌型2例(5%),未免疫分型者7例,多为2004年以前患者。
本组所有病例全部摄有头颅、肋骨、骨盆及脊椎X线平片,同时选择性摄有其他部位:股骨10例,肩关节3例,锁骨4例,肱骨1例;9例有脊柱CT 检查,8例有脊柱MRI检查。
2 结果2.1 X线表现有47例进行全身X线检查,(1)骨质无明显变化5例(10.64%);(2)多部位骨质疏松而无明显骨质破坏8例(17.02%);(3)有34例(72.34%)患者出现骨质异常,同一患者可表现为一种或一种以上骨质异常,①单或多部位溶骨性破坏34例(72.34%),多数伴骨质疏松;②合并病理性骨折9例(19.15%),其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7例(14.89%)[腰椎骨折和(或)溶骨性破坏引起截瘫1例],主要表现为多椎体双凹变形或楔状变形,锁骨骨折1例(2.13%),股骨骨折1例(2.13%);③膨胀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包块1例(2.13%);见表1。
2021CSCO多发性骨髓瘤更新要点(全文)
2021CSCO多发性骨髓瘤更新要点(全文)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血液系统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
近年来,我国MM诊治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渐与国际水平接轨,新药的不断涌现使得MM领域的进展迅速。
治疗前评估和分期更新要点实验室检查中的“重链(Hevylite)”的证据等级由I级推荐调整为Ⅱ级推荐;增加了“尿固定电泳(Ⅰ级排荐)”;“M蛋白定量(Ⅱ级推荐)”;“乙型肝炎标志物及DNA(Ⅱ级推荐)”。
骨骼检查中增加了“弥散核磁(DWI-XRI)(Ⅲ级推荐)”;“全身低剂量CT可用于全身骨病变检查”由Ⅲ级专家推荐调整为Ⅱ级推荐。
在细胞遗传血检查中增加了“针对IgHV区VDI重排的二代测序检测MRD(Ⅱ级推荐)”。
在R-ISS标准的备注中增加了“孤立性浆细胞瘤直径大于5cm;多发浆细胞瘤按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2A类)”。
治疗选择更新要点适宜移植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诱导治疗中“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2B类证据)、来那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2A类证据)”由Ⅲ级专家推荐调整为Ⅱ级专家推荐、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2类)和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2类)”为Ⅱ级推荐。
巩固治疗中增加了“与诱导治疗相似的联合化疗(2A类)为Ⅱ级推荐。
维持治疗中增加了”伊沙佐米(1类)为Ⅰ级推荐、来那度胺+硼替佐米(2A类)和来那度胺+伊沙佐米(2A类)为Ⅱ级推荐。
移植中增加了“序贯自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年轻、高危患者(2B 类)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年轻、高危患者(2B类)”为Ⅲ级专家推荐。
干细胞动员中增加了环磷酰胺+G-CSF(1A类)为Ⅰ级推荐、G-CSF+普乐沙福(1B类)、G-CSF(2A类)和E-CHOP(2类)为Ⅱ级推荐和环磷酰胺+G-CSF+普乐沙福为Ⅲ级推荐。
不适宜移植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诱导治疗中增加了“硼替佐米+马法兰+地塞米松(1类)、沙利度胺+马法兰+地塞米松(1类)”为Ⅰ级专家推荐。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评估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评估一、疾病概述(一)概念和特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以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引起广泛溶骨性骨骼破坏和(或)骨质疏松,血清或尿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成分(M蛋白),正常的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制,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贫血、免疫功能异常为特征。
本病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年病人。
根据骨髓瘤细胞的分布区域、性质及范围可将之分为孤立型、多发型等5种类型;根据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又可分为IgG、IgA等7种类型。
根据国际分期系统(ISS)的参考指标与标准,可将之分为Ⅰ~Ⅲ期。
(二)相关病理生理骨髓瘤细胞在骨髓腔内大量增生的同时,由基质细胞衍变而来的成骨细胞过度表达IL-6,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引起广泛溶骨性骨骼破坏和(或)骨质疏松,导致病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骨痛、甚至病理性骨折;肿瘤细胞局部浸润可引起骨骼局部肿块、肝脾淋巴结肿大、肾损害等。
此外,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M蛋白,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血液黏滞性增加等。
(三)主要病因与诱因本病原因与机制未明。
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资料表明,病毒感染、接触放射性、化学毒物(例如苯、某些除草剂、杀虫剂、染发剂)等均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
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
(四)临床表现多数病人起病缓慢,早期可无症状,并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出现相关的症状与体征,但均缺乏特异性。
主要包括:①骨痛、骨骼肿瘤和病理性骨折:其中溶骨所致的骨痛常为本病的首发症状,尤以胸背部或胸骨、肋骨处疼痛最为常见,还可出现胸骨、肋骨、颅骨、锁骨、脊椎和四肢长骨远端骨骼的局限性隆起及骨折;②贫血;③发热和感染:反复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带状疱疹等;④肾功能损害:蛋白尿和急、慢性肾衰竭;⑤神经症状:截瘫、周围神经炎;⑥肝脾淋巴结肿大;⑦高黏滞综合征:头晕、眩晕、眼花、耳鸣,甚至意识障碍、昏迷;⑧淀粉样变性:舌头、腮腺肿大,皮肤苔藓样变等。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导语: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
专业的名词说了这么多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
专业的名词说了这么多,应该还是有不少人依旧云里雾里的,不知道到底是什么。
但是至少你要明白,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
依旧不懂的人,就来看看下面的临床表现吧。
1. 骨痛骨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早期常是轻度的、暂时的,随着病程进展可以变为持续而严重。
疼痛剧烈或突然加剧,常提示发生了病理性骨折。
据北京协和医院125例MM首发症状分析,80例(64.0%)以骨痛为主诉,骨痛部位以腰骶部最常见(28.0%),其次为胸肋骨(27.0%),四肢长骨较少(9.0%),少数患者有肩关节或四肢关节痛。
绝大多数(90%~93%)患者在全病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状,但确有少数患者始终无骨痛。
除骨痛、病理骨折外,还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自骨髓向外浸润,侵及骨皮质、骨膜及邻近组织,形成肿块。
在多发性骨髓瘤,这种骨骼肿块常为多发性,常见部位是胸肋骨、锁骨、头颅骨、鼻骨、下颌骨及其他部位。
与孤立性浆细胞瘤不同的是,其病变不仅是多发的,而且骨髓早已受侵犯,并有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2.贫血及出血倾向贫血是本病另一常见临床表现。
据北京协和医院125例分析,绝大多数(90%)患者都在病程中出现程度不一的贫血,其中部分(10.4%)患者是以贫血症状为主诉而就诊。
贫血程度不一,一般病程早期较轻、晚期较重,血红蛋白可降到<50g/L。
造成贫血的主要原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癌痛的评估方法完整版
疼痛的评估方法
癌痛量化评估:数字分级法(NRS)
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将疼痛程度用 0-10 个数字依次表示, 0 表示无疼痛, 10 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交由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或由医护人员询问患
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选择相应的数字。
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
程度分为:
轻度疼痛( 1-3)中度疼痛( 4-6)重度疼痛( 7-10 )
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
癌痛量化评估:面部表情评分法
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时的面部表情状态,对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估,适用于表达
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
癌痛量化评估: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
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1)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2)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3)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VAS 法划一长线(一般长为 10cm ),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的最能反应自己疼痛
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
疼痛简明评估量表( Brief pain inventory,BPI)。
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文章目录*一、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二、多发性骨髓瘤的并发症*三、多发性骨髓瘤的饮食注意事项1. 多发性骨髓瘤吃什么好2. 多发性骨髓瘤不能吃什么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患者的首发症状并不引人直接考虑到本病的可能,若不警惕本病并作进一步检查,则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1、骨痛,骨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早期常是轻度的、暂时的,随着病程进展可以变为持续而严重。
疼痛剧烈或突然加剧,常提示发生了病理性骨折。
据北京协和医院125例MM首发症状分析,80例(64.0%)以骨痛为主诉,骨痛部位以腰骶部最常见(28.0%),其次为胸肋骨(27.0%),四肢长骨较少(9.0%),少数患者有肩关节或四肢关节痛。
绝大多数(90%~93%)患者在全病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状,但确有少数患者始终无骨痛。
2、贫血及出血倾向,贫血是本病另一常见临床表现。
据北京协和医院125例分析,绝大多数(90%)患者都在病程中出现程度不一的贫血,其中部分(10.4%)患者是以贫血症状为主诉而就诊。
贫血程度不一,一般病程早期较轻、晚期较重,血红蛋白可降到50g/L。
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骨髓中瘤细胞恶性增生、浸润,排挤了造血组织,影响了造血功能。
此外,肾功不全、反复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会造成或加重贫血。
3、反复感染。
本病患者易发生感染,尤以肺炎球菌性肺炎多见,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和败血症。
病毒感染中以带状疱疹、周身性水痘为多见。
4、肾脏损害,肾脏病变是本病比较常见而又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由于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量生成和重链与轻链的合成失去平衡,过多的轻链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仅有23000的轻链可自肾小球滤过,被肾小管重吸收,过多的轻链重吸收造成肾小管损害。
此外,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黏滞综合征、淀粉样变性及肿瘤细胞浸润,均可造成肾脏损害。
5、高钙血症,血钙升高是由于骨质破坏使血钙逸向血中、肾小管对钙外分泌减少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与钙结合的结果。
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管理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管理的应用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程常常伴随着疼痛,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
循证护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最新、最优的实验措施,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一、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第一步是对疼痛进行准确评估。
护士可以利用疼痛评估工具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如VAS(可视化模拟评分法)评分法、面部表情评估法等。
评估后,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类型、持续时间和患者的感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非药物治疗循证护理推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管理中应用非药物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温热治疗、冷敷、按摩、物理治疗等。
例如,患者可以在局部受损处涂抹热敷贴,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局部温度来减轻疼痛;或者冰袋敷在患处可以缩小局部血管,减少局部炎症反应,也可以减轻疼痛。
循证护理还推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管理中应用药物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化学平衡、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护士应将患者特有的情况纳入考虑,如年龄、体重、耐药性等。
四、其他护理方法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管理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护理方法,例如心理护理、营养护理等。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因疼痛而带来的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而营养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合理搭配膳食,补充所需营养,维持患者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总结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系统化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效率。
当然,护士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完善对循证护理的认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
集束化疼痛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疼痛的影响评价
集束化疼痛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疼痛的影响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护理管理中采取集束化疼痛护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次对于我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研究,共计抽取50例入组,利用双盲法分组,集束组采用集束化疼痛护理,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
结果:护理前,集束组疼痛评分相比参照组无差异(P>0.05),护理后,集束组疼痛评分与参照组比较更低,存在统计学对比差异(P <0.05)。
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护理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集束化疼痛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使患者整体护理质量提高。
【关键词】集束化;疼痛护理;多发性骨髓瘤;护理管理多发性骨髓瘤为细胞恶性增殖疾病,临床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此疾病病因尚未明确,相关研究中认为与分子细胞遗传异常相关。
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典型症状为疼痛,属于人体面对刺激产生的正常反应,会对于患者疾病康复治疗以及预后产生一定影响。
集束化疼痛护理一般为疼痛护理与循证基础护理措施有效结合,并对于由于疾病而产生的疼痛实施有效干预。
本次将针对于我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分析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计选择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均为2021.4-2022.2期间入院者。
纳入标准:经过临床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存在明显疼痛者;排除标准:存在其他肿瘤者。
双盲法分组,分为参照组及集束组,集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33-72岁,平均55.31±1.32岁,参照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33-73岁,平均55.36±1.27岁;分析对比基础资料,采取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P>0.05,则分组成立。
1.2方法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生命体征进行监测,遵医嘱为患者实施镇痛药物应用。
集束组实施集束化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为其实施疾病健康档案建立,利用疼痛评分量表针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为其实施疼痛护理方案确定,指导患者采用冥想式呼吸方式有效缓解疼痛,可为其提供及感兴趣的视频、影片、杂志、书籍,组织患者能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有效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感,为患者应用视频短片、疾病宣传手册以及口述等方式,使患者提高疾病认知,维持乐观心态,提升整体疾病治疗信心,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于疾病的整合、病因类型、治疗方法进行明确,鼓励患者能够积极参与到护理当中,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同时,通过乐观积极的心态能够感染患者,使其感受到关心及温暖,积极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其疼痛感减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疼痛评估(完整版)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并且疼痛是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
疼痛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患者对其治疗的信心及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并且WHO也提出“癌痛患者无需忍痛”的防治目标,但目前临床中仍有很多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疼痛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
因此对MM患者疼痛进行规范的、全面的评估是癌痛治疗达到良好效果的前提和保障。
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重拾战胜疾病的信心。
疼痛评估在MM患者癌痛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疼痛评估是疼痛治疗的基石和导航灯。
疼痛评估在MM患者癌痛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疼痛评估→治疗→再评估→再治疗。
疼痛评估在MM患者癌痛治疗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疼痛评估的每一项原则又包含不同的内容,比如疼痛常规评估包括:疼痛部位、疼痛强度、疼痛性质、疼痛频率、疼痛加重和缓解因素。
一、疼痛部位
二、疼痛强度
两种简单易学易用的评估方法:视觉模拟评分(VAS)、面部表情疼痛评分(Face rating scale, FRS)。
VAS评分法是在10cm的直线上,分为10个等级,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一端为无痛,另一端为可以想象的最剧烈疼痛,疼痛评估时用直尺量出疼痛强度数值即为疼痛强度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VAS)
FRS评分法适用于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FRS)
三、疼痛性质
不同性质的疼痛提示不同部位的病变,比如躯体疼痛:钝痛、锐痛、酸痛、压迫性痛等;内脏痛:隐痛、痉挛痛、牵拉痛等;神经痛:放电样、针刺样、烧灼样、麻木感等。
因MM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硼替佐米等药物,由于药物的神经毒性,导致患者四肢远端麻木感、针刺感、烧灼感等神经痛。
四、疼痛频率
MM患者要警惕爆发痛的发生。
当我们应用VAS进行疼痛评估时: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超过90%的患者爆发痛强度为重度疼痛。
爆发痛: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癌痛患者在稳定的疼痛(持续痛)的基础上,所出现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
发生率:肿瘤患者中爆发痛的发生率为60%-70%,晚期肿瘤患者发生率可高达80%以上。
特点:自发发生或被触发、疼痛剧烈,发作频繁,每次持续时间不长约15min-30min。
目标:控制目标一般是使其控制在每天<3 次。
五、疼痛加重和缓解因素
患者的体位、情绪、用药情况、放化疗都是影响患者疼痛程度的因素。
疼痛评估在MM患者癌痛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其次,MM患者还要警惕溶骨性病变骨折风险:Mirels评分表
疼痛评估是疼痛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出准确的、动态的、全面的疼痛评估,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镇痛、最优化的日常生活、最小的不良反应、避免不规范用药、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