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简爱_与_呼啸山庄_写作形式的比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4月
第26卷 第2期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dult Educati on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Ap r.,2008
Vol.26 NO.2
《简爱》与《呼啸山庄》写作形式的比较分析
田仙枝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外语学院,430223)
摘 要:从分析《简爱》与《呼啸山庄》两部著作写作形式入手,比较两部著作在写作上的异同,使人们更能看清楚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的写作特点。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时期文学;女权运动;《简爱》;《呼啸山庄》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444(2008)02-0043-02
收稿日期:2007-11-21
作者简介:田仙枝(1976— ),女,湖北麻城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外语学院讲师。
《简爱》与《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维多利亚时期两部不朽之作。维多利亚时期也被称为现实主义时期,它与浪漫主义时期相比,既传承了其不少优点也增加了不少独特之处。在这个时期,维多利亚作为唯一的统治者统治英国多达63年之久,正是因为她个人漫长的统治,英国的文学到这个时期难免会有“纯洁性”的特点,那就是,女性文学频繁出现,哥特式小说特点在作者大力批判现实的基础上日见明显。《简爱》与《呼啸山庄》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这个时期,英国国内的宪章运动促使人们开始考虑自己的权利,妇女的权利也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另外,达尔文的《物种的起源》也向人们表明,挽救自己命运的不是上帝而是自己,它所提倡的“适者生存”理论也暗示妇女,应该利用身边或自身的条件拯救自己的命运。正因为有这样的前提,《简爱》中的简爱才不会与浪漫主义时期《傲慢与偏见》中的莉芝性格雷同,《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因为爱慕虚荣才会落下那样的命运。
一、《简爱》与《呼啸山庄》写作相同点
1.作品中都渗透着哥特式小说的特点
“哥特”一词本是用来指中世纪建筑(如:哥特式建筑)和艺术(如:哥特式艺术)的贬义词。然而这个贬义词被18世纪哥特复兴的倡导者所接受,这些人就是浪漫主义流派的先驱。在英国文学史上,哥特式小说主要通过赞美人类从极端情感中得到的乐趣及至高哲学来对抗理性及既定的逻辑方式[1]。这一点跟哥特式建筑具有相似的特点,那就是哥特式建筑也是对作为理性时代代表的古典建筑的对抗。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哥特式建筑还是哥特式小说均有挑战传统风格的特点。正是这一特点使其构成激发哥特式小说核心矛盾的关键也使其推动故事情节向离奇曲折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我们就不可能看到跌撞起伏的矛盾,没有矛盾,《简爱》与《呼啸山庄》也不可能那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众所周知,两部小说的作者是亲姐妹,夏洛蒂.勃朗特和爱米丽.勃朗特生活在相同遭遇的家庭历经相似的磨难,饱视当时女性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平。尽管两部小说塑造的女性人物不太一样,两部小说展现的男性英雄也不尽相同,但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简爱》中的拜伦式英雄罗切斯特也好,《呼啸山庄》恶棍形象希斯克力夫也罢,他们都是哥特式英雄的典型代表。两个典型的男性人物折射出哥特式英雄的全部特征:孤独、冷酷、傲慢、内心空虚等等。两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也尽显哥特式女性的主要个性:追求真爱是女性致死不逾的目标,女性应该自立自强追求虚荣必然遭到报应。如果没有这么鲜明的人物塑造,没有如此独到的男女英雄人物的出现,作品必将索然无味,而这些成功之处的关键就是哥特式小说对作者的影响。除此之外,两部小说在环境设置方面也利用哥特式小说的“鬼怪、荒谬怪诞、幻觉”等特点构成故事发展的矛盾,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小说才得以那么自然地一波推一波地前进。比如《简爱》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夜半神秘的笑声和无名燃烧的火,《呼啸山庄》开头鬼魂的呼唤等等,正是这些哥特式环境的塑造才使得哥特式英雄个性毕显、锋芒毕露。
2.两部小说在描写男女主人公时着笔不同,性格各异,但反映的主题基本相同
《简爱》与《呼啸山庄》的作者是亲姐妹,相同的社会背景相同的家庭影响是他们小说相似点的基础。《简爱》塑造了一个拜伦式英雄罗切斯特,他出身贵族家庭,却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娶了一个有着精神病史家庭出身的女孩,这使得他孤独、苦恼甚至试图通过舞会与一些上层贵族女性寻欢作乐来抚慰内心的创伤,但是最终他发现他还是无法从郁闷的心境中走出来,最后他发现自己爱上了简爱,这个有着和他类似心境却处在不同生活背景里的女孩。作为小说的主题,大家都认为,《简爱》体现了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对女权的追求(包括个人的幸福等);在此基础上《简爱》演绎着一个古老的“灰姑娘”的主题———女主人简爱并不美丽但凭借她的与众不同的“坚毅”,她打败了所有对手并得到了
“王子”罗切斯特的爱;最后《简爱》通过对简爱、伯莎及罗切斯特三人的爱情故事批判了当时“男权”盛行的弊端及女性的反抗(主要是从疯妻子伯莎半夜几次点燃的“复仇之火”及简爱发现自己感情受伤后离开等情节体现的。)《呼啸山庄》向我们展示,男主人公希斯克力夫是个恶棍,他从懂事开始就处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复仇心理阴影中。有人说,他是为了爱情才变得疯狂,其实不然,他和辛德里之间根本不存在爱情,可是,他后来不仅夺得了山庄而且使辛德里同样受到心灵里的煎熬。女主人凯瑟琳为了所谓的“荣华”生活而放弃爱情,但她最终因自己喜欢的人娶了自己老公的妹妹郁闷而死。这个简单的过程其实也在说明《简爱》中暗示的主题,那就是,女性只有追求真爱才能幸福,追求虚荣只会使自己走向灭亡。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不难看出,两部小说中所塑造的爱情模式都有些“三角恋”的模式:《简爱》中简爱———罗切斯特———伯莎;《呼啸山庄》中林顿———凯瑟琳———希斯克力夫。中间那个人物就是爱情故事的争端核心。两部小说中也体现相同的主题:只追求真爱,灰姑娘的爱情终会实现,否则,女人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甚至生命),只是前者从正面着笔,后者从反面入手而已。
3.两部作品结尾看似不同,但从灵魂的归依来看基本一致
对于读者来讲,《简爱》演绎着一部女性为追求自己的真爱最终顺利实现自己爱情梦想的喜剧;而《呼啸山庄》则在男主人公希斯克力夫疯狂地报复下以女主人凯瑟琳死亡而宣告爱情故事基本告终,就主要爱情结果来讲,它是一部悲剧。然而,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两部作品结尾看似不同,其实结局基本一样,那就是,相爱的人最终在灵魂上走向了归依。《简爱》中的简爱感觉到自己心爱的人在呼唤自己,其实它也是一种灵魂的呼喊,这种呼喊使得简爱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义无返顾地追寻到自己的爱人并最终和他生活在一起。《呼啸山庄》结尾时,希斯克力夫听到自己心爱的人———凯瑟琳的灵魂在呼唤自己最终冲向雪地寻找他爱了一辈子的灵魂,人们发现,在雪地里有两个鬼魂越走越远。这是哥特式小说气氛影响的结果,但同时也表明,作者的意图也是为了实现男女主人生前一直无法实现的梦想,那就是,相爱的人无论如何是会走到一起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两人没能如愿以偿,所以作者采取这样一种方式表达两人内心的情感。这其实也是对当时世俗社会的一种批判。
读者从两作者故事的结尾都可以想象到的一个事实是,相爱的人最终确实能走到一起,即使生前不能实现这个愿望,死后的灵魂还是能够在一起安息。从这一点来讲,两部作品的结尾所带来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
二、《简爱》与《呼啸山庄》写作相异点
1.小说在体现女性主题的同时,各自侧重点相异
受哥特式小说和拜伦小说的影响,Charl otte B r ontё主要侧重于女性为实现强烈的爱情愿望而进行的斗争,作者通过披露上层社会的虚伪、不平等以及残忍邪恶事实的描写来表达出对穷人的同情和厚爱,在此基础上,作者也披露了宗教伪善行为,在她的笔下,笔者可以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E m ily B r ontё则主要通过对反抗、复仇、爱与恨、扭曲的人性、爱过头与不爱等细节的描写来表现出作者的爱情观和写作观。笔者前文已提到,在最终结局时,两个作者均体现了男女主人在灵魂上的归依,而这种归依却是建立在两作者不同侧重点的基础上的。在哥特式小说特点的运用方面,前者侧重在通过哥特式气氛的营造引出两主人公爱情的障碍———泊莎;后者则通过哥特式气氛的渲染来强调两相爱人间的爱情归依。
2.两部作品男主人公均包涵难以释怀的贵族情结,但后者更强调“精神隔离”的生存状态
读者在阅读两部小说时均能感觉到,两部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沉默、孤独、崇高等贵族情结,他们“统治”着属于自己的“城堡”但似乎又对前途感觉渺茫,他们有着贵族的荣耀但似乎隐藏着某种“心灵的恐慌”。有人认为,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结果,英国工业革命将中产阶级推到了本属于贵族阶级的社会主导地位。以暴发户身份出现的中产阶级没有古老的家谱和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们对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思考和对自身历史来源的理解,使其对贵族传统形成的中世纪既向往又恐惧,更加渴望拥有世袭等级制度所认可的光荣历史与显赫身世。然而,在相同的贵族情结的背景下,《呼啸山庄》更强调“精神隔离”的生存状态。恶棍希斯克力夫之所以成为“恶棍”不是他天生就是那样,而是整个社会对其影响的结果。在他暴富之后,他就开始了报复的历程。许多学者认为,这也是工业革命给中产阶级带来的最大影响。工业化进步速度的加快是以丧失道德关怀、审美情趣和天伦之乐为代价。中产阶级在享受物质繁荣的同时,不得不承受文化心态上的失衡和失去信仰后的孤独。对中产阶级而言,未来总是一种幻想和不可言谈之境,因而追求者必然感到孤独和优伤。恶性的报复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即使到最后,希斯克力夫发现自己最爱的人快要死掉了,他还是坚持说:“宽恕是很难的,就算看看你那双眼睛,摸摸你那双消瘦的手也是很难的。”这句话足以证明,他之前“精神隔离”状态之严重。正是这种深厚的“精神隔离”状态,我们才能够看到一个比罗切斯特个性更鲜明的男人。正是因为这一点,许多人对《呼啸山庄》给与了更高的评价。
《简爱》与《呼啸山庄》出自两亲姊妹之手,受相同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的影响,它们具有相似点,但绝不相同。两部小说是英国现实主义女性文学的典范,它们间的相似点和相异点很多,但我们只是通过了解它们主要的相似点和相异点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那个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及社会发展特点。这些总结和对比将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英国文学的总特点。
参 考 文 献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
出版社,1996.
[2]陈薇.恶之花———论哥特式小说中的恶棍形象[J].浙
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88-91.
[3]染莺,王玉珍.感伤与恐怖:人类最真实的情感体验—
试析哥特式小说的情感内涵[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90-91.
[4]吴伟仁编.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1988.
[5]张定铨,吴刚编.新编简明英国文学史[M].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丁鹏]
44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