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
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归纳、对比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观察图1中的甲、乙两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问题1: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问题2: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甲乙图12、了解测量的重要性。
(二)进行新课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dm=10-1m;1 cm=10-2m;1mm=10-3m;1 m=10-6m;1nm=10-9m。
例题:下面是小刚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5.2m=5.2m×100=520cm强调: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2、长度的估测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2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最新8篇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最新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最新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1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陈元彬一、学情分析本章是此套教材的起始章,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节首先给出两张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内容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实际操作少,且生活中的测量常常比较粗略,不够规范。
本课就从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开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尽量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学习有关测量长度和时间的知识,达到能够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和进行正确测量的目的。
本节介绍的物体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学习物理,就需要从最基本的测量开始。
先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进而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
本课贴近生活,可通过实验操作来进行新课的讲授。
学生普遍来说都能专心听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教学难点(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四、教学方法1、对比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通过这四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
2、先对照课本插图讲解,再利用学生手头的三角板和直尺分组实验,测量书本,手指等常见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测长度和测时间的实验过程中发挥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精神,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应用于生活,与高中知识相衔接。
(完整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要做些什么。
教材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物理学后,通过安排学生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奇妙、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让学生从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
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具有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还没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能力弱。
学生乐于动手实际操作,缺乏对规范操作规程的掌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重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理念】: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本节的重点在于:(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本节的难点在于: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论【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进入了物理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先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1、隔掌吸钉2、纹丝不动3、成像奥秘(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新课教学师:长度测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如要量体裁衣。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长度的测量。
先请同学们作个智者,用什么方法判断:(1)二位同学的高矮;(2)上海的东方明珠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谁高。
(学生讨论)师:测量是比较的过程,是指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教学用具】投影仪、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一、新课引入师:要求同学们闭目凝神,当同学们听到老师说出“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情景?师:这些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师: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初步定义:所有运动物体的位置都在随时间而变化,进而提出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播放诗配画《早发白帝城》,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物理学描述物体的运动所用的距离、时间学生列举脑海中呈现的情景:飞奔的火车、骏马;飞流直下的瀑布;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学生列举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学生回答,教师纠错再次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二、长度测量及单位师: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师: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师: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投影:“方法”: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单位。
投影:“信息快递”:SI制中长度单位及常用单位了解: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看课本“信息快递”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第一章第1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一章第1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导学案教学目标:1、会使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会进行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新课教学:一、有趣的比较:观察课本P10两幅图片,左图的帽檐AB与帽高CD哪个长?右图中心两个圆那个面积大?实际测量一下,我们的直觉可靠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第1——3段,了解我们平时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二、认识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请同学们看课本P10长度的单位部分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长度的单位有哪些?请把它们由大到小排列出来(包括中文名称和通用符号)_______ ________ 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请完成以下单位换算0.5m = _______ dm,7dm=_________ cm,20cm=_________mm,0.06mm=_________μm,100 nm=_________μm,5×105μm=_________mm三、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做一做: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比较一下,你的结果与别的同学相同吗?议一议:结合上述实验,应该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结论:1、观察刻度尺: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的位置以及是否磨损。
2、刻度尺的使用:①放对:用刻度尺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__被测长度。
②看对: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_。
③读对:在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的下一位。
④记对: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3、体验:用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并把结果记录下来____ _____练习,如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请正确记下物体的长度。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物体的长度___;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第1课时)导入新课【事例引入】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比如说,同学们的身高是多少;穿的鞋是多大号码;课桌的高度、长度、宽度是多少等。
【实验引入】让学生先观察上图中帽檐的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较长?右图中,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较大?再用尺进行测量。
(3)单位换算:1 km=103m 1dm=10-1 m 1cm=10-2 m1 mm=10-3m 1μm=10-6 m 1nm=10-9 m(4)长度单位进率记忆方法记住:km、m、mm、μm、nm之间的进率为103,m、dm、cm、mm之间的进率为10。
长度单位换算示意图:(5)长度单位换算的步骤数值不变,乘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如图所示:是把25.68 cm换算为0.2568m的过程。
【播放视频】——《长度的单位》。
【例题1】试一试你对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单位:①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_____;②物理书的长度是2.56_____;③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_____;④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____。
【答案】①m;②dm;③cm;④mm。
【解析】①同学的身高是1.67 m;②物理书的长度是2.56 dm=25.6cm;③铅笔的长度是18 cm;④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mm。
【例题2】进行单位换算:①5.4km= m = nm②2.4nm = mm = km③1.5mm= μm= m【答案】①5.4×103,5.4×1012.②2.4×10-6,2.4×10-12.③1.5×103,1.5×10-3.【解析】①根据1m=109nm得5.4km= 5.4×1km =5.4×103m= 5.4×103×1m = 5.4×1012 nm②根据1nm=10-3μm =10-6mm得2.4nm=2.4×1nm=2.4×10-6mm =2.4×10-12km③根据1mm=103μm得1.5mm=1.5×1mm=1.5×103μm=1.5×10-3m【例题3】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A. 12.56 cm=12.56×10-2 m=0.1256 mB. 12.56 cm=12.56 cm×10-2 m=0.1256mC. 12.56 cm=12.56÷102 =0.1256 mD. 12.56 cm=12.56×10-2 cm=0.1256m【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字保持不变,然后乘以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只有A正确。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测量的意义: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得出的结论可靠吗?二、测量单位:1.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经常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3.三、长度的单位:4.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
5.1、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
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6.2、长度的单位除基本单位米之外,还有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其它单位:7.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值,会计算平均值。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归纳为六个字:①选(量程、分度值)②放(尺沿被测长度放置,刻度贴近被测长度)③看(视线与尺面垂直)④读(准确值+估计值,估计到分度值下一位)⑤记(数字、单位)、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三)、练习1.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准确值为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2.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准确值为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根据图读数并说它的准确值和估计值(2道不同的题目)根据练习总结: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它的准确程度越高。
四、误差和错误误差的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和测量人教师用刚才学生测量课本的长和宽得到的数据说明这个问(二)、测量工具:停表、钟表等拿出停表,并说明它的使用停表的使用:⑴观察:①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②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⑵使用:第一次按下按钮开始计时,第二次按下按钮计时结束;第三次按下按钮指针归零。
练习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三、课堂小结1、长度的单位和各单位之间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
3、误差与错误。
一、牛刀小试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2.姚明的身高是226 ________.3.万里长城的长度大约为6700_______.4.刻度尺放置正确的是( )5.观测时,方法正确的是( )6.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__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二、巩固练习1、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A、1.8厘米B、1.85厘米C、7.85厘米D、7.8厘米2、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3、下列哪个长度最接近于18cm()A.一般墨水瓶的高度B.圆珠笔芯的直经C.课桌桌面的宽度D.物理课本宽度。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师版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1、长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其换算关系为:1千米=103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生活中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钢尺、卷尺、米尺、皮尺、三角尺等。
3、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钟、秒,其换算关系为: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知识点1、测量的意义及其单位(1)测量的意义:如图甲所示,帽檐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 那个较长?如图乙,中心的两个圆那个面积较大?先目测,在用刻度尺测量,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AB和CD一样长,中心两个圆的面积一样大,由此说明仅凭感觉判断一个物体的大小、长短,有时并不准确,所以要对物体的某些外观特征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专门的仪器和工具来进行准确的测量。
(2)国际单位制:测量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选定的标准各不相同,交流就会很不方便。
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知识点2、长度的单位物理量单位符号换算关系(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
(2)常用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注意: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单位之间的换算,不仅仅是数值参与运算,且单位也同时参与运算;(2)换算过程中,不要再写上原单位,只写目标单位;(3)明确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把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同学们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引发思考。认真听老师的话解开疑惑。思考怎么减小误差的产生并告诉老师。从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利用学生的测量结果引出知识点可以让同学们更加投入新知识点的学习与思考当中。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于误差这一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刻。
时间的测量
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少数学生认为物理难的心理。
长度的测量
1,有哪些常用的测量用具。用PPT展示
2,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刻度尺说说刻度尺上印有什么东西。
3、在使用刻度之前呢我们要先观察零刻度是否损坏,此外还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又Hale Waihona Puke 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呢?新课教学
长度的单位
要进行比较测量则应该先规定一个测量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单位。
在国际上的规定长度单位是米。此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很多的多长度单位,请同学们说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长度单位。
不同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进行练习纸上的单位换算。
最后用PPT展示答案。
根据老师的引导回忆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在练习纸上写出单位间的换算。
(副板书)
九、教学反思: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该过程中课堂的情况会复杂多变,因此要根据教学课堂效果认真总结反思,以便今后的教学中完善教学设计,以求进步。
请同学们与组员一起用手上的测时工具进行小实验。
展示学生的测量结果。
跟着老师的步伐,感受时间演变的历史。回忆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写出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认识时间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与组员一起进行时间测量的小实验。和同学们分享测量结果。
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一、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1 km=()m=( ) m 1 dm=( ) m=( )m1 cm=()m=( ) m 1 mm=( ) m=( )m1 μm=()m=( ) m 1 nm=( ) m=( )m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1)看看他的零刻度线在哪,他的量程是多少,他的分度值是多少(2)测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零刻度线磨损的应以某一刻度线为“读数”的时候再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有零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变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除了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下一数值(估读值)。
(4)记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要记录测量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课本的长课本的宽课桌的高度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到微小量的长度。
(2)配合法、用工具、直尺配合测量进行测量(3)化曲为直测量曲线长度时,可以小心的让细线和曲线重合,再将细线拉直,用直尺直接测量4常见的速度和距离头发的直径7*10-5m 一张纸的厚度越10-4m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 8844.43m 地球半径 6.4*106m 6400km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时间基本单位秒符号 s1h=()min=()s 1min=()s2 时间的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现代钟表、实验室停表3停表的使用四、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3错误与误差区别误差错误产生原因减小或避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课《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课《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材的特点教材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贯穿教学。
“测量活动”的选择可以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参考。
本节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测量活动,如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鉴于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和技能,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测量活动”为核心展开。
使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通过教师指导、阅读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二.说教法和学法突出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体现教育的全面性、个性化。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
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
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课时新授课姓名 :宋在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计时工具: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等。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折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自学课本,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换算关系。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阅读课文第11页“小资料”: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及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2、完成学案中的练习,巩固刻度尺的使用。
3、正确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介绍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化曲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长度和时间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本节课依托教材和课标,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结合教师精讲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对于长度、时间的基本单位,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结合身边物体的长度了解掌握长度和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对 1mm , 1cm ,1min,1s 等形式理性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能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掌握估测的基本方法。
对于长度时间测量的方法工具使用采取学生参与活动,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和停表对身边物体如书本、座椅、脉搏、的实际测量,使学生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暴露出来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通过学生实际的动手,掌握并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效果明显。
对于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部分,针对学生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分析那些使误差那些是错误,总结误差和错误产生原因和区别,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求平均值)。
对于长度特殊测量的内容,如硬币的直径,邮票的厚度等不便于直接测量的长度,首先教给学生等量代替的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尝试,使学生基本掌握棉线法,辅助法,累积法等基本测量方法,本部分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掌握。
1-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2、长度的单位(1) 长度单位及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
“米”的准确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度单位间进率:3、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正确的数据包括数字和单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
测量物理课本长度、宽度。
(1) 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2) 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方法一(卡尺法) 方法二(滚轮法):(3)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图3 (4)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随堂练习1、一张纸的厚度是:70 um=______mm=______cm=____________m.2、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5____,课桌的长度是60.0 ______,课本的长度是255.0______;地球的半径是6.4×103______.3、某同学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是6.4 mm ,已知课本共200页(100张),那么,每张纸的厚度是___mm.4、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 、______ 、和______.5、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且使测量结果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择是A.刻度尺仔细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B.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 6、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7、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密绕30圈,如图11—4所示,线圈长度是______,金属丝直径是______.8、如图所示,木块A 的长度是 厘米。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作者:喻四锋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1年第07期内容分析科学探究、自主研究、协作学习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刻度尺的使用是学生初步涉及的测量工具,所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它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素养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长度测量时不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让学生本节课获得科学探究、自主研究、协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为以后从事工作培养必要的基本技能,课本活动较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探究协作,体验知识来源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本节内容较多,根据教学要求,把长度的测量安排为第1课时,由学生汇报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不同,这是一种误差,从而引出第2课时特殊测量和时间的测量。
学情分析针对本节内容,搞清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可能出现思维误区,便于从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做到“有的放失”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就利用了刻度尺,学生对利用刻度尺有肤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基础。
2.知识基础学生对正指数的科学计数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3.心理特点初中生活泼好动,对新生事物存在一定的好奇心,喜欢表现自己,这种好奇心需要在物理课堂进一步刺激,4,思维特点思维简单、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片面性、通过运用物理模型进行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具体形象材料的支持,这就决定了物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实验,要重视展现物理表象的作用,5,思维误区学生在小学就认识了刻度尺,反过来去认识测量的实质有一定难度;由于日常生活的随意性和简单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的自己测量错误,忘记估读,漏写单位,设计思想本节课主要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自主研究、协作学习的模式下探究刻度尺的使用,学习这一节一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三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所以本堂课主要从生活引入测量的必要性,利用课本和同伴一起探究刻度尺的使用技能,最后利用所学的方法去完成一些生活中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换算,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4,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教学方法科学探究、自主研究、协作学习,教学准备米尺30根,80 cm左右木板一块,教学实录(一)生活引入当你做衣服,要量腰围和胸围;体检要量身高;建房要量建筑面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长度需要测量,长度是很重要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度测量的相关知识,(板书标题)(二)协进新课师:让我们所有的同学对你的课桌的长、宽、高的长度进行估测,看看谁的估测能力强?比较它们的长度,按照从长到短的次序填写在下面,生:从长到短的次序为——、——、——,师:在你目测结果的基础上,想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如果不用尺,该怎么做?(各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并实施,看看哪一组想的方法多,)师:物理上把公认的标准量叫什么?生:单位。
第1节 长度和时间 测量(讲课稿)
学习目标
知道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会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知道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多 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我们的视觉总是可靠的吗?
我们的视觉总是可靠的吗?
哪一条线段长?
我们的视觉总是可靠的吗?
动手实验
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理课本的长度。
比较测量结果,对同一个测量值,其结 果相同吗?若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测量者不同、所选工具不同。
二、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
注意: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误差不可避免,它是因为测量工具本身 的精密程度、测量方法的完善程度等客 观因素和测量者主观因素引起的。
4、如何利用自行车测出从教学楼到饭堂 的路程?
滚轮法:先测出某个轮子的周长,让此
轮在被测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 然后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可得曲线路径的 长度。
你学会了吗?!
作业布置
高效课堂P22 当堂检测1、2、3、4、5、6、
7、8
间接测量与估测——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1.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 将细铜丝在铅笔上密绕n圈(如50),用刻度
尺测出铅笔上铜丝排列的长度L,铜丝的直径 为L/50 累积法(以少代多):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量 放在一起测量。如:测纸张的厚度;测邮票的 质量;硬币的厚度;头发的直径;细铜丝的直 径等。
请你填单位
一支新铅笔的长是17.5_c_m__ 一块钱硬币的直径是23.0_m_m__ 某同学的身高是1.60_m___ 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两脚之间的距离大约是50_c_m_ 一层楼的高度接近于3_m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难点】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各1个.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单摆各1个.【学生准备】刻度尺和电子手表每人各准备1个.教学过程: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用眼观察甲、乙、丙三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在图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问题:(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多媒体播放配画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描述长度(距离)、时间.一、长度的单位思路一提出问题: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讨论交流: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换算.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归纳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1 km=1000 m=103m;1 dm=0.1 m=10-1m;1 cm=0.01 m=10-2m;1 mm=0.001 m=10-3m;1 μm=0.000001 m=10-6 m;1 nm=0.000000001 m=10-9 m.[知识拓展]巧用“台阶法”理清单位换算何谓“台阶法”呢?简单地说就是做“爬楼梯”游戏,俗话说得好“脚踏楼梯步步高”,每上一个台阶即单位扩大,每下一个台阶即单位缩小,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一台阶.在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即有十进率,又有千进率,所以我们可将它们分成两个台阶,如图甲、乙所示.单位换算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大的单位向小的单位换算,另一种是由小的单位向大的单位换算.基本的换算方法就是当由大的单位向小的单位换算的时候,用已知数据乘以由大到小的进率关系,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题.36 cm=km.本题属小的单位向大的单位换算,应当除以相应的进率,但本题的两个单位cm和km之间既涉及十进制换算,又涉及千进制换算,这时头脑中只要有上面两个台阶借助国际单位“米(m)”作跳板,换算就简单了,由第一个台阶,从cm到m要向上爬两层楼梯即要×10-2,再由第二个台阶从m到km只要向上爬一层楼梯即要×10-3.所以换算关系如下:36 cm=36×10-2 m=36×10-2×10-3 km=3.6×10-4 km或根据⇒1 cm=10-5 km,即36 cm=36×10-5 km=3.6×10-4 km.由上例可看到单位换算的一般步骤是:①原数字不变;②乘上换算的进率;③加上换用的单位;④整理结果.[过渡语]我们知道了长度的很多单位,并且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课件展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师:同学们,除了“米”这个单位,你们知道长度还有哪些单位?学生回答:课件展示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师: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你们知道吗?学生回答.课件展示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 m 1 dm=10-1 m1 cm=10-2 m 1 mm=10-3 m1 μm=10-6 m 1 nm=10-9 m课件展示反馈练习:1 μm=mm 18 km=m130 nm=m 10 dm=mm2×102 cm=m 78 mm=m二、长度的测量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活动二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二、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80 cm.[知识拓展]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读值为零,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甲所示,其读数应为2.50 cm,不能读作2.5 cm,若长度在两刻度线之间,我们读数时的估读值就不为零,记录时要把估读值记上,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2.44 cm.读估读值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能再向下读了,因为估读值本身已经不准确了,因此再读出的值是没有意义的,不应读取.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用A刻度尺测量出的木块长度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1 m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2 mm,分度值越小测量越精确,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 cm,估读值为0.00 cm,所以木块长为2.20 cm.【答案】A B2.20 cm(或22.0 mm)[过渡语]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的一般方法,对于特殊形状的物体,它的长度(或直径)又如何能准确测量出来呢?一、计时工具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铯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让学生看课文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二、时间单位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133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 s.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三、停表的使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知识拓展]停表读数小盘:通常有30刻度型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代表0.25分钟.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 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个大刻度代表0.5 s,每个小刻度代表0.1 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 s的原因.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读0~30 s,若为后半分钟就读31~60 s.[过渡语]我们无论使用多么精密的刻度尺和钟表都不能准确测量出长度和时间,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误差?提出问题: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教师讲解: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交流讨论: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随堂检测:1.使用刻度尺前先认清刻度尺的、、、;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与被测物体平行,不能倾斜;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要估读到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和组成.解析:使用刻度尺前先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单位;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被测物体平行,不能倾斜;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答案】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单位紧靠垂直分度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2.如图所示的是停表,其大表盘的分度值是,小表盘的分度值是;图中显示的示数是.解析:停表的大表盘代表的是秒,把1 s分成两份,每一份是0.5 s,所以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5 s;小表盘代表的是分,把1 min分成两份,每一份是0.5 min,所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 min;图中停表的示数为3 min+37.5 s=3 min37.5 s.【答案】0.5 s0.5 min 3 min37.5 s3.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 m=2.5 m×100 cm=250 cmB.75 mm=75×10-3 m=7.5×10-2 mC.42 cm=42÷100 m=0.42 mD.24 m=24 m÷1000=0.024 km解析:A.2.5 m=2.5×100 cm=250 cm,不符合题意;B.75 mm=75×10-3 m=7.5×10-2 m,过程符合要求,故B符合题意;C.42 cm=42×10-2 m=0.42 m,不符合题意;D.24 m=24×10-3 km=0.024 km,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0~3 m,分度值1 mmB.量程0~10 m,分度值1 dmC.量程0~30 cm,分度值1 mmD.量程0~15 cm,分度值0.5 mm解析:人的高度大约在2 m左右,躺着和站着的长度相差不大,准确到毫米就可以了,所以根据题中的选项,要用量程是3 m,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即选项A最合适.故选A.5.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解析: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板书设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布置作业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2,3题.【选做题】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4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把下面单位进行换算:1 km=m;1 dm=m;1 cm=m;1 mm=m;1 μm=m;1 nm=m.2.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直径,下列数据中正确的是()A.21.4 cmB.21.420 cmC.21 cmD.21.42 cm3.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 cm,12.36 cm,12.38 cm,12.34 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A.12.38 cmB.12.365 cmC.12.36 cmD.12.37 cm4.在下列长度、时间测量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正确的是()A.测量书桌的长度可以选用量程为10 m,分度值是1 dm的刻度尺B.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量程为20 cm,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C.测量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时间,可以选用家庭常用的石英钟D.测量上完一节课所用的时间可以选用秒表【能力提升】5.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除以张数,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在下列长度的测量中,与这一方法相同的是()A.测一曲线的长度B.测一枚硬币的直径C.测圆锥的高D.测细铜丝的直径6.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跟到脚尖的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4 cm,则他应该买下面列出的哪个号的鞋最合适()A.23号的B.24号的C.24号半的D.23号半的7.要画百米跑道,在下列如何选用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用分度值是1 mm,量程是30 cm的钢尺B.选用分度值是1 mm,量程是1 m的木尺C.选用分度值是1 cm,量程是50 m的皮卷尺D.上述工具都不行,一定要选用量程超过100 m的刻度尺【拓展探究】8.甲、乙两卷粗细不同的细铜线,甲铜线标签上注明直径是D1=0.8 mm,乙铜线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了.不用刻度尺,可以再另选一种物品,你用什么简易办法可以求出乙铜线的直径?(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乙铜线直径D2与D1的关系式)【答案与解析】1.1030.10.0110-310-610-9[解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 km=103m=104dm=105cm=106 mm=109μm=1012 nm.]2.D[解析:A.对于“21.4 cm”,“1”对应的单位是c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不符合题意;B.对于“21.420 cm”,小数点后“2”对应的单位是0.1 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mm,不符合题意;C.对于“21 cm”,“2”对应的单位是d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dm,不符合题意;D.对于“21.42 cm”,“4”对应的单位是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符合题意.故选D.]3.D[解析:将数据12.38 cm,12.36 cm,12.38 cm,12.34 cm相加后求平均值得12.365 cm,因为测量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最接近真实的测量记录应为12.37 cm(四舍五入法).由此可见选项A,B,C都不正确.故选D.]4.B[解析:A.测量书桌的长度应该选用量程为10 m,分度值是1 cm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 dm的刻度尺准确程度不够,此选项错误;B.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量程为20 cm,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准确程度合适,此选项正确;C.测量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时间,应该选用准确程度更高的停表,此选项错误;D.测量上完一节课所用的时间可以选用石英钟,此选项错误.故选B.]5.D[解析: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细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故选D.]6.C[解析: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木尺的分度值变大,所以其读数比真实值小,因此脚的真实长度比24 cm稍长.故选C.]7.C[解析:要画百米跑道,要求精确到厘米就可以了,而且画百米跑道对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可选用分度值为1 cm,量程是50 m的皮卷尺进行测量.故选C.]8.将两卷细铜线分别紧密地缠绕在两支圆铅笔上.缠绕相同的长度L后,数出甲铜线缠绕的圈数n1和乙铜线缠绕的圈数n2,因为L=D1n1,L=D2n2,所以没有标签的乙铜线的直径约为D2.反思《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第一章的第一节课,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及其重要性缺乏认识.本课首先给出两张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然后讲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并加以练习和实测的训练.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这节课的教学有如下的心得体会:这节课是本章的教学基础.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进而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成功之处:本节课主要采取师生共同合作探讨交流和精讲精练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对于长度、时间的基本单位,严谨讲授,并结合身边物体的长度练习加以了解掌握长度和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对于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方法及工具的使用,采取学生参与活动,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和停表对身边物体如1元硬币直径等的实际测量,引导学生动手,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尝试,进而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效果明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内容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实际操作少,且生活中的测量常常比较粗略,不够规范.教材就从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开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材尽量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学习有关测量长度和时间的知识,达到能够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和进行正确测量的目的.首先,教材让学生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希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用任何测量工具之前都要先把它观察清楚,确定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和单位,然后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有待改善之处:上完整节课后感觉测单摆的周期的实验成功率不高,应在课前反复练习提高效率.内容安排上,尽可能把测量的误差和错误在本节内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教材第15页)1.提示:测硬币周长的方法很多,这里仅提供三种方法:(1)用软线绕硬币一周,用刻度尺测出软线的长度,即测得硬币的周长.(2)给硬币一周涂上墨水,让它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得墨迹长度,即可得硬币的周长.(3)用特殊方法测出硬币直径,根据L=πd可求得周长.2.提示:用直尺测出一只脚的长度,再根据身高与脚长的关系可得出身高.3.解:t=3600 s×24=86400 s.4.测出小铁块摆动若干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摆动次数,这样测量的结果更准确;小铁块的摆动周期只与绳的长度有关,与其他因素均无关,可调整绳的长度,做出周期为1 s的摆.1.日晷——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是一种古老的计时仪器,它是一个石制圆盘,圆盘中心垂直贯穿着一根金属棒称为晷针.使晷针南北放置,并把它对准北极星,这样,晷针就必定和地轴平行,石盘则呈现南高北低的姿态,其盘平面也就必定和赤道面相平行.因此这种日晷称为“赤道日晷”.在热天太阳就在头顶,我们住在北半球的人觉得很热,这是因为太阳在赤道以北运行,离我们近.这时太阳把日晷的北平面照得通亮,晷针就在北边留下了投影.在冷天情况与此相反,太阳在赤道以南,北半球的冬天就来临.日晷的南平面就被照亮,晷针就在南平面有了影子.夏至,太阳位置离赤道最北,达到极限,然后又往南移,所以这条界线称为北回归线.当太阳向南移,转到冬至时也有一条无形的线,称为南回归线.所以太阳总是半年照在日晷北平面上,半年照在日晷南平面上.周而复始,一年来回一次称为一个“乾坤”.春分和秋分那天太阳正好在赤道上运行,白天和黑夜一样长.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探究活动一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和一个球的直径实验器材刻度尺、两个直角三角板、桌面、硬币、小球等.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分别用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贴在刻度尺上,另一条直角边贴在硬币上,这样,两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在刻度尺上所对应的读数值之差,就是硬币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将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刻度尺与桌面垂直,放在桌边上,用一个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贴在球体上,另一直角边贴在刻度尺上,可以在相应的位置上读出数值,得出球的直径.探究活动二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实验器材无弹性的棉线、刻度尺.实验方案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在一端做一个记号,然后将它放在图中曲线的一端,让棉线的形状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另一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最后将棉线取下,伸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探究活动三测硬币的周长实验器材白纸、铅笔、刻度尺.实验方案在硬币边上找一点做出记号,作为起点,找一张白纸,画上一条射线,将硬币边的记号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再将硬币沿着射线滚动一周,记下终点.用刻度尺量出射线端点到终点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探究活动四测细铜丝的直径实验器材圆铅笔、刻度尺.实验方案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细铜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些线圈的长度L,再用线圈长度除以圈数所得的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交流总结:以上四种测长度的特殊方法分别称为等量替代法、化曲为直法、滚动法、累积法.测量长度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中多探究,希望你能归纳出更多的方法.11 /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3、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练习用这些“尺”和“表”进行测量,提高估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学会一些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⑴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和曲线的长度。
⑴领会积累法和以直代曲法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劣估测长度和时间。
教学关键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交流法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圆规、秒表、量筒、量杯、水、金属块。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已学过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今天我们继续讨论几个实际的测量问题,比如能否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和课本P14图1-23曲线的长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新授1、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⑴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刻度尺测出一张纸有多厚?生交流回答,师总结:纸张的厚度:h1=h/n提醒学生注意:h是一摞纸的厚度n是纸张的张数,而不是页数。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1: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拟定测量方案和步骤交流测量结果。
师总结。
指出测量方法⑴用刻度尺测量课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为_____________mm;⑴查出课本中纸的张数为______________张;⑴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求得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___mm。
(多媒体出示)累积法: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变得可直接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便得到微小量,这种方法叫“累积法”⑴教师提出问题:测量课本P14图1-23曲线的长度?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 确记录测量结果。
•通过探究活动, 培养动手、动脑 的好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1、教 法
情境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引探式教学法
三、说教法学法
2、学 法
合作交流法
试验法 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知导入
找几位同学来说一下教 室门的高度是多少,同学们 的答案有所不同,所以要想 知道门究竟有多高,就要用 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从而引 出课题。
2、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 技能 ,但不能规范地使用测 量仪器进行正确测量,让学生 亲自体验实验过程,发挥学生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会测量 工具的正确使用。
3、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长度的测量
3、教材重难点
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4、教学目标
•会用刻度尺正确的 测量物体长度。
x0.001( 103)
x10
um
x0.001( 103)
nm
x10
dm x10 3、长度测量步骤:
cm
一看: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以及量程 二放:有刻度线的一段紧靠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四记: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物
理
教
师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环节三:新知巩固
拓展练习 延伸练习 基础练习
知识小结
六、板书设计
1、长度的单位: km 2、单位的换算:
x1000(103 ) x1000(103 ) x1000(103 ) x1000(103 )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甲乙【提出问题】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1.觉,并请感觉的结果.2.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3.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行测量长度的测量观察刻度尺【展示实物】【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最大值.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P11-P12卷尺、螺旋测微器等.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磨损,它的分度值是正确使用刻【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2.怎样放置刻度尺?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图乙所示)(正对刻度线(示)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准确值,乙丙甲正确读取估(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以例代讲突破难点】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cm【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确值是1.3cm,估计值是0.00cm,因此读数应为1.30 cm,不能读作1.3cm.(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反馈练习二】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案:1.3cm读成讲解并在小组流,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讨论交流:刻度尺值是值是A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0.00cm2.20cm答案:22.0mm使用刻度尺时间的单位【知识拓展】1.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2.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替代法、化曲为直法.)【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提出问题】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简单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
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长度的估测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几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知识拓展阅读课本第11页“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阅读课本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
探究点二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活动一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
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方法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测量铅笔的长度、圆柱体的高、木块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教师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
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
3.特殊长度的测量(1)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1(卡尺法):如左图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
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图,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
根据公式L=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
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
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
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
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 -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数字+单位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①曲线;②规则(圆)。
测量方法:①直接用卷尺测量;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碗口一周再拉直测量;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把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碗口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碗口的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我国第一条高铁线——武广高铁,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
测量方法:①上网查找;②借助地图间接测量。
说明:上述两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
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探究点三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时间的单位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活动:(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
(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探究点四测量误差提出问题: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教师讲解: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交流讨论: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三、板书设计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
二、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时间单位。
三、误差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
错误可以消除。
四、教学反思首先是导入新课,由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引出想办法测出长度和时间,那么长度和时间怎样测量呢,很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学生也会觉得很自然,不会感到唐突。
在处理长度的测量时,我不按常规的方法,老师先讲如何操作,学生再动手操作。
我觉得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特思维和创新思维,什么都是老师怎样讲,学生怎样做,根本不是探究实验,而是验证性实验。
我先让“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学生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动手用自己的刻度尺测出一个身边熟悉的物品的长度,然后报出数据,老师写在黑板上,在学生得意时,告诉他们在物理上大家的读数都是不准确的,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之声则会不绝于耳,明显看出学生的不服气,这样学生就会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教师的释疑上,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