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完整
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编号:Q/SUPCON B 13 710 355-2007
工程分公司
版号: 第 6 版
修改: 第 1 次修改
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 类别:5 核心业务管理
层次:3
3.6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 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线缆机械强度的要求。其最小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 0.75mm2。 4.1.2 在一般或 2 区防爆场合,对于敷设在电缆桥架或保护管中的二芯及三芯仪表电缆的
线芯截面积,可为 1.0mm2~1.5mm2;热电偶补偿导线宜选用 1.0mm2~2.5mm2。若采 用多芯电缆,在线路电阻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其线芯截面可适当缩小为 0.75mm2~ 1.5mm2。 4.1.3 电缆明设或在电缆沟内敷设时的最小线芯界面:1 区内应不小于 2.5mm2;2 区内应不 小于 1.5mm2。 4.2 电线电缆的类型 4.2.1 一般情况下,电线宜选用多股铜芯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绝缘线;电缆宜选用多股 铜芯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 4.2.2 寒冷地区及高温、低温场所,应考虑电线、电缆允许使用的温度范围。
封处理,防止雨水、尘埃、有害气体、小动物进入室内。
5.3 电缆桥架敷设方式
5.3.1 仪表电缆桥架宜架空敷设。电缆桥架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布置在工艺管道的侧
面或上方。
5.3.2 电缆桥架的材质:
1) 一般情况,可采用镀锌碳钢电缆桥架;
2) 含有粉尘、水汽及一般腐蚀性的环境,可采用热浸锌碳钢电缆桥架或喷塑碳钢电缆
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4 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 220V 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
DCS电缆布线规范
© Copyright By China Industrial Control Net 京ICP证020079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2]字第180号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博客 播客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回复
内容:
/Forum/ForumTopic.aspx?Id=2008042810003600001
一、信号分类 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 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
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 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 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 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DCS系统电缆敷设标准
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DCS规范接线
DCS规范接线篇一:DCS接地技术规范1、DCS系统接地的基本要求DCS系统接地是为了保证当进入DCS系统的信号、供电电源或DCS系统设备本身出现问题时,有效的接地系统能承受过载电流并可以迅速将过载电流导入大地。
接地系统能够为DCS提供屏蔽层,消除电子噪声干扰,并为整个控制系统提供公共信号参考点(即参考零电位)。
当接地系统发生问题时(接地电阻过大,多点接地,接地线断线或接地线与高电压、大电流设备相接触等),会造成人员的触电伤害及设备的损坏,据了解,有些电厂DCS系统经常“死机” (或不明原因的“死机”),大多是因为接地系统不良或存在问题所引起的。
因此,完善、可靠、正确的接地,是DCS 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和良好运行的关键。
1.1DCS接地分类在一般情况下,DCS控制系统需要两种接地:保护地和工作地(逻辑地、屏蔽地等)。
对于装有安全栅防爆措施的系统如化工行业所用的系统,还要求有本安地。
1.1.1保护地(CG,Cabinet Grounding)是为了防止设备外壳的静电荷积累、避免造成人身伤害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DCS 系统所有的操作员机柜、现场控制站机柜、打印机、端子柜等均应接保护地。
保护地应接至厂区电气专业接地网,接地电阻小于4Ω。
1.1.2逻辑地:也叫机器逻辑地、主机电源地,是计算机内部的逻辑电平负端公共地,也是+5V等的电源输出地。
如CPU的正负5伏、正负12伏的负端。
需要接入公共接地极。
1.1.3屏蔽地(AG,Analog Grounding)也叫模拟地,它可以把现场信号传输时所受到的干扰屏蔽掉,以提高信号精度。
DCS系统中信号电缆的屏蔽层应做屏蔽接地。
线缆屏蔽层必须一端接地,防止形成闭合回路干扰。
铠装电缆的金属铠不应作为屏蔽保护接地,必须是铜丝网或镀铝屏蔽层接地。
接入公共接地极。
1.1.4本安地应独立设置接地系统,接地电阻≤4Ω。
本安地的接地系统应保持独立,与厂区电气地网或其它仪表系统接地网的距离应在5m以上。
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
线芯截面积,可为 1.0mm2~1.5mm2;热电偶补偿导线宜选用 1.0mm2~2.5mm2。若采 用多芯电缆,在线路电阻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其线芯截面可适当缩小为 0.75mm2~ 1.5mm2。 4.1.3 电缆明设或在电缆沟内敷设时的最小线芯界面:1 区内应不小于 2.5mm2;2 区内应不 小于 1.5mm2。 4.2 电线电缆的类型 4.2.1 一般情况下,电线宜选用多股铜芯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绝缘线;电缆宜选用多股 铜芯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 4.2.2 寒冷地区及高温、低温场所,应考虑电线、电缆允许使用的温度范围。
者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一:仪表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的最小距离(mm)
电力电缆电压与工作电流
<100
相互平行敷设的长度,m
<250
<500
125V,10A
50
100
200
250V,50A
150
200
450
200~400V,100A
200
450
600
≥500 1200 1200 1200
距离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5.6.4 直埋电缆不应沿任何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平行敷设。当沿地下管道两侧平行
敷设或与其交叉时,最小净距离应符合一下规定: 1) 与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平行时为 1000mm,交叉时为 500mm; 2) 与热力管道平行时为 2000mm,交叉时为 500mm; 3) 与水管或其它工艺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均为 500mm。 5.6.5 当直埋电缆穿越道路时,应穿保护管保护。管顶敷土厚度不得小于 1000mm。 5.6.6 地下埋设的线路,在地面上应有明显的标识。
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
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DCS操作规范之电缆布线
DCS操作规范之电缆布线DCS又称之为分布式控制系统。
目前在国内的工控行业中又叫做集散控制系统。
它是相较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是属于比较新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也不是一下子就出现在我们的生产生活当中的,也是通过一定的演变历程才慢慢的形成现在的较为完善的系统。
但是我们可以说的是它是以集中式控制系统为基础来发展和演变来的。
现在所有的系统都有自己的一套操作规范要我们去遵守这样才能更好的使之运行好,并能达到良好的运行结果。
所以我们应该以遵守系统的操作规范为前提来提升系统的整体运行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并不是DCS操作系统中的操作规范,而是介绍的是DCS的电缆布线的规范,主要分为信号分类、电缆布设总体原则以及在现场布线中的几项规定这三个方面来说。
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首先我们必须要做的就是对所有涉及到的信号进行较为规范彻底的分类。
具体的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 AC或220V 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从总我们可以对分类号的信号进行分析,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因此在涉及信号问题的时候应该就要注意这些问题。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在布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之前的信号分类以及对信号各个类型的特性的掌握,通过设定一定的原则了规范信号电缆的布设。
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
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DCS布线规范
4、绝对禁止采用一根多芯电缆中的部份芯线用于传输Ⅰ类或Ⅱ类的信号,另外部分芯线用于传输Ⅲ类或Ⅳ类信
/zixinwangkun/blog/item/50010b363e3134370b55a98f.html
3.2.1.1保护线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连接接地的情况:
(1)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一导体时,应采用四芯电缆。
(2)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时,宜用五芯电缆;当满足本规范5.1.16条的规定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四芯电缆与 另外的保护线导体组成。
3.2.1.2保护线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与电源系统接地各自独立的情况,应采用四芯电缆。
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_决不放弃_空间用户名:密码:
决不放弃
我相信我可以
Page 1 of 6
登录 注册
主页 博客 相册 | 个人档案 | 好友 | i贴吧
查看文章
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
2008-08-13 09:29
z 简介: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 稳定性。 z 关键字:DCS系统,电缆布线 z 信号分类
1、如果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之间的间距小于15cm时,必须在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之间设置屏蔽用的金属隔板,并 将隔板接地。详细参见图1。
2、当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分离安装时,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之间的间距应大于15cm.
对于某些干扰特别大的应用场合,如电源电缆上挂接电压为220VAC,电流在10A以上感性负载,而且电源电缆不 带屏蔽层时,那么要求它与信号电缆的垂直方向间隔距离必须在60cm以上。
DCS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之欧阳家百创编
1.目的欧阳家百(2021.03.07)电缆的合理敷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以及减少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
为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2.信号分类2.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2.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2.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2.5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3.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3.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3.5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3.6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7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整理)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
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 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 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 AC或220V 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整理)DCS系统电缆布线规范GB- 50217
GB 50217-19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附录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DCS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剖析
修改: 第0次修改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类别:核心业务管理层次:31.目的电缆的合理敷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以及减少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
为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2.信号分类2.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 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2.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2.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2.5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3.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3.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3.5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3.6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7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DCS控制系统信号电缆布线规程之欧阳与创编
1.目的电缆的合理敷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以及减少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
为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2.信号分类2.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 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2.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2.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2.5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3.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3.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3.5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3.6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7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DCS电缆布线标准
DCS电缆布线标准一、信号分类电缆的合理布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DCS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信号分类如下: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其中,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二、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375px以上。
为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与DCS系统相连的信号电缆还必须保证:1、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
DCS控制系统内部线缆安装规程
1.目的为保证控制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确保控制柜、操作台内电缆敷设、连接的规范,特制定本规程。
2.控制柜内电缆敷设和连接2.1主要产品机柜2.1.1控制柜为前后单开门,控制室布置设计时应在机柜前后预留1200mm的距离以方便开门及检修。
2.1.2GCS-1/2系统控制柜多为混装柜,机柜下方可能会安装一些继电器、端子等设备,此时可从机柜正面底部进线,须注意美观。
2.1.3机柜之间如果涉及柜间接线,则机柜必须并柜摆放,且两个柜子的并柜侧侧门应拆除。
2.2进线原则2.2.1I/O信号线必须从机柜底部进入。
2.2.2接地线应从机柜背面右侧底部进入。
2.2.3电源线应从机柜背面右侧底部进入。
2.2.4通讯线应从机柜背面右侧底部进入。
2.3信号电缆机柜内敷设、连接2.3.1进入控制系统的I/O信号电缆建议采用1.0 mm2的单芯或多芯线,最大可以采用1.5 mm2;如果接入控制系统的是多芯线,必须在压接了线头后才能接入控制系统机笼,以保证接线效果。
2.3.2信号电缆进入机柜后需予以固定,并在电缆头上挂牌标识以便查找电缆;电缆进口在项目正式投运后,应该用橡皮泥等材料封堵,以防止灰尘、有害气体、老鼠等从机柜底部进入控制室。
2.3.3进入机柜的电缆在固定后,沿着机柜背面左侧上到机笼端子相对应的位置,先水平走线,到达相应端子后再垂直向下走线,并接入相应端子;信号线必须合理捆扎,以保持整洁和便于查线。
2.3.4接入控制系统的信号线必须要使用与线径相配套的号码管,以便查线;号码管的大小和长度要一致,号码管下端尽量靠近机笼端子,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信号线在接入接线端子时,剥离线芯的长度宜为10~15mm。
2.4接地线在机柜内的敷设、连接2.4.1接地线必须准确标识,以便问题查找和确认。
2.4.2从机柜背面右侧下方进入机柜,并接到机柜内接地铜条上,接地线在接到铜条上时必须压接线鼻子,以保证接地效果;线鼻子的选用必须与线径相配套;严格按照接地设计文件要求选择接地线和敷设方式;接地线需要标识以确认接地线来自何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电缆的合理敷设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以及减少各种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
为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2.信号分类2.1Ⅰ类信号:热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毫伏信号、应变信号等低电平信号。
2.2Ⅱ类信号:0~5V、1~5V、4~20mA、0~10mA模拟量输入信号;4~20mA、0~10mA模拟量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触点型开关量输入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 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2.3Ⅲ类信号:24V~48VDC感性负载或者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的开关量输出信号。
2.4Ⅳ类信号:110VAC或220VAC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的馈线可视作电源线处理布线的问题。
2.5Ⅰ类信号很容易被干扰,Ⅱ类信号容易被干扰,而Ⅲ和Ⅳ类信号在开关动作瞬间会成为强烈的干扰源,通过空间环境干扰附近的信号线。
3.信号电缆布设总体原则3.1对于Ⅰ类信号电缆,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2对于Ⅱ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其中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模入模出信号、开入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3对于Ⅳ类信号严禁与Ⅰ、Ⅱ类信号捆在一起走线,应作为220V电源线处理,与电源电缆一起走线,有条件时建议采用屏蔽双绞电缆。
3.4对于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起走线(即与Ⅳ类信号相同),也可以与Ⅰ、Ⅱ类信号一起走线。
但在后者情况下Ⅲ类信号必须采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电缆,且与Ⅰ、Ⅱ类信号电缆相距15cm以上。
3.5Ⅰ类信号中的毫伏信号、应变信号应采用屏蔽双绞电缆,这样,可以大大减小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3.6条件允许的情况下,Ⅰ~Ⅳ类信号尽可能采用屏蔽电缆(或屏蔽双绞电缆),还应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接地,且要接地良好。
3.7绝对禁止大功率的开关量输出信号线、电源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DCS系统的Ⅰ、Ⅱ类信号电缆并行捆绑。
3.8绝对禁止采用一根多芯电缆中的部份芯线用于传输Ⅰ类或Ⅱ类的信号,另外部分芯线用于传输Ⅲ类或Ⅳ类信号。
3.9严禁同一信号的几芯线分布在不同的几条电缆中(如三线制的热电阻)。
3.10在现场电缆敷设中,我们必须有效地分离Ⅲ、Ⅳ类信号电缆、电源线等易产生干扰的电缆,使其与现场布设的Ⅰ、Ⅱ类信号的电缆保持在一定的安全距离(如15cm)以上。
3.11采用屏蔽双绞电缆时,屏蔽层单端接地,防止电容性耦合,双绞是防止电感性耦合。
如考虑防雷,再加一层屏蔽并双端接地;双绞电缆的绞距为50mm。
4.电线电缆的选用4.1电线电缆的线芯截面积4.1.1仪表信号电线电缆的线芯截面应满足检测、控制回路对线路阻抗的要求及施工中对线缆机械强度的要求。
其最小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0.75mm2。
4.1.2在一般或2区防爆场合,对于敷设在电缆桥架或保护管中的二芯及三芯仪表电缆的线芯截面积,可为1.0mm2~1.5mm2;热电偶补偿导线宜选用1.0mm2~2.5mm2。
若采用多芯电缆,在线路电阻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其线芯截面可适当缩小为0.75mm2~1.5mm2。
4.1.3电缆明设或在电缆沟敷设时的最小线芯界面:1区应不小于2.5mm2;2区应不小于1.5mm2。
4.2电线电缆的类型4.2.1一般情况下,电线宜选用多股铜芯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绝缘线;电缆宜选用多股铜芯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
4.2.2寒冷地区及高温、低温场所,应考虑电线、电缆允许使用的温度围。
4.2.3火灾危险场所架空敷设的电缆,应选用阻燃型电缆。
4.2.4仪表信号电缆的屏蔽选择1)对开关量信号,宜选用总屏蔽;2)4mA~20mA或1V~5V DC信号,宜用总屏蔽;当信号电缆经过高强度交变磁场时,宜采用对绞线芯;3)热电偶或脉冲量信号,宜采用分屏蔽及总屏蔽;4)特殊要求的仪表电缆,应按制造厂的要求选用。
4.2.5热电偶补偿导线的型号,应与热电偶分度号相匹配。
5.电线电缆的敷设5.1一般规定5.1.1电线、电缆应按较短途径集中敷设,避开热源、潮湿、工艺介质排放口、振动、静电、电磁场干扰,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维修的位置。
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5.1.2电线、电缆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管道和设备的上方或有腐蚀性液体的工艺管道和设备的下方。
5.1.3在装置现场,较分散的非铠装电线电缆宜穿在金属管保护;较集中的电线电缆宜敷设在带盖的电缆电缆桥架或电缆托盘;铠装屏蔽电线电缆课敷设在梯级式电缆桥架中。
5.1.4仪表电线电缆中间不应有接头,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接线箱或接线柜。
5.1.5仪表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跨接;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时,两者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一:仪表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的最小距离(mm)5.1.6当仪表信号电缆采用屏蔽电缆、在金属穿管或敷设在带盖的电缆桥架时,仪表电缆与具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0.8m。
5.1.7不同电压等级的信号,不应共用一根电缆。
5.1.8本安电路的线路,应与非本安电路的线路分开敷设,并应有蓝色标志。
5.1.9通讯总线宜单独敷设,并采取防护措施。
5.1.10现场检测点较多的装置,宜采用现场接线箱。
现场接线箱宜设置在仪表较集中和便于维修的地方。
室外安装的接线箱的电缆不应从箱顶部进出。
5.1.11不同电压等级的信号,不应使用同一个接线箱。
5.1.12多芯电缆的备用芯数宜为使用芯数的10%~15%。
5.1.13防爆现场仪表及接线箱的电缆入口处,应采用相应防爆级别的电缆引入装置,包括采用防爆密封圈密封或用密封填料进行密封。
5.2控制室进线方式5.2.1控制室的进线宜采用架空方式,当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地沟进线方式。
5.2.2架空进线时,电缆桥架应有1:100以上的坡度,向下坡向室外。
电缆穿墙处采取密封措施,防止雨水、尘埃及有害气体进入室。
5.2.3地沟进线时,室沟底应高出室外地面300mm以上。
室外地沟分界处必须进行密封处理,防止雨水、尘埃、有害气体、小动物进入室。
5.3电缆桥架敷设方式5.3.1仪表电缆桥架宜架空敷设。
电缆桥架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布置在工艺管道的侧面或上方。
5.3.2电缆桥架的材质:1)一般情况,可采用镀锌碳钢电缆桥架;2)含有粉尘、水汽及一般腐蚀性的环境,可采用热浸锌碳钢电缆桥架或喷塑碳钢电缆桥架;3)严重腐蚀的环境,当不存在电磁干扰时,可采用玻璃钢电缆桥架;当存在电磁干扰时,可采用锌镍合金镀层或涂其它高效防腐涂料的碳钢电缆桥架;4)根据需要,也可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材质的电缆桥架。
5.3.3仪表交流电源线路,应与仪表信号线路分开敷设;本安信号和非本安信号线也应分开敷设,分隔方式宜采用隔板隔开,并对金属隔板可靠接地,也可采用不同的电缆桥架。
但铠装电缆可以不分开敷设。
5.3.4保护管应在电缆桥架侧面高度1/2以上的区域,采用锁紧螺母(带护线帽)或管接头与电缆桥架连接。
保护管不得在电缆桥架的底部或顶盖上开孔进出。
5.3.5电缆桥架应有排水孔。
5.3.6电缆桥架电缆充填系数宜为0.25~0.35。
5.3.7电缆桥架垂直段大于2m时,应在垂直段上、下端槽增设固定电缆用的支架。
当垂直段大于4m时,还应在其中部增设支架。
5.3.8电缆桥架的直线长度超过50m时,宜采取改变标高,加伸缩板等热膨胀补偿措施。
5.4保护管敷设方式5.4.1保护管宜采用电线管或镀锌钢管。
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采用非金属保护管。
5.4.2保护管宜采用架空敷设。
当架空敷设有困难时,可采用埋地敷设,但保护管径应加大一级。
埋地部分应进行防腐处理。
5.4.3埋设的保护管应选用最短途径敷设。
埋入墙或混凝土时,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大于25mm。
5.4.4保护管电缆充填系数,一般不超过0.40。
单根电缆穿保护管时,保护管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5.4.5不同电压等级及频率特性的线路,应分别穿管敷设。
5.4.6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现场仪表之间,采用挠性管连接,保护管口应低于仪表进行口约250mm,保护管从上向下敷设至仪表时,在管末端应加入排水三通。
当保护管与仪表之间不采用挠性管连接,管末端应带护线帽(护口)或加工成喇叭口。
5.4.7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头超过两个或直线长度超过30m时,应加穿线盒。
5.5电缆沟敷设方式5.5.1电缆沟底的坡度,不应小于1:200。
室沟底坡度应向下坡向室外。
在沟的最低点应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在可能积聚易燃易爆气体的电缆沟应填充砂子。
5.5.2电缆沟应避开地上盒地下障碍物,避免与地下管道、动力电缆沟交叉。
5.5.3仪表电缆沟与动力电缆沟交叉时应成直角跨越,在交叉部分的仪表电缆应采取隔离保护措施。
5.6电缆直埋敷设方式5.6.1室外装置,控制点少而分散又无管架可利用时,宜选用铠装电缆直埋敷设,并采取防腐措施。
5.6.2直埋电缆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700mm,在寒冷地区,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
当无法实施时,应有防止电缆损坏的措施。
5.6.3直埋敷设的电缆与建筑物地下基础间的最下净距应为600mm,与电力电缆的最小净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5.6.4直埋电缆不应沿任何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平行敷设。
当沿地下管道两侧平行敷设或与其交叉时,最小净距离应符合一下规定:1)与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平行时为1000mm,交叉时为500mm;2)与热力管道平行时为2000mm,交叉时为500mm;3)与水管或其它工艺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均为500mm。
5.6.5当直埋电缆穿越道路时,应穿保护管保护。
管顶敷土厚度不得小于1000mm。
5.6.6地下埋设的线路,在地面上应有明显的标识。
6.仪表盘(箱、柜)的管道及线路6.1仪表盘(箱、柜)的导线宜采用截面积为0.75mm2或1.0mm2的铜芯软线。
线路宜敷设在电缆桥架,在小型仪表箱也可整齐捆扎明线敷设。
6.2仪表盘(箱、柜)的导线应通过接线片或管状端头与仪表电器元件相连,导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
盘部配线不得存在中间接头。
6.3仪表盘(箱、柜)应设端子排与外部电线电缆相连。
6.4本安仪表与非本安仪表的接线端子应分开设置,两者的信号线应采用不同电缆桥架敷设,其端子排及接线的间距应大于50mm或采取隔离措施。
本安仪表信号线盒接线端子应有蓝色标志。
6.5同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芯线,不应超过两根。
6.6每根导线在接线端子处作出明显的、耐久的标记。
6.7仪表盘(箱、柜)配管,气信号宜采用¢6mm×1mm紫铜管,集中成排敷设。
6.8仪表盘(箱、柜)应采用穿板接头与外部气动管线连接。
6.9安装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仪表盘(箱、柜)其仪表管道及线路引入孔处应为防爆结构。
安装在有毒或有腐蚀性物质环境的仪表盘(箱、柜),其仪表管道及线路引入孔处应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