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版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要求规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1.目的和分类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类:敏感信号线缆 B类:低压信号线缆 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 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
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倍。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
电气工程中的线缆布线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线缆布线规范要求电气工程中的线缆布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关乎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线缆布线必须符合一系列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中线缆布线的规范要求。
1. 线缆选择在电气工程中,线缆的选择是一项关键任务。
线缆应根据电气设备的功率和电流负载来确定。
根据布线环境的特殊要求,包括温度、湿度、耐腐蚀性等方面的考虑,选择适合的线缆类型。
2. 引入线和回路线的分离在线缆布线中,引入线和回路线的分离是一项重要的要求。
引入线是连接电源和电气设备的线缆,回路线是连接电气设备和开关设备的线缆。
引入线和回路线应分别布设,避免交叉干扰。
3. 线缆通道的设置线缆通道是线缆的敷设空间,用于保护线缆并提高布线的美观性。
通道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通道宽度应满足线缆的敷设和维修要求;- 通道底部应平整,不得有锐利物品,以保护线缆外皮;- 通道顶部应设置遮阳板,以防止阳光暴晒和降低线缆温度。
4. 线缆敷设线缆的敷设是整个布线工程的核心步骤,应遵循以下规范要求:- 线缆敷设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线缆应平行敷设,并保持一定的间距,避免相互干扰;- 线缆应尽量避免与其他设备或导线交叉,以减少干扰;- 线缆敷设时,应保持线缆的弯曲半径,避免损坏线缆绝缘层。
5. 线缆固定线缆固定的目的是确保线缆的安全稳定敷设,并防止在设备运行时发生晃动。
线缆固定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线缆应使用专用固定夹具进行固定,避免使用钉子或其他物品损坏线缆;- 线缆应固定在相应的固定台架上,固定夹具的选用应符合线缆的尺寸和规格;- 固定点应均匀分布,固定间距应符合规范要求。
6. 接地要求在线缆布线中,接地是确保电气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线缆的接地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线缆应接地牢固可靠,接地电阻应符合规范要求;- 线缆的接地点应设置在安全可靠的位置,不得与其他金属接触,避免漏电等安全隐患;- 接地线缆应使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铜线,并通过专用接地夹固定。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一、布线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电气布线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熟悉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了解各个电气元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其次,根据设备的布局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类型和规格。
一般来说,电线电缆的选择应考虑电流大小、电压等级、工作温度、防护等级等因素。
同时,还要准备好所需的布线工具和材料,如线槽、线管、接线端子、螺丝刀、剥线钳等。
二、布线原则1、安全性原则电气布线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电线电缆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避免漏电和短路现象的发生。
布线过程中,应避免电线电缆受到机械损伤、化学腐蚀和高温烘烤等影响。
2、可靠性原则布线应保证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减少接触电阻和松动现象。
接线端子应紧固可靠,电线电缆的接头应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如压接、焊接或螺接等,并做好绝缘处理。
3、合理性原则布线应遵循合理的路径,避免交叉、缠绕和过长的走线。
电线电缆应尽量走直线,减少弯曲和转折,以降低线路损耗和信号干扰。
同时,要考虑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方便,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
4、美观性原则布线应整齐、美观,符合工艺要求。
线槽、线管的安装应牢固、整齐,电线电缆的排列应有序,标识应清晰、准确。
三、电线电缆的敷设1、线槽敷设线槽是一种常用的电线电缆敷设方式,适用于线路较多、较为复杂的场合。
线槽的安装应牢固、平整,与设备的外壳和支架应连接可靠。
电线电缆应整齐地排列在线槽内,每隔一定距离应进行固定,避免松动和脱出。
2、线管敷设线管适用于线路较少、较为分散的场合。
线管的选择应根据电线电缆的数量和直径确定,管径应略大于电线电缆的外径。
线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避免过度弯曲导致电线电缆受损。
线管的连接应采用专用的接头,并做好密封处理,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
3、架空敷设在一些特殊场合,如高温、高湿度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可以采用架空敷设的方式。
架空敷设的电线电缆应采用专用的支架和绝缘子进行固定,间距应符合要求,避免下垂和摆动。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幻灯片课件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幻灯片课件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电气布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保证自动化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电气布线规范。
今天,我将以幻灯片课件的形式,为大家讲解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的规范。
二、电气布线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在任何情况下,安全应该是首要考虑。
所有的电气线路和设备都应该安装在安全的环境中,以防止可能的电击、火灾等危险。
2、效率:布线应尽可能简洁、明了,避免线路交叉或冗余,以减少潜在的故障点和维护难度。
3、可维护性:线路应易于检查和维护。
任何故障都应能够方便地检测和修复。
4、兼容性:应确保所使用的线路和设备与自动化设备的其它部分兼容。
三、电气布线的具体规范1、线路颜色编码: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规定,不同颜色的电线应连接到不同的线路上。
例如,红色电线应连接到电源正极,蓝色或黑色电线应连接到电源负极。
2、线路保护:所有电线都应有适当的保护,以防止机械损伤或过载。
例如,可以使用金属套管或塑料护套来保护电线。
3、线路标记:每条线路都应有清晰的标记,以方便识别和维护。
4、接地与屏蔽:所有金属部件和线路都应接地,以防止电磁干扰。
同时,对于可能受到电磁干扰的线路,应使用屏蔽线或光纤传输。
5、电源与信号布线:电源线和信号线应分开布线,以防止电磁干扰。
高电压和低电压的线路也应分开布线。
6、接线端子:所有接线端子都应牢固固定,以防止松动或接触不良。
同时,端子上的螺丝和螺母都应有适当的扭矩。
7、线路弯曲:线路应避免过度的弯曲或扭曲,以防止机械损伤或过载。
8、线路长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线路的长度,以减少电阻和电感的影响。
9、防雷与过电压保护:对于可能受到雷电或过电压影响的线路和设备,应安装适当的保护装置。
10、环保: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应使用可回收的包装材料,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四、结论自动化设备的电气布线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只有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我们才能确保自动化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电气布线规范

电气布线规范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电气布线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安全性和性能的最佳表现。
它适用于住宅、商业和工业建筑的电气系统。
电路设计
- 在开始电路设计前,必须对所需负载和功率进行准确测量和计算。
- 确定每个电路的合适额定电流和功率。
- 使用合适的线缆和电线进行布线,以适应电路的负载需求。
- 合理规划电路的布局,避免过度拥挤和交叉布线。
电缆选择
- 根据电缆所需的电压等级和负载要求选择适当的电缆类型。
- 注意电缆的耐火性能和耐久性,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 在选择电缆时,考虑电缆的长度、电流和环境条件。
电线颜色
- 电气系统中不同功能的电线应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
- 常用的电线颜色编码:红色表示火线(Live),蓝色表示零线(Neutral),黄绿色表示地线(Ground)。
- 对于特定功能的电线,例如开关控制线和数据通信线,还可以使用其他颜色进行标识。
安装和维护
- 所有的电气工作必须由合格的电气工程师进行安装和维护。
- 在进行电气布线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
-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请注意:本文档仅提供一般性的电气布线规范,具体要求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行调整和遵循。
以上是电气布线规范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专业电气工程师。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自动化设备应运而生。
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是自动化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合理化的设计,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安全性和维护便利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订一份自动化设备电气布线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二、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第一位的,电气系统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安全规定和标准,特别是保证电气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耐久性。
2. 可靠性原则电气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其每个组成部分均应进行能力验证。
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防止因人为原因或设备失效造成的电气事故或火灾。
3. 经济性原则电气系统必须考虑到经济性,应合理选用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并尽可能减少电气系统的能耗。
4. 布线紧凑原则设备的电气布线应做到紧凑,各元器件之间的连线应短、精,尽量避免线路交叉,减少电气干扰和安全隐患。
三、设备电气布线的五大原则1. 布线应考虑维修保养方便在电气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设备维护保养的问题,对于设备主要的电气元器件选用应保证其易拆装、更换和维修。
2. 布线应考虑到设备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在寻找电气元器件的合适位置时,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到不同人员的操作高度和维护要求,同时应该保证这些电气元器件的布局合理,这样可以保证设备的操作容易、维护保养方便,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 精简电气连接件在电气布线设计时,应使用尽可能少的电气连接件,从而增强设备的可靠性,减少电气故障的机率,降低故障排查和维修的难度。
4. 安全防护措施在设备电气设备布置时,应注意设备的防护措施,减少对人和财产造成的危害。
电气设备上应配备必要的控制开关、断路器、熔断器等设备,以便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快速切断电源,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5. 电气设备接地在电气设计方案中,应注意设备的接地问题,如设备的保护接地、信号接地、操作面板接地等方面,具体应符合下列标准:(1)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接地端子必须可靠接地。
机柜布线规范

标准机柜配电及布线规范2015-11-15目录1基本思路 (2)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 (2)2.1电气控制柜组件的划分 (2)2.2电气控制柜连接方式 (3)2.3元件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 (3)2.4 电器部件接线图的绘制 (4)3机柜安装固定 (5)4机柜布线 (6)4.1.1机柜电源布置 (6)4.1.2结构及安装要求 (7)4.1.3交流配电单元 (7)4.1.4接线端子组 (7)4.1.5插座 (8)4.1.6温升 (9)4.1.7认证 (9)4.1.8接地、电缆及其他电气附件 (9)4.1.9电气防护性能 (9)4.2布线原则 (11)5线缆标识 (13)6通风与防尘标准 (14)1基本思路电气控制柜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要符合逻辑控制规律、能保证电气安全及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为了满足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和使用要求,必须进行合理的电气控制工艺设计。
这些设计包括电气控制柜的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图、总接线图设计及各部分的电器装配图与接线图设计,同时还要有部分的元件目录、进出线号及主要材料清单等技术资料。
接下来按照设计图对机柜进行布置及布线,最后对各线进行标识,贴设备安全标识。
管理网、数据网因所属安全区域不同,不得混用机柜,必须按安全区域独立使用机柜。
并且遵循下面的安装规范进行安装。
2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电气控制柜总体配置设计任务是根据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与控制要求,先将控制系统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均称作部件),再根据电气控制柜的复杂程度,把每一部件划成若干组件,然后再根据电气原理图的接线关系整理出各部分的进出线号,并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总体配置设计是以电气系统的总装配图与总接线图形式来表达的,图中应以示意形式反映出各部分主要组件的位置及各部分接线关系、走线方式及使用的行线槽、管线等。
电气控制柜总装配图、接线图(根据需要可以分开,也可并在一起)是进行分部设计和协调各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依据。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标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1.目的和分类1.1 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1.2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类:敏感信号线缆 B类:低压信号线缆 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 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1.3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1.4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1.5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1.6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1.7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2.1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2.2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
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2.3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2.4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电气布线规范

电气布线规范
1. 引言
电气布线规范旨在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并提供一些基本
的准则和标准以指导电气布线的设计和安装。
本文档将介绍电气布
线规范中的一些重要要点。
2. 布线设计
2.1 安全距离:在进行电气布线设计时,应确保电线与其他设备、材料和结构之间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以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
2.2 电缆选择: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电缆
类型和规格。
电缆的质量和性能对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2.3 电缆走向:在进行电气布线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电缆走向,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电缆的弯曲和扭曲,并确保电缆布线的整齐
和美观。
3. 安装要求
3.1 接地系统:在进行电气布线安装时,应确保良好的接地系统,以减少电气故障和电气冲击的风险。
3.2 绝缘保护:所有电缆和电气设备应使用适当的绝缘材料进行保护,以防止电气漏电和火灾的发生。
3.3 标识和标注:在进行电气布线安装时,应为电缆和设备进行清晰可见的标识和标注,以方便维护和故障排除。
4. 检测和维护
4.1 定期检测:定期对电气布线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安全运行。
发现任何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及时修复。
4.2 文件记录:对电气布线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过程进行详细的文件记录,以备日后查阅和维护。
5. 结论
电气布线规范是确保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依据。
按照规范进行布线设计和安装,并定期检测和维护,可有效降低电气事故的发生风险,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关于电气布线规范的简要介绍,详情请参考相应的电气布线规范标准。
电气设备布线的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布线的规范要求电气设备布线是指在建筑、工业、商业等领域中,将电气设备连接起来并布置在合适位置的过程。
为了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和性能,电气设备布线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电气设备布线的规范要求,并探讨其中的一些关键要点。
一、布线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电气设备布线之前,必须先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布线方案的设计,确定电源位置、配电箱位置以及电气设备的摆放位置。
其次,要评估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确保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最后,要进行材料清单的编制,明确所需的电缆、插座、开关等配件。
二、布线的原则和要求1. 安全性:布线必须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法规和标准,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发生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
2. 效率:布线要考虑电源位置与电气设备的距离,尽量减少电缆的长度,降低线路中的电阻和功率损耗。
3. 可靠性:布线要保证电缆的连接紧固可靠,避免接触不良、漏电等问题。
同时,要留有充足的余量,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扩展或改造需求。
4. 维护性:布线应便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方便对电缆和连接器进行更换或修复。
三、电缆布线规范要求1. 布线路径:电缆布线应尽量走直线,在穿越隔墙和楼板时应采用保护管或槽道进行保护。
2. 间距要求:电缆间应保持适当的间距,避免相互干扰或电磁干扰。
不同类型的电缆应分开布线。
3. 固定和支撑:电缆应牢固地固定在支架或桥架上,以防止电缆的晃动和损坏。
4. 标识要求:电缆的两端应做好明确的标识,以便于日后的维护和检修。
四、插座和开关布置要求1. 插座布置:插座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并满足不同电器设备的需求。
插座应避免与水源、易燃物接触,并且高度要适中,方便人们插拔电器。
2. 开关布置:开关应安装在进入房间的门边,方便人们进出时开关照明。
同时,开关应与插座分开布置,避免混乱。
五、接地和保护要求1. 接地要求:布线过程中应考虑接地的问题,确保电气设备能够正常接地,提高用电安全性。
电气工程中的设备布线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设备布线规范要求在电气工程中,设备布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
为了确保设备布线达到规范要求,下面将介绍电气工程中的设备布线规范要求。
1. 设备布线的基本原则设备布线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1 安全性:设备布线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和相关法规法规定,确保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1.2 可靠性:设备布线应确保电气系统长时间无故障运行,减少电路故障和人为疏忽造成的事故风险。
1.3 经济性:设备布线应合理选用线缆规格和布线方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2. 设备布线的基本要求设备布线需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2.1 线缆规格:根据设备的功率、额定电流和线路长度等因素,合理选择线缆规格,保证线缆能够承载电流,并考虑到线缆的阻抗、温升和电压降等因素。
2.2 线缆敷设:线缆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敷设,避免与其他设备或金属结构相交叉,防止产生干扰,同时要注意线缆的保护,如采用沟槽、管道或梯级槽等方式。
2.3 接地系统:设备布线需要确保接地系统完整可靠,减小设备的绝缘电阻,提高安全性能。
接地线应按照要求连接到主接地体上,不得与其他线路共用。
2.4 过载保护:为了防止设备过载,设备布线需要根据设备的额定功率和电流选择适当的过载保护装置,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2.5 防雷保护:设备布线需要采取防雷措施,设置避雷器、接地网等装置,确保设备在雷击天气下不受影响,保护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
2.6 标识:设备布线需要对设备进行清晰明确的标识,标示设备的名称、编号和功能等信息,方便运维和维修工作。
3. 设备布线的操作规范设备布线还需要遵守以下操作规范:3.1 线缆的连接:线缆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接触不良或产生高温现象。
接线点应采用压接或焊接方式连接,且应进行必要的绝缘处理。
3.2 线缆的弯曲半径: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要求,避免过小的弯曲半径导致线缆导体受损或绝缘层破损,造成短路故障。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1.目的和分类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类:敏感信号线缆 B类:低压信号线缆 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 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
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倍。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
铜母线一般应根据GB 及,选择采用TBY、TBR型扁铜线及TMY、TMR型铜母线。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要求规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1.目的和分类1.1 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1.2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类:敏感信号线缆 B类:低压信号线缆 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 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1.3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1.4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1.5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1.6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1.7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2.1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2.2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
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2.3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2.4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建筑中的电气系统设计与布线规范

建筑中的电气系统设计与布线规范电气系统是建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建筑中设计和布线电气系统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中的电气系统设计与布线规范,并探讨如何满足这些规范以达到高质量的电气系统。
一、设计前准备在设计电气系统之前,需要对建筑的用电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建筑物的功能、面积、使用情况等因素都会对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布线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还需考虑建筑的承重结构和防火要求等因素,以确保电气系统与建筑的结构相协调。
二、电气系统设计1. 供电系统设计供电系统设计包括电源选择、变压器容量计算、供电线路规划等。
根据建筑的需求和负荷情况,确定合适的供电电源,并计算所需的变压器容量。
对供电线路进行规划和布置,以确保电能的正常传输和供应。
2. 照明系统设计照明系统是建筑中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供舒适的光照环境至关重要。
在设计照明系统时,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和功能合理选择照明灯具,并考虑到能源的节约和环保要求。
同时,还需注意照明电路的布置和开关的合理设置,以提高照明系统的可操作性和人性化。
3. 配电系统设计配电系统是将供电能量合理分配给建筑内各个用电设备的关键环节。
在设计配电系统时,需要按照用电设备的功率、电流和使用地点等因素进行合理划分电路和分配电能。
同时,还需考虑配电箱、断路器和保险丝等电气设施的选择和设置。
4. 接地系统设计接地系统是建筑中的电气安全保障措施之一。
通过良好的接地设计和布线,能够有效地避免电气设备和建筑本身对人体产生的电击伤害。
在设计接地系统时,需要合理选择接地电极和导体,并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以提供可靠的电气安全保护。
三、布线规范1. 布线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有多种布线方法可供选择,包括明装、暗装和混装等。
在选择布线方法时,需要考虑装饰美观、安装方便和线缆保护等因素。
同时,还需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布线的质量和安全性。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标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1.目的和分类1.1 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1.2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类:敏感信号线缆 B类:低压信号线缆 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 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1.3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1.4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1.5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1.6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1.7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2.1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2.2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
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2.3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2.4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GB 50222-202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电气规范》

GB 50222-202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电气规范》概述GB -202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电气规范》是中国建筑行业的标准之一,为建筑内部装修设计提供了电气方面的规范和指导。
本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建筑内部装修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符合相关标准。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内部装修设计中的电气系统,包括电路布线、照明、插座、开关、配电箱等方面的设计。
规范涉及的建筑类型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等。
设计要求根据本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电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如下:1. 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2. 设计应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性,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电气线路应合理布置,保证电线的截面积、制定负荷和短路电流的计算等方面满足安全要求。
3. 设计应保证电气系统的可靠性,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供电的可靠性。
在设计中应选择符合要求的电气设备,合理规划供电方案和配电线路。
4. 设计应合理规划照明系统,确保充分的照明亮度和均匀的照明分布。
应根据使用空间的不同,合理选择照明设备和光源。
5. 设计应合理规划插座、开关等电气设备的布置,以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应根据使用空间和功能合理确定插座和开关的数量和位置。
6. 设计应合理规划配电箱,确保电气系统的供电安全和可靠性。
应根据负荷计算和需求确定配电箱的类型、容量和维护等要求。
施工要求根据本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电气系统的施工要求如下:1. 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接线等工作。
2.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秩序,合理规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同时,保障施工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
3. 施工单位应进行必要的验收和检测工作,确保电气系统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应进行电气线路的绝缘电阻测试、短路电流测试等必要的检测工作。
维护与管理根据本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电气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要求如下:1. 使用者应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电气布线规范要求

电气布线规范要求电气布线是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负责将电力信号传输到不同的设备和电器中。
为了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电气布线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探讨电气布线的规范要求,以及这些要求的重要性。
1. 电气布线的材料选择在进行电气布线时,选择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
首先,电线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导线,如铜导线。
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够有效减少电阻和电压损耗。
其次,绝缘材料也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电线与其他物体之间有足够的绝缘距离,避免电击和短路的发生。
2. 电气布线的布置方式电气布线的布置方式应符合安全和实用原则。
首先,电线应远离易燃材料,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其次,电线应避免与水管、暖气管等金属管道接触,以防止电线受潮或受热而损坏。
此外,电线应按照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合理布置,以便维修和更换。
3. 电气布线的导线截面选择电气布线中,导线截面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电流的传输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根据不同的负载和距离,应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
一般情况下,较大的负载和较长的距离需要较大的导线截面,以减少电阻和电压损耗。
而对于较小的负载和较短的距离,可以选择较小的导线截面,以节省材料和成本。
4. 电气布线的接线方式电气布线的接线方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
在进行接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接线应牢固可靠,以防止松动和接触不良。
其次,接线应使用合适的接线端子或连接器,以确保导线与设备之间的良好接触。
此外,接线时应注意导线的颜色标识,以便正确连接。
5. 电气布线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电气布线免受外界环境和意外损害,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首先,应在电气布线中设置过流保护器和漏电保护器,以防止电流过载和漏电导致的火灾和触电事故。
其次,应设置合适的防护罩和防护管,以防止机械损坏和灰尘等杂物的侵入。
总结起来,电气布线规范要求对于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材料、布置方式和导线截面,正确接线和采取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电阻和电压损耗,预防火灾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标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1.目的和分类1.1 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1.2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类:敏感信号线缆B类:低压信号线缆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1.3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1.4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1.5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1.6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1.7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2.1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2.2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
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2.3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
2.4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2016版】变配电站及车间动力(照明、开关)配电(柜、盒)等公共设备设施是企业运作的心脏,电力供应不正常,不仅使整个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有时还会因突然断电而发生火灾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同时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且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及后期维护保养工作。
1、布线基本原则1.1电气系统整体布线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电路图及装置布线图要求;1.2电器元件的布置应考虑安全间隙,并做到整齐、美观、对称,外形尺寸与结构类似的电器可安放在一起,以利加工、安装和配线(若采用行线槽配线方式,应适当加大各排电器间距,以利布线和维护);1.3尽可能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量,把接线关系密切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中,同时为了电气控制系统便于检查与调试,把需经常调节、维护和易损元件组合在一起;1.4开关电器、控制板的进出线一般采用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连接,应按电流大小及进出线数选用不同规格的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1.5电气柜、控制柜、柜(台)内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借用元件本身的接线端子直接连接,过渡连接线应采用端子排过 渡连接,端头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处理;1.6电气柜、控制柜、柜(台)之间以及它们与被控制设备之间,采用接线端子排或工业联接器(航空插头等)连接;1.7弱电控制组件、印制电路板组件之间应采用各种类型的标准接插件连接; 1.8强电、弱电应分开并注意屏蔽,防止外界及相互干扰;1.9所有接线端子、插座、保护装置等电气部件均应符合国家相关电气安全标准,质量可靠,其中插座、接线端子和过流、短路保护装置应通过国家3C 认证; 2、动力(照明)、配电、开关箱(柜、板)2.1安全用电目视化2.1.1配电柜、照明箱必须明确目视“控制线路示意图”,包括主电缆规格型号、电源起始端、控制方向且采用双重标识(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并与实际情况相符;2.1.2箱、柜、板上每一处开关,每一组熔断器(电气元件),都应有表明控制对象的名称、标记及对应图示,并与实际情况相符;2.1.3电房、电柜等应设置明确的警示标识、责任人标识、内部管理标识;2.1.4编号方式:①单位代号:公共区域 GG、总装分厂 ZZ、两器分厂LQ、控制器分厂 KZQ、商用分厂 SY1(SY2)、物流管理部 WL、家用质控部 ZKJ(S);②类型代号:照明柜 ZMG、空调柜 KTG、动力柜 DLG;③编号方式:单位代号+类型代号+厂内编号。
例如:ZZ-DLG-01(总装分厂1号动力柜)2.2箱(柜)体、开关、插座2.2.1箱(柜、板)内外整洁、完好、无杂物、无积水,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符合安规要求;2.2.2电房、电柜、电箱周围严禁摆放易燃物品及其他一切杂物,电柜周围1米(至少0.8米)内不得摆放任何物品,且不得影响柜、箱门开启和操作;2.2.3电柜、电箱上没有多余过线孔、快口、孔洞,严禁存放任何物品,定期清洁设备表面油污、灰尘,以防在阴雨或潮湿天气发生漏电、短路;2.2.4保护电气装置齐全,与负载匹配合理(开关、线路),一般熔断元件的额定工作电流影不大于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5倍,如按负荷计算,熔断元件短路保护额定电流可在1.5~2.5倍负荷的额定工作电流选择,对与自动开关,单相短路电流不应小于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5倍,不同的电压插座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区别或标志;2.2.5 落地安装的箱、柜底面应高出地面50~100mm,操作手柄中心距地面1.2~1.5m,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2.2.6电缆与柜体金属有摩擦时,需加橡胶垫圈以保护电缆,且电缆连接在面板和门板上时,需要加塑料管和安装线槽,柜体出线部分为防止锋利的边缘割伤绝缘层,必须加塑料护套;2.2.7电柜(箱)各类开关、按钮、指示灯、电流表、电压表、备用插座(接地)等电气元件完整,功能完好,无缺失、损坏、失效、松动等现象;2.3安全屏护要求2.3.1带电体须做好绝缘防护,不得外露,防止触电、短路意外事故;2.3.2不得有裸露带电体外露,装设在箱、柜外表面或配电板上的电气元件,必须有可靠的安全屏护;2.3.3 空气开关、断路器等电气元件接线时,要求剥线距离适中、可靠,打紧后不得有芯线外裸现象;2.3.4当电压小于400V,进线相间隔板缺失时,母线铜牌外露(端子)相间最小距离不低于10mm;2.4箱(柜、板)体PE 线可靠2.4.1 动力柜、照明箱的所有金属构件,必须有可靠的接地保护,PE 线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防松脱措施,有足够的导电能力和热稳定性;2.4.2接地装置的连接必须保证电气接触可靠,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能防腐蚀,防损伤或者附加保护措施,同时必须保持导电的连续性,不得有任何脱节现象;2.4.3电气设备的接地或接零支线应单独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接地或接零支线之间不准串联;相间绝缘隔板带电体安全屏护2.4.4采取保护接地要有一个符合最大允许接地电阻值要求的接地体,并要求定期检测其接地电阻值(一般情况下低压电网中工作接地电阻不超过4Ω);2.4.5 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处),或者破坏绝缘层,同时门上的接地处(红圈处)要加“抓垫”,防止因为油漆的问题而接触不好,而且连接线尽量短;2.4.6动力电柜(箱)进线应采用三相五线制;2.4.7接地装置编号、标识清晰,图形符号用“E” 或“”,同时选用15~100mm 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导线,当使用胶带是,应使用双色胶带;PE 线最小截面规格 相线芯线截面S(mm2) PE 线最小截面(mm2) S<16S 16<S<35 16 S>35 S/22.5电器元件、相序、布线要求2.5.1电箱(柜)、电器线路相序、相色正确(黄、绿、红)、标志齐全、清晰,布线合理、线路固定、排列整齐、易于辨析;2.5.2各种电器元件及线路接触良好,连接可靠,走向一致,无发热、烧伤现象;2.5.3电缆布线经过柜体上金属隔板的孔应不影响柜体的强度,出入线槽、线管时必须加以保护,管口应加绝缘套(有油处应耐油)或用绝缘物包扎,电缆与柜体金属有摩擦时,需加橡胶垫圈以保护电缆;有效接地有效连接2.5.4电缆绑扎应紧固整齐、横平竖直、外形美观,各电缆应平整,电缆(束)在扎线杆(板)端部、分岔电缆束根部、电缆束拐弯处均应有束带紧固,其它区段可用束带进行连续或分段绑扎,但分段间隔不超过200mm;2.5.5两接线端子间电缆不允许剪接,电缆应在接线端子或电器接线处连接,电线和各接线端子、电气设备及插头插座连接时,要留一定的弧度,以方便解连和重新连接;2.5.6与接线端子相连的电线电缆,剥线长度适中,剥线时线芯不应有损伤、断股现象;2.5.7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 根线;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应采用压接、焊接、插接、绕接等方式;2.5.8电缆(束)、导线弯曲时,过渡半径应为导线直径的3倍以上,并圆滑过渡,具体标准如下:A.当电缆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时,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倍;B.当电缆直径大于10mm而小于20mm时,不小于电缆外径的4倍;C.当电缆直径大于20mm时,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2.5.9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2.5.10每个螺栓接线座(端子)上接线数:用于供电连接时,不应超过2根,用于控制和接地连接时,不应超过4根;无裸露、排列整齐PE线可靠固定、走向一致2.5.11二次线路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2.5.12电缆连接在面板和门板上时,需要加塑料管和安装线槽,柜体出线部分为防止锋利的边缘割伤绝缘层,必须加塑料护套;2.6 箱(柜、板)符合作业环境要求2.6.1电缆、导线连接应做到安全和接触可靠,在容易接触到雾滴的连接处,要有可靠的防水措施;2.6.2有导电性粉尘或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采用密闭式或防爆型的电气设备;3、低压电气线路3.1固定线路3.1.1各类低压电气固定线路(设备电源绝缘导线)敷设需增加过线槽、线管、套管等安全防护装置,线槽管的端部以及电线引出口不得浸漏油、水;3.1.2电线管、槽安装应牢固,要用扎带、线卡等以适当间隔可靠固定,防止振动造成损伤,且出口边缘必须光滑,不得有尖角和毛刺;3.1.3线路穿过金属板(管)孔时,应在板(管)孔上装有绝缘护套(出线环或出线套);3.1.4 绝缘线路无机械损伤,绝缘破损,电流无渗漏油,易触电的裸导体有屏护或其他保护措施,无过热现象;3.1.5绝缘线路截面与上端电源总负荷及用电设备负荷相匹配,从变压器低压侧母线至用电设备受电端的线路电压损失,不超过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5%;3.1.6线路保护装置齐全可靠,相序、相色正确、标志齐全、清晰,排列整齐,无线路裸露、悬空、受力及影响线路安全的现象;柜门线路走线槽 柜门跨接走线穿护套3.2临时线路3.2.1申请项目要符合各单位临时接线管理规定,不得超期使用;3.2.2 装设临时用电线路必须采用橡套软线,而且要求界面能满足负荷要求;3.2.3临时线敷设方式可沿墙、架空或敷在地面;A.沿墙架空敷设时,其高度在室内应大于2.5m,室外应大于4.5m,跨越道路时应大于6m;B.与其他设备、门、窗、水管等的距离应大于0.3m;C.沿地面敷设应有防止线路受外力损坏的保护措施;3.2.4 临时线路必须装设有总开关控制和漏电保护装置,每一分路应装设与负荷匹配的熔断器;3.2.5 临时用电设备PE 连接可靠;3.2.6 单位内部临时用电规定要求:临时用电管理规定.doc临时用电申请表.do c3.3外接插座3.3.1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右极接相线(L),左极接零线(N);单相两孔插座必须上下安装时,零线在下方(N),相线在上方(L);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上孔接PE 线,右极接相线,左极接工作零线;四孔插座只准用于380V 电源,上孔接PE 线;3.3.2插座电源相系(A 相、B 相、C 相以及N 相、PE 线)之间必须明确清晰,接地线与其他相线、零线在形体上应有明显区别;3.3.3电源插座是否配备漏电保护器,且漏电保护开关必须保障每月检查一次,确定漏电保护开关动作的灵敏性是否符合要求;套管防护 过线槽防护过线槽走线3.3.4箱(柜、板)内插座接线正确,并配有漏电保护器;3.3.5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的插座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的区别或标志; 4、相关附件配电柜点检知识专项培训材料.pdf 配电柜箱 TPM目视化点检标准 电柜、电箱控制线路示意图模板.xls 电箱电柜点检标准.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