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教学要处理好的十个重要关系_杨惠元
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平谷区教委副主任崔会明2013年3月,《平谷教育》刊发了我的一篇《努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文章,那是我对区域推进课改一年来进展情况的反思和总结,并提出了小学课改的总体目标和“四个四”的具体目标。
一转眼,两年过去了,应该说,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我们也需要再次理性地叩问内心,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还能不能更“有效”?因此,特别需要正本清源,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认识,使教学改革在科学的轨道上又好又快地发展。
下面从如下几方面关系的处理,尤其是力避形式化倾向方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模仿与创生的关系我们经常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其中的“法”,既有一定的规律性,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即使是传统的启发式、讨论式,也是因人因时因学科因年级因内容等而定的,因此,如果完全固化为一种模式必将陷入僵死,失去自我,况且,不加思考、辨析、比较、消化、吸收及对实效性的价值评估,一味照搬,也必将陷于千校千人千课一面的局面,毕竟,教学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比如区域课改提出的“同伴互助合作学习自主发展”不是模式,是一种改革的策略框架,是一种教学思想观念,方向目标。
再如,我们推荐学习洋思、杜郎口、即墨28中、西峡等等,仅仅是提供了可供学习借鉴、开阔思路的参考范例。
仅仅是范例,不是样本,它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异曲同工。
再比如,研修中心教研室也提供了各学科的结构框架,也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流程、环节任务,而非固有模式。
籍此,引用原教委主任徐素芝在小学干部西峡考察归来OA论坛上的一段话作为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去西峡?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我们就是去学习,但绝不是要去照搬西峡模式,我们也不想照搬任何一个教学模式,和去洋思、杜郎口、即墨一样,我们又找到了一个教学改革走向成功的例子。
我赞同这个观点。
班主任应处理好十个关系
班主任应处理好十个关系班主任是班级的“家长”,也是教育者和管理者。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处理好许多关系,包括与学生、家长、同事、上级领导等的关系。
本文重点探讨班主任应处理好的十个关系。
一、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班级运作的基础。
班主任需要开展个性化关怀,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照顾他们的成长发展。
同时,班主任也要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从学生角度出发,尽可能做出公正、客观的决策。
二、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班主任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学习生活情况,积极沟通解决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使家长更加信任、支持和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三、班主任与同事的关系班主任需要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帮互助,互相支持,共同促进班级发展。
班主任应该敞开心扉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和经验的教训。
四、班主任与教师的关系班主任应该与其他任课老师合作,协调学科内容和教学进度,分享教学资料和经验,共同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活动,整合资源,互相促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班主任与学生处、教务处的关系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处、教务处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和学校的政策法规,积极配合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六、班主任与制度的关系班主任需要充分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和统计,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保证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七、班主任与社会的关系班主任需要关注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及时反映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和期望,充分利用资源,组织和开展各类活动和实践,丰富学校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八、班主任与自己的关系班主任需要自我管理,保持身心健康,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育观念,拥有自我认知和情商,以便更好地担任自己的职责,为学生和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
九、班主任与时间的关系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节奏和学科进度,为学生和家长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让班级成员共同成长。
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五、接受与探究的关系
接受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1)以掌握学科知识为基本任务 (2)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学习活动的预设性 (4)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五、接受与探究的关系
2.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基本任务 (2)以问题解决为主线 (3)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 (4)注重探究过程
1
黄寿生 数学系
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如何体现? 1.引导学生投入到时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引 导;当学生取得进展时,及时鼓励。 2.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起到解惑 的作用;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参与学生的 讨论;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自己的教 学。 3.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包括情 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引导学 生开展数学活动。
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3.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于设计怎样的教 学情境、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 怎样讲授或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安排哪些训 练、怎样检查学习效果等,都要精心地作出 设计。
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4.改进教学方法,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总 的来说,应当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废除注入 式教学。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主 动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要组织 多种多样的作业,使学生从应用知识的过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独 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六、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3.有效的活动式教学是使基础与创新紧密结合 的根本保证。活动的本质与核心是学生的思 维活动, 教学中让学生开展主动思维,在思维训练过程 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使他们的 创造力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理好“十个关系”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理好“十个关系”【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处理好探究与接受关系、知识与发展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主宰者与引导者的关系、知识与生活关系、民主与秩序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合作与价值的关系、媒体与时效的关系、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处理好关系随着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进,教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爱学习,学生能自主探索,学得主动,教学能做到立足课堂,超越课堂,让课堂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但教学时,许多教师误认为符合课改的课,就是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合作,教学手段多样化。
所以,对形式的追求胜过了对本质的追求。
但通过目前一阵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争论,人们才恍然意识到“数学课堂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数学本质性内容”,因而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一、从学习方式上看,要处理好探究与接受关系的关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探究式”学习方式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
然而个别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探究发现。
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课改是在原课程基础上的调整和改进,并不是要把原来的做法全盘否定,要把握好度,在继承和发扬好的方面的前提下,纠正不足的方面,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做到传统的教学要扬弃,要发展。
二、从教学目标上看,要处理好知识与发展的关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堂上不仅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个基础性目标,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发展性目标,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无意中放松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有的教师生怕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刻意回避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想方设法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做文章,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出花样。
处理好“十大关系”,构建和谐校园
处理好“十大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摘要:小学校园暴力、欺凌案件频发,为了有效遏制该现象的发生,构建和谐校园,我们要努力处理好校内与校外、管理与领导、管理与管理、管理与服务、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硬件与软件、价值与分值等十大关系。
关键词:和谐;关系;校园;校长近年来,小学校园欺凌案件层出不穷:安徽怀远火星小学副班长逼同学喝尿;重庆女生太邋遢被5名同学围殴致其十级伤残;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学生长期遭到同班两名同学的霸凌,被两人用厕所垃圾筐扣头……诸如此类的报道,让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为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校园应该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容易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十大关系”,将学生的暴力倾向扼杀于摇篮之中,共同营造阳光、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
校内与校外的关系。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社会安定有序,校园方方面面才能运作良好;反之,校园平安和谐,社会才能正常运行。
作为教育工作管理者,应对社会的热点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捕捉相应的讯息,并以此为契机在校园内掀起教育的热潮。
处理好校内与校外的关系,应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两个平台、两种资源,一是教学与课程改革可以充分利用这两个平台,例如我们的课程建设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可以借用一些社区资源丰富现有的课程,调动校外力量参与校内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课程变得更丰满,更切合实际;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强学校课程对校外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校外联动,建立、健全校内课程资源在校外传递、共享的机制及渠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覆盖面。
二是平安校园建设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两个平台,应联合当地派出所,或派出所工作人员入驻校园成立办事处,保障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以防火、防盗、防诈骗为重点,切实开展相关工作,清除校园暴力滋生的土壤,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
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课件
优化教学媒体
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如多媒体课件、实 验设备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创新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式 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08
教主作用与学生主体位 的关系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内涵及意义
教师主导作用
指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策划者、引导者 和启发者的角色,旨在引导学生主动 学习,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和培 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整合教育资源
加强师生互动
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资源、 教师资源、社会资源等,使德育与智育相 互融合。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使德育与智育在互动中得以实现。
05
生与差生的关系
优生与差生的定义及分类
优生
通常指的是在学业、表现、能力 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在 学校和课堂上通常能够取得较好
的成绩和表现。
差生
通常指的是在学业、表现、能力等 方面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可 能存在学习困难、表现不佳、能力 不足等问题。
分类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表现,可以将学 生分为优生和差生,以便更好地针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差生产生的原因和转化方法
原因
差生产生的原因可以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如智力、能力、兴趣、学习方法等,也可以包括外部因素,如家庭环 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
学生主体地位
指学生在教学中拥有自主、合作和探 究的学习权利,能够自由表达、质疑、 调查和探究,充分发展个人潜能,实 现自我价值。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语文教学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三、 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以班级为教学活动 的基本组织形式 , 执行统一 的课程计划、 教学大纲 , 甚至使用同样 的教材 , 同 用 样 的标准去考核 , 这样做的结果是 : 一方面 扩大了 教育的规模 , 人才的批 量“ 使 生产” 为可能 , 成 另一
验证 , 而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拒绝复制, 追求创 造的。 环顾左右 , 展读内的语文能力都是在广泛深入的 自主读写中
在原有基础 、 自我发展方 向和学 习需求等方面的差
明才智的更为宽广的舞台。只有树立起大语文的观
念, 带领学生迈 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 , 才能激发灵
感, 丰富创造。 五、 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 口述者为语 , 手写者为文。” 说 、 写作为 听、 读、 四项最基本的语文能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是 互为因果 ,互动共赢的,可过去我们一向 “ 重文轻 语”比较重视的是读 、 基本忽略的是听、 有一 , 写, 说。
中图分类号 : 6 3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4 6 9 ( 0 20 - 0 2 0 G 3. A 10 — 0 7 2 1 l10 3 - 4 -
作者简介 : (97 )江苏射阳人 , 刘浩 16一 , 本科学历 , 中学高级教师 , 盐城市高 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 江苏省 优秀教育 工作者 , “3 工程” 江苏 33 培养对象 。研究方 向: 中学语文教学 。
都不太重视汉语语法知识的教学了 , 说是重汉语听、 说、 、 读 写能力的培养 , 不需要死记硬背相关语法知 识的教条。 可笔者总觉得不能顾此失彼 , 汉语语法知
提倡独立思考 、 不断创新 。 唯其创新 , 社会才会进步。
不论是东方的佛教 、 西方的基督教 , 还是古代中国的 儒家思想 , 一切曾经或者正在影响民族根性 , 塑造人 类灵魂的伟大的思想都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 都 不满足于停留在已有的层面上 , 而是着眼于未来 , 着
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1、活与实的关系。
课堂气氛浓厚,师生情绪高涨,学生能够言之有物,达之有序,书之规范,言之精彩,作之有情,述之有感,评之有度,改之到位。
活是条件,实是根本。
2、静与动的关系.静为独立思考,自我梳理,搜集信息,咀嚼体味,形成主见,动为相互交流、切磋、碰撞、借鉴、去伪存真,合作共赢,或先静,或后动,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共鸣共振。
3、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主导为主体服务,当主体遇到障碍时,疑惑不解时,走偏失向时,无从着手时,茫然无助时,心猿意马时,教师适时去引导、点拨、激发、唤醒,教师是参谋,是催化剂,是风向标,但绝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机会、快乐还给学生。
4、教材与生活的关系。
教材是生活经验的反映与总结,是生活实践的一个范例,是其中的一个侧面,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出发,到生活实践中涉猎、体验、感受,课堂即生活,教材是纲要,生活实践是素材,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力求做中学。
5、举一与反三的关系。
“一”是基础,“三”是升华,没有“一”便谈不上“三”,学习过程中,要对现有的知识分析透,注意拓展与延伸,达到纵横左右,东西南北中,上接下联,左顾右盼,在“一”上狠下功夫,把握要害实质,使学生心胸开阔,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夯实根基,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反“三”,反“五”。
“三”“五”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瓜熟蒂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学知识,长智慧。
知识是一个基础,是形成智慧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它不是目的。
智慧、能力、技巧、方法才是培养人才的最终追求。
知识是很容易被忘掉的,可是人的技能是不会轻易丢掉的,课堂上看似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实质上是通过学习而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智慧。
7、保底与提升的关系。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不让一名掉队。
课堂上要分层次教学,使同学们都能找到支点,感受成功,享受快乐。
尽可能多地给予薄弱学生机会,让其展示自我,体验自我价值,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挑战,把握机遇。
学校课程应解决好的十个关系
阅上海七 宝中学的《 感恩教育》, 你会触摸 到教育 的轨迹 : 从
爱心 教育办公 室到爱 生节 的师 生结 对 子 , 从 常 怀感 恩之 心 的致 辞到七中人的精神和形象讨论 , 从“ 感恩父母 ” “ 命运 之 牌” “ 护蛋行动 ” 等专题 活动课程 到感 恩亲人 、 感 恩教 师 、 感 恩社 会 、 感恩大 自然 、 感恩教育系列 活动 日益成 为校 园独 特
文学创作尝试 等 。在 挖掘 学 校课 程资 源 的过程 中 , 教师 要 关注学生智 力 的 发展 , 引 导学 生 学 以致 用 , 让 学 生变 得 更
聪 明。
■
七、 学 校 课 程 与 体 育 的 关 系
固化为班级 的学 校课 程 . 要与 传统 意义 上 的体 育课 区 别开来 。形式要 活泼 , 内容要 成 系列 , 突出延展 性。建议 采
则衰痿 。 ” 以美 益 智 , 开设书法、 国画、 舞蹈 、 合唱、 民乐 等
课程 。 九、 学 校 课 程 与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的 关 系 综合实践活 动课 程是一 门只规 定课 程领 域 、 没 有 统 一
校本课 程彰显学校个性特 色。各个学 校根据 各 自的资 源优 势与发展 需求 . 大都开 发 了独具 特 色 的校本 课程 。参 与者感受 的是快乐 , 增长 的是才 智 , 培养 的则是终 生受用 的 良好 习惯 。特 别是在 开发 与教 学过 程 中 , 教 师 的水 平 明显 提高 。 学生 的学 习也多进入到 了乐在其 中的智 慧生成状态 。
的感 恩 文 化 。 三、 学 校 课 程 与 学 校 特 色 的关 系
着重处理好小学语文新课标下的十大关系
着重处理好小学语文新课标下的十大关系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树立大语文观念方面,一些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和偏差。
要使语文新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笔者认为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各领域、各学科都离不开语言文字,所以语文具有很强的工具性。
另一方面,语文又是一门人文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可以了解本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传统文化,提高人的道德素养。
但现在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教学中不重视对文本的解读,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刘国正先生说:“语言文字的磨炼是无可代替的。
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是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基本点历久常新。
”因此,应该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的同时,扎扎实实搞好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即语文要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绝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片面强调其工具性,忽视对人文精神、伦理道德的教育,会导致学生人文素质的下降,危害社会;只搞人文熏陶,忽视语文习得,学生很可能说起来头头是道,用起来却捉襟见肘,同样危害社会。
二、学的主体与教的主体的关系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两者相辅相成,否则就不是“教学”。
课程改革强调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要求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教的主体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有的教师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如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如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
这样做,学生表面上是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无所适从,无从下手,并没有真正的自主。
高效课堂要正确处理好十大关系
高效课堂要正确处理好十大关系影响高效课堂的因素有很多,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每一位教师正确处理好以下十对关系。
1、老师与学生:高效的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作用,当然就要求给学生一个安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要民主平等,老师在课堂的舞台上不再是权威,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伙伴,这样学生在求知的路上才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这一点其实不难,只要老师心态转变了,放下架子,敢于和学生做朋友,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老师自己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决不是说这一点不重要,恰恰相反,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一点是整个课堂关系的基础,没有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就不会有高效的课堂教学。
2、老师与教材:老师是活的,教材是死的,看似没有关系,但在一定的情况下死和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处理不好,老师是死的,教材也是死的。
新型的高效课堂教学要求老师是活的,教材也是活的,这就要求老师自身克服惰性和惯性,同时克服教材的霸权主义,实现呈现内容和方式的灵活性和科学性。
这一点很难,不是老师一日之功,但我们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比方说统一使用学案等等,使教材活起来。
3、老师与老师:老师与老师的关系是个问题吗?难道我们老师整天不是一团和气吗,但一团和气并不能说老师与老师之间没有问题,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没有刻意的统一下是千差万别的,不说有的背道而驰,但说老师与老师之间的观念和实施策略有矛盾是不为过的,而这种矛盾足以抵消高效课堂的高效,可见有老师与老师教育观念和策略上的矛盾,高效就无从谈起。
4、课堂的动与课堂的静:一味的动,必然使课堂浮躁,失去应有的深度,一味的静,也必然使课堂如同一潭死水,失去生命和活力。
动与静和谐统一,方可实现课堂的高效,什么时候动,需要学生交流,需要展示时;什么时候静,全班需要一个声音时;需要安静要保持绝对的安静,需要交流就要人人都迸发出讲解和倾诉的热情。
这一点没有什么难的,规则,只需要规则,但规则引领,以至形成习惯就很难。
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旧观念和模式的激烈碰撞下,暴露出许多问题。
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里浅谈一下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一、处理好教学新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环境,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
要按照新课程理念挖掘教材内蕴含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按部就班,就事论事,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备课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出发点。
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
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
即使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
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是动态性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
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修订和完善教案。
三、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文化中介,“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
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对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实施。
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课程资源,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从激发学生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方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3.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教育学生要互相尊重,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凝聚力和友谊,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4.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教师要与同事合作,互相支持和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5. 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教师要与教育管理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改革。
6. 教师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要与社会各界保持联系,了解社会动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7.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要熟悉教材,善于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8. 教师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9. 教师与评价的关系:教师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有效的反馈。
10. 教师与自我发展的关系: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十种关系
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十种关系一是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合作交流是自主探究的发展。
没有自主探究时对所学内容的感知,合作交流就无从谈起;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找出未知和疑难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合作交流,提问、答疑、研究、探讨才有价值。
二是静态高效与动态课堂。
“静”是高效自主学习的需要,“静”可以保证思维的高度活跃,防止相互间的干扰;“动”是合作交流的外在表现。
“动”与“静”都是学习的外显行为。
学习的关键在于“静”要高效率,“动”要高质量,“动静”要有序。
三是继承发扬与改革创新。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但绝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
新课程改革主要是改掉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方式方法,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组织、交流、分析、表达、实践、合作等方面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但对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如复杂抽象问题的精讲、教具的应用、适当的训练等还是要继承的,不能一概摒弃。
四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
“教师由演员变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演员”是师生角色转型的恰当比喻,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目标的完成、学习的高效,甚至课堂能否按既定程序进行都将难以保证。
五是教材使用与拓展延伸。
现在的中小学课程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市地根据当地实际选用不同版本教材,并编写地方教材,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对教材进行校本化改造,并结合生活、生产进行拓展,拓展延伸除与实践结合外,还可采用谈学习感悟、编课本短剧等方式。
拓展延伸原则上不应打乱教材的结构,防止耗费教师过大的精力,否则对现有师资水平也是一个挑战。
六是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
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不矛盾的。
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学习活动。
有些教师感到如果再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能会耽误时间,不易操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十大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十大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是新课程中的亮点,更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
通过考察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妥善处理实施过程中的十大基本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教师与学生、认识与实践、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结果、体验与建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时间与空间、规范性与开放性、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与其他课程一样,具有独立的课程地位。
人们容易产生一些疑惑:既然各门学科取向的课程都强调实践,为什么还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否结合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它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而学科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学生发展,但其逻辑前提是体系化、理论化的间接经验,即知识体系。
它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与发展自我提供了系统的认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但任何学科课程的教学,首先都必须保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并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
因此可以说,是面对学生的“经验世界”还是面对学科的“符号世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直接分野。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不同于学科综合性的课程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
处理好十大关系
1.处理好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关系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 安排。 夸美纽斯:课程即教材,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
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
杜威:课程即活动,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
社会生活的联系 。
泰勒:课程即经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
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
5、审美核心与双基落实的关系
音乐教育审美为核心,决定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在三 维目标第一个维度。 音乐审美→关注情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态 度价值观与音乐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如何平衡。 三维目标的关系: 知识技能是基础→过程方法是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 升华。 启示:知识技能不能丢,应思考给多少、怎样给的问题。
9、处理好“视”觉和“听”觉的关系
音乐视听觉得艺术,应强化听觉体验。 人的视觉要求超过了听觉要求,视觉可辅助听觉。 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符合学生的音乐感知、认知规律。 视觉一定要为听觉服务。
10、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011重庆赛课尹爱青点评: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 成关系的问题,课不够灵动。 上真实的课,生成状态就会好,就会更灵动。 新教师要多做预设方案,老教师要多挑战,练就急中 生智。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构思
处理好十大关系
处理好十大关系
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关系 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 忠实教材与走出教材的关系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审美核心与双基强化的关系 突出音乐特点和关注学科综合的关系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与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唱歌教学和合唱教学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处理好“视”觉和“听”觉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6期综合课教学要处理好的十个重要关系杨惠元提要本文讨论了为提高综合课的效率必须处理好的十个重要关系。
包括:综合课与技能课的关系,语言要素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关系,听说与读写的关系,生词、语法与课文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死与活的关系,对话与叙述的关系,集体练习与单个练习的关系,纠正音调严与宽的关系,多媒体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的关系。
关键词综合课;综合课教学;十个重要关系要提高综合课的效率,必须处理好十个重要关系。
这十个关系是:综合课与技能课的关系,语言要素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关系,听说与读写的关系,生词、语法与课文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死与活的关系,对话与叙述的关系,集体练习与单个练习的关系,纠正音调严与宽的关系,多媒体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的关系。
一综合课与技能课的关系当前多数对外汉语教学单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综合课打头,按技能设课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学习语言要完成两次转化。
学习任何语言都要首先学习语言要素。
汉语的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
汉语的四个要素属于语言知识范畴,只学习这些知识还不够,只有能够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才算是已经掌握了这种语言。
好比我们的目的是盖房子,只准备了沙石、木料、砖瓦还不能说房子已经盖好了。
要根据图纸对这些沙石、木料、砖瓦进行加工、整理,重新排列组合,最后才能盖成房子。
学习语言要素就好比是准备材料,语言要素必须转化为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比如,学生学了/我、学习、汉语0这些词语,别人说/我学习汉语0的时候,他能听懂这个句子;别人问:/你学习什么?0,他能够回答:/我学习汉语。
0别人写出这个句子,他能够看懂;在需要的时候,他自己也能写出/我学习汉语0。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交际能力,语言技能还必须转化为语言交际技能。
又好比盖房子,用同样的建筑材料,盖出的房子有不同的质量和外观。
有的房子既坚固、实用又美观;有的房子坚固、实用但不美观;有的房子实用、美观但不坚固。
盖房子追求/第一个层次0,语言教学也要追求最高的层次,即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交际目的、时间、场合、对象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完美地表达思想,进行出色的交际。
根据学习语言要完成两次转化的理论设计的/综合课打头,按技能设课0的教学模式,首先设一门综合课,然后分别设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等技能课。
综合课是打头的课,讲究全面,技能课讲究重点。
要上好综合课须牢记/全面0两个字。
所谓/全面0是指综合课具有多种教学目的和多种教学任务,既担负着语言要素的教学,也担负着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的教学。
在语言要素的教学中,既有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还有汉字的教学。
在语言技能的教学中,既训练听说,也训练读写。
在交际技能的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时间、场合、对象说出恰当得体的话。
总之,要上好综合课,必须统筹安排、全面周到,不能顾此失彼。
综合课教学讲究/全面0,语言要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也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还要突出重点。
在语言要素、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三者中,重点是语言要素的教学。
经过综合课的训练,学生掌握了重要的词语和语法,就为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打好了基础。
在技能课上可以重点训练某个方面的语言技能。
二语言要素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关系综合课既有语言要素的教学,也有语言技能的教学。
在语言要素教学中,语音训练是贯穿对外汉语教学始终的任务。
初级阶段的综合课的语音训练,重点是语流中声韵调正确、标准。
中高级阶段的综合课语音训练,重点是在语流中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要恰到好处。
学生能够听得准,说得对。
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一定要学习语法。
综合课承担语法教学的任务。
现在语法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过分重视句法而忽视词法。
汉语重意合,重视词语的排列组合,重视词序和虚词的应用。
我们教的很多句法规则不能把所有的语言事实框住,外国人通常使用类推的学习策略,结果一推就错。
所以,综合课的语法教学应该强化词法,淡化句法。
词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教学任务。
综合课在教生词的时候要把词的音、形、义、用讲清楚,让学生全面掌握。
特别是掌握了词的用法,就等于学会了词的排列组合,学会了造句,而且,这样造出的句子一般没有错误。
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汉字教学既要重视/认0,又要重视/写0。
在初级阶段/写0可以帮助/认0。
汉字记不牢固,会影响笔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好语言要素可以为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训练打好基础。
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完成语言要素向语言技能转化,进而转化为语言交际技能。
综合课的语言技能训练只是初步的训练,因为以后还有专门的技能课教学。
综合课上学生对语言要素掌握得越好,技能课才能越顺利,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听说与读写的关系在语言技能训练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处理好听说和读写的关系。
一般来说,短期来华学习的留学生,绝大部分是想利用中国的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他们来华时间短,除了学习汉语还要旅行游玩。
所以听说读写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求主舍次。
/主0就是听和说。
综合课的教学要理解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上加强听说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有的学生要经过四年系统的汉语学习,要取得本科或以上的毕业文凭,最后还要用汉语写毕业论文。
针对他们的综合课教学就要听说读写并重。
教师给学生的笔头作业相对要多,批改的负担比较重,课上还要加强检查和讲评。
初级阶段在听说读写全面要求的前提下,应该突出听和读的训练。
这是因为,只有听和读首先过关,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说和写的能力的提高。
还有的学生能听能说,但不认识汉字,是所谓的/文盲0,他们要求学习认读和书写汉字。
最好把这些学生编在一个班,多读、多写,重点训练阅读和笔头表达。
四生词、语法与课文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有个优良的传统,就是语言要素的教学音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也就是说,在教语音的时候,要结合词语,注重在语流中的准确性;在教词的时候,把词放在词组和句子中练习,注重词语的搭配;在教句子的时候,要结合语段,注重句与句的过渡和连接;在教语段的时候要结合语篇,注重段与段的过渡和连接。
在教语音、词语、句子、语段的时候都要向上边的语言单位靠。
而最上边的语言单位就是课文。
教材的编者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编好课文,使用教材的人也要把课文作为重中之重。
课文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体现在:1.课文把语言要素、语言结构、语言功能以及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等等融为一体。
它使语音进入语流,使词汇得以活用,使句子进入交际状态,使句与句的关系和句群与句群的关系得以体现,使所有静态的语言要素变为动态的具有交际意义的话语。
2.课文为语言技能的训练提供了必要的语料。
它可以用来训练和提高学生聆听理解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还可以用来训练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笔头表达的能力。
3.课文还为语言的使用提供了特定的语境,为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模式。
学生学习课文就是学习中国人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说什么和怎么说。
由此可见,语言知识的融会贯通离不开课文,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离不开课文,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课文。
包容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课文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词语的音形义用在课文中得以体现,语法点的结构和功能也在课文中得以体现。
学生把课文练熟练透,就等于练习了词语的音形义用和语法点的结构功能。
教生词、教语法都是为教课文做铺垫和准备。
好比运动员比赛前的热身运动。
热身和比赛比较,当然比赛更为关键和重要。
五讲与练的关系精讲多练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和指导学生操练的总的原则。
/精讲0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内容方面,指的是所讲的内容必须经过精挑细选,要少而精,该讲的则讲,不该讲的一定不讲;二是方法,指的是教师要用最少的语言、最简单的方法把该讲的内容讲深、讲透、讲清楚、讲明白,而且要以学生活动、练习代替讲解。
教师语言简洁、规范、典雅、通俗,不浪费一点时间,不说一句多余的话。
指令不超过两句话。
设定情景,不超过三句话。
/多练0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讲和练的时间比例,讲要少,练要多;综合课学生操练和教师讲解的时间比例为6B4,即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能少于60%,教师的讲解不能超过40%;二是全面练习,该练习的一定要练到,不能有遗漏;三是充分练习,学生通过大量、反复、有效的练习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凡是学生能做的老师都不要代替,比如,能让学生问的问题,老师不问;练习题目要由学生念,而不是由教师念。
问题由学生回答,而不是由老师回答。
还要坚持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段落;坚持让学生说出最后的答案;黑板上、幻灯上的字、词、句一定让学生朗读。
精讲多练还包含这样的意思:讲在前,练在后;讲的结果是懂,练的结果是会;讲为了练,练要在讲懂的基础上进行;不能盲目地练、糊涂地练,应该有目的地练、有效地练。
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设计好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掌握讲解的顺序。
同时要考虑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要防止太难太易、忽难忽易,深一脚浅一脚。
还要防止难易倒置、深浅倒置、彼此倒置、里表倒置。
因为这些都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六死与活的关系学习语言,不管是生词、语法还是课文,都必须先死后活、死活结合、从死到活,最后落实到活用。
死是活的基础,学生把生词、语法、课文掌握得越扎实、越熟练,基础就越牢固。
基础知识、基本的语言规律学生掌握得越牢固,就越能激活思维,他们就能运用当课所学的生词、语法、课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最后落实在灵活的交际上。
比如在教一个新的句型,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先引导学生把基本句练透说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然后再给学生替换词语,进行替换练习。
到此还是机械练习的阶段,学习新句型要落实在学生能够运用它表达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自己想说的话。
为此,教师要设计语境和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必然说出新学的句型。
学习课文也如此。
一般的教师讲练课文落实在学生能够复述上,这是不够的。
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交际的模式,学生要能够按照这个模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语言教学的落脚点。
比如有的老师,在带领学生说熟课文/塞翁失马0的故事以后,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话题讲述自己遇到的/好事变成坏事,坏事变成好事0的经历。
七对话与叙述的关系我们使用的教材,有的课文是对话体,有的是叙述体。
教师在备课时要处理教材。
有时候把对话体改为叙述体,有时候把叙述体改为对话体。
一般来说,教材编者的思路是,初级的学生要多练习对话,把单句说好,所以初级教材多为对话体;中高级的学生应该加大叙述的练习,训练复杂表达和成段表达,所以以叙述体的课文为主。
在初级阶段,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可以先把对话体课文变成叙述体,学生从听入手,教师讲述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