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教案(共5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教案(共5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教案(共5篇)第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教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析诗歌语言,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中教学难点: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教学流程:一、导入(2')背古诗《春望》导入课题,(PPT出示课题)二、诗歌学法指导(1')问:学习古诗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1、析诗题2、知作者3、想画面(故事)4、品语言5、悟情感三、分析诗题、简介作者1、简介作者2、解析诗题:(板书课题)(1)“为”的读音,(2)“为-----所”被动句式(3)歌行体歌行体,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4)从诗题看,这首诗写了什么事?你觉得作者会抒发什么感情?四、初读,知内容。

过渡:带着这些猜测,让我们来读这首诗——1、师范读,生画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把握重音和停顿2、学生试读:(正音,纠正朗读中的问题)思考:你读到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秋风破屋的不幸)你能不能用几个词或短句概括诗人都遭遇了那些不幸吗?例:秋风破茅屋指导归纳:秋风破茅屋群童抱茅去丧乱长夜苦五、默读,想画面。

(配乐)过渡:很好。

那么大家能把刚才概括的内容描述出来吗?在前三节中找出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然后描述出在你大脑里浮现的画面例:略(PPT)六、自读,品语言。

过渡:之所以能在我们的大脑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那是因为诗中那些生动传神的词,然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1、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很精彩的字、词、句进行赏析。

并在班内交流2、对比阅读:卷我屋上三重茅吹我屋上三重茅(“三”是虚数,“几”的意思,那你认为在这里究竟表示多还是少,为什么?)布衾多年冷似铁布衾多年冷似冰七、品读,悟情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3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3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记叙、抒情想结合的写法。

3、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吟诵、联想,把握诗歌意象,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难点:个别语句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对联激趣:出示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请同学们从对联中找出相关的文学知识,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点拨]学生自由回答,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课外积累的积极性。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最为的有“三吏”“三别”,还有我们学过的《春望》等等。

今天,我们就再次感受一下“诗圣”的魅力,一起走进他的“草堂”。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听读[学生活动]:仔细听录音,注意个别字词的读音。

[提示]: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

2、自读[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想象、联想理解课文。

3、审读[学生活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意思。

[提示]:A、秋风破屋的情景B、群童抱茅的感叹C、长夜沾湿的苦痛D、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围绕“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三个话题,结合课文1、2、3段,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按照“读原段——找特征——善想象”的步骤学习诗文。

[学生活动]第一、二小组:感受秋天[提示]: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特征:狂风肆虐、乌云密布、大雨将至、暗淡愁惨想象:描写环境时不应仅仅局限于文中景物,可借鉴《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景物描写方法。

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

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

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重点难点】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介绍创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朗读、背诵,对内容相近或体裁相同的诗作比较阅读。

3.组织一次古代诗歌(不限于学过的)朗诵比赛。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继续欣赏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1.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因而能够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理解诗的内容。

2、培养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3、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1、朗读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2、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教法学法:诵读讨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把茅屋图片、杜甫头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屏幕显示出来。

伴随解说词:这几间茅草屋,虽然简陋,却牵系一个诗人的家庭冷暖;这个诗人是谁?(杜甫)我们曾学过《杜甫诗三首》,请回忆一下杜甫的基本情况。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先由学生介绍,互相补充,老师再重点强调)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

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1982年,杜甫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

可事实远非如此。

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

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

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安史之乱。

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

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

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

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模板共4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模板共4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模板共4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下面是我收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模板共4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品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模板共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一、新课导入:说起杜甫,请大家说一下,你对他了解多少?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被誉为“诗史”。

而要正确领悟一首诗的精髓,首先就要去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只有从心灵上真正走近作者,我们才能更好的去领悟诗人蕴涵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那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解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全班朗读诗歌1、首先播放范读录音,请同学们认真听,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注意句读2、范读听过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读的时候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韵脚读出延长音,边读边想想画面。

3、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4、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圈画重点字词,不解的地方,小组交流解决三、分析诗歌内容1、本诗所写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秋天2、发生在什么地方?四川杜甫住的茅屋里3、诗中主要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人的茅屋被秋风吹破,雨夜淋雨事情忧国忧民四、感受秋天1、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特殊的秋天。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秋天的句子,想象当时的情景,并感受其特征。

2、请把你想象的这个秋天的场面,四人一组给大家描述一下。

小组代表汇报。

3、总结这个秋天的特征:狂风肆虐、乌云密布、大雨如麻、凄凉肃杀)板书:感受秋天让我们看到了杜甫人生的悲凉时节过渡: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充分感受到了诗人就在这样一个悲凉的时节里住在他的草堂里。

那么,这草堂的情形又如何呢?五、走进草堂1、让我们共同走进草堂去看看。

请××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描写草堂的句子。

2、都画出来了吧,小组讨论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草堂?用“我从文中的______(句子)中,看到了一个_____的草堂”的句式在小组中交流。

3、请同学们用词语来形容下草堂的特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3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3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3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3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准备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篇 1 懂内容,清结构,品人物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

资料助读:茅屋:安史之乱后,杜甫颠沛流离,到处奔波,后来流寓成都,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终于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丧乱:“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唐王朝从盛至衰的转折点。

二、读出歌行体的味道 1、读好七言句的节奏“歌行体”诗是古体诗的一种,从汉乐府诗歌发展而来,多为七言,形式自由。

七言诗的朗读节奏为“二二三”式,具体节奏应根据句意来确定。

2、读好长短句的节拍如: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如: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三、读清诗歌的思路多角度理解课文思路:可从“概说段意”、“作者心情”、“文章结构”的角度来理解全诗。

请同学们将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理清诗歌的思路:预设:①运用一系列动词写出风势之大,受害之重,诗人好不容易盖起的茅屋遭遇不测,怎不令人万分焦急?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②诗人从主观感受写顽童的行为,诗人如果不是十分穷困,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穷困,也不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原来,“四海皆穷困”!这也为作者结尾的抒怀埋下伏笔。

“叹息”一词,诗人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却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第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23.唐诗两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目标] 1.声情并茂朗读诗文。

2.感悟诗人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高尚思想情操。

3.背诵全诗 [教学设想] 诗言情,非读无以体会,应该以读贯全堂。

朗读之中求理解,理解更能读出味道。

[教学过程] 导语: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

《江畔独步寻花》中“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去,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和雨中凭栏远眺时喜悦心情的反映。

不料,当年深秋,风雨大作,屋破雨漏,长夜沾湿,诗人推己及人而作此诗。

今天我们来共同欣赏学习这一名篇。

美读感悟一、老师范读全诗,请同学们注意字音、节奏、语气、感情和大意。

二、学生试读后,齐读。

对朗读中出现的字音问题加以纠正。

三、分段朗读指导。

基本达到以情带声。

第一段:1.问: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段内容。

回答后总结(秋风破屋)2.问:本段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是怎样的?提示选择:焦、急、惜、悲、惨、忧。

说出理由。

3.根据以上理解,我们怎样把握这一段的朗读,哪些地方要重读?哪些地方要低沉?[归纳] 此段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达出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诗人好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优秀3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优秀3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优秀3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设计:①揣摩诗歌语言。

②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③进行朗读训练。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诗,最能体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在制定的三个学习目标中,应该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当然,也是难点)。

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

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

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经过考虑,我决定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再附以“揣摩语言”的方式,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用具设计、实验教材设计或多媒体展示资料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根据教学过程,随堂使用。

(具体见“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一)讲课之前的“开场白”设计新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重视师生之间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注:由于进行优质课讲课比赛,采取易校讲课的方式。

我的授课地点是胶州一中。

学生是高二年级。

我执教的是高三年级的课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讲课之前实行抓阄,老师学生互不见面。

怎样跟学生快速沟通,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和学的任务,为此,我决定临时来一段“开场白”。

)临近上课还有一分钟,教师微笑着用平和的语气给学生说这样一段话:“同学们好,我姓张,来自胶州三中。

三中是一所新学校(注:2000年5月由胶州师范学校改制办普通高中),我们很注重向先进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学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文教案3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文教案3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文教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文教案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文教案3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以供参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杜甫的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

分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歌内容。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杜甫的诗歌和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感受。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意见。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歌的意义。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解读和分析意见。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对文学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杜甫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

分析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

3.3 教学方法利用历史资料和文献,展示杜甫的生活背景。

引导学生联系诗歌内容和社会背景,进行思考和讨论。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收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意见。

第四章:诗歌与文化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

4.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探讨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和价值。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文化认识。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意见。

第五章:诗歌欣赏与创作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他杜甫的诗歌作品。

进行诗歌创作指导和练习。

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篇

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篇

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篇1教材分析:杜甫的这首诗,从到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而且可以从他关心人民的高尚精神境界里受到教育。

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唐七言古诗篇幅长、容量大、用韵活的特点及杜诗基本风格;2、进行朗读训练,理解诗中的细节描写,精当的用词;3、体会杜甫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朗读训练、思想意义;教学难点:杜甫的精神、情怀。

教学设想:加强诵读训练,这样才能充分领会诗歌的内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进由基础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质的飞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主要过程及设计意图: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简介: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命运坎坷。

唐肃宗上元元年,在亲友的帮助下,于成都浣花溪筑草堂栖身,但秋风破屋,夜雨屋漏,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因有此作。

了解背景知识,初步感受诗人感情。

1、激发学习兴趣;2、为阅读教学准备必要的背景材料、感性知识。

二、感知·定向1、范读课文;2、明确学习重点:细节描写朗读训练思想意义3、解析“学习重点”,导入下一教学环节。

听读;注意字词读音;整体感知全诗。

1、使学生了解全诗概貌;2、加强阅读目标定向。

1、辅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重音、动词;2、提问:“怒号”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卷”换成“吹”、“刮”行不行?3、引导想象:后三句中描绘的景象;诗人当时的模样。

1、学生朗读;2、回答: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风的凶猛气势;“卷”字除表现风大之外,还表现了茅草的.动态。

3、想象、表述、概括。

使学生通过诵读、思考、想象、表述,理解诗人用词的准确,描绘的生动,并培养语言表述能力。

1、指名朗读第二小节并辅导;2、第二节写什么?3、“归来倚杖自叹息”,“叹”的是什么?4、评价诗人的“叹息”。

1、朗读;2、概括:“群童抱茅”3、讨论回答:“叹”的是:天公无情毁屋;群童不明苦衷;黎民生活困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精选7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精选7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篇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教学目标l.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

2.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对比写法。

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l.理清诗歌思路,读懂诗歌内容。

2.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对比写法。

难点: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对比写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文导入唐代诗歌谱写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

唐代的诗人灿若繁星。

今天大家就一起来学习其中最负盛名的大诗人之一——杜甫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精品课件】展示杜甫草堂图片、杜甫头像。

二、整体感知【精品课件】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

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代表作有“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可参考【影音资源】《杜甫》2.了解背景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

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

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

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5篇范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5篇范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5篇范文第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忧国忧民思想重点难点:课型教法:分析鉴赏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幻灯片号:教学过程1、练习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正确的是:ABDA、本诗以七言为主,B、句式多变,C、节拍有缓急,D、其目的是表达自由奔放的情感。

E、本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F、类似楚辞,G、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H、本诗反映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I、积极面对人生与社会态度。

J、本诗是借惜别的话题,K、以游仙诗的形式,L、表现自己的政治态度和生活理想。

2、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其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并称“李杜”,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因其生活在唐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3、结构(一)秋风破屋动词妙处:“怒号”“卷”“三重”“飞”“洒”“挂”“飘”(二)群童抱茅动词妙处:“欺”“忍”“呼不得”“似叹息”;写出无可奈何心情。

(三)长夜沾湿“长夜”一语双关,自己的处境,国家的处境(风雨飘摇之中)“何由彻”意味深长,一作结,二铺垫。

(四)崇高思想安得欢颜独破受冻秋风破屋风白天室外事板书:现实群童论茅自己(生活、精神、痛苦)长夜沾湿雨黑夜室内人水到渠成推已及人理想广厦千万间(点睛之笔)他人(疾苦)4、小结1、主题:从推己及人中,2、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3、忧国忧民的崇4、高思想。

5、层次分明清晰。

5、升化主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学生能够解读古代诗歌,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学生通过创作、表演等形式,展现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爱国情怀;学生能够领悟诗中的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和诗韵;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分析;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2. 教学难点: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意,体会诗韵;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讨论,解决生僻字词的理解。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学生结合诗文,谈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 拓展延伸:学生结合诗文,思考一下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的现象或问题;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 结合诗文,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的茅屋”的短文;3. 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精选5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精选5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精选5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与前后教材知识体系的联系】学生们在初一已经学习过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对本诗的作者杜甫,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初一学过了杜甫的《春望》,对其人其诗有初步的了解。

这课《诗词五首》,俱是见景抒情或遇事感怀之作,《茅》为其中的第一首,也是情感特征最为炽烈、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

能通过学习此诗掌握解诗之法,学生要学习其它四首诗词也就顺利得多。

而且本诗是诗圣杜甫的名篇,千古传诵,学习本诗,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

学生还能在逐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克己为人的博大胸襟的过程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

(2)【本课的知识体系】字词(略)本诗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本诗为七言古诗,但诗篇中的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永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通过形象的语言呈现鲜明画面,寓情于描写之中。

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值得鉴赏和学习。

诗歌所具有的深广的社会意义。

二、确定教学目标1、依据(1)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

我的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解读”。

至于本课,字词知识不多,语言通俗,淡中见奇,意蕴深厚,所以计划以“熟读”“解读”本诗为重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背景和含义。

2.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诵读和表演能力。

4.通过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体验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背景和含义。

2.学会正确朗读古代诗词。

3.理解古代诗词背后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准备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原文。

2.背景知识资料。

3.录音设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标题,引导学生联想和猜测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2.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背景,诗人是唐代杜甫,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诗人流落乡间、贫困潦倒的生活情景。

通过诗人的真实写照,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和追问。

3.朗读和解读(15分钟)教师朗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教师可逐句解读,让学生了解每一句的寓意和形象描绘。

4.分角色朗读(15分钟)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进行分角色朗读。

要求学生根据诗中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心境,适时调整朗读的语音语调,使诗歌更加生动有感情。

5.小组讨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自己朗读的诗句,讨论并分享对这段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主题,比如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等。

6.个人感悟(10分钟)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或白纸上写下自己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感悟和体会,可以是对诗中形象的理解、对诗中哲理的领悟,也可以是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呼应的感受。

7.诵读和表演(20分钟)学生自愿进行诵读和表演。

可以是诵读整首诗歌,也可以是表演其中的某几段诗句。

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进行表演,可以通过调整语音、姿势,以及添加简单的动作或道具等方式,使表演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8.总结和展示(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朗诵和表演,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三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三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三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篇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本诗描述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反映了战乱中诗人的痛苦生活,表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的宽广胸怀和济世情怀,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

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战鳌头,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有《石壕吏》、《江畔独步寻花》、《月夜》、《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

这节课,我们学习杜甫(板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感情,鉴赏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解题1、“茅屋”:指诗人求亲告友,于公园761年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的一座草堂。

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

《江畔独步寻花》中“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和雨中凭栏远眺时喜悦心情的反映。

杜甫草堂至今犹在,诗因秋风破屋而作,茅屋凭诗人高风亮节而传。

千百年来,杜甫草堂是人们瞻仰的圣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众口传颂的诗篇。

多少名人大家为此作诗题联,咏志赞叹,现在,我们以名家的诗作题联及诗人自己相关的诗句作引子,来共同欣赏学习这一名篇。

2、写作背景:从公元755年安禄山叛变以来,流转兵间,奔波秦陇的杜甫,总算暂时歇下脚来。

这时,他已经四十九岁了。

可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

公元761年2月,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杜甫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使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动机。

2.2 诗歌内容解析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题思想、意象表达和修辞手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2.3 诗歌欣赏与讨论组织学生阅读、朗诵诗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诗歌的美,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悟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3.2 诗歌朗读与翻译组织学生朗读诗歌,并对诗歌进行逐句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3 诗歌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表达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4 小组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分享彼此的感悟和理解。

3.5 总结与拓展对诗歌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提出课后拓展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小作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诗歌创作背景深度探讨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质教案(通用10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质教案(通用10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质教案(通用10篇)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诗中重点文言字词的音与意,如:怒号、三重、挂罥、布衾、丧乱、何由彻、庇、见、突兀等。

2、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

能力目标掌握通过朗读品味诗歌情与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体味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前三节的描写与叙述在表现诗人情感上的服务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激趣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自拟对联一副,“踏雪寻梅只为一睹芳容,傲骨凌寒姿;读诗悟情但求百味愁心,忧国忧民绪”,激趣导入新课。

二、解题1、质疑:同学们,杜甫的诗已经读到过了吗?现在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杜甫的知识告大家!(待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

杜甫也曾应进士考试,但不第。

一身从未放弃过通过出仕为官为天下苍生贡献力量的宏愿,但生不逢时,遇上了安史之乱(755——763)。

无奈之下携了妻小跑到四川去了。

在辗转漂泊中就接触到了社会的底层,亲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写出诸如“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之类富有人民性、现实性的史诗。

最后在亲友帮助下,于西郊的浣花溪畔,用两年时间盖上一间茅屋(即今“成都草堂”),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

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暴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百感交集。

于是,诗人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人写下这首诗歌的时候才49岁。

(这一点请同学们注意!)2、质疑:同学们,你来读一读诗歌的题目,看看有什么特点?(待学生思考)教师明确:“……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

题目的意思是茅屋被风吹破。

歌: 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三、整体感知1、先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思想情操。

3.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

李白因为他的个性浪漫洒脱,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诗仙”。

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被人们称为“诗圣”。

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诗圣”吗?(因为杜甫的大多数诗歌传达了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人们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而他本人也就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杜甫所写的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板书:(放课件,出示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题目。

(学生读题目)注意,“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种比较固定的被动句式,表示被动的意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就是“茅屋被秋风吹破了”。

“歌”,是古代乐府诗的一种,写法上比较自由灵活,形式上以五言、七言、杂言居多。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二、讲解写作背景弄清了题目的意思,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

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很不得志的,也可以说,穷愁潦倒伴随了诗人的一生。

公元747年,杜甫来到长安,想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实现他伟大的政治抱负,但唐肃宗昏庸、专横,使他的政治抱负破产。

公元755年,也就是杜甫43岁那年,爆发了一场战乱。

你们知道是什么战乱吗?(安史之乱)(我觉得学习唐诗,了解唐朝历史,安史之乱是应该要知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析诗歌语言,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中
教学难点: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导入(2')
背古诗《春望》导入课题,(PPT出示课题)
二、诗歌学法指导(1')
问:学习古诗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1、析诗题
2、知作者
3、想画面(故事)
4、品语言
5、悟情感
三、分析诗题、简介作者
1、简介作者
2、解析诗题:(板书课题)
(1)“为”的读音,(2)“为-----所”被动句式(3)歌行体
歌行体,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3.检查预习;
四、初读,知内容。

过渡:带着这些猜测,让我们来读这首诗——
1、师范读,生画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把握重音和停顿
2、学生试读:(正音,纠正朗读中的问题)
思考:你读到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秋风破屋的不幸)
你能不能用几个词或短句概括诗人都遭遇了那些不幸吗?
例:秋风破茅屋
指导归纳:秋风破茅屋群童抱茅去丧乱长夜苦
五、默读,想画面。

(配乐)
过渡:很好。

那么大家能把刚才概括的内容描述出来吗?
例: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

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

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

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
1、请在诗中分别找出写景记事部分和直抒胸臆部分。

并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四段的内容。

秋风破屋—群童盗茅—破屋漏雨—企盼广厦
2、想想每一诗节中蕴涵着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你能用含“痛”的二字词语分别概括吗?这感情的表达又有什么联系和变化?
痛惜——痛心——痛苦——痛忧
情感升华,由记叙一家之苦到大抒忧国忧民之情
六、自读,品语言。

过渡:之所以能在我们的大脑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那是因为诗中那些生动传神的词,然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
第一节赏析: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怒号)
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

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卷”字好。

即形象又有力度。

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

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


第二节赏析: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

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

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2、群童为何抱茅?
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

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

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第二课时
第三节赏析:
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
2、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第四节赏析:
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2.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七、品读,悟情感。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过渡:这些词语,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所遭遇的不幸,那么,作者写这些不幸遭遇的目的是什么呢?让我们结合背景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1.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小结:全诗描写诗人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要让天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特别是最后一段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时情景,你想到些什么?(——引导理解“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杜甫很忙”之我见。

一度时期,人们很喜欢看穿越剧,也向往穿越。

因此就有人想起了“诗圣”杜甫,现在的杜甫在忙什么呢,请看——“杜甫很忙”
(一分为二看问题:放松,调侃,对传统文化的扞卫。


1、看漫画,说看法
2、填诗句:
九、小结
(记一记)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象火烧似的焦急。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___韩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十:课堂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