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学2
作物栽培学第二章作物生长的发育特性1-2
作物生长、分化与发育的关系可分为四个类型:
协调型 徒长型
早衰型 僵苗型
2. 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
“S”形生长过程:作物的个别器官、整个植株的生长以
及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均经历前期较缓慢、中期 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一 条“S”形的曲线。
“S”形生长进程理论的应用
性生殖形成的胚珠(ovule)发育成的繁殖器官。 共识的植物学种子:由被子植物经过有性生殖形成的 胚珠或子房(ovary)发育成的种子或果实(fruit)。
作物学意义: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包括三类繁殖器官。 ——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 ——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
——无性繁殖器官
1.2 有性繁殖种子及其萌发
2.3.2 直根系作物 直根系建成:双子叶作物的胚根伸长延续形成主根。
——主根上发生侧根和次生侧根构成强大的直根系;
豆科作物的直根系上着生根瘤,因而具备生物固氮功能。
2.3.3 块根作物
块根建成:
——最初的种子根或初生根膨大形成肥 大的肉质根,块根上着生细根。
肉质根的形状有圆筒形、圆锥形、扁
分蘖期:全田有50%植株出现第一分蘖的时间称为分蘖期
(tillering stage)。
有效分蘖(effective tiller)
——早期发生的低位(低次)分蘖能正常抽穗结实(单 穗结实5粒以上)称为有效分蘖。 ——有效分蘖具有独立的次生根系。
3.1.3 禾谷类作物茎、蘖的生长 禾谷类作物的茎或蘖的顶端同时分化形成茎节和叶原 基,以后茎节居间分生组织伴随叶鞘的伸长而伸长。 ——节间伸长一般由下部节开始,依次向上。
分化(differentiation) ——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2)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18#423一.名词解释1、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和利用而演化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作物。
2、物候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的标准,以便根据作物形态特征的变化,具体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3、基本营养生长期:作物的感温和感光是在作物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后才有反应的,这一营养生长时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
4、生育时期:是指作物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开始至下一时期开始的天数计。
5、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6、作物产量:作物一生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收获指数(经济系数)7、环境 : 是指生态系统中作用与生物的各种外界环境的总和。
8、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9、作物栽培学10、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11、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
12、潜在生产力:在充分理想条件下所能形成的产量,即作物产量达到充分发挥时所能得到的产量。
13、春化作用: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14、冻害:植物体冷却至冰点一下,引起作物组织结冰而造成伤害和死亡的现象。
15、冷害:作物遇到零度以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16、抗寒性锻炼:低温下植物的适应性生理生化变化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随着日照的缩短和气温的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寒性. 这种逐步提高抗寒能力的适应过程称为抗寒锻炼或低温训化。
17、作物营养临街期:作物一生中常有一个对养分需要量虽然不多但很迫切的时期。
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养分需求量和吸收速度都很大的时期。
此时施肥作用最明显,增产效果往往也最好。
作物栽培学 2
一、绪论名词解释:1、作物:广义是指由野生植物经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狭义是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
2、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3、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或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5、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套作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6.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7. 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规律的生长和发育水稻名词解释:1、生育期:作物从种子萌动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2、生育时期:各个生育时期视为作物全田出现形态显著变化的植株达到规定百分率的时期(各个生育时期看成形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并以该时期始期到下一生育时期的天数计。
3、经济系数:也称收获指数,指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5、蒸腾系数:指制造每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克数。
(无单位)6、有效分蘖:发生较早的分蘖,能生长发育至抽穗、结实。
7、无效分蘖:发生较迟的分蘖,可能生长逐渐停滞直至死亡。
8、同伸关系:指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和发育,称为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11、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的整齐度,以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来衡量.12.发芽率:是指发芽试验的终期,在规定的日期内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13、返青期:秧苗移栽后到秧苗恢复生长的过程。
16、幼苗期: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分论 水稻育种 第2节 育种目标
糊化温度分级:
碱扩散值级别 糊化温度类型
糊化温度
1~3
高
75~79℃
4~5
பைடு நூலகம்
中
70~74℃(籼)
6~7
低
55~69℃(粳)
C. 胶稠度:即米胶稠度 一般测定4.4%的米胶冷后的凝胶长度。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包括湖南、贵州、云南、四川、 西藏、广西、青海等省、区的部分发或大部分。水田面积3801万 亩,占全国水田的10%。云南南部有双季稻,一年可三熟,其余 以一季稻为主,籼粳稻并存,粳多在高海拨地区,籼多在低海拨 地区,品种类型复杂。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 泰国大米(籼)的品质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声誉。 • 国际上日本、韩国、美国都很重视优质粳米的生产
与研究。 • 特别是日本喜食中短粒粳米的习惯与我国长江以北
地区基本一致。由于长期重视品质改良的基础及应 用研究,日本粳稻素以品质优异著称于世。
不同地域居民、不同民族对稻米品质要求各异 南方:籼米 北方:粳米 少数民族:糯米、红米等 民族食品:年糕、米酒、米粉条(丝)等
作物育种学各论
第一章 水稻育种
第二节 水稻育种目标及 主要性状遗传
第二节 水稻育种目标及 主要性状遗传
一、我国的稻区划分及各稻区对品种 的要求
二、水稻育种的基本目标 三、水稻主要性状的遗传
一、我国的稻区划分及各稻区对品种 的要求
1、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2、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4、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5、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6、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作物栽培学第二章作物生长的发育特性3
品种选用 播种期 密度
第三节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作物:系统主体。 生态因子:系统客体(即环境条件)。与 作物的生存、分布、生长发育、形态结构 以及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生态因子是作物生产系统的重要组分。 作物生产系统
生态因子的分类: 气候因子(climatic elements) 土壤因子(soil elements) 生物因子(living things) 人为因子(anthropogenic factors) 生活因子: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包括光、 温、水、养分和空气等。
上述两种发育特性基本型都可能产生变异类型。
3.5 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1)在引种上的应用
长日照作物的小麦北种南移,生育期变长; 短日照作物的水稻北种南移,生育期变短。
短日植物 北种南引 南种北引 长日植物 北种南引 南种北引 提前开花 延迟开花 延迟开花 提前开花 应选择晚熟品种 应选择早熟品种 应选择早熟品种 应选择晚熟品种
——概念:不同日照长度条件对开花影响不敏感的作物称 为日中性作物。
——代表作物:番茄、黄瓜、辣椒、四季花卉等。 ——日中性作物适宜于反季节栽培。
3.2 光周期现象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引种
——同纬度内引种容易成功、不同纬度 间引种趋向不易成功。
•
例: 大豆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跨纬度引种,明显推迟开花甚至 不开花,引种要选早熟型品种; • 由高纬度向低纬度跨纬度引种,则明显提前开花、花数量陡 减、花器官变小,引种要选晚熟型品种。 • • 例:水稻、棉花等短日照作物在秋季收获后引至海南岛冬 繁,油菜等长日照作物夏季收获后引至华北夏繁,可以增加 周年内的繁殖代数,加快育种进程。
长日照作物(long-day crop)
作物栽培学:水稻栽培学
栽培稻的起源
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的差异
浙江省晚稻多为粳稻,早稻多为籼稻
籼为基本型
短的不
1. 感温性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鉴定,一般在不同温度下种植, 以高温出穗促进率表示。高温出穗促进率大者 为感温性强,反之则感温性弱。
高温出穗促进率(%)=(低温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 高温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低温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100
四、我国水稻科学的发展
(一)背景与发展趋势
20世纪初,稻作面积仅1400万公顷,至40年代末,增加至 2500万公顷,以单季稻为主,产量仅1—1.5吨/公顷; 1949年至2001年,面积从2571万公顷增加至2882万公顷,增 长11.2%;单产从1.89吨/公顷增加至6.16吨/公顷,增长226%; 总产从4864万吨增加至17758万吨,增长265%。
(二)目标、任务与内容
目标与任务: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质;每公顷6吨提高至8 吨,品质符合市场要求。 内容:分三步走。至2015-2017年,集成与推广实用技术,达 到单产7吨,初步改善稻米品质现状;至2025年前后,加强技 术创新,产量达到8吨,基本实现稻米优质化;第三步,单产 稳定在8吨以上,全面实现稻米优质化。
2. 感光性
水稻品种感光性的鉴定,一般在温度相同(似)的条件下 进行不同日照长度处理,以短日照出穗促进率表示品种的感 光性,促进率大者感光性强,反之则弱。
短日照出生穗促进率(%)=(长日照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 -短日照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长日照下播种至出穗的天数 ×100 早稻感光性较弱,晚稻较强,中稻介于两者之间。
水稻栽培学
第一节 概述
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水稻生产概况 我国水稻分区 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作物栽培学-水稻
-
-
233.6
8.0
1870.1
29.5
53.8
237.8
8.3
1963.4
39.7
53.3
237.0
8.8
2089.2
39.9
61.2
239.8
8.1
1937.3
41.2
54.4
220.3
8.2
1801.3
41.5
58.0
201.0
8.4
1693.2
41.1
57.6
198.2
8.6
1709.9
40.6
第一节 概述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二、水稻生产概况 三、我国的水稻分区 四、我国稻田的耕作制度 五、我国稻作科学的发展
一、水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全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我 国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占谷物播种面积的26.6%,稻谷 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3.6%,占全国商品粮的一半以上。
2. 水稻是高产作物
可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 提高对肥料和光、热、CO2等自然资 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
3. 稻的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
稻的分布
Irrigated rice
Deepwater rice
Rainfed rice
Upland rice
Floating rice
4. 稻米的营养价值较高
3. 江苏水稻生产情况
水稻基本栽培技术
水稻基本栽培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和农民收入来源之一。
正确的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增加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水稻基本栽培技术,使农民朋友们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收获。
一、土地准备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需要在秋季将田地整平,积极进行耕作,使土壤通风透气,去除淤积的杂物,消毒田地,减少有害微生物和虫害的蔓延。
在春季开始前的一个月内进行营养齐全、机械化、化学化的土壤养护工作。
二、播种和育苗选用优质、繁育规范的水稻种子,开展育种实验后选出品种。
将种子先浸泡在水中,再将它们晒干一点,然后将它们放在湿润的纱布或麻袋中,以便发芽。
将种子每平方米撒下3-4千克,用锄头开沟,行距一般为30-33厘米,穴距9-12厘米,每穴放入两颗种子,稍用土压实即可。
在春季播种时,应该从4月到5月播种。
夏季播种时,应该从6月到7月进行。
如果是在秋季播种,应该在9月份播种。
播种前应先灌溉15-20厘米的水,浸泡15天以上,然后彻底排水。
三、田间管理(1)水:要保持稻田的湿度,因为水稻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
要掌握浇水量的大小和频率,以减少水分浪费和滋生虫害的几率。
(2)施肥:合理的肥力滋养和灌水必须相互协调,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在水稻施肥中,应根据土壤肥力、生长期、水量、温度和气候等因素来灵活配合,进行以基肥、追肥和喷施肥料等方式,以充分满足水稻生长的营养需求。
(3)除草和松土:消除杂草对水稻的影响,保持稻田的整洁和光滑。
(4)预防病虫害:要认真观察稻田的病虫害情况,市场上有不少有效的灭虫剂和杀菌剂,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病虫害的蔓延。
四、采收水稻水稻的采收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和气候条件来调整。
在水稻成熟期中,稻穗先变黄,然后是稻谷,这是适宜收割的时机。
要注意制定好收割计划,采用机械方法进行收割,避免频繁撞击和践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水稻栽培技术需要农民朋友们对土地、播种、育苗、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和收割等方面有透彻的了解和正确的实践操作,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稳定的产出效果。
水稻栽培教学大纲
水稻栽培教学大纲
一、引言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与栽培技术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全面介绍水稻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帮助学生掌握水稻种植的关键要点,提高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实践能力。
二、水稻栽培概述
1. 水稻的起源与传播
2. 水稻的生长环境要求
3. 水稻栽培的分类及主要品种介绍
三、水稻的生育期及生长特点
1. 水稻的生育期划分
2. 水稻的生长特点及需求
3. 水稻的生长环境要求
四、水稻的基本栽培技术
1. 土壤准备与改良
a. 土壤选择与土质改良
b. 施肥与调节土壤pH值
c. 水分管理与灌溉
2. 水稻的播种与移栽
a. 主要播种方法与时间选择
b. 水稻的移栽技术要点
3. 水稻的田间管理
a. 杂草的防治与控制
b. 病虫害防治
c. 水稻的养分管理与追肥要点
4. 水稻的收获与后期处理
a. 收获时机与方法
b. 水稻的脱粒与干燥
c. 储存与销售
五、水稻栽培的新技术与趋势
1. 水稻的生态栽培技术
2. 水稻的精准种植与管理技术
3. 水稻育种与基因改良的新进展
六、总结与展望
本教学大纲简要介绍了水稻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水稻的栽培过程及其相关要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水稻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未来的水稻栽培将朝着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希望学生们能够不断学习和实践,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注:本文中所示的章节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情况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二讲 水稻
煲仔饭:起源於中国广东,
把饭放进砂煲(煲仔),再 用炭烧热而成,日本的称为 釜饭。 米汉堡:一说源自日本的摩 斯汉堡快餐集团,是以白米 压制成的饼皮取代传统的面 包来制作汉堡。 御饭团:原为日式点心,但 因连锁便利商店企业将其大 量生量化而闻名,是以模仿 三明治外形而推出的小型饭 团。
浙 江 余 姚 河 姆 渡 遗 址
1.2水稻种植区划
1.2.1世界水稻生产分布概况
1990—2000年全世界水稻播种面积年均为1.5亿hm2,约占世界谷物总面积 的22%。
水稻是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泛的作物之一,全世界有11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 其中亚洲占到了世界水稻面积的90%左右。
稻谷年均产量为5.59亿t,约占谷物总产的28%。
幅度,而且还需要有一定温度量,极端温度常常成为限制生 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水对植物的影响
沉水植物-皇冠草
浮水植物-睡莲
挺水植物—梭鱼草
湿生植物—水稻
中生植物-小麦
旱生植物—骆驼刺
光对作物的影响
光的构成及生态学意义 光的强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光的强度影响植物光合和呼吸的平衡.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率和呼吸作用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5.2.1米饭
泡饭:饭煮好后加水。看起
来有些像粥,但米没有膨胀 的那么大。 炒饭:把煮好的饭和蛋、蔬 菜、肉、海鲜等食材一块翻 炒,可说是国际化的米料理, 几乎世界各地的华人餐馆都 有卖炒饭,在中国最著名的 有扬州炒饭。
烩饭:乾饭煮好以後,淋上以
太白粉勾芡的酱汁。如牛肉烩 饭、猪肉烩饭或鸡肉烩饭;淋 上咖哩酱汁的就叫做咖哩烩饭。 手抓饭:中亚和阿拉伯地区常 用胡萝卜、葱头和羊肉加米和 水一起焖饭,熟后淋上羊油翻 炒食用,就叫做手抓饭。 盖浇饭:中国南方常在米饭上 浇上菜和菜汁一起食用,称作 盖浇饭。
水稻栽培
水稻栽培第一节概述一、生产概况112个国家栽培,亚洲种植面积占90%以上,世界种植面积15204.2万hm2(2001年),平均单产3852kg/hm2。
种植面积较大国家有印度4450万hm2,中国2858.7万印度尼西亚1170万hm2孟加拉1070万hm2泰国1050万hm2。
栽培形式:育苗移栽(中国、日本、韩国)、机械直播(澳大利亚、埃及、美国、巴西等)。
水分管理:绝大部分水田进行灌溉,南亚和东南亚一些雨量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靠天然降水养稻,普及矮秆良种和杂交水稻,全国水稻栽培面积2858.7万hm2.全国水稻平均单产有1949年的1890kg/ hm2提高到2001年的6350kg/ hm2。
吉林省气候情况年平均气温5—6℃,稻区有效积温2000—3000.无霜期110—147天。
年降水量300—700mm,除西部外主要水稻产区年降雨量500—700mm,日照时间13—16h。
水稻产量提高的原因1.选育和推广适应不同地区的优良品种;2.育秧技术的改进,水育苗——塑料薄膜保湿育苗——大棚盘秧育苗和旱育苗;3.插秧密度由密植到稀植,2000年后优质品种推广,密度基本固定在行距30cm,株距20cm左右(每平方米16穴),这样的密度水平占80%以上。
4.化肥施用目前和将来高产为目标的超级稻每公顷施肥量为N 160—220kg,P2O5 75—100kg,K2O 50—75kg;优质米一般每公顷施肥量为N 120—150kg,P2O5 50—75kg,K2O 50—75kg。
5.该深灌为浅灌,促进水稻早生快发现在一般执行分蘖期浅灌,幼穗分化开始间隙灌水的方法的同时,稻幼穗分化的中后期,如遇低温就深灌水来防低温冷害的灌水方法;6.化学除草技术在水田应用,防止出现药害;7.抛秧,机插秧。
水稻面积目前维持在1100万亩,吉林省减产年多为延迟性冷害吉林省各区水稻发展趋势2004 205 2006 2007 2008面积(万亩)915.0 1003.1 1114.3 1121.7 1059总产(亿公43.8 47.8 49.3 50.1 56.1斤)478.7 476.5 442.4 446.6 529.7单产(kg/亩)吉林省水稻分区西部超高产区;中部高产优质兼顾区;东部优质稻区水稻是高产稳定作物1.水稻能在水层下栽培,便于促进和控制;2.经济系数高位50—70%;3.穗部结构良好,水稻花序为圆锥花序,结实率高70—80粒籽粒/穗,杂交水稻高达150粒以上,小麦仅有20—40粒;水稻穗型——散碎型;多枝型;密粒型水稻活秆成熟1.所谓活秆成熟的秋优型品种,指每个茎秋季保持5个以上绿叶的品种;2.有利于争取高产,但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下降3.s种稻条件从秦岭淮河分为南北两个稻区90%以上分布在南方稻区水量条件水稻需水包括生理需水,生态需水。
水稻栽培技术
早稻:感光性弱、感温性较强、温度影响发育明显 中稻:感光性、感温性中等,生育期相对稳定 晚稻:感光感温性强,光照是生育期长短的主导因素
水稻与陆稻: 耐干旱能力上的差异 粘稻与糯稻: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含量上的差异 栽培品种:在一定地区和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 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栽培稻基本单位。
水稻的生育特性
第二章 水稻栽培技术
一、水稻基本知识 二、水稻基本栽培技术 三、水稻抛秧栽培 四、再生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五、水稻机械插秧栽培技术 六、水稻直播栽培 七、水稻旱种栽培 八、其它栽培技术
一 水稻基本知识
我国粮食作物种类及其所占比重
播种面积
小麦 25% 玉米 21% 谷子 1% 高粱 1% 其他谷类 3% 水稻 27% 薯类 10% 豆类 12%
全生育期= 营养生长期 + 生殖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长穗期(约30天)+ 结实期(约25~50天) 营养生长期= 基本营养生长期 + 可变营养生长期 基本营养生长期:水稻在最适宜生长发育的短日高温条件下,从播 种到抽穗的最少日数。
可变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中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日数。
水稻的两性一期:感光性、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期
(2)地膜(薄膜)保温育秧
在湿润秧田的基础上,利用地(薄)膜 覆盖保温增湿。 盖膜管理 ①密封期 从播种至1叶1心期。超过 35℃要揭开两头通气降温,以免高温 烧芽; ②炼苗期 1叶1心至2叶1心期。要求适 温保苗,一般膜内温度20~25℃; ③揭膜期 3叶期以后为揭膜期。秧苗 经过5~6d以上通风练苗,当日均气 温稳定在15℃左右,苗高达10cm左右, 便可灌水揭膜。
5.水稻烂秧、死苗的原因及防止
(1)水育秧烂秧死苗
水稻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水稻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稻属于以下哪个科?A. 豆科B. 禾本科C. 蔷薇科D. 茄科2. 水稻的主要生长阶段包括以下哪项?A. 萌发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B. 萌发期、分枝期、开花期、结果期、成熟期C. 萌发期、伸长期、开花期、结实期、成熟期D. 萌发期、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成熟期3.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A. 品种B. 土壤C. 气候D. 农民的种植技术4. 水稻的灌溉管理中,哪个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最大?A. 分蘖期B. 拔节期C. 抽穗期D. 成熟期5. 以下哪种肥料对水稻生长最为关键?A. 氮肥B. 磷肥C. 钾肥D. 有机肥6.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哪种方法属于生物防治?A. 化学农药喷洒B. 引入天敌C. 物理隔离D. 土壤消毒7. 下列哪种水稻栽培技术不属于现代水稻栽培技术?A. 旱育秧B. 抛秧C. 水育秧D. 机械化插秧8. 水稻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是多少?A. 10-20℃B. 20-30℃C. 30-40℃D. 40-50℃9. 水稻的分蘖期一般持续多久?A. 1-2周B. 2-3周C. 3-4周D. 4-5周10. 下列哪种病害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A. 稻瘟病B. 稻白叶枯病C. 稻纹枯病D. 所有选项都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水稻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期和________期。
12. 水稻的产量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结实率三个因素构成。
13. 在水稻栽培中,合理密植可以提高________,从而提高产量。
14. 水稻的灌溉原则是“________、湿润灌溉、干干湿湿”。
15.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________为辅”。
16. 稻瘟病主要通过________传播。
17. 氮肥能促进水稻的________和分蘖。
18. 水稻的收获时期通常在________期。
《作物栽培学水稻》课件
3
稳定市场供应
水稻作为主粮之一,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 价具有重要作用。
水稻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主粮来源
水稻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来源,对于保障人们的温饱需求具 有重要意义。
战略储备
在粮食储备中,稻米作为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能够在紧急情况下 保障人们的口粮需求。
应对气候变化
水稻种植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 缓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02 水稻的栽培技术
栽培前的准备
01
02
03
选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 和抗病性强的优质品种。
整地
深耕细作,清除杂草和残 茬,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 保水能力。
浸种催芽
将种子浸泡在药液中消毒 ,然后进行催芽处理,提 高发芽率。
播种与育秧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 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 时间。
生长阶段
水稻的生长阶段包括萌发、分蘖 、拔节、抽穗和成熟等阶段,每 个阶段对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
施的要求都不同。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正 常生长,光照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 的进行。
水肥管理
合理的水肥管理对水稻的生长至关 重要,水分和养分的供应要充足且 均衡,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
05 水稻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
水稻的营养价值
碳水化合物
水稻是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
蛋白质
水稻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 作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
水稻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铁、锌等,对维持 人体健康有积极意义。
水稻的工业用途
酿造业
稻米经过发酵可以制成米酒、黄酒等,具有丰富的风味和营养价 值。
作物栽培学总论 (2)
第二章 作物栽培学的形成与特征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节 作物栽培学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节 作物栽培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作物栽培学的形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农业古国,农业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
期,已开始有农书的出现,如秦国的《吕氏春秋》,后魏的《齐民要
术》,明代的《农政全书》等。
一、作物栽培学的形成
虽然作物栽培学知识的积累可以追溯到远古,但作为一门较完整的学 科诞生并不长。一般认为,英国人泰尔是首先倡导把作物栽培学作为 一门学科的。 我国的作物栽培学是20 世纪50 年代农业院校新开设的一门专业主课, 并由此诞生了中国作物栽培科学。
二、作物栽培学的发展
《齐民要术》、《吕氏春秋》、《农政全书》、《汜胜之书》。
(二 )中国现代作物栽培学
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基本研究方法和作物栽培学理论体系 陈永康单季晚稻“三黄三黑”看苗诊断,刘应祥小麦“马耳朵、驴 耳朵、猪耳朵”叶片诊断。 研制开发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模式化作物栽培技术体系 高产群体“黑黄”节奏的叶龄模式栽培技术,移栽棉规范化栽培技 术,优质高效、持续高产栽培技术。 发展了作物群体质量理论与栽培技术 提出了“作物经济产量=花后光合积累量+花前贮藏量×运转率; 明确了“稳叶、扩库、强源”的正确途径;改革肥水运筹模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催芽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①高温破胸
一般要求在24h内达到破胸整齐。先将种谷在50~55℃温水中预热5~ 10min,再上包密封,保持35~38℃,以增加胚的呼吸强度,缩小种胚活动强 度之间的差异,使破胸露白迅速,温度偏低则破胸不齐。杂交稻种催芽温度 不宜过高,以30℃为宜; ②适温齐根芽
破胸后种谷呼吸强度剧烈,温度迅速增加。由于呼吸热的积累,温度可 上升达40℃以上,灼伤根芽,产生“烧芽”现象,这是催中的危险期 ( 适 温 催 芽 ) 。因此要求通气和降温,经常翻堆散热,并淋25℃温水,保持谷堆温度在 25℃左右,促进齐根芽(保湿促芽);
②幼苗期(扎根期 ) 指1叶展开至3叶期。此时秧苗通气组织尚未健全, 根系生长所需氧气主要依靠空气直接供应,故应采取露田与浅灌相结合的管水 方法,2叶期前露田为主,2叶后浅灌为主。早、中稻秧苗如遇寒潮低温,则应 灌深水护苗,低温过后逐步排浅水层。进入3叶期胚乳残存率已不足10%,第3 叶完全抽出时胚乳养分耗尽,故3叶期称为离乳期。此期幼苗能否顺利由异养 转为自养关键在于早施断奶肥。断奶肥应提早到1叶1心期施用为宜。及时补充 氮源,有利幼苗从异养转入自养。
第三章 水稻基本栽培技术
一、育秧 二、稻田耕整、种植密度与移栽 三、水稻营养与施肥 四、稻一)壮秧的标准及意义 (二)播种期、秧龄及播种量的确定 (三)种子处理与催芽
(四)不同育秧方式及其管理
(一)壮秧的标准及意义 1、秧苗的类型
①小苗:一般指3叶期内带土移栽的秧苗。 ②中苗:一般指3.0-4.5叶内移栽的秧苗。 ③大苗:一般指4.5-6.5叶移栽的秧苗。 ④多蘖壮秧:一般指6.5-9.0叶内移栽的秧苗。
(2)施足底肥 秧田施足底肥是培育壮秧的重要措施之一,应 注意有机肥和磷钾肥的配合施用。
(3)落谷稀 播种要按厢定量,均匀落谷,播后轻轻踏谷,使 种子陷入表层泥浆中,起保暖防冻,抗旱防冲,秧苗容易扎根立 苗的作用。
(4)秧田管理
①芽期(立苗期) 从播种到第1完全叶展开之前为芽期。此时秧苗耐低温 能力强,而对氧气反应敏感,供氧好坏是影响扎根立苗的关键,所以播后秧板 不宜上水,只保持土壤充分湿润,只在沟中灌水,保证充足氧气。如出现霜冻 、巨风、暴风等特殊天气,应暂时灌水护芽,风雨过后再排水晒芽。
杂交水稻为发挥杂种优势和节约种子,更把培育多蘖壮秧。以蘖代苗,作为 高产的重要关键。
(二)播种期、秧龄及播种量的确定
1、播种期
水稻播种期(长江中下游地区)
播种期应与当地种植制度相适宜,一年只种一季 水稻的,播种期不受前作限制,只要日平均温度达 到便可播种;一年二熟或三熟地区,稻田前作的收 获期限制着水稻的播种期。播种过早,秧龄过长, 会提早抽穗而减产;过迟,生育期短,产量低,而 且还影响后季作物的栽培。
③成苗(秧)期 指3叶期以后至移栽。秧苗体内通气组织已发育健 全,根部氧的供应可以由地上部下运,应保持秧田有水层,并利于秧 苗吸水、吸肥。因此在3叶期,稀播大秧应浅水灌溉,不断水,带土 秧要保持湿润,不留水层,以水控苗,防止徒长。4~5叶时,应施一 次接力(提苗)肥,同时每公顷用2.25~3.0kg多效唑混沙300kg或兑 水1125kg均匀撒喷于田内,以壮苗防徒长。以后视苗情酌量补施1~2 次肥。起身肥(送嫁肥)是指秧苗即将移栽时的追肥,它的作用在于秧 苗吸氮后,造成体内高氮高糖,以增强秧苗的发根力。一般在移栽前 3~5d,叶色褪淡的基础上施尿素30~45kg/hm2。
2、播种量 (1)播种量确定的原则
适宜播种量的标准,以掌握移栽前不出现秧苗群体因受光照不足而 影响个体生长为原则。 (2)影响播种量的因素 秧龄:秧龄短的中小苗播种量可稍大,秧龄长的大苗须减少播种量。 育秧季节温度:温度高少播,温度低可适当多播。 育秧方式:旱育秧一般要比湿润育秧播种量大。 杂交稻与常规稻:杂交稻用种量要少。
3、壮秧的意义
在南方稻区,特别是双季稻,水稻秧田期常占全生育期的1/4-1/3,营养生 长期则有1/2-2/3在秧田期度过,所以秧苗好坏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从生产实践看,壮秧栽培后返青快,起发早,生长整齐,容易形成大穗,在 同样栽培条件下,壮秧容易高产。
从秧苗生理看,壮秧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多,生长锥粗大,根、茎、蘖原基分 化数量多,质量好;大维管束数目多,水分、养分输导能力强,移栽大田后, 抗逆性和各器官出生的数量和生理功能都比弱秧好,一次枝梗和每穗粒数明显 增加,因而比弱秧增产。
(三)种子处理与催芽
水稻播种前除需要进行晒种和精选种子外,还必须进 行浸种与消毒。浸种是为了让种子吸水迅速充分,便于发 芽。消毒是为了避免种子带菌到大田侵然和传播。消毒与 浸种同时进行。消毒目前多用药剂或1%生石灰澄清液浸种, 对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的等有特效。 或用多功能专用浸种剂浸种,既消毒,又状根健苗。药剂 浸种后均需要用清水洗干净,如种子尚未吸足水分,还需 要继续浸种,待吸足水分后再催芽。
各类秧苗各有特点,大苗的个体发育好,易于调整穗粒结 构;中小苗便于调节季节,容易获得较多的穗数。但两者均有 不足之处,在生产中要根据具体条件,配套应用,相辅相成。
2、壮秧的标准
形态特征:叶宽苗健、扁蒲白根、生长整体、适当秧龄
生理特性:光合能力强、碳氮比(C/N)适中、束缚水含量相对较高、移栽后发 根力和抗逆性强等。
③摊晾炼芽
当谷芽和根达到播种要求长度时,催芽结束。为了 使芽谷能适应播种后的自然环境,催好的芽谷,一般要 求摊晾炼芽,置于室内摊放一段时间,再行播种。若天 气不好,可将芽谷摊薄,待天气转晴后再播种。
晚稻播种时的气温高,谷种经浸种消毒后放置室内 1~2d便自然发芽,或采用日浸夜露2~3d亦可发芽。
播种:按适宜播种将芽谷均匀撒于苗床 水稻播种机
(四)不同育秧方式及其管理
1、露地湿润育秧又称半旱秧田育秧,是应用最广的育秧方式。 其技术环节如下:
(1)整地作厢 秧田宜选择排灌方便,向阳背风,土质松软, 杂草少,肥力较高的田块,整地要求平整、细碎绒和,经澄实 1~3d后,排水晾底,再开沟作厢,一般厢宽1.3~1.5m,厢沟宽 0.25~0.30m,沟深1.5m,厢面平整,不渍水,无杂草及残茬外 露,使种子能嵌入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