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密度的测量》 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密度的测量》评课稿本周物理组进行了全组大型听课观摩活动,本次听课活动,有利于我们学习提高,取长补短,让我们的授课更加适合学案导学的要求,最大程度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下面就陈老师的《5.3 密度的测量》一节实验课,谈一下我的收获。
陈老师这节课给我提供了很多借鉴,解答了很多疑难点,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及课堂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陈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创设了奥运会中国健儿领取金牌的画面并配有振奋人心的国歌,然后缓缓引出问题:奥运会冠军领取的金牌是纯金的吗?我们该如何来鉴定呢?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新颖地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密度的测量》,并在该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可谓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二、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陈老师本节课的学案编制地非常精致,有“学法点拨”、“情景呈现”、“自主探究”、“实践操作”、“温馨提示”、“同步训练”、“知识梳理”、“知识总结”等环节,从各个环节的编制到具体应用都很科学,导入的材料、知识框架及自主练习和情景材料探索都恰如其分,体现了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符合认知规律,内容针对性强,容量恰当,充分发挥了学案应用的作用;
1、陈老师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桌上的量筒的标度单位、最小分度值并思考两桶的使用及读数方法,然后完成学案《探究活动1》,做好实验前对量筒这一体积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做好知识储备;
2、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学案的帮助与提示下,自行设计实验数据填写表格并进行实验操作;
3、同步训练环节,学生通过完成实验巩固练习题;
4、最后的知识总结部分,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完成学案《知识梳理》部分,从而自我评价是否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能很明显地看到了陈老师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良苦用心:
1、实验前准备实验器材并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2、小组讨论交流实验的设计方案,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天平、量筒等工具,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测量,测量结果及时记录、分析的习惯;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室卫生,下课时,整理实验器材的好习惯;
四、新课改理念的体现与运用
该堂实验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一个引导作用,让学生们自己利用已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小组间成员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适时点播总结,真正做到了“收放自如”,最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有了较高的成就感,从而更加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五、现代化教学媒体工具的运用
陈老师在本节课的过程中,课件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利用多媒体
课件演示量筒的使用方法,呈现实验方案、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设计的方案及数据记录表格,充分的利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更好的呈现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陈老师的课也存在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验测量结果各小组之间的数据存在差异,最好让实验测量准确的小组介绍本小组好的操作方法,对实验中可能存在误差的因素概括一下并在测量过程中注意减小误差;
二、在本实验中,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是个难点,教师可以以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来类比解释,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三、最后学生实验结论评价阶段时间过于仓促,反馈练习时间太紧张,知识巩固方面没有做好;
总之,在本堂课中,陈老师的情景导入新课方法新颖,课堂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合作探究实验方案亲自进行动手操作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好习惯,让他们成为正真的课堂上的主人,全身心的投入到试验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向陈老师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编制学案,积极参与集体研讨,多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地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