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次函数结合动点-解题技巧大全

合集下载

二次函数压轴题---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总结(含例解答案)

二次函数压轴题---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总结(含例解答案)

⼆次函数压轴题---动点问题解答⽅法技巧总结(含例解答案)⼆次函数压轴题---动点问题解答⽅法技巧总结⑴求⼆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元⼆次⽅程;⑵求⼆次函数的最⼤(⼩)值需要利⽤配⽅法将⼆次函数由⼀般式转化为顶点式;⑶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次函数ax 2+bx+c=0中a,b,c 的符号,或由⼆次函数中a,b,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⑷⼆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这⼀性质,求和已知⼀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个交点坐标. ⑸与⼆次函数有关的还有⼆次三项式,⼆次三项式ax 2+bx+c ﹙a ≠0﹚本⾝就是所含字母x 的⼆次函数;下⾯以a >0时为例,揭⽰⼆次函数、⼆次三项式和⼀元⼆次⽅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动点问题题型⽅法归纳总结动态⼏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直是中考热点,近⼏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形、直⾓三⾓形、相似三⾓形、平⾏四边形、梯形、特殊⾓或其三⾓函数、线段或⾯积的最值。

下⾯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法、关键给以点拨。

⼆、抛物线上动点5、(湖北⼗堰市)如图①,已知抛物线32++=bx ax y (a ≠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CMP为等腰三⾓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如图②,若点E为第⼆象限抛物线上⼀动点,连接BE、CE,求四边形BOCE⾯积的最⼤值,并求此时E点的坐标.注意:第(2)问按等腰三⾓形顶点位置分类讨论画图再由图形性质求点P坐标----①C为顶点时,以C为圆⼼CM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②M为顶点时,以M为圆⼼MC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③P为顶点时,线段MC 的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以下是 8 条关于二次函数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1. 大胆设未知数呀!比如在一个直角坐标系里,有个二次函数图像上有个动点 P,那咱就大大方方设它的坐标为(x,y),这样不就能更好地分析啦!就像给这个动点取了个名字,好指挥它呀!
2. 把条件都用上呀!可别漏了,像找到某个线段长度与动点坐标的关系,哎呀呀,这可是关键呢!比如已知一个线段的长度是 5,和动点 P 的横坐标有关,那可不能放过这个线索,得好好挖掘挖掘!
3. 找等量关系呀!这就好比寻宝,到处去找那些能关联起来的等量哦。

比如说一个三角形面积和另一个图形面积相等,这不就找到宝贝线索啦!
4. 注意特殊位置呀!嘿,动点有时候会跑到一些特殊的点呢,那可有意思啦。

比如它跑到对称轴上时,那说不定会有惊喜发现呢!像突然发现一些对称关系,多神奇呀!
5. 画画图呀!通过图形能更直观地看到动点的运动呀,这就像给你一双眼睛看着它怎么跑。

看看它跑到不同地方时整个图形发生的变化,多好玩呀!
6. 多试试分类讨论呀!有时候动点的情况不唯一呢,那咱就别怕麻烦,一种一种来。

难道还能被它难住不成?像动点在不同区间时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咱就一个个算清楚嘛!
7. 利用函数解析式呀!这可是个好宝贝,通过它能知道很多信息呢。

比如知道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那动点在上面的一些性质不就清楚啦?
8. 要敢想敢做呀!别犹豫,大胆去尝试各种方法。

不试试看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就像冒险一样,多刺激呀!
总之,面对二次函数动点问题,别怕!勇敢地去探索,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所以 S 2S△ADN .
所以,四边形 MDNA 的面积 S (8 2t)(1 2t) 4t2 14t 8 . 因为运动至点 A 与点 D 重合为止,据题意可知 0 ≤ t 4 . 所以,所求关系式是 S 4t2 14t 8 , t 的取值范围是 0 ≤ t 4 .
单位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分别向右、向左运动;与此同时,
点 M ,点 N 同时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坚直方向分别 向下、向上运动,直到点 A 与点 D 重合为止.求出四边 形 MDNA 的面积 S 与运动时间 t 之间的关系式,并写出 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当 t 为何值时,四边形 MDNA 的面积 S 有最大值,
函数解题思路方法总结:
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 点式; 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 ax²+bx+c=0 中 a,b,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
数中 a,b,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
二次函数的动态问题(动点)
1.如图,已知抛物线 C1 与坐标轴的交点依次是 A(4,0) , B(2,0) , E(0,8) .
(1)求抛物线 C1 关于原点对称的抛物线 C2 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 C1 的顶点为 M ,抛物线 C2 与 x 轴分别交
于 C, D 两点(点 C 在点 D 的左侧),顶点为 N ,四边 形 MDNA 的面积为 S .若点 A ,点 D 同时以每秒 1 个
并求出此最大值;
(4)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 MDNA 能否形成矩形?若 能,求出此时 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二次函数解题思路十大技巧

二次函数解题思路十大技巧

二次函数解题思路十大技巧
1、先求出二次函数的顶点:
设二次函数为y=ax2+bx+c,那么顶点的横坐标为-b/2a,纵坐标为f(-b/2a)。

2、确定函数的性质:
判断a的正负,可以确定函数的单调性,从而确定函数的大致形状。

3、利用函数的性质,确定函数的根:
若函数为单调递增,则函数的根在顶点左边;若函数为单调递减,则函数的根在顶点右边。

4、利用绝对值函数的性质,确定函数的根:
若函数为绝对值函数,则函数的根在顶点两边,且根的绝对值相等。

5、利用函数的性质,确定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若函数为单调递增,则函数的最大值在顶点右边;若函数为单调递减,则函数的最小值在顶点左边。

6、利用函数的性质,确定函数的极值:
若函数为单调递增,则函数的极大值在顶点右边;若函数为单调递减,则函数的极小值在顶点左边。

7、利用函数的性质,确定函数的极值点:
若函数为单调递增,则函数的极大值点在顶点右边;若函数为单调递减,则函数的极小值点在顶点左边。

8、利用函数的性质,确定函数的增量和减量:
若函数为单调递增,则函数的增量在顶点右边;若函数为单调递减,则函数的减量在顶点左边。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一、概述
在数学中,二次函数动点问题是用来求解一个二次函数满足某点移动的情况。

这是一个经典的问题,一般涉及到二次函数的开根号法等技巧,因此在解决动点问题上要有所准备。

本文将介绍二次函数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指导考生正确解答此类问题。

二、解题技巧
1、把问题转化为动点方程。

首先,我们要把问题转化为一个动点方程:y=ax^2+bx+c。

其中a,b,c代表着不同的变量,它们分别代表着二次函数的三个系数。

2、求解动点方程。

接下来,我们要求解动点方程,首先需要解出各个变量的值,即a,b,c的值。

可以使用开根号法来求解,具体的步骤如下:
①把动点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②使用开方法求出a、b、c的值
3、求解动点问题。

最后,我们要求解动点问题,就是找到动点移动后的位置。

这时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即把二次函数带入动点方程,使用开根号法求出动点移动后的位置。

三、总结
本文介绍了二次函数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涉及到动点方程的求解和动点移动后位置的求解。

由此可见,要正确解答二次函数动点问
题,必须具备良好的开根号法的技巧,并熟练掌握求解动点方程和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

函数解题思路方法总结: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ax ²+bx+c=0中a,b,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b,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ax ²+bx+c ﹙a ≠0﹚本身就是所含字母x 的二次函数;下面以a >0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总结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二、 抛物线上动点5、(湖北十堰市)如图①. 已知抛物线32++=bx ax y (a ≠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CM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如图②.若点E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CE.求四边形BOCE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点的坐标.注意:第(2)问按等腰三角形顶点位置分类讨论画图再由图形性质求点P坐标----①C为顶点时.以C为圆心CM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②M为顶点时.以M为圆心MC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③P为顶点时.线段MC的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分析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分析

函数解题思路方法总结: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ax ²+bx+c=0中a,b,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b,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ax ²+bx+c ﹙a ≠0﹚本身就是所含字母x 的二次函数;下面以a >0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二、 抛物线上动点5、(湖北十堰市)如图①, 已知抛物线32++=bx ax y (a ≠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CM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如图②,若点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 、CE ,求四边形BO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 点的坐标.注意:第(2)问按等腰三角形顶点位置分类讨论画图再由图形性质求点P坐标----①C为顶点时,以C为圆心CM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②M为顶点时,以M为圆心MC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③P为顶点时,线段MC的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

第(3)问方法一,先写出面积函数关系式,再求最大值(涉及二次函数最值);方法二,先求与BC平行且与抛物线相切点的坐标(涉及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再求面积。

①特殊四边形为背景;②点动带线动得出动三角形;③探究动三角形问题(相似、等腰三角形、面积函数关系式);④求直线、抛物线解析式;⑤探究存在性问题时,先画出图形,再根据图形性质探究答案。

中考二次函数结合动点解题技巧大全

中考二次函数结合动点解题技巧大全

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解题通法研究二次函数在全国中考数学中常常作为压轴题,同时在省级,国家级数学竞赛中也有二次函数大题,在宜宾市的拔尖人才考试中同样有二次函数大题,在成都,绵阳,泸县二中等地的外地招生考试中也有二次函数大题,很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不能很好完成;由于在高中和大学中很多数学知识都与函数知识或函数的思想有关,学生在初中阶段函数知识和函数思维方法学得好否,直接关系到未来数学的学习;所以二次函数综合题自然就成了相关出题老师和专家的必选内容;我通过近6年的研究,思考和演算了上1000道二次函数大题,总结出了解决二次函数压轴题的通法,供大家参考;几个自定义概念:① 三角形基本模型:有一边在X 轴或Y 上,或有一边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三角形称为三角形基本模型;② 动点或不确定点坐标“一母示”:借助于动点或不确定点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用一个字母把该点坐标表示出来,简称“设横表纵”;如:动点P 在y=2x+1上, 就可设 Pt, 2t+1.若动点P在y=2321x x -+,则可设为Pt,2321t t -+当然若动点M 在X 轴上,则设为t, 0.若动点M 在Y轴上,设为0,t.③ 动三角形:至少有一边的长度是不确定的,是运动变化的;或至少有一个顶点是运动,变化的三角形称为动三角形;④ 动线段:其长度是运动,变化,不确定的线段称为动线段;⑤ 定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固定,或三个顶点固定的三角形称为定三角形;⑥ 定直线:其函数关系式是确定的,不含参数的直线称为定直线;如:y=3x-6;⑦ X 标,Y 标:为了记忆和阐述某些问题的方便,我们把横坐标称为x 标,纵坐标称为y标;⑧ 直接动点:相关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梯形等上的动点称为直接动点,与之共线的问题中的点叫间接动点;动点坐标“一母示”是针对直接动点坐标而言的;1.求证“两线段相等”的问题:借助于函数解析式,先把动点坐标用一个字母表示出来;然后看两线段的长度是什么距离即是“点点”距离,还是“点轴距离”,还是“点线距离”,再运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或点到x 轴y 轴的距离公式或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分别把两条线段的长度表示出来,分别把它们进行化简,即可证得两线段相等;2、“平行于y 轴的动线段长度的最大值”的问题:由于平行于y 轴的线段上各个点的横坐标相等常设为t,借助于两个端点所在的函数图象解析式,把两个端点的纵坐标分别用含有字母t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再由两个端点的高低情况,运用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计算公式-y y 下上,把动线段的长度就表示成为一个自变量为t,且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动线段长度的最大值及端点坐标;3、求一个已知点关于一条已知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问题:先用点斜式或称K 点法求出过已知点,且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解析式,再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最后用中点坐标公式即可;4、“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距离最大”的问题:方法1先求出定直线的斜率,由此可设出与定直线平行且与抛物线相切的直线的解析式注意该直线与定直线的斜率相等,因为平行直线斜率k 相等,再由该直线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用代入法把字母y 消掉,得到一个关于x 的的一元二次方程,由题有△=2b -4ac=0因为该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只有一个交点,所以2b -4ac=0从而就可求出该切线的解析式,再把该切线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出x 、y 的值,即为切点坐标,然后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该切点到定直线的距离,即为最大距离;方法2该问题等价于相应动三角形的面积最大问题,从而可先求出该三角形取得最大面积时,动点的坐标,再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其最大距离;方法3先把抛物线的方程对自变量求导,运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当该导数等于定直线的斜率时,求出的点的坐标即为符合题意的点,其最大距离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以轻松求出;5.常数问题:1点到直线的距离中的常数问题:“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距离等于一个 固定常数”的问题:先借助于抛物线的解析式,把动点坐标用一个字母表示出来,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建立一个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进而利用抛物线解析式,求出动点的纵坐标,从而抛物线上的动点坐标就求出来了;2三角形面积中的常数问题:“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定线段构成的动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一个定常数”的问题:先求出定线段的长度,再表示出动点其坐标需用一个字母表示到定直线的距离,再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再利用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出动点纵坐标,从而抛物线上的动点坐标就求出来了;3几条线段的齐次幂的商为常数的问题:用K 点法设出直线方程,求出与抛物线或其它直线的交点坐标,再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把问题中的所有线段表示出来,并化解即可;6.“在定直线常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或x 轴或y 轴或其它的定直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的问题:先求出两个定点中的任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再把该对称点和另一个定点连结得到一条线段,该线段的长度〈应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即为符合题中要求的最小距离,而该线段与定直线的交点就是符合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其坐标很易求出利用求交点坐标的方法;7.三角形周长的“最值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① “在定直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和两个定点构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小”的问题简称“一边固定两边动的问题:由于有两个定点,所以该三角形有一定边其长度可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只需另两边的和最小即可;②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垂线,与y 轴的平行线和定直线,这三线构成的动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最大”的问题简称“三边均动的问题:在图中寻找一个和动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定直角三角形,在动点坐标一母示后,运用=C C 动动定定斜边斜边,把动三角形的周长转化为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来破解; 8.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问题:① “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和一条定线段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的问题简称“一边固定两边动的问题”:方法1先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定线段的长度;然后再利用上面3的方法,求出抛物线上的动点到该定直线的最大距离;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2底·高;即可求出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同时在求解过程中,切点即为符合题意要求的点;方法2过动点向y 轴作平行线找到与定线段或所在直线的交点,从而把动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基本模型的三角形,动点坐标一母示后,进一步可得到1(-)-x 2S y y =•动三角形上(动)下(动)右(定)左(定)(x ),转化为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问题来求出最大值;② “三边均动的动三角形面积最大”的问题简称“三边均动”的问题:先把动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基本模型的三角形有一边在x 轴或y 轴上的三角形,或者有一边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三角形,称为基本模型的三角形面积之差,设出动点在x 轴或y 轴上的点的坐标,而此类题型,题中一定含有一组平行线,从而可以得出分割后的一个三角形与图中另一个三角形相似常为图中最大的那一个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可表示出分割后的一个三角形的高;从而可以表示出动三角形的面积的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关系式,相应问题也就轻松解决了;9.“一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和另外三个定点构成的四边形面积最大的问题”:由于该四边形有三个定点,从而可把动四边形分割成一个动三角形与一个定三角形连结两个定点,即可得到一个定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所以只需动三角形的面积最大,就会使动四边形的面积最大,而动三角形面积最大值的求法及抛物线上动点坐标求法与7相同;10、“定四边形面积的求解”问题:有两种常见解决的方案:方案一:连接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方案二:过不在x 轴或y 轴上的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x 轴或y 轴作垂线,或者把该点与原点连结起来,分割成一个梯形常为直角梯形和一些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或差,或几个基本模型的三角形面积的和差11.“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问题:两个定三角形是否相似:(1)已知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形: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已知角的两条夹边,看看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则相似;否则不相似;(2)不知道是否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形: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两个三角形各边的长,看看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则相似;否则不相似;一个定三角形和动三角形相似:(1)已知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形:先借助于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动点坐标表示出来一母示,然后把两个目标三角形题中要相似的那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那个已知角作为夹角,分别计算或表示出夹角的两边,让形成相等的夹角的那两边对应成比例要注意是否有两种情况,列出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进而求出纵坐标,注意去掉不合题意的点;2不知道是否有一个角相等的情形:这种情形在相似性中属于高端问题,破解方法是,在定三角形中,由各个顶点坐标求出定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用观察法得出某一个角可能是特殊角,再为该角寻找一个直角三角形,用三角函数的方法得出特殊角的度数,在动点坐标“一母示”后,分析在动三角形中哪个角可以和定三角形中的那个特殊角相等,借助于特殊角,为动点寻找一个直角三角形,求出动点坐标,从而转化为已知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定三角形是否相似的问题了,只需再验证已知角的两边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则所求动点坐标符合题意,否则这样的点不存在;简称“找特角,求动点标,再验证”;或称为“一找角,二求标,三验证”;12.、“某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另两个定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的问题:首先弄清题中是否规定了哪个点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若某边底,则只有一种情况;若某边为腰,有两种情况;若只说该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则有三种情况;先借助于动点所在图象的解析式,表示出动点的坐标一母示,按分类的情况,分别利用相应类别下两腰相等,使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解出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再借助动点所在图象的函数关系式,可求出动点纵坐标,注意去掉不合题意的点就是不能构成三角形这个题意;13、“某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另外三个点构成平行四边形”问题:这类问题,在题中的四个点中,至少有两个定点,用动点坐标“一母示”分别设出余下所有动点的坐标若有两个动点,显然每个动点应各选用一个参数字母来“一母示”出动点坐标,任选一个已知点作为对角线的起点,列出所有可能的对角线显然最多有3条,此时与之对应的另一条对角线也就确定了,然后运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每一种情况两条对角线的中点坐标,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可知,两中点重合,其坐标对应相等,列出两个方程,求解即可;进一步有:①若是否存在这样的动点构成矩形呢先让动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再验证两条对角线相等否若相等,则所求动点能构成矩形,否则这样的动点不存在;②若是否存在这样的动点构成棱形呢先让动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再验证任意一组邻边相等否若相等,则所求动点能构成棱形,否则这样的动点不存在;③若是否存在这样的动点构成正方形呢先让动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再验证任意一组邻边是否相等和两条对角线是否相等若都相等,则所求动点能构成正方形,否则这样的动点不存在;14、“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两个图形的面积之间存在和差倍分关系”的问题:此为“单动问题”〈即定解析式和动图形相结合的问题〉,后面的19实为本类型的特殊情形;先用动点坐标“一母示”的方法设出直接动点坐标,分别表示如果图形是动图形就只能表示出其面积或计算如果图形是定图形就计算出它的具体面积,然后由题意建立两个图形面积关系的一个方程,解之即可;注意去掉不合题意的点,如果问题中求的是间接动点坐标,那么在求出直接动点坐标后,再往下继续求解即可;15、“某图形〈直线或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另两定点构成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若夹直角的两边与y轴都不平行:先设出动点坐标一母示,视题目分类的情况,分别用斜率公式算出夹直角的两边的斜率,再运用两直线没有与y轴平行的直线垂直的斜率结论两直线的斜率相乘等于-1,得到一个方程,解之即可;若夹直角的两边中有一边与y 轴平行,此时不能使用斜率公式;补救措施是:过余下的那一个点没在平行于y轴的那条直线上的点直接向平行于y的直线作垂线或过直角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的垂线与另一相关图象相交,则相关点的坐标可轻松搞定;16、“某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另两定点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问题;①若定点为直角顶点,先用k点法求出另一直角边所在直线的解析式如斜率不存在,根据定直角点,可以直接写出另一直角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利用该解析式与所求点所在的图象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再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出两条直角边等否若等,该交点合题,反之不合题,舍去;② 若动点为直角顶点:先利用k 点法求出定线段的中垂线的解析式,再把该解析式与所求点所在图象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再分别计算出该点与两定点所在的两条直线的斜率,把这两个斜率相乘,看其结果是否为-1若为-1,则就说明所求交点合题;反之,舍去;17、“题中含有两角相等,求相关点的坐标或线段长度”等的问题:题中含有两角相等,则意味着应该运用三角形相似来解决,此时寻找三角形相似中的基本模型“A ”或“X ”是关键和突破口;18.“在相关函数的解析式已知或易求出的情况下,题中又含有某动图形常为动三角形或动四边形的面积为定常数,求相关点的坐标或线段长”的问题:此为“单动问题”〈即定解析式和动图形相结合的问题〉,本类型实际上是前面14的特殊情形;先把动图形化为一些直角梯形或基本模型的三角形有一边在x 轴或y轴上,或者有一边平行于x 轴或y 轴面积的和或差,设出相关点的坐标一母示,按化分后的图形建立一个面积关系的方程,解之即可;一句话,该问题简称“单动问题”,解题方法是“设点动点标,图形转化分割,列出面积方程”;19.“在相关函数解析式不确定系数中还含有某一个参数字母的情况下,题中又含有动图形常为动三角形或动四边形的面积为定常数,求相关点的坐标或参数的值”的问题:此为“双动问题”即动解析式和动图形相结合的问题;如果动图形不是基本模型,就先把动图形的面积进行转化或分割转化或分割后的图形须为基本模型,设出动点坐标一母示,利用转化或分割后的图形建立面积关系的方程或方程组;解此方程,求出相应点的横坐标,再利用该点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表示出该点的纵坐标注意,此时,一定不能把该点坐标再代入对应函数图象的解析式,这样会把所有字母消掉;再注意图中另一个点与该点的位置关系或其它关系,方法是常由已知或利用2问的结论,从几何知识的角度进行判断,表示出另一个点的坐标,最后把刚表示出来的这个点的坐标再代入相应解析式,得到仅含一个字母的方程,解之即可;如果动图形是基本模型,就无须分割或转化了,直接先设出动点坐标一母式,然后列出面积方程,往下操作方式就与不是基本模型的情况完全相同;一句话,该问题简称“双动问题”,解题方法是“转化分割,设点标,建方程,再代入,得结论”;常用公式或结论:1横线段的长 = 横标之差的绝对值 =-x x 大小=-x x 右左 纵线段的长=纵标之差的绝对值=-y y 大小=-y y 下上 2点轴距离:点P 0x ,0y 到X 轴的距离为0y ,到Y 轴的距离为o x ;3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 11,x y ,B 2,2x y , 则AB=4点到直线的距离:点P 00,x y 到直线Ax+By+C=0 其中常数A,B,C 最好化为整系数,也方便计算的距离为:或d 5中点坐标公式: 若A 1,1x y ,B 22,x y ,则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1212,22x x y y ++ 6直线的斜率公式:若A 11,x y ,B 22,xy 12x x ≠,则直线AB 的斜率为:1212=AB y y k x x --,()1212,AB y x x x x ≠=注:当时,直线与轴平行,斜率不存在7两直线平行的结论:已知直线111222:,:;l y k x b l y k x b =+=+ ① 若1212;l l k k ⇒= ② 若112212,k k b b l l =≠⇒且8两直线垂直的结论:已知直线111222:,:;l y k x b l y k x b =+=+ ① 若1212.1;l l k k ⊥⇒=-② 若1212.1.k k l l =-⇒⊥9由特殊数据得到或猜想的结论: ①等敏感数字信息,那很可能有特殊角出现;② 在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后,要高度关注交点三角形和顶点三角形的形状,若有特殊角出现,那很多问题就好解决;③ 还要高度关注已知或求出的直线解析式中的斜率K 的值,若K=则直线与X 轴的夹角为030;若K=1±;则直线与X 轴的夹角为045;若K=±则直线与X 轴的夹角为060;这对计算线段长度或或点的坐标或三角形相似等问题创造条件;二次函数基本公式训练:_______________破解函数难题的基石1横线段的长度计算:特点:两端点的y 标相等,长度=-x x 大小;① 若A2,0,B10,0,则AB=————;② 若A-2,0,B-4,0,则AB=————;③ 若M-3,0,N10,0,则MN=—————;④ 若O0,0,A6,0,则OA=——————;⑤ 若O0,0,A-4,0,则OA=——————;⑥ 若O0,0,At,0,且A 在O 的右端,则OA=——;⑦ 若O0,0,At,0,且A 在O 的右端,则OA=——;⑧ 若A-2t,6,B3t,6,且A 在B 的右端,则AB=——;⑨ 若A4t,m,B1-2t,m,且B 在A 的左端,则AB=——————;⑩ 若P2m+3,a,M1-m,a,且P 在B 的右端,则PM=——————;注意:横线段上任意两点的y 标是相等的,反之y 标相等的任意两个点都在横线段上; 2纵线段的长度计算:特点:两端点的x 标相等,长度=-y y 大小;① 若A0,5,B0,7,则AB=——————;② 若A0,-4,B0,-8,,则AB=——————;③ 若A0,2,B0,-6,则AB=——————;④ 若A0,0,B0,-9,则AB=——————;⑤ 若A0,0,B0,-6,则AB=——————;⑥ 若O0,0,A0,t,且A 在O 的上端,则OA=——;⑦ 若O0,0,A0,t,且A 在O 的下端,则OA=——;⑧ 若A6,-4t,B6,3t,且A 在B 的上端,则AB=——————;⑨ 若Mm,1-2t,Nm,3-4t,且M 在N 的下端,则MN=——;⑩ 若Pt,3n+2,Mt,1-2n,且P 在M 的上端,则PM=——;注意:纵线段上任意两点的x 标是相等的,反之x 标相等的任意两个点都在纵线段上;3点轴距离:一个点(x y 标标,)到x 轴的的距离等于该点的y 标的绝对值即y 标,到y 轴的距离等于该点的x 标的绝对值即x 标;① 点-4,-3到x 轴的距离为————,到y 轴的距离为————;② 若点A1-2t,223t t +-在第一象限,则点A 到x 轴的距离为————,到y 轴的距离为__________;③ 若点Mt,243t t ++在第二象限,则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到y 轴的距离为——————;④ 若点A-t,2t-1在第三象限,则点A 到x 轴的距离为——————,到y 轴的距离为——————;⑤ 若点Nt,223t t -+-点在第四象限,则点N 到x 轴的距离为——————,到y 轴的距离为————;⑥ 若点Pt ,223t t +-在x 轴上方,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⑦ 若点Qt,226t t --在x轴下方,则点Q到x轴的距离为————————; ⑧ 若点Dt,245t t +-在y轴左侧,则点Q到y轴的距离为————————; ⑨ 若点En,2n+6在y轴的右侧,则点E到y轴的距离为————————;⑩ 若动点Pt,223t t -+在x轴上方,且在y轴的左侧,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11 若动点Pt,223t t -+在x轴上方,且在y轴的右侧,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12 若动点Pt,223t t -+在x轴下方,且在y轴的左侧,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13 若动点Pt,223t t -+在x轴下方,且在y轴的右侧,则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注意:在涉及抛物线,直线,双曲线等上的动点问题中,在动点坐标“一母示”后,还要高度关注动点运动变化的区域例如:动点P在抛物线y=223x x --上位于x轴下方,y轴右侧的图象上运动,以便准确写出动点坐标中参数字母的取值范围,以及点轴距离是等于相应x 标标(或y )的相反数,还是其本身;4中点坐标的计算:若A11,x y ,B22,x y ,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1212,22x x y y ++ ① 若A-4,3,B6,7,则AB中点为————————;② 若M0,-6,N6,-4,则MN 的中点坐标为————————;③ 若P 1-32,,Q 1132,,则PQ 的中点坐标为————————;④ 若A1,2,B-3,4,且B 为AM 的中点,则M 点的坐标为——————;⑤ 若A-1,3,B0,2,且A 为BP中点,则P点坐标为——————————;⑥ 点P-5,0关于直线x=2的对称点的坐标为————————;⑦ 点P6,0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⑧ 点P6,2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⑨ 点Q-4,3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的坐标为——————;⑩ 点M-4,-2关于直线x=2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1 点P4,-3关于直线x=-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2点M-4,2关于直线y=-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13点T4,-3关于直线y=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14点Q0,-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15 点N4,0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5)由两直线平行或垂直,求直线解析式;两直线平行,则两个k 值相等;两直线垂直,则两个k 值之积为-1.① 某直线与直线y=2x+3平行,且过点1,-1,求此直线的解析式;② 某直线与直线y=12-x+1平行,且过点2,3,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③ 某直线与直线y=253x --平行,且过点-3,0,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④ 某直线与y 轴交于点P0,3,且与直线y=112x -平行,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⑤ 某直线与x 轴交于点P-2,0,且与直线y=142x -+平行,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⑥ 某直线与直线y=2x-1垂直,且过点2,1,求此直线的解析式;⑦ 某直线与直线y=-3x+2垂直,且过点3,2,求此直线的解析式;⑧ 某直线与直线y=213x +垂直,且过点2,-1,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⑨ 某直线与直线y=142x --垂直,且过点1,-2,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⑩ 某直线与x 轴交于点P-4,0,且与直线y=253x -+垂直,求此直线的解析式; (6)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122(,)B ,),A x y x y 若,(则① 若A-2,0,B0,3,则AB=——————; ② 若P-2,3,Q1,-1,则PQ=————————;③ 若M0,2,N-2,5,则MN=————————;④ 若P 1,02,Q 10,3-,则PQ=————————;⑤ 若A 1,32-,B-1,12-,则AB=——————————;⑥ 若P 31,42,B 1,14--,则PB=————————;⑦ 若P 31,42,B 1,14--,则PB=——————————;⑧ 若P 12,43-,M 1,12-,则PM=——————;⑨ 若A21,53-,B12,53--,则AB=——————;⑩ 若A2,13-,B11,2-,则AB=———————;11 若A-2,0,B3,0,则AB=————;12 若P0,-4,Q0,-2,则PQ=——————;13 若P3,0,Q4,0,则PQ=——————;14 若P1,-4,Q2,0,则PQ=——————;(7)直线的斜率公式:注:所谓斜率,就是一次函数y=kx+b 中k 的值;可由两个点的坐标直接求得:若A11,x y ,B 22,x y 12x x ≠,则1212AB y y k x x -=-,y 标之差除以对应的x 标之差 例题:若A2,-3,B-1,4,则AB k = 解:A2,-3,B-1,4,∴AB k =(3)472(1)3--=---① A(0,2)B(30)k AB =若,,,则————;② A(1,-2)B(-3)k AB =若,,1,则——————;③MN M(-3,1)N(-2-)k =若,,4,则——————; ④ (1-4)(-1)k PQ =若P ,,Q ,2,则————————;⑤ 11(-1)(-)k 23CQ =若C ,1,Q ,-,则——————;⑥ 211()(-)k 332EF =若E ,-1,F ,-,则——————;⑦ 211(-)(-1)k 532MQ =若M ,-,Q ,-,则————————;⑧ 231(-)(-1)k 344PQ =若P ,-,Q ,-,则——————;(8)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00P (x 点,y )到直线Ax+By+C=0为了方便计算,A,B,C最好化为整系数的距离公式为:d ,要先把一次函数y=kx+b 化为一般式Ax+By+C=0的形式即:先写x 项,再写y 项,最后写常数项,等号右边必须是0; 例题:求点P2,-3到直线1223y x =-的距离;解:先把直线1223y x =-化为一般式 3x-6y-4=0所以d00Ax By C ++注:的值就是把点00(,)x y 对应代入代数式Ax+By+C 中; 或者把y kx b =+通过移项化为0kx y b -+=同样要先写x 项,再写y 项,最后写常数项,等号右边必须是0;从而d。

中考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

中考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总结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 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2 / 26
07
动点个数 两个 问题背景 特殊菱形两边上移动
考查难点 探究相似三角形
①菱形性质 ②特殊角三角函数 考 ③求直线、抛物线解析式 点 ④⑤相不似等三式角形
08
09
一个
两个
特殊直角梯形三边 抛物线中特殊直角梯形底
上移动
边上移动
探究三角形面积函 探究等腰三角形 数关系式
①求直线解析式 ①求抛物线顶点坐标
(1)求抛物线C1 关于原点对称的抛物线C2 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C1 的顶点为 M ,抛物线C2 与 x 轴分别交 于的M速CD,N度AD沿的两水面点平积(方为点向SC分.别在若向点点右DA、的向,左左点侧运D)动,同顶;时与点以此为每同N秒时,1,四点个边单M形位, 点上运N动同,时直以到每点秒A2与个点单D位重的合速为度止沿.坚求直出方四向边分形别向M下DN、向A 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 值范围; (并求3)出当此t最为大何值值;时,四边形 MDNA的面积 S 有最大值, (求出4)此在时运t动的过值程;中若,不四能边,形请M说D明NA理能由否.形成矩形?若能,
中考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函数解题思路方法总结
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x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函数解题思路方法总结: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ax2+bx+c=0中a,b,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b,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ax2+bx+c ﹙a ≠0﹚本身就是所含字母x 的二次函数;下面以a >0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总结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二、 抛物线上动点5、(湖北十堰市)如图①, 已知抛物线32++=bx ax y (a ≠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CM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如图②,若点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 、CE ,求四边形BO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 点的坐标.注意:第(2)问按等腰三角形顶点位置分类讨论画图再由图形性质求点P坐标----①C为顶点时,以C为圆心CM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②M为顶点时,以M为圆心MC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③P为顶点时,线段MC的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推荐下载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推荐下载
二、 抛物线上动点
5、(湖北十堰市)如图①, 已知抛物线 y ax 2 bx 3 (a≠0)与 x 轴交于点 A(1,0)和
点 B (-3,0),与 y 轴交于点 C.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x 轴交于点 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CMP 为等腰三
08 一个
09 两个
问题背景 特殊菱形两边上移动
考查难点 探究相似三角形




①菱形性质
②特殊角三角函数
③求直线、抛物线解析式
④相似三角形
⑤不等式
特殊直角梯形三边 抛物线中特殊直角梯形底
上移动
探究三角形面积函 探究等腰三角形 数关系式
①求直线解析式 ②四边形面积的表 示 ③动三角形面积函 数④矩形性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菱形是含 60°的特殊菱形; ①观察图形构造特 ①直角梯形是特殊的(一
△AOB 是底角为 30°的等腰三 征适当割补表示面 底角是 45°)
角形。

②一个动点速度是参数字母。 ②动点按到拐点时 ③线动中的特殊性(两个
③探究相似三角形时,按对应 间分段分类
角不同分类讨论;先画图,再 ③画出矩形必备条 PF 长度是定值,PF=OA)
注意:第(2)问按等腰三角形顶点位置分类讨论画图再由图形性质求点 P 坐标----①C 为 顶点时,以 C 为圆心 CM 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 P,②M 为顶点时,以 M 为圆心 MC 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 P,③P 为顶点时,线段 MC 的垂直 平分线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 P。
并求出此最大值;
(4)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 MDNA 能否形成矩形?若 能,求出此时 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

函数解题思路方法总结: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ax ²+bx+c=0中a,b,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b,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ax ²+bx+c ﹙a ≠0﹚本身就是所含字母x 的二次函数;下面以a >0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总结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二、 抛物线上动点5、(湖北十堰市)如图①, 已知抛物线32++=bx ax y (a ≠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CM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如图②,若点E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CE,求四边形BOCE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点的坐标.注意:第(2)问按等腰三角形顶点位置分类讨论画图再由图形性质求点P坐标----①C为顶点时,以C为圆心CM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②M为顶点时,以M为圆心MC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③P为顶点时,线段MC的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

函数解题思路方法总结: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ax ²+bx+c=0中a,b,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b,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ax ²+bx+c ﹙a ≠0﹚本身就是所含字母x 的二次函数;下面以a >0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总结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二、 抛物线上动点5、(湖北十堰市)如图①, 已知抛物线32++=bx ax y (a ≠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CM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如图②,若点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 、CE ,求四边形BOCE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 点的坐标.注意:第(2)问按等腰三角形顶点位置分类讨论画图再由图形性质求点P坐标----①C为顶点时,以C为圆心CM 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②M为顶点时,以M为圆心MC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③P为顶点时,线段MC的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标准答案)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标准答案)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二、抛物线上动点
5、(湖北十堰市)如图①,已知抛物线 (a≠0)与 轴交于点A(1,0)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轴交于点M,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CM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当 为何值时,四边形 的面积 有最大值,并求出此最大值;
(4)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 能否形成矩形?若能,求出此时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点 ,点 ,点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 , , .
设抛物线 的解析式是


解得
所以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2)由(1)可计算得点 .
过点 作 ,垂足为 .
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ax²+bx+c=0中a,b,c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b,c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ax²+bx+c﹙a≠0﹚本身就是所含字母x的二次函数;下面以a>0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运动到时刻 时, , .
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 ,所以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
所以,四边形 的面积 .
因为运动至点 与点 重合为止,据题意可知 .
所以,所求关系式是 , 的取值范围是 .
(3) ,( ).

二次函数压轴题---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总结 (含例解答案)

二次函数压轴题---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总结 (含例解答案)

07 动点个数 问题背景 两个 特殊菱形两边上移动 一个
08 两个
09
特殊直角梯形三边 上移动
抛物线中特殊直角梯形底 边上移动
考查难点
探究相似三角形
探究三角形面积函 数关系式
探究等腰三角形
考 点
①菱形性质 ②特殊角三角函数 ③求直线、抛物线解析式 ④相似三角形 ⑤不等式
①求直线解析式 ②四边形面积的表 示 ③动三角形面积函 数④矩形性质
2
(2)由(1)可计算得点 M (3 , 1),N (31) ,. 过点 N 作 NH AD ,垂足为 H . 当运动到时刻 t 时, AD 2OD 8 2t , NH 1 2t . 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 OA OD ,OM ON ,所以四边形 MDNA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S 2S△ ADN . 所以,四边形 MDNA 的面积 S (8 2t )(1 2t ) 4t 14t 8 .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总结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 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二、
抛物线上动点
5、 (湖北十堰市)如图①, 已知抛物线 y ax 2 bx 3 (a≠0)与 x 轴交于点 A(1,0)和 点 B (-3,0),与 y 轴交于点 C.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x 轴交于点 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CMP 为等腰三 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②,若点 E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 BE、CE,求四边形 BOCE 面积的 最大值,并求此时 E 点的坐标数的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 点式; 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 ax²+bx+c=0 中 a,b,c 的符号, 或由二次函数 中 a,b,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 点坐标,或已知与 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 ax²+bx+c﹙a≠0﹚本身就 是所含字母 x 的二次函数;下面以 a>0 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 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考26题二次函数答题技巧

中考26题二次函数答题技巧

中考26题二次函数答题技巧
一、确定开口方向
利用配方法,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顶点式,可确定开口方向。

二、配方求顶点
通过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可得到顶点坐标。

三、对称轴的判断
利用配方法或公式可判断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四、函数的平移规律
通过平移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可得出平移规律。

五、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根的情况
六、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判别两根的范围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若两根的积为负数,则两根必异号;若两根的积为正数,则两根同号。

由此可得出两根的范围。

七、确定最值的位置
通过观察图像或利用公式,可确定最值的位置。

当a > 0时,函数有最小值;当a < 0时,函数有最大值。

八、运用公式求面积
对于三角形面积,可用公式计算面积。

九、确定最大值或最小值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特点,可以确定函数的最值位置和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






目录:
1.几个自定义概念和常见问题…………………………2-7
2.常用公式或结论……………………………………8-12
3.一题多变式…………………………………………13-16
4.中考真题分析………………………………………17-27
几个自定义概念:
① 三角形基本模型:有一边在X 轴或Y 上,或有一边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三角形称为三角形基本模型。

② 动点(或不确定点)坐标“一母示”:借助于动点或不确定点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用一个字母把该点坐标表示出来,简称“设横表纵”。

如:动点P 在y =2x +1上,就可设P (t, 2t+1);
若动点P在y=2321x x -+,则可设为P(t,2321t t -+); 当然若动点M 在X 轴上,则设为(t, 0);若动点M 在Y轴上,设为(0,t)等……
③ 动三角形:至少有一边的长度是不确定的,是运动变化的。

或至少有一个顶点是运动,变化的三角形称为动三角形。

④ 动线段:其长度是运动,变化,不确定的线段称为动线段。

⑤ 定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固定,或三个顶点固定的三角形称为定三角形。

⑥ 定直线:其函数关系式是确定的,不含参数的直线称为定直线。

如:y=3x-6。

⑦ X 标,Y 标:为了记忆和阐述某些问题的方便,下文把横坐标称为x 标,纵坐标称为y 标。

⑧ 直接动点:相关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梯
形等)上的动点称为直接动点,与之共线的问题中的点叫间接动点。

动点坐标“一母示”是针对直接动点坐标而言的。

1.求证“两线段相等”的问题:
借助于函数解析式,先把动点坐标用一个字母表示出来(即上下文简称的“一母示”);
然后看两线段的长度是什么距离(即是“点点”距离,还是“点轴距离”,还是“点线距离”,再运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或点到x轴(y轴)的距离公式或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分别把两条线段的长度表示出来,分别把它们进行化简,即可证得两线段相等。

2.“平行于y轴的动线段长度的最大值”的问题:
由于平行于y轴的线段上各个点的横坐标相等(常设为t),借助于两个端点所在的函数图象解析式,把两个端点的纵坐标分别用含有字母t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再由两个端点的高低情况,运用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计算公式y y
-

上,把动线段的长度就表示成为一个自变量为t,且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动线段长度的最大值及端点坐标。

3.求一个已知点关于一条已知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问题:
先用点斜式(下文有给出公式)求出过已知点且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解析式,再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最后用中点坐标公式即可。

4.“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距离最大”
的问题:
(方法1)先求出定直线的斜率,由此可设出与定直线平行且与抛物线相切的直线的解析式(注意该直线与定直线的斜率相等,因为平行直线斜率k相等),再由该直线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用代入法把字母y消掉,得到一个关于x的的一元二次方程,由题有△=2b-4ac=0(因为该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只有一个交点,所以2b-4ac=0)从而就可求出该切线的解析式,再把该切线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出x、y的值,即为切点坐标,然后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该切点到定直线的距离,即为最大距离。

(方法2)该问题等价于相应动三角形的面积最大问题,从而可先求出该三角形取得最大面积时,动点的坐标,再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其最大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