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赋
汉赋代表作品
汉赋代表作品汉赋代表作品有:1.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2.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3.汉代贾谊的《吊屈原赋》;4.汉代贾谊的《鵩鸟赋》;5.汉代枚乘的《七发》。
以上,就是汉赋的几部代表作品。
汉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样式,兴起并辉煌于两汉时期,尤其受到汉代文人墨客的喜爱。
汉赋的主要特点是专铺叙事,散韵结合,文体特点是大多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汉赋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记叙帝王游猎、渲染城市宫殿、谈论草木禽兽、叙述旅途所见、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在汉赋上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汉赋四大家”的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
《子虚赋》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之一,主要描写了楚国的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到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于云梦仅仅是他的后花园的小小一角,先生不服,用齐国的大海名山傲视子虚的故事。
首先,文章写了玉子先生和武玉先生的谈话,这引出了皇帝去森林的故事。
后来两人把皇帝要去森林的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树木都夸了一遍,然后写皇帝对郁庆功的狩猎,最后写皇帝的忏悔和反省。
文章主要讲述了贾谊被贬谪,来到屈原被贬谪的响水,表达对屈原这位一心为君的忠臣的哀思。
文章既表达了对屈原的悼念,也反映了他对非正义和世俗的厌恶。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贾谊借助猫头鹰的问答来表达自己的忧郁和怨恨。
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文笔潇洒,格调深沉,文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
这篇文章是一篇讽刺赋的作品。
假设楚王病了,吴克去探望。
通过相互问答,最终形成整部作品。
通过吃、乘、乐、猎、宴、观道六件事,太子康复了。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诫贵族子弟不要沉溺于过度的放荡,同时表达他们对贵族群体奢侈生活的批判。
汉代的口赋【范本模板】
汉代的口赋.更赋.关税.酒专卖.车船税和缗钱令东汉的税赋有三种: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力税)东汉的田税不过三十税一,刍稾税也不过年每顷55钱,可以说是古代最低的土地税,但人头税比较重,尤其是到了政治黑暗的东汉晚期。
比如,每户每年需要缴纳200钱的‘户赋';成年男子每年还要缴纳300钱的‘更赋'--罷癃咸出——废疾之人也不能免。
凡是1岁~14岁的孩子,不分男女,每年还要交纳23钱的‘口赋’(皇室税收,归少府,其中有3钱是马口钱,属于特殊军费,归大司农);成人的人头税叫‘算赋',15~56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交纳120钱(政府税收,归大司农,商贾和奴婢加倍,每人每年240钱。
为鼓励生育,女子15~30岁不结婚者分为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有妇女怀孕者,免其夫算赋一年);还有胡乱摊派的‘献费’,凡是成年男女,每人每年都要‘献给’皇帝63钱,以供宫廷费用(地方乱收费也多如牛毛,不计)。
‘徭役'就是每个傅籍的男子(年满17岁)每年须在户籍所在地服1 个月的无偿劳役,从事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基础建设劳动。
征发徭役说是以三十天为限,但只要工程质量不合格,需要返工,就叫‘勿计为徭’,即不计算在固定的役期内,可见徭役实际上往往超过一个月。
另外因为天高皇帝远的关系,地方官滥发徭役也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除此之外,每个良家少女应征入‘秀’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年的八月十五,朝廷都要派出中大夫、掖庭丞、相工三大官员,去乡间野里,‘阅视’年龄在13~20岁的佳人端丽(基本不会跑远,都是在雒阳地区)。
选取标准是姿色端美,面相符合相法“吉利”的女子。
中者当即坐上车,载入后宫,然后再从中择优,让皇帝“登御”.凡有幸受到皇帝恩宠,就有可能立为妃嫔。
由于八月初是朝廷向农民征收算赋之日,故称其制为“算人”。
这种采选也是百姓向帝王奉献的一种有生命的特殊赋税。
直到魏武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将之更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不得擅兴发”。
汉赋简说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 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大人赋》、《长门 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赋》、《鱼葅赋》、《梓山 赋》3篇仅存篇名。《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 1卷,已散佚。明人张 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而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 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 司马相如赋才天纵,文思萧散,控引天地, 错综古今,旷世莫比。 他是汉赋的奠基人,扬雄欣赏他的赋作,赞叹说:“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 其神化所至邪!”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 学者称为“赋圣”。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将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放在一起 作专节介绍,并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鲁 迅说:“不思故辙,自摅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其为历代评骘家所倾 倒,可谓至矣”。 司马相如还充分地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并通过自己的辞赋创作实 践和有关辞赋创作的论述,对辞赋创作的审美创作与表现过程进行了不少探索, 看似只言片语,但与其具体赋作中所表露出的美学思想相结合,仍可看出他对 赋的不少见解。他已经比较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的辞赋创作主张。从现代美学的 领域,对其辞赋美学思想进行阐释,无疑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骚体赋
汉赋
大赋
小赋
西汉前期
汉初之赋,据《汉书· 艺文志》著录有八家,即陆贾、朱建、赵幽王刘友、 贾谊、庄忌、枚乘、淮南王刘安以及未具名的淮南王门下群臣宾客,作品共一 百七十二篇。
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体制形式方面,贾谊赋都明显对屈原楚辞有所继承。他 们同有不世之才和为国尽忠报效之心,又同有不为所用、遭谗被放的悲愤之情, 因而辞情风貌多有相类。在体制上,则表现为沿袭楚骚句式,多用兮字,通篇 用韵,形式整齐,富于抒情色彩。 枚乘《七发》:开创了汉代大赋体式 第一,《七发》是在一个虚构的故事框架中以问答体展开的。 第二,《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 散文化的文体。 第三,《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材,这些题材在 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第四,《七发》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出现“劝百讽一” 的现象,这也成为后来汉赋的基本特征。 第五,以逐步盘升的手法表达讽喻意图。
汉代辞赋
汉代辞赋概说
汉代立国之后,社会由战乱转为安定,农 业获得稳定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 随的,是文化事业和文学艺术再度繁荣。 汉代君臣多为楚地人,他们在将自己的喜 怒哀乐之情和审美感受付诸文学时,便自觉 不自觉地采用了《楚辞》所代表的文学样式, 从而创造出汉代文坛独具风貌的赋。中国文 学发展中一段辉煌的历史便由此展开了。
二、汉赋的概念及形式 赋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 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 赋颂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 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 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它既有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的特点, 又有散文句型自由,无严格格律限制的特点。 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 赋、汉大赋和小赋(抒情小赋),但典型的 汉赋是大赋。
二、枚乘和“七体” 汉初为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刘氏集团先 后消灭了具有实力的异姓诸侯,而广建同姓 诸侯。这些刘氏宗亲不具备秦以前诸侯那样 独立王国的地位,却也具有相当强大的势力。 大国诸侯多礼贤下士,延揽人材。当时诸侯 国的宾客除在政治、邦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 用之外,更多的人则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学方 面。 给予汉初文学发展以巨大推动力的人首 推梁孝王刘武。孝王广筑苑囿,招延四方豪 杰、文士。一时俊逸之士如枚乘、公孙诡、 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园,形成 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 梁客皆善于创作史155)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乎哀哉,逢时 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 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 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 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 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 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 生,独离此咎兮。
汉赋
汉赋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仿《楚辞》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汉赋是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类别骚体赋、大赋、述行赋和抒情小赋骚体赋特点: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
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通篇用韵。
骚体可以称诗,亦可以指赋。
骚体赋代表: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贾谊《吊屈原赋》是借悼念屈原抒发愤慨,虽吊逝者,实为自喻。
此篇的形式与风格,是骚体的继承,但由于作品倾诉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因而和后来那种纯然出于模拟《楚辞》而为文造情的作品明显不同。
《鵩鸟赋》是一篇寓志遣怀之作,假设与鵩鸟对话而敷衍出一篇文字。
这篇赋一方面使用了主客问答体,同时也比较多地倾向于使用铺陈的手法,散文的气味浓厚预示了新的赋体正在孕育形成。
淮南小山《招隐士》写作者以急切的心情召唤隐居山林的隐士早日归来。
赋中描写山中景物,使用铺叙和夸张的手法,充满丰富的想象,是汉初骚体赋的优异之作。
汉大赋特点: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
一,铺张扬厉、文绣鞶帨的夸饰;二,结构宏大、场面雄伟壮观,富有气魄;三、词汇丰富,文采华茂;四、多用生字僻字,晦涩难懂;五、行文结构上多用问答体。
第二章汉代辞赋
(二)赋的涵义
❖ 古人的解释:
❖ “不歌而颂谓之赋。”(《汉书·艺文志》引 刘向云)
❖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文心雕龙·诠赋》)
❖ 第一种解释说明了赋体命名的由来。
❖ 第二种解释指明了赋在艺术风格上的特点。
❖ 刘熙载《艺概·赋概》说,“赋别于诗者,诗 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是两 种不同的文体。
❖第一节 骚体赋及“九体”
❖ 一、贾谊的骚体赋
❖ (一)汉初骚体赋简介
❖ 1.骚体赋的特征 ❖ 内容上:继承《楚辞》“怨刺”传统,抒写贤
人失志,忠奸不分,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情;
❖ 形式上:弃散用整,句式整齐,通篇用韵, 并且用“兮”;
❖ 表现手法上:尚铺陈,同时又借用楚辞“香 草美人”式的比兴手法。
❖用了屈原式的语言,来抒发自己受排挤遭打击的 愤慨。
•作品感情真实,对比鲜明,感情激切,比 喻新颖,句式整齐,近《诗》类《骚》。 •此赋可谓汉初辞赋的代表作。
•《吊屈原赋》是骚体赋的第一篇。 •是贾谊赴长沙途经湘水,感念屈原生平而作。 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况,名为吊屈原,实际抒发 了贾谊怀才不遇的愤懑。
❖ (二)汉初骚体赋的代表贾谊 ❖ 贾谊(前201—前169),洛阳
(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 文学家。 ❖ 他是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 赋作家。 ❖ 代表作: ❖ 《汉书·艺文志》载共有赋7篇, 现仅存《吊屈原赋》和《鵩鸟 赋》,为被贬后所作。
❖《吊屈原赋》属于典型的骚体抒情赋。: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乎哀哉,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混兮,谓跖跷 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 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 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第一章: 汉代辞赋
▪ 三、汉赋的基本文体特征:
▪ 1、音律:有音节而不入乐,所谓“不歌而诵谓之 赋”;
▪ 2、体式:骈散不拘,韵否不定。类似散文、骈文、 韵文之混合;
▪ 3、风格:善于铺陈夸饰,《文心雕龙》所谓“极 声貌以穷文”;
▪ 4、结构: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便于反复渲染, 驰骋铺张;
▪ 5、功用:娱乐功用与讽谏作用并举。
三、枚乘之赋
▪ 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今江苏淮阴)。《七 发》(作品选p183)是枚乘的代表作,也是枚乘仅存的唯一 完整作品。
▪ 1、题旨及结构: ▪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及枚乘摛艳,首制《七发》,
腴辞云构,夸丽风骇。盖七窍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 所以戒膏梁之子也。” ▪ 《文选》李善注:“《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
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上曰:“不有博弈者乎,为 之犹贤乎已!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 可喜,譬如女工有绮縠,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皆以 此娱悦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讽论鸟兽草木多 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远矣。”顷之,擢褒为谏大 夫。
汉代辞赋
一、赋的缘起与发展演变 二、了解各个时期赋的发展 及代表作家 三、代表作品 1、贾谊《吊屈原赋》。 2、枚乘《七发》。 3、司马相如《子虚赋》等。 3、张衡《归田赋》。 四、模仿赋的形式写作。
第一节 赋的缘起及演变
一、赋的缘起及演变
1 、赋源于诗。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 也”。
东汉辞赋的发展
一、班固及其《两都赋》 1、形制。 2、与西汉赋的不同。(153) 二、张衡《二京赋》 三、张衡的抒情小赋《归田赋》 1、陈述归田原因,抒发厌倦世事之情。 2、表达了想象中的归田之乐。 3、语言清丽典雅。 4、特点:重在抒情。 作业:自学扬雄《解嘲》,并与韩愈《进学解》对
举之志。其后卒以良伤哭泣至于死绝,是亦不善处 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 默默以使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 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贾谊论》)
4.苏子瞻谓“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是不然, 且未详考贾生之事实也。高汉之初,承秦敝,土宇虽定,而 先王之礼乐、法制所以维社稷安人民者,悉敬且未当。…… 及生迁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乃过湘为赋吊屈原以至其 惓惓不忘君国之意,而故为反词以自解其伤悼之怀,又为 《鹏乌赋》以自广。观其言,殆非达天安命者不能为也,而 可谓其不善处穷者邪?……嗟乎!世多称贾生之才,而余以 为贾生之识,足以见微而知著,其志在防微杜渐,为天下筹 长治久安之策。 (方宗识《贾生论》) 5.人皆以原为楚宗室,义不可去,谓谊不知原之心。然 《离骚》、《远游》诸篇,原曾自述其志,谊所素闻。第以 负长才而不见用,偏值天下一家之世,恨不能如原之时,列 国分域,可以任其所适。此意不敢明言,聊借古人以自寄耳。 非以此责原也。与东方曼倩《答客难》同义。从来未经拈破。 (林云铭《古文析义》) 6.《吊屈原赋》在体制上虽上承《九章》,但前一段连用许 多排比句,第二段多用反诘句和感叹句,形成一种铺张扬厉 的风格,同他的名文《过秦论》相似,具有战国策士说辞那 种雄辩的余凤。 (马极高《赋史》)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导读: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
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
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
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
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敬战国蔺相如,改名相如。
少好读书、击剑,曾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辞官,游于梁会王门下。
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
汉武帝后来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
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汉代,赋这种文体大盛,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写赋的作家,而司马相如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除《子虚赋》外,司马相如还作有《上林赋》、《美人赋》、《长门赋》等。
其中,《子虚赋》、《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气势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特点,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长门赋》为代表的骚体赋对我国宫怨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认为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重要作家。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言:“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
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
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扬雄扬雄(前53—公元18),汉赋代表作家,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
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
适值王莽篡汉,被迫投阁,曾自杀未遂,后抑郁而死。
汉代散体赋
3 、散体赋的辞藻丰富华美。扬雄认为,汉 赋在描写方面“必推类而言,极靡丽之辞 ,闳侈巨衍,竞于使人不能加也。” (《汉书 · 扬雄传》)为了表现物类之繁盛 ,作者常常在赋中堆砌大量的生僻词汇, 又喜欢把很多同一偏旁的字罗列在一起。 散体赋的句式以散体为主,灵活多变,有 时也融入骚体句。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有 的地方还押韵,读起来易于产生铿锵悦耳 的效果。
六、汉代散体赋的历史地位
散体赋描写了中华民族大发展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当 时人们在各个领域勇敢开拓和进取的业绩,歌颂了国家的 强盛和统一,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散体赋扩大了古代文学的题材领域。 在表现技巧和语言运用方面,为后人提供了经验。 对古代文学观念的形成,对于文学脱离学术走向独立,起
2 、赋的中间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对事物进行绘声 绘色的描写,极力表现客观对象的广阔性、无限 性、丰富性,从而形成宏大的结构、令人眼花缭 乱的画面和惊心动魄的气势。《西京杂记》曾记 载司马相如介绍自己作赋的经验:
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 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 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
三、汉代散体赋的形成
真正标志着汉代散体赋形成的作品是枚乘 的《七发》。文中假设楚太子有疾,吴客 前去问候,指出其病因在于生活过于安逸 ,非药石针灸可治,诱使他改变生活方式 ,终于使他“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赋中描写观涛一段,极为生动:
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 出内云,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 涛起。其始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 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 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 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 轻车之勒兵。
汉代赋体文学
汉代赋体文学汉代赋体文学第一节赋体名称的来源以赋名篇,始于荀子。
荀子曾作《礼》、《知》、《云》、《蚕》、《箴》“赋”五篇,是以“赋”名篇的第一人,但作为文体来说,尚不具备,仍属于“赋”的萌芽阶段。
《文选》所收宋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文体特点如汉代赋,但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些作品至少是汉武帝以后的作品,不可能是生活在战国时光楚襄王之际的“宋玉”作品。
可以说,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
一、赋的特征: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原指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
《文心雕龙•诠赋》云:“赋者,铺也;铺采摛(ch i)文,体物写志也。
”意思是:赋,就是铺叙,通过铺陈辞采写成文章,通过描绘物象来抒发情志。
“铺采摛文”是赋的形式,而“体物写志”则是赋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引刘向云:“不歌而颂谓之赋”,意思是赋为一种脱离音乐的诵读方式。
由上述两点,可概括赋的一般特点是:内容侧重于叙事,多用陈述性、叙事性和描绘手法,形式上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不能入乐歌唱,只适宜于朗读。
二.诗和赋的关系: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赋是由古诗演变而来。
《艺文志》说:“不歌而颂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可见诗与赋的区别是,前者为可歌的,而后者是不歌而颂的。
三、楚辞和赋的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又说:(屈原)乃作《怀沙》之赋”,班固称:“其文弘博典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
”(《离骚序》)可见,以司马迁、班固为代表的汉代人认为“辞”与“赋”没有区别,他们把屈原的作品也称作赋。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则将“骚”与“赋”划为两体。
他说:“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则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意思是到屈原创作《离骚》时,才开始扩展绘声绘形的特色。
赋,起源于诗人,而由《楚辞》开拓出新的疆界。
)刘勰的看法较中肯,“辞「或称作“骚”)与“赋”是不同的文体,“赋”是由“辞”演变而成。
汉赋名篇欣赏
汉赋名篇欣赏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是汉朝时期最高水平的文学形
式之一。
汉赋的特点在于咏物、咏志、咏情三个方面都非常突出,风
格优美华丽,词藻华丽而严谨,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下面就来
欣赏一些汉赋名篇。
《长门赋》是汉代儒生杨雄写的一篇赋。
这篇赋以长门为主题,
全篇表达出作者对长门从历史、文化和人文方面的赞美之情,既有情
感的表达,又有典故的描绘,赋中琐事无遗,极尽细腻之能事,被人
称为汉赋之极品。
《扬雄赋》是扬雄为他的老师司马迁所写的一篇赋。
这篇赋以司
马迁为主题,比较具有人文学的特色。
全篇描写了司马迁一生的经历
和他为汉朝史书《史记》所作的贡献。
文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文献、人物铭记的高度敬重之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感情性,是汉赋中的
佳作之一。
《白马篇》是汉代书法家张怀瓘所作的一篇赋。
这篇赋以白马为
主题,描写了白马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马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赋中用词华丽,情感真挚深刻,表达了对于精神品质的重视和人
性的追求。
汉赋是中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思想表达和感情描写,深深地打动了几千年的中国人。
回顾这些传世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
感知古人的文化、思维和审美情趣,也更能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
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汉赋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
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
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
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
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敬战国蔺相如,改名相如。
少好读书、击剑,曾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辞官,游于梁会王门下。
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
汉武帝后来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
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汉代,赋这种文体大盛,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写赋的作家,而司马相如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除《子虚赋》外,司马相如还作有《上林赋》、《美人赋》、《长门赋》等。
其中,《子虚赋》、《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气势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特点,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长门赋》为代表的骚体赋对我国宫怨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认为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重要作家。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言:“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
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
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扬雄扬雄(前53—公元18),汉赋代表作家,与司马相如并称“扬马”。
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
适值王莽篡汉,被迫投阁,曾自杀未遂,后抑郁而死。
汉赋 名篇 汇总
吊屈原赋《吊屈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作品。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遂作此赋。
此赋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现对屈原深深的同情。
作者也流露出对自己无辜遭贬的愤慨,但他不赞同屈原的以身殉国,认为屈原最终的不幸在于他未能“自引而远去”。
作者主张“远浊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这才合乎“圣人之神德”。
此赋是汉初文坛的重要作品,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也是汉人最早的吊屈之作,开汉代辞赋家追怀屈原的先例。
作品原文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2),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3),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
被谗放逐,作《离骚》赋(4)。
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
”遂自投汨罗而死(5)。
谊追伤之,因自喻(6)。
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7)。
侧闻屈原兮(8),自沉汨罗。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9)。
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10)。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11)。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12)。
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13)。
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14)。
谓随、夷溷兮,谓跖、蹻为廉(15);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16)。
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17)。
斡弃周鼎,宝康瓠兮(18)。
腾驾罢牛,骖蹇驴兮(19)。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20)。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21)。
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22)。
谇曰(23):已矣(24)!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25)?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26)。
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27)。
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28)?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使骐骥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29)?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30)。
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31)?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32)。
见细德之险征兮,遥增击而去之(33)。
汉赋名篇 汉赋名句(精选范文)
汉赋名篇汉赋名句(精选范文)1、《吊屈原赋》:贾谊的《吊屈原赋》是借悼念屈原抒发愤慨,虽吊逝者,实为自喻。
此篇的形式与风格,是骚体的继承,但由于作品倾诉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因而和后来那种纯然出于模拟《楚辞》而为文造情的作品明显不同。
2、《鵩鸟赋》:贾谊的《鵩鸟赋》是一篇寓志遣怀之作,假设与鵩鸟对话而敷衍出一篇文字。
这篇赋一方面使用了主客问答体,同时也比较多地倾向于使用铺陈的手法,散文的气味浓厚预示了新的赋体正在孕育形成。
3、《西京赋》:为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作,作品中描述了长安的繁华,讽刺了社会的奢靡风气,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记载了“扛鼎”、“缘竿”、“钻圈”、“跳丸剑”、“走索”、“鱼龙变化”、“吞刀吐火”、“划地成川”等许多精彩杂技、幻术节目,并有乐队伴奏。
4、《二京赋》是东汉辞赋,为张衡的代表作之一。
《二京赋》是运用文学手法的社会剖析,其中有政治方面的讽谏、社会事物的描述,历史的反思、哲理的寓含、感情的抒发、意境的想象,诸景毕现,文思泉涌,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二京赋》的传播,使张衡名声大振。
除了它文字典雅,取材翔实,更由于它改变了辞赋专一阿谀颂德的陋习,开一代新风。
5、《别赋》:是南朝文学家江淹创作的一篇抒情小赋。
此赋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画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
赋的开头,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句总写,以精警之句,发人深省,接着写各种类型的离别,表现出“别虽一绪,事乃万族”,既写出分离之苦的共性,也写出了不同类型分别的个性特点,最后总结出“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指出分别的痛苦“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指出任何大手笔也难写离别之深情,言尽而亦不尽。
全赋用骈偶的句式,绘声绘色,语言清丽,声情婉谐,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1、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汉代文学之汉赋
第二,《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 铺陈写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这篇赋的基 本内容,就是以美丽的语言竭力描述音乐、美味、 车马、宴游、狩猎、观涛六方面的情状(所谓“七 发”,实以此六事为主),最后引申到贤哲的“要 言妙道”。
与铺陈的特征相适应,《七发》的文句,也改变了 楚辞文句富于变化,多用虚词和语气词的特点,使 用排比整齐的句法,使语言本身更具有形式上的美 感。
2、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一是篇幅较长, 规模 宏大, 一般都在千言以上;二是多采用主客 问答的方式结构成篇,韵文与散文混用, 散文 成分较多。
二、枚乘与《七发》
1、枚乘(?~前140),字叔,西汉辞赋家。曾做 过吴王、梁王的文学侍从。七国之乱前,曾上书谏 阻吴王起兵;七国叛乱中,又上书劝谏吴王罢兵。 吴王均不听。七国之乱平定后,枚乘因此而显名。 景帝时,拜为弘农都尉,因非其所好,以病去官。 武帝即位后,以“安车蒲轮”征之,因年老,死于 途中。枚乘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 志》著录“枚乘赋九篇”。今仅存《七发》、《柳 赋》、《菟园赋》三篇。
1) 体物为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用了 主要篇幅来描写楚、齐诸侯的“苑囿和游猎 之事, 体现了汉大赋在内容上以体物为主的特 点。
2) 用铺张的手法, 富丽的辞藻来描写事物,
是汉大赋的基本特色。《子虚赋》对事物的 描写, 极尽铺排夸张之能事, 例如对云梦的描 写, 先分类描写其山、其土、其石,接着按东 南西北方位, 描写其中风景和水陆物产;对每 类事物的描写, 也尽量加以罗列。由于对事物 进行铺张描写的需要, 作者使用了不少华美辞 藻, 因此辞藻显得特别富丽。
赵壹与抒情小赋
一 、抒情小赋的特点 在内容上侧重咏物和抒情, 在形式上篇幅
较大赋短小,不用问答体, 通篇用韵文,个别的 也用楚辞体句式。小赋同大赋有明显区别,比 较接近骚赋,但它在内容上也有侧重咏物的, 并且多不用楚辞句式,因此与骚体赋又有区 别。
汉赋的名词解释简短
汉赋的名词解释简短汉赋,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学风貌。
汉赋一词源于古代的中国诗歌体裁,起初用于表示一种特定的文学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赋的概念逐渐扩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领域。
在古代中国文学中,诗歌根据其表达形式和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赋作为其中一种,注重抒发作者的感情和对事物的描绘。
它以抒情和描述为主要特点,能够通过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从字面上看,"赋"意为"附上"、"负担"或"附诗"。
在古代,赋可以指附加在礼仪或神圣仪式上的诗歌,具有一定的宗教背景。
赋的目的是通过诗歌表达对神明或圣地的崇敬和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得到了开展和发展。
然而,在汉代以后,赋的含义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
在汉代,赋被重新定义为一种以宫廷乐舞形式表现的诗歌。
这种形式中的赋以其严格的格式和规定而闻名,例如,它们通常是五音十六字的,意味着每行五个音节,共十六个字。
这种形式的赋被广泛用于朝廷的演讲和致辞。
汉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广泛的题材。
赋以形象生动的描写和丰富多样的意象为特征,可以涉及各种主题,如自然景观、人物传记、历史事件等。
汉赋的题材极为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欣赏。
它既可以将读者带入一个闪耀的宫殿或一个寂静的花园,又可以展现英雄的壮丽事迹或琴棋书画的优美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汉赋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也是其独特之处。
汉赋通常以"本事赋颂"的形式出现,以展示作者的才华和智慧。
赋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要求作者具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词汇储备。
例如,作者经常使用类比、隐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来给文学作品增添光彩。
通过使用这些技巧,赋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提供全面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在今天,汉赋已成为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被广泛地研究和欣赏。
它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名篇
汉赋名篇1.汉赋分类《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屈原赋二十五篇。
楚怀王大夫,有《列传》。
唐勒赋四篇。
楚人。
宋玉赋十六篇。
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
赵幽王赋一篇。
庄夫子赋二十四篇。
名忌,吴人。
贾谊赋七篇。
枚乘赋九篇。
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
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
太常蓼侯孔臧赋二十篇。
阳丘侯刘郾赋十九篇。
吾丘寿王赋十五篇。
蔡甲赋一篇。
上所自造赋二篇。
倪宽赋二篇。
光禄大夫张子侨赋三篇。
与王褒同时也。
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刘向赋三十三篇。
王褒赋十六篇。
右赋二十家,三百六十一篇。
陆贾赋三篇。
枚皋赋百二十篇。
朱建赋二篇。
严助赋三十五篇。
朱买臣赋三篇。
宋正刘辟强赋八篇。
司马迁赋八篇。
郎中臣婴齐赋十篇。
臣说赋九篇。
臣吾赋十八篇。
辽东太守苏季赋一篇。
萧望之赋四篇。
河内太守徐明赋三篇。
字长君,东海人,元、成世历五郡太守,有能名。
给事黄门侍郎李息赋九篇。
淮阳宪王赋二篇。
杨雄赋十二篇。
待诏冯商赋九篇。
博士弟子杜参赋二篇。
车郎张丰赋三篇。
张子侨子。
骠骑将军朱宇赋三篇。
右赋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
入杨雄入篇。
孙卿赋十篇。
秦时杂赋九篇。
李思《孝景皇帝颂》十五篇。
广川惠王越赋五篇。
长沙王群臣赋三篇。
魏内史赋二篇。
东暆令延年赋七篇。
卫士令李忠赋二篇。
张偃赋二篇。
贾充赋四篇。
张仁赋六篇。
秦充赋二篇。
李步昌赋二篇。
侍郎谢多赋十篇。
平阳公主舍人周长孺赋二篇。
雒阳锜华赋九篇。
眭弘赋一篇。
别栩阳赋五篇。
臣昌市赋六篇。
臣义赋二篇。
黄门书者假史王商赋十三篇。
侍中徐博赋四篇。
黄门书者王广、吕嘉赋五篇。
汉中都尉丞华龙赋二篇。
左冯翊史路恭赋八篇。
右赋二十五家,百三十六篇。
《客主赋》十八篇。
《杂行山及颂德赋》二十四篇。
《杂四夷及兵赋》二十篇。
《杂中贤失意赋》十二篇。
《杂思慕悲哀死赋》十六篇。
《杂鼓琴剑戏赋》十三篇。
《杂山陵水泡云气雨旱赋》十六篇。
《杂禽兽六畜昆虫赋》十八篇。
《杂器械草木赋》三十三篇。
《大杂赋》三十四篇。
《成相杂辞》十一篇。
《隐书》十八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蜀都赋》、《甘泉赋》
班固:《东都赋、西都赋》(《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东京、西京)
3、东汉中叶以后至汉末的一百余年间是汉赋的衰微时期
以小赋为主
张衡是处于大赋向小赋转变时期的作家,他的《归田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是小赋中的优秀作品。
《毛诗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赋也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氓》《七月》
2、
受楚辞的影响
“赋也者,受命于世人,拓宇于楚辞也。”(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较长的篇幅
华美的语言、词汇
问答对唱的方式
铺陈事物 的方法
“赋”与“辞” 的关系
小赋
小赋又称抒情小赋,是东汉中叶以后逐渐兴盛的一种赋体,它篇幅短小,文辞清丽,多通篇用
韵,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结构上不用问答体,而显示出灵活自由的特点
赋在汉代以后的演变
赋在汉代经历了兴起,兴盛到衰落的变化历程,但仍然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六朝时演变为骈(俳)赋,唐宋时演化为律赋,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以来又发展为文赋,现代仍有峻青的《秋色赋》等。
大赋的特点
大赋又称体物大赋、散体大赋,是汉赋中最具特色的赋体
特点:
①体制宏大,篇幅较长,一般都在千言以上;
②多用铺陈夸张的手法,语言华美,词藻富丽;③内容上多写宫殿、苑囿、京都、山川等壮丽的事物以及帝王的活动;
④结构上多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通常由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⑤散韵结合,正文以韵文为主,序、尾一般用散文。
三、汉赋兴盛的原因
1、汉代经济的发展,为赋体文学的兴盛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2、汉代至武帝之前的政治稳定,为汉赋创作出现高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对外交往的扩大和宫庭园林的兴建,开阔了汉人的眼界,为赋体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表现题材
4、统治者的提倡,对汉赋的兴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汉赋的代表作家作品
贾谊及其《鵩鸟赋》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贾谊的文学活动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他的散文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五十八篇,但流传于今天的仅《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数篇,后被刘向收集合编为《新书》。《艺文志》说他的辞赋有七篇,今存五篇,其较完整的保存下来的只有《吊屈原赋》、《鹏鸟赋》
2、武帝到东汉中叶二百余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时期
以大赋(散体大赋)为主
枚乘的《七发》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标志着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
班固:“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竟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汉书 艺文志》
刘勰:“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 《文心雕龙·诠赋》
山东大学龚克昌 《汉赋研究》:
赋体的兴起与纵横家之风有密切的影响
二、汉赋的发展及各种赋体的特点
1、汉初至武帝继位(前86年),是汉赋的形成时期
以骚体赋为代表
骚体赋指模仿楚辞而写成的赋
在形式上与楚辞相似:
句子中多用带“兮”的语句;
内容上注重抒情;
是一种由楚辞向赋体文学转变的一种赋体样式。
《史记·贾生列传》“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鸟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曰鵩,贾生既已迁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贾谊及其《鵩鸟赋》
贾谊被文学史评价为“汉初唯一优秀的骚体赋作家”
“贾谊《鵩鸟赋》致辩于情衷”。--刘勰《文心雕 龙》
赋的发展与楚辞曾有密切联系,赋是在吸收、借鉴了楚辞的一些特点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文体。
楚辞是一种感情热烈的抒情诗,而典型的(汉)赋已经演化成一种介于诗文之间的、以夸张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文体。
北大 费振刚《汉赋的起源》:
赋体与“隐语”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承接的关系
汉代的赋
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赋体的含义
赋是盛行于汉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诗经中“赋”的表现手法为基础,在吸收了楚辞的一些艺术技巧后形成的一种新兴的文体。它常采用问答的结构方式、铺陈夸张的艺术手法叙事状物,形式上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 “不歌而诵”的一种文体。是汉代最为兴盛的一种文体,故又称为汉赋。
一、赋体的起源
最早以赋名篇的现象产生于战国后期楚国、荀卿和宋玉,所以也有人认为他们是最早的赋作家。如荀子有赋十篇,现存礼、知、云、蚕、针五篇;宋玉有《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等
1、
由《诗经》“六义”中的“赋”衍化、发展而来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也。”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