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然垄断产业的价格行为分析
西方经济学对垄断行为的分析及监管建议
西方经济学对垄断行为的分析及监管建议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竞争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石。
然而,垄断行为的存在可能给市场环境带来扭曲,损害消费者利益。
西方经济学家们对于垄断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监管建议。
一、垄断行为的分析1. 定义和类型垄断是指一个企业或一群企业控制着市场上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并且能够在市场上行使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威慑力。
根据市场份额和市场进入壁垒的不同,垄断行为可分为自然垄断和人为垄断两类。
2. 影响因素(1)市场份额:垄断行为通常需要企业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可以通过减少竞争参与者来实现市场垄断。
(2)市场进入壁垒:市场进入壁垒的高低将决定垄断行为的难易程度。
壁垒包括技术壁垒、资本壁垒和法律壁垒等。
3. 影响与问题垄断行为可能带来以下问题:(1)价格歧视:垄断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
(2)创新减少:垄断者缺乏竞争压力,可能减少对产品研发和创新的投入。
(3)消费者权益受损:垄断者能够主导市场并控制价格,消费者选择权和购买能力受到限制。
二、垄断行为的监管建议1. 反垄断法的制定与执行(1)加强反垄断法律体系的建设,确立明确的垄断行为定义和处罚标准。
(2)设立专门的反垄断机构,加强对市场垄断行为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3)提高反垄断法的执行效率,加强对合并和并购行为的审查,避免市场垄断行为的形成。
2. 促进市场竞争与创新(1)降低市场进入壁垒,鼓励新兴企业的发展。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以及简化市场准入手续。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分享与合作。
(3)完善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市场监管,避免信息不对称,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3. 维护消费者权益(1)加强对垄断行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防范市场垄断行为带来的消费者利益损害。
(2)强化消费者维权机构的建设,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维权渠道和专业的法律援助。
垄断竞争市场产量和价格决定
定2023-11-09•垄断市场概述•垄断市场的产量决定•垄断市场的价格决定目录•垄断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垄断市场的监管和管理•案例研究01垄断市场概述垄断市场是指一个行业中只有一家公司或少数几家公司,它们能够控制市场的生产和价格。
定义垄断市场具有市场控制力、价格制定权和利润最大化倾向。
特征定义和特征某些行业天生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如铁路、电力等,由于固定成本高且规模效应明显,一般由一家公司垄断经营。
垄断市场的形成自然垄断政府授予某些公司特许经营权,如邮政、烟草等,这些公司在授权范围内具有垄断地位。
政府授权垄断某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或市场拓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市场。
创新形成垄断市场上只有一家公司,它能够完全控制市场价格和产量。
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公司主导市场,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决定市场价格和产量。
市场上存在一定数量的公司,它们具有一定的市场控制力,但不足以完全控制市场。
03垄断市场的主要类型020102垄断市场的产量决定最大化利润的产量决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垄断厂商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满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考虑市场需求在确定产量时,垄断厂商还需考虑市场需求,以确定最佳销售量。
确定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垄断厂商通过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确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考虑市场结构的产量决定垄断市场结构分为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三种类型。
市场结构类型在完全垄断市场中,厂商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生产能力来决定产量。
完全垄断的产量决定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几个厂商控制了市场大部分份额,因此每个厂商都会根据竞争对手的策略来决定自己的产量。
寡头垄断的产量决定在垄断竞争市场中,有许多厂商提供相似的产品,每个厂商的产量需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反应。
垄断竞争的产量决定垄断厂商可以通过价格歧视来增加利润,即对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垄断市场的产量效应受到市场需求、竞争压力和政策因素的影响。
自然垄断 名词解释
自然垄断名词解释自然垄断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由于技术、规模经济或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能够独占市场并限制竞争。
这些企业能够通过规模扩张、技术创新和低成本等手段,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运营,从而形成一种天然的垄断现象,其他企业难以进入或与其竞争。
自然垄断是市场经济中一种典型的市场失灵现象,常见于电力、天然气、铁路、水务等基础设施领域。
这些领域由于存在巨额的固定成本和高度的技术门槛,导致进入该领域的企业数量非常有限,从而形成垄断。
与传统垄断不同的是,自然垄断是由于技术和规模经济等无法避免的原因导致,而非企业恶意行为。
自然垄断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存在固定成本巨大的设施或网络,如铁路、管道、电力输配网等。
这些设施需要大量的投资才能建设和运营,但无法与用户的规模成正比,导致单位成本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下降。
2. 具备规模经济效益,即企业在产量扩大时成本可以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可通过分工合作、设备利用率的提高、采购力量的增强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形成竞争对手很难复制的优势。
3. 市场需求量有限,无法支撑多个竞争对手共存。
由于市场需求量有限,多个竞争对手进入市场会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不符合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自然垄断对市场运行及社会福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 自然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垄断定价获得高额利润,但这也可能导致公平性问题。
垄断企业往往将定价权用于获取最大化利润,而不一定会提供最优质或最低价格的产品或服务,对消费者权益产生损害。
2. 自然垄断企业存在市场退出的风险。
一旦其他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进入该领域,自然垄断企业的市场地位将受到挑战,可能面临市场份额的丧失和收入的下降。
3. 自然垄断企业在满足社会公益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其具备规模经济和高效率运营的特点,自然垄断企业可以提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益需求。
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如果由一个厂商生产整个行业产出的生产总成本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厂商生产这个产出的生产总成本低,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
如果自由竞争的结果造成由单一厂商生产,则该行为副本以算是个自由垄断行业,或者,如果种种竞争力量导致了一种不同的行业结构,那么,也可能出现自然垄断。
一般而言,自然垄断的特点在于一个代表性厂商的成本函数的次可加性。
若对所有非负x1,……x k(?),?成立,则成本函数c对产出x是次可加的。
如果该行业所有预期的厂商具有同样的成本函数,或者某厂商拥有独一无二的先进技术,那么,次可加性意味着,如果只有一个厂商在该行业市场上是活跃的,该行业成本最小。
虽然次可加性是一个纯技术条件,但是,如果不完全竞争的结果是低效率的话,纯经济力量也可能导致自然垄断。
不过,在只有少数厂商的一个市场上的竞争,则传统上是对策论研究的范围,而几乎得不到唯一的均衡结果。
所以,以次可加性的技术准则作为自然垄断的明确特征,一般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自然垄断的概念先于用次可加性术语对它的定义。
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经济学家认为,形成自然垄断的条件包括两点:即单一厂商生产的超级效益和过度或“毁灭性”竞争造成的不良结果。
这两种力量常常同时并存,例如各电话公司在该行业发展早期争夺用户。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ell)是首先正式确定了这种方法——以代表性企业成本函数的形式作为行业结构的根本决定因素的经济学家之一。
平均生产成本递增的行为通常是竞争性的,而成本递减的行业则为不完全竞争的或垄断的。
J·M·克拉克(J·M·Clark, 1923年)通过对管理费用经济学(用现在的术语是非凸性经济学)的体现分析,在自然垄断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
克拉克认为,许多制造业行业中,管理费用在总成本中占相当一部分,而且在这种行业里厂商间的竞争远不是完全竞争。
在需求不足时,价格趋于降到可能比平均成本还低的边际生产成本。
自然垄断知识点总结图表
自然垄断知识点总结图表一、自然垄断的定义自然垄断是指在某一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中,因规模经济的存在,只有一家企业能在市场上生产并销售这种产品或服务,形成一种垄断现象。
这种垄断并非通过垄断行为形成,而是由于生产和销售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规模足够大,可以使一家企业以较低的平均成本生产这种产品或服务,并具有足够的市场能力以自然垄断的形式存在。
二、自然垄断的成因1. 规模经济效应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这种规模经济效应使得在生产一些产品或提供一些服务时,只有一个生产者能够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并销售这种产品或服务。
2.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间的差异在自然垄断行业中,产品的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的比重较小。
这意味着一旦企业能够覆盖固定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量,就会使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使得只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和销售这种产品,并形成自然垄断。
3. 技术和专利壁垒在某些产业中,部分技术或专利的壁垒使得只有一家企业能够生产和销售这种产品或服务,从而形成自然垄断。
4. 市场需求规模一些市场上的需求规模非常大,使得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规模,从而形成自然垄断。
三、自然垄断与政府政策1. 竞争政策在自然垄断行业中,政府需要通过竞争政策来确保垄断企业的市场行为不会对消费者和其他企业造成不公平的影响。
这包括对垄断企业的价格进行监管,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通过法律手段对垄断企业进行限制。
2. 价格管制政府可以通过价格管制手段来防止自然垄断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对消费者进行不当收费。
价格管制可以包括对垄断企业的价格进行限制,以及对其利润水平进行监管。
3. 公共监管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监管机构来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监管,以确保垄断企业的市场行为符合公共利益。
这包括监督垄断企业的价格、服务质量、投资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行为。
四、自然垄断的利与弊1. 利(1)降低生产成本:自然垄断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从而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
垄断市场的形成和影响
垄断市场的形成和影响垄断市场是指某个行业或市场中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控制着市场份额,能够通过控制价格和供应量来影响市场的竞争格局。
垄断市场的形成和影响是经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垄断企业的行为特征以及垄断市场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垄断市场的形成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1. 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指某些行业由于技术特性使得只有一个企业能够以最低成本提供产品或服务。
例如,电力、水务等行业需要大规模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导致进入门槛较高,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承担这样的投资,从而形成了自然垄断。
2. 政府管制政府管制也是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之一。
政府对某些行业进行严格管制,限制新进入者的准入,从而使得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存在。
例如,电信、银行等行业在一些国家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导致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能够提供相关服务。
3. 垄断企业的行为垄断企业通过一系列行为也可以导致垄断市场的形成。
例如,通过收购竞争对手、垄断供应链、控制关键资源等手段,垄断企业可以限制其他竞争者的进入,从而形成垄断市场。
垄断企业的行为特征垄断企业在市场中具有以下行为特征:1. 价格控制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由于市场上没有竞争者,垄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利益来决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通常会将价格设置在较高水平。
2. 限制供应量为了维持高价格和高利润,垄断企业通常会限制产品或服务的供应量。
通过限制供应量,垄断企业可以创造人为的供需失衡,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3. 技术创新的抑制垄断企业为了保持自身的市场地位,通常会抑制技术创新。
由于缺乏竞争压力,垄断企业没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受到限制。
垄断市场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垄断市场对经济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1. 价格上涨垄断企业通过控制价格来获取更高的利润,这导致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
垄断市场的效率分析
垄断市场的效率分析现代经济体系中,市场竞争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市场中也存在着一些市场参与者因为拥有垄断权力而能够控制价格和产量的情况,这就是垄断市场。
与竞争市场相比,垄断市场在效率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将对垄断市场的效率进行分析。
一、垄断市场存在的经济效率问题在垄断市场中,垄断者作为市场的唯一供应者,能够主导价格和产量的决策。
他们通常会设置高昂的价格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而不考虑消费者需求和福利。
这样的高价格会导致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因为一部分消费者可能不再购买产品或服务,从而限制了总需求。
其次,垄断市场可能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由于垄断者拥有市场垄断权力,他们不必担心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
因此,垄断者可能没有动力进行创新和技术升级,导致生产技术停滞不前并且高成本产能过剩。
这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
二、尽管垄断市场存在经济效率问题,但在某些情况下,垄断者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效率。
以下是一些情况:1. 自然垄断:某些行业由于规模经济效应而出现自然垄断现象。
自然垄断是指某一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时存在唯一的、最低成本的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垄断者存在可以提高整体效率。
因为市场上出现多个竞争者只会导致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2. 创新垄断: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独家专利保护形成了垄断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垄断者可以通过定价权获取高额利润,但这种利润也可以作为激励机制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创新垄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经济的效率。
然而,垄断市场中的这些例外情况是有限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垄断市场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是负面的。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市场效率。
三、政府应对垄断市场的措施政府应通过法规和监管机构来控制垄断者的行为,确保垄断者不滥用其权力。
以下是一些政府应对垄断市场的措施:1. 反垄断法规:政府可以制定反垄断法规来防止垄断者的滥用行为,保护市场竞争。
快递业自然垄断市场的例子
快递业自然垄断市场的例子“双十一”促销前夕,在相继收到杭州、温州、嘉兴、金华等多地举报快递集体涨价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于11月6日召开全省快递行业涉嫌垄断行为告诫会。
2021年11月7日,浙江市场监管局官网消息,会上指出2021年9月份以来,圆通、中通、申通、百世汇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先后进行较大幅度提价,首重由原来的2.6元/公斤上涨至4元/公斤,续重则从1-2元/公斤涨到4元/公斤。
不仅如此,一些快递企业还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拒绝交易。
当一些商户投诉因快递费上涨想更换合作方时,其他快递企业均不收货,商户只能被动接受原合作快递企业涨价。
据南都记者了解,《反垄断法》第十三条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变更价格等垄断协议。
第十七条明确,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双十一前,“四通一达”等先后大幅提价南都记者注意到,2021年8月,有从事服饰生意的电商在义乌本地论坛上发帖称,“近期义乌快递联合涨价厉害,从原来的1.9元涨到2.7元,而且不允许电商换快递公司,必须发原来的快递。
”该网友还称,以前冲着“快递价格洼地”把仓库迁过来的外地电商大户因此有搬走之意。
还有跟帖者表示,面对一路上升的快递价格,电商很被动,根本“没法谈判”。
2021年11月7日,在浙江快递行业涉嫌垄断行为告诫会上,浙江市场监管局披露2021年以来,该省共受理快递行业投诉举报79起,涉嫌垄断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一些快递企业存在协同涨价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定交易等行为。
经过前期初步核查,2021年9月份以来,“四通一达”等快递企业先后大幅度提价,首重和续重都涨到4元/公斤。
对于涨价前已经签订合同的商家,一些快递企业予以单方毁约。
此外它们还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无正当理由拒绝交易,这使得商户只能被动接受原合作快递企业涨价。
据南都记者了解,当天参加会议的包括圆通、申通等15家快递企业和浙江省快递商业协会。
自然垄断.DOC
自然垄断行业一、什么是自然垄断行业?所谓自然垄断性,是指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和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使提供单一物品和服务的企业或联合起来提供多数物品和服务的企业形成一家公司(垄断)或极少数企业(寡头垄断)的概率很高。
我们把这种由于技术理由或特别的经济理由而成立的垄断或寡头垄断,称为'自然垄断‘或'自然寡头垄断’自然垄断行业通常具有这样一种生产技术特征:面对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与两家或更多的企业相比,某单个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供应市场。
现实中的自然垄断行业以公用事业为主,如供水、供电、煤气供应等,辅之以其他一些特殊产业。
这些自然垄断行业的初始投资往往十分巨大,如果任由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政府不加以适当规制,可能会产生不利于社会福利改进及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
常见的后果有两种:一种结果是市场竞争无法实现优胜劣汰,任何企业都达不到经济规模,恶性竞争持续不断。
另一种结果是市场竞争达到了均衡,某个企业独占市场份额,达到规模经济,行业生产成本因此而大幅度降低,但是无数其他企业被竞争淘汰。
二、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合理性: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合理性在于:第一,自然垄断企业目标的双重性。
一方面自然垄断行业多具有普遍服务性特征,决定了该类行业应将公益性目标摆到一定的位置上;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企业,它要追求利润,追求经济效益。
如不进行适当规制,垄断企业会倾向于制定垄断高价,掠夺消费者。
第二,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
相对于垄断生产者,消费者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地位。
第三,市场经济秩序条件的缺失。
我们的市场秩序条件并不是令人十分满意的,如不加以适当规制,难免会出现垄断欺市、特权经商的现象。
为了营造公平交易的秩序,规制是必要的。
为了节约交易成本,更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各国政府纷纷选择了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规制的方式。
自然垄断规制是指在竞争很弱的自然垄断产业中,政府通过一定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一种类似竞争机制的激励机制,以导向垄断型企业的经济决策;或者采取强制性措施,对垄断型行业的市场准入、价格、产量、质量、环保标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自然垄断企业的行为规制.
2.自然垄断行业的行政属性明显, 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紧密结合 行政垄断是政府和政府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
行为,主要表现为地区贸易壁垒、部门贸易壁垒、政府 限定交易、设立行政公司等,实质上是行政权力对行业 的过度干预和保护。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主管部门是集 行政职权、经济管理职权于一身的变相的行政组织。在 行业自身利益的驱动下,行业主管部门往往滥用行政权 力扭曲市场机制,破坏市场秩序。在自然垄断领域,企 业绝大多数是国有独资和国家绝对控股,再加上本身天 然的非竞争性、社会公益性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对行业利 益的本能追求,其行政属性形式散而神不散,至于其滥 用独占地位、限制竞争等行为,也都是依靠行政权力取 得市场支配地位后所做出妨碍竞争行为。因此,我国的 自然垄断实质是一种“行政性”自然垄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前,我国自然垄断企业的状况
近年来,电力、电信、民航等行业的改革重组取得实质性的进 展,市场格局初步形成。电力行业实施了以厂网分开,发电企业引 入竞争、主辅分离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已经成立了两家电网公 司,五家发电集团公司和四家辅业集团公司。电信行业目前形成了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网通、联通、铁通、卫通等六家基础电信运 营商。民航实施了以政企分开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组建了中航、 东航、南航三大航空集团,以及中航信、中航油、航空器材进口三 家专业集团公司。邮政体制改革已经启动,铁路体制改革也正在积 极酝酿。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允许非公有资 本进入垄断行业、领域的政策、措施。今后,垄断行业和领域改革 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
2.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及迅速与国际市 场规则接轨,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已 势在必行,在反垄断法中专门有效地规制 自然垄断。
垄断市场结构与行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垄断市场结构与行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市场经济中,垄断是一种重要的市场结构和行为。
了解垄断市场结构及其相关行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经济运行机制、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以及企业做出明智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具体分析垄断市场结构与行为,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垄断市场结构的特点垄断市场结构的主要特点包括:1、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即垄断者,其控制着整个市场的供给。
2、垄断者所提供的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消费者难以找到其他可替代的产品。
3、存在进入壁垒,新的企业很难进入该市场与之竞争。
例题 1假设市场上只有一家企业供应某种特定的药品,该药品没有其他类似的替代品,且新的制药企业由于专利保护和高昂的研发成本难以进入该市场。
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市场结构?解析:这是典型的垄断市场结构。
由于只有一家企业供应,且存在专利保护和高研发成本形成的进入壁垒,消费者没有其他可替代的选择。
二、垄断者的定价策略垄断者具有决定价格的能力,其定价策略通常基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分析。
1、边际成本(MC):指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2、边际收益(MR):指每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
垄断者会选择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产量水平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但由于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边际收益低于价格。
例题 2一家垄断企业的成本函数为 TC = 10 + 2Q²,需求函数为 P = 100 2Q。
求该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和价格。
解析:首先,求出边际成本 MC = 4Q,边际收益 MR = 100 4Q。
令 MC = MR,解得 Q = 10。
将 Q = 10 代入需求函数,可得 P = 80。
三、垄断造成的福利损失垄断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产生福利损失。
1、消费者剩余减少:垄断者通过高价格减少了消费者能够享有的剩余。
2、生产者剩余增加:但垄断者获得的生产者剩余并不能完全弥补消费者剩余的损失。
例题 3在一个垄断市场中,垄断者以 50 元的价格出售商品,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相同商品的价格为 30 元。
自然垄断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垄断知识点归纳总结自然垄断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一、特征和成因1. 唯一性:自然垄断行业中只有一个企业能够生产和出售特定产品或服务。
2. 高度规模经济:特定行业要求高度规模经济,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则越低。
3. 技术优势:自然垄断行业的技术要求较高,企业拥有独有的技术或专利,其他企业无法轻易进入市场。
4. 障碍进入:由于生产规模经济和技术要求的高度,其他企业难以进入市场,导致垄断地位。
5. 趋势稳定:自然垄断行业内的企业在市场上处于长期垄断地位,市场格局很难改变。
6. 收益稳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企业能够通过限制供应、提高价格来获得较高的利润,利润能够长期稳定。
二、自然垄断的例子1. 电力行业:由于电力行业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高度规模经济,且技术要求较高,导致很少有企业能够进入市场与现有的电力公司竞争。
2. 自来水行业:自来水行业需要巨大的基础设施和高度规模经济,且具有技术优势,使得只有一家或几家企业能够垄断市场。
3.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需要大量的铁路线路和车辆设备,且规模经济性很强,使得很难有其他企业进入市场与现有的铁路公司竞争。
4. 垃圾处理行业:垃圾处理行业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高度规模经济,且具有技术优势,使得很难有其他企业进入市场。
5.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由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技术,使得在某些地区只能有一家或几家企业垄断市场。
三、自然垄断的影响1. 价格歧视:自然垄断的企业通常能够通过限制供应、提高价格来获得高额利润,从而对消费者实行价格歧视。
2. 低效率:自然垄断的企业由于没有竞争对手,缺乏刺激,可能导致低效率和低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3. 创新不足:自然垄断的企业由于垄断地位,可能缺乏对外界的接触和刺激,导致创新不足。
4. 限制选择:自然垄断的企业可以通过限制供应来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5. 社会成本增加:由于自然垄断的企业通常通过限制供应、提高价格来获取高额利润,可能导致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增加社会成本。
自然垄断怎么理解
自然垄断怎么理解导读: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集中导致的无法竞争自然形成的垄断。
现在的自然垄断一般代表的是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而形成的垄断。
一、自然垄断怎么理解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二、试分析不正当竞争与垄断的区别法律快车提醒您,不正当竞争与垄断行为的区别如下:1.主体不同,垄断主体一般具有经济地位优势,而不正当竞争主体不一定具有经济优势;2.后果不同,垄断的后果是相关领域没有竞争或者竞争程度小,不正当竞争的后果是行为人获得暴利或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力;3.手段不同,垄断表面上可以通过平等自愿的交易形式实施,不正当竞争是利用不正当手段打击竞争对手,谋取利益,如欺骗、贿赂、诽谤等。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以及其他有关市场参与者采取违反公平、诚实信用等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去争取交易机会或者破坏他人的竞争优势,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垄断是一种市场结构,指一个行业里有且只有一家公司交易产品或者服务。
三、中国的反垄断措施有哪些降低卖方集中度或制止集中度上升。
降低进入障碍或制止其上升。
降低产品差别化程度。
在国外,抑制垄断更常用的手段是干预市场行为。
政府干预企业行为的内容包括,干预企业定价方式,干预企业非价格竞争的程度;反对压制竞争对手的行为等。
具体说,其措施包括,禁止妨碍正常交易的契约与合谋。
禁止对不同销售对象实行价格歧视。
禁止签订排他性交易协议。
禁止采取降价倾销的办法争夺市场,压制竞争对手。
ch17 垄断和垄断行为
p( y*)
k 1 1
k 1
税收对垄断企业的影响
征收从量税后,垄断企业的定价:
p( yt ) (k t) 1
消费者承担部分: p (yt)-p(y*)
p( yt ) p( y*) (k t) k t 1 1 1
价格歧视
第三类价格歧视(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不同 消费者组别内价格是完全相同的, 不同组别之间的价格可能是不同的 。如,老年人优惠价格、学生优惠 价格等。
第一类价格歧视
每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都不一样, 不同消费者所获得的价格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垄断企业能够区分不同消费 者对产品价值的预期或保留价格,向 产品价值预期高的消费者卖高价,低 的卖低价。
价格歧视
第一类价格歧视(fir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也叫完 全价格歧视(perfect price discrimination):每一个单位产 品的销售价格都不一样,不同消费者 所获得的价格是不同的。
价格歧视
➢ 第二类价格歧视(secon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也叫非线性定价(non-linear pricing):每一个消费者获得的 价格因其购买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所有消费者所面临的定价机制是一 样的。如,批量折扣价(买得越多 越便宜)。
结论:在一个垄断的市场中,P高于MC,且P 高于最低ATC.
垄断的不效率
收入转移。垄断加剧了收入的不均等。 垄断企业和竞争性生产者面临的成本可能是不
同的。 —规模经济可能使垄断企业的单位成本低于竞争
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最新】
1、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一)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982年,鲍莫尔、潘泽和威利格用部分可加性重新定义了自然垄断。
假设在某个行业中有X种不同产品,Y个生产厂商,其中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生产任何一种或者多种产品。
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行业的成本就是部分可加的。
如果在所有有关的产量上企业的成本都是部分可加的,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
换言之,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依然最小,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
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新定义扩大了自然垄断的范围,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垄断即强自然垄断,还包括了所谓的弱自然垄断。
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
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
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
(二)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1、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
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
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
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须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
自然垄断基础理论概述和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研究
自然垄断基础理论概述和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研究1垄断理论概述(1)垄断的含义垄断一般“指排他性的控制”和“独占”。
经济意义上的垄断,通常是指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直接或通过某种形式排他性地控制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或者特定经济主体为了特定目的通过构筑市场壁垒从而对目标市场所作的一种排他性控制状态。
垄断既包括垄断结构,又包括垄断行为。
垄断结构是指在目标市场上,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主体数目有限。
垄断结构又可分为完全垄断和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是指,单一企业完全控制某一产业或产品市场。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家企业控制某一产业或产品市场。
垄断行为通常是指具有垄断地位的市场主体通过不正当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定垄断价格等方式降低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效率、质量以及阻碍创新等活动。
(2)垄断的成因与分类产生垄断的原因主要有资源特性产生的垄断、成本特征产生的垄断、创新导致的垄断、发明专利权垄断、法律行政导致的垄断等。
按照垄断的不同成因,垄断总体可分为人为垄断和自然垄断两大类。
人为垄断指在目标市场内,一定主体利用某种权利排除和限制竞争,形成垄断的市场结构。
人为垄断又可分为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
经济垄断是指企业依靠经济实力、专利以及市场经营策略等取得的经济垄断地位。
行政垄断是指企业采用或借助于非市场手段(主要是行政力量)实现的经济垄断,包括地区封锁、地方保护、设立行政性垄断公司、政府限定交易、国家指定专营等。
自然垄断指由于非人为的或历史、地理等原因限制进入,而是由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资源稀缺性、沉淀成本等“自然”技术条件和经济环境的限制,而形成的垄断属性。
对具有网络性经营特点的行业,如电网、电信、航空、自来水、煤气管道等,由一个厂商生产全行业产品的总成本比由多个厂商生产的总成本低,独家生产比多家竞争更有效率,能够向消费者提供廉价的商品或服务供给,具有较为明显的自然垄断属性。
在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市场上,在不使用任何权利等人为影响的情况下,将自然形成由单个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结构。
竞争中的价格歧视与垄断行为
竞争中的价格歧视与垄断行为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往往会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以实现最大的利润。
其中,价格歧视与垄断行为是常见的两种策略。
本文将就这两种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它们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一、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特点,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价格。
根据价格歧视的实施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度价格歧视、第二度价格歧视和第三度价格歧视。
第一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能够准确了解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并针对每个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
典型的例子就是航空公司的机票定价方式,不同的座位级别设置了不同的价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
第二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设定一系列的价格阶梯,以吸引不同价格敏感度的消费者。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购买商品时的优惠券或折扣码,企业通过给予不同消费者不同的折扣,从而实现价格歧视。
第三度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不同市场或消费者群体的特征进行定价,例如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或不同年龄段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这种方式的典型例子是在不同地区设定不同的房价,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
价格歧视的出现,一方面能够使企业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提高销售收入;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然而,价格歧视也可能导致社会福利的减少,因为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不公平定价而感到不满,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垄断行为与价格歧视不同,垄断行为是企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通过控制市场供给来提高价格和限制竞争的行为。
无论是自然垄断还是人为垄断,都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利益造成了负面影响。
自然垄断是指由于某种技术或资源的特性,市场只能容纳一个企业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
这种情况下,一家企业控制着市场供给,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导致消费者支付更高的价格。
人为垄断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如市场分割、垄断定价、排除竞争对手等方式,获得控制市场的能力。
经济学中的垄断市场如何分析
经济学中的垄断市场如何分析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垄断市场是一个引人深思且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概念。
垄断市场,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市场结构,在其中只有一个卖家或者少数几个卖家占据主导地位,对市场价格和产量有着显著的控制能力。
要深入分析垄断市场,首先得了解其形成的原因。
资源垄断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当某个企业独家拥有关键的生产资源,比如特殊的矿产资源或者专利技术,其他企业难以进入,从而形成垄断。
法律垄断也不容忽视,政府通过授予特许权,比如专利保护或者专营权,使得特定企业获得垄断地位。
此外,自然垄断也时有出现,某些行业由于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由一家企业生产能实现成本最小化,比如供水、供电等公共事业。
垄断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大不相同。
由于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垄断企业拥有定价权。
它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制定者。
这意味着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产量来影响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垄断企业会进行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分析。
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确定的产量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然而,这种定价策略往往导致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产量,而价格则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垄断市场带来的影响并非都是正面的。
较高的价格和较低的产量意味着消费者的福利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消费者可能不得不为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而且选择的余地相对较小。
此外,垄断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压力,可能在产品质量、创新和服务方面缺乏足够的动力,这也会对消费者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整个经济而言,垄断市场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方面,资源配置可能不够有效,因为垄断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可能不会将资源配置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
另一方面,垄断利润的存在可能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进一步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垄断市场的存在。
在某些情况下,垄断可能会带来一些好处。
比如,大规模的垄断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可能具有更大的投入能力,能够推动技术进步。
自然垄断知识点总结归纳
自然垄断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自然垄断的概念自然垄断是指在某种市场条件下,由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具有固有的技术优势,使得市场上只能存在一个生产者或提供者,因此只能形成垄断局面。
自然垄断是一种特殊的垄断形式,它的形成并非由于企业行为或政府干预,而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所导致。
二、自然垄断的特征1.技术条件限制:自然垄断的形成和存在是由于某种产品或服务具有固有的生产技术上的优势,使得市场只能容纳一个生产者或提供者。
2.固定成本高:由于生产规模大,设备和设施的投资巨大,导致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相对较低。
3.市场进入障碍:由于设施的高投资和技术要求,其他企业难以进入市场,形成了市场的进入障碍。
4.产品同质性:自然垄断情况下,垄断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同质的,消费者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5.政府监管:由于自然垄断市场缺乏有效竞争,需要政府进行监管,以保证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利益。
三、自然垄断的原因1.规模经济:一些行业或市场存在规模经济,即生产规模扩大会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这使得市场只能容纳一个生产者或提供者。
2.固定成本高:由于技术和装备的投资巨大,使得市场上其他企业难以进入,导致了自然垄断的形成。
3.技术壁垒:一些行业或市场存在技术壁垒,即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和设备,其他企业难以模仿或复制,导致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者或提供者。
4.市场需求:由于市场需求有限,只能容纳一个生产者或提供者,其他企业的进入将对市场造成过剩和浪费。
五、自然垄断的影响1.效率:自然垄断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能够实现较高的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使得消费者受益。
2.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存在较强的市场支配地位,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资源配置和消费者福利。
3.政府监管:由于自然垄断市场的特殊性,需要政府进行监管,以保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利益,同时避免垄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4.创新动力:自然垄断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可能会削弱企业的创新动力,影响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中] [小]
我国铁路客运价格一直实行全国统一水平的国家定价,1998年7月《价格法》实施后改称政府定价。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4月起,允许部分铁路旅客票价向下浮动;2000年11月起,允许部分铁路旅客票价以公布的《铁路旅客票价表》为基准上下浮动。我国铁路客运提价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铁道部和消费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因为铁路客运价格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铁路客运的价格决策必须考虑让利益相关的人参与进来,让价格决策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进一步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政府价格决策的民主化和规范化。为此,2002年1月12日,国家计委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公开听证会——铁路客运价格听证会。
案例内容:
1.引言
铁路是的一个自然垄断行业,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尤其是铁路客运。因此,为了全民的利益,它们的价格一般都是由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企业自己没有自主权。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类似铁道这样的自然垄断部门僵化的价格机制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实际的经营当中,这种僵化的定价机制弊端逐渐凸现出来。铁路客运价格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客运价格形成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局面;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客承受能力有较大差别,不同线路、不同季节的客流量以及铁路运输企业的客运成本明显呈现出非均衡分布的特征,而铁路客运缺乏灵活调整票价水平的基本权力,客运票价不能及时反映运输市场供求关系,更缺乏对客流的调控能力。
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的作用,加上其他措施,当年春运铁路客流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在60天的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7亿人次,比1994年减少1539万人次;其中发送直通旅客3400万人次,减少116万人次。旅客滞留现象有所缓解。春运期间铁路部分旅客列车票价上浮,是改善旅行环境、保证旅客安全的有力措施。
6.竞争激烈或者客流在一段时间内明显下降的旅客列车,根据市场竞争和客流变化情况,票价可阶段性下浮,下浮后票价水平不低于成本。
7.团体批量购票、途中补购昼间卧铺票以及铁路运输企业认为需要下浮的其他情况,票价可实行下浮,下浮后票价水平不低于成本。
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旅客列车,铁路运输企业可根据市场状况,以铁道部公布的《铁路旅客票价表》为基准价,自主决定票价浮动,报铁道部备案,抄当地省级物价主管部门;其中跨铁路局运行的旅客列车票价浮动,由铁道部协调确定,报国家计委备案。铁路运输企业实行票价浮动,应提前7天在铁路营业场所向社会公布。
3.城际间日开行多对同等级客车时,票价可以分时段上下浮动,其幅度不超过15%。
4.周末客流较平时增加20%的客车,始发客车票价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15%。
5.经过运输能力特别紧张线路、图定客车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满足客流需要的旅客列车,票价可阶段性上浮,其中硬座票价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15%,其他席别票价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30%。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线路、不同季节的客流量不同等原因,显然,全面调整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于是从九十年代初起,在国家计委等国家综合部门的支持下,铁路客票价格进行了一系列局部改革。
一是区域性的票价改革。区域性票价改革主要是根据某些地区具体的客运状况和客运车辆及其服务而定的。比如1994年11月,国家计委批复广深准高速铁路
来看,2000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虽然只占全社会的7.1%,但客运周转量却占到36.8%;从旅客平均行程分析,2000年铁路为431公里,公路仅为49公里。公路在短途方面有优势,铁路在中长途旅客运输方面占有优势。
我国客运市场需求方面,根据有关部门分析,有趋于旺盛的倾向。全社会旅客运量从1981年的34.4亿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147.8亿人次,二十年间增长了4.3倍。但我国居民平均消费性支出中交通通信所占比重目前还是比较低的,仅为5.6%,美国交通费支出为18.8%,日本为14%,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客运需求基本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像旅行安全、旅行速度、舒适度、便捷性、服务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所要考虑的焦点。二是客流季节性波动大。春节、“五一”、“十一”是一年中客流的高峰期,平时客流量较少。三是消费性客运需求呈上升趋势。铁路客运已经从满足生产需要向适应消费要求转变。四是从客流结构来看,旅游流、外出务工流和学生流将成为客运量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假日经济政策刺激,旅游消费日趋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旅游客流将成为客运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4.关于铁路提价的争论
(1)铁路提价的依据
铁道部方面从四个角度陈述了提价的合理性。他们如是说:
票价浮动依据之一:建立灵活的铁路价格机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价格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都实行了市场化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价格水平基本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但是,长期以来铁路运价一直实行国家定价制,运价机制僵化,制约了铁路的经营和发展。而且,铁路客运价格相对其他交通方式价格较低,人们旅行费用占其收入的比重很小,旅客越来越集中到铁路使得铁路客运超负荷运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进铁路运价管理体制和运价形成机制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像公路、民航、水运等运输方式先后已经放松运价管制,实现定价市场化了。运输市场逐步发育成熟,铁路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铁路运价面临的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1996年2月26日,国务院在国阅[1996]43号文中确定:“为了适应目前市场多元化及全国铁路网建设、运营条件各不相同的具体情况,请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经贸委、铁道部等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提出较为灵活的铁路运价管理新体制,赋予铁道部在局部范围内运价上下浮动的权力。”
但是这几年一到春运,铁路客运就提价20%、30%不等,牵动了众多消费者的利益,激起广泛的社会争论。正是因为铁路客运价格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人们要求参与和监督铁路客运的价格决策,要求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政府价格决策的民主化和规范化。为此,2002年1月12日国家计委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公开听证会——铁路价格听证会。这是我国铁路客运定价历史上的第一次听证会。听证会共聘请正式听证代表33人,包括消费者代表12人,经营者代表7人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代表各2人,专家学者代表5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代表5人。代表分别由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其他相关部门、单位、团体推荐,由国家计委按照公开透明、代表性,兼顾各方面和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利益的原则选取。正式代表实到33人,符合《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的规定。此外,国家计委委托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价格协会,向社会公开征选的30名旁听代表,全部出席旁听了会议。根据《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规定,国家计委将铁道部申请调价方案提交具有合法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利安达信隆会计师事务所(评审机构在听证会中具有独立性,不受制于价格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听证申请人),由该事务所对其材料中涉及财务、成本等方面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评审。可见,像铁路部门这样的自然垄断行业,其定价行为与一般的私有制垄断企业的定价行为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本案例试图对这一现象作一个讨论。
第四次,即最近一次全面调整客运价格是在1995年10月1日。为了缓解铁路客运价格偏低、企业严重亏损的问题,经国务院批准,旅客票价基价率从人公里0.03861元调整到0.05861元,同时适当调整了不同席别的比价关系,理顺了递远递减率。这次铁路调整价贯彻了国民待遇原则,取消了外籍旅客二号票价和港澳台旅客特价,国内外旅客实行一种票价。
2.我国铁路客运价格的过去和现在
从我国铁路客运价格调整的历史来看,具有先全面统一调整再局部(包括时间上和空间上)调整的特点。
全面调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过四次:第一次是1952年3月,关内外直通旅客列车开行,全路统一客运运价,客票基价降低为人公里旧币135元(此前关内基价为每人公里136.50元,东北地区基价为每人公里336元)。软席按硬席票价加75%,加快票按硬席基本票价率加20%,卧铺票价按上中下铺分别按硬席票价加40%、50%、60%。计费里程采用里程区段的中间里程计算,小孩票价按大人票价减半,旅客票价内另加2%的保险费。当时形成的票价体系基本上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次是1955年6月1日,铁路旅客票价提高30%,硬席基价从人公里旧币135元提高到175.5元,折合新币0.01755元。
第三次全面调整客票价格是1989年8月5日。由于长期没有调整旅客票价,票价明显过低。经国务院批准,客运价格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硬座基价率由每人公里0.01755元调整为0.03861元,提高了120%,其中100里以内票价提高了60.80%,以保持同公路客运的合理比价。旅客票价平均增幅为112.79%。为照顾边远地区,还将3000公里以上的递远递减率由减价40%扩大为减价50%。
票价浮动依据之二:票价上浮是保障旅客安全、改善旅行条件的重要举措。
九十年代初,广东省公路率先放开客运价格。由于汽车运输价格上浮,铁路客运价格不动,导致大批旅客涌向铁路。春运期间,广东铁路旅客列车严重超员,而公路汽车却坐不满旅客。1994年春运60天中,南方各主要车站旅客爆满,特别是成都、重庆、贵阳、郑州、武昌、广州等上百个站,各站日积压旅客近万人到数万人,列车上更是普遍严重超员,一节硬座车定员108人,但大多数超员100%以上,最高的超员300%,挤了447人;由于列车大量超员,转向架粗大的弹簧被压死的情况发生了900多次,严重威胁旅客安全。客观来说,铁路客运需要利用价格工具来促使乘客分流。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公路交通明显改善,民航运输基本适应需求,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速,基本缓解了运输“瓶颈”状况,但发展不够均衡,供需矛盾并未根本解决。铁路由于各种原因,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基本建设投资不到公路的一半,虽然能力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但由于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要求,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仍然存在,在客流高峰时期,铁路供求矛盾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