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笔记
中医养生原则及方法学习笔记
我学习了中医养生原则及方法,收获颇丰。
感觉在专业上及常识上均有明显提高,特意整理笔记24个知识点如下:1 .春季养生的说法:多食温补阳气的食物,重在养护体内阳气,要注意“虚邪贼风”,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2. 秋季养生应遵循的作息方式: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3. 中医认为正确的四季养生是春夏养阳。
4. 四季养生中正确的是:冬季养肾。
5. 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劳逸相结合”是属于起居有常。
6. 中医养生学中“精神养生”的是:修身养性,清静养神,立志养德,调摄情绪。
7. 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的方法进行养生,属于精神的养生内容。
8. 王某,平素脾气暴躁,常感头昏胀痛,夜寐不宁,医生嘱患者要及时疏泄或转移心中不良情绪。
这是遵循调摄情志的养生方法。
9. 七情致病,引起气结的是思。
10. 情志相胜的论述有: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
11. 运动养生的内容有:太极拳,散步,气功,慢跑。
12. 王某,女,28岁,为增强体质,每天安排三个小时的健身时间,每次运动后,大汗淋漓,倦怠无力,食欲反而减退,这说明:运动量过大。
13. 五禽戏动物有虎鹿熊鸟。
14. 经典的养生原则包括:顺应自然,调摄精神,合理膳食,形体锻炼。
15. 王某,女,60岁。
胃脘疼痛10年,空腹痛甚,得食则缓。
医生嘱患者平日进食要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
遵循的养生原则是饮食有节。
16. “饮食有方”原则的是:食宜专,食宜乐,食宜洁,食宜暖。
17. 根据中医理论五味适量有益五脏,适量的苦味食品有益于心。
18. 韭菜属于热性食物。
19. 春季宜多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
20. “治未病”是指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21. 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既病防变。
22. 防止病邪侵害属于未病先防。
23. 王某,女,20岁。
平素气虚,抵抗力较差,近日流感肆虐,每日服用板蓝根预防流感。
王某的养生方法属于药物调养。
24.四季气候调养,需采取春防风,夏防暑,长夏防湿,冬防寒。
中医病因学习笔记
我学习了中医病因,收获颇丰。
感觉在专业上及常识上均有明显提高,特意整理笔记49个知识点如下:1 . 疠气的致病特点:病情重笃、症状相似、传染性强。
2.“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3. 内燥不属于六淫致病。
4. 王某,男,40岁,久居广东珠海,夏天湿疹频发十余年,因工作需要迁居长春后,湿疹未治而愈。
他的患病经过可以用六淫的地区性特点来解释。
5. 六淫致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反映了六淫致病的外感性。
6. 既有季节特点,又不受季节限制,常为外感病先导的邪气是风邪。
7. “风性善行而数变”的“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位行无定处。
8. 王某,男,40岁,肝硬化腹水,近期出现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颈项强直,其病因是风邪。
9. 王某,男,20岁,患荨麻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反映了风邪的善行而数变。
10.王某,女,35岁,近一段时间皮肤出现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瘙痒剧烈,经诊断为荨麻疹。
病人的病因属于六淫中的风邪。
11. 具有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挛急特性的邪气是寒邪。
12. 王某,女,20岁,近期出现脘腹冷痛,得温则减,逢寒剧增,此表现是由于寒性凝滞主痛。
13. 王某,女,70岁,类风湿性关节炎7年,近期感受寒邪后出现筋脉拘急、屈伸不利等症状,反映了寒邪的收引。
14. 王某,肢体冷痛,关节屈伸不利,其主要机制为寒性凝滞。
15.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其性凝滞,易发疼痛。
16. 暑邪伤人可见口渴喜饮,气短乏力,这是由于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17. 病人,男,32岁,中暑后出现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而不爽等症状,反映了暑邪的暑多挟湿。
18. 具有升散耗气特性的邪气是暑邪。
19. 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伤津。
20. 多挟湿的邪气是暑邪。
21. 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特点的邪气是湿邪。
22. 王某,女,20岁,正值长夏,近期出现不思饮食、脘痞腹胀、便溏不爽等症状,其病因是湿邪。
中医学笔记
《中医学》第一章导论1.《新修本草》它是唐代我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第一本唐代政府编修的方书《太平圣惠方》《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最有影响力的东方巨著,全书52卷,药物分为16纲62类,中国古代百科全书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三个基本特点:【填】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3、整体观念:对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完整性、联系性的认识。
内外环境的统一性以及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
整体观念的内容: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是中医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核心4、证的概念: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1、阴阳的基本概念: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
3、熟悉阴阳的属性特点:普遍性、抽象性、相关性、相对性、4、阴阳的相互关系【选】: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5、阴阳的偏盛、偏衰、互损、转化:阴阳偏盛: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偏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阴阳互损:阴阳偏胜伤及对方: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人体内正气的任何一方出现了虚损不足,招致对方受损伤的病理现象:阴阳俱损、阴阳两虚阴阳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6、以阴阳来确定治疗原则和药物性能:确定治疗原则: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归纳药物性能: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7、五行的特性:木:“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火曰炎上”,温热、升腾、明亮、化物土:“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金曰从革”,收敛、肃杀、潜降水:“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静藏8、熟悉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订正:肺—忧图重要9、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五行的相生、相克、制化、相乘、相侮【问:肝和脾之间属于什么关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木克土)相生:指五行之间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相克:指五行之间相互克制和制约的关系。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学习笔记)doc资料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学习笔记)讲师:车轩一、中医的基本概念1.精气神学说精的基本概念中医认为,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物质。
“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分为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广义之精:包括血、津液及生殖之精,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脏腑之精等一切精华物质。
狭义之精:指生殖之精,储藏于肾。
气的基本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
神的基本概念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
狭义之神指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
神由心所主宰。
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旺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
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
”2.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属阳。
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属阴。
阴阳学说——现代养生抗老防衰中医认为,肾是体先天之体,主蔵精髓,人体衰老是因肾虚导致机体的虚损与失衡。
虚者补之,通过养生、滋补、药物、食疗和运动加以弥补,可以提高身体的机能。
大量药理研究证明补肾壮阳药可以延缓衰老。
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则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疾病的防治。
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3.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17:00-19:00为酉时,酉时肾经最旺,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在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三焦在亥时通百脉;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胆;下焦:肾、大肠、小肠、膀胱;人体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
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中医传承自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中医基础理论1. 中医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
这些理论构成了中医学的核心,是中医传承和发展的基石。
2.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阴阳代表着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五行则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阴阳五行理论贯穿于中医的各个方面,指导着中医的辨证施治。
3. 脏腑经络脏腑经络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经络则是指运行气血的通道。
脏腑经络理论解释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4.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物质基础,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津液是人体内外的液体,包括血液、淋巴液等。
气血津液理论解释了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理现象。
5.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病因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等,病机则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
病因病机理论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中医诊断方法1. 四诊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形态等外在表现来诊断疾病;闻诊是通过闻患者体味、呼吸、语音等来诊断疾病;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生活习惯等来诊断疾病;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穴位等来诊断疾病。
2.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方法中的重要内容,包括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将复杂多变的疾病归纳为八个基本类型,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3. 经络辨证经络辨证是中医诊断方法的一种,通过观察经络的异常变化来诊断疾病。
经络辨证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本质,为中医治疗提供指导。
三、中医治疗方法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方法之一,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运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理论,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目的。
中医学习笔记汇总
中医学习笔记汇总(烂熟于心堪可学医)本文(重点提示,每年中医执业医师必考内容)改编。
一、基础理论1.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
2.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4.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5.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6.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7.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
8.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动极者镇之以静。
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中求阳。
10.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寒。
11.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心。
12.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
1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
14.称“阳中之阴”的脏是:肺。
15.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实寒证。
16.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
17.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
18.阳偏衰所致证候是:虚寒证。
19.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
20.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阴病治阳。
21.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22.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23.“木”的特性是:曲直。
24.“水”的特性是:润下。
25.属于“金”的音是:商音。
26.属于“水”的音是:羽音。
27.木的“所不胜”之行是:金。
28.水的“所胜”之行是:火。
29.金的子行为:水。
30.火的母行为:木。
31.木的“所不胜”之“子”是:水。
32.木的“母”之“所胜”是:火。
33.肝病传脾的是:相乘。
34.肝病传心的是:母病及子。
35.肺病及肾是:母病及子。
36.木火刑金是:相侮。
3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相乘。
38.“水气凌心”属于:相乘。
39.喜胜:悲。
40.恐胜:喜。
41.属于“火”的是:喜。
42.属于“金”的是:悲。
43.属于“水”的是:耳。
44.属于“土”的是:口。
45.属于“水”的是:咸。
46.属于“木”的是:酸。
47.属于“水”的是:黑。
48.属于“金”的是:白。
49.“君主之官”指:心。
50.“将军之官”指:肝。
51.“生之本”指:心。
52.“罢极之本”指:肝。
中医养生治则学习笔记
我学习了中医养生治则,收获颇丰。
感觉在专业上及常识上均有明显提高,特意整理笔记20个知识点如下:1 .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
2.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
3. 阳盛则热时我们使用寒凉药。
4. 阴盛则寒时我们使用温热药。
5. 阴虚时我们使用滋阴药。
6. “因人制宜”原则的是:因性别不同而用药各异,因体质不同而用药各异,因年龄不同而用药各异,因老幼不同而用药各异。
7. 我国东南地区多用辛凉解表,西北地区则多用辛温解表,所体现的治则是因地制宜。
8. 王某,男,20岁,面赤身热,口干口臭。
孙某,女,55岁,久病卧床,气短乏力。
二者同患便秘,但李某给予峻泄,孙某给予缓泻。
此治疗原则属因人制宜。
9. 少年慎补,老人慎泻,属于因人制宜。
10. 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因时制宜。
11. 王某,男,60岁,素体气虚,反复感冒,治之以益气解表,以标本先后缓急治则,属于标本兼治12. 王某,女,50岁,素体虚弱,常感到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伴自汗。
今日不慎复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此时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标本同治。
13. 王某,男,60岁,血虚风燥而见手足癣,治则以养血祛风为主。
此治疗原则属治其本。
14.王某,男,50岁。
患者2小时前突然大量呕血,血色鲜红,伴胃脘疼痛。
此时应遵循的治疗原则是急则治其标。
15.王某,女,20岁。
高热烦渴,咳嗽气粗,汗出,突然出现惊厥,抽搐不止。
此时应采取的治疗原则是急则治标16. 属于扶正的治法是益气法,养血法,补阳法,滋阴法。
17. 王某,女,20岁。
2日前感头痛,恶寒,干咳无痰,鼻塞,唇燥,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
辨为风燥伤肺证,予桑杏汤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遵循的治疗原则是祛邪。
18. 王某,女,50岁,急性肺炎恢复期,又感受风邪,周身酸痛,疲乏无力,中医辨证为体虚外感。
其最适用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
19. 发汗的治法与扶正治则无关。
20. 正虚邪实,其治则是扶正与祛邪同用。
中医学笔记整理
中医学笔记整理中医学习笔记1、用蓖麻仁50克,吴茱萸20克,附子20克,共研为细末,加生姜150克,共捣如泥,再加冰片10克,和匀,调成膏状。
每晚贴涌泉穴,7天为1疗程,连用3~4个疗程,被高血压纠缠的苦恼就会随风而散。
2、在此,再向朋友们推荐一个经临床验证效果不错的单方:桂枝10克,肉桂10克,甘草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红参5克。
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
此方温阳散寒,适用于阳气亏虚引起的低血压。
3、寒气,绝不仅仅只是引起感冒、腹泻这样的寻常小病的诱因,而是一种致病广泛、杀伤力很强的致病邪气。
有的朋友可能知道,肾为先天之本,属水,性寒。
如果寒气侵入肾,两寒相遇,就如同雪上加霜,肾阳最易受损。
一旦肾阳受损,就动摇了先天之本,会出现怕冷、肢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苔白质淡、脉沉无力等情况。
轻者使人重感伤寒;重者引起阳气暴脱,致人非命;急者则使得血脉闭塞,诱发冠心病和中风;缓者则使寒气慢慢沉积体内,形成许多慢性疑难病症。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寒气是健康的头号杀手。
4、寒气是一种阴邪,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
寒气有凝滞的特点。
就像寒冬水会结冰一样,血脉受到寒气的侵袭,也会凝滞不通,引起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脖子痛、肩背痛、心胸痛、胃痛、胁肋痛、腹痛、腰腿痛等。
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气引起的。
寒气引起气血淤滞过久,则形成有形的肿块,表现为各个部位的肿瘤。
所以,以肿、痛为特征的疾病,也都与寒气有关。
寒气会造成水液的运行障碍,引起痰饮的积结。
其表现为咳嗽,吐出清晰的白痰;呕吐,吐出清水痰涎;腹泻,拉出清冷的水样大便;白带,颜色白而清稀如水。
此外,与水液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诸如水肿、风湿等,也多与寒气有关。
寒气还有收引的特性。
就像物质都会热胀冷缩一样,人的筋脉遇寒气也会收缩。
5、风属于木,肝也属于木,风就最容易伤肝,肝也最容易动风;热属于火,心也属于火,热就最容易扰动心神;湿属于土,脾也属于土,湿气就最容易困脾;燥属于金,肺也属于金,燥邪最容易伤肺;寒属于水,肾也属于水,寒邪最易耗伤肾阳。
中医经典著作及基本特点学习笔记
我学习了中医经典著作及基本特点,收获颇丰。
感觉在专业上及常识上均有明显提高,特意整理笔记16个知识点如下:1 .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论治的主要依据是辨证的结果。
3. 与辨证论治精神实质一致的是异病同治。
4.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5.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
6. 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黄帝内经》。
7. 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中医经典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8.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9. 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10. 李某,女,4.5岁,长期腹泻,粪便夹杂未消化食物,腹胀,食欲差。
王医生治疗时除为其用药外,隔天为其灸一次百会穴和足三里穴,一月后诸病悉除。
腹胀腹泻灸头顶的百会穴和下肢的足三里穴,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5. 钱某,女,4岁。
十天前出现高热寒战,在市一医院确诊为麻疹,用清热解表法施治。
前天恶寒发热症状消失,出现明显阴虚症状,采用养阴补液治法。
钱某患麻疹采用这两种治法体现了同病异治。
6. 李某,女,39岁。
经常口腔溃疡,舌尖红赤、肿痛,口臭,便秘,情绪烦躁,睡眠差,脉弦数。
用清泻心火的治法,体现了整体观念。
7. 王某,男,19岁,感受风寒,症见恶寒发热,流清涕,舌淡苔白,脉浮紧,用散寒解表的麻黄汤治疗两剂后,又出现咽干肿痛,大便干结,声音嘶哑,再加清热泻火药,两种治疗体现了辨证论治。
8. 张某,男,39岁。
腹胀纳呆,舌苔厚腻,脉沉迟。
刘医生在诊病的过程中,认真察看了张某的舌苔,并结合症状,判断张某脾虚湿滞。
中医通过望舌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整体观念。
9.李某,女,32岁,四天前患急性结膜炎,目赤肿痛,羞光畏明,目眵增多,用红霉素眼膏涂眼后未见缓解,今来本院求诊,以龙胆泻肝丸清肝泻火明目,两天后症状明显缓解,三天后告愈。
这种治法体现了整体观念。
中医常识-中药学习笔记
我学习了中医常识-中药,收获颇丰。
感觉在专业上及常识上均有明显提高,特意整理笔记45个知识点如下:1 . 四气五味高度概括了药物的药性和作用。
2. 治疗外感风热,应选用药物的药性是辛、凉。
3. 寒凉药具有以下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热利尿,凉肝息风。
4. 治疗外感风寒,应选取的药物的药性是辛、温。
5. 治疗寒证,多选用温热药。
6. 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的药物应具有的药味是苦味。
7. 涩味药物与酸味药物作用相似。
8. 甘味药的作用是补益、和中、缓急。
9. 辛味药作用的是:发散,行气,行血,清热。
10. 气虚证不宜使用辛味药治疗。
11. 辛、甘、温性味的药物,作用趋向一般属于升浮。
12.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13. 按照药性升降沉浮理论,具有升浮药性的是开窍药。
14. 药物的效用,药物的四性,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物的五味,均属于药性升降沉浮的确定依据。
15. 清热药具有沉降药性。
16. 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经络理论。
17. 归经含义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18. 酸枣仁具有较好的安神功效,能治疗失眠、心悸等症,据此可以推断该药归心经。
19. 麻黄能够发汗平喘,一般来说该药归肺经。
20. 善治少阴头痛的药物是细辛。
21. 中药毒性是指中药的偏性。
22. 药物的毒性反应主要取决于用量。
23. 属于毒性药物的是:雄黄,生川乌,生附子,蟾酥。
24.产生中药中毒主要原因的是:剂量过大,误服伪品,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
25. 附子入汤剂先煎主要是为了避免制剂服法不当导致的中毒。
26. 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恶。
27. 生姜能减轻或清除生半夏的毒性,这种配伍关系称为相杀。
28. 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是相须、相使。
29. 黄芪配茯苓属于药物七情中的相使。
30.绿豆具有解毒的功效,可以降低巴豆的毒性,属药物七情中相杀。
31. 妊娠禁用的药物包括:巴豆,莪术,三棱,麝香。
中医药知识自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方法防治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关注。
以下是我对中医药知识的一些自学笔记摘抄。
二、中医基础理论1.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中医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物质所构成。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维持着事物的动态平衡。
- 五行: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分别代表自然界中的不同属性。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态平衡。
2. 脏腑经络学说- 脏腑: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它们共同协调工作,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 经络: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
经络系统与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 病因病机学说- 病因:中医认为,病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
外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疠等;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等。
- 病机: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等因素引起的。
三、中药学1. 中药分类- 根据药用部位,中药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 根据药性,中药可分为寒、热、温、凉四种性质。
2. 中药功效- 解毒:如金银花、连翘等。
- 止血:如白茅根、槐花等。
- 止泻:如山药、莲子等。
- 利尿:如茯苓、泽泻等。
- 止咳:如杏仁、川贝母等。
3. 中药配伍- 中药配伍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在一起,以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 配伍原则包括君臣佐使、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
四、针灸学1. 针灸疗法- 针灸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入细针,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针灸疗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精华版】
《中医基础理论》笔记【精华版】一、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将宇宙间的事物和现象归纳为阴阳两种相对的属性,并通过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生克关系来解释事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1.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标志,阴阳失调则会导致疾病。
2.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将事物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关系表示事物之间的促进作用,相克关系表示事物之间的制约作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整五行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脏腑经络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
1. 脏腑学说脏腑学说将人体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脏腑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整脏腑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将人体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它们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络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整经络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病因病机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病因学说和病机学说。
1. 病因学说病因学说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内外因素密切相关。
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脏腑功能失调,外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
病因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整病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病机学说病机学说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人体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滞等原因引起的。
病机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整病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方法,它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环节。
中医基础理论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中医基础理论读书笔记(精选5篇)中医基础理论读书笔记篇1中医基础理论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东恒,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医专家,也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之一。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养生防病等方面。
其中,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它强调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的生克制化。
藏象则是中医的独特概念,它指的是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和气血的运行。
气血津液则是指人体内的精气血津液,它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病因病机则是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分析,它强调了疾病的起因和演变过程。
养生防病则是中医的预防和治疗原则,它强调了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
中医强调了人体的整体性和平衡性,它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的健康状况,而不是简单地治疗疾病。
同时,中医也强调了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它认为预防和治疗是同等重要的,只有通过预防和治疗才能真正地保持身体健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意识到自己在中医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养生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总之,《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水平,为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医基础理论读书笔记篇2《中医基础理论》读书笔记《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本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吴显才、李经纬、邓铁涛、欧明主编的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对人体构造和功能的理解,以及中医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第1篇一、引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在阅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的过程中,我深感中医的博大精深,现将读书笔记及感悟分享如下。
二、读书笔记摘抄1.《黄帝内经》(1)阴阳五行:中医认为,世界万物都由阴阳五行构成,阴阳代表事物的对立统一,五行代表事物的生克制化。
(2)脏腑经络:人体脏腑经络是生命活动的中心,脏腑功能正常,经络通畅,人体才能健康。
(3)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等因素有关,病机包括邪正盛衰、气血津液失调等。
(4)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疾病强调辨证论治,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2.《伤寒论》(1)六经辨证:伤寒论提出六经辨证,将疾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2)方剂应用:伤寒论中记载了许多著名的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3)温病学派:伤寒论为温病学派奠定了基础,温病学派认为,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类疾病。
3.《金匮要略》(1)杂病辨证:金匮要略对杂病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许多杂病的辨证方法。
(2)方剂应用:金匮要略记载了许多杂病的方剂,如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3)养生保健:金匮要略强调养生保健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养生方法,如调养情志、饮食调养等。
三、感悟1.中医注重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治疗疾病时,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辨证论治,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与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不谋而合。
2.中医注重预防保健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注重预防保健。
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情志等,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与现代医学的“预防为主”理念相一致。
3.中医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丰富多样,如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具有独特的疗效。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学习笔记)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学习笔记)讲师:车轩一、中医的基本概念1.精气神学说精的基本概念中医认为,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物质。
“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分为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广义之精:包括血、津液及生殖之精,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脏腑之精等一切精华物质。
狭义之精:指生殖之精,储藏于肾。
气的基本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
神的基本概念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
狭义之神指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
神由心所主宰。
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旺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
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
”2.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属阳。
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属阴。
阴阳学说——现代养生抗老防衰中医认为,肾是体先天之体,主蔵精髓,人体衰老是因肾虚导致机体的虚损与失衡。
虚者补之,通过养生、滋补、药物、食疗和运动加以弥补,可以提高身体的机能。
大量药理研究证明补肾壮阳药可以延缓衰老。
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则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疾病的防治。
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3.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17:00-19:00为酉时,酉时肾经最旺,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在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三焦在亥时通百脉;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胆;下焦:肾、大肠、小肠、膀胱;人体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
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绪论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一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一、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二、辨证论治: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辨证论治: 第二章阴阳五行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二)阴阳的互根互用(三)阴阳的消长平衡(四)阴阳的相互转化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四)用于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治疗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和归类(三)五行的生克乘侮(1)生克和制化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乘侮相乘: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的反应。
相侮: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亦称反克。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三)用于诊断和治疗第三章藏象什么是藏象学说,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古代的解剖知识。
二是长期来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三是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
中医学习笔记
一、天人合一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5.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二、养生保健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素问·上古天真论》)4.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5.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明·绮石《理虚元鉴·心肾论》)6.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三、防病治未病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汉·张机《金匮要略》)3.上工治未病。
(《难经·七十七难》)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四、医德医风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中医基础学笔记
中医基础学笔记一、中医的起源与发展1.中医的起源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源于我国古代人民长期与自然界环境、生活习惯的相互作用和经验总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不断演化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方法。
2.中医的发展历程中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从众多医家的实践总结与理论创新,到《黄帝内经》的问世,再到汉代的诸子百家争鸣,中医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而后的宋、元、明、清等朝代,中医继续繁荣兴盛,并不断与西方医学交流与融合。
二、中医的基本理论1.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在中医把握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阴阳学说揭示了事物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五行学说则表达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变化的规律。
2.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系统,气血运行于全身,调节着机体的正常功能。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中医的诊疗方法与调治措施。
三、中医的诊断方法望诊是中医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目色等,可以初步判断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闻诊是通过听患者的言语、呼吸声、胸腹部音等来判断病情及病因,为医生提供辅助的诊断依据。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从而对疾病进行初步评估,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患者的脉象、脉络等情况,以判断患者的体质及疾病的变化,为中医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四、中医的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使用各种草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中医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治疗疾病。
3.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患者的穴位,以促进气血畅通,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读书笔记和心得(精品10篇)
中医读书笔记和心得(精品10篇)中医读书笔记和心得篇1中医虽然已经明确认识到了寄生虫、厉气、胎传等疾病病因,但是在治疗上仍旧应用辩证求因入手,其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其重要原因是中医的理论整体性使然。
因为并不是这些疾病只要杀死了寄生虫或者将某些传染源清除掉以后就能使身体马上回复到健康的阴平阳秘的状态,因为在这些疾病的发病的过程中已经造成了机体内阴阳脏腑气血的病理改变,所以中医还会在杀灭这些治病因素的同时,还要增加调理已经由于这些疾病导致的阴阳气血脏腑失衡的改变,从而来进一步扶正祛邪,尽快使机体康复。
比如在治疗肠道寄生虫服用清除寄生虫的专用方剂的同时,还会从中医湿热生虫的病症辩证认识论上着手清热祛湿,用以调理机体。
再有就是,或者病变的体征表现正好就是这些疾病从健康发展到初病再到病情一步步严重的病理环境。
如肠道寄生虫病的病症可见有湿热表现,或者湿热正好产生比健康状态更趋偏碱性或者偏酸性的肠道寄生虫优势生存繁殖环境,这同样也是机体调节或者说是正邪交争最终正不胜邪而发病的明显病症表现。
所以,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即从清除寄生虫卵入手又从调理机体阴阳脏腑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提高机体机能入手。
分别此类疾病的标和本,从致病因素说寄生虫卵是本,体征表现是标。
从脏腑机能来说湿热是本,寄生虫卵是标。
在发病的过程中,从初病到病症严重两者标本可以互相转化,中医恰恰是从标本兼治的理念全面进行治疗的。
中医读书笔记和心得篇2在上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
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
自学中医做笔记
自学中医做笔记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问。
而自学中医,是一种学习与探索中医知识的方式。
本文将从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医治疗等方面,分享一些自学中医的笔记和心得体会。
一、中医基础1. 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
阴阳学说强调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相对的方面,而五行学说则认为宇宙万物可以归纳为五行(木、火、土、金、水),它们相互制约、互为关联。
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有助于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医学说的原理。
2. 经络与脏腑中医强调人体内的经络系统,以及脏腑的功能与相互关系。
经络系统是人体经过的运行通道,分布于全身,而脏腑则是人体内各个器官的总称。
通过学习经络与脏腑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二、中医诊断1.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个方面。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特征,以及倾听其说话声音、患处的气味等,再结合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及切诊来判断疾病的病证,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 脉诊中医的脉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
根据中医的观察与经验,不同的脉搏质地和节律可以揭示出潜在的问题和疾病。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部分,需要耐心的观察和细致的把握。
三、中医治疗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草药为主要材料,具有独特的药理学效应和疗效。
了解中药的基本分类、性味归经等,以及不同草药的功效和应用,对于自学中医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将细针刺入特定穴位,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和恢复健康的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涉及的经络系统、穴位选择及技巧等方面都非常复杂而精细。
通过研究针灸学说和实践,可以逐步掌握其应用技巧和疗效。
3. 推拿按摩与气功调理中医还包括推拿按摩和气功调理等治疗方法。
推拿按摩是通过特定的手法按摩和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调整身体功能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回复日期:2010-5-5 22:36: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壹】
2005#作者:?回复日期:2010-5-5 22:42: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贰】
2006#作者:?回复日期:2010-5-5 22:51: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图谱版【叁】
2008#作者:?回复日期:2010-5-5 22:56: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图谱版【肆】
2009#作者:?回复日期:2010-5-5 23:02: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图谱版【伍】
2010#作者:?回复日期:2010-5-5 23:09: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图谱版【陆】
2012#作者:?回复日期:2010-5-5 23:18: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图谱版【柒】
2014#作者:?回复日期:2010-5-5 23:27: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图谱版【捌】
2016#作者:?回复日期:2010-5-5 23:31: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图谱版【玖】
2017#作者:?回复日期:2010-5-5 23:36: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图谱版【拾】
作者:?回复日期:2010-5-7 23:16: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11】
2256#作者:?回复日期:2010-5-7 23:16: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12】
2257#作者:?回复日期:2010-5-7 23:17: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12】
2258#作者:?回复日期:2010-5-7 23:18: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13】
2259#作者:?回复日期:2010-5-7 23:19: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14】
2260#作者:?回复日期:2010-5-7 23:20:00
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笔记吧,是关于药性的图谱,大家喜欢食疗的,摸不清药性的,不知道怎样入门的,懒得看神农本草的,可以研究交流下哦。
这个笔记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
中医学习笔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