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溢出从中医分型辨治

合集下载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乳痈即急性乳腺炎,是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或伴有全身发热,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尚未满月的初产妇多见,其不但给产妇带来极大痛苦,而且影响婴儿喂养。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临床分期】根据《中医外科学》,依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期:郁乳期:患者感觉患侧乳房肿胀疼痛,并出现硬块(或无硬块),多在乳房外下象限,乳汁排出不畅;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骨楚、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经治疗后,若2~3日内寒热消退、肿消痛减,病将痊愈。

成脓期:上述症状加重,硬块逐渐增大,继而皮肤发红灼热,疼痛呈搏动性,有压痛,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高热不退,此为化脓的征象。

若硬块中央渐软,按之有波动感者,表明脓肿已熟。

但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需进行穿刺才能确定。

溃脓期:自然破溃或切开排脓后,一般肿消痛减,寒热渐退,逐渐向愈。

若脓流不畅,肿热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囊(腺叶),形成“传囊乳痈”,亦可形成败血症。

若有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则可形成乳漏。

【鉴别诊断】本病须与炎性乳癌、浆细胞性乳腺炎相鉴别。

炎性乳癌:本病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多发生于年轻妇女,尤其是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表现为乳房迅速增大,常累及整个乳房,并可迅速波及到对侧乳房。

其皮肤颜色为一种特殊的暗红或紫红色,毛孔深陷呈橘皮样或猪皮样改变,局部肿胀,有轻微触痛。

检查患侧乳房多无明显肿块可触及,患侧腋窝常出现转移性肿大淋巴结,全身的炎性反应较轻微。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外科学-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乳痈乳痈的病因病机1.乳汁郁积:乳汁郁积是乳痈最常见的原因2.肝郁胃热(妇科: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肾经入乳房)3.感受外邪:外感风邪(露怀哺乳)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小儿纯阳之体)乳痈的临床表现乳痈的辨证论治:(脱衣偷瓜)乳痈治疗以消为贵,郁滞者以通为主,成脓者以彻底排脓为要。

乳痈的外治法:成脓期切开术要求: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切开排脓切口应按乳络方向放射性切开,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水往低处流之意)乳痈的预防与调护:1.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开水或肥皂水洗净乳头。

乳头内陷者可经常提拉矫正。

2.乳母宜性情舒畅,情绪稳定。

忌食辛辣炙煿之物,不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3.保持乳头清洁,不使婴儿含乳而睡,注意乳儿口腔清洁;要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积滞,可用按摩或吸奶器帮助排出乳汁。

4.若有乳头擦伤、皲裂,可外涂麻油或蛋黄油;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5.断乳时应先逐步减少哺乳时间和次数,再行断乳。

断乳前可用生麦芽60g、生山楂60g煎汤代茶,并用皮硝60g装入纱布袋中外敷。

6.以胸罩或三角巾托起患乳,脓未成者可减少活动牵痛;破溃后可防止袋脓,有助于加速疮口愈合。

练习题1.哺乳期乳房疼痛有肿块,按之痛重。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A.乳癖B.乳痈C.乳癌D.乳核E.乳痨『正确答案』B 考查乳痈的特点乳痈多见于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练习题2.患者,女,28岁。

产后乳房胀痛,位于乳房外上方皮肤锨红,肿块形似鸡卵,压痛明显,按之中软,有波动感,伴壮热口渴。

切开引流的切口是A.循乳络方向作放射状切口B.乳晕旁弧形切口C.脓肿处作任意切口D.以乳头为中心的弧形切口E.脓肿波动明显处作切口『正确答案』A考查乳痈成脓后的切开方法乳癖乳癖的概念与特点乳癖是乳腺组织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特点: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中医护理之常见症状及辨证施护(产后恶露不绝)

中医护理之常见症状及辨证施护(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不绝一、概述(一)概念产后恶露不绝是以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又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

(二)讨论范围凡产后子宫复旧不全、子宫轻度感染、胎盘胎膜残留以产后恶露不绝为主要表现者,均属本病证的讨论范围,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气虚、血热、血瘀。

(二)病机总结1.病位:冲任。

2.基本病机:冲任不固,气血运行失常。

3.病理因素:气虚、血热、血瘀。

4.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虚者多为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实者多为热扰冲任,迫血下行,或瘀血内阻,血不归经。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症状:产后血性恶露超过三周仍淋漓不尽,伴有小腹或坠或胀或痛。

2.病史:常有素体虚弱、失血过多、滞产史、流产史或过度疲倦史。

3.相关检查:产科检查、血常规、超声波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产后恶露不绝与绒毛膜癌: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可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足月分娩以后。

产后恶露不绝与足月产后绒毛膜癌的共同点为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可伴有腹痛,不同点为后者伴有腹部包块,转移者会伴有肺、阴道、脑等转移灶症状。

结合HCG测定、组织学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辨气虚、血热、血瘀:主要根据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辨别虚、热、瘀。

(二)护治原则遵循虚者补之、热者清之、瘀者攻之的原则分别护治,同时注意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补虚勿碍邪,祛邪勿伤正。

(三)证治分类1.气虚症状: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色淡,质稀,无臭味,小腹空坠,精神倦怠,四肢无力,气短懒言,面色㿠白, 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治法:益气摄血固冲。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血热症状: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较多,色深红,质黏稠,气臭秽,面色潮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治法: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保阴煎加减。

3.血瘀症状:恶露过期不止,淋漓涩滞,量时多时少,色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乳房疾病乳房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包括感染性、增生性、导管性、肿瘤性以及其他一些疾病。

由于女性生理上的特点,其发病率大大高于男性。

乳房与经络的关系甚为密切。

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

冲任两脉起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

故中医学认为“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所以乳房疾病与肝、胃、肾经和冲、任两脉有密切关系。

又因乳汁为脾胃水谷之精微所化生。

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为乳,下行为经。

乳汁的分泌与调控与肝木之气也有关。

因此,女子乳汁的分泌、质量的调摄等与脾胃、肝、冲任二脉有关。

乳房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气郁结,或胃热壅滞,或肝肾不足,或痰瘀凝结,或乳汁蓄积,或外邪侵袭,或七情内郁等因素,影响肝、肾、脾、胃的生理功能,抑或冲任失调而产生病变。

乳房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四诊得出判断。

必要时可借助其他检查方法,如铜靶X 线摄片、CT检查、B超、红外热图像、针吸细胞学检查、活组织检查等。

还要求对病史(包括过去史、家族史)、乳房的肿块等都要有详细的询问与检查。

如乳房有疼痛,应问清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痛点是否移动、疼痛与月经有无关系等。

如有肿块,则应问肿块的发生时间、大小、活动度、与月经的关系(如有的肿块经前较硬,经后则变软)。

月经史包括询问初潮年龄和绝经的年龄、周期是否正常、有无紫血块、量的多少、有无痛经等,孕史中应问有无流产,分娩史中有无自己哺乳等,既往史中有无纤维瘤手术史,家族史中有无母系乳腺癌史等。

在望诊中应注意双侧乳房有无大小不均、乳头指向如何、有无乳头凹陷、乳晕部有无湿疹、乳房皮肤有无橘皮样改变和有无凹陷等。

扪诊时的体位,应根据需要,坐位与卧位相结合。

检查的时间最好选择在经后7~10天。

因为,此阶段为乳房生理最平稳时期,容易发现病变。

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乳房。

中医下奶的偏方超有效又实用

中医下奶的偏方超有效又实用

中医下奶的偏方超有效又实用1、气血虚弱型:乳汁化源不足所致。

表现: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头晕目眩,神疲食少,舌淡少苔,脉虚细。

处理方法:以益气补血,健脾通乳为主,可在炖汤中加入黄芪、党参、当归、王不留行、桔梗、熟地黄等。

如归芪鲫鱼汤、黄芪穿山甲炖母鸡汤等。

2、肝郁气滞型:因肝气郁结,或气滞血凝,乳汁不行所致。

表现: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胁胀闷,情志抑郁不乐,或有微热,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处理方法:以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为主,可加入柴胡、漏芦、通草、青皮、陈皮等,如猪蹄黄豆通草汤、莲藕红枣陈皮汤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吃一些通乳的水果食物,如木瓜、花生米、黄花菜、木耳、香菇等,比如木瓜性平味甘,就具有消食健胃、滋补催乳、舒经通络之功效。

1、加强宝宝的吮吸。

实验证明,宝宝吃奶后,妈妈血液中的催乳素会成倍增长。

这是因为宝宝吮吸乳头,可促进妈妈脑下垂体分泌催乳激素,从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2、避免服药。

哺乳期内,妈妈不能乱服药。

有些药物和食物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如抗甲状腺药物、山楂等。

如果生病了,最好在医生的嘱咐下服用药物。

3、补充营养。

乳汁中的各种营养素都来源于妈妈的体内,如果妈妈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况,自然会影响正常的乳汁分泌。

哺乳期内可以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等。

同时,多准备一点汤水,对乳汁的分泌能起催化作用。

4、保持良好的情绪。

分娩后的妈妈,在生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迷的状态,这会制约母乳分泌。

医学实验表明,乳母在情绪低落的情况下,乳汁分泌会急剧减少。

因此,妈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开朗乐观哦。

家人也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多点关心妈妈的心理健康。

5、食疗。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再结合催乳食物,效果会更明显。

如猪蹄、花生米等食物,对乳汁的分泌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母乳是对宝宝和妈妈都好的哺乳方式,所以新妈妈都希望自己能够尽早下奶。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女性乳腺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困扰。

中医在诊治乳腺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乳腺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冲任失调等。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瘤等。

乳腺增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

中医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冲任失调型等不同证型。

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往往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乳房胀痛且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太息等症状。

治疗上以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为主,常用方剂如逍遥散加减。

痰瘀互结型的患者,乳房肿块质地较硬,伴有刺痛,舌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

治疗需活血化瘀、祛痰软坚,可选用失笑散合二陈汤加减。

冲任失调型的患者,多表现为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伴有腰酸乏力、月经失调等。

治疗以调摄冲任为主,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乳腺炎在中医中称为“乳痈”,多因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或外感邪毒所致。

初期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皮色微红或不红,乳汁排泄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此时应以通乳消肿、清热解毒为治则,可用瓜蒌牛蒡汤加减。

若病情发展,乳房肿块增大,疼痛加剧,高热不退,可能形成脓肿,此时则需切开排脓,并配合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中药治疗。

乳腺纤维瘤在中医属于“乳核”范畴。

多由肝气郁结、血瘀痰凝所致。

患者乳房内可触及单个或多个肿块,质地坚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好,一般无明显疼痛。

治疗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为主,可选用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除了上述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中医在治疗乳腺疾病时还注重整体调理。

情志因素在乳腺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结于乳络而发病。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对于预防和治疗乳腺疾病至关重要。

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以防内生痰湿,阻滞乳络。

中医护理之常见症状及辨证施护(产后缺乳)

中医护理之常见症状及辨证施护(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一、概述(一)概念产后缺乳是以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亦称“缺乳”、“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

(二)讨论范围凡现代医学的产后缺乳、泌乳过少,属本病证的讨论范围,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血虚弱和肝郁气滞。

(二)病机总结1.病位:脾、胃、肝,与任冲二脉有关。

2.基本病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脉不畅。

3.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常见气血虚弱和肝郁气滞之证。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症状:乳汁甚少,或全无。

或原有乳汁,情志刺激后突然缺乳。

乳房柔软,无胀痛,乳汁清稀;或乳房胀硬疼痛,乳汁浓稠。

2.病史:产时、产后出血过多,或产后情志不畅,或乳腺发育不良,乳头内陷。

3.相关检查:检查乳房大小,有无红肿、结块、压痛,有无乳头凹陷。

(二)鉴别诊断产后缺乳与乳痈:乳痈即急性乳腺炎,以乳房红肿为主症。

产后缺乳之肝郁气滞证,与乳痈非常相似,二者均可发生于产后,出现乳汁排出不畅,乳房疼痛。

见下表。

四、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辨虚实:主要根据乳汁、乳房、情绪、舌脉来辨其虚实。

(二)护治原则虚者补之,补气养血;实者疏之,疏肝解郁。

同时佐以通乳。

四、辨证施护(三)证治分类1.气血亏虚症状: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少华,或出现心悸、失眠,舌淡,少苔,脉细弱。

证候分析治法:补气养血,佐以增乳。

方药:通乳丹加减。

2.肝郁气滞症状:产后乳汁涩少,或全无,或产后乳汁正常或偏少,伤于情志后乳汁骤减或点滴全无,乳汁稠,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痛,食欲不振,或有微热,舌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证候分析治法:疏肝解郁,活络通乳。

方药:下乳涌泉散加减。

(四)主要护理问题1.乳汁不足与气血不足或肝郁气滞有关。

2.乳房疼痛与肝郁气滞,乳络不通有关。

3.纳差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或肝气郁滞、肝郁乘脾有关。

(五)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分析产后缺乳原因。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初探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初探

病例 , 到其证侯 分 布规律 , 出常见证 型 如下 : 找 得
肝郁 化 火型 症 象 为溢乳 或无 溢乳 伴胸 闷胁 胀 、 乳房 肿块 、 口苦 咽 干 、 急躁 易 怒 、 心烦 抑 郁 、 胃胀 纳 差 、
DA受 体 , 致血 中 P 导 RL水 平升 高 。高 P L抑 制卵巢 R
病 人 , 能是单 一 病机 , 可 也可 能多病 机共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 疗上应
谨 守病 机 、 证 施 治 。 辨
辨 证 根据 抗 精 神 病 药物 的作用 机制 及 妇女 高
泌 乳素 血 症复 杂多 变 的 临床 症 状 , 据 中医诊 断 学脏 依
( I 降低所致 。而 且 , S导 致患 者 P L 的升高 的 P H) AP R
【 文章 编号1 1 0 —3 9 2 1 ) 3 0 3 — 2 0 07 6 (0 0 0 — 3 10
随着抗 精 神 病药 物 ( S 使 用 率 的 与 日渐 增 , AP ) 该
系列 药物 副反应 的发生 率亦 日显 突 出。患者 在获 得精 神疾 病好 转的 同时 , 在忍受 着 AP 也 S药物 不 同程度 的
陕西 中医 2 1 年 第 3 00 1卷第 3期
31 3
抗精 神 病 药物所 致 高 泌 乳素 血症 的 中医辨证 分 型初 探
闫 俊 英 许 莉 王 志 红 △ 李 俊 霞 ▲ 裴 国 良。 河 北 医科 大 学 中 医 院 ( 家 庄 0 0 1 ) 石 5 0 1
【 中图分类号 】 R2 1 9 【 7. 文献标 识码】 A
缓。
AP S所适 应 范 围概属 中医 的癫 狂 郁症 , 病机 皆 其
因阴 阳失 调 , 情 内伤 , 七 痰气 上扰 , 气血 凝滞所 致 。《 素

乳房疾病中医辨证论治

乳房疾病中医辨证论治

三.乳房疾病乳房疾病是发生在乳房的各种疾病的总称。

一般分肿块性乳房疾病和感染性乳房疾病。

肿块性乳房疾病多由肝肾不足、肺肾阴虚或肝郁化火、冲任失调、气滞血瘀所致;感染性乳房疾病多由肝郁胃热,感受外邪,乳汁郁滞,久而化热,腐肉为脓所致。

常见疾病有乳痈、乳癖、乳痨、乳漏、乳核等,本节主要介绍乳痈。

乳痈乳痈是由热毒侵入乳房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又叫“吹乳”。

有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有全身发热,且容易传囊的特点。

多见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也可在怀孕期,或非哺乳期及非怀孕期发生。

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将在哺乳期发生的称为“外吹乳痈”,在怀孕期发生的称为“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的称为“不乳儿乳痈”。

西医学中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可参照本病证进行辨证施护。

【病因病机】乳汁淤积是最常见的病因。

乳头破碎、畸形和内陷,或乳汁多而少饮,或因毒邪外袭,均可使乳汁淤积,乳络不畅,乳管阻塞,败乳蓄积,化热而成痈肿。

情志不畅,肝气不和,或产后饮食不节,胃中积热,肝气不舒,厥阴之气不行,失于疏泄,胃热壅滞,与阳明之热蕴结,以致经络阻塞,气血瘀滞而成乳痈。

新产妇体虚,汗出腠理疏松,或露胸哺乳外感风寒之邪,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邪热蕴阻于肝胃之经,乳络郁滞不通,化热乃成痈。

【辨证施护】(一)辨证要点辨虚实:乳痈以实证为多,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体壮者多实,体弱者多虚。

实证可见患乳肿胀、疼痛、皮肤焮红、浓汁稠厚,伴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虚证可见患乳成脓,收口时间较长,疮口脓水淋漓,浓汁清稀,常伴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二)辨证分型1.气滞热壅证候表现:乳房肿胀疼痛,皮肤微红或不红,肿块或有或无,乳汁分泌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胸闷不舒,舌苔薄黄或黄腻,脉象弦数。

护治法则:疏肝清热,通乳消肿。

(治疗代表方:瓜蒌牛蒡汤)2.热毒炽盛证候表现:肿块逐渐增大,皮色焮红,疼痛加重,硬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壮热不退,口渴喜饮,舌苔黄,脉弦数。

产后乳少中医辩证论治

产后乳少中医辩证论治

产后乳少中医辩证论治泌乳过少系指分娩后乳腺泌乳量少,远不能满足喂养新生儿,或无乳汁分泌。

近年来,由于我国孕产妇年龄趋于增高,加之剖宫产率上升及某些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产后泌乳过少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病因病机】乳房主要由胃经所循行,乳头属肝经,故乳汁分泌与脾胃的受纳,水谷精微的敷布有关,更有赖于肝的正常条达疏泄功能。

如各种原因所致气血虚弱或脾胃不足,则生乳无源,致无乳可下。

如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乳脉不畅,则乳汁难通。

现代医学,正常情况下,乳腺自青春期开始加快发育,妊娠以后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而高度发育;一般于分娩以后的2~3日,乳腺即开始泌乳。

目前所知参与此过程主要有3个因素:①胎盘娩出后致使血中雌激素及孕酮水平下降,解除了对泌乳素(PRL)的抑制,使PRL 与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共同发生作用,促使乳腺泌乳。

②吸吮及哭声的刺激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使垂体后叶释放PRL,直接作用于腺上皮,增加了乳腺管的内压,促使乳汁排出。

③腺管排空,可以作为一种机械刺激通过下丘脑——垂体路促使PRL分泌。

以上诸因素出现异常变化,皆可能致使乳汁分泌过少、或不能泌乳。

其次决定泌乳量的多少还与全身因素及精神因素有关,如年龄过大,贫血,精神过度紧张及焦虑等。

人乳作为一种天然的营养物,为小儿最适当的理想食物,内含多种营养物质及抗体,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作用任何食品不可替代。

故应积极提倡母乳喂养。

【辩证施治】本病总以产后乳汁过少或点滴皆无为表现。

临证应当详查其虚实。

一般多以乳房柔软,或有少量乳汁而清稀为虚;乳房充胀而硬痛为实。

临证多虚实夹杂为多见。

本病不论虚实,均应注意调整补充气血以通乳络、虽然病在乳腺局部,表现为乳汁过少,但应考虑脾胃、肝经及气血对其的影响,以求其本。

虚证多因产后气血亏虚,乳汁化源不足;实证为肝郁气滞,乳汁壅滞不行所致。

气血亏虚者,症见乳少或无乳,乳房无胀痛感,唇色淡,面白无华,食少倦怠,头晕目眩等,治宜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乳房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乳房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乳房疾病1、乳房疾病:发生在乳房部位的疾病称为乳房疾病。

2、辩证要点:1)肝郁胃热2)肝气郁结3)肝肾不足4)阴虚痰凝3、触诊: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查患侧,以便对比。

正确的触诊手法是四指并拢,用手指末二节的指腹平放在乳房表面轻柔按摸,切忌用手指抓捏。

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错误地认为是乳腺肿块。

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4个象限,即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乳头有无溢液和溢血。

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

触诊注意事项:1.发现肿块时,应注意肿块的位置、形状、数目、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及有无压痛。

2.肿物是否与皮肤粘连。

3.时间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7-10天,是乳房生理最平稳的时期,有病变容易发现。

4.结合年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方法。

4、治疗:内治:1)疏表解毒法2)清热解毒法3)托里透脓法4)解郁化痰法5)补益扶正法6)调摄冲任法外治:1、敷贴2、手术第一节乳癖1、乳癖:是乳腺组织发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其特点是音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

2、临床表现: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可有刺痛或牵拉痛。

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

肿块的质地中等或硬韧,表面光滑或颗粒状,活动度好,大多伴有压痛。

肿块的形态常分为下列类型:1)片块型2)结节型3)混合型4)弥漫型3、辩证论治:内治: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加减。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第二节乳岩1、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

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

期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扒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

产后积乳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产后积乳的中医药治疗体会

程短 , 既能疏通乳 络及消肿散结 , 促气 血运行 以达 到通则不 痛之效 。本法疗效确切 , 次治愈率可达9 %以上 , 一 0 患者易于
接受 , 临床 应 予 首 选 。
( 稿 日期 :0 9 1- 4) 收 20— 10
瓜络1g 鹿角霜lg 赤芍1g 每 E1 , 2、 O、 2 , t剂 水煎服 。芒硝2 g结 0,
块 处局 部 外 敷 。
无汗证治举隅
张彦 成 , 蒋 满妹
( 河 县人 民 医院 , 新 疆 精 精河 8 30 ) 3 0 0
历代 医家对汗证论述颇 多 , 但很少提及无汗证 。无汗可
前 因夏 季贪 凉 , 间人 睡后 使 用 空 调 , 度 过低 , 后 出现 背 晚 温 此
见于全身 , 可见 于局部皮肤 , 亦 常伴有皮肤干燥 、 热 、 烦 肢体 酸楚 、 浮肿等症状。 既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 , 又可以独立为
病 , 者也引发它病 。笔者在临床 中治 验无汗两则 , 甚 同道参
考。
部皮肤干燥无汗 , 乏 , 疲 心中烦 热 , 口干 , 舌质 稍红 、 苔薄 , 脉
浮滑略数。证属肺失宣降 , 内有郁热 。治以宣肺解表 , 发散郁
热 。处方 : 麻黄4 、 g 桂枝6 、 g 白芍9 、 g杏仁9 、 g生石 膏2g 太子 5、 参 1g薄荷5 2、 炙甘草6 。服药3 g 剂后 , 患者 自觉 背部微有汗 出, 烦热亦减 , 继服3 , 剂 诸症悉愈。
配合 中医点穴推拿 , 揉抓 排乳手法 : 者取坐 位 , 在 患 先
患 乳 部 擦 以少 量 润 滑 剂 以 免揉 抓 时擦 伤 皮 肤 。 者 左 手 托 起 术 乳 房 , 手 五 指 顺 着 乳 络 方 向 , 先 轻 拿 、 拉乳 头及 乳 晕 部 右 首 提

产后乳少中医辨证

产后乳少中医辨证

中医学认为乳汁由气血所化生,也是机体“气”作用的结果。

即气的“气化”与“摄纳”之功能来完成的。

尤其是脾胃之气更为重要。

脾胃之中气为后天之本,妇女中气盛则乳汁源泉不竭,中气足则乳有所摄而不自溢;即乳汁既赖气生,又赖气摄。

如因禀素脾胃虚弱、或产时努挣伤气、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均可使中气不足导致乳汁生化乏源与乳汁出现缺乳。

乳汁的分泌也要依赖肝气的疏散与调节。

若脾胃失司而痰浊内生,痰湿结于乳房胃络即可出现缺乳。

肝主藏血主疏泄,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乳房胀痛,甚至形成肿块。

肾为先天精气,肾气衰则乳房也即衰萎。

故缺乳多因气血虚弱、肝郁气滞或痰气壅阻肾气不固所致。

产后乳汁异常辩证分型:1.气虚失固产后乳汁自溢,乳房柔软,乳汁清稀,神疲气短,苔薄舌淡,脉细弱。

2.气血虚弱产后无乳,或乳汁点滴清稀,乳房松软,面色(白光)白,头晕乏力,纳谷欠馨。

苔薄,脉细弱。

3.肝郁气滞产后乳汁不行或量少不畅,乳房胀硬而痛,痛引两胁,胸闷心烦。

苔薄黄,脉弦医学。

4.肝郁化火产后乳汁自出,量多且稠。

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头胀目赤,口干喜饮,溲赤便秘。

苔黄,舌红,脉弦数。

治疗产后缺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调整情志,防止急躁、抑郁情绪,重视改善饮食,适当多吃鲫鱼、猪蹄、母鸡、赤豆等食物煮的汤水,注意改进哺乳方法,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时要让婴儿吮紧乳头并吸空乳房(或用手、吸乳器将乳汁排空),局部还可用温热(或葱汤)轻轻揉洗乳房,以起到温运的作用。

中药回乳(断乳)一般婴儿哺乳至1周岁即可断乳,或因工作等原因而不欲再哺乳,即可采用中药回乳。

回乳的方法分全身和局部两种。

全身治疗:生麦芽60克,蝉蜕12克,水煎服;生枇杷叶15克(去毛),生麦芽60克,水煎服;生麦芽60克,山楂30克,神曲30克,煎汤代茶饮,均每日一剂。

局部治疗:取皮硝300克,装入布袋中,待排空乳汁后,敷于乳部并扎紧;或取明矾6克,溶于1500克开水中,待水温后,用此水揉洗乳房3分钟,然后再用洁净毛巾浸明矾水在乳房局部做湿热敷15分钟,每晚一次,连用3天。

产后缺乳或乳汁不行实用单方

产后缺乳或乳汁不行实用单方

产后缺乳或乳汁不行实用单方【中医理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新产后3~4天,乳房开始分泌乳汁,即可哺乳。

产妇在哺乳开始就乳汁分泌稀少,或乳房不胀、乳汁全无;或开始哺乳正常,后因发热或情志所伤,乳汁骤减,不能或不够喂养婴儿者,称为“产后缺乳”或“产后乳汁不行”。

本病历代医家极为重视,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就有“产后乳无汁候”的记载,《经效产宝》中有“产后乳无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称“乳脉不行”,《妇人大全良方》称为“产后乳少或止”。

本病多发生在产后第二、三天至15日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若分娩时阴血骤失,元气大伤,短时间内缺乳,或哺乳期月经复潮后乳汁分泌减少,不属本病范畴。

【临床特点】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足以喂养婴儿。

伴乳房不胀,或乳房胀痛。

【辨证论治】产后乳汁不行分型证治及代表方见图11-2。

图11-2 产后乳汁不行分型证治及代表方缺乳分虚实两端,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乳汁乏源以及肝气郁结,痰气壅阻,乳络不通。

本病的辨证关键为乳房的软胀,乳汁的稀稠,结合全身症状与舌脉分辨虚实。

虚证者乳房柔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清而稀;实证者乳房胀满疼痛,乳腺成块,挤压乳汁时,疼痛难出,质稠或黄稠。

对于虚证,补气血,健脾胃,鼓励多进饮食,兼以通行。

对于实证,以泻实为则,同时预防发生乳痈。

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论》指出“产妇有二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

清代《傅青主女科》在治法和方药上有新的认识,如因气血虚弱而缺乳,认为“血之代乳,又不老气之所化为尤速,……乳全赖气之力,以行血而化之也……治法宜补气以生血”。

肝气郁结者,治宜“大舒其肝木之气,而阳明之气血自通,而乳亦通也,不必专去通乳也,方名通肝生乳汤”。

傅氏治疗缺乳,所重在“气”,反对专事通乳,而是寓通于补或疏之中,其治则之严谨,配伍之精妙,匠心独具。

1.气血虚弱型(1)症状: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稀薄,乳房柔软无胀感。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乳汁分泌缺乏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乳汁分泌缺乏症

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缺乏者,一般单用中药、针灸或西药治疗即可获效,疗效不佳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笔者自2000年以来,共治疗28例产后乳汁缺乏症患者。

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10例,行剖宫产19例,顺产9例;乳汁不足18例,乳汁全无10例,经中西医药联合治疗1个疗程(7天)乳汁分泌正常20例,乳汁分泌增多6例,无效2例。

1.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2.1 气血两虚型对产后失血过多、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苔白、脉细弱无力的气血两虚者,应以补气活血、健脾通络的通乳丹加减:黄芪30g,党参15g,当归20g,麦冬10g,白术10g,茯苓15g,通草6g,桔梗10g,甘草6g。

对食少、胃纳不佳者去麦冬加砂仁6g,谷芽15g;睡眠欠佳、心悸多梦者去黄芪加牡蛎30g,夜交藤15g,合欢花10g;产后恶露未尽,间有小腹疼痛加穿山甲10g(先煎)、王不留行12g、川芎9g。

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连服7天。

1.2.2 肝郁气滞型产后抑郁寡欢、口苦咽干、胸胁胀满、两乳胀痛、乳汁稀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的肝郁气滞者,施以疏肝理气、通络下乳的下乳通泉汤加减:柴胡9g,青皮6g,白芍12g,当归10g,川芎6g,熟地12g,桔梗6g,通草6g,穿山甲10g(先煎),王不留行10g,甘草6g。

对胸胁闷窜痛、腹胀纳差者加桔叶6g,蒺藜9g;烦躁易怒、口苦目赤、小便黄者加夏枯草12g,丝瓜络10g,路路通10g。

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连服7天。

1.3 西药治疗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有阻滞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拮抗多巴胺受体,促进脑垂体催乳素分泌的作用,每日3次,每次20mg,连服7天,可使血中催乳素值升高3~8倍,乳量增多。

1.4 针灸疗法平补平泻针刺膻中、乳根,配以少泽、天宗、合谷穴。

气血两虚者配脾俞、胃俞,用灸法;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针刺。

每日针灸1次,连续7天。

2 讨论产后乳汁缺乏症是产妇常见病症,临床上中医常见分型有气血虚弱和肝气郁滞两型。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房疾病,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女性乳腺增生病发病率已经超过40%,其中大多数病例年龄都在30岁至40岁之间。

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不适等症状,不仅影响女性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发展成乳腺癌。

因此,中医对于乳腺增生病的辨证分型十分重要,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一、乳腺增生病的基本概念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组织非肿瘤性的增生引起的一种乳房疾病。

它是属于一种良性的乳房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会发展成乳腺癌。

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不适等症状,通常在经前加重,经后减轻。

同时,乳腺增生病还会伴随着月经不调、情绪波动等症状。

二、中华医学会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1.气郁血瘀型【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肿块或结节,按之感痛;乳房胀痛,伴有胸闷、烦躁、抑郁等情绪不安;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舌质淡暗,质较胖,苔薄白,脉细弦或涩。

【辨证分析】气郁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患者,情绪不畅,郁结于胸,导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

肝气郁结,直接影响血气运行,乳房组织代谢失调而形成肿块。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推荐】逍遥丸、活血化瘀汤、舒肝活血颗粒等方剂。

2.气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乳房肿块不明显,按之不痛或稍有不适;乳房胀痛,松软无力,感觉乳汁不畅;经期过多、经期不止或月经稀少、色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微弱。

【辨证分析】气虚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患者,气虚不能运化水液,乳汁不通。

气血运行不畅,形成淤血而导致肿块形成。

【治疗原则】益气化瘀、调经止痛。

【方药推荐】归脾丸、调和血气汤、活血消痛颗粒等方剂。

3.湿热蕴结型【临床表现】乳房硬结较大,按之疼痛明显;乳房胀痛,湿热重感;经期不调或黄带量增多;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辨证分析】湿热蕴结型乳腺增生病患者,体内湿热蕴结,乳房组织阻滞,肿块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汁溢出从中医分型辨治
作者:王付发布时间:2013-06-18 新闻来源:浏览次数: 15
乳汁溢出是指女子非在哺乳期而出现乳汁自溢。

㈠气虚不固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乳汁溢出。

2.辨证要点乳汁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3.可能伴随的症状乳房柔软,或倦怠乏力,或乳汁量少,或心悸,或气短等。

【治则与选方】健脾益气,固摄回乳;可选用四君子汤与玉屏风散合方。

㈡肝郁化热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乳汁溢出。

2.辨证要点精神抑郁,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3.可能伴随的症状乳房胀痛,或烦躁易怒,或失眠多梦,或大便干结,或乳汁
黏稠等。

【治则与选方】疏肝解郁,清热回乳;可选用丹栀逍遥散与牡蛎散合方。

㈢痰热瘀阻,乳汁外溢证
【病证表现】
1.主要症状乳汁溢出,乳房疼痛。

2.辨证要点痛如针刺,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或厚,脉滑数或沉涩。

3.可能伴随的症状肢体困重,或头沉,或失眠多梦,或口苦口腻,或乳汁黏稠
等。

【治则与选方】清热化痰,化瘀回乳;可选用小陷胸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