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发及方药

合集下载

慢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概况

慢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概况
1 。 次
( 本文 主 要起草 人 :陈 治水 )
( 文娟 张 杨 建宇 李杨 辑 )
31 单方验方 儿茶粉 :0 ~2 , 日服 3 ,并 以 5 . . g 5 次 ~ 1g 温生理盐水 4 ~10 保留灌肠 ,每晚 1 。 0加 0 0 ml 次 蒲黄浸 膏液 :以 2 %蒲黄浸 膏液 1ml 日服 2次 , 5 5 ,
慢性便秘 的中医治疗概况 ※
李彦 知 13杨建 宇 13 范竹雯 郑绍 明 , 2 , , 2 , 许继宗 4 木
关键 词 :慢性 便秘 ;中医 药疗 法 ;综述
dh 036 /i n17 -792 1. .9 o 1. 9 .s. 227 .0 1 002 9 js 6 1
文章编号:17 -7 9( 0 I 1.180 622 7 2 1 )-002 —2
1 心理治疗 目前认为 ,精神心理 因素与便秘 的发病 明 . 3 显相 关,心理障碍越严重 ,肛 门直肠 动力和感觉异常越 显 著。因此 ,应注重心理健康 ,及 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 估 、心理 疏导,鼓励患者增强 治疗 的信心,缓解压力与 紧张 ,必要 时可使用一定 的抗焦虑药物[。 9 】 2 中药汤剂治疗 路广晁[J 1将功能性便秘 分为虚秘、实秘两大证型。阴 0 虚者治以滋 阴润燥通便 ,用增液汤加减 ( 玄参 、生地黄、 麦冬、柏子仁 、瓜萎仁等 ) ;阳虚者治 以温阳润肠通便 , 用济川煎加减 ( 肉苁蓉、牛膝 、当归、枳壳 、升麻 、泽泻 等) ;气虚者治 以健脾益气润肠 ,用黄芪汤加减 ( 黄芪 、
远O D擞 UF CC A息 l f 程 ' O N
第 O・1 2 1总4 0 0下刊 95第 1 期半 1月 1 卷 ・月 年 期 第
同时 以 5 %的稀释液 10 10 保 留灌肠 ,1日 1 。 O ~ 5 ml 次

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发及方药

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发及方药

6月28日每日一问“便秘的辨证分型、治法及方药”燥。

次症:(1)腹中胀满或痛。

(2)口干口臭。

(3)心烦不寐。

(4)小便短赤。

(5)脉滑数。

2.5.2 肠道气滞证:主症:(1)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干(2)腹满胀痛。

次症:(1)肠鸣矢气。

(2)嗳气频作。

(3)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

(4)纳食减少。

(5)舌苔薄腻。

(6)脉弦。

2.5.3 肺脾气虚证:主症:(1)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

(2)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

次症:(1)便后乏力。

(2)神疲懒言。

(3)舌淡苔白。

(4)脉弱。

2.5.4 脾肾阳虚证:主症:(1)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

(2)脉沉迟。

次症:(1)腹中冷痛,得热则减。

(2)小便清长。

(3)四肢不温。

(4)面色白光白。

(5)舌淡苔白。

2.5.5 津亏血少证:主症:(1)大便干结,便如羊粪。

(2)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

次症:(1)口干少津。

(2)眩晕耳鸣。

(3)腰膝酸软。

(4)心悸怔忡。

(5)两颧红。

(6)脉弱。

3.1 辨证治疗3.1.1 肠道实热证:治法:清热润肠。

主方:麻子仁丸(《伤寒论》)。

药物:火麻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枳实。

3.1.2 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

主方:六磨汤(《证治准绳》)。

药物:沉香、木香、乌药、枳实、槟榔、大黄。

3.1.3 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润肠。

主方:黄芪汤(《金匮翼》)加味。

药物: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

3.1.4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润通便。

主方:济川煎(《景岳全书》)。

药物: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3.1.5 津亏血少证:治法:滋阴养血,润燥通便。

主方: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药物: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

1、实秘(1)热秘主症:本病的主症(大便干结)+证候的特征症状(腑气不通:腹胀腹痛,热证: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代表方:麻子仁丸(《伤寒论》)常用药物:火麻仁30,枳实15,川朴15,大黄10(后下),杏仁10,芍药15,郁李仁30,生地15,槟榔15。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便秘68例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便秘68例
自, 脉沉 细 。治则 治 法 : 气 通便 。方 药 : 理 四逆 散加 减 。 柴胡 、 白芍 、 实 、 蒌 皮 、 梗 、 1 、 草 。 枳 瓜 桔 杏 _ 甘 =
2 .气 虚 型 便 秘 : 昏 头 晕 , 则 气 喘 汗 出 , 质 弱 , 头 动 体
继续 服用 上方 , 为 每 2 日 1剂 , 用 乌 鸡 白凤 丸 改 加 1丸 , 日 2次 。2 每 O天 为 1个 疗 程 , 1个 疗 程 后 评 价
方药 应 用 中国民间 疗法
CHI NA ’ NATURO P S ATHY ,De 20 1 . Vol 1 No 12 c 0 8
在 小 便 逐 步 通 畅 的 基 础 上 , 用 乌 鸡 白凤 丸 以加 强 应 补益气 血 的 力度 , 善 虚 损 , 固 疗 效 , 效 显 著 。 改 巩 收 l 临证 中嘱 患 者 注 意 条 畅 情 志 , 要 饮 酒 及 食 用 辛 辣 不 刺 激 食 品 , 免 久 坐 久 站 , 要 憋 尿 过 久 , 成 定 时 避 不 养 排 尿 习惯 。 坚 持 综 合 调 整 , 更 有 利 于 疾 病 的治 疗 。 才
型前列 腺增 生患 者 6 O例 , 得 良 好 效 果 , 道 如 下 。 取 报 医院 , 7 1 0 云 65O)
般 资 料
本组 6 0例 , 均为 本 院 门诊 病 例 , 龄 5 ~5 年 O 9岁 1 2 例 ,0 9岁 3 6 ~6 5例 , O 7 7 ~ 8岁 1 3例 , 均 年 龄 6 平 5岁 ;
( 稿 日期 2 1 —60 ) 收 0 00 —4
升 陷汤 加 减 治疗 中气 下 陷 型前 列 腺 增 生 6 0例
王 建华 徐 向 英

大便干燥

大便干燥
2.按揉肾xx
坐于床上,两手叉腰,两拇指按于两侧肾俞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三、按摩四肢
1.按揉合谷穴
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合谷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合谷穴是全身四大保健穴之一,也是清热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缓解因便秘造成的头晕、饮食不振、情绪烦躁、黄褐斑、痤疮和腹痛等症。
2.按揉支沟穴
3.单方验方:
双术汤(xx验方)
处方:
白术、苍术各30克,枳壳10克,肉苁蓉20克。水煎服。
血虚秘【证见】大便干结,面色萎黄无华,头晕,心悸。舌淡,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方药】
1.主方润肠丸(xx《xx尊生书》)
处方:
当归12克,生地黄20克,火麻仁30克,肉苁蓉18克,何首乌20克,桃仁、枳壳各10克。水煎服。
便秘治疗的辨证论治
热秘【证见】大便干结,腹部胀满,面红身热,心烦口干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燥,脉滑实。
【治法】清热润肠。
【方药】
1.主方麻子仁丸(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
枳实12克,大黄10克(后下),火麻仁20克,北杏仁12克,郁李仁20克,瓜蒌12克,玄参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30、白芯番薯200克(切细),煎水,加适量片糖服用。
(5)黄芪笋鱼汤:
黄芪10~20xx、党参15~
30、黑芝麻12~24克(布裹)、玉竹15~30克、陈皮
5、笋壳鱼100~150克,煲汤。适用鱼气虚便燥,津液不足之便秘。
(7)将橘皮洗净:
切细丝,加白糖、蜂蜜适量,煮沸,冷却,每次1汤匙,每日服3次,可治便秘,经常喝点蜂蜜水,也可解除便秘之苦。
食疗方法
1.桂花糖10克,荸荠500克,枣泥馅150克,加面粉、淀粉、白糖各适量,制成饼状,入花生油中炸成金黄色食用。适用于轻度便秘。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便秘系因气阴不足,阳虚寒凝,或燥热内结,痰湿阻滞,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的,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范围】西医学中因肠动力减弱、肠道刺激不足引起的便秘,肠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直肠肛门病变如肛裂、痔疮等引起的便秘,以及药物作用引起的便秘,热病伤阴后的便秘等,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便秘可以作为独立存在的疾病,也可以见于许多疾病病变过程中。

【病因病机】一、病因1.饮食因素过度饮酒,或恣食辛辣肥甘厚味、煎烤之品,以致胃肠积热,津液耗伤,燥热内结于肠道,肠道失于濡润;或食量不足,或进食蔬菜过少,或饮水不足,或经常食用方便食品等,均可使水谷精微化源不足,肠道津液不足。

以上因素使大肠津亏而失于濡润,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

2.情志因素忧愁思虑,或郁怒伤肝,七情不和,均可使气机郁滞,进而导滞大肠传导失司,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或气郁不解,而化火伤津,肠道失润,无水行舟,故大便干结不行;或气郁导致水津不布,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或欲便不出。

3.劳逸过度贪逸嗜卧坐久少动,易致意志消沉,体力下降,脏腑失调,气血郁滞,以致胃肠运动减弱,气机呆滞,大肠传导失职,久则中气暗耗,津液布散失常,气机壅滞,营血不畅,传导失职而为便秘。

用脑过度,或积思难解,或长期夜间苦读,可致阴血暗耗,中气受损,血虚则肠道失于濡润,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而成便秘。

房劳过度,放纵嗜欲,可致肾精亏损中气耗伤,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精亏则肠道干涩而为便秘。

4.正气亏虚久病之后,或失血,或过用发汗、利小便之法,皆可致阴津受损,血虚津亏则大肠失荣,肠道不润,而排便艰难。

或病后阳虚,或素体阳虚或因过用苦寒药物,伐伤阳气,均可致阴寒内盛,滞留于肠道,阳气不运,阴津凝而固结,使津液不行,大肠传导失常致便秘。

二、病机1.发病本病多见于年老体衰,或久病,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醇酒者。

多缓慢发病。

2.病位在大肠,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与肾、肝、肺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便秘之辨证论治

便秘之辨证论治

便秘之辨证论治1 病因病机1.1 气血不足:因年老体虚,脾胃功能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精液枯竭。

大肠失去濡润,而形成便秘。

1.2 秘阳虚寒凝:年高体弱,阳气不足,则阴寒内生,凝滞肠胃,致阳气不运,津液不行,肠道传导无力,形成便秘。

1.3 阴液不足:老年体弱或长期有病,或服用泄下药物过多,导致津液大伤,肠道干枯大便燥结难下。

1.4 气机郁滞:老年之人,多忧善思或久坐少动,致气机郁滞,腑气不通,糟粕内停而致便秘。

1.5 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饮酒过度,或过食辛辣厚味,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未尽,耗伤津液,使肠道失于濡润而致便秘。

2 治疗2.1 药物治疗:便秘临床上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

虚秘又分为气虚和血虚2种。

(1)热秘: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或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润肠。

方药:麻仁丸。

本方重在泄热润肠,取其通便而不伤正。

方中大黄、麻仁泄热润肠通便为主药;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里;枳实、厚朴行气除满,用白蜜为丸,意在缓下。

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之类以养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症见易怒目赤等,可另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

如燥热不甚,除便秘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或治疗后便虽通而不爽者,可服青麟丸以清腑缓下,以免再秘。

(2)气秘: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行滞。

方药:六磨汤。

本方重在调肝理脾,通便导滞。

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三药气味辛通,能如肝脾以解郁调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

若气郁日久化火,症见口苦咽干,苔黄,脉弦数者,可加黄芩、山栀以清热泻火。

(3)虚秘:①气虚: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面色虚白,神疲气怯,舌淡嫩,苔薄,脉虚。

治法:益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

本方重在益气润下。

方中黄芪为补益脾、肺之要药;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

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便秘

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便秘

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便秘便秘是指排便不畅、粪便干结、排便不规律等症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而中药养生法中的医经方治疗便秘,由于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便秘的几种常用方剂。

第一种方剂:大承气汤【组方】:大黄、枳实、芒硝、法半夏、麻黄、厚朴、生姜各5克。

【功效】:清热泻火,通便润肠。

【适应症】: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胸中痞闷,嗳酸胸满,口渴欲饮水,舌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用量】:一剂分两次煎煮,早晚空腹服用。

每次服用1剂,连续3日。

第二种方剂:保济丸【组方】:枳实、厚朴、法半夏、茯苓、芒硝各等分。

【功效】:行气、宽胸、和胃、通腑。

【适应症】:大便秘结,舌质滑腻,苔白润滑,脉弦滑等症状。

【用法用量】:每次5~10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

第三种方剂:瞿麦附子汤【组方】:瞿麦、大黄、附子、芒硝、茯苓、白术、半夏各适量。

【功效】:泻火通便、利水消肿。

【适应症】:大便秘结、烦热口渴,小便赤黄,舌红腻黄,脉濡数等症状。

【用法用量】:一剂分两次煎煮,分早晚服用。

饭前30分钟服用,每次1剂。

连续7日为1个疗程。

第四种方剂:小承气汤【组方】:大黄、枳实、芒硝、法半夏各适量。

【功效】:清热泻火,通便润肠。

【适应症】:大便秘结,胸中痞闷,口渴欲饮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等症状。

【用法用量】:一剂分两次煎煮,温服。

早晚空腹服用,每次1剂。

以上介绍了中药养生法中医经方治疗便秘的四种常用方剂,这些方剂具有泻下通便、润肠排毒的作用,能够有效治疗便秘并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

然而,在使用这些方剂时,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为了更好地改善便秘,也需要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饮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医关于“便秘”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便秘”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便秘”的证治分类一、实秘(一)热秘1.临床表现:大便干结,腹胀或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2.证机概要:肠腑燥热,津伤便结。

3.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4.代表方:麻子仁丸。

5.常用药:大黄、实、厚朴通泄热,麻子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

若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加芒以针通:口干舌燥,加生地黄、玄参、麦冬以滋阴生增水行舟;咳喘便秘者,加瓜行子知母清肺降气以通便;郁怒伤肝,目赤易怒者,加衣丸或当归龙荟丸以清肝通,不其或药后大便不爽者,用青麟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痔疮、便血者,加槐花、地榆热势较盛,痞满燥实坚者,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二)气秘1.临床表现:大便干结,或不甚于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气,吸气频作,痞满胀痛,舌苔薄腻,脉弦。

2.证机概要:肝脾气滞,腑气不通。

3.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4.代表方:六磨汤。

5.常用药: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通便。

若腹部胀痛甚,加赤芍、柴胡、厚朴等疏肝解郁;气郁化火,便秘腹痛,舌红苔黄,加板子、龙胆草等;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肠鸣粪软,黏腻不畅者,加皂角子、蚕砂等祛痰湿以通便;跌仆损伤或腹部术后,便秘不通,气滞血瘀者,加红花赤芍、桃仁等。

(三)冷秘1.临床表现: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2.证机概要:阴寒内盛,凝滞胃肠。

3.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4.代表方:大黄附子汤。

5.常用药:附子、细辛温里散寒止痛,大黄荡涤积滞。

若腹痛较甚,加枳实、厚朴、芍药、甘草理气导滞;腹部冷痛,手足不温,加高良姜、花椒、小茴香、当归、乌药以散寒止痛。

二、虚秘(一)气虚秘1.临床表现:大便干或不干,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质淡,苔白,脉弱。

2.证机概要:脾肺气虚,传送无力。

治疗便秘的7个中医处方,让你从此告别便秘问题

治疗便秘的7个中医处方,让你从此告别便秘问题

治疗便秘的7个中医处方,让你从此告别便秘问题便秘的表现及原因便秘是指大便排泄困难或超过3到4天以上未能便解者,可能与肠道分泌功能不足,过度吸收水分,局部膜神经功能的等有关。

主要表现:便秘,便结、排便困难,伴有腹胀、腹痛,肛门胀痛、便血或黏液,甚至脱肛等。

中医认为,便秘是由于胃肠燥热、心情郁闷、气血不足。

单纯便秘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时性便秘即为急性秘,多属阳实;习惯性便秘称为慢性便秘,或虚或实,或为虚实夹杂证。

处方1加味理胃承气汤党参60g,杏仁、芒硝(后溶)各15g,大黄、甘草各7g;加水600ml后,煎后取药汁200到300ml,分成2次口服。

通常在煎服2到3剂后能使大便变软。

病情较重者,须加党参60g,杏仁10g,芒硝(后溶)7g,大黄、甘草各5g,续服3到5剂,并巩固其临床疗效。

能益气通便;主要防治老年性便秘,已经治疗85例,多于煎服2到3剂后奏效。

处方2芍草枳实汤生白芍30g,生甘草20g,枳实15g;将上药加水1500ml,以温火煎至400ml,分2次口服,每日服1剂。

能敛阴生津、行气和中;主治各种类型便秘。

此方治疗95例,包括习惯性便秘54例、晚期癌肿患者16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14例、原因不明便秘者11例;疗效观察显示煎服1剂即可生效者59例、2剂能生效者33例、3剂生效者3例,总有效率达100%。

处方3白术煎生白术60g,生地黄30g,升麻3g;每剂水煎2次,取药汁分服,每日1剂。

能补气益阴、润肠通便;主用于防治各类便秘。

此方治疗妇产科术后便秘50例,总有效率约为92%;治疗21例习惯性便秘,有16例于服药第2日即可排出软便,临床总有效率为76%。

处方4三仁通便煎加减黄芪15g,桃仁、瓜蒌仁、火麻仁、肉苁蓉、苍术、当归、白芍各12g,生地黄、槟榔、炒莱子各1g,炙甘草6g;每剂水煎2次,每日早、晚2次分服,每日1剂。

能宣降肺气、润肠通便;主治习惯性便秘。

以此方治疗64例,服后次日即可排便者51例,连服3剂后开始排便者12例,总有效率可达98%。

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发及方药教学文案

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发及方药教学文案

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发及方药6月28日每日一问“便秘的辨证分型、治法及方药”2.5.1肠道实热证:主症:(1)大便干结。

(2)舌红苔黄燥。

次症:(1)腹中胀满或痛。

(2)口干口臭。

(3)心烦不寐。

(4)小便短赤。

(5)脉滑数。

2.5.2 肠道气滞证:主症:(1)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干(2)腹满胀痛。

次症:(1)肠鸣矢气。

(2)嗳气频作。

(3)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

(4)纳食减少。

(5)舌苔薄腻。

(6)脉弦。

2.5.3 肺脾气虚证:主症:(1)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

(2)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

次症:(1)便后乏力。

(2)神疲懒言。

(3)舌淡苔白。

(4)脉弱。

2.5.4 脾肾阳虚证:主症:(1)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

(2)脉沉迟。

次症:(1)腹中冷痛,得热则减。

(2)小便清长。

(3)四肢不温。

(4)面色白光白。

(5)舌淡苔白。

2.5.5 津亏血少证:主症:(1)大便干结,便如羊粪。

(2)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

次症:(1)口干少津。

(2)眩晕耳鸣。

(3)腰膝酸软。

(4)心悸怔忡。

(5)两颧红。

(6)脉弱。

3.1 辨证治疗3.1.1 肠道实热证:治法:清热润肠。

主方:麻子仁丸(《伤寒论》)。

药物:火麻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枳实。

3.1.2 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

主方:六磨汤(《证治准绳》)。

药物:沉香、木香、乌药、枳实、槟榔、大黄。

3.1.3 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润肠。

主方:黄芪汤(《金匮翼》)加味。

药物: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

3.1.4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润通便。

主方:济川煎(《景岳全书》)。

药物: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3.1.5 津亏血少证:治法:滋阴养血,润燥通便。

主方: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药物: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

1、实秘(1)热秘主症:本病的主症(大便干结)+证候的特征症状(腑气不通:腹胀腹痛,热证: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代表方:麻子仁丸(《伤寒论》)常用药物:火麻仁30,枳实15,川朴15,大黄10(后下),杏仁10,芍药15,郁李仁30,生地15,槟榔15。

便秘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便秘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便秘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便秘系因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导致大肠传导失常,以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难解,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而便而不畅的病证。

便秘既可以作为独立病证存在,亦可见于许多疾病病变过程中。

《内经》中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伤寒论》称“阴结”、“阳结”、“不更衣”“脾约”等;后世又因其病因不同有“风秘”、“气秘”、“寒秘”、“热燥”、“风燥”等病名。

张仲景对便秘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大黄附子汤的温里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等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有的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治疗便秘所常用。

本章仅讨论以便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证。

临床上许多病证如胃痛、腹痛、臌胀、黄疸、噎膈等出现便秘症状时不属本病范围,应参考有关章节辨证论治。

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直肠及肛门疾病所致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临床以便秘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便秘的病因主要有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

其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一)病因1.饮食所伤过食醇酒辛辣厚味,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失于濡润,粪质干燥,难以排出,形成便秘;或恣食生冷,阴寒凝滞胃肠,胃肠传导失司,糟粕停留而成便秘;或过服辛香燥热之物,耗伤阴血,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导致大便干结,便下难解。

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脾伤气结,凝滞胃肠;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调,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致大便干结而成便秘。

3.年老体虚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或失血,或年老体虚,气血亏虚,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导致大便难下。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概述
• 概念: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 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 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 便意,但便而不畅病症。
中医内科学便秘
2/31
一、含义
秘, “闭”也。三层含义, 一是排便次数降低, 周期延长;二是周期不长, 粪质干结;三是排 便困难, 费劲不畅。其中以第三条最为主要。
中医内科学便秘
26/31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4.2 血虚秘 症状: 大便干结,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 养血润燥。 方药: 润肠九。
方中当归(50克)、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肠 通便,枳壳引气下行。 能够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 若血虚内热,可加知母、胡黄连等以清虚热; 若阴血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桃、杏、 李、柏、松)润滑肠道。
注意饮食调理, 以清淡为主, 多吃粗纤维食物 水果, 勿过食辛辣厚味或饮酒过分。
按时登厕, 养成定时大便习惯。 对于习惯性便秘, 应保持心情舒畅, 增加体力活动。 采取食疗法, 如黑芝麻、胡桃肉、松子仁等份, 研细, 白
蜜冲服。
中医内科学便秘
30/31
病案
周某,女,63岁。胆囊切除术后。腹胀、 便秘2月余,伴乏力、纳呆、精神不振,小便 不通。用过八正散、五苓散、承气汤等药不 效。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中医内科学便秘
20/31
辨证论治--治疗标准
对因治疗: 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惯用药品: 泻下药 -寒下: 大黄、芒硝、潘泻叶;
-温下: 巴豆 -润下: 麻子仁、郁李仁、瓜蒌仁、苏子、决明子、
桑椹子;首乌、芦荟;核桃仁、韮子、肉苁蓉。 行气导滞药: 木香、槟榔、乌药、厚朴、沉香、枳实、莱菔子

便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便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21
1.燥热内结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厚昧,过服温补之品 等可致阳盛灼阴;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 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这 种便秘又称为热秘。
2.气机郁滞 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 卧床等引起气机郁滞,致使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 而成秘结,即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 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
药,拒绝忍便。 ④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行适当有规律的运动。
41
二、药物治疗(各证的主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
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
实秘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 去便通;虚秘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 法,使正盛便通。
41
一、一般治疗 ①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及水分的摄入量,
每日1.5-1.8L水,多食蔬菜水果。 ②调整合理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作息有规律。 ③加强肠道管理:坚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滥用泻
目 录
1
便秘的概念与源流
2
1
3
诊断和类证鉴别
4
辨证论治
5
总结
21
1、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由于饮食中纤维素过少和水分不足,或以低残渣
的高精饮食为主,减少了对肠道的刺激,从而不能刺 激直肠、结肠的反射性蠕动,因而使食物残渣在肠道 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其中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 而难以排出。在治疗时需禁食数日、慢性消化道疾患 致食欲不振而进食过少、老年人因消化机能下降而食 量下降、为保持体型、减肥而过度节食等。
41
(三)、冷秘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痛,手足

中医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大全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其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不足、津液亏损等因素有关。

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众多,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便秘的中药方剂:1. 麻子仁丸:适用于热结便秘,方中包含麻子仁、枳实、厚朴、大黄等药物,具有清热润肠、通便的作用。

2. 增液承气汤:适用于阴虚肠燥引起的便秘,方剂中包含生地黄、玄参、麦冬、知母等,具有滋阴增液、清热通便的功效。

3. 润肠通便汤:适用于津亏肠燥型便秘,方中药物有当归、生地、桃仁、火麻仁等,具有养血润燥、润肠通便的作用。

4.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便秘,方中包含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等,具有补肾滋阴、润肠通便的功效。

5. 大黄附子汤:适用于寒实便秘,方中药物有大黄、附子、细辛等,具有温阳散寒、通便的作用。

6. 四君子汤: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便秘,方中药物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具有健脾益气、调和脾胃的作用。

7. 理中丸:适用于脾胃虚寒型便秘,方中药物有干姜、人参、白术、甘草等,具有温中健脾、调和脾胃的功效。

8. 五仁丸:适用于血虚肠燥型便秘,方中药物有桃仁、杏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等,具有养血润燥、润肠通便的作用。

9. 调胃承气汤:适用于气滞便秘,方中药物有木香、枳实、厚朴、大黄等,具有行气导滞、通便的作用。

10. 益气润肠汤:适用于气虚肠燥型便秘,方中药物有黄芪、当归、白术、火麻仁等,具有益气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

以上方剂均需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治疗便秘还应配合适当的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改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便秘系因气阴不足,阳虚寒凝,或燥热内结,痰湿阻滞,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的,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范围】西医学中因肠动力减弱、肠道刺激不足引起的便秘,肠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直肠肛门病变如肛裂、痔疮等引起的便秘,以及药物作用引起的便秘,热病伤阴后的便秘等,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便秘可以作为独立存在的疾病,也可以见于许多疾病病变过程中。

【病因病机】一、病因1.饮食因素过度饮酒,或恣食辛辣肥甘厚味、煎烤之品,以致胃肠积热,津液耗伤,燥热内结于肠道,肠道失于濡润;或食量不足,或进食蔬菜过少,或饮水不足,或经常食用方便食品等,均可使水谷精微化源不足,肠道津液不足。

以上因素使大肠津亏而失于濡润,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

2.情志因素忧愁思虑,或郁怒伤肝,七情不和,均可使气机郁滞,进而导滞大肠传导失司,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或气郁不解,而化火伤津,肠道失润,无水行舟,故大便干结不行;或气郁导致水津不布,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或欲便不出。

3.劳逸过度贪逸嗜卧坐久少动,易致意志消沉,体力下降,脏腑失调,气血郁滞,以致胃肠运动减弱,气机呆滞,大肠传导失职,久则中气暗耗,津液布散失常,气机壅滞,营血不畅,传导失职而为便秘。

用脑过度,或积思难解,或长期夜间苦读,可致阴血暗耗,中气受损,血虚则肠道失于濡润,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而成便秘。

房劳过度,放纵嗜欲,可致肾精亏损中气耗伤,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精亏则肠道干涩而为便秘。

4.正气亏虚久病之后,或失血,或过用发汗、利小便之法,皆可致阴津受损,血虚津亏则大肠失荣,肠道不润,而排便艰难。

或病后阳虚,或素体阳虚或因过用苦寒药物,伐伤阳气,均可致阴寒内盛,滞留于肠道,阳气不运,阴津凝而固结,使津液不行,大肠传导失常致便秘。

二、病机1.发病本病多见于年老体衰,或久病,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醇酒者。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白术、茯苓、人参、大枣等。

中成药: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

3.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固肾,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四物汤加减。

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八珍丸等。

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山药、枸杞子、牡丹皮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养阴清肝丸等。

5.脾肾阳虚证治法:XXX补肾,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肉桂、附子、干姜、芍药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二)辅助治疗1.膳食疗法:多食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避免过度饮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2.运动疗法: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3.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体内气血运行,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4.泻药疗法:在中医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泻药,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三、注意事项1.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惯。

2.避免长期使用泻药,以免引起依赖性便秘。

3.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进食或暴饮暴食。

4.应定期复查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方药包括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其中包括木香、乌药、槟榔、枳实、柴胡、香附、川楝子、白芍、生白术等。

此外,中成药如四磨汤、逍遥丸也可用于治疗便秘。

对于肺脾气虚证,推荐使用黄芪汤加减,其中包括炙黄芪、生白术、陈皮、枳实、升麻、柴胡、葛根、当归尾等。

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芪蓉润肠口服液也可用于治疗。

对于肝肾阴虚证,推荐使用增液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其中包括玄参、生地、麦冬、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山药、黄精等。

中成药如五仁润肠丸、六味地黄丸也可用于治疗。

对于脾肾阳虚证,推荐使用济川煎加减,其中包括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附子(先煎)、干姜、肉桂(后下)、薤白、葛根等。

中成药如苁蓉通便口服液、便秘通等也可用于治疗。

中医内科学--便秘

中医内科学--便秘
2 病机: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 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
3 病位:大肠。
第 3章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依据
1.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多干硬。起病缓慢,多属慢性病变过程。 2.常伴有腹胀腹痛,头晕头胀,嗳气食少,心烦失眠,肛裂、出血、痔疮,以及汗出,气短乏 力,心悸头晕等症状。 3.发病常与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4.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便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 4章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实证以祛邪为主,虚证以养正为先
a:实证,据热、冷、气秘之不同,分别施以泻热、
温散、理气之法,辅以导滞之品,邪去便通;
b:虚证以养正为先,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主用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酌用甘温润肠之药,标

本兼治,正盛便通。

c:六腑以通为用,大便干结,解便困难,可用下法

治法:温阳润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意 点
方药:济川煎。
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
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应注意饮食调节,便干量少者,适当多食富含纤维素的粗粮、蔬菜、水 果、避免辛辣燥火之食。增加体力活动,加强腹肌锻炼,避免久坐少动 。应保持心情舒畅,戒忧思恼怒。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但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润下为基础,个别证型
虽可暂用攻下之药,也以缓下为宜,以大便软为度
,不得一见便秘,便用大黄、芒硝、巴豆、牵牛之
属。
11
辨证论治
实秘证:热秘证

便秘的中医辩证用药

便秘的中医辩证用药

便秘的中医辩证用药一文学习便秘的常用中成药,便秘的六种证型,都有对应的中成药,以后不能只知道麻仁润肠丸了呀~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便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等,形成热结、气滞、气血津液亏虚等病机,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发生便秘。

西医学所讲的习惯性便秘,可参考本病辨治。

辨证分型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六类证候。

一、肠道积热证(实秘)大便干结,数日不通,腹胀腹痛,疼痛拒按,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喜冷饮,心烦不安,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以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腹胀腹痛、口干口臭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宜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二、肠道气滞证(实秘)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常由情志变化引起;舌苔薄腻,脉弦。

以大便干结、排出困难、胸闷胁胀、嗳气频作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宜顺气导滞。

三、脾气虚弱证(虚秘)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难排出,或先硬后软,便后疲乏,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腹无胀痛;舌淡,苔白,脉弱。

以大便干结、难以排出、周身倦怠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宜补气润肠。

四、血虚津少证(虚秘)大便干结,难涩难下,多日一便,状如羊屎,面色萎黄无华,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健忘,口干少津,两目干涩,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以大便干结难下、口干少津、两目干涩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宜养血润燥。

五、阴虚肠燥证(虚秘)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悸怔忡,五心烦热,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以大便干结如羊屎、颧红、心烦、盗汗、腰膝酸软为本证的辨证要点。

治宜滋阴通便。

六、脾肾阳虚证(虚秘)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气怯神疲,小便清长,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腹中或有冷痛,喜热怕冷,得热测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中医辨证施治便秘【范本模板】

中医辨证施治便秘【范本模板】

中医辨证施治便秘一实秘的中医治疗 (1)1。

肠胃积热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1)2.气机郁滞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2)3。

阴寒积滞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2)二虚秘的中医治疗 (2)1.气虚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2)2。

血虚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3)3。

阴虚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3)4。

阳虚型便秘的中医治疗 (3)三、治疗便秘预后 (3)便秘的针灸治疗 (4)【概说】 (4)【病因病机】 (4)【辨证治疗】 (4)(一)实秘 (4)(二)虚秘 (4)【其它疗法】 (5)【附注】 (5)一实秘的中医治疗1。

肠胃积热型便秘的中医治疗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畅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方中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泻热,火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

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鳞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若热势较甚,痞满燥实坚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另外尚可辨证选用当归龙荟丸、黄龙汤、凉隔散等。

2。

气机郁滞型便秘的中医治疗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失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

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可加厚朴、香附、柴胡以助理气之功。

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解郁;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

3.阴寒积滞型便秘的中医治疗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呢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方药:大黄附子汤. 方中附子温里散寒,大黄荡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月28日每日一问“便秘的辨证分型、治法及方药”
肠道实热证:主症:(1)大便干结。

(2)舌红苔黄
燥。

次症:(1)腹中胀满或痛。

(2)口干口臭。

(3)心烦不寐。

(4)小便短赤。

(5)脉滑数。

肠道气滞证:主症:(1)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
爽,大便干结或不干(2)腹满胀痛。

次症:(1)肠鸣矢
气。

(2)嗳气频作。

(3)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

(4)纳
食减少。

(5)舌苔薄腻。

(6)脉弦。

肺脾气虚证:主症:(1)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
意,但排便困难。

(2)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

次症:(1)
便后乏力。

(2)神疲懒言。

(3)舌淡苔白。

(4)脉弱。

脾肾阳虚证:主症:(1)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
难。

(2)脉沉迟。

次症:(1)腹中冷痛,得热则减。

(2)小
便清长。

(3)四肢不温。

(4)面色白光白。

(5)舌淡苔白。

津亏血少证:主症:(1)大便干结,便如羊粪。

(2)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

次症:(1)口干少津。

(2)眩
晕耳鸣。

(3)腰膝酸软。

(4)心悸怔忡。

(5)两颧红。

(6)
脉弱。

辨证治疗
肠道实热证:治法:清热润肠。

主方:麻子仁丸
(《伤寒论》)。

药物:火麻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枳实。

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

主方:六磨汤
(《证治准绳》)。

药物:沉香、木香、乌药、枳实、槟榔、大黄。

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润肠。

主方:黄芪汤
(《金匮翼》)加味。

药物: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润通便。

主方:济川煎
(《景岳全书》)。

药物: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津亏血少证:治法:滋阴养血,润燥通便。

主方:
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药物: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

1、实秘
(1)热秘
主症:本病的主症(大便干结)+证候的特征症状(腑气不通:腹胀腹痛,热证: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伤寒论》)
常用药物:火麻仁30,枳实15,川朴15,大黄10(后下),杏仁10,芍药15,郁李仁30,生地15,槟榔15。

(2)气秘
主证:本病的主症(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而不爽。

)+证型的特征症状:(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脉(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代表方:六磨汤(《证治准绳》)
常用药物:沉香10,木香10(后下),槟榔15,乌药10,枳实15,大黄?川朴15,火麻仁30。

(3)冷秘
主证:本病的主症(大便艰涩)+证型的特征症状:(寒:腹痛拘急,手足不温;实:腹满拒按,胁下偏痛,呃逆呕吐)+舌脉(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代表方: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合半硫丸(《局方》)
常用药物:熟附子10(先煎),党参15,炙甘草10,大黄10(后下),干姜10,硫磺?半夏10。

2、虚秘
(1)气虚秘
主证:本病的主症(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

)+证型的特征症状:(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益气润肠
代表方:黄芪汤(《金匮翼》)
常用药物:黄芪30,陈皮10,火麻仁30,白蜜?党参30,白术30,枳实15。

(2)血虚秘
主证:本病的主症(大便干结)+证型的特征症状:(面白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代表方: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常用药物:当归10,生地30,火麻仁30,桃仁10,枳壳15,何首乌15,郁李仁30,北杏10,川朴15,槟榔15。

(3)阴虚秘
主证:本病的主症(大便干结)+证型的特征症状:(阴虚: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夹热: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代表方:增液汤(《温病条辨》)
常用方药:玄参30,麦冬30,生地30,沙参15,当归10,火麻仁30,郁李仁30,北杏10,川朴15,槟榔15。

(4)阳虚秘
主证:本病的主症(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证型的特征症状:(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或腰膝冷痛)+舌脉(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通便
代表方:济川煎(《景岳全书》)
常用药物:当归15,牛膝10,肉苁蓉30,泽泻15,升麻10,川朴15,枳实15,火麻仁30,北杏10,熟附子10(先煎),白术30,木香10(后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