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秘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便秘系因气阴不足,阳虚寒凝,或燥热内结,痰湿阻滞,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的,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难解,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范围】

西医学中因肠动力减弱、肠道刺激不足引起的便秘,肠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便秘,直肠肛门病变如肛裂、痔疮等引起的便秘,以及药物作用引起的便秘,热病伤阴后的便秘等,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便秘可以作为独立存在的疾病,也可以见于许多疾病病变过程中。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饮食因素过度饮酒,或恣食辛辣肥甘厚味、煎烤之品,以致胃肠积热,津液耗伤,燥热内结于肠道,肠道失于濡润;或食量不足,或进食蔬菜过少,或饮水不足,或经常食用方便食品等,均可使水谷精微化源不足,肠道津液不足。以上因素使大肠津亏而失于濡润,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

2.情志因素忧愁思虑,或郁怒伤肝,七情不和,均可使气机郁滞,进而导滞大肠传导失司,粪便滞留大肠,而成便秘;或气郁不解,而化火伤津,肠道失润,无水行舟,故大便干结不行;或气郁导致水津不布,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结,或欲便不出。

3.劳逸过度贪逸嗜卧坐久少动,易致意志消沉,体力下降,脏腑失调,气血郁滞,以致胃肠运动减弱,气机呆滞,大肠传导失职,久则中气暗耗,津液布散失常,气机壅滞,营血不畅,传导失职而为便秘。用脑过度,或积思难解,或长期夜间苦读,可致阴血暗耗,中气受损,血虚则肠道失于濡润,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而成便秘。房劳过度,放纵嗜欲,可致肾精亏损中气耗伤,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精亏则肠道干涩而为便秘。

4.正气亏虚久病之后,或失血,或过用发汗、利小便之法,皆可致阴津受损,血虚津亏则大肠失荣,肠道不润,而排便艰难。或病后阳虚,或素体阳虚或因过用苦寒药物,伐伤阳气,均可致阴寒内盛,滞留于肠道,阳气不运,阴津凝而固结,使津液不行,大肠传导失常致便秘。

二、病机

1.发病本病多见于年老体衰,或久病,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醇酒者。多缓慢发病。

2.病位在大肠,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与肾、肝、肺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3.病性为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证。虚为气虚、阳虚、血虚、津亏、精亏;实为热结、气郁、寒凝。

4.病势初起多为其它脏腑失调而影响大肠致病,久则病势逐渐向大肠发展,大肠传导失常,伤阴耗液,反过来又影响其它脏腑。

5.病机转化初起多为肠道积热,耗伤津液,或七情不和,气机郁滞;病情进一步发展则耗气伤津,形成虚实夹杂;久则气血不足,下元亏损,阳虚阴寒内生,乃成虚证。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排便时间延长,间隔3天以上,粪便干燥坚硬,难以排出,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

2.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3.多见于老年、大病久病体弱、体质偏盛偏衰者。

二、鉴别诊断

1.大肠癌粪便形状进行性变细,原有排便正常而近期出现便秘,年龄在45岁以上,粪便表面可见鲜血,或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肛门指检多可触到结节状坚硬肿块,指尖常染有血迹,直肠

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及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便秘一般无便血症状。

2.肛裂排便开始即疼痛,便后有一短暂的间歇时间,疼痛缓解几分钟后,随之出现剧烈持续性疼痛,可长达数小时,粪便上带血,色鲜红,血量不多,点滴而下,或手纸染血,伴便秘、肛门痒。而便秘多无便血、疼痛表现。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便秘伴小便短赤,面红身热,口干El臭,嗳气频作,胁腹痞满,甚则胀痛,鼻息气热者多为实证、热证。便秘伴短气汗出,面色咣白,头晕目眩,心悸,神疲乏力,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者,多为虚证、寒证。

二、治疗原则

以“通”立法。实者当清热、顺气、润肠通便;虚者当益气、养血、温通、生津、滋阴、润肠通便。不可一味单纯用攻下法。

三、分证论治

1.肠道实热

证候大便干结,腹胀满,按之痛,口干或口臭,舌苔黄燥,脉滑实。

证候分析热结于肠道,灼伤津液,大肠失濡润,则大便干结;热结于肠道则腹胀满;肠中有干结的粪便则按之痛;热熏蒸于上则口干或口臭;舌苔、脉象均为肠道实热之征。

治法清热润肠通便。

方药运用

(1)常用方麻子仁丸加减。药用火麻仁、芍药、杏仁、枳实、大黄、厚朴、白蜜。

方中火麻仁甘润滋脾,润肠通便为君药;臣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生津;佐以小承气汤(枳

实、大黄、厚朴)通腑泻热,导积通便;使以白蜜,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养阴生津,引诸药入大肠。

(2)加减大便秘结日久,粪块坚硬者,加芒硝、全瓜蒌;津伤较重者,见口渴喜饮,加玄参、生地、麦冬、石斛、芦根以养阴生津,增液行舟;若肝胃火旺者,加芦荟。

(3)临证参考本证若俱备阳明腑实证的主要症状,可用《伤寒论》诸承气汤治疗,但不可久服,以免攻伐太过,伤气耗津,通便后改投缓剂,如用麻子仁丸之类治疗,并在方中加养阴生津之品。

2.肠道气滞

证候大便不畅,欲解不得,甚则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舌苔白,脉弦细。

证候分析气机郁滞,升降失调,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职,故大便不畅,欲解不得;肠道气滞则少腹作胀;气机郁滞上逆则嗳气频作;舌苔、脉象均为气机郁滞之征。

治法:理气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运用

(1)常用方六磨汤加减。药用槟榔、沉香、乌药、枳壳、人参、大黄。

方中槟榔行气破滞而降气为君药;臣以沉香性沉而降气,乌药疏散宣通,入肺、脾而疏胸腹之逆气,可使逆气顺,肝气舒,肺脾和;佐以枳壳理气行滞,调胃肠气机,人参益气补中,降中有升,泻中带补,防伤正气;大黄苦寒,少许以引诸药入大肠下行,为使药。

(2)加减腹胀甚者,加莱菔子、青皮;肺气不降所致者,加苏子、前胡、桔梗,或改投苏子降气汤;气郁日久化火者,症见口苦咽干、苔黄者,加龙胆草、栀子、黄芩以清热泻火;有瘀血者,加桃仁、红花。

(3)临证参考本证以调畅气机为要,不可妄投硝黄之类。方中诸药皆为辛温芳香走窜之品,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