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辨治行经期头痛的药方
经期头痛偏方
经期头痛偏方
临床研究表明,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在月经前后,血清中的雌二醇浓度降低,引起血管张力的变化,使一部分对此敏感的患者发生头痛,月经后,患者的头痛就可缓解。
偏方1、首乌蛋汤
配方:何首乌60克,鸡蛋2枚。
用法:上述两种原料共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
功效:适用于血虚型经期头痛。
偏方2、川白炖鱼头
配方:川芎6克,白芷9克,鱼头1个。
用法:上述原料加水放炖盅内隔水炖熟,喝汤食鱼头。
功效:适用于治疗血瘀型经期头痛。
偏方3、夏枯草15克,猪瘦肉60克。
用法:上述两种原料煮汤服用。
功效:适用于肝火过旺型经期头痛。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拿热敷或按摩穴位进行调理。
方法1、推拿热敷
物品:尖头梳子,热水一盆。
操作:不断地用尖子头梳理头发,用一盆热水浸泡双手,并用热毛巾敷于头部,每次30分钟。
功效:可改善脑部供血、缓解经期头痛,还能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方法2、按摩足三黑等穴
选穴:按摩足三里等穴
操作:月经前7天开始,每天按揉每个穴3分钟,直接在按摩足三里穴的同时,加以按摩太阳穴和印堂穴,则效果更加显著。
按摩太阳穴要使用分推法,大拇指分别抵住两侧太阳穴,其余四指额头正中两侧分推,再逐渐往外移动。
直到发根的地方,然后太阳穴和印堂穴上用力点按。
功效:补充气血,适合调理气血亏虚型经期头痛。
月经期间头痛的治疗验方
月经期间头痛的治疗验方
*导读:月经期间头痛的治疗验方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的病症,称为“经行头痛”。
本病属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
慢性盆腔炎患者发生经行……
*月经期间头痛的治疗验方
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的病症,称为“经行头痛”。
本病属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范畴。
慢性盆腔炎患者发生经行头痛,可按本病论治。
主要发病机理是气血、阴精不足,经行之后,气血阴精更亏,清窍失养所致;或由痰、瘀之邪,值经期随冲气上逆,邪气上扰清窍致痛。
常见的分型有气血虚弱、阴虚阳亢、瘀血阻滞和痰湿中阻。
处方与用法:蝉蜕15克,白蒺藜20 克。
水煎2次,混合,分2次温服,每日1 剂,于月经前1周开始服药,至月经干净为止(一般5—7天)。
连服3个月经周期。
功能:祛风,平肝,止痛,用于经行头痛,以巅顶疼痛为主,伴胁胀、口苦、头晕,乳胀、脉弦等。
第1 页。
调经中药药方
调经中药药方经期是女性身体最虚弱的时候,适当对饮食进行调整,可以补充身体流失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下面小编准备了调经中药药方,希望对您有帮助!调经中药药方1、西瓜子仁9克制用法:研末,用水调。
于经期服。
适应症:月经过多2、马齿苋、益母草、地榆各30克,生蒲黄、茜草根各12克,升麻6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月经过多血热兼淤证3、炙黄芪、重楼各30克,太子参、大生地、贯众炭、乌贼骨各15克,炒黄芩12克制用法:水煎服。
气滞血淤可加炒柴胡、炒白芍、炒当归、制香附、煅花蕊石;肝肾阴虚加熟女贞、墨旱莲、炒川断、适应症:月经过多气阴两虚,营热扰冲或挟淤血、湿热证4、当归24克,赤芍、生地炭各15克,桃仁、红花、川芎各9克,益母草30克,泽兰12克,枳壳10克制用法:经前或来潮前1天开始服药,每日 1剂,分2次水煎服,服1-3剂后停药。
气血亏虚者加黄芪、潞党参、阿胶(烊适应症:月经过多血淤证5、蒲公英、茯苓各15克,黄芩、焦山楂、当归、赤白芍、陈皮、侧柏炭、山栀各12克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日为1疗程。
少腹坠痛加乌药、香附;血淤加益母草;湿甚加泽泻、苍术、车前子;腰酸痛适应症:放环后月经过多6、茵陈30克,荆芥炭20克,炒黄芩、制苍术、滑石、益母草、茜草、当归、地骨皮、地榆炭、川楝子各10克制用法:水煎服。
血淤甚者加桃仁、红花,重用益母草;湿热甚者,加贯众炭、败酱草、气滞明显者,加延胡索、炙枳适应症:放环后月经过多7、棉花子适量制用法:烧炭研为细末。
每用6克,饭前米汤调服。
病缓者每早空腹服1 次,急者可日服3次。
适应症:月经过多8当归、茯苓各12克,白芍、柴胡、白术、丹皮各9克,薄荷、栀子、甘草各6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月经过多、月经先期健康调经汤谱鸭血绿豆芽豆腐汤材料:鸭血250克,豆腐250克,绿豆芽50克,葱姜、盐、鸡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1、豆腐和鸭血洗净,切成块,绿豆芽洗净,葱姜切成末,豆腐先放入锅中焯一下水。
月经期间头痛的中医治疗
月经期间头痛的中医治疗
一、定义
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辄止者,称为“经行头痛”。
二、病因病机
本病属内伤性头痛范畴,其发作与月经密切相关。
因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气皆上荣于头,足厥阴肝经上行巅顶。
不通则痛:实证,包括肝火头痛,血瘀头痛,痰浊头痛
不荣则痛:虚证,包括血虚头痛
三、辨证论治
1.肝火证:经行头痛,甚或巅顶掣痛,头晕目眩,月经量稍多,色鲜红;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平肝息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
常用药物:羚角、钩藤、桑叶、菊花、生地、夏枯草、甘草、决明子、生牡蛎。
中药辨证治头痛
中药辨证^头痛根据中医理论,头居人体最高部位,脏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脉和主一身之阳的肾脉均上至头部,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而一旦外感诸邪、内伤诸疾,则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于头,以致清阳郁滞,脉络痹阻而发生头痛。
临床上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头痛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患中,如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偏头痛和颈椎病等,临床较为常见。
从中医角度来说,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使气血运行受阻;或内伤病久,气血不足,失于充养;或痰浊淤血,阻于经络,都可导致头痛。
三大病因细分辨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头痛也不例外,临床上,中医辨证头痛主要在于区别外感、内伤与外伤3种。
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于头部。
第1页共6页其中以风邪为主,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所以头痛以风邪所致的居多。
但风邪多兼挟他邪,如风寒头痛,常见到头痛,痛连项背,出现恶寒、无汗等症状;如风热头痛,常见到头痛而胀,甚则头痛欲裂,出现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黄等症状;风湿头痛,常见到头痛如裹,畏风,出现肢体困重、胸闷、食欲欠佳、小便不利、大便溏(编者注:便溏指大便稀薄不成形)等症状等。
内伤头痛多因肝、脾、肾三脏的病变以及气血失调所引起。
起于肝者,或因情志不和或因肝阴不足或肾虚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编者注:肝阳上亢为中医术语,指肾阴不足,不能滋养于肝,或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旺而上亢,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眼胀痛、面红耳赤、急燥易怒、心悸健忘、腰膝酸软、头重脚飘、舌红、脉紧如按琴弦等,多见于高血压患者),又因肝经寒气上逆,故而发生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心烦易怒、面红口苦、夜眠不宁、大便干结等症状。
起于肾者,多因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或因肾阳衰微致清阳不展,故而发生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耳鸣、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症状。
经期头痛中药验方治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1. 肝肾不足: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
肝肾不足,则气血虚弱,不能滋养头目,导致头痛。
2. 气血瘀滞:情志不畅、劳累过度、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
3.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不能滋养头目,导致头痛。
二、治疗原则经期头痛的治疗原则为: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健脾益气。
三、中药验方治疗方案1. 基本方: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枸杞子、菊花、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健脾益气。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 随证加减:(1)肝肾不足型:头痛、头晕、腰膝酸软、失眠多梦。
加杜仲、桑寄生、菟丝子。
(2)气血瘀滞型:头痛剧烈、痛如针刺、经血色暗有块。
加桃仁、红花、丹参。
(3)脾胃虚弱型:头痛、头晕、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乏力。
加党参、白术、黄芪。
3. 方解: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枸杞子滋补肝肾,养血调经;菊花清肝明目,疏散风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
四、注意事项1. 服药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熬夜、受凉。
2.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3. 注意月经周期,在月经前一周开始服药,连续服用10天。
4. 若病情严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五、疗效观察经临床观察,本中药验方治疗经期头痛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0%以上。
患者服用后头痛、头晕、腰膝酸软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总之,经期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经期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提供的治疗方案能为广大经期头痛患者带来福音。
辨证治疗经行头痛验案一则
辨证 治疗经行头痛验案一则
★ 王昭
南2 5 0 0 1 4 )
刘金星
( 1 .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 济南 2 5 0 0 1 4 ; 2 . 山东 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 山东 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键词 : 经行头痛 ; 痰瘀 阻络 ; 桃红 四物 汤; 牵正散
其中活血汤以桃红 四物汤为基础 , 养血活血 , 牵正散
作者 简介 : 王昭 , 女, 山东 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2 0 1 2级硕士研究生 。
通信作 者 : 刘金 星 , 男 。E— m a i l :  ̄ x 2 7 6 @s i n a . t o m 。
・
3 9・
J I ANGX I J OU R NAL OF T R ADI T I ONA L C HI NES E MEDl CI NE
现经前 3 天头部 昏蒙 , 刺痛感 , 且遇风加重 , 经至则 痛无 。现 患者 正值 经前 , 自昨 日头部 出现 头部 昏蒙 , 头痛 如锥 刺感 , 持续 至今 , 影 响 正 常 睡 眠 。L MP : 2 0 1 3年 3月 1 0 日。平 素 月 经 2 8天 一 行 , 5~6天 净, 经血黏腻 , 色紫黯有块 , 伴腰疼。舌黯 , 脉 细涩。 辨证 属痰 瘀 阻络 之 经 行 头 痛 。头 乃 诸 阳之 会 , 因痰 瘀阻滞 , 脉络不通 , 阻塞清窍, 每逢经行痰瘀随血动 , 欲行 不得 , 不 通则 痛 , 故 出现 经行 头痛 。治 以活 血化 瘀、 祛 风化 痰 、 通 络 止 痛 。予 以 自拟方 活 血 汤加 味 : 熟地 1 2 g , 当归 1 2 g , 白芍 1 2 g , 川芎 1 2 g , 桃仁 1 2 g , 红 花1 2 g , 三棱 1 2 g , 莪术 1 2 g , 土鳖虫 9 g , 川牛膝 1 5 g , 乌药 9 g , 香附 1 2 g , 枳壳 1 2 g , 坤草 1 5 g , 白附子 6 g , 僵 蚕9 g , 全蝎 9 g , 制 元胡 1 8 g , 防风 6 g 。6剂 , 水 煎服 。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来源于一位老中医的经验之谈,原创分享,仅作参考病例介绍,肺心病XXX,男67岁,1989年2月27日入院。
患者反复咳喘10余年,每冬春季发作频繁。
症见:咳嗽痰多粘稠,气喘,动则加剧,不能平卧,胸闷胀,头胀痛。
纳差,双下肢浮肿。
尿少,大便干结。
诊时呼吸困难,唇甲紫绀,颈静脉怒张,西医诊断为慢支伴感染,肺心病。
舌紫红,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痰热阻肺份阴,治宜益气健脾,清肺化痰,佐以活血养阴。
处方:党参20g,黄芪30g,白术、半夏、陈皮、贝母、黄岑各12g,茯苓、鱼腥草、丹参、沙参各15g,甘草3g,配合西药消炎,服药四剂后,咳痰大减,续以益气活血养阴为主。
治疗处方:党参,北芪各30g,淮山、丹参、元参各15g,赤芍,桃仁,麦冬、吐丝子、陈皮各10g,半夏6,甘草3,8剂后诸症显著好转。
扁虚者:咳痰多,心悸等可用。
夏花元参半夏杏仁丹参甘草党参白术鱼腥草风湿性心脏病(心悸)-(中医心痹)治宜益气活血,清肺化痰处方:炙北芪15 当归尾12 川芎、地龙、杏仁、桃仁、泽兰、泽泻、川贝、元参、白术各10 蒌皮18 桂枝6 甘草42剂后,咳喘心悸减轻,浮肿亦消纳谷增进,上方炙北芪用至60。
一月后病有转机。
(桂枝茯苓白术有温阴利水作用)六味地黄汤在临床应用六味地黄汤出自《小儿药正直诀》,为宋代钱仲阳所创。
方由熟地、淮山、山萸玉、丹皮、泽泻、茯苓组成。
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补髓。
淮山健脾补肺,兼能涩精。
山萸玉益肾滋肝涩精气,为方中“三补”之药。
丹皮凉血泻肝肾之火,泽泻、元参利水渗湿,为方中这“三泻”之药,合方合成补中有泻,补而不滞,平调阴阳。
配伍合理,为滋补肝肾的代表方剂。
其适应主证为:腰膝痠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
脉弦细或细数者。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脏腑阴阳失调,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诸多阴虚阳癔之症。
每用此方加减化裁,屡获卓效。
现就临床治理之例择举如下:1、滋阴清热治复发性口疮,即中医称“口疳”。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中药是治疗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治疗头痛的中药:1. 川贝母:有清热止咳、润肺止逆之功,适用于风寒头痛、喉痹、哮喘等症状。
2. 丹参:有活血化瘀、缓解头痛、头晕的功效。
3. 当归:有养血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血气不足引起的头痛。
4. 神曲:能够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抵抗力,适用于由风热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5. 白芍: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内外伤、痛经引起的头痛。
6. 独活寄生:有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缺血、风湿病等症状。
7. 五倍子:有收敛止泻、止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膜炎、骨折等症状。
8. 红花: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瘀血肿痛等症状。
9. 川芎: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神经性头痛等症状。
10. 防风:有祛风止痛、散寒解表、发汗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感冒、风寒等症状。
11. 薄荷:能够疏散风热、清凉解毒、解表散热,适用于头痛、头晕、风热感冒等症状。
12. 甘草:有调和各种药物、缓解副作用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心悸、胸痹等症状。
13. 忘药:有开窍明目、清凉神志、解毒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昏迷、中风等症状。
14. 地黄:有滋阴补血、安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
15. 斑蝥:有镇痛、止血、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眼痛等症状。
16. 龙胆草: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清目明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17. 桑叶:有清热润喉、解毒轻身、降血压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高血压等症状。
18. 熟地黄:有补肾益气、滋阴补血、健脑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19. 葛根: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痛、润肺开音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胸痹等症状。
20. 白术:有健脾益胃、祛湿化痰、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中药治疗头痛主要有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偏方:1. 巴戟天安神饮将巴戟天、枸杞子、茯苓、白术、甘草、白芍、赤芍、木通、菊花等中药材煎成浓汁,加入枸杞、菊花、甘草等,定时饮用能减轻头痛症状,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中医医案——经行头痛(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水涵木、平肝熄风法治愈经行头痛病案:杨某,女,48岁。
初诊:1985年4月5日。
主诉及病史:经期、经后头痛复发3个月。
患者7年前曾患经行头痛,痛甚时不能起床,曾到我院就诊,服黄老中药5剂,至今7年未发。
近几个月因家务劳累,又复发经期、经后头痛,以巅顶为甚,胀痛为主,痛甚时头昏目眩,伴经期提前,有时半个月一潮,有时20天一潮;经行7~8天干净,量多,色红,用纸2刀余;经期经后左上下肢筋骨酸痛;素带下量多,色淡黄,质稠;口干口苦喜饮,小便黄,纳可。
诊查:形体消瘦,颜面潮红,血压100/70mmHg。
末次月经3月22日。
舌尖红,苔薄白欠润,脉弦细数。
辨证:此乃精血不足,肝阳上扰。
治法:治拟滋水涵木,平肝熄风。
处方:生熟地各30g 白芍15g 枸杞15g 钩藤10g 石决明30g 丹参15g 莲须10g 黄柏10g 丹皮10g 木瓜10g 麦冬15g 桑叶10g 二诊:5月10日。
服上方药10余剂,这次月经4月18日来潮,头痛明显减轻;月经量稍多,用纸2刀;白带量减少,余症1均较前减轻。
舌尖稍红,苔薄,脉细数。
继服上方药善后。
按语头为诸阳之会,厥阴肝经会于巅顶。
头痛一症,非外来之邪即肝胆之风阳上扰。
肝内寄相火,得真水以涵濡。
患者近绝经之年,肝肾虚馁,木少滋荣,每经行经后经血外泄,肝肾精血骤虚,肝木失濡养,复夹相火上踞高巅而致头痛。
肝肾阴亏则相火妄动,迫血妄行则月经提前、量多、色红。
生熟地同用,既补肾精壮肾水,又泻水中之火,以治其本。
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潜阳熄风、清热明目,为凉肝镇肝之要药;白芍柔肝,枸杞养肝肾,丹皮清血分伏火,木瓜柔筋,莲须、黄柏清下焦湿热治带下;妙在用桑叶一味,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取桑叶味轻去巅顶之风,又有凉肝之功。
观全方用药可谓平淡无奇,重在滋肾阴之不足,潜浮阳之有余,处方结构严谨,选药精当,故收效甚捷。
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顽固性经期头痛1例
毒外 出 , 刺 络 拔罐 法 对于 疼痛 范 围 比较集 中部位 效果 较 好 。七 诊 , 余 两个 虚实 夹杂 型带 状疱 疹 验案 , 二 者不 同 , 第1 个 验 案 因实致 虚 , 以 实 毒 已尽 , 予玉 屏风 散 益气 固表 , 初诊时, 患者 虽 有汗 出恶 风 , 却 不可 用 为 主 , 第2 个 验案 本 虚标 实 , 以虚 为 主 , 但 都 应 急者 治其 标 , 当 以泻 火 补气 之法 , 主要 因余毒 未尽 , 过 早应用 补气 之法 , 恐 有闭 门 留寇 之嫌 。 解 毒 通络 止 痛 , 同时 要 同护 正 气 。针灸 治疗 带 状疱 疹 具有 起效 快 、 疗 案例2 : 患者女, 7 1 岁, 左 侧腰 部疼 痛 3 天。 3 天前无 明显诱 因腰 部 效 确切 、 成 本低 、 易被广 大 患者 所接 受等 特点 , 值 得应 用及 推广 出现 红色 皮 疹 、 水疱 , 灼热 疼 痛 , 遂 由儿 女 陪 同就诊 于 我 院 门诊 。现 参考 文献 症: 左侧 腰 部灼 热 疼痛 , 纳差 , 寐欠 安 , 大 便少 , 小便 可 。舌淡 , 苔 白有 【 1 】 黄 国付 , 张红 星 , 徐祖 森 , 等. 不 同针 灸方 法治 疗 带状 疱 疹 ( 急性 期 )
局 部皮 肤 针 叩刺 , 拔 罐放 血 。 四诊 : 患 者诉 仅夜 间 隐痛 , 白天无 疼 痛 , 后 开始 结 痂 , 食量增加, 脉 较 前略 有 力 。五 诊 后 患者 局 部 疼 痛消 失 , 遂 在 取局 部 阿是 穴位 及相 应 夹脊 穴 基础 上 , 配 伍血 海 、 三 阴交 活血 通 患处 局 部皮 肤 平坦 光 滑 , 遗 留色 素沉 着 。连续 六 诊后 病人 未 再就 诊 , 络, 捻 转泻 法 , 留针 2 O 分钟 。五 诊 : 治疗 同前 。六 诊 : 行局 部 阿是穴 刺 2 月 后偶 遇患 者家 属 , 告知 患者 已愈 , 病 情未 再 复发 。
中医教您调理“经行头痛”
中医教您调理“经行头痛”作者:张华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8年第6期一些年龄在25~45岁的女性,常常在月经前、经期或经后一两天,发生前额、两侧太阳穴或一侧偏头痛。
这类头痛有个典型的特点——与月经周期有关,月经期过后头痛就消失,这就是妇科大夫嘴里常说的“经行头痛”。
性格内向情绪抑郁易头痛广东省中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叶润英在临床上发现,“经行头痛”患者,多数是性格内向及情绪抑郁的女性。
西医常用抗焦虑、抗忧郁、利尿、抑制排卵等方法来治疗。
而中医却认为,此病的发生与阴虚、血虚和血淤有关。
叶润英指出,女性常常会气血不足,在月经来临之时,子宫泻而不藏,全身阴血更显不足,此时易出现气血失调。
而“头为诸阳之会”,人体十二经脉中的手足三阳经均会聚于头,并分布于头面部的前额、两侧、巅顶等不同部位。
月经前后,就易出现阴虚阳亢型的经期头痛;或者是血淤型的经前、经期的剧烈头痛;或者是血虚型的经期或经后的头痛。
内外兼治经期头痛叶润英建议,这类女性患者要注意控制情绪,放缓生活节奏,保持乐观心态,使气血经络平和通畅。
情绪抑郁或急躁发怒会加重经期头痛。
其次,还要适当锻炼身体。
多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功能,刺激多种大脑化学物质的产生,使人感觉愉悦与舒畅。
另外,可以试试中医办法来对付经期头痛。
.姜水沐足准备一个大且深的水桶,倒入42℃左右温水,水位浸到小腿一半以上,把姜粉置入水中并搅匀,双脚平放于桶底,浸泡约30分钟,至身体微微汗出,然后擦干双腿去睡觉。
这个方法能调节神经紧张,活血通络,改善睡眠质量,防止头痛。
·食疗与药膳1.川芎白芷鱼头汤天麻1 5克,川芎10克,白芷9克,大头鱼头1个。
上料同炖约2小时后服用,每日1次。
适宜体虚头痛之人。
2.菊花饮夏枯草20克,菊花1 5克。
水煎服,每日1次,可作茶饮。
适宜肝火旺易动怒之人。
⑨(摘自《羊城晚报》)。
头痛中医治疗及诊断思路
4、3 偏头痛诊断标准
①周期性反复发作; ②疼痛大多限于一侧颞、额及眼眶等区域, 少数为双
侧, 有时波及头顶部; ③呈搏动样跳痛、刺痛或胀痛; ④发作前或发作期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如恶心、呕吐、面色改变、多汗等; ⑤每次头痛持续时间由数十分钟至数天不等; ⑥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
偏头痛鉴别诊断
偏头痛辨证施治(1)
风寒外袭型 主证:一侧头痛,起病较快,发作时或伴微恶风寒、
鼻塞,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荆芥、薄荷、羌活、白芷等)
偏头痛辨证施治(2)
肝郁气滞型。 主证:偏侧头痛, 或左或右, 多呈胀痛、钝痛或搏痛,
伴恶心呕吐, 胸胁胀满, 烦躁易怒, 大便干结。 治法:疏肝理脾, 解郁泻火。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面色晦滞,妇女行经色暗或挟血块,唇舌紫暗或见 瘀斑,脉沉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
偏头痛辨证施治(针灸治疗)
主穴:风池、率谷、百会 外关、阳陵泉、太冲、足 临泣、足三里。
辩证取穴:风痰内扰:配太冲,丰隆; 瘀血阻络:配三阴交、阿是穴; 外风袭表:配合谷、大椎; ……
三.辨治要点 3.经期头痛
以调经为主,随月经周期变化头痛用药。 4.慢性头痛用药周期
中药以调治为主,须较长时间用药,防止慢性头痛复发。
病例: 患者男性,45岁。头痛2天,以全头胀痛为主,伴恶心,呕吐1次,目红,
心烦易怒,大便干结,无发热。既往无类似头痛发作史。 舌红,苔薄黄,脉弦。
诊断思路: 1.新病 2.内伤 3.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血压、神经系统检查、CT/MRI 4.辨证用药
痛经14个证型的中医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经行腹痛
[概念] 经行腹痛简称"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後小腹疼痛难忍的症状。如果 经期仅感小腹或腰部轻微胀痛,这是正常现象,不属"经行腹痛"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肝郁气滞经行腹痛 经前或经行小腹坠胀而痛,经量多少不定、血色或红或紫,亦可夹有血块,经行 不畅,胁痛乳胀,烦躁胸闷,舌质正常或紫黯,脉弦。肝郁日久化热,则证见口 苦,目赤,眩晕,胸胁闷脤,月经色紫粘稠,便秘溲赤,舌质暗红,脉细数或弦 数。
3
经行身痛
[概念] 经行遍身作痛,经後消失者,称为"经行身痛"。"痹症"身痛,不属本条讨论范围。
[鉴别]
血虚经行身痛 经行遍身酸痛麻木,经量多色淡,面色萎黄,小腹隐痛,头晕目眩。舌淡,苔薄 腻,脉细。
外感风寒经行身痛 经行遍身骨节酸痛,恶寒发热,鼻塞头痛,无汗,月经量少不畅,小腹凉痛。舌 淡,苔薄白,脉浮细而紧,若恶风有汗,则脉浮细而缓。
肝肾亏损经行腹痛与气血两虚经行腹痛:两者同为虚证。
肝肾亏损经行腹痛,多由禀赋不足,肝肾素弱,或因房事不节,阴精暗耗,经後 血海更虚,胞脉失养所致。临床表现为:经行过後,小腹隐痛,血量较少,周期 延後,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治宜补益肝肾,理气止痛, 方用归芍地黄汤或一贯煎加减。
气血两虚经行腹痛,多由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後,气血虚弱,运行无力所致。 临床表现为: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面色(白光)白或萎黄,精神倦怠,头晕 心慌,语言低微,倦怠无力,舌苔薄白,质淡,脉虚细,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当 归建中汤或三才大补丸。
痛经14个证型的中医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经行头痛 经行身痛 痛经 经行腹痛
中医医案——经前头痛(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上蠲痛汤治愈经前头痛病案:李某,女,42岁。
初诊:1987年6月25日。
主诉及病史:偏头痛2年,每于月经前发作,每次发作剧烈头痛1~3天,初用咖啡因、麦角胺有效,以后效果不明显,又因有高血压病而停用。
诊查:舌淡苔薄白,脉浮弦。
辨证:由于“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也。
邪气凑于一边,额连额发,久痛不已”。
治法:清热祛风,蠲邪止痛。
处方:当归12g 川芎6g 白芷12g 细辛3g 羌活6g 独活6g 防风9g 菊花9g 蔓荆子9g 苍术9g 麦冬12g 黄芩9g 甘草6g 水煎服1剂。
二诊:1987年7月22日。
服上药1剂即痛止,此次月经来潮,头痛又作,嘱仍服上药1剂,并继服下方以养血扶正:处方:生地黄18g 当归15g 白芍15g 川芎6g 黄芩9g 菊花9g 蔓荆子6g 香附12g水煎服日1剂。
1服上药15剂后,经行头痛未再复发。
按语周老用上药治疗经前、经期头痛,灵活化裁,无不奏效,归纳其运用要点:①使用本方药不限于头晕心悸,舌淡及头痛左右、偏正、新久。
②妇女月经来潮前发作,或因气候突变而诱发。
③发作时头痛胀热,加生石膏30g,并增加黄芩用量。
④痛止后,根据病情新久、轻重,继服加味四物汤15至20剂,可以预防复发。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76-77,周次清医案。
周次清,男,山东省青岛市人,1925年生。
1957年参加山东省中医研究班。
1958年调入山东中医学院,历任山东中医学院伤寒、温病和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山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山东科技报》社和《山东中医杂志》社编委、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山东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等职。
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
周氏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医理娴熟,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内科疾病,特别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
月经期间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月经期间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学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堵塞、脏腑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对于月经期间的头痛,中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调理经络:中医认为,头痛与经络有关,通过调理经络可以改善头痛症状。
可以采用推拿、针灸、艾灸等方法来活血化淤、通经络。
常见的穴位包括阳白穴、风池穴、太阳穴等。
2.调理气血:月经期间,女性体内的气血往往不足,导致经络不畅,从而引起头痛。
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头痛症状。
常见的调理方法包括食疗、草药调理等。
可以适当增加补血益气的食物,如红枣、黑芝麻、猪肝等,同时可以服用一些具有补血益气作用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等。
3.调理脏腑:中医认为,头痛可能与脏腑功能异常有关,特别是与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等相关。
可以通过调理肝气、脾胃来改善头痛症状。
常见的调理方法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调节情绪等。
可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
4.调理体质:中医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针对病人的体质特点进行调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根据中医的体质辨证理论,女性在月经期间体质可能出现寒凉、湿滞、气滞等不同症状。
可以根据体质特点,采用相应的调理方法来改善头痛症状。
中医医案——经前头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肝理气解郁法治愈经前头痛病案:王某,女,33岁。
初诊:1983年8月5日。
主诉及病史:3年来,每次经前3~5天即出现头痛且逐步加重,经潮后则头痛递减,至经净痛止。
头痛时常伴胸胁胀闷、乳房胀痛、口干欲吐、心烦失眠、梦多等症,平素月经愆期,先后不定,经量多而色紫暗有块。
诊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紧。
辨证:此属肝郁气滞。
治法:治当以疏肝理气解郁为法。
处方:柴胡9g 郁金9g 青皮6g 川楝子9g 当归9g 赤芍12g 丹参15g 川芎3g 山栀9g 甘草3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二诊:8月8日,服药3剂,月经虽未来潮,但头痛减轻。
照原方再进2剂。
三诊:8月11日。
服药2剂后,月经适来,头痛、胸胁胀闷、乳房胀痛等症比过去大为减轻,但经色仍紫暗,夹有血块,小腹疼痛。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紧,胸胁及乳房胀减是气滞得疏;1经色紫暗,夹有血块,小腹疼痛乃血瘀之证,现月经既至,见血当以调血,故治宜补血活血为主,佐以疏肝理气,方用四物汤加丹参15g、柴胡9g、香附6g、泽兰9g、益母草9g。
连服上方药4剂经净,头痛得止,嘱其下次经前按上法调治,患者遵嘱取药3个月经周期,诸症自愈。
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语头痛为临床常见疾患,其原因比较复杂。
本例头痛特点出现于月经来潮之前,且月经干净后不药而愈,按其病机,此属肝气郁滞、经脉瘀滞所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肋……与督脉会于巅”,肝气郁结,经气失于条达,故见头痛、胸胁胀闷、乳房胀痛;气郁日久,必致血瘀,故见经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舌边瘀斑,治当疏肝解郁、活血通络。
方中柴胡、郁金、青皮、川楝子、香附疏肝理气解郁;当归、赤芍、丹参、川芎、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通络。
栀子泻三焦之火而利心胸,导郁火下行从小便而解;甘草调和诸药,合而用之,使肝郁得达,气机通调,血行流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中年妇女,在月经前或月经期间常出现头痛,其疼痛程度时轻时重,月经干净后,头痛亦随之消失。
这种与月经有关的头痛,中医认为是由血瘀、肝阳上亢、血虚等因素引起,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可分以下三型辨治。
(一)血虚型症见头痛部位固定,月经色暗红,量少有瘀块,伴下腹痛,苔薄腻,脉弦涩。
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二)肝阳上亢型症见头痛如裂,颈项板滞,便秘尿黄,口苦咽干,经期超前,量多色鲜,苔腻脉弦紧。
治宜平肝泻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三)血虚型症见头痛在眉梢后发际处,面色白光白或萎黄,唇甲苍白,伴恶心,常和眩晕、怔忡等症并见。
月经色淡量少,舌腻脉涩。
治宜养血柔肝,方用归脾汤加味。
上述药物均水煎二次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