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头痛分型与鉴别
中药辨证治头痛
中药辨证^头痛根据中医理论,头居人体最高部位,脏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脉和主一身之阳的肾脉均上至头部,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而一旦外感诸邪、内伤诸疾,则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于头,以致清阳郁滞,脉络痹阻而发生头痛。
临床上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头痛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患中,如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偏头痛和颈椎病等,临床较为常见。
从中医角度来说,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使气血运行受阻;或内伤病久,气血不足,失于充养;或痰浊淤血,阻于经络,都可导致头痛。
三大病因细分辨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头痛也不例外,临床上,中医辨证头痛主要在于区别外感、内伤与外伤3种。
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于头部。
第1页共6页其中以风邪为主,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所以头痛以风邪所致的居多。
但风邪多兼挟他邪,如风寒头痛,常见到头痛,痛连项背,出现恶寒、无汗等症状;如风热头痛,常见到头痛而胀,甚则头痛欲裂,出现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黄等症状;风湿头痛,常见到头痛如裹,畏风,出现肢体困重、胸闷、食欲欠佳、小便不利、大便溏(编者注:便溏指大便稀薄不成形)等症状等。
内伤头痛多因肝、脾、肾三脏的病变以及气血失调所引起。
起于肝者,或因情志不和或因肝阴不足或肾虚水不涵木而致肝阳上亢(编者注:肝阳上亢为中医术语,指肾阴不足,不能滋养于肝,或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旺而上亢,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眼胀痛、面红耳赤、急燥易怒、心悸健忘、腰膝酸软、头重脚飘、舌红、脉紧如按琴弦等,多见于高血压患者),又因肝经寒气上逆,故而发生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心烦易怒、面红口苦、夜眠不宁、大便干结等症状。
起于肾者,多因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或因肾阳衰微致清阳不展,故而发生头痛,常见到头痛、眩晕耳鸣、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症状。
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
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摘要】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在临床上根据头痛的性质分为:阴虚阳亢头痛、瘀血头痛、肝气上逆头痛、阴虚火旺头痛。
根据不同证型的特点加以辨证治疗。
【关健词】头痛辨证分型中医药疗法复方治疗Class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to Headache Syndrome. Li Ying.Coun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Ningnan 615400, Liangshan, Sichuan, China.【Abstract】The headache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may occur alone, or in a variety of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 On the clinical headaches are divided into: yin asthenia yang resist headaches、congestion headache、upward invasion of liver headache、asthenic yin causing excessive pyrexia headache。
Use differentiation therapy on the different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Headache,Differential Treatment,Chinese Medicine Curative Effect,Prescription Treatment1 阴虚阳亢头痛主要表现:头痛且胀,多头顶痛为著,眩晕。
伴有腰膝酸软,心烦、急躁易怒、夜寐不宁、甚或则恶心欲呕,或兼有胁肋胀。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 头 痛
治法:健脾化痰,降逆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加减:痰郁化热
14
5) 瘀血头痛:刺痛不移,经久不愈,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
有瘀斑,苔薄白。 治法:通窍活血化瘀;
方药:通窍活血汤
加减:头痛甚者;久病气血不足者;头晕健忘,不寐多梦者;
气虚瘀阻-当归补血汤。
六、演变与预后:
外感头痛预后好,可转为痉证或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一般病程较长,较难治愈,可演变为中风。
内 伤
头
痛
四、类证鉴别:
1.头痛与类中风:头痛同时是否伴见半身不隧或舌强语謇。 2.头痛与真头痛:后者疼痛程度更甚,且持续不减,甚至 伴见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昏迷等。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头痛:
分类 起病及程度 外 感 起病急,痛势剧 头痛 内 伤 起病缓慢,痛势缓 头痛 疼痛性质 病理性质 掣痛、跳痛、灼痛、 多实证 重痛、痛无休止 隐痛、空痛、昏痛痛 多 虚 证 或 势绵绵,时作时止 虚中夹实
•描述头风、首风--主要为体虚伤于风邪引起的头痛;
•提出治疗方法:“举手左右导引,手掩两耳,治头风”; “端坐伸腰,左右倾头,闭目以鼻内气,除头风。”
6.唐•《外台秘要》:承上启下地提出了治疗体虚风袭、风热 4 及脾虚痰湿头痛的方剂。
7.宋•严用和《济生方》提出“偏正头风”:“偏正头风,妇 人气盛血虚,产后失血过多,气无所主,皆致头痛。” 8.金•李东垣: •明确将头痛分为外感及内伤头痛:“内证头痛有时而作, 有时而止;外感头痛,常常有之,直须传入里实方罢。” •根据症状及病因不同分为伤寒、湿热、气虚、血虚、气血 俱虚、厥逆头痛等,并补充了太阴头痛及少阴头痛。 •开始分经用药:“三阳头痛,羌活、防风、荆芥、升麻、 葛根、白芷、柴胡、川芎、芍药、细辛、葱白连须,分两旋 加;若阴证头痛,只用温中药足矣,乃理中姜附之类 也。”“大病后气虚头痛,四桂散,另茶一撮煮服。” 9.元•朱丹溪: •补充了痰厥头痛及气滞头痛; •头痛不愈,可加引经药:“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 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 辛,厥阴吴茱萸。”
中医内科头痛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头痛试题及答案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中医内科对于头痛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而有效的方法。
下面将提供一些关于中医内科头痛的相关试题,以及相应的答案。
一、单选题1. 头痛是中医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以下哪种类型头痛不属于中医所分类的头痛病种?A. 一侧偏头痛B. 紧张性头痛C. 偏头痛D. 类风湿性头痛答案:D。
类风湿性头痛不属于中医所分类的头痛病种。
2. 中医内科认为,以下哪种类型头痛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A. 颅内压增高性头痛B. 肩颈型头痛C. 血管性头痛D. 神经痛性头痛答案:B。
肩颈型头痛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3. 中医内科认为,以下哪种类型头痛与气血不足有关?A. 偏头痛B. 颅内压增高性头痛C. 紧张性头痛D. 阵发性剧烈头痛答案:A。
偏头痛与气血不足有关。
二、判断题1. 中医内科认为,头痛的病因可以分为外感、内伤和情志因素三类。
答案:正确。
2. 中医内科诊断头痛时,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分型。
答案:正确。
3. 中医内科治疗头痛时,可以使用针灸、中药和推拿等治疗方法。
答案:正确。
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内科对于头痛疾病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中医内科对于头痛疾病的辨证施治原则包括辨证求因、辨证分型、辨证施治。
辨证求因是指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症状和体征等,找出病因所在。
辨证分型是将头痛分为不同的病种,如风寒型、风热型、肝火上扰型等。
辨证施治则是根据不同的病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使用针灸、中药、推拿等。
2. 请简要介绍中医内科对于偏头痛的辨证治疗方法。
答案:中医内科对于偏头痛的辨证治疗主要包括理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和补益气血。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刺、推拿、贴敷等。
其中,针刺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推拿则是通过按摩头颈部位来缓解紧张和疼痛感。
贴敷可以使用草药制剂贴敷在相关穴位上,以达到舒缓效果。
四、综合题请你根据以下病例,结合中医内科的理论进行辨证施治。
患者张某,女性,35岁,主诉头痛已有半年。
中医课件头痛PPT课件
【辨证论治】
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胀痛,或抽掣而痛,头痛多为两侧; ②兼次症: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胁 痛,失眠多梦; ③舌象: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 ④脉象:脉弦或弦细数。
【辨证论治】
(2)治法:平肝潜阳。 (3)方药: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 黄芩、栀子:清泄肝火; 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 夜交藤、茯神:养心安神。
【概说】
3、治疗上
( 1 )《伤寒论》:“少阳头痛,往来寒热, 不可发汗,用柴胡汤调解之”。“厥阴头痛, 干呕吐涎沫,用吴茱萸汤”
【概说】
(2)李杲分经用药治疗:“太阳头痛,恶风而脉 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 经头痛,脉弦细,往来寒,柴胡为主;阳明头痛, 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 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苍术、半夏、 南星为主;少阴经头痛,三阴阳经不流行而足寒 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 阴头顶痛者,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 汤主之”
【辨证论治】
5、痰浊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昏蒙重坠; ②兼次症:胸脘痞闷,纳呆呕恶,眩晕,倦怠无力; ③舌象:舌淡红,苔白腻; ④脉象:脉滑或弦滑。
【辨证论治】
(2)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3)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天麻:平肝熄风; 法夏、黄芩、白术、陈皮、生姜:健脾化痰降逆止呕; 大枣、甘草:调和脾胃。
【概说】
(2)《伤寒论》 遵《内经》六经头痛之名,但提及的只有太阳病, 少阳病、阳明病,厥阴病头痛。 (3)《东垣十书》明确将头痛分为外感与内伤 (4)《丹溪心法》认为头痛多属于“痰”与 “火”, (5)《证治准绳》“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 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 痛…;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 复发也…”
十种类型头痛中医辨证论治
十种类型头痛中医辨证论治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均可称为头痛。
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根据头痛病因、病机的不同历代有不同的名称。
《素问·风论篇》有"脑风”“首风”之名,把头痛之因责于外来之邪,因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头痛。
《素问·五脏生成篇》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属本虚标实头痛。
《难经》进一步提出"厥头痛”和“真头痛”。
《伤寒论》明确提出六经中头痛的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而少阴则无。
晋·王叔和指出,肝胆气逆是引起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外台秘要》提出了脾虚生湿,痰湿上蒙所致头痛的理、法、方、药,对认识和治疗头痛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宋·严用和提出"偏正头风”,以区别头痛的部位及程度。
《东垣十书》则将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而有伤寒。
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还在《内经》和《伤寒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补充了太阳头痛和少阴头痛。
还根据头痛异同而分经遣药,这样便成为头痛分经用药的开始。
《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
有可吐者,可下者”。
故又有痰厥头痛,气滞头痛之名。
《普济方·头痛附论》曰:“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也。
又有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名厥头痛。
"《证治准绳·头痛》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
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清代陈士铎提出“非风”之论,认为肾虚可致头痛,不可使用风药。
王清任倡导瘀血头痛,首开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头痛之先河。
一、病因病机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部疾病或病变引起的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部位位于颈部,疼痛可放射到头部的特点。
中医认为,颈源性头痛多与脏腑经络之间的阻塞、气血运行不畅、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有关,因此治疗上主要针对疏通经络、驱散寒湿、调理气血等方面进行。
一、中医证候分型1.风湿痹痛型:头颈部疼痛、僵硬,疼痛可放射到头部、肩背部。
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原则:祛风湿、活血止痛。
常用药物:桂枝汤加减、乌江活血颗粒等。
2.寒湿型:头颈部沉重胀痛,伴有寒凉感觉,不耐风寒湿冷。
舌苔厚白,脉弦滑。
治疗原则:祛寒湿、活血止痛。
常用药物:川芎茶每、温经活络颗粒等。
3.气滞血瘀型:头痛持续时间长,疼痛如针刺,或伴有胸胁、腰腿疼痛。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黄,脉细涩。
治疗原则: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常用药物:活血止痛胶囊、通络颗粒等。
4.肝肾亏损型:头痛发作时头沉如裹,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晦暗,舌质淡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补肝肾、活血养络。
常用药物:益肾活血颗粒、桃红四物汤等。
二、中医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穴位的方法,如风池、天柱、风府、大椎等,刺激穴位促进气血通畅,调整脏腑功能。
2.推拿按摩:通过按压、推拿颈部、头部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促进头部疼痛的缓解。
3.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内服调理。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川芎、当归、熟地黄等,可以通过疏风散寒、活血止痛、养肝调经等作用来缓解头痛症状。
4.理疗手法:如拔罐、火罐、艾灸等,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缓解颈源性头痛。
5.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和生冷之物,多摄入温补养生的食物,如乌鸡、糯米、红枣等,帮助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
三、常用方剂1.桂枝汤加减:用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具有散寒湿、疏通气血的作用。
2.温经活络颗粒:由川芎、桂枝、白芍、熟地黄等组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
3.活血止痛胶囊:由红花、川芎、香附等药物组成,具有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通过对病例材料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中医分型下,针灸、草药等治疗手段对偏头痛的疗效存在差异。
讨论部分分析了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以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样本数量较少等。
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临床应用、研究局限性、结论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传统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于“头痛”范畴,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阴虚阳亢、气滞血瘀、肝火上冲等。
当前,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正逐渐成为临床上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中医分型治疗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病情表现和病因病机,综合运用针灸、草药、推拿等治疗方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肝清热的目的,从而缓解偏头痛的症状。
目前,对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仍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估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医内科分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探讨不同中医分型对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中医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不同中医分型在偏头痛患者中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以便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2. 比较不同中医分型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最佳的治疗策略。
3. 探讨中医内科分型在治疗偏头痛中的临床应用前景,为中医传统治疗在偏头痛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借鉴。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医内科分型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为中医传统治疗在头痛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中医辩证 分型
中医堂常见病症内科:腰痛眩晕中风风湿痹尪痹骨痹肌痹痿症虚劳痛风不寐心悸消渴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妇科:痛经绝经前后诸症盆腔炎儿科:感冒哮喘泄泻厌食疳症汗症多动症性早熟过敏性疾病五官(耳鼻喉)科:鼻渊梅核气中医骨伤科:落枕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狭窄性腱鞘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征股骨头坏死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髌下脂肪垫劳损腕、跖管综合征中医针灸科:面瘫肩关节周围炎胸痹心痛不寐痿症风湿痹落枕偏头痛鼻渊眩晕便秘郁证中医推拿科:小儿肌性斜颈积滞病脑性瘫痪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康复头痛颈性眩晕泄泻痛经落枕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滑脱骶髂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冠心病证候分类:1、寒邪内盛:胸闷胸痛,遇寒更甚,喘息咳唾,气短,舌苔白,脉沉迟。
2、痰浊壅盛:胸闷如窒息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平素痰多,舌苔浊腻,脉滑。
3、肝郁气滞:胸闷胀而痛,攻窜不定,善太息,或痛连两肋,嗳气不舒,甚则疼痛不能转侧,舌苔薄,脉滑。
4、淤血停滞:胸闷窒息而痛,痛如锥刺,痛有定处,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5、气阴两虚: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怠倦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偏红,或有齿痕,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疗方案:辩证施治治疗总则:活血化瘀,温通心阳。
基本操作:取坐位,轻柔手法。
一指禅推法,鱼际揉法,指拨法,施于心俞,肺俞,膈俞,厥阴俞,屋翳,渊液,辄筋,内关穴,先左后右,每穴1-2分钟。
1、寒邪内盛证:基本操作上,加擦法操作于背部督脉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以深部透热为度。
2、痰浊壅盛证:基本操作上加脾俞、胃俞、膻中、足三里并摩腹。
3、肝气郁滞证:基本操作上加章门、期门、肝俞、太冲等穴并搓摩胁肋。
4、淤血停滞证:基本操作上加灵道、通里、间使、少府、肾俞、足三里穴。
5、气阴两虚证:基本操作上加脾俞、胃俞、肾俞、三阴交、筑宾穴,并横擦肾俞、命门穴,直擦太溪、夏溜、交信穴,以透热为度。
中医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
中医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信任。
中医理论强调个体的整体性和平衡,通过辨证论治来对疾病进行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病症分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下将介绍中医学中50种常见疾病的病症分型和选方。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病症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湿热感冒三种类型。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1. 风寒感冒:病症表现为寒冷、恶寒、无汗或微汗、鼻塞、流清涕、无咳嗽或微咳、头痛、舌苔薄白,舌质淡白,脉象浮缓。
选方:葛根汤。
2. 风热感冒:病症表现为恶寒不显或轻微、身热、有汗、鼻塞、流黄涕、咳嗽、咽喉疼痛、舌苔黄微腻,舌质红,脉象浮数。
选方:银翘散。
3. 湿热感冒:病症表现为寒冷不显或轻微、身热不高、有汗、鼻塞、流黄涕、咳嗽黄痰、咽喉疼痛、舌苔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
选方:三黄石膏。
二、头痛头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中医将头痛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肝火头痛、风寒头痛和气滞血瘀头痛等。
1. 肝火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剧烈、事事愠怒、口苦、口干、眼红、口干、黄苔,舌质红,脉象弦数。
选方:龙胆泻肝汤。
2. 风寒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引颈项、怕风、恶寒、身肢不温、苔薄白,舌质淡白,脉象浮缓。
选方:川芎茶。
3. 气滞血瘀头痛:病症表现为头痛拘急、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苔薄黄,舌质紫暗,脉象涩。
三、胃痛胃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中医将胃痛分为胃寒痛、胃热痛和胃虚痛等几种类型。
1. 胃寒痛:病症表现为腹痛呕吐或有恶心、纳呆食欲减退、肢冷、苔白腻,舌质淡白,脉象缓。
选方:理中汤。
2. 胃热痛:病症表现为腹痛即吐即止、口苦口干、咽喉干痛、大便秘结、尿黄,苔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
选方:龙胆泻肝汤。
3. 胃虚痛:病症表现为腹痛缓解压痛、饭后腹胀、纳呆食少、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舌质淡红,脉象弱。
四、失眠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将失眠分为肝火旺、心火旺和气滞血瘀等类型。
中医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对头痛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综合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中医将头痛分为不同的证候类型,包括:
1. 气滞血瘀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胸闷、情绪烦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象沉涩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导致血脉不畅,从而引发头痛。
2. 肝阳上亢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情绪烦躁、口苦、口干、舌红、脉象弦数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阳上亢导致头部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头痛。
3. 肝火上扰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痛偏向、眼目赤痛、口苦、口干、易怒、舌红、脉象弦数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火上扰导致头部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头痛。
4. 肝肾不足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舌质淡红、脉象沉细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肾不足导致脑髓失养,从而引发头痛。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头痛证候类型,实际上还有其他类型。
在实际诊断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
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
中医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情况,因此每个患者的诊断结果
可能会有所不同。
头痛中医分类和诊断标准
头痛中医分类和诊断标准
头痛的中医分类和诊断标准如下: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表现为恶风畏寒、痛连项背、遇风寒加重、舌苔白、脉浮紧。
2.风热头痛:表现为头痛而胀、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
饮、便秘、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3.风湿头痛:表现为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稀
溏、苔白腻、脉濡。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就是头痛伴有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胁痛、面红口苦、
苔薄黄、脉弦有力。
2.肾虚头痛:表现为头痛且空,伴有眩晕、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
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3.血虚头痛:表现为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黄白、舌淡苔
白、脉细弱。
4.痰浊头痛:表现为头重如蒙、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滑,用半夏白术天麻
汤加减;
5.瘀血头痛:表现为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
头部外伤史、舌质紫、苔薄白、有瘀斑,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中医关于“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关于“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以头部疼痛为主症。
疼痛的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题、颠顶、枕项或全头等。
疼痛的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
2.头痛较甚者,可伴见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烦躁等症。
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
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4.测量血压,血常规和头颅CT或MRI检查、脑电图以及腰椎穿刺脑脊液等检查有助于头痛的诊断,必要时行精神、心理检查,或做五官科相应检查。
二、鉴别诊断
真头痛为头痛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
《灵枢·病》曰:“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难经·六十难》亦云:“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
”。
中医头痛鉴别诊断方法大全
中医头痛鉴别诊断方法大全头痛是一种症状,是一种主观感觉,也是警惕疾病的一个信号。
因此,应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有关实验室检查与器械检查。
在诊断时,应注意辨别头痛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如为后者,应迅速查明病因。
同时还要区别是急性还是慢性头痛。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中医头痛鉴别诊断方法。
中医头痛鉴别诊断方法大全如下:1.外感:外感风寒:头痛时作,或偏或正,痛连项背,恶寒重发热轻,舌苔薄白,脉浮。
宜疏风散寒,方用川芎茶调散---川芎、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
如果寒邪侵犯肝经,寒邪上犯,浊阴上逆,见巅顶疼痛,干呕,吐涎沫,舌淡苔薄白,脉弦,宜温散厥阴经寒邪,用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人参、大枣,减人参、大枣、加半夏、藁本、川芎等。
2)风湿头痛:外感风寒湿,内有蕴热,见头痛如裹,肢体痠而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宜祛风胜湿,方用九味羌活汤加减---羌活、防风、苍术、川芎、细辛、黄芩、生地、白芷、甘草。
或者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川芎、蔓京子、藁本、炙甘草。
痰湿中阻者加苍术,厚朴,陈皮,枳壳以燥湿宽中。
如果身重腰沉者加酒防己,轻者再加附子,重者加川乌。
恶心加半夏。
3)风热头痛:外感风热上扰清窍,见头痛而胀甚至头痛如裂,发热或者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淡红,苔黄,脉浮数。
宜疏风清热,用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石膏、白芷、菊花,去羌活、藁本加黄芩、薄荷、栀子。
如果热盛伤津,见舌红少津,加知母、石斛,天花粉以生津止渴。
如果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可以合用黄连上清丸加减---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菊花、薄荷、桔梗、川芎、大黄、连翘、当归、葛根、玄参、天花粉、姜黄。
如果风热上犯头目,见发热恶风,头目眩晕,偏正头痛,脉浮数,宜用菊花茶调散以疏风清热---川芎、石膏、白芷、菊花、羌活、藁本、菊花、僵蚕。
4)暑湿头痛:夏天暑湿内侵,见身热汗少,或者身热微恶寒,汗出不畅,口渴胸闷,干呕不食,以清暑化湿,用黄连香薷饮加减---黄连、香薷、厚朴加藿香、佩兰、荷叶、竹茹、知母等。
中医头痛辨证分型
• 厥阴头痛——吴茱萸 、藁本(ɡǎo běn)
• 太阴头痛——苍术
第十六页,共37页。
治疗(zhìliáo)—加引经
药
三、配合针灸可提高疗效
基本处方为: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合谷、太冲。
如属肝阳上亢者,加用中封、行间、涌 泉;
属痰浊上扰者,加中脘、丰隆、足三里、 内庭;
属气滞血瘀者,加膈俞、血海、少冲、 三阴交,其中少冲可刺出血; 第十七页,共37页。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小结
• 病因: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两大类。
• 病机:风、寒、湿、热等外邪循经上扰, 壅滞头窍, 而发为
•
头痛;内伤原因导致肝、脾、肾诸脏功能失调, 以
•
致头窍失养, 或清窍被扰, 而发头痛。
• 病性:外感头痛病性属实;
•
内伤头痛病性, 有虚有实, 尤易虚实夹杂
• 病位:头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治疗(zhìliáo)-分证论
治
• 代表方: 天麻钩藤(ɡōu ténɡ)饮加减。
• 常用药: 天麻、石决明、钩藤(ɡōu ténɡ)——平肝潜阳熄风
•
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
•
黄芩、山栀、菊花——清肝泻火
•
白芍——柔肝滋阴。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九、辨证论治
(biànzhènglùnzhì)-分
治
• 常用药:
• 川芎—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 • 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
均为主药
• 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
• 细辛、薄荷(bò he)、荆芥、防风—辛散上行,疏散上部风 邪
• 清茶—调下,取茶叶苦寒清上而降下之性,可监制上
•
药过于温燥、升散、升中有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
中医认为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只要是邪气上逆,都有可能造成头痛。
而由于形成头痛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完全一样。
只有认真鉴别清楚,才能对号入座,发现造成头痛的真正“元凶”,从而寻找到缓解疼痛症状的办法。
◎外感风寒头痛:头部疼痛,而且疼痛会连累到脖子和肩背,遇寒疼痛就会加剧,同时还伴有怕风怕冷、骨节酸痛的感觉。
多是由于感受了风寒的侵袭,寒性在体内凝滞,阻遏了脉络的通畅运行,造成气血郁滞,所以导致头痛。
◎外感风热头痛:头部疼痛,同时伴有体温升高,面红耳赤,口渴想喝水的症状。
多是由于风热之邪侵入体内,热性上炎,从而导致头痛。
◎外感风湿头痛:头部疼痛,而且疼痛会在阴雨天加重,同时伴有头昏,身体沉重疲倦,怕冷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
多是由于外感了风湿之邪,邪气导致体内的清阳之气不升,湿浊之气不降,造成了头痛。
◎肝阳上亢头痛:头晕胀痛,同时伴有耳鸣,眼睛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健忘,并且肢体也会偶尔感到麻木震颤。
多是由于肝阳上亢,造成气血充盈于头上,从而导致了头晕胀痛。
◎肝火上炎头痛:头部胀痛剧烈,面红耳赤,嘴里时常有苦涩的味道,经常发怒,并伴有小便黄,大便干燥、舌尖红的症状。
多是由于肝经有实火,上逆于头部,从而导致了头晕胀痛。
◎肾虚头痛:头部空痛,眩晕耳鸣,腰膝无力。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髓充于脑,如果肾虚不足的话,就会造成头部空虚而痛。
◎气虚头痛:持续头痛,疲劳的时候疼痛加剧,身体怕冷,没有力气,肢体疲倦,时常气短,说话的声音低弱。
多是由于体内中气不足,不能够起到上荣于头部的作用,所以造成了持续性的头痛。
◎血虚头痛:头部隐隐作痛,心悸失眠,手脚偶尔会有麻木的感觉,面色苍白。
多是由于体内阴血不足,头部失去阴血的濡养,从而导致头痛。
◎血瘀头痛:头部刺痛,能感觉到具体的疼痛位置,而且疼痛时而发作时而停止,经常性发作。
多是由于经络内存有瘀血,导致经络不通,不通则痛。
◎偏头痛:一侧头痛,疼痛不定时地发作,发作时疼痛难忍,甚至累及到眼睛也会产生疼痛的感觉,非常顽固,不易治愈。
多是由于肝经郁热,时间一长导致内生痰浊,痰浊阻滞造成了经络不通,所以发生头痛。
◎暑湿头痛:容易在夏季发病,头痛且胀,身体发热,怕风,汗出不畅,心烦胸闷,干呕,不想吃饭,口渴想喝水。
多是由于暑湿之邪侵袭,上犯于头部,导致头痛。
中医的临床鉴别诊断十分复杂,需要依据病人具体表现出来的症状,辨别头痛发作的原因,判断它是主要症状还是伴随症状,然后再加以治疗。
此外,还要考虑到过往病史、家庭和环境等外在因素,所以对于那些饱受头痛困扰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就医,尽快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