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头痛是如何辨证施治的
中医关于“头痛”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头痛”的证治分类头痛分为外感头痛(风寒、风热、风湿)和内伤头痛(肝阳头痛、血虚头痛、气虚头痛、痰浊头痛、肾虚头痛和瘀血头痛)。
一、风寒头痛1.临床表现:头痛连及项背,呈掣痛样,时有拘急收紧感,常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头痛喜,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头部,凝滞经脉。
3.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4.代表方:川芎茶调散5.常用药:川芎善行头目,活血通窍,祛风止痛,为治疗外感内伤头痛之要药;荆芥、羌活、细辛、白芷、防风疏风解表,散寒之痛;薄荷清利头目;清茶上清头目。
若头痛,恶寒明显者,加麻黄、桂枝、制川乌等温经散寒。
颠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者,用吴茱萸汤去人参,加藁本、川芎、细辛、半夏以温散寒邪,降逆止痛;见头痛,足寒,气逆,背冷,脉沉细,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芷、川芎以温经散寒止痛。
二、风热头痛1.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证机概要:风热外袭,上扰清窍,窍络失和。
3.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4.代表方:芎芷石膏汤5.常用药: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辛凉微寒,轻清上浮,疏散风热,通窍止痛;川芎活血通窍,祛风止痛;白芷、羌活散风通窍而止头痛;生石膏清热和络。
若烦热口渴、舌红少津,重用石膏,配知母、天花粉、芦根等清热生津,甚者加黄芩、栀子清热泻火;大便秘结,口舌生疮,合用黄连上清丸以通泄热;鼻流浊涕如脓,鼻根及鼻旁疼痛,加苍耳子、辛夷、鱼腥草、藿香等清热散风除湿,通利鼻窍。
三、风湿头痛1.临床表现: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2.证机概要:风湿外侵,上蒙头窍,困遏清阳。
3.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4.代表方:羌活胜湿汤。
5.常用药:羌活、独活、防风、藁本、蔓荆子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川芎辛温通窍,活血止痛。
若胸闷脘、腹胀便溏,加苍术、陈皮、砂仁以燥湿宽中,理气消胀;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竹茹以降逆止呕;纳呆食少,加麦芽、神曲、焦山楂以健脾助运;小便短少者,加茯苓、薏苡仁、淡竹叶以淡渗利湿;发于夏季,感受暑湿,见身热汗少或汗出不畅,心烦口渴,胸闷欲呕者,加藿香、佩兰、荷叶。
头痛辨证施护
头痛辨证施护主证: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辨证施护: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⑴中药汤剂不易久煎,需温服,服药后可饮热粥或热汤以助药力,加盖衣被,微微发汗,祛邪外出。
⑵病室宜温暖,衣被适宜,避风寒,汗出时忌当风,以免复感风寒⑶可用针刺.推拿以散寒止痛。
⑷将白附子.肉桂川芎细辛等研粉末,外敷在太阳穴止痛。
2.风热头痛⑴病室干净卫生,空气流通,凉爽。
避免患者直接吹风,以免复感风邪。
⑵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可饮菊花水,鲜芦根水,绿豆汤,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⑶保持大便通畅,防浊邪上逆,至热邪不降。
⑷头痛剧烈者,可用头部穴位按摩法,或针刺放血,不宜冰水或冰块降温,以免阻碍风热之邪表散。
3.风湿头痛⑴中药宜温服,服后食苡米粥以助药力。
⑵室内空气宜新鲜流通,保持干燥,以免复感湿邪。
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油腻甘甜之类助湿生痰之品,可食荷叶粥。
⑷常用藿香佩兰等芳香药煎汤代茶,以芳香化湿。
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⑴稳定患者情绪,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周围环境安静,室内光线稍暗。
⑵对患者态度和蔼,语言柔和,切忌大声喧哗。
⑶头痛较重者,宜卧床休息,宜取头高脚底位,定时监测血压,观察病情变化。
⑷头痛灼热者,可头部冷敷,或针刺百会。
太冲穴,或用干菊花决明子各5克泡水代茶服。
⑸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辛辣及公鸡,等助火动风之品。
⑹病情缓解后进行适当户外活动,其生活要有规律,起居定时,保持足够睡眠。
2.血虚头痛⑴不宜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卧床时枕头不宜过高,环境宜安静。
⑵加强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如猪肝.瘦肉.鱼类禽类,忌食辛辣生冷食物。
可服阿胶粥.参枣汤。
3.痰浊头痛⑴伴眩晕较重者,应注意休息,变动体位时动作宜缓慢。
⑵伴呕吐者注意观察呕吐物内容及呕吐特点,监测血压,若见喷射状或血压骤升时,立刻报告医生。
⑶宜食补益脾胃之品,如薏米粥莲子粥或在饮料中加车前草汁白萝卜汁忌食生冷油腻肥甘之品。
⑷可配合针灸取足三里丰隆等4.肾虚头痛⑴不宜过度劳累,保证足够睡眠,忌房事。
中医内科学“头痛的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考点
中医内科学“头痛的辨证要点与治疗原
则”-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考点关于“中医内科学“头痛的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考点”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考生都在学习,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头痛的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一般起病缓慢,病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处固定,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止。
(2)辨头痛的经络归属: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颠顶,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不同。
大抵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在颠顶部位,或连目系。
治疗原则
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故治疗主以疏风,兼以散寒、清热、祛湿。
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中医内科学头痛歌诀
中医内科学头痛歌诀
中医内科学中有许多关于头痛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头痛治疗的要点和歌诀:
1. 辨证论治,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针对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头痛,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如头痛的部位、性质、伴随的症状等,然后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治疗。
2. 阳虚头痛,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晕、头沉、偏头痛等。
治疗时可采用温补阳气的方法,如服用温补药物、适当保暖、避免寒冷刺激等。
3. 阴虚头痛,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发作时口干、咽干、咳嗽等。
治疗时可采用滋阴养血的方法,如服用滋阴药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熬夜等。
4. 血瘀头痛,血瘀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固定在一个部位,疼痛剧烈,伴随着瘀斑、舌质紫暗等。
治疗时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方剂、推拿按摩、针灸等。
5. 气滞头痛,气滞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胀痛、闷痛,伴随着情
绪波动、胸闷等。
治疗时可采用理气的方法,如采用中药理气方剂、进行舒缓放松的运动、调整情绪等。
6. 寒湿头痛,寒湿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冷痛,伴随着恶寒、身
体酸痛等。
治疗时可采用祛寒湿的方法,如采用中药祛寒湿方剂、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凉等。
总之,中医内科学对于头痛的治疗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
辨证类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注重调整饮食、作息和情绪,以达到全面治疗的效果。
但是请注意,以上内容
仅为一般性的介绍,具体治疗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医生以获取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细目一:概述一、头痛的概念及源流1.头痛的概念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2.头痛的源流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
《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此因三阳经脉俱上会于头,厥阴经脉亦会于巅,故邪客诸经,循经上逆,发为头痛。
《伤寒论》还记载了头痛各类不同证候的不同治法,如治疗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根据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丹溪心法》中补充了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若头痛不愈可加引经药,言:“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部分医著中还记载有“头风”一名,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论述:“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猝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
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无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清代医家王清任倡瘀血之说,用血府逐瘀汤治之。
二、头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本篇所讨论主要为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头部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等。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头痛的常见病因内因: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房室不节,饮食劳倦,体虚久病,头部外伤,跌仆闪挫。
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风邪为主要病因。
二、头痛发病总的病机及转化病位:外感头痛在表,内伤头痛在肝肾。
外感头痛多为外邪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头窍被扰而致。
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外感头痛之病性多属表属实,内伤头痛病性较为复杂,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多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细目三:类证鉴别一、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中医辨证论治头痛
44传统医学传统编辑/侯叔霞*****************□忠县白石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何文敏中医辨证论治头痛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两千多年前中医典籍就有记载,如《素问·奇病论》中就有数篇有关头痛的论述,为头痛的辨证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种,外感头痛主要由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引起;除了外感引起的头痛其余为内伤头痛,如部分内科疾病高血压、中风、神经性疼痛、颅内压增高等均可引起头痛,如中医的虚证头痛,血虚,血液不能上行营养大脑引起头痛;此外,部分外伤也可引起头痛。
故对头痛应根据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不论外感头痛还是内伤头痛,均归属于中医“偏头痛”“头痛”“头风”范畴,主要致病因素有:1.感受外邪。
因外感风寒,或治疗不当、不彻底,风邪留存,潜伏身体,阻塞经络,久拖不决;或因寒热气候或情绪刺激所致肝、脾、脏腑功能失调。
2.肝火上扰。
因情绪低落、郁怒、经络紊乱,导致肝风头痛,临床表现多为爆发性疼痛,疼痛十分剧烈,或左或右,连及眼齿。
3.肝阳上亢。
因肝火内旺,火溢伤阴,肝失养,肝肾阴亏,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导致头痛。
4.痰淤阻络。
因风邪侵袭,与静脉淤血有关。
风淤、血淤痛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多为虚中夹实,本虚标实,下虚上实。
故应以化痰通窍、温经、活血止痛为治疗方法。
5.气血虚亏。
肝脾肾受损,肝虚致阴血不荣,脾虚致清阳不升,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肝脾失调,气血两虚,致清窍失养,从而导致头痛。
6.肝肾阳虚。
肝阳虚的原因在于脾阳虚、肾阳虚。
寒属内感,肝脉凝滞,肝胆经脉不利,引起厥阴、肝寒,病发头痛。
根据上述病机,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中医治疗头痛以汤药为主,既可内服,也能外用。
对于一些顽固性头痛,需认真运用六经辨证分析,内服外治有机结合。
祛风通络 药方组成:川芎、生龙骨、白芍、生牡蛎各30克,当归、生地、羌活、独活、细辛、藁本、白芷、蔓荆子、防风各10克,甘草6克,诸药配伍可起到化淤通络、祛风镇痛之效。
头痛辩证总结
头痛辩证总结引言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头痛。
中医认为头痛是由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引起的,需要进行辩证施治。
本文将对头痛的辩证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头痛问题。
针刺感头痛症状特点针刺感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头痛类型。
患者常感到头部被针刺或刺痛的感觉,并伴随着头皮紧绷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辩证要点中医认为针刺感头痛属于寒凉攻犯头部的症状,常见的辩证要点包括:1.寒湿蕴结:多见于寒湿天气或生活环境,体内湿气郁结,导致头痛症状。
2.气滞血瘀:多见于情绪不畅或长期身体疲劳,导致经络气血不畅,产生头痛症状。
中医辩证治疗对于针刺感头痛的治疗,中医常采用温通经络、化湿祛寒的方法。
具体治疗方案包括:1.治疗寒湿蕴结:可选用温针刺(比如艾灸)或中药温经散寒的方法,以驱散头部的湿寒。
2.治疗气滞血瘀: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比如川芎活血汤)或针刺疏通经络,以改善气血运行,减轻头痛症状。
血瘀头痛症状特点血瘀头痛是一种头部疼痛的表现,多发生在女性身上。
患者常感到头痛部位沉重,呈刺痛或搏动感,并伴有眩晕和视物模糊等症状。
辩证要点中医认为血瘀头痛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通常与以下辩证要点相关:1.气滞血瘀:多见于情绪郁结、经期不调或生活规律不良等情况,导致头痛症状产生。
2.肝郁气滞:多见于情绪波动或长期压力过大,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运行而引起头痛。
中医辩证治疗对于血瘀头痛的治疗,中医常采用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的方法。
具体治疗方案包括:1.活血化瘀:可选用中药方剂(比如桃红四物汤)或针灸等手段,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头痛症状。
2.舒肝理气:可选用柴胡疏肝汤等中药方剂,或针刺舒肝理气的穴位,以舒缓情绪,改善头痛症状。
湿热头痛症状特点湿热头痛是一种头部疼痛的表现,常伴有口苦、口干、便秘等症状。
患者往往感到头痛部位胀痛、热感明显。
辩证要点中医认为湿热头痛主要是湿热蕴结于头部,关键辩证要点包括:1.湿热蕴结:多见于饮食不节或天气潮湿等原因,导致湿气郁结于头部,引起头痛症状。
头痛的辨证论治
头痛的辨证论治一、药物疗法1.风寒头痛「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川芎12g,荆芥12g,白芷6g,羌活6g,防风6g,薄荷24g,细辛3g,葛根10g,甘草6g,清茶调下。
若恶风明显者加麻黄、桂枝以宣散风寒。
若头痛较剧者可加蜈蚣、全虫通络止痛。
2.肝阳头痛「症状」头胀痛,时有跳痛,眩晕,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兼胁痛,面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天麻10g,白芍30g,酸枣仁15g,钩藤15g(后下),石决明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元胡12g,夜交藤30g,蜂房10g,全蝎5g.若兼大便秘结,尿赤者加龙胆草、郁金、夏枯草。
兼恶心,苔腻者,加竹茹、石菖蒲、法半夏。
二、针灸疗法1.外感头痛取百会、太阳、风池、合谷,针用泻法。
前额痛加印堂,偏头痛配外关,后头痛配天柱,巅顶疼痛配四神聪,风热配曲池,风寒配风门拔火罐,风湿配头维、阴陵泉。
2.肝阳头痛取百会、风池、太冲、太溪,针用泻法。
胁痛、口苦配阳陵泉。
3.肾虚头痛取百会、肾俞、太溪、悬钟,针用补法。
遗精带下配关元、三阴交,少寐配心俞。
4.血虚头痛取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针用补法。
纳差配中脘,心悸配大陵。
5.痰浊头痛取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针用泻法。
胸闷配膻中,呕恶配内关。
6.瘀血头痛取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阴交,针用泻法。
肝郁配太冲。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头部疼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学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本文介绍了一些中医诊疗方案,希望能对头痛治疗有所帮助。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头痛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
常见的头痛类型包括:1. 阵发性头痛:多见于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
2. 慢性头痛:多见于颈源性头痛和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
3. 特发性头痛:原因不明,没有明显的病因。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头痛主要通过调理气血、平衡脏腑功能来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调理气血运行,缓解头痛症状。
2. 艾灸疗法:将艾绒燃烧后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温灸,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3.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方使用,以调理身体的功能,缓解头痛症状。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的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头痛。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头痛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寻求合格的中医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2. 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3. 西医诊断结论对于头痛的治疗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结论中医治疗头痛的诊疗方案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选用。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惯、饮食结构以及适量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同时,也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并随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和咨询。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中医课件:头痛的辨证论治
常用方剂
承气汤、升阳养胃汤等经典 方剂。
肾虚血亏型头痛的辨证与治疗
症状辨证 治疗原则 常用方剂
头痛发生频率较高,伴随耳鸣、眩晕,面色无华 补肾养血,疏肝理气药物治疗 虎潜丸、逍遥散等经典方剂
头痛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1 生活规律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 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的诱因,如辛辣食物 和酒精。
3 心理抚慰
寻找有效的压力释放方式, 如冥想和运动。
2 整体观念
中医注重全面观察,将头 痛问题纳入整体身体健康 的范畴。
3 个体化治疗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针对 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 疗。
头痛的分类
经络头痛
头痛主要与经络气血 运行不畅有关,常伴 随其他症状。
脏腑失调头痛
头痛是脏腑功能失调 的表现,常与消化、 排泄等问题有关。
外感风邪头痛
头痛是感受风邪后的 典型症状,可以伴随 发热等。
中医课件:头痛的辨证论 治
本课件将深入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头痛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头 痛的中医视角。
头痛的概述
常见症状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 以分为不同类型和程度。
影响生活
头痛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 了不小的影响,需要及时进 行辨证论治。
多种原因
头痛的原因很复杂,涉及气 虚、血瘀、阳盛等多种因素。
情志失调头痛
头痛常与情绪波动和 心理压力过大有关。
风寒感冒型头痛的辨证与治疗
1
症状辨证
头痛伴随鼻塞、流清鼻涕,身体发冷,喜欢热饮食。
2
治疗原则
祛风散寒,解表散寒药物治疗。
3
常用方剂
麻黄汤、桂枝汤等经典方剂。
气滞血瘀型头痛的辨证与治疗
1
2024年浅谈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
2024年浅谈中医对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在中医理论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理解。
中医认为头痛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失衡,特别是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密切相关。
在中医的诊疗实践中,头痛证的分型及辨证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头痛证的中医分型中医根据头痛的病因、症状特点以及脏腑经络关系,将头痛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外感头痛、内伤头痛两大类。
外感头痛外感头痛多因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人体,导致头部经络气血不畅而引发。
其特点为头痛起病急骤,病势较猛,痛势剧烈,部位多不固定,常伴随有恶风、发热、脉浮等表证。
根据其具体病因,又可细分为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等。
内伤头痛内伤头痛则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痰浊、瘀血等内生病理产物阻滞经络,或因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脑髓失养所致。
其特点为头痛起病缓慢,病势缠绵,痛势不甚,部位多固定,常伴随有脏腑功能失调的其他症状,如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
根据其具体病因,又可细分为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等。
辨证治疗在中医的治疗原则中,辨证施治是核心。
对于头痛的治疗,中医强调在分型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状况以及舌脉表现,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治疗。
外感头痛的治疗对于外感头痛,治疗原则为驱邪外出,调和气血。
风寒头痛可采用疏风散寒、通络止痛之法,如用川芎茶调散加减;风热头痛则宜疏风清热、和络止痛,如用芎芷石膏汤加减;风湿头痛则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法,如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内伤头痛的治疗对于内伤头痛,治疗原则为调理脏腑功能,调和气血阴阳。
肝阳头痛宜平肝潜阳、熄风止痛,如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肾虚头痛则需补肾填精、养脑止痛,如用大补元煎加减;血虚头痛治以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如用加味四物汤加减;痰浊头痛则以化痰降浊、通络止痛为法,如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瘀血头痛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如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在辨证治疗过程中,中医还强调治疗与调护相结合。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头痛一证,在中医学中记载已有二千余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头痛记载数条,为后来头痛的辨证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论述头痛一般分外感和内伤性头痛两种,认为凡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络均可引起头痛。
本文仅以病因分型论述之。
1 风寒头痛症状: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喜用被物裹头,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中药治疗治则:疏风散寒。
处方:川芎、荆芥、薄荷、细辛、白芷、防风、羌活、茯苓、甘草。
针刺疗法主穴:百会、风池、大椎、四渎。
配穴:攒竹、神庭、合谷、太阳。
方法:每次取主配穴各2穴,用弧度刮针法,强刺激不留针,每日一次,痛止针停。
2 风热头痛头痛头胀,其疼剧裂,面目热赤,口渴饮饮,溺赤,发热或恶风,大便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
中药疗法治法:清散风热。
处方:桑叶、菊花、川芎、白芷、银花、连翘、山桅子、生石膏、石斛、牛蒡子、甘草。
头颈部按摩疗法患者坐位,背靠椅背,医者站在患者右侧,以左手扶持患者后头颈部,右手展平,虎口分开。
从一侧眉弓上方开始,用全掌平推法,由前额→头顶→枕向颈部推摩至大椎穴处,反复进行5~6次,另一侧相同,推摩后以五指抓揉法沿上述部位反复操作5~6次,然后在太阳穴、头维穴、完骨穴、风池穴、新设穴部位揉压3~5分钟,再按第一次操作从前头到后颈推摩数次,术止。
3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酸楚沉重,胸闷,乏力,少食,自饱,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濡。
中药疗法治法:祛风胜湿处方: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防风、藁本、云苓、猪苓、车前子、泽泻、白术、甘草。
火罐疗法穴位:肺俞,三焦俞,结核点。
方法:每次左右交叉取两个穴位,用无菌三棱针于预取穴位部消毒后点刺2~3处出血,以10厘米口径以上火罐,用精酒闪火法扣罐,置罐10~20分钟,隔日一次,痛止罐停。
4 肝阳上亢头痛头痛而眩,两侧尤重,心烦急躁,善怒,夜寐不安,面赤口苦或兼胁痛,舌质红,中心苔黄,脉弦有力。
【头痛:中医手把手教你辩证用药】
【头痛:中医手把手教你辩证用药】
【头痛:中医手把手教你辩证用药!】
实证——不通则痛——六病邪、淤血、痰浊、火郁、阳亢、寄生虫等——越鞠丸加减;
虚证——不荣则痛——气血阴精亏虚,不能上荣于头,脑窍空虚——归脾汤加减;
外感头痛——风寒头痛——痛及项背,无休无止,遇风加重,常喜裹头——桂枝汤玉屏风散加减;
外感头痛——风热头痛——头痛喜冷,甚则如裂,伴面红母赤——麻杏石甘汤加减;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羌活胜湿汤加减;
内伤头痛——气虚头痛——头痛隐隐,过劳则加重,时发时止——补中益气汤加减;
血虚头痛——头痛隐隐且晕,绵绵不休,面白——四物汤加减;
肾虚头痛——头脑空痛,腰膝酸软——左归丸加减;
血瘀头痛——头痛如刺,痛有定处,经久不愈,有外伤史——通窍活血汤加减;
痰浊头痛——头痛时作,昏蒙沉重,泛呕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头痛——头胀痛眩晕,时有抽筋,两侧太阳穴为主,口苦目赤——龙胆泻肝汤加减;
食积头痛——头痛兼恶心呕吐,胃脘痞闷,食不下——保和丸加减;
中医中药辩证治疗原发性头痛,偏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均有不错效果,不懂得如何辨证的,请到药店咨询药师或者咨询专业中医师。
中医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对头痛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综合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中医将头痛分为不同的证候类型,包括:
1. 气滞血瘀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胸闷、情绪烦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象沉涩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导致血脉不畅,从而引发头痛。
2. 肝阳上亢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情绪烦躁、口苦、口干、舌红、脉象弦数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阳上亢导致头部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头痛。
3. 肝火上扰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痛偏向、眼目赤痛、口苦、口干、易怒、舌红、脉象弦数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火上扰导致头部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头痛。
4. 肝肾不足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舌质淡红、脉象沉细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肾不足导致脑髓失养,从而引发头痛。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头痛证候类型,实际上还有其他类型。
在实际诊断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
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
中医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情况,因此每个患者的诊断结果
可能会有所不同。
《头痛的中医辨证》课件
中药熏蒸
采用特殊中医草药烟熏等方式 来疏通经络气血,改善身体健 康状况。
心理调节
采用心理治疗方法,如放松训 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对缓解 头痛症状有效。
观察患者的外观和舌像特征, 以了解身体的状况。
闻诊
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和呼吸来诊 断病情。
问诊
通过询问患者症状和病史,来 了解疾病及其发病的过程。
切诊
通过查看脉搏来了解疾病的发 展情况和性质。
头痛的中医辨证方法
头痛是一种常见病症,中医辨证方法基于不同头痛的情况,对症治疗。常用的中医辨证方法包括:寒热 虚实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
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的思路,为该患者 提出了针刺和中药内服以及 中药熏蒸治疗方案。
总结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常用的中医辨证方法包括:寒热虚实辨证、经络辨 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对不同类型头痛发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针灸
能有效缓解头痛症状,具有良 好立即疗效和长期疗效。
1
紧张性头痛Leabharlann 2辨证特点是:气滞血瘀、风寒邪气外
袭。可用舒肝解郁、活血化瘀、理气
等中药治疗。
3
急性头痛
4
辨证特点是:肝肾失调、风热侵袭等。 可用通络祛风、解毒药等中药治疗。
偏头痛
辨证特点是:阴虚火旺,风火扰动。 可用中药调整阴和血等。
原发性头痛
辨证特点是: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脾胃虚弱等。可用中药治疗。
不同类型头痛的中医辨证特点
每种头痛都有独特的中医辨证方法和特点,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治疗。
偏头痛
阳虚血瘀、肝肾不足等症状, 在治疗中通常会使用针刺灸 等手法。
紧张性头痛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方法-访泰和国医黄力
说起头痛这个病在临床上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这个病的发病因素非常的多,凡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起的以头痛为主的病证,都可以把它均称为头痛。
出现剧烈头痛而且经常反反复复发作的,而且咋治也没好的,这种一般称为“头风”,主要原因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滞,致使经气上逆,或肝阳郁火上扰清空,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脑髓失荣等所致。
因为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所以在治疗上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下面就由北京泰和国医中医院黄力教授为大家讲解中医辨证治疗头痛。
辨证要点(1)辨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轻急,病势较剧,多表现掣痛、跳痛、灼痛、胀痛、痛无休止,多属实证;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病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病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多属虚证。
(2)头痛的部位:大抵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3)头痛的性质:因于痰湿多重坠胀痛;因于肝火多灼痛、跳痛;因于寒邪多掣痛,阳亢多胀痛。
若瘀血头痛,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
2、治疗原则调神利窍,缓急止痛为基本治则,初病多实,治宜祛邪,以祛风散邪为主;久病多虚,治宜固元气,以补虚为主,虚中夹实者,当权衡主次,随证治之。
分证论治(1)外感头痛a.风寒头痛【证候】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荆芥、防风各,羌活,白芷,细辛,薄荷,甘草。
b.风热头痛【证候】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击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
川芎、白芷各,菊花,石膏,羌活,藁本、黄芩、连翘、牛蒡子各。
c.风湿头痛【证候】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胜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中医辩证五种类型头疼,及治疗
中医辩证五种类型头疼,及治疗生活中的很多琐碎小事,都让人心烦意乱、头痛不已。
说起头痛,很多人都亲身经历过,只是很多人都觉得是小毛病,多半是不以为然,但很多时候,头痛让人难以忍受呀!其实,头痛无论轻与重,都该积极治疗。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本文论述的头痛,是指溺毒证中所表现以头痛为主症者。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亦上会于头。
中医学认为,肾乃先天之本,藏精纳气,乃元阴元阳之所在,溺毒日久,肾精始衰,故常出现头晕健忘、视物模糊、耳鸣、腰酸腿软、夜尿多等症状,皆属肝肾阴虚的表现。
溺毒证日久,痰浊、瘀血痹阻经络,壅遏经气,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头窍失养,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
头痛有外感、内伤之别,溺毒所致头痛辨证多为内伤,治疗当辨脏腑虚实。
一、肝阳头痛主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溺毒证患者长期精神紧张、忧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络脉失于条达则烦躁易怒,拘急而头痛;或平素性情暴逆,恼怒太过,气郁化火,日久肝阴被耗,肝阳失敛而上亢,气壅脉满,则见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清阳受扰而头痛,舌脉均为肝火上炎之象。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物: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牡丹皮、桑寄生、杜仲、牛膝、益母草、白芍、首乌藤。
方解: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潜阳;栀子、黄芩、牡丹皮苦寒清泄肝热;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牛膝、益母草、白芍活血调血,引血下行;首乌藤养心安神。
加减:若因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而症见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黄者,加夏枯草、龙胆、大黄;若兼肝肾亏虚,水不涵木,症见头晕目涩,视物不明,遇劳加重,腰膝酸软者,可选加枸杞子、白芍、山茱萸。
二、血虚头痛主症:头痛隐隐,甚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最全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最全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头痛,因感受外邪引起,主要是外感六淫之邪致病,临床常见者多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几种类型。
内伤头痛,是脏腑气血失调所致,临床常见者,可见于许多急、慢性疾病的发作过程中,情况非常复杂,辨治并非简易。
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位有局部与全身的关系,证候有寒热虚实之辨,既涉及脏腑、经络,又与五官有联系,主要有肝阳头痛,血瘀头痛,痰浊头痛几种类型。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分析清楚,辨证施治才能确切。
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
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内而脏腑,外而经络,统帅全身。
若遇外感诸邪,上犯巅顶,经络之气失于舒展,则为头痛。
又或内伤诸不足,精血无以上荣于脑,或瘀滞、痰浊,壅阻不通,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引起头痛。
外感头痛,多由感受外来之邪所引起,以风寒、风热、湿邪三种为常见。
风寒之邪伤于络脉,营血失和则头痛作。
风热之邪易于化火,邪火热毒侵扰清空则发头痛。
风湿之邪易蒙清阳,浊阴不降而头脑胀痛。
更有邪火热毒上冲于脑也会头痛。
内伤头痛以肝、脾、肾三脏病变为多。
肝主情志,为情志不悦,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犯巅顶而头痛。
肝肾阴血不足,肝失濡养,肝阳易于上亢亦会头痛。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失和,易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发生头痛。
脾失健运,又易聚湿生痰,痰湿上扰,清阳被遏,亦会头痛。
肾主藏精。
肾精耗失太过,或者素来禀赋不足,精髓不足,脑海空虚,则耳鸣头痛。
还有外伤跌仆,以及久病气滞、血瘀,头部经络被阻,既所谓“久病入络”,亦可发生头痛。
一、风寒型【病因病机】:风挟寒邪,寒凝血滞,阻遏脉络。
【主证】:头痛多发于风寒侵袭之后,头痛剧烈,为紧束感,或痛连项背,恶风寒,口不渴,常喜裹头,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法】:祛风散寒,【选方】: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8克,荆芥12克,薄荷10克,羌活15克,白芷15克,细辛8克,防风15克,葛根15克,甘草5克,生姜lO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头痛是如何辨证施治的?——医讯网
头痛(headache)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通常将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统称头痛。
头痛病因繁多,神经痛、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疾病、颅外头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中毒等均可导致头痛。
发病年龄常见于青年、中年和老年。
中医对头痛的辨证论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卓越的疗效。
对头痛的治疗,中医讲求辨证施治,头痛症状常把握以下几点:
①头痛病程;多以1年、2年、5年、10年为界。
②头痛部位:前额、两额部、头顶枕后、一侧、整头、颈项。
③头痛性质:刺痛、跳痛、胀痛、烧灼源、隐痛、空痛、沉重感、紧箍感。
④发作时间;清晨、午前、午后、傍晚、夜里、睡后即痛。
⑤伴随症状:眩晕、眼花、恶风热、高血压、痛经、外伤、意识障碍、偏瘫。
⑥诱发因素:紧张、焦虑、避孕药、妊娠、睡眠少、饥饿、过劳、饮酒;含亚硝酸盐、谷氨酸盐、酰胺等食物和饮料。
⑦舌象和脉象:舌质红、舌质淡、舌质胖、舌质暗或紫或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薄黄、腻,脉浮缓、浮数、沉弦、沉细、弦脉。
一般将头痛分以下7种证候:
1)风寒头痛证候;头隐病或搏动痛,呈发作性,多于清晨或上午,偏头痛或痛连项部,恶风寒,遇冷风则病发作或加重,或冬季发作频,舌暗苔薄白,脉紧或缓。
治法:疏风散寒兼活血止痛。
选用川芎茶调散含四物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川芎、当归、白芍、赤芍、熟地、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羌活、独活、甘草、鸡血藤。
2)风热头痛证候:头痛剧烈,多发于中午或下午,冷风吹则头痛减轻,遇热发作或加剧,或夏季发作频繁,可见面红目赤、小便短涩,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力。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止痛。
选用芎芷石膏汤合四物汤加减:川芎、白芷、生石膏、菊花、羌活、独活、牛蒡子、当归、生地、白芍、赤芍。
3)肝阳头痛证候:头胀痛,多伴眩晕,呈全头痛或头顶痛,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心烦易怒,少寐多汗,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血压高或正常。
治法:平肝潜阳,兼活血止痛。
选用镇肝熄风汤合四物汤加减:牛膝、生龙骨、生牡蛎、白芍、天冬、麦芽、生赭石、玄参、甘草、川芎、当归、生地、菊花、夏枯草。
4)气血虚头痛征候:隐痛或刺痛,常伴头晕,呈发作性,多见太阳部痛,疲劳则发作或加剧,神疲纳少、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气养血,兼活血止痛,选用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减;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党参、白芍、赤芍、熟地、川芎、白芷。
5)痰湿头痛证候:头沉重而痛,伴头晕,或全头麻木痛,有浮肿或浮肿感,呕恶痰涎,
阴天则发作或加剧,胸膈满闷,舌胖嫩苔白腻,脉缓。
治法:化痰祛湿降逆,兼活血止痛。
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四物汤合五苓散:半夏、白术、天麻、桔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川芎、当归、白芍、赤芍、熟地、桂枝、猪苓、泽泻、白芷。
6)肾虚头痛证候:全头紧缩感或伴后头痛或头项强硬,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耳鸣少寐,或腰椎或颈椎增生,舌红少苔,脉沉。
治法:滋补肝肾,兼活血止痛。
选用杞菊地黄丸合四物汤加减: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云芍、白芍、赤芍、川芎、当归、生龙骨、生牡蛎、鸡血藤。
7)瘀血头痛证候:偏侧头痛,多呈搏动痛或刺痛,病程超过十年,或有头部外伤史,或女性有痛经,舌质暗或紫或有瘀斑,脉沉弦。
治法:温经活血止痛。
选用血府逐瘀汤合四物汤加减:生地、桃仁、红花、甘草、枳壳、赤芍、白芍、柴胡、川芎、牛膝、当归、枯梗、白芷、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