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茶文化

合集下载

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方法

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方法

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方法(一)加大宣传促销,培育客源市场唯有具备到位的宣传促销,杭州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才能有效提高,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

因此,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加强于当地旅游企业的联合,借助于多样化的宣传媒介,如电视、报刊、网络、杂志等,开展全方位的广告宣传,将本地的特色茶文化旅游推出浙江省、推出国门。

通过宣传力度的增强,使得率哟组合对杭州特色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使得游客对于杭州茶文化的旅游兴趣有效激发。

在开展相关营销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层次有重点的进行。

以海外市场开拓为例,应该着重关注以日韩、东南亚、印度等国为代表的亚洲茶文化圈的客源国,由于这些国家长期以来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在茶艺茶道、饮茶习俗方面与中国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通过到位的宣传营销能够使得这些国家的潜在游客成为杭州茶文化旅游稳定的客源。

(二)适当增加茶文化旅游专线,丰富产品内涵鉴于当前杭州地区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茶文化旅游专线,因此应该在契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不断丰富杭州地区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增设茶文化旅游专线,如茶俗风情游、茶乡夏令营、优茶品尝游等。

要关注到茶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使得茶产品的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

(三)提高从业人员的茶文化知识与素养想要确保茶文化游客都能体会到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体会,必须要加强茶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培训。

茶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旅游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茶文知识,唯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茶文化旅游的质量。

除此之外,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与各大院校的合作,积极的开设与茶文化相关的专业,加强茶文化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从而为杭州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杭州近郊,一条石板路,两边尽是茶园。

三三两两的人家正在茶园里摘茶树的老叶(老叶摘掉,新长的嫩芽可以用作秋茶),仔细听,竟能听见手指掐下茶叶的声音,衬得茶园更加幽静。

一路上,不时会遇见从茶园所在的小山上流下来的泉水,流经石板路,汇到一旁的沟渠里。

浙江特色文化传统

浙江特色文化传统

浙江特色文化传统
浙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特色文化传统。

这里有着
悠久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喜爱。

浙江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茶文化和丝绸文化。

茶文化
是浙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的龙井茶、铁观音茶等名茶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茶乡”。

在浙江,人们喜欢在茶馆里品茶聊天,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丝绸文化则是浙江的另一张名片,浙江的丝绸历史悠久,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浙江。

丝绸文化的传承,使得浙江成为了中国丝绸之都,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此外,浙江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精美的绣品、精湛的工艺品等,这
些都是浙江特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的传统节日也是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如元宵节的灯笼秀、端午节的龙舟赛等,都是浙江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

浙江的传统文化传统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上,更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习惯中。

浙江人勤劳朴实,注重家庭和睦,尊重长辈,传统的孝道观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浙江的传统文化传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浙江特色文化传统的丰富多彩,是浙江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
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与传承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与传承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与传承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不同的地方,茶叶的种植和制作过程中以及饮用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形成了茶文化的地域特色,并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保留了下来。

一、西湖龙井茶的独特风味与传承西湖龙井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闻名于世。

它的产地位于浙江杭州的西湖周边地区。

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湿润,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制茶的技艺也是由世代相传,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改进。

制作西湖龙井茶的关键在于“杀青”这一过程。

在杀青时,制茶师傅需要巧妙地控制温度和湿度,使得茶叶能够快速失去绿叶中的水分,保持茶叶本身的鲜绿色。

这种受热茶叶能够保留更多的茶多酚,使得喝下去的时候口感更加鲜甜。

龙井茶的传承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的。

师傅会将制茶技艺传授给他的学徒,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指导。

这种方式确保了龙井茶的制作工艺能够代代相传,保持其独特的风味。

二、台湾乌龙茶的浓郁花香与传承台湾是乌龙茶的重要产区,这里的乌龙茶以其浓郁的花香和独特的口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台湾乌龙茶的制作与中国大陆的乌龙茶有一定的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的土壤、气候和栽培方式导致的。

台湾乌龙茶的制作中,采用了较为复杂的烘焙工艺。

制茶师在烘焙茶叶时,会根据茶叶的不同部位和质地控制火候和烘焙时间。

这样可以使茶叶逐渐脱水,并且茶多酚与挥发性香气形成复杂的互补关系,带来丰富的口感和香气。

传承乌龙茶的方式在台湾也是师徒传承。

台湾的茶艺师傅会将自己的经验与技艺传授给学徒,并要求学徒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来掌握制茶的技巧。

这样的传承方式使得台湾乌龙茶的制作工艺日益精进,并且能够保持其特有的风情。

三、四川蜀红茶的浓郁口感与传承四川蜀红茶,也被称为川红,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红茶之一,以其浓郁的口感和深邃的红色而闻名。

四川菜,尤其是川菜,因其辣而出名,而与川菜搭配的川红茶可以舒缓味蕾上的刺激,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川红茶的制作过程中,与其他茶叶不同的是其茶叶发酵时间较长。

茶道泡制的五大流派福建浙江四川湖南

茶道泡制的五大流派福建浙江四川湖南

茶道泡制的五大流派福建浙江四川湖南茶道泡制的五大流派:福建、浙江、四川、湖南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泡制茶叶的方法和流派也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茶文化中,福建、浙江、四川、湖南这四个地方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茶道流派。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个地方的茶道流派及其特点。

一、福建茶道福建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茶道流派的重要发展地之一。

福建茶道以福州、泉州、厦门等地为中心,主要代表有“福建功夫茶”和“武夷茶”。

福建功夫茶以沏茶技艺独特闻名,注重冲泡的速度和力度,追求茶汤的浓郁和芳香。

福建功夫茶重视泡制工夫,师傅们熟练地将茶具摆放整齐,用高温热水快速冲泡,倒入杯中时露出一个美丽的螺旋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武夷茶是福建茶道中的一支重要流派,主要以武夷山产的岩茶为代表。

武夷茶注重用水的温度和水质对茶叶的影响,讲究“一泡三黄”,即第一泡用于清洗茶叶,第二泡为品茗,第三泡展现出武夷岩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二、浙江茶道浙江是中国茶叶生产大省,也是茶道流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浙江茶道以杭州、绍兴、宁波等地为中心,主要代表有“杭州西湖龙井”和“宁波鼎湖”。

杭州西湖龙井是浙江茶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派,以其细腻的外形和鲜爽的滋味受到众多茶客的喜爱。

泡制西湖龙井茶时,需选用精致的玻璃杯,用80℃左右的温水冲泡,注重观赏茶汤的颜色、香气和味道。

宁波鼎湖是浙江茶道中的另一派,以鼎湖茶为代表。

宁波茶道注重用水的选择和温度的掌握,通过精确的冲泡时间和次数,展现出鼎湖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三、四川茶道四川是中国茶叶生产的重要地区,也是茶道流派的重要发展地之一。

四川茶道以成都、雅安、乐山等地为中心,主要代表有“蜀派茶”。

蜀派茶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冲泡的技巧。

四川茶道倡导以高温快速冲泡,追求茶汤的醇厚和回甘。

蜀派茶泡制时,师傅们通常会选择细长的茶具,将茶叶放入壶中后,用沸水猛烈地冲泡,以尽快释放出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四、湖南茶道湖南是中国茶叶生产大省,也是茶道流派的重要发展地之一。

中国茶道的地域文化

中国茶道的地域文化

中国茶道的地域文化中国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代表了中国人对茶艺的崇尚和追求。

在中国茶道中,地域文化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茶文化,这不仅在品茗的过程中展现,更是在茶的制作和使用中体现出来。

本文将从不同地域的茶文化入手,探讨中国茶道的地域文化。

一、四川茶道的地域文化四川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素有茶乡之称。

四川茶道以川茶为主,在品茗过程中注重茶叶的色香味形。

四川佳茗色泽翠绿,香气清雅,经典的川剧变脸就源于四川茶道中的一种表演形式。

在四川茶道中,茶艺师表演变脸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川剧变脸的音乐和舞蹈,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展现出四川茶道的独特魅力。

二、福建茶道的地域文化福建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以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闻名。

福建茶道以茶的制作和泡茶过程为主要表现形式。

福建的茶艺师擅长泡茶,他们通过炉火烹茶、倒茶、闻香、品饮等环节,展示出独特的茶道艺术。

其中,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韵、浓香和陈年的回甘而闻名。

福建茶道注重将茶与自然环境融合,通过在自然山水中泡茶,营造出恬静宜人的茶道氛围。

三、浙江茶道的地域文化浙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浙江茶道以西湖龙井茶为代表,注重茶叶的外形和色泽,以及茶汤的清澈和味道。

在浙江茶道中,制茶师傅的表演技巧和泡茶工艺都非常重要。

制茶师傅们通过手法独特的落茶、炒茶等过程展示出浙江茶道的独特韵味。

同时,浙江茶道注重茶与文化的结合,茶艺师傅会在品茶过程中陈述有关文人墨客、历史故事等内容,使茶道更具文化内涵。

四、台湾茶道的地域文化台湾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以高山茶和包種茶而著名。

台湾茶道注重茶叶的新鲜和口感,以及茶器的精致。

台湾茶道强调品茗的仪式感和沉浸式体验,茶艺师傅通过展示茶的制作和冲泡过程,让品茗者感受到台湾茶文化的魅力。

台湾茶道还强调茶与食物的搭配,如将茶品与水果、糕点等搭配,以呈现出更多的口味和享受。

总结起来,中国茶道的地域文化体现在四川、福建、浙江和台湾等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上。

浙江茶文化的介绍

浙江茶文化的介绍

浙江茶文化的介绍推荐文章浙江茶文化的历史热度:浙江茶文化知识热度:浙江茶文化研究会的介绍热度:浙江茶文化的基本介绍热度: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方法热度:浙江,作为茶文化传播重要的地区,二十多年前便成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浙江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浙江茶文化的介绍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东临东海,南靠武夷山,西邻皖赣,北接苏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省地形复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多丘陵缓坡,土壤为酸性红黄壤。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型,冬季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强烈,年平均温度为15~18摄氏度,日照1800~2100小时,平均降雨为1100~1900mm,适宜茶树种植成长。

茶叶在浙江栽植最早是三国时期,葛玄先后创建了浙江天台上上首批道观,由于道教视茶为养生之“仙药”,葛玄亦钟情于茶相继在天台山主峰华顶和临海竹山开辟了“葛仙茶圃”。

据陆羽《茶经》记载唐时浙江茶区分为浙东浙西,浙西有湖州的长兴县、安吉、武康,杭州的临安、于潜、钱塘,睦州的桐庐。

浙东有越州的余姚,明州(宁波)的贸县,婺州(金华)的东阳,台州的始丰(天台)等。

除了以上几个地区,另外据有关文献记载,还有温州地区的永嘉。

在唐宋时期,浙江的名茶都是产在一些名山之中。

浙江名茶与浙江名山秀水之间的关系。

如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的浙江龙井茶,普陀山上的佛茶,天台山素有“佛国仙山”之称,天台山上主峰华顶峰出产华顶云舞茶,天下奇秀的的雁荡山“白云茶”等等都是与名山大川相伴的。

随着优秀水质的发现,以及茶种植、制茶技术的提高,人们饮茶成风,这使浙江茶区在唐宋时期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也随之增加,茶叶的销售也很畅通。

如唐时期,浙江的湖州成为当时茶叶市场主要集散地。

到了宋代发展到了星罗棋布的状况。

茶叶的繁荣又推动了浙江饮茶风俗及茶文化的发展。

从宋代开始,茶又成为婚礼宴客的必须品,据《冬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书记载,士族商贾家庭在操办婚礼时候广宴宾客,其中必须备茶,古人在结婚大喜之日烹茗待客人,宾主双方既品尝到甘美鲜爽的茶味又可共叙友情,互相勉励祝福,更加增添了婚礼喜庆、祥和的气氛。

谷雨谷雨 采茶对雨——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谷雨谷雨 采茶对雨——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54 农村·农业·农民2022.5A谷雨谷雨 采茶对雨曾 艺古时民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为“雨生百谷”,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古人认为此时是采茶的最好时节。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神农·本草经》中提到:雨前茶“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

雨前龙井是属于西湖龙井中的一个种类。

雨前龙井指的是在谷雨这个节气前采摘制成的龙井茶,还有一种是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称之为明前龙井。

谷雨和清明两个节气之前采摘出来的茶叶比较鲜嫩,而谷雨前正是采摘雨前龙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茶树正处于一叶一芽的状态,俗称一旗一枪。

这时采摘出来的茶叶制作成的龙井茶茶香是最为香醇的。

正所谓,玉髓晨烹谷雨前,春茶此品最新鲜。

由此,我们也来真正了解一下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是以西湖龙井茶种植栽培为基础,通过龙井茶的广泛传播而形成的农业文化系统。

唐代有西湖龙井茶种植记载,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上龙井,品茶赋诗,提数十首龙井诗。

乾隆首次到天竺观看茶农采茶、炒茶,写下《观采茶作歌》,当中对诗中炒茶的“火功”有很详细的描述,其中“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乾隆后为龙井八景题匾赋诗,题“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风篁岭”“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世称《龙井八咏》,将龙井茶推上至尊地位。

“龙井”既是地名,亦是泉名和茶名。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记载杭州天竺、灵隐两寺僧人在寺院中开园种茶,称作本栏目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合办——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西湖龙井茶种植园农村·农业·农民2022.5A 55文化Wenhua农艺白云茶和宝云茶。

北宋时辩才法师归隐于龙井村宋广福院,在狮峰山一带种植茶树,龙井距离宋广福院约百米,大旱不涸,古人认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由此称其为龙井,泉水上方“老龙井”三个字,为苏东坡手笔。

大美非遗|茶香何出?探访西湖龙井茶人

大美非遗|茶香何出?探访西湖龙井茶人

大美非遗|茶香何出?探访西湖龙井茶人在浙江美丽的西湖畔盛产龙井茶,关于龙井茶名字的由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一只茶杯不小心滚落到凡间变成了一口井,曾有龙路过此地,吸了仙茗,留下了一井水,故此并得名“龙井”。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这口“龙井”中的仙露滋养了周边的茶树,使之结出了品质超群的龙井茶。

也许是沾染了龙的灵性,西湖的龙井茶色绿、味甘、形美。

茶叶泡进水里,颜色由浅变深,逐渐变成了翠绿,然后,就能闻到一缕缕浓郁的茶香味了!尝一口,味道苦尽甘来。

茶叶有的性子急,一下子就沉到杯底;有的不急不躁,慢慢地沉下去;还有的十分固执,怎么也沉不下去……西湖的龙井茶主要分成两种:狮峰龙井和梅坞龙井。

其中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

茶谚说道:前三日晚,正三日宝,后三日草。

摘下来的茶叶经过腌制,有的运往菜馆里,有的运往茶馆里,有的运往市场上去买。

茶的腌制手法五花八门,茶乡存有“女土家,男炒作茶”的习俗,腌制不好的上等龙井茶扁平鲍事天、扁平匀齐、翠绿略徐,看管使你喝了第一杯,还想要喝第二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我爱西湖的龙井茶!周六上午,我们先锋假日小队成员沿着河坊街走进了吴山广场,一路探访那些努力实现梦想的人们。

一辆献血车映入我们眼前,我们纷纷围过去,采访起那里的工作人员,虽然我们准备了好多问题,但是同学们都犹豫着不敢开口。

一位阿姨笑着问:“你们怎么不提问呀?没关系的,大胆点!”我壮着胆问阿姨:“阿姨,你们在这里工作,梦想是什么?”阿姨告诉我们:“他们在这里是为了能有更多的人来献血,为有需要的人出一份力,希望那些生白血病的小朋友,可以早日康复。

”阿姨还让我们一起参加他们的志愿者活动,帮他们一起喊亮口号,一起实现梦想,我们大声地喊着:“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献血救人,功德无量……”,行人纷纷停下脚步,这时,有两位叔叔前来献血了,我们大声的对叔叔说:“叔叔,谢谢你。

”虽然我们不能献血,但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能让更多的人加入献血的队伍。

西湖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西湖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西湖茶文化的历史渊源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在清代,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

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

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

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

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北宋时期,西湖群山生产的“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都已成为贡茶。

元代,龙井茶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明代,《钱塘县志》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龙井茶名声远播。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四次到龙井茶区视察、品尝龙井茶,赞不绝口,并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

从此,龙井茶更加身价大振,名扬天下。

早在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

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

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中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

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

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

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

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可见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

到了明代,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

浙江茶文化旅游模式及开发策略

浙江茶文化旅游模式及开发策略

2018年第06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尚云峰(1985-),男,北京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魏爱萍(1982-),女,甘肃白银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浙江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浙江省能够根据自身所具有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对茶文化旅游模式做出合理选择,而且也要求政府部门以及茶文化旅游开发与运营主体能够使用科学的开发策略,确保茶文化旅游项目与受众需求实现良好对接。

1茶文化旅游模式1.1生态观光旅游模式在茶文化旅游模式中,生态观光模式不仅是最为主要的模式之一,而且也是最受旅游开发主体以及游客青睐的模式之一。

浙江可以依托于当地产茶区域,凭借这些区域中的茶文化优势、自然生态优势等,开发兼具文化审美与自然审美特点的旅游景区,并将其当作打造浙江茶文化旅游品牌的重点,从而为浙江茶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如浙江杭州地区生产龙井,并且具有“茶人之家”这一著名的茶文化部门以及极具盛名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因此,在杭州地区,可以围绕生态观光模式开发多样化的茶文化活动,继而将杭州打造为享受“中国茶都”声誉的生态观光旅游城市。

1.2自然保健旅游模式如果说生态观光旅游模式立足与茶文化所承载的生态性,那么自然保健旅游模式则立足于茶叶所具有的保健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茶叶与茶文化在社会大众物质文明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茶叶所具有的养生作用、保健价值也逐渐被社会大众所认知与认可。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大众对旅游行业的认知层次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大众的旅游需求日益多元化,茶文化旅游模式也需要得到创新发展。

而围绕茶叶、茶文化所构建的自然保健旅游模式,能够让游客在享受旅游的过程中达到健身目的,这对于推动茶文化的弘扬以及茶叶保健功能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1.3茶俗风情旅游模式茶俗风情旅游模式是民俗旅游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旅游模式指的是游客到异地对当地民俗做出体验的旅游形式。

杭州茶文化发展史

杭州茶文化发展史

杭州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当时,诗人谢灵运在杭州下天竺翻译佛经之时,从天台山引种茶树,从此杭州地区开始了茶树的种植和饮茶之风的传播。

在唐宋时期,杭州成为了著名的产茶区,茶事兴盛,城市茶肆大兴。

西湖一带的茶叶种植得到了陆羽《茶经》的记载,当时主要分布在北山一带。

杭州的茶文化在宋代的繁荣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寺院到宫廷再到民间的茶礼仪已成体系,如著名的径山茶礼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元明清时期,杭州的茶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元代龙井茶初具美名,爱茶之人虞集写有《游龙井》饮茶诗,诗中“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

烹煎黄金芽,三咽不忍漱”的佳句广为传唱。

明代的龙井茶已负盛名,明末清初,杭州已成为浙江最重要的茶产业集散地。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杭州也成为了文人雅士品茗论道的胜地,龙井一带逐渐成为茶叶种植的主要基地。

在现代,杭州的茶文化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杭州名茶如西湖区的西湖龙井、余杭区的径山茶、淳安县的千岛玉叶、桐庐县的雪水云绿、建德市的千岛银针、临安区的天目青顶、富阳市的富春茗绿、萧山区的云石三清茶、滨江区的桂花茶等,构建了杭州茶文化的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杭州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从最初的引种、种植到唐宋时期的兴盛,再到元明清时期的传播和文人雅士
的品茗论道,以及现代的名茶产业和品茗文化,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体系。

杭州茶文化简介

杭州茶文化简介

杭州茶文化简介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茶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唐代,历经千年不断发展和演变,如今已成为世界知名的茶文化之一。

杭州茶文化包括茶的品种、制作、赏味、茶器、茶道、茶文化等多个方面,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杭州茶文化进行简要介绍。

一、品种杭州是中国著名的产茶地,生长着大量的茶树品种。

其中,龙井茶、西湖龙井、铁观音、红茶等是最为著名的品种。

这些杭州茶的品质高,口感佳,被誉为世界三大名茶之一的龙井茶和中华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六安瓜片共同称为了中国的茶道文化三宝。

二、制作制作是影响茶的口感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杭州茶的制作工艺考究,以制作功夫之精细而享誉海内外。

龙井茶的制作需要将茶叶晒干、压平、小火炒,红茶则需要发酵,菊花茶则需要将菊花与茶叶混合后沏制成茶汤。

杭州茶的制作讲究手工制作,注重每一道工序的细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赏味杭州茶的赏味体现在茶水的气质、口感和茶香等方面,茶的色、香、味、形都必须完美,才能称之为好品质茶。

杭州茶的口感清新甘醇,具有浓郁的本地茶香,尤其是龙井茶,以其鲜香、柔和、甘泉的口感而著称。

四、茶器杭州茶文化中的茶器是指制作精美、具有韵味的茶具。

其繁多的造型、鲜艳的色彩、独特的文化内涵让杭州茶文化更加美丽。

杭州茶器的种类丰富,器型优美,囊括了盖碗、大红袍杯、紫砂壶、海壶等。

五、茶道杭州茶道是一门精致的文化,追求清静、和谐、和美的生活态度。

杭州茶道的主要形式是会友,即在茶馆、茶楼、茶室、家庭等地方,在品茶的同时,大家聊天、谈心、互动,增进感情与交流。

六、文化杭州茶文化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让人们了解杭州的历史、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茶文化丰富的内涵,让人们体会生活的美好,也带动了茶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茶文化的认知度。

总结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茶文化具有代表性,以其独特的品种、制作工艺、赏味方式、茶器和茶道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相信随着茶文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杭州茶文化将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游览西湖龙井村,品味龙井茶的独特魅力和茶文化

游览西湖龙井村,品味龙井茶的独特魅力和茶文化

游览西湖龙井村,品味龙井茶的独特魅力和茶文化
龙井村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岸,西湖被誉为“人间仙境”,而龙井茶则被誉为“浙江茶中之冠”,自古便有“游西湖,品龙井”之说。

龙井村景色优美,山清水秀,蜿蜒的小路穿梭其间,绿树茂密,各种花草植物拥挤,湖岸环绕,环境宁静宜人,尤其是其中的“龙井茶”,更是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游览龙井村,茶文化就不可或缺,游客们可以参观茶园、茶室,参观“龙井茶文化博物馆”,了解龙井茶的起源、品种、加工工艺、使用方法等,从中体会到龙井茶的独特魅力。

在龙井村品茶,让游客们更加深入了解龙井茶的文化和历史,既可以享受其独特的香气,又可以品尝其独特的风味。

首先,游客们要了解龙井茶的分类,龙井茶分为四大类:普洱茶、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游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也可以根据茶的种类、口感和香气等来选择。

除此之外,游客们还可以参加一些专业的茶艺活动,如茶会、茶道、茶艺表演等,感受茶文化,体验茶道中的乐趣,更加深入了解茶文化,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游览龙井村游览、品茶,游客们还可以欣赏一些传统的茶艺表演,如茶歌、茶舞、茶剧等,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体会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龙井村,游客们还可以参观书画楼、茶室、红色奇迹、绿色奇迹等,体验西湖茶文化的特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游览龙井村、品尝龙井茶,不仅可以体验到其独特的香气、口感和香气,也可以欣赏其独特的茶艺表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可以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游览西湖,品尝龙井茶,是一次难忘的体验,让游客们满腹愉悦,回味无穷。

浙江茶文化

浙江茶文化

4.浙江茶文化
浙江多丘陵缓坡,土壤为酸性红黄壤。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型,冬季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适宜茶树种植成长。

茶叶在浙江栽植最早是三国时期,在唐宋时期茶区已经遍及全省了。

浙江茶文化历史悠久,天目山上的天目上茶,天台上的云雾茶,径山上的径山茶,杭州龙井茶等在唐代就相当出名。

唐宋时期,浙江茶文化是个繁荣时期。

特别是余杭境内的径山寺的茶文化在宋代做为当时的最高茶文化传到了日本,发展成为响誉世界的茶道。

从宋代开始,茶又成为婚礼宴客的必须品,宾主双方既品尝到甘美鲜爽的茶味又可共叙友情,更加增添了婚礼喜庆、祥和的气氛。

如今浙江省很多地区依然保留着婚礼宴客的茶文化。

如浙西,婚姻由媒人说合,倘若女方接受即为允婚,则泡茶、煮蛋相待对方,称为"食茶"。

5.浙江丝绸文化
浙江杭州有“丝绸之府”之称。

早在春秋时代,“劝农桑”就被列为越王勾践国策之一。

至唐、宋,绍兴越罗、尼罗、寺绫,已驰誉各地。

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

浙江丝绸图景新颖,富丽华贵,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色泽明亮,手感柔软,条干均匀,伸强度好,清洁度高,偏差小,切断少,呈珠光宝色。

如今杭州常年生产绸、缎、棉、纺、绉、绫、罗等十四个大类,二百多个品种,二千余个花色,图景新颖,富丽华贵,花卉层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许多产品荣获国家部优或省级优质产品奖,远销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擦亮浙江茶文化金名片的思考

擦亮浙江茶文化金名片的思考

擦亮浙江茶文化金名片的思考作者:王延隆李文杰来源:《杭州》2022年第13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风貌和历史印记,更是生长在这片热土上人们的精神坐标。

在浙江这片沃土上,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西湖龙井、余杭径山茶、安吉白茶等异彩纷呈。

浙江要讲好“茶故事”,弘扬茶文化,把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

茶文化具备浙江文化标识的窗口属性“世界茶乡看浙江”,浙江是我国茶界人才集聚地,更是全世界茶文化汇集的中心之一。

联合国从2020年5月21日开始每年举办的国际茶日,就是源于浙江杭州的“全民饮茶日”活动。

茶文化是领略浙江魅力、展示浙江精神的重要窗口。

浙江茶文化源远流长,从两汉时的浙江余姚开始,茶的物质性和精神性就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自唐始,宁波港作为茶出口大港,把茶与茶人送到世界各地。

公元804年,日本和尚最澄随遣唐使到达浙江台州,在天台山深受中国茶文化的熏陶,次年最澄回到日本,把天台山带回的茶叶、茶籽种在了京都的比睿山麓。

余杭径山寺的茶与茶文化,是两宋时期日本茶道的“祖庭”。

浙江茶文化虽然是一种地域文化,但涵盖了全中国、全民族的核心文化精神,具有哲理广度和精神深度。

茶文化是培育特色生态文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明印证。

从历史来看,茶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证载体,种茶、赏茶、喝茶、爱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长久以来形成的诗茶文化、丝茶文化、禅茶文化蕴含着深厚的生态价值取向,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展示和承载。

从现实来看,安吉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试点县,将绿色发展视为关键,放弃粗放发展模式,转向“一片叶子”,回归利用生态资源本身。

安吉白茶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成为全国精准扶贫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金名片。

茶文化是浙江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标识。

过去的万里丝路是一条万里茶路,茶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国基因”,联结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2021年,浙江省茶叶出口量15.08万吨,同比增长3.18%,出口量位居全国首位,浙江茶产业正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世界文化體系和产业。

丽水市茶文化介绍

丽水市茶文化介绍
炖鸭〗〖歇力茶炖鸡〗〖歇力茶炖排骨〗等。
松阳自古多产茶,家家户户常年备有茶 叶,过去人们很少有进茶馆喝茶的习惯。 因此,在松阳茶馆并不多见。
每年过年,拜访亲朋好友之时。主人都 会向男客敬上清茶,向女客和孩子奉上加 入白砂糖调味的绿茶,这种茶方言直译过 来为“糖霜细茶”。
茶是松阳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邀请亲 朋好友小聚一般都说“一起喝口茶。”有 客上门都会向客人们先敬上一杯茶,再开 口聊天说事。
松阳县茶文化 唐朝大诗人戴叔伦任东阳县令期间,曾访松阳横山寺,老
僧人奉上一碗当地产的横山茶。戴叔伦沉醉于茶香,不觉日落 西山,不胜感慨,乃赋诗《横山》:“偶入横山寺,溪深路更 幽。露涵松翠滴,风涌浪花浮。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自 缘归思促,不得更迟留。”至宋代,松阳人祖谦禅师曾居西屏 山白鹤殿修行,他是当时有名的“斗茶”高手,其与大诗人苏 轼友善。东坡先生赠诗《西屏山》:“道人晓出西屏山,来施 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 不见,玉川凤液今何有?东坡有意续茶经,要使祖谦名不朽。” 据说,后人在整理西屏山白鹤殿地基时,发现一石碑上刻有苏 轼的这首诗。邑人明代贡生詹嘉卿在《万寿山》一诗中云: “空厨竹畔无烟火,细和茶声有竹鸡。”描写了煮茶声和鸡鸣 声相和的悠闲田园生活,可见当时饮用茶在松阳寻常百姓家已 是普遍现象。清代乡贤周圣教在《西屏山怀古》诗中写到: “汲水煮茶气味清,一饮人疑有仙骨”。
【松阳端午茶】松阳人有采集端午茶之俗。
端午前五日内采集多种草药混合而成, 有鱼腥草、石蒿苗、山茵陈、白茅根、金 刚刺、野荆荠、六月雪等十数味草药,晾 干去泥,切碎后略经炒培,晒干备用,松 阳城乡居民多有贮存,偶有不适用开水冲 沏,重症者加水煎服,有祛暑、舒胃、散 风退热等功效。(松阳县志·风俗·537)

浙江茶文化的历史

浙江茶文化的历史

浙江茶文化的历史浙江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区之一,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浙江茶文化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浙江茶文化的历史本省出产的茶叶,以产区不同,分为杭湖茶、平水茶、温州茶、遂淳茶四大类。

尤其是杭州龙井茶和平水珠茶,是我国特有的茶叶品种,畅销国内外,声誉更著。

茶叶含有茶素(咖啡硷)、单宁、芳香油、植物性蛋白质、果素、叶绿素等成份,泡饮后有提神、解渴、利尿、消食、去痰、醒酒和防治坏血病等功能。

茶树的种籽还可榨油,树材质地细密、坚固,可供雕刻。

我国发现茶树,已有四千六百多年历史。

浙江的茶树,是从云南一带,经过四川,沿着长江传过来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在唐、宋以前,茶叶的产区和品种,以现在的长兴县一带所产的“紫笋茶”为最佳;其次是越州(今绍兴平水茶区)一带,以会稽(今绍兴)的“日铸茶”和余姚的“瀑布茶”最有名;雁荡山龙湫背出产的“雁山茶”,号称“雁山五珍”之一,也是珍品。

现在杭州龙井茶的主要产区――梅家坞,据传六百年前还是个荒山野坞,后来从天目山逃难来的姓梅农民夫妻两人加以开垦,才逐渐发展成为村落。

这里山势较高,茶树接受紫外线特别强烈,沙土含矿物质较多,茶农“炒茶”,火候掌握得适当,因此,龙井茶具有色绿、香郁、味淳、形美的特点,而闻名于全国。

浙江名茶,历代都要向皇帝进贡。

如“紫笋茶”,唐代时要“岁贡一万串”(每串一斤重),“会昌(841-846年)中,至一万八千四百斤”。

由于“贡茶”数字巨大,唐代宗大历五年(771年),湖州府便“建草舍三十间”,“置贡茶院”,这可以说是本省第一个茶叶制造所。

到了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贡茶院又于武康新建“东廊三十间,……又焙百余所,工匠千余人”,生产规模更大了。

与此同时,皇宫里还规定,第一批“贡茶”必须在清明节前送到京城。

因此,每到制茶季节,仅湖州一府,就要调集“役工三万人”,进山采制茶叶。

同时,还要广征钱粮,以制造“龙袱、旗袋、篓杠、包索”和盛置泉水用的银瓶。

西湖茶文化

西湖茶文化

西湖茶文化王建荣张佳朱阳1目录目录 (2)前言 (5)1“钱塘天竺禅茶韵陆子茶经始留名”——唐代的西湖茶 (8)1.1中华茶文化兴盛之始 (8)1.1.1唐代茶业发展 (8)1.1.2 茶文化法相初具 (9)1.1.3茶圣陆羽与《茶经》 (9)1.2西湖之西产佳茗 (10)1.2.1西湖胜景始成型 (10)1.2.2杭州的气候条件 (10)1.2.3杭州的土壤及生态条件 (11)1.3西湖茶之源——钱塘天竺茶 (12)1.3.1《茶经》中的“杭州茶” (12)1.3.2灵隐、天竺二寺 (12)1.3.3韬光泉水灵隐茶 (13)1.4佛门寺僧与西湖茶 (13)1.4.1佛教盛行与茶的传播 (14)1.4.2茶僧皎然佛茶于心 (14)2“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宋元的西湖茶 (16)2.1茶文化的发展之势 (16)2.1.1龙凤团茶 (16)2.1.2斗茶之风 (17)2.1.3茶学研究的深入 (17)2.1.4茶文化成为全民族的礼仪和风尚 (18)2.1.5元代茶文化的发展 (19)2.2宋都杭州,与茶文化共兴盛 (20)2.1.1宋都杭州,盛世繁华 (20)2.2.2山水秀丽,旅游胜地 (21)2.2.3引领茶文化之发展 (22)2.3西湖茶的贡茶时代 (23)2.3.1上天竺白云峰白云茶 (23)2.3.2下天竺香林洞香林茶 (23)2.3.3葛岭宝云山宝云茶 (24)2.4宋元人的西湖茶缘 (25)2.4.1虞集的龙井茶缘 (25)2.4.2辨才的禅茶之缘 (26)2.4.3苏轼的西湖茶缘 (26)3“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明代的西湖茶 (28)3.1叶茶与瀹茶 (28)3.1.2瀹茶的冲泡形式 (29)3.1.3茶具的变化发展 (30)3.2龙井始露尖尖角 (31)3.2.1龙井探源 (31)3.2.2诗文中的名茶龙井产地 (31)3.2.3明代龙井茶的发展 (32)3.3西湖茶走向民间 (33)3.3.1茶乡茶俗 (33)3.3.2饮茶俗事 (34)3.3.3茶馆文化 (35)3.4文人墨客品龙井 (36)3.4.1明代文士茶 (36)3.4.2明之文人颂龙井 (37)3.4.3杭人与茶学专著 (39)3.4.4高濂与杭州双绝 (40)4“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清代的西湖茶 (42)4.1清代茶与茶文化发展概况 (42)4.1.1清代茶业发展概况 (42)4.1.2清代茶叶贸易 (42)4.1.3茶具丰富多彩 (43)4.1.4俗饮得到大力推广 (43)4.2乾隆与龙井茶 (44)4.2.1乾隆爱茶,四到龙井茶区 (44)4.2.2龙井茶始立于名茶之首 (46)4.3杭州的茶馆 (47)4.3.1清代的杭州茶馆 (47)4.3.2西湖边的茶馆 (48)4.4清代龙井茶艺文 (49)4.4.1西湖竹枝词 (49)4.4.2西湖茶歌 (50)4.4.3其他龙井茶诗文 (51)5“狮峰龙井产名茶生产小队一百家”——近现代的西湖茶 (54)5.1西湖龙井茶的产区 (54)5.1.1杭州近现代产茶由衰转盛 (54)5.1.2龙井茶划区产茶 (55)5.1.3西湖茶区的生态环境 (56)5.2龙井茶的品种与制作工艺 (56)5.2.1龙井茶的品种繁育 (56)5.2.2龙井茶细致的采摘工序 (57)5.2.3龙井茶独特的炒制工艺 (58)5.2.4龙井茶的贮存方法 (59)5.3龙井之外的杭州茶 (60)5.3.1九曲红梅 (60)5.3.3桂花龙井 (61)5.4伟人、名士与西湖茶 (61)5.4.1毛主席亲采龙井茶 (62)5.4.2周总理偏爱梅家坞 (62)5.4.3朱老总挥毫为龙井 (63)5.4.4陈从周爱景若命,爱茶如友 (63)5.4.5姚雪垠视龙井为密友 (64)5.4.6领导人纷纷访茶博 (64)5.4.7侠客金庸至爱龙井 (65)6“龙井茶香碧一瓯狮峰梅坞绿长留”——当代的西湖茶 (1)6.1西湖的茶村茶事 (1)6.1.1景中之村,茶香沁人 (1)6.1.2茶村茶事 (2)6.1.3茶村里的保护基地 (3)6.2四季到西湖来喝茶 (4)6.2.1春品新茗 (4)6.2.2夏品荷韵 (5)6.2.3秋品桂香 (6)6.2.4冬品梅韵 (6)6.3后申遗时代的西湖茶 (7)6.3.1西湖申遗十年梦圆 (7)6.3.2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中的茶文化因素 (8)6.3.3世界遗产地的龙井茶 (9)6.4茶人茶都 (10)6.4.1庄晚芳与中国茶德 (10)6.4.2茶为国饮,杭为茶都 (10)前言“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杭州茶文化诗句

杭州茶文化诗句

杭州茶文化诗句一、杭州茶文化的历史1.1 茶文化的起源•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古老的茶道传统1.2 杭州茶文化的兴起•杭州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地•杭州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杭州茶文化的特点2.1 独特的品茗方式•杭州人的茶道修养•把茶当成一种生活方式2.2 传统茶具的美学价值•传统茶具的艺术价值•杭州茶艺与茶具的协调性2.3 茶道与文学艺术的结合•因茶而兴起的文学艺术•杭州茶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三、杭州茶文化的代表作品3.1 茶文化的诗句赏析1.“七里山堂茶如悟,白云山上点茶炉。

”——宋·欧阳修2.“宜黄茶,紫花飞。

茶韵早萧杀,自是洞庭回。

泻耐多,历世名遗称。

茗送九溪来,一片不曾亏。

”——明·徐明阳3.“黄精酒,壶中香,権宜但恁宽舒掌心寒。

触着漆杯更湿,读着江楼不干。

茶大人心,香比洞宾关。

心定七贞,人如北斗看。

”——清·袖山4.“茶禅一味尽,巾笠去心田。

”——唐·白居易3.2 茶文化的诗歌欣赏《茶经》窈窕淑女,静以修身。

俟我于巷,擎杯其盏。

濯纤手,指舂鹿鞭。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执茶以候,湛露清尘。

觞初酌浓,抑吞有味。

醉卧沙场,体势就烟。

散朝飑,焚吾珠疏。

未察(read ɲɲiɲéʔ)尔躯,尚缬神娅。

连阳返照,不负少年。

四、杭州茶文化的影响4.1 促进身心健康•茶叶有益健康的作用•茶文化对心灵的抚慰4.2 传承丰富的文化遗产•杭州茶文化对文化传统的影响•保护和传承茶文化的重要性4.3 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茶道的社交性质•茶文化在社交中的作用五、总结•杭州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茶文化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通过饮茶品茗、欣赏诗词歌赋的形式感受杭州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字数:2018字)。

写浙江茶文化作文

写浙江茶文化作文

写浙江茶文化作文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冰糖葫芦,有古老的中国书法,有精美的剪纸,还有热闹的舞龙狮……我最喜欢的是中国古代的浙江茶文化。

你知道茶的历史吗?茶最早是一种充饥物。

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食茶也成了一种风俗,甚至在一些地区形成了食茶文化。

茶叶被食用之后,其药性被人们发现,茶叶随之转化为养生治病的良方。

人们在把茶作为药用的过程中,发现茶的药性很弱,因此茶开始转化为饮料。

直到汉代,饮茶才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三国以前是茶文化的启蒙期,晋代南北朝是茶文化的萌芽期,唐代是茶文化的繁盛时期,宋代是茶文化的兴盛时期,辽金元时期是茶文化的返璞期,明清是茶文化的普及期,现在是茶文化的发展期。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来历,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多多查阅,就能得到更多古文化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茶文化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东临东海,南靠武夷山,西邻皖赣,北接苏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省地形复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多丘陵缓坡,土壤为酸性红黄壤。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型,冬季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强烈,年平均温度为15~18摄氏度,日照1800~2100小时,平均降雨为1100~1900mm,适宜茶树种植成长。

浙江名茶茶叶在浙江栽植最早是三国时期,据《临海县志》引用抱扑子《园茗》记载:"盖竹山有仙翁茶园,旧传葛玄植茗于此"。

葛玄(164-244),字孝先,江苏句苏人。

他于赤乌元年和二年(238-239)先后创建了浙江天台上上首批道观--天台法轮院、桐柏观和福圣观,由于道教视茶为养生之"仙药",葛玄亦钟情于茶相继在天台山主峰华顶和临海竹山开辟了"葛仙茶圃"(明释传灯《天台山方志古迹考》又据《东阳市志》记载三国吴时已产茶叶,东白山茶晋末就为人所赏识。

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记载:"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泉山,出[上++下舛]",乌程县为湖州一带,据陆羽《茶经》记载唐时浙江茶区分为浙东浙西,浙西有湖州的长兴县、安吉、武康,杭州的临安、于潜、钱塘,睦州的桐庐。

浙东有越州的余姚,明州(宁波)的贸ㄗ县,婺州(金华)的东阳,台州的始丰(天台)等。

除了以上几个地区,另外据有关文献记载,还有温州地区的永嘉,《永嘉图志》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还有睦州的淳安,《严州府志》载:"淳安茶旧产鸠坑者佳,唐时称贡物"。

可见唐宋时期浙江的茶区已经遍及全省了。

陆羽《茶经》:"茶之笋者,芋烂石泥土,长四五寸",说明茶树生长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而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称号,很适合茶树的种植。

浙江多山,不乏一些名山大川。

在唐宋时期,浙江的名茶都是产在一些名山之中。

许次纾《茶疏》中记载:"天下名山,必出名草",杜牧出守湖州所做《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冠",道出了浙江名茶与浙江名山秀水之间的关系。

如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的浙江龙井茶,普陀山上的佛茶,天台山素有"佛国仙山"之称,天台山上主峰华顶峰出产华顶云舞茶,天下奇秀的的雁荡山"白云茶"等等都是与名山大川相伴的,下面具体介绍下唐宋时期浙江名山上出产的名茶。

天目山上的天目上茶,在唐代就相当出名,陆羽在湖州著《茶经》期间,曾与诗人皇甫曾到天目山考察,皇甫曾做了〈〈送陆鸿渐天目采茶回〉〉中写道:"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清泉。

寂寂燃灯火,相思一馨声。

"说明天目山茶在陆羽上山前就早已"丛生"了,陆羽在〈〈茶经〉〉中称"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舒州茶为当时茶中佳品。

唐后,天目山茶名气更大,北宋〈〈太平广寰宇记〉〉中称"天目山极高峻,上多美石泉名茶"。

天台山山上群峰竟秀,山岩多姿,有诸多瀑流,溪泉,自古以来就是产茶之地,东汉末年道士葛玄已在天台山主峰华顶植茶,隋唐以来渐有名气。

华顶云雾茶就是产在天台的华顶峰。

唐光化年间有一名余爽的人做〈〈题瀑布诗〉〉:"九峰回合抱琼田,石蕊云英漱瀑泉。

闻说丹丘从此路,玉虹艺驾上青天。

"此诗寓意汉仙人丹丘子曾来此山饮茗成仙的典故。

〈〈茶经〉〉八之出记载了各地茶只有"台州下"之评语。

新芽炒茶径山上的径山茶,在唐宋时期也很闻名。

径山为天目山支脉,山势雄伟峻拔位于浙江余杭境内,佛教禅寺径山寺就位于此山。

径山茶区海拔上千米,岭峻峰奇,云罩雾浓,森荫蔽日,山上众泉水很多,旱不枯,雨不溢。

径山茶就是径山寺僧人所种植,由于植茶、制茶,在寺里形成了饮茶风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饮茶茶礼。

另外唐宋时期的浙江名茶还有湖州的顾渚紫笋,绍兴的日铸茶等等。

就是产在湖州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上的,长兴县三面环山,东临太湖,云雾缭绕,顾渚山所产的紫笋茶在陆羽《茶经》里被评为天下第二茶。

产于绍兴会稽山上的日铸茶又叫日铸雪芽,始盛于北宋,虽没当选为贡茶,但是历代文人都为之赋诗写文。

最早欧阳修的"两浙之茶,日铸第一",又有陆游的"囊中日铸传天下"之句,由于陆游乃绍兴人,其对家乡的茶很有深情,有诗曰:"我是江南桑苎翁家,汲泉闲品故园茶,只因碧缶苍鹰爪,可芽红囊白雪芽"。

名茶常与名山名水相伴,对于饮茶之用水却也是极讲究的。

明屠隆〈〈茶笺〉〉中云:"山泉为上,江水此之,如用井水,必取多波者为佳",突出了泉水对茶的重要性。

宋代王安石曾诗曰:"水与茶同香"。

浙江各地有名的佳水有四处,两处是位于杭州即虎跑泉水和龙井泉,两者并称天下第三泉。

"龙井虎跑水"被誉为西湖双绝,苏东坡赞叹虎跑泉"道人不惜阶前水,借天匏尊自在偿"。

龙井泉是西湖风篁岭上,为一裸露的型岩溶泉,杭州西湖产茶自唐代到元代,龙井泉茶日益称著,元代虞集在游览龙井的诗中赞美龙井茶道:"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明代田艺衡〈〈煮茶小品〉〉则高度评价了龙井茶:"今武林诸泉,惟龙泓入品,而茶亦龙泓为最。

又其上为老龙泓,寒碧倍之,其它产茶为南北绝品。

第三处佳水为天台山的西南峰千丈瀑水,陆羽在天台上品泉时,评定西南(紫疑)峰千丈瀑泉为天台山水系较佳水品。

第四处为桐庐严陵滩水,陆羽列其为天下第十九佳水。

唐代张又新亦曾步陆羽后尘前往品鉴,过严陵滩水,他在〈〈煎茶水记〉〉中说:"及永嘉,过桐庐江,至严子陵,溪色至清,水味甚吟。

家人辈用陈墨、坏茶泼之,皆至芳香,又以煎佳茗,不可其鲜馥也。

又愈于扬子南零殊远。

"随着优秀水质的发现,以及茶种植、制茶技术的提高,人们饮茶成风,这使浙江茶区在唐宋时期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也随之增加,茶叶的销售也很畅通。

如唐时期,浙江的湖州成为当时茶叶市场主要集散地。

到了宋代发展到了星罗棋布的状况。

〈〈宋史食货志〉〉记载宋徽宗时期在全国安置茶市40余所,而浙江省却占了70%,约27所,可见浙江茶叶的繁荣。

茶叶的繁荣又推动了浙江饮茶风俗及茶文化的发展。

清茶三碗浙江地区婚俗中的茶礼唐宋时期,浙江茶文化是个繁荣时期。

这在前头已经将过。

特别是余杭境内的径山寺的茶文化在宋代做为当时的最高茶文化传到了日本,发展成为响誉世界的茶道。

当时佛教饮茶的兴盛,更推动了民间饮茶之风。

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茶肆很多,我们可以从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茶肆》提到的就有好几家,"如市西坊南潘节干,俞七郎茶坊,保佑坊北骷髅茶坊,太平坊郭四郎茶坊,太平坊北首张七相干茶坊",这些地方非君子所呆的地方,"更有张卖面店隔壁黄尖嘴蹴球茶坊,又中瓦内干妈妈家茶肆各一窟贵茶坊,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这些茶肆是士大夫们和他们的朋友聚会场所。

周密《武林旧事》卷六之歌馆记载了清乐坊,八仙茶坊,珠子茶坊,潘家茶坊,连三茶坊,连二茶坊等等有五六家,这些茶坊颇具规模和知名度。

临安的茶肆注意内部的装饰,"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列在画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门面"让一派自然生机带入茶肆,让人置身于自然环境中的感觉。

这一点可于茶道中一般在茶室里进行注意茶室的装饰是相吻和的。

临安是个不夜城,"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矣",临安城里除了茶肆外,还有流动街头出售茶汤的,"又有夜市物件,中瓦前车子卖香茶异汤","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

在临安还有两类人将茶作为谋生的手段之一,一类是"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另一类是"又有一等街司衙兵百司人,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乞觅物件,谓之"龊茶"。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描述,可以饮茶在南宋已经是很普遍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茶的深入民间,它在人们的生活里开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主要表现在男女婚姻当中,即婚俗当中茶礼的出现。

茶在婚俗当中出现,在宋代就已经正式形成,并相对固定了下来,但这时的茶礼多指男方向女方求婚的聘礼。

吴自牧《梦梁录》卷二十对南宋都城临安的婚俗记载颇详:先凭媒氏往返送定帖,当安定帖送过后,双方才算定论。

接着两家相亲,"或街园圃,或湖舫内",如中意则"以金插于冠髻中,名曰"插",然后议定礼,住嫁报定。

同时还要送聘礼,又称"下财礼",无论贫富之家,均少不了送茶饼,可见当时各个阶层却把茶做为男女双方婚姻重要信物,使茶礼成为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

从宋代开始,茶又成为婚礼宴客的必须品,据《冬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书记载,士族商贾家庭在操办婚礼时候广宴宾客,其中必须备茶,古人在结婚大喜之日烹茗待客人,宾主双方既品尝到甘美鲜爽的茶味又可共叙友情,互相勉励祝福,更加增添了婚礼喜庆、祥和的气氛。

宋代婚俗中茶礼的兴起对明清的婚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世婚礼习俗大体上沿袭了宋代以来形成的茶礼风俗,但在内容上都有所发展,而且重视有加。

当婚礼形成了一种风俗后,到了各地就有了不同的类型。

浙西,婚姻由媒人说合,倘若女方接受即为允婚,则泡茶、煮蛋相待对方,称为"食茶"。

按习俗惯例一旦食茶,双方就算定下了婚事,如无特殊情况,双方都不得另寻别家。

宁波有吃"新女婚茶"的习俗,小伙子第二次到姑娘家,女方要招待新郎吃茶,普通人家备二三道茶,富裕人家则备达七道之多,参茶、燕窝茶、银耳茶、莲心茶、红枣茶、桂圆茶、清茶,喝茶后设宴款待新郎。

嫁亲方会向新郎敬茶,仪式隆重繁杂,当地习俗认为小伙子经过了这此仪式后,时时会想起姑娘家对自己的一片心意,会不断回味那浓浓的茶香,也就不会亏待媳妇。

浙江南部畲族的婚礼有新娘"吃蛋茶"的习俗,当新娘被迎亲队伍拉到婆家后,婆家要挑选一位父母都健在的姑娘,端上一碗甜蛋茶请新娘吃,据说新娘喝了此茶后,会安心于婆家,早生贵子,儿子满堂。

明代的黄佐《泰泉乡礼》云:"近日纳采,纳征者,止用细茶一盒,纳物其中,尤为简便,可以通行"又云:"凡三等人户之下聘,用酒一埕,鹅二只,布二匹,茶一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