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以和为贵》精品教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精品教案活动背景中国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说“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和”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人类在21世纪所共同面临的冲突,错综复杂,千头万绪。
概括起来有五大冲突和危机:一是人与自然的冲突及其生态危机;二是人与社会的冲突及其人文危机;三是人与人的冲突及其道德危机;四是人的心灵冲突及其信仰危机;五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及其价值危机。
“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是化解这五大危机的利器。
事实上,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都离不开“和”的价值守则。
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
可以说,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优秀的文化思想需要他们来继承和发扬。
所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并在了解的基础上亲自去实践,做一个处处“以和为贵”的理智、豁达的青少年,是很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和”文化对于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深入人心。
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无不体现着一个“和”字:与他人交往“以和为贵”、团结同学、班级要有凝聚力,和睦家庭,和谐校园,华夏一心、众志成城……这些渗透于中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教育,都是“和”文化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这样的教育,已经点点滴滴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像一颗颗种子,等待着发芽、成长。
所以,我们的这次实践活动,相当于给学生心中的种子浇水、施肥,使根植于学生心底的“和”文化的种子早日生根、发芽。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交际能力和生活阅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增加,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完成搜集资料、合作探究、整合辩论等各种活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新人教版年级:姓名: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相关资料,正确解读“和”的内涵。
2.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事例,探寻“以和为贵”的真谛。
3.以“和”为活动宗旨,在全班交流讨论,举办班级讨论会。
1课时一、激趣导入中文里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调”等富含哲理的成语。
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
“和”到底是什么?为何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和”文化在今天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我们又应该怎样传承“和”文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板书:以和为贵)【设计意图】从“和”字相关的成语入手,引发学生对“和”的含义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阅读材料,探“和”之义1.材料探究师: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何理解其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我们来看看古人对这句话的解读,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P130虚线框内的几则材料,说说你对这几则材料的理解。
(生齐读并交流明确)预设皇侃认为,“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同”指的是“小人为恶如一”,“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
朱熹认为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
相反因为小人之间有贪图私利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和因义起,同由利生”的传统解释显示了某种局限性。
实际上,“和”可以因“义”而起,也可以因“利”而起。
2.解“和而不同”(1)透过这几则材料,小组讨论一下:怎样理解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生交流明确)预设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年月日教学过程二、活动指导活动内容:1.借助工具书,研究“和”相关的材料,分析“和”在当下的社会意义。
2.搜集“以和为贵”的例子,了解“和”在当下有哪些例子和作用。
3.以“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巩固你的理解。
三、活动示例1.(一)寻“和”之用“和为贵”的例子1.蔺相如和廉颇将相和的故事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
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
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
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惭愧,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
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1、自学认知材料6 家住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的陈汝煌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的事迹,在全市被传为佳话。
父亲多年身患高血压、冠心病,陈汝煌每天清晨五点钟就起床陪父亲聊天、散步,一下班就回家陪护,为父亲收拾排泄物,擦洗身子。
父亲住院37天,他每天都尽心照料,一天最多睡三个小时,父亲行动不便,无法上街理发,他就自学理发。
在陈汝煌的影响下,全家人悉心照顾老人。
1.阅读材料1到材料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A.家庭和睦,国家自然就安定。
B.是否建设优良家风事关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
C.“家风”能够影响“国风”,但影响不大。
D.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尚人格需要良好的“家风”。
点拨:材料3已说明“家风”对“国风”有着深刻的影响。
2.材料5是校刊中的一幅插图,请根据这幅图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
示例:百善孝为先,忠厚传家久。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件+教案+练习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件+教案+练习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理解“以和为贵”的思想内涵,熟悉相关的成语故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将多种知识相互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以和为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感知和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以和为贵”思想内涵,学会灵活运用“和”字开头的成语。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综合素养,加深学生对“和”字开头成语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学习1.课前预习,了解“综合性学习”是什么意思。
了解“以和为贵”思想内涵及相关的成语故事。
2.阅读《以和为贵》,了解古时候讲求“以和为贵”的道德观念,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Step 2 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探究,思考“以和为贵”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并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
2.老师指导学生探究和分享,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Step 3 交流互动1.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想法,老师及全班同学进行评论和互动。
2.老师提取全班同学的共同见解,进行总结,深化对“以和为贵”思想的理解。
Step 4 后续拓展1.学生整理自己的想法,写一篇“以和为贵”的文章,承接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2.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积极探讨其他学科中的“和”字开头的成语及其含义。
学科教师可以安排相关的学科知识拓展活动。
四、教学方式1.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2.学生分享和讨论,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老师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和应用教学内容。
五、教学资源1.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
2.网络资源:PPT课件、视频等,便于学生学习与参与。
六、教学评价1.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对一些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可能还有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和谐观念,提高和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如何将“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的和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和”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和谐的场景,如家庭和睦、友谊长存等,引导学生思考“和”的意义。
然后,提问学生对“和”的理解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和”的价值。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和”有更深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在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和”的理解。
《和为贵》教学设计与说明5篇
《和为贵》教学设计与说明5篇第一篇:《和为贵》教学设计与说明8.和为贵说课1.教材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美德的传承”。
《和为贵》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课从和字开花游戏、和能兴家、睦邻、兴业、兴国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和谐的重要性,以及怎么才能做到“和为贵”。
我在教材原有的“聪明豆”、“七色光”、“我能行”三个板块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又添加了“创设情景”、“音乐辨析”两个板块,从而使内容显得更为丰满,同时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情和谐为现今社会倡导的一大主题,我们的社会有了和谐的氛围才可以稳步向前发展。
而这个和谐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这就需要从小懂得、从小做起。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和”字的理解,应该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真正运用起来,乃至对于和能睦邻、能兴业、能兴国的含义还不是很清晰。
通过这课的学习,不仅激起他们原有的美好情感,更要让他们体会到“和”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学会在一些场合应该怎样做到和谐,以此来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3、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知道家庭要和睦、待人要和气、社会要和谐、和能兴家、兴业、兴国。
(2)情感目标:懂得心胸宽广朋友多,初步学会在坚持原则、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谅解和宽容他人。
(3)能力目标:学会收集故事。
4、教法由于本课重在明理,如果一味地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和的重要性,相信这些大道理学生都知道,无疑会让学生感到很枯燥,同时也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二期课改理念。
因此这节课上我体现以学生为主,让他们自己来感受、自己来说说他们身边的小故事。
从学生实际出发,生活中小常识的感知(听音辨析)创设情境(学生自编自演的生活小故事)、小组合作(一起写和谐标语)、多媒体辅助等方法,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心灵深处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在坚持原则、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谅解和宽容他人的处事方法。
5、学法课前的学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收集故事,并为自己的故事进行分类。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课程目标
1.了解“以和为贵”的意义与内涵
2.学习领悟古代智者的和平思想
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知识准备
1. 词汇
•和睦:和谐、平安相处。
•争吵:争执、吵闹、争斗。
•诚挚:真诚、真实。
•心平气和:内心安定,心平气和。
•解决:处理好、做好、完成。
2. 阅读
•《论语》: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孟子》:明哲保身,仁者无忧。
三、教学过程
1. 讲授
•了解“以和为贵”的意义与内涵
•学习领悟古代智者的和平思想
•讨论课文中的案例:这是一则典型的和睦相处的案例,学生可分小组讨论,然后展开班级讨论。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2. 实践
•通过游戏等小组活动,让学生体会“以和为贵”的意义和重要性
•让学生自行组织在班级内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拓展
•读书笔记:要求学生读完相关书籍后,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以此巩固所学知识点
•观察周围案例: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发现身边发生的许多和睦、和平相处的案例,并在课下汇报分享。
同时,感受和记录下许多和睦的场景。
五、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更容易体会“以和为贵”的概念和内涵。
•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加强,能自觉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第一课时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相关资料,正确解读“和”的内涵。
2.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事例,探寻“以和为贵”的真谛。
3.以“和”为活动宗旨,在全班交流讨论,举办班级讨论会。
4.提高自己的素质,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和”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的多元化的思想内涵,正确把握“和”与“同”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2.教学难点:能从历史典籍、历史故事中体会“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内涵,明确“和”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文里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调”等富含哲理的成语。
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
“和”到底是什么?为何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和”文化在今天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我们又应该怎样传承“和”文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以和为贵二、整体感知(一)探“和”之义(师生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出示课件3)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
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
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学生:(出示课件3)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学生:(出示课件4)和因义起,同由利生。
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
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
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
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学生:(出示课件5)(齐景)公曰:“唯(梁丘)据与我和夫。
”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君所谓可而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此单元是古诗文教学单元,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此单元的学习,能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还要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
通过学习此单元,学生能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内容和主题上说,有的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有的是对现实状态的反思。
综观此单元的选文,无论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还是儒家对学习之道的认识、对理想社会的期望;无论是韩愈“不平则鸣”的呐喊,还是杜甫、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同情,都是一种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接受这样的精神滋养,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感受古人的哲思和情怀,我们还可以欣赏古人论事说理和描写的技巧。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强。
综合来看,八下第六单元的文言文教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已经经过了七年级和八年级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语积累,也形成了一定的文言语感,具备了品味文言文语言的能力。
所以此单元所选的课文,不只限于浅显易懂的故事性题材,还体现了情趣、理趣、古人的哲思和情怀,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相关资料,正确解读“和”的内涵。
2.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事例,探寻“以和为贵”的真谛。
3.以“和”为活动宗旨,在全班交流讨论,举办班级讨论会。
1课时一、激趣导入中文里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调”等富含哲理的成语。
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
“和”到底是什么?为何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和”文化在今天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我们又应该怎样传承“和”文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板书:以和为贵)【设计意图】从“和”字相关的成语入手,引发学生对“和”的含义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阅读材料,探“和”之义1.材料探究师: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何理解其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我们来看看古人对这句话的解读,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P130虚线框内的几则材料,说说你对这几则材料的理解。
(生齐读并交流明确)预设皇侃认为,“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同”指的是“小人为恶如一”,“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
朱熹认为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
相反因为小人之间有贪图私利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和因义起,同由利生”的传统解释显示了某种局限性。
实际上,“和”可以因“义”而起,也可以因“利”而起。
2.解“和而不同”(1)透过这几则材料,小组讨论一下:怎样理解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生交流明确)预设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和谐与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态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友善、乐于合作的精神,树立和谐相处、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1.了解和谐与合作的重要性。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文具等。
2.学生准备:学生自带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教师用图片或课件展示一些团队合作成功的案例,如奥运会上的中国女排、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和团队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认为团队合作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c.让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小组探讨,然后请几组学生口头汇报讨论结果。
2.学习(30分钟)a.教师介绍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综合学习的重要性。
b.向学生讲解综合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知识、技能、态度、思维和能力。
c.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综合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综合学习解决问题。
d.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讨论和分享他们在团队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通过综合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经验。
3.拓展(20分钟)a.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合作研究,并要求他们运用综合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进行问题解决。
b.指导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协助他们克服在团队合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c.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经验和总结。
4.练习(10分钟)a.教师设计一些与和谐相处和合作有关的小练习,如小组内互动、小组间竞争等。
b.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和分享的态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合作解决困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和谐。
本文通过讲述古代名人的故事、成语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和谐的价值,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有现实生活的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和人际关系。
他们对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和思考和谐的重要性。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文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谐的概念,掌握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提高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谐的价值,树立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谐的概念,掌握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
2.难点:深刻理解和谐的价值,将和谐理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谐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历史故事、成语、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和谐相关的文章、视频等素材。
3.小组划分:根据学生人数和特点,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和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和谐的历史文化底蕴。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成语和故事中和谐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和谐的价值。
5.拓展(10分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和谐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和谐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以和为贵”,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化经典,理解和谐社会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和谐价值观。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这些文章都体现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和追求,从而加深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文,对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外,学生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也各不相同,需要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阅读并理解本单元的古文,掌握基本的古文阅读技巧;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和追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和谐社会的观念,认识到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和谐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古文的阅读和理解,特别是文言文的断句、实词、虚词的运用。
2.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如何将古文中的和谐社会理念与现实社会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古文,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古文的理解,共同解决问题。
3.对比分析:将不同文章中的和谐社会理念进行对比,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4.讨论法:全班同学就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树立和谐社会的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本单元的古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的古文,了解文章内容,准备相关问题。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整合、提炼。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深入了解“以和为贵”的内涵,并在现实生活中努力践行。
【重难点突破】重点:学会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有效整合、提炼。
难点:训练、培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l.整理需要搜集的资料的类别,发放给学生。
2.准备课本中所给资料的译文。
学生:1.搜集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有效整合、分析。
2.查阅工具书,理解课本中所给资料的大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激趣引思。
导入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和为贵”。
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
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
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作为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和”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尽一份心力。
(板书课题:以和为贵)用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导入新课,营造一种沉思、奋进的学习气氛,并启发学生“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为后面的活动打下基础。
二、活动形成阶段。
第一环节;探“和”之义1.大屏幕展示下面的材料:(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2)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
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
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3)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4)和因义起,同由利生。
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教材以古代诗词、成语、故事等形式,展现了“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和”文化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古代诗词、成语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和”文化的内涵,能够运用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等。
2.难点:如何将“和”文化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和”文化的历史渊源、诗词、成语等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相关诗词、成语、故事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呈现相关诗词、成语、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将“以和为贵”的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要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对比不同文化中和谐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开放心态去接纳和理解其他文化,需要提供丰富的跨文化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与分享。
-拓展国际视野,了解其他文化中的和谐观念。举例:对比中国“和为贵”与西方“和平共处”的理念,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和谐观念的共性与差异。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和”的文化内涵。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体会到“和”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讨论来加深理解。
-诗词中和谐意境的把握。对于诗词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需通过对比、赏析等方法帮助学生领会诗词的深层意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和”的基本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是指事物之间的协调、和谐。它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原则,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以和为贵”的原则来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和”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和谐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综合性学习2.综合性学习的特点3.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4.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观看一段视频,介绍综合性学习的实际应用场景,引起学生兴趣。
知识讲解:1.什么是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指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相互交叉,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跨学科性:综合性学习涉及多个学科,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多样性: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和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和表达。
-实践性: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主动性: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3.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关联性,促进综合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面对复杂问题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4.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项目驱动学习: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多元评价:综合性学习注重多方面的评价,包括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四、讨论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综合性学习对于个人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班级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论。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总结讨论结果。
五、课堂实践:1.小组合作项目:教师给出一个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解决,每个小组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详细描述: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不同的观点,通过 观点的碰撞,加深对“和”的理解,提高批判性思维
能力。
总结词:互动交流 总结词:观点碰撞
总结环节
总结词:回顾总结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强 调“和”的重要性和意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01
详细描述:布置与“和”有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心得 体会、搜集相关资料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
设计一些与“和”相关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 ”的理念,加深对“以和为贵”的理解。
提供一些在线学习资源,如相关网站、电子书籍和学术论文等 ,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拓展。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自评
自我反思
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以 及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等。学生可以制定一个自我评价表,列出各项评价指标,逐一进行打分或写评语。
引导学生树立和谐、友善的人 际关系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 生活态度。
通过学习“和”的内涵和实践 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 社会责任感。
02
教学内容
《以和为贵》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培养 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需要引入《以和为贵》 这一课题。
实际生活中。
04
03
总结词:布置作业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教学策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 和”的理解,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 到的“和”的实践。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和如琴瑟琴瑟和谐风和日丽风和日美风和日暖
风和日暄民和年丰清和平允时和岁稔上和下睦
心平气和心正气和政通人和一团和气情投意合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
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教学目标】
1.探究“和”——探“和”之义,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
2.交流“和”——寻“和”之用,思考“和”在当下的积极意义。
3.运用“和”——为“和”宣传,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事后,邻居的儿子感到十分惭愧,从此改过自新,像于令仪那样,诚实待人,勤俭持家,成了一个好后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进入21世纪后,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作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
《于令仪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宋时,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人,一生勤劳持家,晚年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但他从不做为富不仁、欺压乡邻的事,而是仁爱为怀,宽厚待人。
一天晚上,有人潜入他家偷东西,被他的几个儿子抓住了。喊声惊动了正在书房读书的于令仪。他提着灯笼走来,认出站在他面前的盗贼竟是邻居的儿子,不禁大吃一惊:“你向来是个本分的人,从未有不良行为,为什么现在干这种事呢?”邻居的儿子回答:“父亲近来卧床不起,家里穷困请不起医生,不得已走了这条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和谐环境的构建。
一、导入新课
关于“和”字,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和俗语。
“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感受“和”的魅力!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探“和”之义(说故事)
1.“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来。
师:《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
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气息,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
生:《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徽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
过了几天,邻居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羞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给司马徽。
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
理、知错能改。
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生:《杨翥(zhù)卖驴》[具体内容见相关教学资源(官网可下载)]
生:《于令仪宽偷》[(具体内容见相关教学资源(官网可下载)]
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值: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
“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
总结: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实际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
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2.由“和”故事联想到现在我们所提的“和”文化。
明确:“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
目标导学二:寻“和”之用(谈看法)
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明确:“和”的思想,在我们生活当中多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大到国家安全问题,小到校园学生之间的摩擦,林林总总,归结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
“和”在生活中是“和睦”“和气”等义,不管是“将相和”,还是“六尺巷”,对我们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目标导学三:为“和”宣传(拟标语)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这首打油诗,可以看作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我们平时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标语对宣传主张、倡导行为、制造氛围等有着特殊的作用。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研究了“和”文化,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也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明确: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②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
③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
④和谐使宇宙运转不停。
⑤如果你不同意别人的说法,至少不要和他人争执。
⑥促进和平的人受人景仰,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嫌恶。
⑦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
⑧机器的摩擦耗费成本,人际的摩擦损耗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