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公开课教案
《以和为贵》精品教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精品教案活动背景中国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说“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和”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人类在21世纪所共同面临的冲突,错综复杂,千头万绪。
概括起来有五大冲突和危机:一是人与自然的冲突及其生态危机;二是人与社会的冲突及其人文危机;三是人与人的冲突及其道德危机;四是人的心灵冲突及其信仰危机;五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及其价值危机。
“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是化解这五大危机的利器。
事实上,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都离不开“和”的价值守则。
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
可以说,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优秀的文化思想需要他们来继承和发扬。
所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并在了解的基础上亲自去实践,做一个处处“以和为贵”的理智、豁达的青少年,是很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和”文化对于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深入人心。
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无不体现着一个“和”字:与他人交往“以和为贵”、团结同学、班级要有凝聚力,和睦家庭,和谐校园,华夏一心、众志成城……这些渗透于中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教育,都是“和”文化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这样的教育,已经点点滴滴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像一颗颗种子,等待着发芽、成长。
所以,我们的这次实践活动,相当于给学生心中的种子浇水、施肥,使根植于学生心底的“和”文化的种子早日生根、发芽。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交际能力和生活阅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增加,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完成搜集资料、合作探究、整合辩论等各种活动。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3.实践活动环节,我设计了分组讨论、实验操作和成果展示等环节。这些环节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从活动效果来看,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仍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引导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
3.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将相和》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
4.提升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文本之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5.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结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尊重他人,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这一章节的内容。从教学过程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反思:
1.导入新课部分,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和谐相处问题。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问题设置不够具体或者引导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问题的设置,让它们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围绕“和谐相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前,先让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他们在讨论时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和为贵》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学科语文授课时间授课者授课班级课题综合性活动:以和为贵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教材分析自孔子以来,我们民族就形成了“和为贵”“亲仁善仁”的文化传统,其中的“和为贵”更是一盏不灭的灯火。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和”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学生和谐相处的能力。
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搜集有关“和”的资料2、合作探究,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达到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收集资料上已经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和”文化“和”思想的理解还是比较浅显。
此外,在课堂展示表达上也存在过于拘谨,表情不够丰富的问题,需要通过活动开展来进行引导。
教学重点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搜集有关“和”的资料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达到和谐相处教学难点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经过两周积极而充分的准备,“以和为贵”的综合性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今天我们就利用这节课来展示一下大家的活动成果展示图片:北京故宫著名的三大殿-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还有位于雄安新区中心地带的荣和塔。
和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观看视频、图片,准备展示教授新课在每个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先组内交流,再推选代表展示发言,教师可做必要的点拨和总结,展示的内容、形式以及所需要的辅助资料都由小组成员课下合作完成。
活动一:探“和”之义(说故事)1、探和之义:根据课文中的助读材料,理解什么是“和”?“和”与“同”有什么区别?(提炼关键词贴在黑板上,也可使用PPT)2、和之积累小组成员先组内交流自己课下积累的有关“和”的成语和句子,推选代表展示(写在纸上,台前展示贴在黑班上)设计意图:通过对探究“和”的含义,积累成语、句子,学生感受“和”的文化内涵活动二:寻“和”之用1、“和”的事例分享小组展示自己搜集的事例,演课本剧、讲故事老师进行点评。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年月日教学过程二、活动指导活动内容:1.借助工具书,研究“和”相关的材料,分析“和”在当下的社会意义。
2.搜集“以和为贵”的例子,了解“和”在当下有哪些例子和作用。
3.以“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巩固你的理解。
三、活动示例1.(一)寻“和”之用“和为贵”的例子1.蔺相如和廉颇将相和的故事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
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
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
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惭愧,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
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1、自学认知材料6 家住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的陈汝煌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的事迹,在全市被传为佳话。
父亲多年身患高血压、冠心病,陈汝煌每天清晨五点钟就起床陪父亲聊天、散步,一下班就回家陪护,为父亲收拾排泄物,擦洗身子。
父亲住院37天,他每天都尽心照料,一天最多睡三个小时,父亲行动不便,无法上街理发,他就自学理发。
在陈汝煌的影响下,全家人悉心照顾老人。
1.阅读材料1到材料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A.家庭和睦,国家自然就安定。
B.是否建设优良家风事关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
C.“家风”能够影响“国风”,但影响不大。
D.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尚人格需要良好的“家风”。
点拨:材料3已说明“家风”对“国风”有着深刻的影响。
2.材料5是校刊中的一幅插图,请根据这幅图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
示例:百善孝为先,忠厚传家久。
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
举例:《将相和》一文中,廉颇与蔺相如的冲突与和解,展示了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学生需理解这一原则,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和”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和表现,如“和”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景的应用。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抽象出“和”的智慧,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以和为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和”的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一理念,他们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尽量引导他们去体会“和”的深层含义,以及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性。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角色扮演环节中能够主动运用“和”的智慧,化解冲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讨论时显得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或者是在团队协作中缺乏自信。
2.提升思维品质: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入分析,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诗词、故事等,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审美素养。
4.强化语言表达:结合口语交流和写作练习,加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观点、情感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运用水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对一些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可能还有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和谐观念,提高和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如何将“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的和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和”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和谐的场景,如家庭和睦、友谊长存等,引导学生思考“和”的意义。
然后,提问学生对“和”的理解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和”的价值。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和”有更深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在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和”的理解。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2、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和”与“同”的区别。
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3、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达到“和谐”的目的。
【教学重点】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和”与“同”的区别。
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达到“和谐”的目的。
【教学准备】1、学生阅读教材“以和为贵”部分,理解相关的知识。
2、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收集中国“和为贵”知识:探“和”之义;有关“和”成语、名言;“和”相关故事;“和”文化的内涵;“和为贵”案例。
3.教师充分利用各种音像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
和谐是现今社会倡导的一大主题,社会有了和谐才能稳步发展。
社会的和谐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从小事做起。
作为八年级学生对“和”的涵义有一定理解,但真正运用起来他们还没有学会用“和”去化解生活中的矛盾。
因此,我创设情境,组织活动。
通过同学们对资料的搜集和讲“和”故事,以及讨论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探究“和”之义,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从而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心灵深处入手,让学生体验“和谐”的重要性,学会在坚持原则、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谅解和宽容他人的处事方法;了解“和谐”对于家国的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播放“和”视频。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活字印刷术中,三个不同字体“和”字荏苒千年,向全世界观众解读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进程,表达了“和”的人文理念。
一、成语解读“和”的内涵学生根据之前搜集的成语来组织语言,解读“和”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
教师过渡:“和”是什么?“和”,“和颜悦色”,是温和之意。
2024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新人教版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思想碰撞,深化对和谐相处原则的理解。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分享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编写和展示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和谐相处的实际应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和谐相处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意义。
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和谐相处的原则:
-尊重他人的意见,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
-理解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寻求共同点,通过妥协和讨论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 **论述题: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论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论述:和谐相处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性。在个人层面,和谐相处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促进心理健康。在社会层面,和谐相处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共同发展。
2024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以和为贵》项目式学习设计方案【教学内容分析】“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该综合性学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探“和”之义、寻“和"之用、班级讨论会。
分别从“和”的内涵构成、文化渊源、丰富诠释,“和"功能意义、现实启发,“和”思想精髓、价值重塑、认知达成等方面引导学生经历精神洗礼、思想净化、行为反思,为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奠定扎实的基础。
【设计理念】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主要精神,落实学科总目标。
就情感价值提升而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就学科能力发展而言:“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学生文化自信力。
本项目学习方案严格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与学识积淀,并且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历史学科相关知识紧密结合,促进学科内紧密交融与有机统整。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领域的和谐知识为抓手,以历史学科“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为聚焦点,借助现实生活中丰富的素材和历史典故,围绕“和”文化价值传承与重塑大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思辨分析、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深入对话、有效阅读、素材搜集、成果展示等一系列项目式活动,提升学生的思辨力、表达力、倾听力、沟通力、理解力,在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之上,更好地理解并发扬“和"文化。
结合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和”文化注入新的生命。
“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
"“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在相关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乐于探索、积极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结合真实语境和现实生活,辩证地思考“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用充分的事例表达自己所持有的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课程目标
1.了解“以和为贵”的意义与内涵
2.学习领悟古代智者的和平思想
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知识准备
1. 词汇
•和睦:和谐、平安相处。
•争吵:争执、吵闹、争斗。
•诚挚:真诚、真实。
•心平气和:内心安定,心平气和。
•解决:处理好、做好、完成。
2. 阅读
•《论语》: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孟子》:明哲保身,仁者无忧。
三、教学过程
1. 讲授
•了解“以和为贵”的意义与内涵
•学习领悟古代智者的和平思想
•讨论课文中的案例:这是一则典型的和睦相处的案例,学生可分小组讨论,然后展开班级讨论。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2. 实践
•通过游戏等小组活动,让学生体会“以和为贵”的意义和重要性
•让学生自行组织在班级内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拓展
•读书笔记:要求学生读完相关书籍后,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以此巩固所学知识点
•观察周围案例: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发现身边发生的许多和睦、和平相处的案例,并在课下汇报分享。
同时,感受和记录下许多和睦的场景。
五、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更容易体会“以和为贵”的概念和内涵。
•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加强,能自觉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目标】1.探“和"之义,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把握“和而不同"的当下意义。
2.寻“和”之用,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徽标设计、创意阐释等活动,实现多学科能力的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班级讨论会,强化主体实践性,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觉的意识,逐步树立文化自信的态度。
【重点难点】1.寻“和"之用,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徽标设计、创意阐释等活动,实现多学科能力的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班级讨论会,强化主体实践性,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觉的意识,逐步树立文化自信的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中国文化崇尚“和”,“和"文化源远流长,意蕴丰富: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说“和和美美"琴瑟和谐”,祝贺乔迁常说“家和万事兴"……“和”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文化,探寻“和”文化,去感受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思想魅力!活动一:探“和"之义“和”原作“龢”,是一种古乐器,字由“龠”和“禾"(表声)构成。
“龢”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左边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是笙和箫之类的吹奏乐器。
右边为“禾”字,此处表示读音。
这些乐器一齐吹奏,声音悦耳动听,显得很和谐,所以“龢"字的本义是指乐声和谐。
“龢”字在春秋以前频频使用,进入战国,礼乐崩坏,“龢"字使用频率骤降,文献中渐以“和”代之。
和,调也。
从口,禾声。
——许慎《说文解字》“和"本义是“声音相应和谐”。
师: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和"的含义,以及与“同”的区别。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谐融洽)——《论语·子路》释义: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此单元是古诗文教学单元,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此单元的学习,能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还要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
通过学习此单元,学生能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内容和主题上说,有的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有的是对现实状态的反思。
综观此单元的选文,无论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还是儒家对学习之道的认识、对理想社会的期望;无论是韩愈“不平则鸣”的呐喊,还是杜甫、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同情,都是一种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接受这样的精神滋养,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感受古人的哲思和情怀,我们还可以欣赏古人论事说理和描写的技巧。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强。
综合来看,八下第六单元的文言文教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已经经过了七年级和八年级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语积累,也形成了一定的文言语感,具备了品味文言文语言的能力。
所以此单元所选的课文,不只限于浅显易懂的故事性题材,还体现了情趣、理趣、古人的哲思和情怀,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和谐与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态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友善、乐于合作的精神,树立和谐相处、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1.了解和谐与合作的重要性。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文具等。
2.学生准备:学生自带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a.教师用图片或课件展示一些团队合作成功的案例,如奥运会上的中国女排、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和团队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认为团队合作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c.让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小组探讨,然后请几组学生口头汇报讨论结果。
2.学习(30分钟)a.教师介绍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综合学习的重要性。
b.向学生讲解综合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知识、技能、态度、思维和能力。
c.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综合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综合学习解决问题。
d.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讨论和分享他们在团队合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通过综合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经验。
3.拓展(20分钟)a.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合作研究,并要求他们运用综合学习的五个基本要素进行问题解决。
b.指导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协助他们克服在团队合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c.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经验和总结。
4.练习(10分钟)a.教师设计一些与和谐相处和合作有关的小练习,如小组内互动、小组间竞争等。
b.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和分享的态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合作解决困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和谐。
本文通过讲述古代名人的故事、成语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和谐的价值,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有现实生活的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和人际关系。
他们对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和思考和谐的重要性。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文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谐的概念,掌握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提高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谐的价值,树立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谐的概念,掌握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
2.难点:深刻理解和谐的价值,将和谐理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谐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历史故事、成语、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和谐相关的文章、视频等素材。
3.小组划分:根据学生人数和特点,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和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和谐的历史文化底蕴。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成语和故事中和谐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和谐的价值。
5.拓展(10分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和谐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和谐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和如琴瑟琴瑟和谐风和日丽风和日美风和日暖
风和日暄民和年丰清和平允时和岁稔上和下睦
心平气和心正气和政通人和一团和气情投意合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
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教学目标】
1.探究“和”——探“和”之义,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
2.交流“和”——寻“和”之用,思考“和”在当下的积极意义。
3.运用“和”——为“和”宣传,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事后,邻居的儿子感到十分惭愧,从此改过自新,像于令仪那样,诚实待人,勤俭持家,成了一个好后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进入21世纪后,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作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
《于令仪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宋时,曹州有个叫于令仪的人,一生勤劳持家,晚年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但他从不做为富不仁、欺压乡邻的事,而是仁爱为怀,宽厚待人。
一天晚上,有人潜入他家偷东西,被他的几个儿子抓住了。喊声惊动了正在书房读书的于令仪。他提着灯笼走来,认出站在他面前的盗贼竟是邻居的儿子,不禁大吃一惊:“你向来是个本分的人,从未有不良行为,为什么现在干这种事呢?”邻居的儿子回答:“父亲近来卧床不起,家里穷困请不起医生,不得已走了这条路。”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以和为贵”,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化经典,理解和谐社会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和谐价值观。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这些文章都体现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和追求,从而加深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文,对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外,学生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也各不相同,需要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阅读并理解本单元的古文,掌握基本的古文阅读技巧;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识和追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和谐社会的观念,认识到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和谐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古文的阅读和理解,特别是文言文的断句、实词、虚词的运用。
2.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如何将古文中的和谐社会理念与现实社会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古文,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古文的理解,共同解决问题。
3.对比分析:将不同文章中的和谐社会理念进行对比,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4.讨论法:全班同学就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树立和谐社会的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本单元的古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本单元的古文,了解文章内容,准备相关问题。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和谐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综合性学习2.综合性学习的特点3.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4.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观看一段视频,介绍综合性学习的实际应用场景,引起学生兴趣。
知识讲解:1.什么是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指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相互交叉,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跨学科性:综合性学习涉及多个学科,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多样性: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和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和表达。
-实践性: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主动性: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3.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关联性,促进综合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面对复杂问题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4.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项目驱动学习: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多元评价:综合性学习注重多方面的评价,包括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四、讨论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综合性学习对于个人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班级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论。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总结讨论结果。
五、课堂实践:1.小组合作项目:教师给出一个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解决,每个小组需要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一、导入新课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
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探“和”之义(说故事)1.“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来。
师:《罗威饲犊》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
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生:《司马徽让猪》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
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
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
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生:《杨翥(zhù)卖驴》(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生:《于令仪宽偷》(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详细描述: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不同的观点,通过 观点的碰撞,加深对“和”的理解,提高批判性思维
能力。
总结词:互动交流 总结词:观点碰撞
总结环节
总结词:回顾总结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强 调“和”的重要性和意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01
详细描述:布置与“和”有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心得 体会、搜集相关资料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
设计一些与“和”相关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 ”的理念,加深对“以和为贵”的理解。
提供一些在线学习资源,如相关网站、电子书籍和学术论文等 ,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拓展。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自评
自我反思
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以 及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等。学生可以制定一个自我评价表,列出各项评价指标,逐一进行打分或写评语。
引导学生树立和谐、友善的人 际关系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 生活态度。
通过学习“和”的内涵和实践 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 社会责任感。
02
教学内容
《以和为贵》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培养 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需要引入《以和为贵》 这一课题。
实际生活中。
04
03
总结词:布置作业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教学策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 和”的理解,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 到的“和”的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一、导入新课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
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探“和”之义(说故事)1.“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来。
师:《罗威饲犊》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
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生:《司马徽让猪》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
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
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
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生:《杨翥(zhù)卖驴》(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生:《于令仪宽偷》(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值: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
“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
小结: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实际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
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2.由“和”故事联想到现在我们所提的“和”文化。
明确:“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
目标导学二:寻“和”之用(谈看法)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明确:“和”的思想,在我们生活当中多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大到国家安全问题,小到校园学生之间的摩擦,林林总总,归结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
“和”在生活中是“和睦”“和气”等义,不管是“将相和”,还是“六尺巷”,对我们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目标导学三:为“和”宣传(拟标语)“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这首打油诗,可以看作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我们平时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标语对宣传主张、倡导行为、制造氛围等有着特殊的作用。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研究了“和”文化,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也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明确: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②各美其美,美之人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③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④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⑤和谐使宇宙运转不停⑥如果你不同意别人的说法,至少不要和他人争执⑦促进和平的人受人景仰,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嫌恶⑧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⑨机器的摩擦耗费成本,人际的摩擦损耗心灵三、板书设计12《诗经》二首第1课时关雎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
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来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诗经》,体验诗歌之美1.了解《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
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
2.生字识记。
雎.(jū)鸠.(jiū)好逑..(cēn cī)..(hǎo qiú)参差荇.(xìng) 芼.(mào) 窈窕..(wù mèi)..(yǎo tiǎo) 寤寐3.重点语句翻译。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明确: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明确: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明确:姑娘美丽又可爱,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2.既然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明确: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目标导学三:总结归纳,分析写作手法《关雎》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1)非常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
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手法,兴的表现手法只是一种自由联想,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因而不同于后世诗歌的景物描写,但是河水沙洲上的和谐的鸟鸣,仍可以引起读者的遐想,把人带到一片平旷辽远的境地之中,诗因此也显得分外质朴自然。
(2)重章叠唱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3)语言富于表现力,运用双声叠韵。
“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语句,善用双声叠韵,既富于表现力,又朗朗上口,至今活跃在人们的语言中。
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蒹葭1.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3.感知“伊人”的形象,解读文章的主题。
4.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一、导入新课(先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依不同的画面和需要低声循环播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
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蒹葭》,吟诵优美的文字,传唱这首古老的歌谣。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走进作品,品读诗歌之美1.走进作品《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秦国民歌。
“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
2.识记字音。
溯洄..(sù huí)道阻且跻.(jī)水中坻.(chí)水中沚.(zhǐ)3.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为什么《蒹葭》读起来这么美?(小组讨论)这不仅是因为大家朗读时十分投入,也因为诗歌独特的形式。
(1)韵脚苍、霜、方、长、央萋、晞、跻、坻已、涘、沚(2)叠词苍苍、萋萋、采采还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
总结:该诗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品味诗歌意境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靡。
”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
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明确:(1)思念向往。
通过诗人的上下求索。
(2)执着、坚贞不渝。
(提示:诗人追寻伊人的道路一帆风顺吗?)“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通过重章叠句反复的吟唱来突出道路的艰难,这么艰难的道路,诗人仍然一次又一次“溯游”“溯洄”地去寻找,足见其执着、坚贞不渝。
(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
(提示:诗人寻觅伊人寻觅了多长时间?他寻到了没有?)“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又是通过反复的吟唱来说明诗人寻觅时间之长。
他应该是从黎明时分就来到岸边寻觅伊人,直到旭日东升仍未找到。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说明伊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与诗人始终是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茫茫秋水久久徘徊,该是多么惆怅啊。
目标导学三:感知形象,深入解读主题1.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诗中并没有描写伊人的面貌,甚至连她的大致轮廓都没有,你们为什么觉得她就是如此的形象呢?明确: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
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