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图片

合集下载

茯苓的十大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十大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十大功效与作用茯苓,又称疟蓬草、仙茅、茯草等,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它可以入药,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茯苓的十大功效与作用。

1. 利湿利水:茯苓有利湿利水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减轻水肿和尿道感染的症状。

茯苓还可以促进体内水分的代谢,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2. 消食化痰:茯苓具有消食化痰的功效,可以帮助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胃部不适的人群。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可刺激肠胃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进食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

3. 安神安眠:茯苓具有安神安眠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症状。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具有镇静作用,可舒缓紧张的神经,促进身体的放松和睡眠。

4. 健脾和胃:茯苓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吸收和代谢。

茯苓中的成分可增加胃液分泌,提高胃肠蠕动,改善脾胃功能,减轻胃部不适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5. 利水消肿:茯苓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减轻浮肿和水肿的症状。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利尿作用,可促进尿液排出,调节体内的水平衡。

6. 抗炎抗菌:茯苓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可以帮助抵抗感染,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可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和感染的症状。

7. 调节免疫功能:茯苓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可促进免疫细胞的产生和活性,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

8. 镇咳化痰:茯苓具有镇咳化痰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咳嗽和喉咙痛的症状。

茯苓中的成分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促使痰液的分泌和排出,减轻咳嗽和喉咙的不适。

9. 补肾益精:茯苓有补肾益精的功效,可以帮助改善肾功能和男性性功能。

茯苓中的有效成分可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加精液的生成和质量,改善阳痿、早泄等男性性功能障碍。

10. 抗肿瘤:茯苓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肿瘤。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阻断肿瘤的进展和转移。

不想PS美颜,没关系,有茯苓就行了0802

不想PS美颜,没关系,有茯苓就行了0802

植研氏×科普:这样用茯苓护肤,才是真的有用茯苓,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感美味,是许多糕点的原材料。

例如慈禧太后就非常喜欢吃茯苓饼养生,大文豪苏东坡也是它的粉丝。

对于小仙女来说,茯苓不仅能吃,还可以用来护肤。

不信,往下看~关于茯苓护肤的作用,还要回到中医理论上来。

中药学中,茯苓是一味真菌类药材,被归类为健脾利湿类药材。

同时,还可以补肺脾,可以用来治疗气虚。

对于痰多咳嗽也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它在中医里,是很常用的一种药材。

许多典籍中就曾经记载它的美颜功效。

例如:1、《本草品汇精要》曰:“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

”白茯苓,味甘、淡,性平,既能去黑白面,又牢牙乌发,延年益寿,能祛斑增白、润泽皮肤。

2、对于茯苓的美容记载,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除了著名的三白汤之外,有美白、祛斑作用的方剂也不少,如《洪氏集验方》中记载的琼玉膏,其中就有茯苓,有益气养阴、润肤增白的作用。

《经验后方》曾记载,如果吃茯苓至百日的话,可以肌肤润泽、延年耐老。

说了这么多,那么茯苓有哪些比较好的食疗方呢?一起来看看吧古医家认为白茯苓可以很好地去除消除老年斑、黄褐斑,以及妇女产后那种产生的黑斑,与蜂蜜搭配使用,既能营养肌肤,又能淡化斑点,茯苓祛斑的食疗方还有以下几种:1、茯苓杏仁奶茶,添加了杏仁,可以健脾宁心,面色红润,对付春季出现的色斑、小痘痘等有不错的效果,常喝茯苓杏仁奶茶还有一定的助睡眠作用,能缓解春季出现的烦躁情绪。

2、栗子茯苓粥:茯苓15克,栗子10枚,糯米30克,将茯苓洗净入锅,加冷水,用小火煎半小时,弃渣留汤,加入栗子肉、糯米,再煮成粥食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湿止泻,适宜于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者。

3、当归茯苓炖鸡汤:当归50克,茯苓20克,乌鸡一只,生姜一块,水适量,文火共炖,至肉烂汤浓时,调味装盘即可食用。

具有益气健脾,宁心安神的作用。

4、莲子茯苓糕: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茯苓、莲子、麦冬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用水和面蒸糕食用。

茯苓与健康

茯苓与健康

茯苓与健康茯苓小资料茯苓(tuckahoe)是一种以菌核为主要利用部分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属于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茯苓属。

学名Poria cocos(Schw.) Wolf。

别名茯菟(《本经》),茯灵(《史记》),茯蕶(《广雅》),伏苓、伏菟(《唐本草》),松腴(《记事珠》),绛晨伏胎(《酉阳杂俎》),云苓(《滇海虞衡志》),茯兔(《纲目》),松薯、松木薯,松苓(《广西中药志》)等等。

茯苓由菌丝体、菌核、子实体三部分组成。

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幼嫩时白色、棉絮状,菌核球形、卵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长10-30cm或者更长,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

外面吸厚而多皱褶的皮壳,深褐色,新鲜时软干后变硬;内部白色或淡粉红色,粉粒状。

子实体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质,老后或干后变为浅褐色。

菌管密长2-3mm管壁薄,管口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径0.5-1.5cm,口缘裂为齿状。

孢子长方形至近圆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

茯苓生于松树根上。

分布于吉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云南所产的茯苓,个圆或长圆,皮黑褐有细皱,肉白,铁实,质量为全国第一,闻名中外,称为云苓。

茯苓的栽培历史和文化茯苓原产于中国、朝鲜和日本。

茯苓的栽培始于中国,南宋周密《葵辛杂识》中记载了当时茯苓的栽培技术“凡所砍大松,根下枯而紅潤者,其下必有茯苓,蓋得茯苓所養故耳。

人能服餌,豈無奇功!”。

茯苓在我国的食用和药用的历史也很久,早在17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把它列为上品;伏灵之名出于《史记•龟策列传》,传云:“所谓伏灵者,在警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

《淮南子》也载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下有菟丝”。

宋代《图经本草》也有关于茯苓酥的记载。

苏颂《集仙方》内集古代茯苓食品之大成,有关此方面的论述颇多。

据《本草纲目》载:茯苓“主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茯苓的别名和功能主治图片

茯苓的别名和功能主治图片

茯苓的别名和功能主治1. 茯苓的别名茯苓,又称赤茯苓、茯苓芽、茯神、生苓,是中药材中常见的一味药材。

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茯苓还有一些别名,如:•黄茯苓•龙茯苓•贡茯苓•木茯苓•田茯苓•岳茯苓2. 茯苓的功能主治茯苓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功能,常见的功能主治包括:•利水渗湿:茯苓具有利尿和渗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浮肿、尿频、尿急等症状。

茯苓对于湿气积聚引起的腹胀、乳房胀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补脾健胃:茯苓可增加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安神养心:茯苓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帮助入睡。

茯苓也可以改善心悸、失眠、健忘等与情绪压力有关的症状。

•支气管扩张:茯苓可扩张支气管,缓解哮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症状,有助于改善呼吸道阻塞和气喘。

•抗癌作用:茯苓中含有一些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成分,如茯苓酸等,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并且对于骨髓抑制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3. 使用茯苓的注意事项虽然茯苓具有许多药用价值,但在使用茯苓时仍需注意以下事项:•孕妇禁用:孕妇应慎用茯苓,因为茯苓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对于胎儿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茯苓具有利尿作用,如果患有肾功能不全的人士长期或大量使用茯苓,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

•忌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茯苓可能会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茯苓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注意剂量和用法:茯苓作为中药材,使用时应严格遵守剂量和用法,避免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注意质量和来源:选择优质的茯苓药材,避免购买质量不佳或不明来源的产品。

以上仅为茯苓的部分功能主治和注意事项,具体使用时还需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使用。

使用中药时应注意合理搭配,遵循医嘱,以达到更好的药效和效果。

茯苓的概述

茯苓的概述

茯苓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性状: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

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

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化学成分菌核含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

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茯苓煎剂3克或临床常用量对健康人并无利尿作用,犬静脉注射煎剂0.048克/公斤亦不使尿量增加,对大白鼠亦无效或很弱,兔口服煎剂(接近临床人的用量)亦不增加尿量。

但有用其醇提取液注射于家兔腹腔,或用水提取物于兔慢性实验,谓有利尿作用,煎剂对切除肾上腺大鼠单用或与脱氧皮质酮合用能促进钠排泄,因此茯苓的利尿作用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茯苓含钾97.5毫克%,以30%水煎剂计算,含钠0.186毫克/毫升、钾11.2毫克/毫升,故茯苓促进钠排泄与其中含钠量无关(因钠含量太低),而增加钾排泄则与其所含大量钾盐有关。

五苓散在慢性输尿管瘘犬(静脉注射)、健康人及兔(口服煎剂),大鼠口服醇提溶液均表现明显的利尿作用,在犬的实验中可使钠、钾、氯排出增加,但五苓散中主要利尿药物为桂枝、泽泻、白术。

也有报道,五苓散煎剂给大鼠口服,剂量增至1克/100克亦未能证明有利尿作用。

茯苓

茯苓

茯苓【别名】云苓、松茯苓。

【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植物形态】子实体生于菌核上,一年生,平伏贴生。

管口面白色,后变为淡褐色;管口多角形至不规则形;菌管单层,白色。

菌肉白色至乳黄色。

菌丝无锁状联合,有小囊状体,孢子长椭圆形至圆柱形,光滑无色。

菌核球形、卵形至不规则形,大小不等,大着直径科大30cm以上,新鲜时较软,干后变硬,有厚而多皱的皮壳,表面褐色至红褐色,干后变为黑褐色。

菌核内部粉粒状,外层淡粉红色,内部白色。

菌丝结构与子实体相似。

【生长习性】茯苓多寄生于马尾松或段木上。

茯苓喜温暖、干燥、向阳,忌北风吹刮,以海拔在700米左右的松林中分布最广。

温度以10~35℃为宜。

菌丝在15~30℃均能生长,但以20~28℃较适宜。

当温度降到5℃或升到25℃以上,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但尚能忍受-1--5℃的短期低温不致于冻死。

土壤以排水良好、疏松通气、沙多泥少的夹沙土(含沙60%~70%)为好,土层以50~80厘米深厚、上松下实、含水量25%、pH5~6的微酸性土壤最适宜菌丝生长。

切忌碱性土壤。

【产地】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一般多在7-9月,挖后去泥土、堆积,以草甸覆盖,是内部水分渗出,取出置通风处阴干,反复数次,直至干燥,即为“茯苓个”;在稍干、表面起皱时,削去外皮,为“茯苓皮”;中心部分切成块或,即“茯苓片”或“茯苓丁”;带松根者称“茯神”。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质量标准【鉴别】1. 显微鉴别:具茯苓显微特征2. 理化鉴别:呈正反应3. 薄层鉴别: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8.O%(附录ⅨH 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2.0%(附录ⅨK)。

茯苓栽培

茯苓栽培
营养 兼性寄生真菌,其菌丝既能靠 侵害活的树根,又能吸取死树的营养 而生存。喜欢寄生于松树的根部,依 靠其菌丝在树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 分解、吸收松木养分和水分作为营养 来源。
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为18 ℃ -35℃,以25 ℃ -30℃生长最快且健壮,35℃以上菌丝 容易老化,10℃以下生长十分缓慢,0℃ 以下处于休眠状态。 子实体则在24 ℃ -26℃时发育最迅速, 并能产生大量孢子;20℃以下,子实体 生长受限制,孢子不能散发。
母种分离与培养 可从菌核组织、子实体、孢子分离。 按无菌操作得到的黄豆大的苓肉,置于含 PDA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置培养箱中培 养,可获斜面菌种。
原种制备
培养基(培养基配方)配制好以后,装入原 种瓶内(750ml),灭菌后接种斜面菌种,每 支斜面可接5瓶原种,于24℃ ~26℃的温 室中培养25d~30d,菌丝可布满全瓶。
茯苓的栽培方法很多,有段木栽培、 松树桩栽培、活树栽培、松枝栽培、松 毛栽培、代用料栽培等,下面主要介绍 段木栽培方法。
菌种制备
母种
原种
栽培种
准备栽培场 接菌 植入场晒场
挖窖排厢
商品 准备培养料
加工
采收
伐树
剔枝
锯筒
码晒
图25-3 茯苓栽培工艺流程图
(1)选苓场
三、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菌丝体 有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之分。 双核菌丝呈淡灰色绒毛状,有锁状联合, 在PDA培养基上,,在平板上早期可形成 同心环纹菌落。在自然界中茯苓菌丝常生 长在松科植物的死亡根部或附近土壤中, 菌丝直径约2~5um。
菌核 是一种休眠的菌丝组织,形状大小不 一,小的约几十克,大的有几十千克,其 形状有近似球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 新鲜时较软,干燥后外部坚硬,粗糙多皱, 呈黄褐色至褐色,老熟后黑褐色,内部疏 松,白色或淡棕色茯苓肉。 图片

茯苓如何鉴别真假

茯苓如何鉴别真假

茯苓如何鉴别真假茯苓是健脾祛湿的佳品,夏天食用对身体好。

那么大家知道茯苓怎样鉴别呢?接下来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茯苓的鉴别方法在这里提供几个简单的小方法:首先在外形上,假茯苓一般切成茯苓丁,为大小5~8毫米的方形药材,仔细观察,可见表面色泽略有不均匀,有的里面有霉斑,真茯苓断面十分细腻,不会出现粗纤维。

其次在味觉上,假茯苓入口微甜,真茯苓尝起来味道较淡。

最后可以用稀碘液来检验,假茯苓滴加稀碘液后变成蓝黑色,但是真茯苓没有明显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假茯苓遇环境潮湿容易滋生霉菌,产生毒素后,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大家在购买茯苓用药时一定要认清真伪,以防自身健康受到伤害。

茯苓的6种吃法1、茯苓薏米粥。

茯苓15克,薏米60克。

共研细粉,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熟即可食用。

有清热、理脾湿功效。

适用于咳嗽痰多、胸膈痞满或风湿性关节肿痛者食用。

2、莲子茯苓糕。

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共研为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加水和面蒸糕食用。

有宁心健脾之功。

适宜于心阴不足、脾气虚弱引起的干渴、心悸、怔忡、食少、神疲者食用。

3、茯苓膏。

茯苓500克,炼蜜1000克,将茯苓研成细末,加入蜜拌和均匀,用文火熬成膏状,晾凉后装入瓷罐备用。

每次温开水冲服10克,1日2次。

能健脾渗湿、减肥防癌。

适用于老年性浮肿、肥胖症和癌症的预防。

4、茯苓酒。

茯苓60克,白酒500克。

将茯苓泡入酒中,7天后即可饮用。

能利湿强筋、宁心安神。

适用于四肢肌肉麻痹、心悸失眠等。

5、茯苓芝麻粉。

取茯苓、芝麻(以黑芝麻为佳)各等份。

先将茯苓研成细末。

芝麻炒熟,冷后研细粉。

将二者混匀,贮于瓷罐内。

每天早晚各取20~30克,用白水(或蜂蜜水)冲服。

有健脾益智、防老抗衰功效。

常服有延迟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等作用。

6、枸杞茯苓茶。

取枸杞子50克,茯苓100克,红茶100克。

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粗末,每次取5~10克,加红茶6克,用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

每日2次,代茶饮用。

茯苓的作用和功能主治图片

茯苓的作用和功能主治图片

茯苓的作用和功能主治茯苓简介茯苓,又称白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一种真菌类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

茯苓外形呈扁球状或不规则块状,表面光滑,颜色通常为灰白或黄白色。

在中医药理论中,茯苓属于益气健脾药物,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

茯苓的功效1.益气健脾:茯苓可以增强人体的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有益处。

2.利水消肿:茯苓具有利尿作用,可以促进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对于水肿、尿少、下肢浮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安神宁心:茯苓对于心烦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有一定的舒缓作用,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4.化痰止咳:茯苓有一定的镇静止咳的功效,对于咳嗽、痰多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抗炎抗菌: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感染性疾病。

茯苓的主治茯苓在中医理论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脾胃虚弱:茯苓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水肿:茯苓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水肿、尿少、下肢浮肿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神经系统疾病:茯苓具有安神宁心的功效,对于心烦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4.呼吸系统疾病:茯苓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咳嗽、痰多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感染性疾病: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有助于预防和缓解感染性疾病。

使用茯苓的注意事项1.怀孕妇女要慎用:虽然茯苓是一种自然草药,但是怀孕妇女在使用茯苓前最好咨询医生,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茯苓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茯苓前最好告诉医生您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3.遵循剂量规定:使用茯苓时,应该按照医生或中医师的剂量规定使用,不可盲目增加剂量以防止不良反应。

4.注意过敏反应:使用茯苓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请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总结茯苓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安神宁心、化痰止咳、抗炎抗菌等功效。

生药学(带图片)1

生药学(带图片)1

藻、菌、地衣类菌类:冬虫夏草: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灵芝:本品为多孔菌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茯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蕨类植物门石杉科:石杉: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或石杉的干燥全草鳞毛蕨科:绵马贯众:本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狗脊贯众:乌毛蕨科植物单芽狗脊的根茎和叶柄基部。

水龙骨科:骨碎补: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

裸子植物门1.银杏科:银杏叶: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叶。

白果:本品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干燥成熟种子。

2.红豆杉科:红豆杉:本品为红豆杉科植物东北红豆杉或红豆杉的干燥树皮和枝叶。

3.麻黄科:麻黄: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1.马兜铃科:细辛: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根及茎。

前二种习称“辽细辛”关木通: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

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绣球藤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藤茎。

功效与关木通类同。

木通:为木通科植物五叶木通的藤茎。

2.蓼科:何首乌: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首乌藤(夜交藤):何首乌的藤茎。

秋、冬季落叶时采收。

大黄: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虎杖:本品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及根。

3.苋科:牛膝: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习称“怀牛膝”,为“四大怀药”之一。

川牛膝:本品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

4.毛茛科:川乌: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主根附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侧根(子根)的加工品。

黄连: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

习称“味连”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赤芍:为芍药、川赤芍的干燥根。

牡丹皮: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白头翁: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5.小檗科:淫羊藿:本品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地上部分。

茯苓——精选推荐

茯苓——精选推荐

茯苓折叠编辑本段菌核解释中⽂学名:茯苓拉丁学名:Wolfiporia cocos真菌⽣长到⼀定阶段,菌丝体不断地分化,相互纠结在⼀起形成⼀个颜⾊较深⽽坚硬的菌丝体组织颗粒。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茯苓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褐⾊,⾥⾯⽩⾊或粉红⾊。

多寄⽣于马尾松或⾚松的根部。

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古⼈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常⼴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3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即菌丝体、菌核和⼦实体。

1、菌丝体包括单核及双核两种菌丝体。

单核菌丝体⼜称初⽣菌丝体,是由茯苓孢⼦萌发⽽成,仅在萌发的初期存在。

双核菌丝体⼜称次⽣菌丝体,为菌丝体的主要形式,由2个不同性别的单核菌丝体相遇,经质配后形成。

菌丝体外观呈⽩⾊绒⽑状,具有独特的多同⼼环纹菌落。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菌丝体由许多具分枝的菌丝组成,菌丝内由横隔膜分成线形细胞,宽约2-5微⽶,顶端常见到锁状联合现象。

2、菌核由⼤量菌丝及营养物质紧密集聚⽽成的休眠体.。

球形、椭球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块状;⼩者重数两,⼤者数⽄、数⼗⽄;新鲜时质软、易折开,⼲后坚硬不易破开。

菌核外层⽪壳状,表⾯粗糙、有瘤状皱缩,新鲜时淡褐⾊或棕褐⾊,⼲后变为⿊褐⾊;⽪内为⽩⾊及淡棕⾊。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核中⽩⾊部分的菌丝多呈藕节状或相互挤压的团块状。

近⽪处为较细长且排列致密的淡棕⾊菌丝。

3、⼦实体通常产⽣在菌核表⾯,偶见于较⽼化的菌丝体上。

蜂窝状,⼤⼩不⼀,⽆柄平卧,厚约0.3-1厘⽶。

初时⽩⾊,⽼后⽊质化变为淡黄⾊。

⼦实层着⽣在孔管内壁表⾯,由数量众多的担⼦组成。

成熟的担⼦各产⽣4个孢⼦(即担孢⼦)。

茯苓孢⼦灰⽩⾊,长椭圆形或近圆柱形,有⼀歪尖,6×2.5-11×3.5微⽶。

折叠编辑本段⽣长环境寄⽣于松科植物⾚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

古代八大神仙草——茯苓

古代八大神仙草——茯苓

古代八大神仙草——茯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主产于安徽、云南、湖北多于7~9月采挖。

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本品气微,味淡。

以切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之功效。

本品一般用生品,用法用量:煎服,每服10~15g。

二、歌括《药性赋》歌诀:白茯苓补虚劳,多在心脾有眚;赤茯苓破结血,独利水道以无毒。

《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译注:茯苓味甘淡,性平。

甘淡能利水渗湿,所以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停留在体内的水湿从尿道排泄,故可治水湿不化而成痰,以及小便不通等症。

本品有赤白二种,化痰涎常用白茯苓,利小便则用赤茯苓。

三、临床应用1.水肿尿少本品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猪苓、白术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治脾肾阳虚水肿,常与附子、生姜等同用,如真武汤(《伤寒论》):用于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常与滑石、阿胶、泽泻等合用,如猪苓汤(《伤寒论》)2.痰饮眩悸本品善于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常配伍桂枝、白术、甘草等,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饮停于胃而呕吐者,多与半夏、生姜等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3.脾虚食少,便溏泄泻本品味甘,脾经,能健脾补中,渗湿而止泻,使中焦清升浊降,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常配伍人参、白术、甘草等,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4.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本品补益心脾而宁心安神。

道地药材标准 云茯苓

道地药材标准 云茯苓

道地药材云茯苓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云茯苓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云茯苓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 术语和定义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3.2 云茯苓Yun Fuling产于云南丽江、迪庆等地的野生与栽培茯苓及其周边普洱、大理、楚雄等地区的栽培茯苓药材。

4 来源及形态4.1 来源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 f的干燥菌核。

4.2 形态特征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

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

5 历史沿革茯苓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伏苓”,称:“味甘平。

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一名茯菟,生山谷”。

茯苓的基本知识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基本知识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基本知识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大家肯家都听说过,但是你们知道茯苓是什么样子,了解它的功效与作用吗?如果不了解还是看我展示的茯苓图片,以及对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具体介绍吧。

1、茯苓的基本知识
茯苓是一种寄生植物,多寄生于松科植物上,属于菌类植物的一种,它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物质,球形的扁形的都比较常见,而且茯苓的大小不一,表皮为灰棕色,有大量的折皱,内部则是多为白色,略带粉色,它由无数的菌丝组成,有一种特殊的臭味。

2、茯苓的功效
茯苓可以入脾经和心经,具有渗湿利水以及健脾和胃和宁心安神等多种功效,平时经常会用于人类身体水肿和小便不利以及恶心呕吐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治疗时可以把茯苓煎汤服用,也可以把它制成丸剂或得散剂服用。

3、茯苓能抗癌
茯苓是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材,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另外它含有一种茯苓聚糖,这种物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成,也能控制病毒的活性,是天然的抗癌成分。

茯苓对人类的肝脏还有不错的保护功效,平时食用能提高肝细胞活性,预防肝炎和肝硬化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茯苓图片
茯苓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茯灵。

来源:为寄菌多孔菌科茯苓的干燥菌核。

野生者多寄生于赤松或生真马尾松的根部。

大量商品均匀人工栽培,寄生为埋于地下的赤松或马尾松的枝干。

地上无菌苗。

产地:主产于云南省的丽江、兰坪、维西、剑川、楚雄。

安徽省的金寨、霍山、岳西、太湖。

湖北省的英山、罗田、麻城。

河南省的商城、固始、新县。

广西自治区的梧州地区。

此外浙江、广东、湖南、江苏、福建、江西均有生产。

华北、西北、东北等地亦有分布。

性状鉴别:市售商品分个苓(皮苓)、白苓片、白苓块、赤苓块、茯神块、白碎块、赤碎块、茯神木、茯苓皮,分别叙述如下:
个茯苓:(皮苓)呈不规则的球形或块状,大小不一,重量由数克至数公斤不等。

表面棕色至棕黑色。

外皮薄而粗糙,有明显的皱纹或凹沟。

体质坚重。

不易破碎。

断面不平坦,呈颗粒状显棱角。

有的具裂隙,或中间有松根通过。

断面周边淡棕色,内部白色,个别也有淡棕色者。

质细腻,气无淡味,嚼之粘牙。

以云南野生品质最好,又名云苓,体质坚重外皮坚皱,棕黑发亮,断面牙白色,坚结细腻,嚼之粘牙力强。

白苓片:为个苓去净外皮,挑选白净细腻坚实的苓肉切成的薄片,
厚约一毫米,平面长宽均在三厘米以上,(带赤色者称赤苓片)。

白苓块:为个苓上净外皮,挑选白净细腻坚实的苓肉切民的较厚扁平方块,厚约3~4毫米,长宽约3~4厘米,边沿切不成方形的长宽在1.5厘米以上者也包括在内。

赤苓块:形状与白苓块相同唯苓肉颜色带有赤色或黄色。

茯神块:形状与白苓块相同,不分颜色,唯每块上面必须含有细松根一段,松根直径最粗不超过1.5厘米,厚度和苓块相同,木质轻松泡朽。

白碎块:为加工白苓片,白苓块时剩下的边角碎块,呈碎块状,颜色白净。

赤碎苓:形状与白碎苓相同,唯颜色多带赤黄。

茯神木:为外围生过茯苓的较粗的松根,长短不一,一般约在30厘米为下,直径约2.5厘米以下,多弯不直,似朽木,黄棕黄或褐色,质轻松而不显树皮层,外围必须带有天然附生的部分茯苓肉。

茯苓皮:为生产苓片,苓块时剖下的外皮,呈薄片块状,大小不一,表皮棕色,内壁附有赤白色苓肉,质柔软。

主要成分:含茯苓糖、茯苓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组胺酸、胆硷、麦角甾醇和钾盐等。

功效与作用:1、利尿。

动物实验证实有利尿作用,但不及木通、猪苓。

2、滋养。

中医认为茯苓有补性,能健脾补中,可能与其所含营
养物质的作用有关。

3、镇静。

茯苓的镇静作用虽不及茯神,这仍可用于镇静安神。

炮制:生用。

性味:甘、平。

归经:入心、脾、胃、肺、肾经。

功能:利水渗湿,益脾宁心。

主治:气虚劳伤,水肿,痰饮,呕吐,腹泻,遗精,热淋,惊悸,健忘等症。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取其有利尿作用。

治疗一般的水肿胀满,对偏于寒或兼有脾胃虚弱的较适宜,可配泽泻、猪苓加强利尿作用。

兼有阳虚表现者,再加配桂枝或肉桂以通阳(即旺盛血液循环功能。

凡在利水剂中加入桂枝或肉桂,都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而加强利尿,也就是所谓行气化水、气行水行的意思),方如五苓散,适宜程度较轻的水肿。

实验证明五苓散有较强的种尿作用,能使排出的尿量增加112%
2、用于治疗痰饮。

前人的经验是痰饮必用茯苓。

取其有利尿和补益脾胃作用。

一般可用苓桂术甘汤为主方。

痰饮在胃(上腹胀满、胃部有振水音、呕吐清水痰涎,如慢性胃炎),则加半夏、生姜,或用茯苓饮;痰饮在肺(咳嗽、痰多沫、呼吸不畅,如慢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则加配陈皮、半夏、川贝。

3、用于健脾化湿,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上腹胀满,食欲减少,以及脾虚泄泻等。

其作用一是滋养调中;二是利尿渗
湿,肠道水分因而减少,使稀溏的大便变稠。

凡胃阳虚(约相当于消化功能不足)者,都可用茯苓,但需配党参,也就是前人经验所说茯苓能通胃阳、胃阳虚者,参茯必进。

总之,平素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食后或吐或泻,都可用茯苓,并配其它健脾理气药,方如参苓白术散。

如属急性消化不良所致的腹泻,则配苍术,银花。

4、用于镇静安神。

凡有惊悸、失眠,可用茯苓配酸枣仁、远志、柏子仁、五味子等,如补心丹(成药)。

用量:用于健脾益胃或一般利尿渗湿者,9~18g;如湿重有显著浮肿,用量可加大至30~45g。

最大量使用至60~90g,但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处方举例:1、五苓散(《伤寒论》):茯苓18g,猪苓9g,泽泻6g,白术9g,桂枝6g,水煎服。

2、茯苓饮(《外台秘要》):茯苓9g,白术9g,党参6g,生姜4.5g,枳实6g,陈皮4.5g,水煎服。

3、参苓白术散(《局方》):党参12g,茯苓9g,白术9g,陈皮
4.5g,莲肉9g,淮山药12g,苡米9g,扁豆9g,春砂仁3g,甘草3g,水煎服。

注:1、茯苓皮。

功能不消肿,多用于治疗皮肤水肿。

其性味与茯苓相同,但专于利尿,无补性。

常用于治疗较症水肿(如病后体弱所见的面目和四肢肿满),代表方为五皮散(《中藏经》)。

处方:茯苓皮15g,大腹皮9g,桑白皮9g,生姜皮6g,
陈皮6g,水煎服。

注意:如用带皮茯苓,处方上应写带皮苓。

带皮苓为利水作用为主,健脾作用较次,用于治一般不肿而稍重者。

2、茯神。

功能宁心安神,多用于治心宁,惊悸健忘。

其性味与茯苓相同,但长于镇静安神。

动物实验已证实茯神有中等程度镇静作用,但不及酸枣仁,临床两者常配伍同用,方如养心汤。

处方:茯神9g,茯苓9g,黄芪15g,当归9g,川芎4.5g,法半夏6g,柏子仁6g,远志3g,党参9g,肉桂末3g(冲),炙甘草6g,水煎服。

3、茯神木。

治诸筋挛缩,痹痛,中风口眼斜,心悸健忘。

4、茯苓。

茯神拌朱砂使用,称朱茯苓,朱茯神,用以增加镇心安神的功能。

但朱砂不溶于水,应改为冲服为宜。

赤茯苓:性味与白茯苓相同,但补性较差,故补剂中一般不用赤茯苓而用白茯苓。

赤茯苓主要作用为清利湿热,故五淋汤用之配赤芍、栀子等治热淋、血淋(例如表现有热象和血尿的急性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

处方:赤茯苓12g,栀子9g,萆薢6g,甘草梢6g,当归9g,白芍12g,水煎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