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 修辞手法【学习重点】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探究•体验区採究超难体验“语” “文-'魁力里解引子思考:弓I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答案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至可以以恰当的修辞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二析活动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答案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

广告语之所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广告语看修辞:当你看到“晶晶亮,透心凉”“万家乐,乐万家”等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时,是否感到很亲切呢?想必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亲切而难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

它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难怪运用了修辞格的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均不忘呢!那么,广告语主要采用的是哪些修辞格呢?常用的修辞格有: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

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答案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不会留下好的印象。

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广告便会脍炙人口,反之,则会成为“败笔”。

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写广告时,在认识到修辞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了解修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修辞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和沟通。

因此,不能违反广告语言真实、生动、简洁、准确的要求,“过度”运用修辞,会导致沟通的障碍。

前些年,在我国广告界就出现过这种现象,有一则运用夸张的广告,竟达到虚假的程度:“某某某,五十亿人的家庭医生。

”(2)谐音广告的泛滥,不但破坏了汉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而且引起了不必要的反感情绪。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单元知识整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单元知识整合

单元知识整合一、掌握选词和炼句的特点与要求,做到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1.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把主要的意思说出来,不重复,不啰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会令人费解或误解。

概括起来说,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

内部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情境等。

语言得体主要指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

2.语言连贯题是高考语文的热点,这种题型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问题,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三个条件: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上下文语意的呼应。

二、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首先,要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明辨易混辞格。

虽说单独考查修辞格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及易混修辞格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

其次,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和明确效果。

比如有的使表达更鲜明生动形象,有的使表达更充实丰富。

掌握修辞手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运用修辞手法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

第三,要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

因此,近年来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既考语言运用能力,也考思维能力。

要回答得出,回答得正确,首先要想得出,想得正确。

有些考生想不出恰当的比喻,不是因为不懂得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也不知表达怎样一个主题。

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和想象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导学案之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四导学案之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

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

2.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格)。

3.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

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语的特点。

【重点难点】1.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

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

2.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格作更细致的描述,以及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了解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

【学法指导】第一节,阅读“课堂活动”提供的文段,与同学交流阅读后的体会,分析文段的写作风格和选词造句的精妙。

第二节,阅读“课堂活动”中的广告词,逐条辨认这些广告语都用了什么修辞格,想想自己作出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并说明使用了修辞格后,都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三节,按照“课堂活动”的指示对12个例句独立进行分析,找出例句中的色彩词,并按“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5个方面为例句分类。

第四节,诵读“课堂活动”部分中提供的文段,找出描写性的语句。

根据课文指导,摘录这些描写性语句中和“吃”有关的文字,讨论并说说它们各自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探究思考】1.如何进行选词?请举例说明。

2.如何进行炼句?【基础达标】1.写作中的遣词造句,首先是和词语。

选词要做到和。

2.准确就是,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生动就是,要善于使用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3.锤炼句子的基本要求就是________和________。

前者说的是要用最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力求;后者说的是前后句子在和上要恰当地衔接,做到行云流水。

4.选词炼句并没有绝对的技巧,一方面要在平时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另一方面自己动手写文章的时候,也要不断思考,。

高中语文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复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复习总结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2)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主体,重点在 “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 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 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 (3)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高中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 考点十二 修辞手法运用
• 1.考点解说
• 考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强调的是“正确运 用”,而非简单辨析;但正确认知仍然是重要的知识基础。 《考试大纲》规定了八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 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近年高考修辞考查比 喻、拟人、对偶、排比居多。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是 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 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 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 方法。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
• 2.考查方式
•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 在以下题型中去考查:语言运用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 辞方法写作(造句);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 修辞方法在内的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现代文阅读题中, 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 3.方法指要
• (1)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答案 (示例)天边的那朵白云,可能是听了风儿说的蜜语, 羞得飞红了脸,躲藏在遥远的青山后。
• 村前的那条小溪,可能是看了鱼儿做的表演,逗得乐开了花, 雀跃在清幽的山谷里。
• 典题Ⅳ(2012·湖北卷)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 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语言的艺术语言色彩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语言的艺术语言色彩
科目: 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 星期年月日
单元(章节)课题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本节课题
语言色彩
三维目标
1、了解语言有多种色彩,运用色彩的效果
2、解高考中的考法
3、重点练习高考中两种色彩的运用
提炼的课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表达效果,难点在于运用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练习检查导入
修辞练习,导入色彩
检查、强调仿写技法
掌握仿句要领,大胆尝试,并要求在以后的训练中加强训练
阅读
了解
读书108-110,了解语言有多种色彩
引导体会,语言色彩的妙用,鼓励今后在实际中大胆应用,增强语言表现力
1、划出重点
2、理解几种色彩
3、体会各种色彩的效果
小结
褒贬,语体
运用、及辨别的注意事项
牢记语言不光有语义,还有多种意味
课堂检测内容
课件展示,四道高考题
拓展
理解
布置
作业
课后练习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语言的艺术 单元教学教案备课 新人教版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 教案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语言的艺术 单元教学教案备课 新人教版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 教案

高二语文:第六单元语言的艺术单元教学教案(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一. 教学内容:《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第四节入乡随俗——语言和文化二. 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掌握选词炼句的方法。

2. 了解修辞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正确使用修辞。

3.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4. 了解语言和文化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步骤:(一)语言的锤炼1. 锤炼词句的要求例1: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初稿:另一位先生听的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掷到街心。

修改稿:另一位先生听的厌烦,把嘴里的香烟屁股扔到街心。

例2:鲁迅《无题》原稿: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修改稿: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1)准确贴切。

例3:苏联电影《难忘的一九一九》有人报告斯大林说:“英国兵舰撤退了!”斯大林纠正说:“不,他们逃跑了!”①选好关键词。

例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某某(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例5: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②要用好修饰词。

例6:彭荆风《驿路梨花》我们开始烧火做饭。

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2)简练精粹。

例7:原稿:在游行的地方,曾来了地方警察,拘捕了八个游行示威的人。

修改稿:八人被捕。

(3)生动形象。

例8:鲁迅《故乡》:“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①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更准确、更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例9:高风《金黄的大斗笠》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语不惊人死不休导学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导学案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共 2 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

过程与方法:自主研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归纳总结选词炼句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语言的时代性变化,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重点:正确选择词语教学难点:通过例句的揣摩,体会用词的妙处。

学法指导:例举法、讨论法预习案教材助读知识链接:巧妙选择句式(一)短句和长句长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

在下定义或者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适用。

短句,简练明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像宣传口号或广告语就适用短句。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肯定句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则相对委婉、平和。

双重否定会比一般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

练习: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分析:句中A句是双重否定,比B句语气更强烈、坚定。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分析:句中A句是肯定说法,B句是否定说法,后者语意轻弱,语气缓和③A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B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分析:句中A句是双重否定,但比B句语气显得委婉。

(三)陈述句和疑问句设问句,吸引读者的注意,显得亲切自然;反问句,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

(四)整句和散句整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

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顶针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种关系的复句。

整句的修辞作用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可以起到强调某种意义的加强语势的作用。

散句指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

短句的作用是活泼自然,富有变化。

无单调、呆板之感。

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

用整句或散句,或整句、散句并用,都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之比喻篇》导学案(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之比喻篇》导学案(5页)
第4页
学习 总结
第5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请用比喻等修辞改写下面这段话,使之生动形象。
比喻的类别:
梳理探究之二:识别“真假悟空” 下列各句是恰当的的比喻句吗?哪些不是?为什么?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梅花。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5、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 6、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 裕禄等。 7、战士就像国家的钢铁长城一样,守卫祖国的边疆。
第1页
( 二)梳理探究 梳理探究之一:熟悉“家族脸谱” 你能说出下列各句分别是哪一种类型的比喻句吗?为什么? 1、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 还是蓝孔雀? 4、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三)自我小结 ⒈比喻的类别: ⒉构成比喻的条件: ⒊比喻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 1..请写出 5 个含有比喻修辞的成语
2. (2019·新课标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
第3页
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教学设想语言文字应用的第一节,除了要落实本节内容外,还要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本书其他章节内容,形成进一步走进汉语、探究汉语、更好地应用汉语的学习欲望。

为此,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安排有趣的练习,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难重点1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时间2课时一、导入1出示幻灯,问下图怎么读才能成一首七绝?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

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

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

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

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

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

它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古代文人中精于此道者不人。

2材料一:汉语热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高中语文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_修辞手法教案1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_修辞手法教案1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目的:1.了解比喻、比拟的特点和用法。

2.明确高考考查形式,掌握并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比拟的特点和用法。

难点:能辨别并正确运用比喻和比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经典晨读(欣赏积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月色》朱自清)二、生活中“迷人”的修辞(摸底检查)1、成语如花似玉,貌若天仙;枪林弹雨,味同嚼蜡等。

2、谜语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洲上。

(打一植物)3、广告语学生搜集生活中运用到比喻或比拟的广告语预设:(1)金峰牌电视机广告就是一个博喻,用三个明喻“像小溪一样清新明澈,像百灵一样悦耳动听,像鲜花一样色彩鲜明”,形象地表现了该商品图像、音质、色彩等三个主要质量特征。

(2)显然刚被飞利浦吻了一下。

(飞利浦电动剃须刀)三、高考导航(明确考查形式)(精选高考题见学案)《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并且,明确了“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E级。

考查形式:1、语言文字运用(表达连贯、仿写、扩写、变换句式、图文转换等)2、现代文阅读3、诗歌鉴赏4、作文四、双基要点(知识讲授,指点迷津)(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精品」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4-精品

「精品」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4-精品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辞格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比喻、比拟、借代、通感、镶嵌的特点和用法3、运用修辞格知识分析其应用教学重难点掌握并应用辞格特点对诗文时文进行辨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指出下面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证监会忠告股民:近期不要进入股市,否则,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西服进去三点式出来;老板进去打工仔出来;博士进去痴呆傻出来;姚明进去潘长江出来;鳄鱼进去壁虎出来;蟒蛇进去蚯蚓出来;牵狗进去被狗牵出来.....(排比、借代、比喻、夸张)二、历年高考要求掌握的8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比喻、比拟、借代、各自有哪几种?2、比喻与比拟的如何区别?3、借喻与借代的如何区别?要点:1、比喻的种类(1)明喻。

喻词“像、似、仿佛、犹如”。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喻词“是”“成了”“变成”。

例如:有时候爱是粉红的羽毛,谁捧着都有微笑的眼角。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2、运用比喻要注意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②.比喻要合乎事理。

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情感上感觉别扭。

③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A、同类相比。

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B、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C、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D、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2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2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考纲考核要求关于高考语文对修辞手法的考查,2017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为: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E。

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

2.教材位置及内容分析《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位于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六章第二课。

这一章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将要求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不单要符合语法逻辑,还要有美感。

这要求我们要细细品味一字一句,使鉴赏和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本节课从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原则入手,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见修辞,并且把语言表达得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符合社会语言应用的规范,还要把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有趣,这是高中阶段语言学习和训练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学情分析】:高考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是学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但是当它们出现在试卷中,比如牵涉到修辞手法的诗歌鉴赏题,学生不见得能准确辨别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另外,体现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写作,语言表达也是衡量一篇文章的重要标准。

就所带学生的作文书写情况来看,立意是第一大问题区,语言也是其中的一大问题区:语言偏口语化,词汇贫乏,句子表达方式中矩中规,不够新颖、生动、有趣,缺乏文学性和可欣赏性。

所以学习和辨别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而达到熟练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涉及修辞手法的题目中解疑答惑如有神助,而且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在符合语法规范的前提下更加的生动形象、新颖有趣,具有美感,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类型、表达效果。

②辨别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手法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创设题目,促进学生分组合作主动参与、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

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

2.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格)。

3.学习语言的各种“色彩意义”。

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4.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语的特点。

【重点难点】1.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

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

2.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格作更细致的描述,以及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了解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

【学法指导】第一节,阅读“课堂活动”提供的文段,与同学交流阅读后的体会,分析文段的写作风格和选词造句的精妙。

第二节,阅读“课堂活动”中的广告词,逐条辨认这些广告语都用了什么修辞格,想想自己作出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并说明使用了修辞格后,都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三节,按照“课堂活动”的指示对12个例句独立进行分析,找出例句中的色彩词,并按“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5个方面为例句分类。

第四节,诵读“课堂活动”部分中提供的文段,找出描写性的语句。

根据课文指导,摘录这些描写性语句中和“吃”有关的文字,讨论并说说它们各自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探究思考】1.如何进行选词?请举例说明。

2.如何进行炼句?【基础达标】1.写作中的遣词造句,首先是和词语。

选词要做到和。

2.准确就是,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生动就是,要善于使用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3.锤炼句子的基本要求就是________和________。

前者说的是要用最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力求;后者说的是前后句子在和上要恰当地衔接,做到行云流水。

4.选词炼句并没有绝对的技巧,一方面要在平时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另一方面自己动手写文章的时候,也要不断思考,。

5.语言表达只要能够、,即使只是片言只语,能传情达意便无须多言。

【拓展提升】1.试比较分析下面几组句子,说明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①A.他知道非让他去不可。

B.他知道让他去。

②A.我赞成你的意见。

B.我不反对你的意见。

③A.她不是不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B.她会唱,只是怕羞,不愿唱。

2.照应给出的诗句,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诗歌语意完整。

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串影子在小河里。

你走了,,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水,哪里都有小河。

你走了,留下整个的你!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学习反思】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参考答案】【探究思考】1.①注意区别词的不同含义。

要特别注意同义词在程度、范围、感情色彩、语法特点上的细微差别。

如“救济”和“接济”都可以带宾语,但“救济”的宾语常指称群体,而“接济”的宾语常指称个人。

②选择准确贴切的词。

尽可能选择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及思想感情的词语,必须找到唯一的、最贴切的词,把它用到最恰当的位置。

如“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

”“颤抖”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作者“担心灯会灭”的心情相吻合。

③选择生动形象的词语。

形象性的具体词语往往比抽象概念更能感染人,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弄”一“破”,令人叫绝,前者使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后者使“花”顿时跃然纸上,摇曳多姿。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力避窠臼,寻找到新颖别致的词语就更好了。

如“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一“胖”字,将胖绅士的钻、挤丑态形象而幽默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捧腹。

2.①炼句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

很多文章因为某些句子的锤炼特别成功而获得很好的表达效果。

②简洁精炼的句子一直备受推崇。

炼句讲究以少胜多,言简而意丰。

如淮安韩侯祠内有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区区十字,就浓缩了这位楚汉名将的悲剧人生。

③注意句子的连贯。

要表达一个意思,往往需要若干句子的组合,好的组合应自然流畅,如风行水上。

《红楼梦》第29回写道:“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叹,却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情发一心”照应的就是“临风洒泪”与“对月长叹”了。

④巧妙选择句式。

对各类句式,如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常句和变句等都要熟练掌握。

这样,才能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句式表达不同的语义,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基础达标】1.选择锤炼准确生动2.用词要精当不要堆砌陈词滥调新颖别致3.简洁连贯言简意赅内容形式4.多多揣摩细细体会反复推敲5.抓住要害切中事理【拓展提升】1.①中A句“非让他去不可”是双重否定,比B句“让他去”语气要强烈、坚定。

②中A句“赞成”是肯定的说法,B句“不反对”是否定的说法,后者语意轻弱,语气缓和。

③中A句“不是不会唱”是双重否定,但比B句“会唱”语气显得委婉。

2.只留下一双眼睛在露珠里笑容融化在夕阳里3.“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探究思考】1.借喻与借代的区别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比喻与象征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基础达标】1.狭义的修辞就是指修辞格,也就是使用语句的一些特定格式。

修辞格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偏重于变化和特色的,另一类是偏重于变化和特色的。

2.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包括比喻、、、、等。

3.比喻的基本类型有、、三种,用“像”作喻词的是,用“是”作喻词的是,这两种比喻由、喻体和三个部分构成。

4.借代就是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

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

5.排比是把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其语句之间的关系,、同气相求,通过排比,使得文气贯通、一泻千里。

【拓展提升】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青春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青春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2.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写落叶飘零的情景时写道:“一片片的落叶,轻轻悠悠地飘向原野、大道,也飘在人们身上。

”请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修改得形象些,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

3.仿照下面语段的划线句子,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与示例相同。

人的思维情感与看似没有生命的山水有时是相连的,尼亚加拉瀑布,我对你作种种猜测:是不是像高山断崖间悬空的匹练,飞流直下三千尺,让人怀疑来自九天?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一个句子。

要求话题合理,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如果不赋予时间以创造性的价值,它就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带走凋零的青春花瓣,而不能浮起成就的远洋货轮。

5.用比喻的手法写上一段话,使其与引文在内容上融为一体。

(不超于40字)古人云:“开卷有益。

”【学习反思】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参考答案】【探究思考】1.提示: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的不同点是: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

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

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

2.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

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

【基础达标】1.语句意义语句形式2.借代比拟夸张双关3.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暗喻本体喻词4.做代表简洁形象生动风趣5.意义相关同声相应【拓展提升】1.宽容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宽容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宽容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

2.一片片落叶,像蝴蝶拍打着金灿灿的翅膀,轻轻地飞向原野,飞向大道,飞落在人们身上。

3.是不是像静谧幽深的山林里垂落的珠帘,大珠小珠落玉盘,让人疑惑发自冰泉?是不是像悠然飘忽变换的月里嫦娥的披肩,落霞与孤鹜齐飞,让人恍如来自仙境?4.(1)如果不给激情以理性的约束,它就像脱缰的骏马,终将坠入生命的悬崖,而不是奔向人生的通途。

(2)如果不给行动以理想的指引,它就如失去方向的船只,容易偏离人生的航道,而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5.(1)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只有多读书,才能吸收营养,长成参天大树。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不读书。

就无法在时代的大潮中充当弄潮儿。

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探究思考】1.怎样合理地调配词语的形象色彩?2.毛主席写的政论文《别了,司徒雷登》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

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总之是没有人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请你从语体色彩的角度分析一下这段话的修辞效果。

【基础达标】1.语言的色彩意义主要是指语言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