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指导设计

合集下载

第26课《唐诗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第26课《唐诗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诗中体会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审美情趣。
3.增强文化自信:了解王维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4.提高思维品质:通过比较分析《饮酒(其五)》与其他唐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王维的生平为例,介绍唐诗的繁荣时期,强调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教学难点
(1)诗歌的意象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物象中提炼出抽象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表现手法的理解:学生对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难以理解。
(3)文化背景的融入:如何让学生将诗歌内容与当时的文化背景相结合,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举例解释:
-对于意象分析,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意境。
-在讲解表现手法时,可结合具体的诗句,如“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解释其抒情意义,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多媒体展示王维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进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饮酒(其五)》的诗歌内容,熟读并背诵。
(2)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表现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3)了解王维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认识唐诗的艺术价值。
举例说明:
-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理解《饮酒(其五)》的每一句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韵律美,如平仄、对仗等,分析其艺术效果。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部分学生对诗歌的韵律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其次,对于诗歌意象的分析,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我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例如运用更多生动的例子或者采用图解法来帮助他们理解。

饮酒其五教案

饮酒其五教案

饮酒》其五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诗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本诗被编排在高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高一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高中生,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时代,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少,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汉语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诗人隐逸思想。

三、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四、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五、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研讨赏析法。

六、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结合课文中的注释以及《全程设计》的疑问,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美好向往。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古至今,为了名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秦桧、武则天、汪精卫等。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风格特点,积累重点字词,如“结庐”“喧”等。

2.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之情,领悟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追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心境。

2.分析诗歌的意象,如“菊”“南山”等所蕴含的意义。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所达到的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理解诗歌所体现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赏析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展示一些田园风光的图片,如宁静的乡村、金黄的菊花、悠然的南山等,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引出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饮酒(其五)》。

2.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尤其是他的归隐生活,以及田园诗派的特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标记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教师范读,指导读音、节奏和语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朗读处理,注意“见”字的读音和停顿,学生跟读。

3.学生再次朗读,思考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研读课文,分析意象与意境(20分钟)1.分析意象1.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菊、东篱、南山、飞鸟等。

2.讲解菊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高洁、隐逸等,理解诗人以菊自喻,表达自己的高尚情操。

3.分析南山的意象,它不仅是自然景物,更代表着宁静、高远,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4.讨论飞鸟在诗中的作用,它们自由自在的飞翔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2.体会意境1.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那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2.重点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所营造的意境,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不经意间抬头见到南山,这种自然、闲适的状态体现了诗人心灵与自然的契合。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饮酒》其五是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全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2. 通过学习本诗,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三、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读诗、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们说文人的体内有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是酒。

泪酝酿为心中的诗情,酒挥洒为笔下的文字,于是诗歌便氤氲出了酒的醇香。

那你们知道历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饮酒诗的是谁吗,陶渊明,他曾写作饮酒组诗20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其中第五首,也是格调最为雅致的一首—《饮酒其五》(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范读2.全班自由朗读2次。

注意节奏、语气。

3.个别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情感。

4.齐读,进一步感受。

(三)文本细读,品读《饮酒》:引入背景介绍:陶渊明人生的三个时期:28岁之前生活困顿29 —41岁时官时隐42—62岁归隐田园1、远离世俗(1).“而无车马喧”的弦外之音,你读懂了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诗歌创作环节让学生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我感觉对他们的引导和启发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写作特点,提升创作水平。
另外,课后我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对<饮酒(其五)>中陶渊明的退隐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引入更多关于陶渊明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及其作品。
-对仗:分析诗句的对仗结构,如“采菊”对“见南山”。
-夸张与拟人:探讨诗句中的夸张与拟人手法,如“悠然”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2.教学难点
-字词理解:对<饮酒(其五)>中的一些生僻字词进行深入解析,如“悠然”、“东篱”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
- “悠然”:解释“悠然”在诗句中的意义,如何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 “东篱”:解析“东篱”的寓意,联系诗人田园生活的背景。
-诗句内涵挖掘: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分析此句如何表现诗人追求田园生活的理想,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诗歌鉴赏:教授学生如何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方面鉴赏诗歌,提升文学素养。
-陶渊明生平: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归隐田园的背景。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饮酒(其五)>的深入鉴赏,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背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其次,在讲解诗句的内涵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仍存在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字词,我打算在下一节课前,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优秀6篇)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优秀6篇)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优秀6篇)《饮酒》诗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描述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第26课《饮酒》(其五)教案

第26课《饮酒》(其五)教案
-诗词创作的背景了解:学生可能对东晋时期的文学背景和陶渊明的生平了解不足,这会影响对诗词的理解,教师需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感知。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中的诗句感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朗读版本的《饮酒》诗其五,让学生对比感受不同的韵律美,进而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中的诗句深层含义理解,教师可以举例解释“悠然自得”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悠闲自在,而是代表了一种超脱物欲、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第26课《饮酒》(其五)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6课《饮酒》(其五)教案,本节课将围绕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饮酒》诗其五进行深入学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并理解《饮酒》诗其五的全文,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分析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3.解读诗中的关键字词,如“悠然”、“自得”等,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陶渊明哲学,分析其价值,并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饮酒》(其五)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陶渊明的隐逸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诗中的“悠然自得”和“采菊东篱下”等诗句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关于诗句的理解,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但在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时,部分学生仍显得有些吃力。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品味诗句,例如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意境。

《饮酒》其五教案

《饮酒》其五教案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悠然洒脱的心境,读出诗歌的情感。

2.将诵读与传统吟诵相结合,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体悟陶渊明摆脱世俗名利的羁绊,回归自然田园,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以品带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

难点:理解陶渊明远离世俗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吟诵法、品析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以酒引入本诗。

2.初读感知,“酒”意微醺。

(1)学生自由诵读。

(2)全班齐读。

3.品析感悟,“酒”后心声。

(1)【小组合作交流】品析诗意,思考如何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朗读技巧:语气、语调、重音、语速。

)预设:悠然_____南山(换字品析)。

描绘写景句的画面,感悟意境及情感。

(2)拓展思考:请结合理解,为本诗再拟一个题目。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拟标题的方法。

教师简单讲解“饮酒”为题目的妙处,落脚朗读要读出酒后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语速舒缓,语气轻松愉悦。

)4.吟诵品味,“酒”韵悠长。

【小组合作读】设计一个诵读或吟诵展示。

(个人及小组形式均可)(几位同学展示其他诗歌的吟诵。

)教师指导吟诵本诗方法: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

(小组合作展示诵读或吟诵。

)全班一起吟诵。

五、板书设计:在人境第一层(果)←心远地自偏(因)无车马喧悠然→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第二层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有真义→归隐乃人生真谛。

《饮酒(其五)》优质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优质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优质教学设计《《饮酒(其五)》优质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设想】古典诗歌是我们的浸透着文化精神的母语。

以语言游戏活动的形式,把古典诗歌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走近一种“诗意地栖居”的文化生活方式,应该成为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诗歌精神?诗人杨炼说:“那就是:以‘诗歌’一词命名的、持续激活诗人的精神。

”诗歌文本,作为某种精神的反射,蕴含着智性治疗、精神砥砺的文化力量。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学习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抵达诗歌的文化精神深层呢?作为文学家的汪曾祺指出:作品的语言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养;必须由语言入手,并始终浸在作者的语言里。

而作为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叫做想象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

这给我们的诗歌教学带来启迪:欲抵达诗歌的精神境界,就要抓住诗歌的语言及其灵魂——文化生活方式。

用个公式来说,就是:语言→情感→精神。

《饮酒(其五)》是古典诗歌中的典范作品,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进入诗歌的语言世界,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进而把握诗句的主旨,深层次理解诗歌的文化精神。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情感;2、细读品析,把握诗歌的语言及主旨;3、拓展综观,深刻理解诗歌的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透过语言分析把握诗句的主旨。

难点:结合背景知识,深层次理解诗歌的文化精神。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式】语言游戏,三级阅读理解。

【教学过程】一、语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陶渊明是东晋时代的一位伟大诗人,我们已经学过他的作品有《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里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而寄酒为迹也。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曾作《饮酒》诗二十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第五首。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饮酒》(其五)文本解读(修改稿)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中学李尧天一、原文:《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解读:《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大多是写诗人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自得其乐的兴致和领悟。

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富有生活情趣,又颇有理趣,诗人独特的人生志趣影响深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远离官场,再也不用过往日迎来送往的日子,不用再见不喜欢的人,不用再说不喜欢的虚伪的官场套话,心情非常轻松快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诗人因为心已远离官场名利的诱惑,即使身处闹市也心静如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过心仪的田园生活,欣赏居处周围的美景,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至返璞归真的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妙不可言,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真是“此诗有真味,如说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很多美妙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句诗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思想的韵味,寄情深长,耐人寻味,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三、文本教学策略策略一:反复诵读,诵读成诵。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如听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自由读、背诵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的韵味。

策略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做真人说真话的快乐。

《饮酒》(其五)微课教案

《饮酒》(其五)微课教案

《饮酒》(其五)微课教案《饮酒》(其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懂诗歌大意,感受诗词之美。

2、能借助相关的资料,产生合理联想,理解诗人的隐者心境。

3、能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理解性描绘。

二、教学难点:1、能借助相关的资料,产生合理联想,理解诗人的隐者心境。

2、能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理解性描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东晋时候的著名诗人,喜欢读书喝酒写文章,喜欢菊花。

他是世外桃源的总设计师。

(引出诗人XXX)(二)作者简介:XXX,名潜,字元亮,自号XXX先生,东晋文学家。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XXX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XXX,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我们学过XXX的哪些作品,假如在这些作品中选一句话为他代言,你觉得额可以是哪一句?说明注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脍炙人口,这是我们一提到XXX就会想到的诗句。

(三)教师范读(四)深入探究1、归隐之心过渡:请看课文的课下注解1,《喝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以后。

(1)《喝酒》组诗的创作背景:资料:序文“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XXX 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说明注解:XXX归田以后,生活过得很贫苦,甚至写过一首题为《乞食》的诗。

那么怎样会著名酒?在《喝酒》组诗中有一首交代了这个原委:就是一个同伙送来的,这个同伙带着上边的命令来请他出去做官。

XXX只是把酒留下,做官的恳求就拒绝了,他是这样拒绝的“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这两句诗可以读出一种坚决果断之意。

其实,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归园田居》中,有一句话“道狭草木长,XXX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亦可体现其坚决果断。

(2)朗读前四句,感受诗人的隐居之心:1)XXX坚决地选择隐居,他隐居到哪里去了?这个地方怎么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一等奖教学设计

一、原文:《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解读:《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大多是写诗人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自得其乐的兴致和领悟。

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富有生活情趣,又颇有理趣,诗人独特的人生志趣影响深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远离官场,再也不用过往日迎来送往的日子,不用再见不喜欢的人,不用再说不喜欢的虚伪的官场套话,心情非常轻松快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诗人因为心已远离官场名利的诱惑,即使身处闹市也心静如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过心仪的田园生活,欣赏居处周围的美景,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至返璞归真的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妙不可言,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真是“此诗有真味,如说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很多美妙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句诗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思想的韵味,寄情深长,耐人寻味,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三、文本教学策略策略一:反复诵读,诵读成诵。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如听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自由读、背诵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的韵味。

策略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做真人说真话的快乐。

当前社会造假的东西太多,为了利益,各种阶层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说假话造假货,所以引导学生做真人的教育为当前教育的重点,而陶渊明的为人和诗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饮酒(其五)》优秀教案及反思

《饮酒(其五)》优秀教案及反思

《饮酒(其五)》优秀教案及反思《《饮酒(其五)》优秀教案及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赏析本诗的重要意象和炼字;背诵全诗2.过程与方法:诵读涵咏法;批注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远离世俗名利,回归自然、田园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赏析本诗的重要意象和炼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钟嵘在《诗品》中称一位诗人为“古今隐逸是人之宗”,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陶渊明)请结合书上注释1和课外阅读材料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陶渊明。

名潜,子元亮。

东晋诗人。

田园诗派鼻祖。

性嗜酒,好读书,常著文章自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东晋朝纲混乱,社会黑暗,世人向往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高风亮节,愤然辞官。

——不为五斗米折腰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他的《饮酒》。

请人来黑板写一下酒字。

二、读诗韵自由朗读本诗。

从句数、押韵、对仗思考本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

为古体诗: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找出本诗的韵脚(an),自由读一读。

请男、女两位同学各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在书本划分本诗节奏。

然后一位同学上台划分。

有可能有疑问的地方:1.何。

则进行释义:怎么,为什么,突出疑问语气,故单独划分。

并指导疑问语气的朗读,学生读,师范读,全体读。

2.相与。

释义:一起。

故划分时不能分开。

展示全诗节奏:齐读感韵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品味悠然本诗的感情基调可以用诗中哪一个词来概括?(悠然)自由读全诗,找出蕴含“悠然”之意的词、句或意象,思考你从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仿照示例进行批注。

《饮酒(其五)》教案

《饮酒(其五)》教案

《饮酒(其五)》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3.揣摩意象,品味词句,了解诗人的品格和志趣,感悟诗中营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

4.引导学生探究“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并表达诗人“真意”的内涵,引导学生探究“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诗歌的教学,除了诵读、疏通大意,还要逐步让学生结合诗人生平、诗歌创作背景及诗歌具体内容,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所授课的班级是一个平行班级,学生对语文比较喜爱,但存在分析问题不深入、不全面,表达能力较弱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也不爱主动发言。

《饮酒(其五)》一诗,虽含蓄但大意浅显、意象可感、情感倾向明显,是培养学生归结主旨和用语言表达主旨的很好的题材。

因而,本课设计以本诗为例,引导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归结诗歌主旨”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层次且较全面地用语言表达主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作家喜欢饮酒,他们的创作与饮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饮酒之作几乎成为传统的文学题材。

你知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饮酒诗的诗人是谁吗?他就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五言古诗——《饮酒(其五)》,这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

这组诗共20首,今天学习其中流传最广的第五首。

二、初读诗歌——读准(略讲)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歌的节奏通常是2/3,同学们先来读一下。

(生读、师读、生再读)三、理解诗歌——读懂(详讲)(一)了解诗歌探究主旨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理解这首诗,针对本诗,我只提、也只讲一个问题——“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具体指什么?看到这个问题,同学们是不是觉是很突兀啊?老师二话不说,就对诗歌的最后两句提问了,而最后两句通常都是揭示诗歌主旨的。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诗词,体会不同体裁的诗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文大意。

3.学习《饮酒》(其五),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重点:1.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文大意。

2.学习《饮酒》(其五),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饮酒》(其五),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诗词五首》中,有两首古体诗,分别是《饮酒》(其五)和《雁门太守行》;两首近体诗,分别是律诗《春望》和绝句《赤壁》;还有一首词《渔家傲》。

不同体裁的诗歌,韵律、节奏也不同。

近体诗在句数、对仗、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律诗。

这一点在第三单元已经集中学习过,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二、夯实基础(一)诗文朗读1.情境诵读播放《饮酒》(其五)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入情入境,带领学生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字词正音3.自由朗读引导:这五首诗歌的节奏韵律各有特点,请你根据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划分节奏,反复诵读诗歌,细加品味。

以《饮酒》(其五)为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预设:《饮酒》(其五)是一首古体诗,韵脚是“喧”“偏”“山”“还”“言”。

偶句全押ɑn韵。

应该这样划分节奏。

教师点拨:古体诗,为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各种诗体的通称。

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用韵也较自由。

词又称“长短句”,每个词牌都有相应的格律,但由于各句长短不一,较之近体诗还是显得自由灵动,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二)作者简介过渡: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诗词的作者吧!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

语文文学精选饮酒(其五)教案优秀范文设计3篇——教学实践中的“饮酒教案”

语文文学精选饮酒(其五)教案优秀范文设计3篇——教学实践中的“饮酒教案”

语文文学精选饮酒(其五)教案优秀范文设计第一篇:《醉眼朦胧见素月》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唐代诗人Li Bai的《将进酒》和宋代诗人Su Shi的《赤壁怀古》中关于饮酒的描写,学习饮酒文化和诗歌欣赏,在欣赏苏轼《江城子》中理解“饮酒使人开怀畅畅快快”的境界。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唐代诗人Li Bai的《将进酒》和宋代诗人Su Shi的《赤壁怀古》的诗句,引导学生思考饮酒的文化背景和饮酒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

2.导读环节教师给学生们分析探究“饮酒使人开怀畅畅快快”这一境界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参考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等材料阐述饮酒的意义。

3.教学设计(1)学生阅读《将进酒》,找出诗中描写饮酒的段落,并解释作者的用意。

(2)学生阅读《赤壁怀古》,结合历史内容,探究作者饮酒的情景和表现。

(3)学生欣赏苏轼《江城子》,品味诗人对于酒的吟咏。

4.课堂练习(1)请同桌围绕饮酒的文化、饮酒的种类、饮酒的含义及饮酒的负面影响展开讨论。

(2)请同学仿写经典诗歌,以饮酒为主题,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诗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在欣赏诗歌中理解饮酒的文化和意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美好的素材。

第二篇:《人生若只如初见》教案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蜀道难》、清末著名诗人于谦的《喜雨》以及其他名人名言,了解饮酒在人生中的不同意义,培养学生优美的文学品味和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饮酒是文明的亲密语言”等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梳理文化背景教师介绍饮酒文化具有的历史渊源,让学生对饮酒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

3.阅读诗歌请学生阅读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的《蜀道难》、清末著名诗人于谦的《喜雨》等诗歌中的描写饮酒的片段,并解读其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

4.名人名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世界上许多名人在饮酒情况下的名言,如徐志摩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让学生对饮酒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小学部编本】】教育部审定版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小学必备】下

【【小学部编本】】教育部审定版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小学必备】下

《饮酒》(其五)文本解读(修改稿)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中学李尧天一、原文:《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解读:《饮酒》诗一组二十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写的,大多是写诗人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这首诗写心远世俗、欣赏自然、自得其乐的兴致和领悟。

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富有生活情趣,又颇有理趣,诗人独特的人生志趣影响深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远离官场,再也不用过往日迎来送往的日子,不用再见不喜欢的人,不用再说不喜欢的虚伪的官场套话,心情非常轻松快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诗人因为心已远离官场名利的诱惑,即使身处闹市也心静如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诗人以悠然自得的心态过心仪的田园生活,欣赏居处周围的美景,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至返璞归真的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妙不可言,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真是“此诗有真味,如说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很多美妙的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句诗有“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思想的韵味,寄情深长,耐人寻味,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三、文本教学策略策略一:反复诵读,诵读成诵。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如听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自由读、背诵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的韵味。

策略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做真人说真话的快乐。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饮酒》其五一、教学目标:1.了解《饮酒》其五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能够理解并鉴赏《饮酒》其五的诗歌语言和艺术形式。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饮酒》其五的深层含义。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读后感或论文作文。

二、教学重点:1.了解《饮酒》其五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理解《饮酒》其五的诗歌语言和艺术形式。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饮酒》其五的深层含义。

2.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读后感或论文作文。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对杜甫的《饮酒》进行简要复习,准备随机提问学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呈现】2.准备一份改编的《饮酒》其五的诗词,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内容。

随后,由学生依次朗读改编诗词的每一段,再进行全课共读。

【改编诗词】危楼高百尺,可以御寒。

须知保安好,无患灭难。

朝辞白帝彩云间,夜泊沉吟黄鹤洲。

笑谈渴醉相逢脱,舞蹈为之振衣裳。

日暖莺和紫厨汤,柳儿何足久为羊。

舞鹤双飞空有益,饮酒其五行何忙?鹏门对酒当歌舞,红粉倾国笑颜开。

宴饮长似久故乡,执壶诗赋泛乐海。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归纳《饮酒》其五的主题思想。

提示问题:杜甫在《饮酒》其五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考?他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和寓意?4.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自己的归纳和理解。

5.教师将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并展示诗句解读的方法和技巧。

6.复习和巩固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诗句鉴赏练习。

选择《饮酒》其五中的几句重要诗句,进行语言表达、形象描写和寓意解读。

【拓展延伸】7.告诉学生,他们需要撰写一篇关于《饮酒》其五的读后感或论文作文。

提供一些撰写的建议和提示,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总结】8.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的总结,概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提醒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方法:1.随机提问法2.全课共读3.小组讨论法4.群体展示法5.指导引领法6.课堂练习法六、教学工具:1.教学投影仪2.《饮酒》诗歌文本3.改编的《饮酒》其五的诗词4.小黑板和白板笔七、学生评价方法:1.导师以小组讨论为主,观察并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饮酒其五》教案4篇

《饮酒其五》教案4篇

《饮酒其五》教案优秀4篇《饮酒其五》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播放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当他做彭泽县令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当天职官回乡,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等大量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活方式。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中为数不多的“真人”,所以我的教学策略是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陶渊明和他的诗,在这样的活动中去领悟陶渊明“真人”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熏导。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沥林中学李尧天一、设计策略策略一:反复诵读,诵读成诵。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如听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个人自由读、背诵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的韵味。

策略二: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做真人说真话的快乐。

当前社会造假的东西太多,为了利益,各种阶层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说假话造假货,所以引导学生做真人的教育为当前教育的重点,而陶渊明的为人和诗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背景: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着名田园诗人。

中心:他描写农村风光的恬美和静穆,劳动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全文▲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词:心远。

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特点。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心远地自偏”以上四句的思想意蕴是什么?哪几句诗是写景的?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强调归隐在心志不在形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写出了陶渊明宁静安详、安逸恬淡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一句怎么理解?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

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分)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

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所以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

“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

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

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

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特色。

2、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意境及语言。

4、积累文言字词。

5、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教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设计:《饮酒(其五)》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袁宏道,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二、题解、简介作者、背景。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着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饮酒》。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三、教师范读全诗,学生齐读,了解大意明确: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一、忆海拾贝,走近李白: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师: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对李白了解多少?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学生:交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例如:1、“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民。

2、“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3、“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师:说得真好!思乡的李白,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怀才不遇的李白,自信乐观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

今天,我们将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一次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

看看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师:“行路难”,一个“难”字道出了李白心中的忧愁,到底李白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呢?下面我们将一起走进诗歌,共同来品味。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一)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师:知道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行路难》的吗?师:《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

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12——34乐观5诗人正是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积极追求,乐观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的高尚风格。

6、在这首诗歌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是一个铁骨铿铿的李白,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一个英风傲岸的李白,一个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我们为李白的诗折服,更为这些诗歌中所展现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

五、赏析诗歌艺术手法师:我们知道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在这首诗歌里,这种浪漫主义的风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夸张的描写、丰富的意象、巧用历史典故、跳跃式的结构)六、小结: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愤懑中挣脱,洋溢着自信风采的李白。

诗人用浪漫的笔法、跳动的韵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记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实,行路虽难,我们只要努力,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人争名夺利,有的人为了使自己在官场中爬得更高,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打击他人,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之流。

当然也有少数人厌恶官场,辞官不做,却愿意远居田园,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如陶渊明,这一类人我们一般称之为隐士。

(陶渊明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二、板书课题、题解、简介作者。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着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心无车马喧?2、研习第二层?提出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

?⑵?“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明确: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

“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

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