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对空寂清妙之美的追求

合集下载

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

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

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擅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他的诗歌创作,受隐逸之风和禅宗思想的影响较大,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与禅的静默观照合而为一,神会于物,超入禅境,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有一种冲淡空灵的缥缈神的。

被视为古代山水诗创作的正宗。

王维(701—762)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与李白、杜甫并称盛唐时期三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达到了意境浑然的境界,在用文字塑造形象中,大量地融入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以往文字的间接性局限,以诗的形式再现了画的意境,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绘画般优美而深广的意境。

难怪苏轼有如此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也是王维诗歌的特点,他精通音律,又擅长绘画;是少有的全才,的确,王维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具有静逸明秀、空明宁静之美;他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是的代表作家,二十岁就中进士,由于过早的接触到了官场,所以在他年近三十岁左右就开始了他的亦官亦隐的生活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据说,王维的母亲始终是吃斋念佛的,中年时期,由于官场的不得事,就已无意于仕途荣辱;到了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早年对功名亦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王维的空灵世界

王维的空灵世界

王维的空灵世界王维的空灵世界导语:王维深受佛学影响,其心境平和淡泊,常以澄澈、虚静、恬淡的心境体味着人生和宇宙的空寂清幽。

也因此,其山水田园诗以无承有、以静载动,在空寂闲淡、静谧清幽的意境中呈现出玲珑剔透、干净澄澈的空灵美。

被誉为“诗佛”的唐朝诗人王维的“山水诗”在我国异彩纷呈的艺术王国里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汲取了佛学“挑水砍柴,无非妙道” 的精髓,以一颗纯净、澄澈、虚静的心体味着世间万物自由自在的生命,营造了一个空寂闲淡、静谧清幽的玲珑剔透、干净澄澈的空灵世界。

一清幽、闲适的艺术境界“境”本为佛教用语,指色、声、臭、味、触五境。

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结合,形成了禅宗。

禅宗的慧能认为每个人都有佛性,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慧能之后的禅宗更主张在日常生活中修禅心、味禅道,吃饭、走路、挑水、砍柴、睡觉等无不体现禅的意味。

《五灯会元》记载了天柱崇慧禅师和门徒的对话。

门徒问:“如何是禅人当下境界?”禅师回答:“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禅宗认为只有通过“一朝风月”,才能悟到“万古长空”。

“万古长空”象征着亘古、静寂的本体,为静;“一朝风月”展现着活泼、灵动的现实,为动。

在活泼灵动的生命中体验永恒的、空寂的宇宙本体,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此时的“境”已体现为活泼灵动的生活现象和永恒空寂的宇宙本体的高度统一。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及至唐朝,佛学与玄学合流且日渐繁荣,禅宗“不立文字,直指本质”的思维方式影响到诗歌、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

尤其是在诗论方面,王昌龄的《诗格》首次把“意”和“境”连用:“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当“境”进入美学、艺术领域,就呈现出了解说不尽的艺术韵味。

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

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

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王维诗词的空静之美王维擅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他的诗歌创作,受隐逸之风和禅宗思想的影响较大,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与禅的静默观照合而为一,神会于物,超入禅境,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有一种冲淡空灵的缥缈神的。

被视为古代山水诗创作的正宗。

王维(701—762)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与李白、杜甫并称盛唐时期三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达到了意境浑然的境界,在用文字塑造形象中,大量地融入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以往文字的间接性局限,以诗的形式再现了画的意境,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绘画般优美而深广的意境。

难怪苏轼有如此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也是王维诗歌的特点,他精通音律,又擅长绘画;是少有的全才,的确,王维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具有静逸明秀、空明宁静之美;他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是的代表作家,二十岁就中进士,由于过早的接触到了官场,所以在他年近三十岁左右就开始了他的亦官亦隐的生活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据说,王维的母亲始终是吃斋念佛的,中年时期,由于官场的不得事,就已无意于仕途荣辱;到了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早年对功名亦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的审美探微

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的审美探微

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的审美探微【摘要】王维受佛教禅宗哲学的影响颇深,在其创作过程中,他将禅宗的虚静空明融入到山水诗的创作之中,创造出一种空寂闲静的意境。

笔者从王维的山水诗入手,在具体的分析论述中探寻其空寂闲静的意境美以及其独创性和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空寂闲静;意境;禅宗前言王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诗坛中独占一隅,备受称赞。

唐代宗称王维为“天下文宗”,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标举王维与王昌龄,储光曦共为开元诗坛的代表,并指出王维的诗“词秀调雅, 意新理惬, 在泉为殊,著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杜甫称王维的诗为“秀句”,谓“最为秀句寰区满, 未绝风流相国能。

”苏轼亦评价其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直到现在,赞叹声依旧不绝于耳。

综观王维的山水诗,空灵静谧,清丽悠然,超脱世外,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宁静清空的世界。

这里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随遇而安;有“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超脱淡然;有“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的安详静穆,为我们创造出一种空寂闲静的意境。

一、王维山水诗中空寂闲静意境的具体表现王维的山水诗创造了空寂闲静的意境,在诗中,“空”字随处可见,如“空山”、“空林”、“空翠”等。

它所传达出来的是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在这里,有无相生,动静结合,虚实交错,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空寂的审美环境,空灵秀丽,流连忘返。

“静”是佛家术语,也是中国哲学的范畴之一,在《老子》中就有“致虚极,守静笃”之说。

在王维的诗中,诗人置身于大自然,抛弃杂念、排除功利,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与自然有了紧密的契合,造就了一种的闲静心境,自由自在,无为无碍。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这种空寂闲静的意境随处可见。

《辛夷坞》中豁达之意缓缓外露,“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作者用“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写出了芙蓉花在空寂无人处自开自落的景象。

诗中表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正因为作者内心的空寂与淡然才会从容的看待自然与人生。

品王维的诗,如何理解诗中清冷幽邃,无一点人间烟气的禅意

品王维的诗,如何理解诗中清冷幽邃,无一点人间烟气的禅意

品王维的诗,如何理解诗中清冷幽邃,无一点人间烟气的禅意王维从一出生开始,注定与佛和禅有着不解之缘。

我们从他的名字可以看到,王维字摩诘,而维摩诘三字连起来,正是古印度毗舍离的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

他虔诚修行,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修成了“烦恼即菩提,不离生死、不证涅盘”的不二法门,是佛教诸大菩萨入世之代表。

王维一、王维与禅的渊源王维幼年丧父,是母亲将他抚养长大的。

他的母亲是佛教禅宗北宗大师神秀的亲传弟子、北宗七世祖普寂禅师的俗家弟子,是一位精通佛法的在家居士,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在她的影响下,王维从小信奉佛教,长年吃斋念佛,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

也可以说,王维童年时便种下了佛禅的慧根,这种慧根影响了他的一生。

王维少年时便才华横溢,二十一岁中进士,先后做过拾遗、御史、郎中等官职,曾担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身在仕途,心在禅境,虽因生活所累不得不出仕,但他的心是向往山林、渴望自由的。

他在官场特立独行,不拉帮不结派,很少参与政治斗争,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性,追求内心的和谐。

他人在官场,心却在修行,因为《维摩经》上说,只要有修行之心,在官在野都可以做到心灵的解脱。

王维喜欢与佛门中人交往,他的朋友中,有很多佛门高僧。

禅宗南宗的神秀禅师是他的好友,神秀禅师的“色空有无”观对王维的影响很大,王维也学会了用“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来看待世界。

正如他的诗中写的那样:“心舍于有无,眼界于色空。

故目可尘也,而心未始同”。

王维王维思想的转变固然与少年时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关,但也与他的人生经历分不开。

他年末弱冠时,便以文章闻名,而且多才多艺,“性娴音律,妙能琵琶。

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

王维甫到长安,便以风流倜傥的外形和满腹的才华而名动长安,是长安王公贵族门上的常客。

特别是他在开元九年高中状元之后,他的诗,意气风发、斗酒百千,朝气蓬勃,活脱脱是一个睥睨天下,壮志凌云的青年才俊。

王维在《少年行》中写道:“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论王维山水诗的宁静与空明

论王维山水诗的宁静与空明

论王维山水诗的宁静与空明姓名:熊伟导师:邹艳摘要:王维山水诗的最大贡献,在内容上是诗与禅的融合,在创作方法上是诗与画的融合。

由于这两种融合,他成功地创造出空灵清远的艺术意境,在中国诗歌史中,他是独树一帜的。

王维的山水诗又是禅趣的完美体现,是画,是乐,更是生命最初的神妙。

读他的诗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富有美与趣,找到灵魂的栖息地,尽情享受那份宁静与空明。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趣宁静空明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盛唐诗人。

他们“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而在唐代诗坛上,王维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

在李白未到长安、杜甫未成名时,王维已名噪京师,当时曾有“天下文宗”之称。

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盛唐是唐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王维集诗歌、绘画、音乐、书法于一身,很显然是盛唐文化的凝聚。

奠定王维在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歌咏归隐的山水田园诗创作。

盛唐是禅宗勃兴的时期,盛唐士大夫几乎“人人谈禅”,奉佛与隐逸在盛唐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独善其身”、“独抒性灵”的一条颇具时代特色的终南捷径。

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唯一享有“诗佛”美称的诗人,他的佛学理论非常精深,同时他又能坚持宗教实践,深得禅家三味,读了王维的诗后就知道,能在幽独情境的描写中抒发自己的心灵的自在,细读品味,联系唐代其他诗人的作品,你就能深深的领悟到禅的宁静淡远,空明澄澈底蕴。

(一)自然的宁静清幽王维山水诗最擅长于描写幽寂静谧的环境,营造自然宁静的氛围从而形成其独有的空灵寂静的艺术风格。

王维诗中宁静的形成体现在:1. 以动衬静如《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描写山水的五言律诗。

全诗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客观事物有静有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

诗歌作为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注重社会生活的动静对立与统一,并用于诗歌描写之中,从而构成丰了富多彩的动静交错的诗意美。

浅谈王维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浅谈王维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浅谈王维归隐诗的空静之美考生姓名:张国伟考生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城头中心校摘要:王维的归隐诗中带有浓厚的禅意,王维诗中的“空”源自禅宗所说的“缘起性空”观念,静寂的环境是诗人体验“空”境的一个基础,“空”不能离“静”,王维诗中的“静”有别一般的静,是以动见静,王维的诗中充满着一种空静的意境,这是因为王维自幼是在禅宗的思想熏陶下成长的,政治上饱受压抑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希望远离尘世间的喧嚣,找一个安静干净的世界。

在禅宗的世界,他的心得到宁静,他热爱山水,他选择半隐居生活,在山水中游历,思考禅佛的深奥,思考人生的哲学。

王维的归隐诗中渗透着他的禅宗思想,王维归隐诗中的禅意表达了诗人的人生理想,表达了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而王维归隐诗中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诗中的“空”、“静”,是诗中那种透着禅宗佛理的空灵的意境。

他善于写“空”、“静”之景,能够用静定从容的闲适心情,去观察人和自然,正是由于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视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趣味澄澹,神意盎然。

关键词:王维归隐诗美感意境空静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诗人。

他的山水诗语言非常平淡自然,意境高妙。

从他被人们尊称为“诗佛”就可以看出禅与王维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作者的诗中充溢着禅,特别是在归隐诗中。

王维的归隐诗中渗透着他的禅宗思想,王维归隐诗中的禅意表达了诗人的人生理想,表达了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而王维归隐诗中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诗中的“空”、“静”,是诗中那种透着禅宗佛理的空灵的意境。

一、王维归隐诗的“空”、“静”从王维的归隐诗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恬静而淡泊,是诗人的悠闲自在,悠然自得,是“空山不见人”,是“空山新雨后”,是“夜静春山空”,是“薄暮空潭曲”中一个“空”字。

王维看到了无尽“空”中的人和物,他穿透了那本是一无所有的空境,去开创了静谧背后又一片生机盎然的天空。

王维的归隐诗中带有浓厚的禅意,因此后世的人皆称誉他为“诗佛”,而这些禅意往往是通过特别的用字去表现,“空”就是最普遍的一个例子。

王维《辋川图》中的空灵静寂美学思想

王维《辋川图》中的空灵静寂美学思想

王维《網川图》中的空灵静寂美学思想
作者:魏征冷万崇
来源:《美与时代•中》2020年第07期
摘要:王维是唐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造园艺术家,其作品给人一种“澄淡空寂“的禅意之境.他以超越世俗的审美心胸追求着“心物融合“的高妙境界,其中他的造园思想很好地利用了这种艺术思维并完美地呈现出来,也对后来的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书写了完
美的篇童。

文童以王维营造的园林作品《網川图》为例,结合相关诗集《網川集》里描述的意
境,试分析其表达的禅意意境以及朴素、静寂、空灵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網川图》;空灵静寂;美学思想
一、禅宗美学
禅宗是佛教的一大宗派,讲究心性的养成,认为万事万物的终极是趋向虚无缥缈的静寂境界,讲究心灵上的感悟,主张的美学思想与传统的宗教崇拜的观念不同,弓I导人们关注“人性” 本身的美,影响了古时文人审美思想的转变,他们开始以空靈静寂的美学形态为呈现方式。

在唐朝,中国国富力强,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都处于高峰期,这期间唐朝实行开放包容的政策,吸引了众多外来民族,于是岀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大繁荣景象——儒、释、道思想在这一。

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空及其生态美意识

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空及其生态美意识

《 山居 秋 暝》 这 些 空 山意 象 都 是 与世 隔 绝 的 一 个 客 观 存 在 : 空
旷、 宁静 、 清新 , 不染世俗 的尘 埃 , 能使 观赏者忘却
世 俗 的缠绕 , 与 之 达 到情 感 的 高度 融 合 。其 实 王 维
5 9
河 池学 院学 报
投 稿 邮箱 : h c x y x b @1 6 3 . c o m
空、 虚是佛 教 禅 宗 中 的 重 要 概 念 , 静 是 佛 门 教
夜静深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 中。木末 英蓉
花, 山 中发 红萼 。涧 户 寂无 人 , 纷纷开且落 ’ 。读 之
徒修 行 的根本 要求 , 再 者 禅 宗 对 于 中 国文 化 也 有深 沉 的影 响 , 禅 宗的直观方式 向中国山水画 、 写 意 画 导人 了精 神深 度 , 使之 心 灵 化 , 境界化 , 向 中 国诗 歌
人 闲桂 花 落 , 夜静 春 山空 。 月 出惊 山鸟 , 时 呜春 涧 中。
唳闻归鸿” 之空旷 山河( 《 奉寄韦太守陟》 ; “ 空谷归
人少 , 青 山被 日寒 , 羡 君归隐处 , 遥 望 白云 端 ” 之 空 谷( 《 酬 比部 杨 员 外 暮 宿琴 台朝 跻 书 阁 率 尔 见 赠 之
( 铜仁学 院 中 文 系 ,贵 州

铜仁 5 5 4 3 0 0 )
[ 摘
要] 王维是盛唐 时代一位佛 学修 养深厚的诗人 , 其 山水诗具有禅 意, 具体 体现在 “ 空” 字上 , 包括 空灵
宁静 的意境 塑造 与空寂 心态的具体展 现 。其 中包含 着万物 和谐 , 人 与内在 自然和 外在 自然和谐 的生态 美意识 。佛 家对 于 自然生态有 自己的理 解 , 即万物 皆缘 , 万物平等 , 因此表 现 出亲和 自然的 心态。受其 影响 , 王维 的山水诗 也 表现 出亲和 自然的生态美。这种 生态美意识又对其诗 的澄 明宁静特 点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 [ 关键 词] 王维 山水诗 ; 禅意 ; 空; 生 态美; 艺术境界 [ 中图分类 号] I 2 0 6 .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2—9 0 2 1 ( 2 0 1 5 ) 0 4— 0 0 5 9—0 4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的形成及表现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的形成及表现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禅意的形成及表现唐朝时期,禅宗思想犹如一朵盛开的桃花,在中国大地上喷香传代,遍染神州。

它不仅作为一种独立的教派与其他宗派分庭抗礼,传授宗法,而且还与美学相结合,形成禅宗美学。

王维生活的时代,士大夫学佛,佛的风气很盛。

他本人就是一个笃志学佛者。

他凭借自己的学识精习各种佛理,广交各派僧众,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他对自然、社会的独特审美情趣,这种情趣表现在山水田园诗中的意蕴,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禅味。

王维生前就有“当代诗匠,又精禅理”的称誉。

(《王佑丞集笺注》)。

清人徐增说“縻洁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

”(《而菴诗话》)。

沈德潜在《说时晬语》中也有精辟的论断:“王佑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

”更直接道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表现禅意的高妙之处。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深涧中。

”“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诠妙。

胡应麟的《诗薮》内编卷六云:“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正如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一样,王维有“诗佛”之称。

一王维山水诗中有富于精妙的禅理,这与他的一生自觉笃志学佛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直接关系。

王维的母亲就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他在《清施庄为寺表》中说:“臣之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大照即神秀弟子普寂卒于开元二十七年。

据此表所述,崔氏大约在王维八、九岁之时即已师事北宋高僧普寂,王维幼小的心灵便受到了家庭的熏陶。

王维生活在佛学思想盛行的唐朝,当时世人有学佛的风气,这种风气在士大夫中更是流行。

如北宋僧人神秀为朝廷迎至东都“时王公已下及京都士庶,闻风争来谒见,望尘拜服,日以万数”(《旧唐书·方丈传》)。

神秀弟子义福俗家弟子甚众,有名姓记载的各级朝官就有二十几人。

王维在这种时尚风气的影响下,自然而然的学习佛理,结交僧人,从而受佛教的影响。

从王维的诗文传可以看出,他对各种佛教典籍,如《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都是相当熟悉的。

王维古诗的空静之美

王维古诗的空静之美

王维古诗的空静之美王维擅长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他的诗歌创作,受隐逸之风和禅宗思想的影响较大,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与禅的静默观照合而为一,神会于物,超入禅境,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有一种冲淡空灵的缥缈神的。

被视为古代山水诗创作的正宗。

王维(701—762)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与李白、杜甫并称盛唐时期三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达到了意境浑然的境界,在用文字塑造形象中,大量地融入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以往文字的间接性局限,以诗的形式再现了画的意境,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创造出了绘画般优美而深广的意境。

难怪苏轼有如此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也是王维诗歌的特点,他精通音律,又擅长绘画;是少有的全才,的确,王维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具有静逸明秀、空明宁静之美;他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是的代表作家,二十岁就中进士,由于过早的接触到了官场,所以在他年近三十岁左右就开始了他的亦官亦隐的生活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据说,王维的母亲始终是吃斋念佛的,中年时期,由于官场的不得事,就已无意于仕途荣辱;到了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过着僧侣般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早年对功名亦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试论王维山水诗之空灵风格

试论王维山水诗之空灵风格
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 芳歇 ,王孙 自可留 。”首联写秋夜 山雨初霁、空气清新 的山林之景 ,点明山居 的 幽静、空旷和恬适之美。颔联写 “ 空山 ”的空中、地面之景,既写了动景又写 了静景,道出了环境 的幽静 。颈联转而写 人,采取先 闻其声、后见其人 的写法 ,由 “ 竹喧 ”带 出 “ 浣女 ”,由 “ 莲动 ”引出 “ 渔舟”,以动来衬静 、动静相映, 更加 突显 山居的空寂 。尾联更是直接道出了作者 内心 的生活理想和人 生美学追求 。王维往往通过大 自然的寂静之美来表 现心境 的宁静和恬淡,体现 了他超然出尘 的情志 。 三、其 山水诗在寂静 之外还显示出了活泼 自由的生机意趣 。 王维 的山水诗所写之 景虽清幽寂静,但绝非死寂 。其 诗在幽静空寂的诗境 中显示 出了勃勃的生机 意趣和生命律动。 如其诗 《 鸟鸣涧》: “ 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 出惊 山鸟 ,时鸣春涧中。”这首诗描绘了春 夜山庄 的幽静之美 。飘 人 落的桂花 、空旷的春山、寂静 的春夜 ,山庄体现得无 比的宁静、沉寂。诗人漫步独行, 内心显得 非常 的闲静而悠然 。但 山庄的宁静与沉寂并非死寂 ,这里有桂花的飘落、月光 的倾泻 、惊鸟时断时起 的呜 叫之声,在寂 静之 中又有动感 。诗歌 所描写的寂静超越 了死气沉沉 的沉静而显示 出了蓬勃 的生机 ,焕发出了生命 的律动 。还如 《 辛夷坞》,这首诗写芙蓉花
3 1
21 0 0年十月刊

淡的心境和超然物外 的情志 。如 《 鹿柴 》: “ 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写的是鹿 空 柴 附近 的空 山深林在傍 晚时分 的幽静景色。在这 空寂清冷的山林,杳无人迹 ,只听到几声人语 ;落 E 的余光反射入幽暗 l
的深林 ,斑驳 的树影映照于青苔上 。诗歌以动衬静 , “ 人语 ”响过之后 ,不 见人 的 “ 空山”显得更加的寂静 ;以 “ 返景 ” 来 反衬深林 的幽暗,短暂的 “ 返景 ”之后是更加漫长而无际的幽暗。在 空寂 的诗境 中,表现出了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对 大 自然 的热爱 ,让人感受 到一种寂静的心境 。再 如 《 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 秋。明月松 间照 ,清泉石上

一人独坐的美——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灵境界

一人独坐的美——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灵境界

一人独坐的美——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灵境界文献综述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是唐有名的画家,他用诗人兼画家的眼光观察景物,并把绘画的技法融入诗歌创作,因此他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写得形象鲜明,色彩艳丽,构图精美,富于空间层次感,诗情和画意非常浓郁。

胡应麟则称赞王维的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人抓住景物中最优美动人的一刹那,再加上静谧恬淡的诗歌境界,随意挥洒,毫不费力。

但表现出来的空灵幽邈,就似一人独坐的美,实在耐人寻味。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这种纯自然的精神追求是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对后世子孙的教育也更是具有其深远意义。

王维,字摩诘,山西太原祁人。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和孟浩然并称“王孟”。

人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称其为“诗佛”。

在思想内容上,王维的诗歌远比不上李白和杜甫,但在艺术成就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称顶峰,并对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刘长卿、姚合、贾岛等。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有气象雄伟、意境悠远者,也有雅致清淡、闲适幽静者。

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敏锐,观察十分仔细,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息和动态,写中自己细致深刻的感觉。

王维是信奉佛教的,他要在清静的环境和心境中修身养性,领悟佛理,所以很喜欢并擅长在诗中创造静谧的意境。

王维的思想比较复杂,而且一生中的前后期也是有所变化的。

所以,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广泛。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术界就对王维一生思想之发展及诗歌中所表现的性情和生活态度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但只是单纯地分析诗歌,人物形象不深刻。

五六十年代,学术界又对王维的政治立场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态度进行过讨论。

学术界比较突出的学者和研究有:陈贻焮《王维的政治生活和他的思想》;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的《杰出的诗人王维》;周通旦的《从王维的思想分期论王维的思想》,而这些著作的研究偏重于对王维的政治态度和思想的发展过程进行探讨,比较片面,没有真正体味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独特魅力。

议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寂美

议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寂美
之身世两 忘, 万念皆寂 , 不谐声律 中有此妙诠” 0 [ 3 ] 8 2 拈花微笑 的空灵境 界 , 是禅 的最高 境界 , 也王维 山水
[ 作者简介】 房立敏 , 广州增城市广播 电视大学。

理来说 , 这种色彩 的运 用应 给人 以纷 繁绮 丽之感 , 但 作者 往 往以新 、 晴、 闲静等词来修饰这些浓色 , 或让这 些景色笼罩 在 雨雾烟气之中 , 或经过水气的洗涤过滤 , 显得“ 即静切 洁” , 这 也是王维 运 色 的高妙 之 处。诚 如贺 贻孙 在 《 诗笺 》 中所 说 “ 王摩 诘之 诗 , 本 文天然 , 虽 作丽语 , 愈 见其 洁” o [ 5 1 4 1 雨雾 烟
作家的世 界观必然 深刻地影 响他的 创作 。王 维 的思想 深受佛教禅宗 的影 响, 所以他 的作 品也体现 出一种禅韵 。禅
宗的佳境 是“ 空” 、 “ 静” 、 “ 幽” 、 “ 寂” 、 “ 深” , 王维的 山水 田园
诗也在力求追求 和表现 这种佳 境。每读其 诗我们 都 能体悟 到这 种空 幽的寂静 。王 维想要创 作的这种 “ 寂静 ” 在纷 扰 的 人世 间是难 以找到 的 , 于是诗 人便 寄兴于空 山寂林 、 古寺田 园的大 自 然 中去 寻求 。故王 维 的山水 田园诗往往 呈现 出一 种“ 物我交融” 、 和“ 物 我两忘 ” 的 空灵寂 静之 美。明人 胡应
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使之体现 。即通过“ 视 觉” 和“ 听觉” 两个方面来表现 这种 空寂 美。
[ 关键词】 王雏; 山 水田园 诗; 空寂; 艺 术表现 [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 2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4 ) 0 5 — 0 0 5 6 — 0 2

论王维对闲静空寂意境的描绘

论王维对闲静空寂意境的描绘

第2l卷第1期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2月JournalofYanehengTeachersCollege(Htananities&SocialSciences)V01.21No.1Feb.∞Ol论王维对闲静空寂意境的描绘姜光斗(南通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南通226007)【摘要】王维受禅宗哲学和老庄思想的深刻影响,他的诗歌艺术,着意追求闲静空寂的意境。

在客观上精心描绘景与境的闲静空寂,在主观上努力抒写身与心的闲静空寂,其极诣便是追求诗中的祥意与禅趣。

【关键词】禅宗哲学;老庄思想;闲静空寂;景境【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01)01—0018—05UnderstandingWangWei’SDescriptionofSereneVoidness删GGuang-dou(FacultyofChinese,NantongTeachersCollege,Nantong,Jiangsu226007)Abstract:DeeplyinfluencedbytheChanPhilosophyandZhuangPhilosophy,WangWeipurposelyaimedatthearlis—ticconceptionofserenevoidnessinhispoetry.Onthehand,hetookpainstodescribeobjecawlythe8el'PfflevoidnessoftheSP_.沱IIeSandsituations;ontheotherhand,hepainstakinglygaveexpressiontotheserenevoidnessofhisbodyandheart."I'neultimate黔aloftheauthoristheChanImplicationandChanCharm.Keywords:theChanPhilosophy;Zhuang.Philosophy;serenevoidness;8ceI磷andsituations王维的世界观深受禅宗哲学和老庄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艺术,着意追求闲静空寂的意境。

试论王维诗歌孤寂意境中的禅蕴

试论王维诗歌孤寂意境中的禅蕴

试论王维诗歌孤寂意境中的禅蕴摘要: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澄清精致”、“浑厚闲雅”,这一艺术特色正是得益于他的禅学修养,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创造了意境,并且变化为禅境,更从意境的空灵向禅意的空幻发展,把意境巧妙、高度地统一于禅境,从而在诗歌艺术上自成风格,有着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王维诗歌意境禅意纵观唐代诗坛,王维堪称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山水诗因清幽淡远、空寂超旷而具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处和“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韵味,他的成就在于把禅学理念演化为自己诗歌的创作指导思想,构成了空灵流动的诗歌意境。

在他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死后更得到“诗佛”之称号。

王维,字摩诘,名和字合起来是佛经中一位著名的居士“维摩诘”。

王维自小便受到家庭信仰的熏陶和影响,“兄弟俱奉佛”,少有才名,头角崭露,十七岁时的即兴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直至今天仍然脍炙人口。

早年他是一个热衷政治、奋发有为的诗人,到了后期,特别是经“安史之乱”以后,他基本上过着笑傲山林和吃斋奉佛的生活。

在唐代佛教的各个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

他的一生,大约可以四十岁为界:前期“济人然后拂衣去,告作徒尔一男儿”;后期随着国家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他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济世之志受到磨损,创作才情受到限制,意志渐趋消极,内佛外儒成为了他的主要思想。

退隐田园,躲避现实,借山水美景排遣苦闷,成为他生活的主要方式,他距离现实和人民越来越远,却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强调“对境无心”、“无望为本”,也就是对一切境遇不生忧喜悲乐之情,以一尘不染、心念不起的态度对待人世社会,以至于对“安史之乱”这样的大事也很少写到,却反复吟咏“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几乎完全变成了“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

王维诗歌成就最高的当属山水田园诗,这类诗风格多样,不一而足,但基调均为:自然优美,清雅冲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议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寂美

议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寂美

议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寂美○房立敏(广州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广州 增城 511370)[摘 要] 王维是盛唐杰出的诗人、画家。

由于受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之自身坎坷的人生经历。

使他对佛教禅宗有精深的修养和研究。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空寂”意境的营造并不仅靠诗人对禅宗的体悟,而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使之体现。

即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表现这种空寂美。

[关键词] 王维; 山水田园诗; 空寂; 艺术表现[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5-0056-02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的代表。

王维,字摩诘。

其名和字都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

[1]61王维生活在佛教盛行的唐朝,同时又出生在一个笃信佛教的家庭。

王维在母亲的影响下,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由于时代、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特别是人生曲折的经历,使得禅宗成了王维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他的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以禅入诗的空寂美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在印度学的基础上,融汇印度佛教的各种理论,结合中国的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三者同化建构而形成的中国有特色的宗教派别。

[2]10禅宗的适宜的人生哲学,随缘适运的生活态度,以及由我及物,内向反思的思维方式影响了许多士大夫文人,王维就是其中之一。

“禅”即是“静虑”,佛教称安静的沉思为“禅定”。

禅宗以自然为本真,随缘自得的心灵去体味自然生命景象和宇宙人生,也就是自觉的将自身与宇宙大生命合流,在调适身心中求得宁静去远,万象浑然,澄澈透明,达到超越时空的无限性。

它是自然与人的一体化,生命个体与群体统一,心境与佛境的同构。

作家的世界观必然深刻地影响他的创作。

王维的思想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也体现出一种禅韵。

禅宗的佳境是“空”、“静”、“幽”、“寂”、“深”,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在力求追求和表现这种佳境。

每读其诗我们都能体悟到这种空幽的寂静。

论诗佛王维的佛禅诗

论诗佛王维的佛禅诗

论诗佛王维的佛禅诗(2)论诗佛王维的佛禅诗竹里馆独坐幽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是说明诗人与空寂为伴的空寂之心,诗文写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亦虚亦实的美丽自然景物,达到佛教那种“禅境”的空寂。

诗人独自在这幽深宁静的竹林里,弹琴长啸,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其它的声音,也没有人知道诗人的存在。

此时此刻,只有与诗人为伴的明月悬空浩照。

从此反衬诗人那时内心趋于空寂的自然景物。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寂灭空灵的诗文,其寓意幽深,意境宁静安祥,淡泊空远,禅机悟境流露于字里行间,是王维禅理诗的佳作。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说明心外一如的静寂境界,此诗禅味极浓厚,用笔疏淡而传出含蓄丰蕴的诗情画意,诗中的背景虽然在“人间”,当清净的心灵,与自然境地融合为一时,却能从中体达到禅理那种“不生不灭”的实相,来解脱人世间的烦恼。

诗中寂静的空山,它并下受世间的干扰,花落、夜静、山空、无声的月光惊鸣了山鸟,然而山鸟的鸣叫,却又给山中带来了更幽静的寂静,这是一个无声中动,寂中回旋的世界。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禅境诗,已达到“意”与“境”的融合为一,它只有通过禅的体验才能加以表现,也只有在人与自然的水乳交融中,才能获得浑然一体的程度。

因此,王维的艺术成就,是令人惊心动魄的。

因此明胡应说:此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诗人通过“空山新雨后”的境色,细心观察,描绘了大自然美丽和可受可留,浸透了诗人的浓厚的感情,流溢出生动而丰富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魅力和禅境。

从禅学来看,诗的上联、次联,表现一种真空的境界,所谓一切皆归于寂静的空灵意境,三联末联,则描绘一种“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中道境界,使一切趋于完美和和谐。

木兰柴秋山钦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第2期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BUlETEACHERSCOL【正GE2004年6月论王维对空寂清妙之美的追求口熊湘华(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贵阳550008)摘要:王维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王雏对自然景物和人生保持着一种任运自在的恬淡心境,并把这种心境融入自己的山水田园诗的创造中,因而他的山水田园诗,描写的对象,始终是能够表现他内心平静以及能够给他内心带来平静的事物。

在意境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善于描写闲适无我的境界,善于营造空寂清妙的氛固,表现了他对空寂清妙之美的追求。

关键词:王雏;山水田园诗;禅宗;空寂清妙之美中圈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296(2004)02—0026—03OnWangW西’sP眦slIitfortheB明rtyof踟leII∞andC舱盯n嘲xi∞g)【i柚g}lua(Guiy蚰g。

‰che璐College,Guiy舳g,Gui小ou,550008)Al矧瑚越:w吼gweii8啦outst蚰dingp0眦0fthenourishingT姐gD),瑚gty.IrIflue∞edbyDhya眦,W眦gweikeep8蛐e鹳y觚dindi往b他ntmentalstatefornaturalscenery蛐dlife锄dblendstllisment8lstate诵t}lhiscreation0fl锄d8∞peidyll,theIef.o舱,theobjectsdeSc曲edinhi8idyllc叭8l啪归exp岭sshisheancal姗ess811ds鲫et王1ingcal船do’vTIhishean.Ofartisticconception,heIn鹏te瑙arebarkablef瓠uretobe90Ddatdescribingleisure8elfles8n∞s跚dbuildingtheatmosphereofsilenceandcleamess,showinghi8pu玛uitforthebeautyofsilence蛐dcleames8.Keywords:W肌gWei;LandscapeIdyll;DhyaJla;Beauty0fSilence肌dCleame8s王维(70l一762)。

字摩诘,其名和字都是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

王维以善于描绘山水田园景色与表现诗情画意见长,一生与佛教有着特殊而紧密的联系。

他对佛教虔诚而笃信,在诗歌创作上常常“以佛人诗”,使诗作充满禅意、禅理、禅趣。

王维成功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描写的对象,始终是能够表现他内心平静以及能够给他内心带来平静的事物。

在意境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喜欢写“空”,喜欢写“寂”,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不沾一点尘世的烟火气。

我们先读诗人的两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秦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鸟鸣涧>诗中,诗人为我们创造了万籁无声的春山月夜的静谧境界,连桂花瓣轻轻飘落的声音都能让人感觉到,以致月出之光照射也使得山鸟惊觉起来,而鸟的啼ⅡH更反衬出春山月夜的寂静安宁,这正好与没有半点人事烦扰、心平如镜的诗人的心境相契合,物境与心境是如此的和谐与作者简介:熊湘华(1962一),女,江西高安人,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讲师。

·26· 万方数据一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爱静的性格特征和离世绝俗的空寂宁静的心灵。

《辛夷坞>诗中,诗人以浅近单纯的手法描绘了辛夷坞这个幽深的山谷:在这个绝无人迹的地方,辛夷花默默地开放,又默默地凋零。

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只有一种纯天然的静寂。

它们得之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没有追求,没有哀乐,听不到心灵的一丝震颤,几乎连时空的界限都已经泯灭了。

<辛夷坞》无疑是一首饱含禅意的佳作,因为“对境无心”,所以花开花落,引不起诗人的任何哀乐之情;因为“不离幻想”,所以他毕竟看见了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因为“道无不在”,所以他在花开花落之中,似乎看到了无上的“妙谛”:辛夷花纷纷开落,既不执着于空,也不执着予有,这是何等的“任运自在”!正是由于王维对宇宙人生保持着一种任运自在的恬淡心境,并把这种任运自在的心境融入自己的诗中,因而他的诗,多是任花开花落,风起风停,一切没有目的,没有挂碍。

在诗人看来,整个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不正是象辛夷花那样,在刹那的生灭中因果相续、无始无终、自在自为地演化着吗?王维以“空寂清妙”为美,以“空寂清妙”为乐,以空明灵动的觉心观照宇宙万象,使万象在虚空中呈现飞跃律动的生命光华,最后导致空灵美学风格的产生。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鹿柴》“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登辨觉寺>“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空寂清妙”的意境特色,除了直接用文字表达之外。

更多地表现在诗歌描绘的意境中。

他善于营造色彩淡雅、意境悠远的背景画面。

身兼诗人和画家的王维,从绘画美的经营中深得“色彩艺术”的三味。

与“空寂清妙”的意境谐和,王维用色一般很素淡。

在他的山水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颜色词是“白”色与“青”色。

为什么王维会如此钟爱这两种颜色呢?色彩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证明:人对各种颜色都有特定的感情。

青、白色能给人的心理带来平和、安静的心理感受,有利于表达宁静、淡泊、飘逸的风格;反之,浓艳繁丽的色彩给人心理上的感觉必然是热烈、躁动、富有激情。

另外,从诗美学角度分析,素淡的色彩能增添其诗空寂的禅趣,表现出对“色空有无之际”的禅美学追求。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湖上一首石,山青卷白云”《欹湖》)“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作>在自然景物面前王维表现出惊人的“理智”——善于描写闲适无我的境界,善于营造空寂清妙的氛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深幽竹林之中“弹琴复长啸”,体验心灵深处的孤独,欣赏冷寞清寂的环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则分明又传达出诗人沉浸于空寂落寞的自娱中,不觉其苦,不悔所为。

《:辛夷坞》写绝无人迹的山涧中,芙蓉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既无生之喜悦,又无死之悲哀。

山花不知道谷外人世的兴衰,世人也不晓得山中红萼的荣枯。

诗人的心神对接于无生机、少生气的独花孤影之上,不伤其凋落,不喜其绽放,人花合一,两情相惜。

《鹿柴》诗中写的是一座山空荡荡的,看不见任何人的踪迹,从林子深处,远远地偶尔传来人说话的声音。

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宁静,深林很幽静,快要落山的太阳,散发出一缕斜晖,穿过树林,照在长满青苔的地面上。

让人觉得有一种强烈的“空、寂、清、妙”。

王维所刻意追求的“空寂清妙”的诗歌意境,是他内心所体验的“入禅”之境。

王维禅诗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社会风气的影响。

王维生活的时代,中国佛学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

武则天贬抑道教、扶持佛教的政策,使整个社会大兴土木,营建庙宇,崇信佛教蔚成风气。

许多文人士子与僧人相交往更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和风尚,作为文人雅士的王维受这种崇佛佞佛风气的影响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其次王维奉佛,与他的家庭有很大关系。

他的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

王维《请施庄为寺表》说:“臣之母故博陵县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另外诗人之弟王缙也是信佛之人。

王维的维之名和摩诘之字,都是取自佛教《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27 万方数据居士,由此可见其家庭对其信奉佛教的深远影响。

再次,最主要的是出于远祸全身、追求安宁闲适的需要。

王维刚入仕途即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被贬济州,后来虽得张九龄提拔。

但不久张九龄遭贬,王维的政治热情迅速冷却,再加上自己妻子病逝。

使王维对一切都灰心失望到了极点。

他终身没有再娶,远离尘嚣,只与大自然亲近,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自己新得的宋之问留下的辋川别墅里,或悠游山水,或与僧人诗酒往还,过着一种身仕心隐的亦官亦隐的生活。

禅宗成了他内心最大的寄托。

这时,禅在王维的生活中,就象表明价值取向的一种生活习惯。

人生哲学往往决定着人的审美趣味。

禅宗是避世主义哲学,无论是那澄彻宁静的观照方式,还是无心无念的生活态度,都会将人世的各种悲欢离合、七情六欲引向空无的永恒,化为心灵深处对物欲情感的任运自在的恬淡。

从王维诗中,我们发现:他致力追求内心的平淡与闲暇,任凭风吹浪打,我心自如古井不起波澜,经常营造的是平淡静谧的氛围。

他常以佛教之“空”理来消除内心的痛苦,安慰自己的灵魂,表现出修习禅定、随缘任运的佛家思想观念。

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能在王维的诗中得到高度融合,除了宗教体验本身就具有审美体验的内涵这一因素之外,还与王维对解脱方式的认识有关。

他在《叹自发》诗中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又在《山中示弟》诗中说:“山林吾丧我”,而《饭覆釜山僧》诗更明确地说:“一悟寂为乐,此身闲有余。

”可见他是有意将自己一生的烦恼痛苦,消除泯灭于佛教这个精神王国和幽寂净静的山林自然境界之中的。

换言之,空门、山林、寂静之乐就是他解脱烦恼痛苦的最好方式。

我们知道,无论在宗教体验,还是审美体验中,主体都能获得一种解脱、自由、轻松、愉悦、和谐的感受,都能消除心中的矛盾、痛苦。

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目的即是为了明心见性,而中国文人徜徉于大自然中悠游山水的审美体验也往往是为了得到一种“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天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28·王维是“诗佛”。

在山水田园诗中,他必然自觉地将自己领悟到的“空”、“寂”、“清”、“妙”的禅理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

他自信一颗耽禅的心灵就足以消去世上的纷扰,一门一户就足以从精神上隔绝喧闹纷逐的人世;即便打开门来,也能坦然寂静。

这种深沉的避世主义使得他心中的一切都因对时空的超越而闲静:月亮是静的。

“清月皓方闲”;夕照是静的,“深巷斜晖静”;河水是静的,“心与广川闲”;鸟声也是静的,“窗外鸟声闲”;各种颜色(视觉)中也能感到静(听觉),“绿艳闲且静”、“色静深松里”、“青草肃澄陂”等等。

“空寂”而“清妙”的境界在人世无法找到,他便寄兴于空山寂林,到大自然中去寻觅:“朝焚林未曙,夜禅山更寂”《蓝田山石门精舍>“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食随鸣磬巢鸟下,行踏空林落叶声”《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者>“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作:}这既是诗人片刻之间的审美体验,又蕴含着无穷的深意。

只有当人觉悟到生命无常,证悟到了自己的本性不过是虚空,才能产生的对纷浮世事不粘不滞、无执无求的态度,才能在精神上得到的彻底的解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