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清幽澹远的歌吟——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
色彩清淡、 意雅境幽的风 景诗
这类诗 以王维 自编的《 辋川集》 为代表 。下 面的这组 五
言绝句 中, 诗人 的灵 感和 画家的设 色布局 结合得 非常完美 , 情景交融 , 自然真切 。《 竹里馆》 写得 幽深 寂静 , 达到物 我合
一
成独特 的意境 。语 言高度 清新洗练 , 朴 素之 中有 润泽华 采 ,
体现意境幽深 、 清幽 自然、 秀丽精 工的艺术特色 。
之境 : 独 坐幽篁里 , 弹琴 复长啸 。深林人 不知 , 明 月来相照。 这首诗写出 了诗人独坐竹林 、 弹琴 长啸的逸趣。首写静
盛唐众多诗人仕途 失意 , 王维 却因其 才华横 溢 、 文 采 出
可” 的态度 , “ 晚年惟 好静 , 万 世不关 心 ” , 亦 官亦 隐 , 变成 一 个 隐居 山林 , 以“ 禅诵 为事” 的佛教徒。寄情 于山水 田园 , 抒 发超尘绝俗 的闲情 逸趣 。但 也正 因为抛弃 了世俗 的喧嚣 与
诱惑 , 他对 自然山水 的感 情是那 样真挚 深切 , 美 的观念深植
2 0 1 4年 第 1 期
清
幽
— —
澹
远
的
歌
吟
论王维 山水 田园诗 的意境 美
0黄金 团
( 广 西交 通运输 学校 , 广 西 南 宁 5 3 0 0 0 7 ) [ 摘 要 ] 田园诗起源于魏晋, 到唐为极盛, 而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则以王维为代表 , 其诗 色彩清淡明丽, 意
景致是那 么细致入微 、 真 切单纯 , 倾 注于笔端 的感 情也是 自
然贴切 、 情 深 意 重 。 同时 又 因诗 人 深 得 佛 理 的 感 悟 , 能 不 露
王维山水诗感想

王维山水诗感想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山水诗具有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美。
这表现在他对语言、意象、色彩、音响的细致锤炼上。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维山水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他是一位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能属文赋诗。
同时他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绘画、书法、音乐,无所不通。
王维被誉为一代山水诗之宗,其山水诗表现出的境界尤为后世所推崇.他的山水诗常常通过自然的光、色、声、形、质等构成的具体可感性形式,结合自己的文化修养、生活境遇、知识水平、审美修养进行艺术的审美创造,含蓄地表现自然清静、秀丽的本色,令人洗心涤虑,返朴归真,摆脱尘世的羁绊,,炼就一种淡泊、真淳、随缘自适的疏野意趣。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在盛唐诗坛上,除李杜以外,鲜有堪与比并的。
他的山水诗平淡自然,俊逸空灵,与琴棋书画融为一炉。
诗中常有形与声的刻画,情与意的温馨,飘洒与沉静结伴,显达与幽深同行。
常用委婉冲淡、古雅悠远的高妙手法,达到令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的艺术胜境,形成他山水诗的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
本文从语言、意象、色彩、音响四个角度来剖析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并探索形成这种意境美的原因。
一、语言不重华饰,明净淡雅,虚实相济语言是诗人情绪的物化形态,是诗歌最表层的意象。
王维在语言上追求明净淡雅,不尚浓艳,不重华饰,不作惊人语,不出吞云吐月之言。
他讲究自然与真切,注意语言的启示性,表现出诗歌语言的自由、自在和自觉。
如《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人以浅切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可人而又富于生气。
在夕照浑茫的大背景下,古松参天,仙鹤盘旋,访客罕至,柴扉独掩,可谓幽静之至。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样清寂、静谧,既生灭无常但又充满生机,无牵无挂,无缚无碍,一任自然,自由兴作,诗人王维便正是通过这种即自然之真,悟自然之性理来回归自然的。
浅议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征 蓬 出汉 塞 , 归雁 入 胡 天 。 大漠 孤 烟 直 ,长 河 落 E圆 。 l ‘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 雏 麦 苗 秀 ,蚕 眠 桑叶 稀 。
田 夫荷 锄 至 ,相 见语 依 依 。 ,
干维 ,字摩 诘 ,是 懦 诗 坛 极负 椭 乞 的诗 人 。他 的 山 有 诗 。 ”义如 《【 秋 瞑 》 的前 半 首丁 道 : i居 I j 水 田 园 诗 , 语 i清 新 凝 炼 、含 蓄 , 动 ; 作物 精 细 、状 下 、 ‘ 上 j
神, 彩鲜 明如 画 ,故 最 能代 表 他 的诗 歌 艺术 风 格 。
剖 析和 味 I 水 F 同诗 的患 境 关 , 『 t J 探 索形 成这 币 意境 美 t
为之 新 ,又 是初 秋 的傍 晚 ,守 气之 清 新 ,景 色之 美妙 ,可 以想 见 。人 臣 已暝 , 去有 皓 1 ;群 芳 已谢 ,去 有青 松 如 ¨ 卒 ¨
盖 , I 泉 清冽 ,淙 淙流 泻 T I 石之 J f 『 -I I ,有 如 ‘ 条沽 白无 联 的 素 练 ,存 , 光 卜 L j I 发光, 现 …幽 清 明净 的 自然 美 。 代表 作 是 《 竹
中 国分 文学研笼
浅 议 王 维 山 水 田 园 诗 的 意 境 美
。隆 胜
摘 要 :王维的 山水田园诗具有意境空灵明净、雄 阔飘逸之美
透 , 色彩 的虚 实相 间 ,音 响 的动 静 相映 方 面
。
。
这表现在他诗歌 语言的朴实无华,意象的空灵剔
关键语:王维 山水田园诗
意境
禅趣
同。这 类 诗歌 的土要 特 点 就是 “ 切 语 皆情 ” ,作 学笔 F ¨水 自然 景 物都 融 入 了作 者 的土 情 感 , 从而 或借 景 抒 的 J 情 ,或 情 景 交融 地农 达 作 肯 的思 想感 情 。 本 文 上要 考 察 了 王维 的儿 曲币要 的 I水 田同诗 ,从 中柬 = 【 J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啊,那画面感简直绝了!就像《山居秋暝》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哇,这描述得多生动啊,你仿佛真能看到那明亮的月光洒在松林间,听到那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淌的声音,不是吗?
2. 他的诗语言简洁明快呀!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把那种清新的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多么厉害啊,你说呢?
3. 王维的诗充满了意境美,就如同带你走进了一个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想想“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意境,是不是让你感觉自己都身处那个静谧的深林之中啦?
4. 还有啊,他很擅长捕捉自然的细微之处呢!像“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把生活中的小细节都写进诗里了,多神奇呀!你不觉得这很了不起吗?
5. 王维山水田园诗那种宁静致远的感觉,真的很能让你的心平静下来。
看看“渭川田家”里的描写,是不是让你好似忘掉了一切烦恼呀?
6. 他对色彩的运用也很独到哦!比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多彩的画面,是不是像一幅绚丽的画卷在你眼前展开了呢?
7. 王维诗中的情感也是很真挚的哟!你想想“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里面蕴含的那种独处的惬意,是不是让你也很有感触呢?
8. 总之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那真的是艺术珍品,有独特的魅力,让人爱得不行啊!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清新淡雅的语言和博大精深的情感深受后人的喜爱。
在他的诗歌中,“空”与“有”是两个常见的意象,本文将从这两个意象入手,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一、“空”的意象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空”往往表示一种虚无、空灵的感觉,同时也是一种境界的表现。
比如王维的《相思》中就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飞鸿踏雪来,翻峰入渊飞渡,独立危楼向晓看,秋空阔,气澄清,万里无云,松柏寒。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日长。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远行的途中,怀念远方的情景。
诗中的“秋空阔,气澄清,万里无云,松柏寒”等描写让人感觉到一种悬空而虚无的感觉。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的“春山空”也是一种虚无、空灵的感觉,让人感觉到山的高远,但又没有实在的物体,只剩下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空灵美感。
相对于“空”,“有”则是一种实在性的表现。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有”往往表示一种具体物体、景色等的意象,同时也是一种具体到了达到一种境界的表现。
比如王维的《山中》中就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在描绘山中景色的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境界,它表现了诗人在清秀的山野中看到瑰丽的景象,静静地想着人生,如同宣泄了一个人心灵中的韵味。
在《少年游》中,“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何物搴秋阁,为君清唱弹。
”中的“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表现了一种具体的音乐场景,弘扬了山水田园之美。
三、空与有之间虚空和有实体之间的对比本身就是一种美,王维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刻画出了这种对比之美。
比如,他在《竹里馆》中写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中的“幽篁”形象化地表现了空灵、虚无的美;而描写诗人所在的自然环境,如“深林”“明月”则突出了针对一种实际景象的丰富描绘。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山居秋暝王维〔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知是少女洗衣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让我流连久居。
2、注释暝(míng):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此处实亦自指。
留:居。
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之意,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的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时的山村图景,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已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了。
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
开元二十八年(740)后,他在终南山构筑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此诗即作于这个时期。
四、整体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
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原创论文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摘要:王维19岁取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作为一个诗人,他以写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他的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空灵幽邈,耐人寻味。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和诗境的美妙意向,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正文:王维是盛唐时代杰出诗人,留下来的诗作有400多篇首。
他的诗独具特色,无论是政治诗、边塞诗还是山水诗,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论文讨论的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其语言特色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两期。
前期所作的山水诗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
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不同。
王维早年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壮丽的河山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的雄心壮志。
如《华岳》:“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两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人祗望车久,何独禅云亭。
”诗人用神来之笔,写华岳与天相接的雄伟气势,又以河神巨星描写华山峻峭五峰的形成,充满了奇妙的想象。
体现了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反映了盛唐的时代风貌和诗人青年时期的远大志向。
王维后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此时的山水诗,则多描绘山石草木溪流,百姓的生活,同时间接表达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倦。
如《渭川田家》中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在这一背景下,牛羊徐徐村归,老人拄着拐杖,正站在柴门外迎候放牧归来的孙子……是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2.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敏锐,十分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音和动静,用细腻的文字写出自己细致深刻的感觉。
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无天雨,空翠湿人衣。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欢迎参考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分类1.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
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
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雪景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2.边塞军旅诗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
《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
《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
《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
《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
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
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江南佛子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有气象雄伟意境开阔者,也有雅致清淡,闲适幽静者。
其善以画意为诗,以禅意入诗,创造出绘画般优美、禅意般深邃的意境。
本文主要介绍了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中的三个主要艺术特色:画意美、禅境美和情趣美的表现及其成因。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画意、禅意、情趣画意美、禅意美和情趣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有气象雄伟意境开阔者,也有雅致清淡,闲适幽静者。
无论何处山水,他都能准确、传神地表现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其中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作出的山水诗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①,“诗中有禅”②的意境,已成定论。
在他的这些山水诗中,善于以画为诗,在文字的形象的塑造中,大量融入绘画艺术表现手段,突破了文字间接性的局限,使作品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可感性的特点,从而缩短了读者由文字概念演化为具体形象的思维过程,使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物象更为具体、生动、鲜明,也就能更迅速地为读者所把握,更强烈地产生美感。
而所谓诗中有画,不但指作者借用了绘画艺术中的一些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王维善以画意为诗,以禅意入诗,创造出绘画般优美、禅意般深邃的意境。
一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①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
②明朝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胡应麟在《诗薮内篇》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
”(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
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
清代画家方熏说“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山静居画论》)。
王维诗《汉江临泛》,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
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这四句写远景的诗句,巧用“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宽,江流之长,十分耐人寻味。
而一个“浮”字,似乎把群邑描写成海市蜃楼,更真切地表现出“前浦”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
王维把水墨山水的造境和运笔,用到了诗歌的创作上。
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写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读其诗似亲临其境。
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诗中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清丽的山水画画,还让人感受到了那悦耳的叮咚泉水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同时,他也善于概括地抒写雄奇壮阔的风景。
这类诗气魄雄伟,意境开阔,白描笔法,粗线勾勒,而且角度富于变化。
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太乙峰是终南山(可泛称秦岭)主峰。
诗从主峰着笔,总揽全山,写出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
前几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浑,末二句撇开山写人,更反衬出山之崇峻,正象山水画里常用人身与山势构成对比一样。
“白云”二句尤其出神入化。
每一个有登山经验的人读了这首诗,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诗写登山,下面的《汉江临眺》则是写临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是一首描写襄阳风景的诗。
先写楚地的形势,中写江流浩荡的景观,末写流连忘返的情意。
粗线勾勒,境界壮阔,全是白描的写法,甚至不写山色是青是紫,是浓是淡,只说其若有若无,象一幅水墨山水画。
诗人把握的是总体印象,而且是用诗思而非肉眼统摄的图象,表现出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艺术效应。
王维类似的诗句很多,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请看他的山水小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寂静无人的春夜山林里,四季桂无声无息地飘落,忽然明月东升,空山洒满光辉,山鸟被惊醒,在山涧里发出鸣叫,显得格外清脆,更衬托出月夜春山的幽静美好。
诗人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把读者带入更优美、更深邃的意境中去。
诗人是抓住“月出惊山鸟”这一最富表现力、最引人遐想的动人一刻写的。
这是一幅富有音乐感的月夜小景。
与《辛夷坞》的空寂入禅相比,此诗热烈活泼,富有人间气息。
王维有一首描写深秋景色的小诗,名为《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荆溪源于陕西蓝田县西北,红叶即枫叶。
早行山中,一路欣赏山景,忽然觉得衣服湿了,以为是下雨,细看却无雨,只有那不可近察的山中岚气,衣服大概就是让它打湿了吧!诗人把游客的这个感觉过程浓缩在两句诗里,写得十分有趣。
此诗有色彩:白石、红叶、翠岚。
有音响:溪水冲激石床。
也有游人的感受。
诗虽短小,却是包蕴丰富。
唐代书法家同时也是诗人的张旭也作有一首七绝《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中的“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锁的深山的另一番景象。
王维诗中的“湿人衣”却是写幻觉和错觉,写出了浓翠欲滴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
两首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二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
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深入的体悟。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
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
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
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
这与文学创作有了极其相似的共同点。
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
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
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在这里,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也是这样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
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
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
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
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
只不过诗人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而是真切的描写了那种闲适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此种生活的赞赏之情,具有慧能所言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