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清幽澹远的歌吟——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
色彩清淡、 意雅境幽的风 景诗
这类诗 以王维 自编的《 辋川集》 为代表 。下 面的这组 五
言绝句 中, 诗人 的灵 感和 画家的设 色布局 结合得 非常完美 , 情景交融 , 自然真切 。《 竹里馆》 写得 幽深 寂静 , 达到物 我合
一
成独特 的意境 。语 言高度 清新洗练 , 朴 素之 中有 润泽华 采 ,
体现意境幽深 、 清幽 自然、 秀丽精 工的艺术特色 。
之境 : 独 坐幽篁里 , 弹琴 复长啸 。深林人 不知 , 明 月来相照。 这首诗写出 了诗人独坐竹林 、 弹琴 长啸的逸趣。首写静
盛唐众多诗人仕途 失意 , 王维 却因其 才华横 溢 、 文 采 出
可” 的态度 , “ 晚年惟 好静 , 万 世不关 心 ” , 亦 官亦 隐 , 变成 一 个 隐居 山林 , 以“ 禅诵 为事” 的佛教徒。寄情 于山水 田园 , 抒 发超尘绝俗 的闲情 逸趣 。但 也正 因为抛弃 了世俗 的喧嚣 与
诱惑 , 他对 自然山水 的感 情是那 样真挚 深切 , 美 的观念深植
2 0 1 4年 第 1 期
清
幽
— —
澹
远
的
歌
吟
论王维 山水 田园诗 的意境 美
0黄金 团
( 广 西交 通运输 学校 , 广 西 南 宁 5 3 0 0 0 7 ) [ 摘 要 ] 田园诗起源于魏晋, 到唐为极盛, 而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则以王维为代表 , 其诗 色彩清淡明丽, 意
景致是那 么细致入微 、 真 切单纯 , 倾 注于笔端 的感 情也是 自
然贴切 、 情 深 意 重 。 同时 又 因诗 人 深 得 佛 理 的 感 悟 , 能 不 露
王维山水诗感想
王维山水诗感想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山水诗具有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美。
这表现在他对语言、意象、色彩、音响的细致锤炼上。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维山水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他是一位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能属文赋诗。
同时他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绘画、书法、音乐,无所不通。
王维被誉为一代山水诗之宗,其山水诗表现出的境界尤为后世所推崇.他的山水诗常常通过自然的光、色、声、形、质等构成的具体可感性形式,结合自己的文化修养、生活境遇、知识水平、审美修养进行艺术的审美创造,含蓄地表现自然清静、秀丽的本色,令人洗心涤虑,返朴归真,摆脱尘世的羁绊,,炼就一种淡泊、真淳、随缘自适的疏野意趣。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在盛唐诗坛上,除李杜以外,鲜有堪与比并的。
他的山水诗平淡自然,俊逸空灵,与琴棋书画融为一炉。
诗中常有形与声的刻画,情与意的温馨,飘洒与沉静结伴,显达与幽深同行。
常用委婉冲淡、古雅悠远的高妙手法,达到令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的艺术胜境,形成他山水诗的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
本文从语言、意象、色彩、音响四个角度来剖析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并探索形成这种意境美的原因。
一、语言不重华饰,明净淡雅,虚实相济语言是诗人情绪的物化形态,是诗歌最表层的意象。
王维在语言上追求明净淡雅,不尚浓艳,不重华饰,不作惊人语,不出吞云吐月之言。
他讲究自然与真切,注意语言的启示性,表现出诗歌语言的自由、自在和自觉。
如《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人以浅切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可人而又富于生气。
在夕照浑茫的大背景下,古松参天,仙鹤盘旋,访客罕至,柴扉独掩,可谓幽静之至。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样清寂、静谧,既生灭无常但又充满生机,无牵无挂,无缚无碍,一任自然,自由兴作,诗人王维便正是通过这种即自然之真,悟自然之性理来回归自然的。
浅议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征 蓬 出汉 塞 , 归雁 入 胡 天 。 大漠 孤 烟 直 ,长 河 落 E圆 。 l ‘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 雏 麦 苗 秀 ,蚕 眠 桑叶 稀 。
田 夫荷 锄 至 ,相 见语 依 依 。 ,
干维 ,字摩 诘 ,是 懦 诗 坛 极负 椭 乞 的诗 人 。他 的 山 有 诗 。 ”义如 《【 秋 瞑 》 的前 半 首丁 道 : i居 I j 水 田 园 诗 , 语 i清 新 凝 炼 、含 蓄 , 动 ; 作物 精 细 、状 下 、 ‘ 上 j
神, 彩鲜 明如 画 ,故 最 能代 表 他 的诗 歌 艺术 风 格 。
剖 析和 味 I 水 F 同诗 的患 境 关 , 『 t J 探 索形 成这 币 意境 美 t
为之 新 ,又 是初 秋 的傍 晚 ,守 气之 清 新 ,景 色之 美妙 ,可 以想 见 。人 臣 已暝 , 去有 皓 1 ;群 芳 已谢 ,去 有青 松 如 ¨ 卒 ¨
盖 , I 泉 清冽 ,淙 淙流 泻 T I 石之 J f 『 -I I ,有 如 ‘ 条沽 白无 联 的 素 练 ,存 , 光 卜 L j I 发光, 现 …幽 清 明净 的 自然 美 。 代表 作 是 《 竹
中 国分 文学研笼
浅 议 王 维 山 水 田 园 诗 的 意 境 美
。隆 胜
摘 要 :王维的 山水田园诗具有意境空灵明净、雄 阔飘逸之美
透 , 色彩 的虚 实相 间 ,音 响 的动 静 相映 方 面
。
。
这表现在他诗歌 语言的朴实无华,意象的空灵剔
关键语:王维 山水田园诗
意境
禅趣
同。这 类 诗歌 的土要 特 点 就是 “ 切 语 皆情 ” ,作 学笔 F ¨水 自然 景 物都 融 入 了作 者 的土 情 感 , 从而 或借 景 抒 的 J 情 ,或 情 景 交融 地农 达 作 肯 的思 想感 情 。 本 文 上要 考 察 了 王维 的儿 曲币要 的 I水 田同诗 ,从 中柬 = 【 J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啊,那画面感简直绝了!就像《山居秋暝》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哇,这描述得多生动啊,你仿佛真能看到那明亮的月光洒在松林间,听到那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淌的声音,不是吗?
2. 他的诗语言简洁明快呀!比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把那种清新的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多么厉害啊,你说呢?
3. 王维的诗充满了意境美,就如同带你走进了一个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想想“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意境,是不是让你感觉自己都身处那个静谧的深林之中啦?
4. 还有啊,他很擅长捕捉自然的细微之处呢!像“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把生活中的小细节都写进诗里了,多神奇呀!你不觉得这很了不起吗?
5. 王维山水田园诗那种宁静致远的感觉,真的很能让你的心平静下来。
看看“渭川田家”里的描写,是不是让你好似忘掉了一切烦恼呀?
6. 他对色彩的运用也很独到哦!比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多彩的画面,是不是像一幅绚丽的画卷在你眼前展开了呢?
7. 王维诗中的情感也是很真挚的哟!你想想“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里面蕴含的那种独处的惬意,是不是让你也很有感触呢?
8. 总之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那真的是艺术珍品,有独特的魅力,让人爱得不行啊!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清新淡雅的语言和博大精深的情感深受后人的喜爱。
在他的诗歌中,“空”与“有”是两个常见的意象,本文将从这两个意象入手,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一、“空”的意象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空”往往表示一种虚无、空灵的感觉,同时也是一种境界的表现。
比如王维的《相思》中就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飞鸿踏雪来,翻峰入渊飞渡,独立危楼向晓看,秋空阔,气澄清,万里无云,松柏寒。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日长。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远行的途中,怀念远方的情景。
诗中的“秋空阔,气澄清,万里无云,松柏寒”等描写让人感觉到一种悬空而虚无的感觉。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的“春山空”也是一种虚无、空灵的感觉,让人感觉到山的高远,但又没有实在的物体,只剩下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空灵美感。
相对于“空”,“有”则是一种实在性的表现。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有”往往表示一种具体物体、景色等的意象,同时也是一种具体到了达到一种境界的表现。
比如王维的《山中》中就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在描绘山中景色的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境界,它表现了诗人在清秀的山野中看到瑰丽的景象,静静地想着人生,如同宣泄了一个人心灵中的韵味。
在《少年游》中,“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何物搴秋阁,为君清唱弹。
”中的“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表现了一种具体的音乐场景,弘扬了山水田园之美。
三、空与有之间虚空和有实体之间的对比本身就是一种美,王维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刻画出了这种对比之美。
比如,他在《竹里馆》中写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中的“幽篁”形象化地表现了空灵、虚无的美;而描写诗人所在的自然环境,如“深林”“明月”则突出了针对一种实际景象的丰富描绘。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山居秋暝王维〔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知是少女洗衣归来,莲叶轻摇知是上游荡下轻舟。
任凭春天的花草消失,眼前的秋景足以让我流连久居。
2、注释暝(míng):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此处实亦自指。
留:居。
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之意,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的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时的山村图景,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已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了。
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
开元二十八年(740)后,他在终南山构筑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此诗即作于这个时期。
四、整体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
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原创论文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摘要:王维19岁取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作为一个诗人,他以写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他的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空灵幽邈,耐人寻味。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和诗境的美妙意向,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正文:王维是盛唐时代杰出诗人,留下来的诗作有400多篇首。
他的诗独具特色,无论是政治诗、边塞诗还是山水诗,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论文讨论的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其语言特色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两期。
前期所作的山水诗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
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不同。
王维早年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壮丽的河山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的雄心壮志。
如《华岳》:“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两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人祗望车久,何独禅云亭。
”诗人用神来之笔,写华岳与天相接的雄伟气势,又以河神巨星描写华山峻峭五峰的形成,充满了奇妙的想象。
体现了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反映了盛唐的时代风貌和诗人青年时期的远大志向。
王维后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此时的山水诗,则多描绘山石草木溪流,百姓的生活,同时间接表达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倦。
如《渭川田家》中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在这一背景下,牛羊徐徐村归,老人拄着拐杖,正站在柴门外迎候放牧归来的孙子……是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2.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敏锐,十分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音和动静,用细腻的文字写出自己细致深刻的感觉。
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无天雨,空翠湿人衣。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欢迎参考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分类1.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
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
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雪景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2.边塞军旅诗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
《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
《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
《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
《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
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
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构境艺术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构境艺术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其诗向来有'诗中有画'之名,意在称叹摩诘诗中营造的那种静逸明秀的诗境。
他的诗歌诗境,宁静清新而不失灵动,中又带有禅心与诗意,是自然与心境的完美融合。
而王维构建纯美诗境的艺术,使得他的山水田园诗有一种独属于他个人的气质和色彩,也使得他的诗在盛唐大诗人和佳作迭出之时,在诗坛独占一方天地。
《沧浪诗话》曾有言,'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维之诗,恰给人如此之感。
短短几十字中,诗人仿佛只是将所闻所见信手写下,语言简单清新,然深究其中的艺术手法又不免让人惊叹,对色彩浓淡的调配、对光影明暗的运用、动静视听的融合、时间空间的错位等等无不蕴含其中。
可篇篇读来,偏偏都是如此清新脱俗,仿佛从未刻意求工成句。
此外,王维山水田园诗还给人一种韵味无穷之感。
寥寥几笔,既有景,又关情,不经意洒出的禅意让人思之深远又心旷神怡。
这种奇特美妙的感觉,正是王维构建诗境的艺术。
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向来为人们所称道,他在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则使得他的诗,句句成画。
本文将从空间、动静和色调三个方面来探究王维创作山水田园诗的构境艺术。
一、空间的错落诗人与画家的双重身份,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不露痕迹的。
王维诗歌中常常表现出画一般的空间层次感。
这种对景物进行有层次的选择与叠放,无疑极其符合绘画的美学,同时为诗歌的诗境提供了最好的模板。
《新晴野望》中,'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首句先为整幅画绘了远远的边景,而后再言渡头、溪口,较之原野更近一步,然后又述'白水'、'明田'、'碧峰',插入其间,层层叠放。
诗未尽,画已出。
毫无疑问,错落有致的景色,远远胜过层层叠叠的风物,这种空间层面上的错落感,正是王维诗境美好的一大艺术技巧。
浅谈王维先生诗中的意境
浅谈王维先生诗中的意境“意境”为何?古人多以意境来评价一首诗歌的造诣之深,那么意境到底为何物?其实,所谓意境,斯以为即是意蕴与境界。
意境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渗透在古代中国书法、绘画、诗歌创作、园林设计等各种艺术中,生于意外,韵于象内。
“意境”之说发展史说起来也算是久远了,最早可挖掘到庄子先生对于“自由之境”的讨论,“境”的本字是“竟”,《说文》一书有记:竟,乐曲尽为竟。
所以“竟”字指时间的停顿、停止。
汉魏期间,佛教学说传入中国,《无量寿经》载:“斯义弘深,非我境界”,佛门认为“境”是人在精神上对时空的超越。
故“超然物外”即是一种境界,宋朝叶梦得《石林诗话》中“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故区区在位者;何足盖其心哉?”恰恰就体现了超然物外的意境。
六朝之时,刘勰、钟嵘将“境”化用于文学,盛唐之后,“意境”理论开始形成。
有一网友对“意境”做出名词解释:意境就是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
看到这段话,我似乎才对“意境”这个词有了较深的领悟与理解。
论起意境深远的中国古典诗歌,数不胜数,洛阳纸贵,说到善于构造意境、创作的诗歌因意境宏大的诗人作家,那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才人辈出。
本文就以王维先生的部分作品作为例子进行意境的浅析。
宋代苏轼苏东坡先生曾在《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提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品摩诘之诗可氤氲其中带有画的韵味,观看王维先生的话,其中又似乎隐藏着诗的美妙,这不妨可说王维先生的诗歌造诣之深。
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想必王维先生不仅对于人文历史上有深厚沉淀,对于自然景物有着敏锐感知,也在艺术想象和文字组织表达的节奏与美感上有着独到天赋,这使他的诗歌有着无限魅力。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到“三境”:“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学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
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王维诗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一、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的渗透谈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可避免的要谈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大师地位的奠定是其书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水月镜花般的纯美诗境。
描写自然景物方面,王维有着独树一帜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雄伟,还是流水的恬静,或是丛林古刹的幽深,诗人都能取自然、凝练、生动且富有特征性的语言,点缀成一幅幅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的优美画卷,与景象融成一体。
“日落江湖白,朝来天地青。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轻松”。
日落昏暗,愈显江湖之白色;潮来铺天,仿佛天地也弥漫水之青色。
一是色彩的相衬,一是色彩的相生。
日色本为暖色调,因松林青浓绿重的冷色调而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条件色的作用。
红叶凋零,常绿的林木更显得苍翠,这翠色充满空间,空濛欲滴,无雨而有湿人之衣之感,这也是条件色的作用。
至于“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则淡远迷离烟云变灭,如水墨晕染得画面。
王维的田园诗作中也体现出的艺术的.画意。
王维在他的田园诗歌创作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贵州省盘县鸡场坪乡民族中学祖兴贵上,吸取了绘画的长处。
以富于色彩的语言,运用绘画技法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强有力地感染了我们的情绪。
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诗人在勾勒景物的基础上,进而给它着色。
桃“红”,柳“绿”和“青”烟。
王维山水田园诗有哪些审美特征
王维山水田园诗有哪些审美特征背过古诗的人都知道王维,他是着名的田园派诗人。
那幺你了解他的诗有哪些审美特征吗?小编整理了王维山水田园诗有哪些审美特征,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好地了解王维。
1王维山水田园诗审美特征之色彩美大自然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表现大自然的绘画当然也必须借助色彩来造型美。
诗画同理,现代画家闻一多曾提出新诗要具备“三美”,其中一项就是“绘画美”,亦即词藻的色彩美。
正如同宋代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所说的:“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昔人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盖画手能壮而诗人能言之”。
诗是语言艺术,虽不能如同绘画直接地以色彩描绘客观事物,但却可以用表示或者暗示色彩的文字的虚摹,来引起读者对于色彩的美感联想。
王维是公认的美色高手,善于在自己的诗中,运用光线的明暗、色彩的深浅、冷暖的差别,根据不同类型的形象施以不同的色彩,细腻逼真地再现了大自然的美。
从而使人读后不禁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如《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绿”字用得特别恰切,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
他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四句诗中的意象皆带有鲜明的色彩:桃红,柳绿,落花是粉白夹红,莺是翠黄。
红与绿在色彩上属于补色,对比最为强烈,而在生活中却最能放映出明媚的春色。
头两句所描绘的田园春色,取景虽也是常见的桃与柳,却能不落俗套,给人以特定的色彩美和意境美。
后两句除了语义语境。
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表现特征
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表现特征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其山水田园诗的表现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王维《终南山》一诗中“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日落昏暗,愈显江湖之白色;潮来铺天,仿佛天地也弥漫潮水之青色。
一是色彩的相衬,一是色彩的相生。
王维以他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情思,写物态天趣,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
(2)超入禅境的诗歌境界。
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那无心淡泊、自然闲适的“云”,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写照。
对境观心而道契玄微,静极生动、动极归静、动静不二的禅意,渗入到山情水态之中,化作天光云影,空灵而自然。
(3)摆脱尘世的空静之美。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在《鹿柴》一诗中,王维所欣赏的是人在寂寞时方能细察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空静之美,那空山青苔上的一缕夕阳展示的是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原生状态,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没有孤独,也没有惆怅,
只有一片空灵的寂静,而美的意境就产生于对这自然永恒的空、静之美的感悟之中。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论文
浅议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摘要:王维的诗都善于将主观的情与客观的境融合统一,既含蓄蕴藉,极富“言外之意”,又传神优美,具有自然之美。
王维诗独具特色的宁静和谐与空灵意境,使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也成就了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正宗地位。
本文主要考察了王维的几首重要的山水田园诗,从中来剖析和品味其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并探索形成这种意境美的原因。
为方便论述,现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按田园诗的意境美、山水诗的意境美、以及山水田园诗整体观照的意境美分别表述。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59-02美学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说:“生活中不是缺少发现,而是缺少表现。
”人人都能看到世间万事万物。
能把它呈现出来的才是大师。
”王维就是这样一位大师。
美在他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中。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
他的山水田园诗,语言清新凝炼、含蓄生动;作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如画,故最能代表他的诗歌艺术风格。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歌咏自然界的山水田园。
王维诗中镜花水月般空灵意境的创造,除了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思维方式有关,也与他独特的才艺气质密不可分。
王维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还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因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往往是以诗人的气质入诗,以画家的气质入诗。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他的山水诗意境优美而意味隽永。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从而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田园诗的意境美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王维的《田园乐》一诗: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在王维笔下,这首诗简直像一幅萧疏清淡的水墨画。
从渲染的氛围来看,毫无城市喧嚣繁华的景象,只有稀稀落落的村庄。
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风格,撰写300字左右的短小文章。
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风格,撰写300字左右的短小文章。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清新淡雅、自然真实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诗中,山水田园成为了他最为喜爱的题材,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了自己对人生境界的独特见解和体验。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格独具特色,他的诗歌中表现出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深邃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歌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追求华丽的修辞和华美的语言,而是力求简洁明快、自然流畅。
他使用简单明了的词语来描述自然景观,将自然景色和人类生活融为一体,以其深刻的生命意蕴打动人心。
其次,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了对人生境界的深刻体悟。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了人类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禅意和人文情怀,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最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其自然真实的风格和独特的创作手法,成为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境界的探索,表现出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感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念。
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人类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相互影响的关系,把自然景观融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了人们追求健康、自然、和谐生活的重要依据。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他的诗歌以其自然真实的风格和独特的创作手法,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中国文学史上,他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奠基人,对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也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了日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幽静美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幽静美作者:田檬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5期一、王维的诗歌成就盛唐时期出现了中国诗歌创作的高峰,涌现了大批不同流派的优秀诗人,并创作了大量内容相当丰富的诗歌。
山水田园诗在其中占据了很大比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还是王维和孟浩然。
王维,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所以我们习惯上又称他为王右丞,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佛”之称。
所谓山水田园诗,顾名思义,主要描绘对象就是自然界的山川树木、清泉白云、明月清风等田野风光,通过描绘自然之美的钟灵毓秀,田园生活的恬淡清闲以及隐居生活的安逸舒适,寄托作者远离俗世的纷扰,回归自然,追求自由和本真的精神追求。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清淡而不单薄、自然而不粗陋,言有尽而意无穷,正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①王维对大自然的观察非常仔细,最擅长捕捉大自然的色彩,声息和动态,用细致深刻的笔调传神的描绘出来。
他有着诗书画乐俱臻佳妙的才华,他的诗作,天才妙悟,神韵悠然,是中国古典诗坛上最灿烂的景象之一。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幽静之美王维的博学多艺使得王维在诗歌字词的组合时不露痕迹,不显雕饰,浑然天成。
他通晓佛禅义理,他的诗中的意蕴美,天然去雕饰,于幽静中彰显恬淡、空灵之美,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幽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的一个显著特点。
我们可以从王维的很多诗中感受到这一意境美。
(一)听觉感官的幽静之美王维的《鹿柴》一诗中写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在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在杳无人烟的空山深林之中,这里本应该是幽暗寂静的,却突然传来了一阵人的话语声,但环视左右,仔细寻觅却又看不见一丝人影。
能听到人语声,说话的人一定就在离作者不远的地方,作者却不得相见,这从侧面突出了森林的茂密幽深。
而山越深,林越密,就会越显得周围的寂静。
根据常识,其实山林中本不应该是一片寂静无声的,而是有很多大自然本来的声音,有风吹树叶的声音,鸟虫的鸣叫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江南佛子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有气象雄伟意境开阔者,也有雅致清淡,闲适幽静者。
其善以画意为诗,以禅意入诗,创造出绘画般优美、禅意般深邃的意境。
本文主要介绍了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中的三个主要艺术特色:画意美、禅境美和情趣美的表现及其成因。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画意、禅意、情趣画意美、禅意美和情趣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有气象雄伟意境开阔者,也有雅致清淡,闲适幽静者。
无论何处山水,他都能准确、传神地表现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其中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作出的山水诗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①,“诗中有禅”②的意境,已成定论。
在他的这些山水诗中,善于以画为诗,在文字的形象的塑造中,大量融入绘画艺术表现手段,突破了文字间接性的局限,使作品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可感性的特点,从而缩短了读者由文字概念演化为具体形象的思维过程,使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物象更为具体、生动、鲜明,也就能更迅速地为读者所把握,更强烈地产生美感。
而所谓诗中有画,不但指作者借用了绘画艺术中的一些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王维善以画意为诗,以禅意入诗,创造出绘画般优美、禅意般深邃的意境。
一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①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
②明朝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胡应麟在《诗薮内篇》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
”(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
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
清代画家方熏说“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山静居画论》)。
王维诗《汉江临泛》,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
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这四句写远景的诗句,巧用“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宽,江流之长,十分耐人寻味。
而一个“浮”字,似乎把群邑描写成海市蜃楼,更真切地表现出“前浦”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
王维把水墨山水的造境和运笔,用到了诗歌的创作上。
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写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读其诗似亲临其境。
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诗中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清丽的山水画画,还让人感受到了那悦耳的叮咚泉水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同时,他也善于概括地抒写雄奇壮阔的风景。
这类诗气魄雄伟,意境开阔,白描笔法,粗线勾勒,而且角度富于变化。
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太乙峰是终南山(可泛称秦岭)主峰。
诗从主峰着笔,总揽全山,写出了终南山雄伟磅礴的气势。
前几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浑,末二句撇开山写人,更反衬出山之崇峻,正象山水画里常用人身与山势构成对比一样。
“白云”二句尤其出神入化。
每一个有登山经验的人读了这首诗,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诗写登山,下面的《汉江临眺》则是写临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是一首描写襄阳风景的诗。
先写楚地的形势,中写江流浩荡的景观,末写流连忘返的情意。
粗线勾勒,境界壮阔,全是白描的写法,甚至不写山色是青是紫,是浓是淡,只说其若有若无,象一幅水墨山水画。
诗人把握的是总体印象,而且是用诗思而非肉眼统摄的图象,表现出中国画散点透视的艺术效应。
王维类似的诗句很多,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王维也善于捕捉音响、色彩、画面、感受相交织的动人一刻,统一于最能传达情韵的意境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
请看他的山水小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寂静无人的春夜山林里,四季桂无声无息地飘落,忽然明月东升,空山洒满光辉,山鸟被惊醒,在山涧里发出鸣叫,显得格外清脆,更衬托出月夜春山的幽静美好。
诗人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把读者带入更优美、更深邃的意境中去。
诗人是抓住“月出惊山鸟”这一最富表现力、最引人遐想的动人一刻写的。
这是一幅富有音乐感的月夜小景。
与《辛夷坞》的空寂入禅相比,此诗热烈活泼,富有人间气息。
王维有一首描写深秋景色的小诗,名为《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荆溪源于陕西蓝田县西北,红叶即枫叶。
早行山中,一路欣赏山景,忽然觉得衣服湿了,以为是下雨,细看却无雨,只有那不可近察的山中岚气,衣服大概就是让它打湿了吧!诗人把游客的这个感觉过程浓缩在两句诗里,写得十分有趣。
此诗有色彩:白石、红叶、翠岚。
有音响:溪水冲激石床。
也有游人的感受。
诗虽短小,却是包蕴丰富。
唐代书法家同时也是诗人的张旭也作有一首七绝《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中的“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锁的深山的另一番景象。
王维诗中的“湿人衣”却是写幻觉和错觉,写出了浓翠欲滴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
两首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二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
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深入的体悟。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
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
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
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
这与文学创作有了极其相似的共同点。
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
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
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在这里,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鹿柴》也是这样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
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
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
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
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
只不过诗人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而是真切的描写了那种闲适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此种生活的赞赏之情,具有慧能所言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