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诗中思想境界的文献综述
王维山水诗总结了什么思想
王维山水诗总结了什么思想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山水诗融合了儒家的人文关怀、道家的自然观念以及佛家的禅意,形成了独特的思想观念。
以下是王维山水诗思想的总结,写1000字。
首先,王维山水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刻关注和真挚热爱。
在他的山水诗中,洋溢着对山水景色的描摹和赞美,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和钦佩之情。
在《送别》一诗中,王维写道:“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诗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但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依恋和对生命的无限热爱。
其次,王维山水诗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抱负和追求。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而不是追逐外物的浮华和虚妄。
在《登鹳雀楼》一诗中,王维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雄壮的笔墨描绘了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对追求卓越的渴望。
第三,王维山水诗展示了他对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思考。
他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而不是互相征服和剥削。
王维在《游子吟》一诗中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的宁静和恬淡,透露出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和满足。
第四,王维山水诗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
他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苦难和短暂性的认识,并寻求超脱和解脱的道路。
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诗中,王维写道:“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骤。
卢家少妇破绽多,梅蕊香闲独不开。
近来怜取眼前事,料得年年花相似。
”这首诗以动人的诗句勾勒出战乱中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脆弱和尘世间种种纷扰的反思。
最后,王维山水诗反映了他对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的追求。
他通过细腻的笔墨和丰富的意象,创造了独特的山水诗风格,将艺术与自然相融合,使诗歌达到了一种境界和意蕴。
他以自然山水为题材,表现了自然之美,传达了对自然之道的赞美。
总的来说,王维山水诗体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追求。
王维山水诗的境界
王维山水诗的境界王维山水诗的境界导语:王维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他的一生,亦官,亦隐,亦禅。
而当他分别以宦者、隐士、居士这三种身份阅世时均别有收获,其笔下的山水亦随其审美心态的不同而呈现出三重境界――宦者的悲慨、隐者的超逸、居士的禅寂。
多元的人生导致了其诗作中多重的审美境界,从而使其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最杰出的代表。
一、亦官亦隐亦禅的人生路王维登第之早,唐代罕见,开元九年(721年)他擢进士第,年仅21岁,这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当时轰动朝野,他历任右拾遗、给事中等清贵要职,官终尚书右丞,官爵之尊,在盛唐诗人少有。
他曾经如此概括自己一生的变化:“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赠从弟司库员外》)“中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终南别业》)“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
(《酬张少府》)他年轻时有青春的冲动与报国的赤诚,但是,随着贤相张九龄被奸臣李林甫排挤出京,权奸当道,政治日趋黑暗腐败,仕途上的连受挫折,导致了王维因对官场的失望而怨怅而厌恶,建功树勋之心逐渐淡化,而归隐求佛之念日益强烈。
之所以未能彻底归隐,在于传统的儒家教育,特别是修齐治平的正统观念对他的影响,社会责任感使他难以遽下决心,彻底遁向山林,所以他选择的是在家奉佛的居士修禅方式,以求社会责任与个人涅磐之间的矛盾调谐,由外求功利的动态人生演化为内向禅隐的静态人生,铺就一条亦官亦禅亦隐的人生路。
二、官宦的山水境界――悲慨王维仕官四十年,又久为京官,阅尽政坛苍狗白云,形成了他对官宦人生的独特感受,慨而言之,可谓一幻二悲三无奈,每当他置身于官场的交际应酬中,每当他以官员的心性审美论世时,这种心态就自然而然地流泻于笔端,形成了特具悲慨美的官宦山水境界。
“悲慨”在司空图《诗品》中得到精雅的阐述:“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苦为雄才。
壮士拂剑,浩然弥哀。
”这是看透人生与社会后的凄切,这是壮志难酬的哀苦,这是雄才壮士痛悼世道日非的悲恨,故而既悲凉又慷慨,甚具情感力度。
王维诗歌的山水意境描写
王维诗歌的山水意境描写引言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山水意境描写而闻名于世。
王维的诗歌融合了自然景色的美感和哲学思考的深度,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本文将介绍王维诗歌的山水意境描写,分析其中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手法,以及对读者情感的引导和思考。
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王维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和表达手法而广受赞赏。
他善于运用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式,通过感官的细腻表达创造出生动的意象。
他描绘的山水景观常常给人一种宁静、悠远和恬淡的感觉。
静态的描写方式王维的诗歌中常常运用静态的描写方式,传达出深沉的哲学思考。
恬静的湖泊“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轻轻一片新来雪,点点不散苏明蕊。
”(《山中》)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湖泊景色。
绿杨、红杏和明蕊等细节,展示出春天的气息。
这个场景给人一种安静和宁和的感觉,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静立的山川“清猿啼岸柳,青鸟舞花梢。
日暮聊为宿,松树低西韶。
”(《山居秋暝》)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象,展示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猿鸟的活动和日落的时刻,使整个山川静立在时光中。
这种静谧的氛围充满了寂静和宁静,使人心生安详。
动态的描写方式王维的诗歌中也不乏动态的描写方式,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出自然景色的生动。
汹涌的瀑布“水泻洞庭碧,云横破镜峰。
”(《秋登兰山寄张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瀑布景色。
水从高山奔流而下,声势汹涌,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云雾横在瀑布并撞破了山峰的倒影,创造了一种奇幻的景象。
这种动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活力。
流淌的江河“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花虽销溶泽,犹有枝间鸟。
”(《秋登宜春台寄台中苏使君》)这首诗以流动的形象表达了江河的景观。
诗中的明月借喻江河上的倒影,给人一种宽广而深沉的感觉。
林中的鸟儿也衬托出江河的流动,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诗歌的情感引导和思考王维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和情感的引导。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原创论文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摘要:王维19岁取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作为一个诗人,他以写山水田园诗最为著名,他的诗语言清新凝炼,朴素中见华采,空灵幽邈,耐人寻味。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和诗境的美妙意向,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正文:王维是盛唐时代杰出诗人,留下来的诗作有400多篇首。
他的诗独具特色,无论是政治诗、边塞诗还是山水诗,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论文讨论的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其语言特色1。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两期。
前期所作的山水诗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
前后期诗作的思想内容呈现显著不同。
王维早年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壮丽的河山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的雄心壮志。
如《华岳》:“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白日为之寒,森沈华阴城.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两峙岳,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人祗望车久,何独禅云亭。
”诗人用神来之笔,写华岳与天相接的雄伟气势,又以河神巨星描写华山峻峭五峰的形成,充满了奇妙的想象。
体现了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反映了盛唐的时代风貌和诗人青年时期的远大志向。
王维后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此时的山水诗,则多描绘山石草木溪流,百姓的生活,同时间接表达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倦。
如《渭川田家》中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在这一背景下,牛羊徐徐村归,老人拄着拐杖,正站在柴门外迎候放牧归来的孙子……是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2.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敏锐,十分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音和动静,用细腻的文字写出自己细致深刻的感觉。
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无天雨,空翠湿人衣。
禅心与道味的交融——王维山水诗论说
交融的审美追求:自然之美
王维早年多才多艺,工书善画,风神朗逸,深为权贵眷 重。后仕途受阻,遂选择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虽然没有出家 为僧,但是淡泊名利,远离尘世,逃避纷争,以禅诵为事。 据《旧唐书》记载:“(王维)晚年长斋,不衣文采。得宋 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 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61可 见王维晚年生活以吃斋奉佛为中心,以禅宗精神对抗世俗黑 暗,湖光山色成了他失意灵魂的栖息地。 道教思想亦为王维思想注入了自然色彩。庄子的“逍 遥”、“齐物”等思想对王维的诗歌创作与人生理念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庄子・齐物论》云:“夫天地者,古之所大 也,而黄帝尧舜所共美也”: 《庄子・知北游》云:“天地 有大美而不言”等。庄子认为“大美”即是自然之美,并从 人生意义的高度对自然进行审美观照,自然无为的本性与人 生的意义是相通的。只有以一种顺应道的态度去体察人生, 才能体悟和实现个体的自由存在,这种生存美学在王维诗歌 中就演绎为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地交融。 中国古代美学惯于把审美与人生哲学密切联系,视审美 为一种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倡导由审美追求进入人生境界 的建构。这种自然审美意识深深地积淀在传统知识分子的文 化心理结构之中,以山水诗的形式突出地表现出来。诚然, 不是所有描写山水的诗都是山水诗。“我们称某一首诗为山 水诗,是因为山水解脱其衬托的次要的作用而成为诗中美学 的主位对象,本样自存。”口1王维的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 诗的典范,其艺术魅力不仅在于他发现了自然山水之美,把 自然界视为主要审美对象,更为重要直接融入到自然山水之中。所以,在王维笔下,对自然 山水的审美追求达到了极致。如名篇《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El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 “秋雨”、“明月”、 “清泉”、“竹 林”、“莲塘”,组成了一副空灵生动的画轴,历历在目。 令人恍若身处其中,看到了浣纱女子、打渔男子的归家情 景。颇有意味的是这里的浣纱女子与打渔男子并不是自然的 改造者,他们就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他们在竹林喧闹,在莲 塘划船,与自然相得益彰。这正是王维的审美理想与人生 理想:顺应自然,融入自然。末尾“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点明了随缘自娱的心态。
诗境禅意融山水——论王维山水诗中的意境与禅趣
诗境禅意融山水——论王维山水诗中的意境与禅趣王维一生学佛,以禅入诗,被赞誉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淡远,流动空灵的风格在诗坛独树一帜,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善于借助山水自然表达深奥晦涩的禅意,营造清远、静谧和物我相融的意境,并与禅趣的相融相偕。
一、禅宗思想形成原因佛教自传人中国以来,就对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
到了唐代,佛教内部各宗派相继成熟,尤其是禅宗备受推崇。
禅宗是在中国本土文化基础上,经过融合吸收所创造的成果。
它不仅作为一种独立的教派传授宗法,还与美学相结合,形成禅宗美学,对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艺创作、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维所生活的盛唐时期,禅宗思想成熟,是“学而优则仕”的时代,更是个隐逸的时代。
一方面,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入朝为官几乎成了当时所有知识分子最终追寻的目标;另一方面,官场中的腐败污浊致使一些知识分子被迫放弃了政治理想,转而隐逸求生,于吟诗作画中寻求心灵的寄托与庇护。
王维也不例外。
《旧唐书·王维传》中记载,王维出仕后半官半隐,曾“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晚年却因安史之乱被意外卷入政治波澜之中。
面对变幻无常的政局,王维在“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感叹下开始吃斋念佛。
但王维禅宗思想的形成不仅仅是由于政治受挫,也与他的生活经历有极大关系。
王维出生于奉佛之家,他的《请施庄为寺表》中记载,其母崔氏信奉佛教,“褐衣蔬食,持斋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自幼受到的来自家庭佛心佛性的熏陶,加之盛唐时期,佛教得到空前的兴盛和发展,尤其是禅宗的形成,更成为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受到帝王卿相、饱学鸿儒的弘扬提倡,学佛佞佛俨然成为风气。
王维与许多佛教徒都有交往,并时常客居寺中,“山中多法侣,禅颂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为应见白云。
”(《山中寄诸弟妹》)开元二十八年,王维与南宗禅大师神会相遇,从此倾心服膺于南宗禅法。
论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
论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作者:田莉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2期王维作为盛唐山水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其语言的高度清新洗炼,诗歌意境的空灵、深远,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意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巧妙将诗作与美景融为一体,深具禅意。
本文将从王维诗歌作品中品味这种独特意境。
一、追溯山水诗的渊源回顾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先秦时代,汉末建安时期,魏晋以后,盛唐时代几个重要发展时期。
先秦时代的诗歌,如《诗经》和《楚辞》中,有些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兼葭》)。
这里,诗人对山水景物的描写,目的並不是为了表現山水景物本身的美,而是利用山水景物的描寫,來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内容。
正如《尚书·尧典》中所言“诗言志”、《毛诗序》中“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可免也”,这些议论都表达了中国古代对诗歌的功能的解读。
因此,在这一时期的山水诗中,自然景物处于诗歌内容的从属地位,未当作独立的审美对象来歌咏。
直到汉末建安时期,中国诗歌史上才出现了最早的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即曹操所写的四言诗《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魏晋以后,由于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士大夫们希企隐逸,寄情山水以远祸,山水诗开始兴起,产生了第一位山水诗人谢灵运。
谢诗语言富丽精工,喜雕琢,追求形似。
盛唐时代,政治、经济的全面繁荣,安定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众多优秀的杰出诗人,如李白、杜甫等,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的山水诗派,极大地丰富发展了田园山水诗的诗歌内容。
与孟浩然相比,王维的山水诗歌独具一格,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意境,在创造物我两忘的诗的意境上,在对自然山水美景的细致品味上,在诗歌手法的纯熟运用上,都显示出高超的艺术造诣。
《王维的山水诗韵和哲思意蕴》
王维的山水诗韵和哲思意蕴引言王维(701年-761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画家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诗仙”。
他以其独特的山水诗韵和深刻的哲思意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重点探讨王维的山水诗及其所描绘的自然景观、情感表达、与人生哲理等方面。
一、山水诗韵在王维的作品中,山水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题材。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描绘了大自然中壮美而宁静的景色,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世界、追求心灵寄托与超凡境界的情感。
1. 山水之美王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所赐予人们无限美妙之处。
他通过深入观察大自然中各个元素之间微妙而和谐的关系,将这种美妙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登鹳雀楼》中描绘了壮阔的山河景色,使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之美。
2. 情感表达王维的山水诗并不单纯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些景色传递出一种富有情感和哲思的意蕴。
他往往以一种淡雅、含蓄的方式将内心世界与外在景物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深层次的情感。
在《送别》中,王维通过描述离别时黯然神伤、留连不舍等情感,使读者感同身受,并引发共鸣。
二、哲思意蕴除了山水诗韵外,王维还以其深邃而富有哲理的作品而闻名。
他常通过描绘自然现象和人生百态等来探讨生命与宇宙、人性与道德等哲学问题。
1. 生死哲思王维在某些作品中注重探讨生死问题。
他认为人生短暂,须面对无法回避的死亡。
然而,他却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生死,将其视为一种自然循环的现象。
例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描绘了漫长的旅途和最终返回故乡的场景,通过表达对生死无常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宽广而深邃的哲学观点。
2. 人生哲理王维在诗中抒发了对人类存在与生活方式的思考。
他认为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是人生最高境界。
例如,《竹里馆》中以竹子作为意象,表达出追求清雅、自然纯粹的境界,强调个体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
结论通过对王维山水诗韵和哲思意蕴进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且深刻的艺术追求。
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综述
娄底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姓名:肖小娟学号:1443001209925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点:娄底新化指导教师:姜世平目录序言 (3)一、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3)(一)色彩浓淡,形象鲜明 (3)1、丰富多样中的倾向性 (3)2、敷色点彩中的情味美 (4)3、光影交织中的立体感 (4)(二)层次丰富,构图巧妙 (4)(三)动静相兼,声色俱佳 (5)二、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6)三、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7)四、结语 (9)参考文献: (10)浅谈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娄底新化汉语言文学本科 1443001209925 肖小娟【摘要】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也是著名的山水画家。
他把画与诗相互融合贯通,其诗平实而简远,其画韵味含蓄,意境清旷苍秀,在自然之中勾画出属于他自己的一方天地,开创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先河,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关键字】王维山水诗山水画诗中有画意境序言王维,字摩诘,蒲州人,年轻时即盛负才名,擅长诗、画,兼通音乐。
玄宗开元九年擢第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退居兰田,以赋诗、绘画、弹琴、诵佛为事,故有“诗佛”之称。
当李白以景成诗抒发自己孤傲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杜甫以景成诗表自己雄伟抱负,忧国忧民的胸怀;众多诗人以景成诗述说自己的忧愤、惆怅、失意、愁思情绪的时候;王维却心平气和不急不躁,寄情山水,迷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钟情于“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
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明代的董其昌亦曾推崇王维为“文人画之鼻祖”,王维也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他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一、诗如画卷,美不胜收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王维山水诗中思想境界的文献综述
王维山水诗中思想的文献综述09级1班李晶 2009012699摘要: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由于其诗中颇具禅宗意味而被誉为“诗佛”。
但是由于唐代采取思想兼容的态度,在思想领域里则是儒、释、道并存。
王维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士人的文化积淀下,他的诗歌中又隐现着儒家和道家思想,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王维佛教老庄思想儒家思想王维是思维创作受到佛教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其好友苑咸曾评价其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大多数学者从佛教角度研究王维,但同时也有人从儒、道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王维的精神世界。
因此学界关于王维山水诗中的思想有很多论著。
本文是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理论成果和看法做一些总结,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近几年来有关王维山水诗中思想的文献,选择其中20篇综述如下:一、佛家思想与王维的山水诗张丽娟(2010)在《王维隐居终南期间佛教思想研究》中总结了学界对王维研究的现状:“国内学术界对王维的深入研究大体上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
此后,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连续不断地出现,至今蔚为大观。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佛教对王维生活方式的影响、佛教对王维文学创作手法与内涵的影响、王维诗表现的禅趣禅意和佛理等几个方面。
”①由此可见佛教对王维的影响之大。
徐流奇(2010)在《禅学理念与王维诗风》中分析到:“王维前期诗歌受北宗禅思想影响,多为佛道禅理的直接传达;后期受南宗禅影响,将玄冥的禅意化入诗,。
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禅宗审美观,尤其是对空寂之美的追求和赞颂和以自我心性的圆满和灵动为目标,并且将这种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融合为一体,最后导致王维诗歌空灵、清丽风格的形成。
这种诗风包含着空虚与灵动这对矛盾统一的二级。
同时作者还指出禅学理念对王维山水诗创作手法的影响,即:首先,在禅学理念指导下,山水诗做到形与意的完美结合;其次,诗歌能够艺术而辩证地处理动静描写使得意境玄远蕴藉;再次,王维诗歌的意象创构中多‘不拘形似’的运用;最后,多以简约的意象来表达意境,达到意多而笔少的境界。
研究王维的文献综述
研究王维的文献综述
王维(701年-761年),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以下是一些研究王维的文献综述:
1. 《王维集》(一):这是一本由唐代书法家、画家王之涣所写的关于王维诗歌的集成。
该集成收录了王维的一些代表作,包括《山居秋暝》、《相思》、《鸟鸣涧》等。
它以书法的形式对王维的诗歌进行了诠释,是研究王维艺术成就的重要资料。
2. 《王维诗选》(二):这是一本由王仲谋所写的关于王维诗歌的选集。
该选集包括了王维的多首代表作,并将其按题材、风格进行了分类。
它以选文的形式展示了王维诗歌的特点,为读者提供了阅读和研究王维诗歌的好方法。
3. 《王维山水画研究》(三):这是一本由高奇峰所写的关于王维山水画的研究。
该研究以王维的山水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王维在山水画上的成就。
该书对王维山水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对研究王维山水画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4. 《王维文化研究》(四):这是一本由王振耀所写的关于王维文化研究的文章。
该文章系统地探讨了王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分析了王维文化对您的影响和启示。
它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王维文化的途径,对于研究王维文化价值也非常重要。
王维诗的主要思想总结怎么写
王维诗的主要思想总结怎么写王维(701-761年),唐代文学家、一代诗圣,他的诗歌作品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具有幽深的感情和自然洞察力。
王维的主要思想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表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王维的主要思想之一是崇尚自然。
在他的诗歌中,自然是他最为引领和崇拜的对象。
他坚信人与自然的合一,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他能够获得灵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题,以表达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
他之所以被尊称为“山水田园之神”,正是因为他以自然为依托,通过自然表达出他深沉、细腻的感情。
第二,王维的主要思想之二是倡导清静宁神。
对于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灵修养的重要性,王维非常重视。
他通过与自然的融合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神之道。
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他对清静寂寥生活的美好向往,他倡导远离世俗的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
他的诗作中隐含着对俗世的厌倦和追求心灵解脱的渴望。
第三,王维的主要思想之三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虽然王维生活在唐朝动荡的年代,但他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他的诗作中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积极感悟,他力求在繁杂的人世间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快乐。
他的诗作中不仅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讴歌,也表达了对人性的肯定和对人类社会的希望。
第四,王维的主要思想之四是倡导修身养性。
在王维的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视。
他非常注重修养自己的内在品质,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文涵养。
他借助诗歌来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写作来不断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追求卓越的人格。
综上所述,王维的主要思想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崇尚自然、倡导清静宁神、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注重修身养性,这些思想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基础。
通过他的诗作,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他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独特见解,同时感受到他对内心世界的深思熟虑和对人生的智慧洞察。
王维山水诗的三重境界
:
,
,
军 痛 感 微 官易得 罪
“
”
萌 发 了 欲 与 济 上 四 贤 共 乘桴 的 隐 退 念 头 待 到 开 元 二 十 五 年 擢
“ ”
,
。
拔 王 维 为 右 拾 遗 的 贤 相 张 九 龄 被 李 林 甫 进 谗 言 排 挤 出 京 他 深感 孤 独 隐退 之 念 更 坚
,
,
,
《
寄
5 0
,
说 到底 是 个 人 的 际 遇 改 变 了 他 对 社 会 官 场
、
、
人 生 的 信 念 改 变 了 他 的 心 性 行 为 导 致 外 求 功 利 的 动 态 人生 演 化 为 内 向 禅 隐 的 静 态 人
生
。
承 上而 来 的 另
云
“
一
个 问 题 是 为 什 么 王维 并 不 象 陶 渊 明 那 样 彻 底 归 隐 ? 其 偶 然 作 之
俸 禄 供 养 寡母 幼 弟 弱 妹 行
又如《 李 陵咏
,
。
早 期 的 王 维 在 诗 中 常 常 流露 出 对穷 者 弱 者 失 败 者 的 同 情 想 必
,
就 隐含 着 他 自 心 的 酸 幸 与 不平 如 云
,
“
谁怜 越女 颜 如 玉 贫 贱江 头
,
日
浣纱
”
。
《
洛阳女 儿
》
》
、
《
陇头吟
、
》
、
《
。
。
事 实 上 王 维 笔 下 的 山 水 随 其 审 美 心境 不 同 而 呈 三重 境 界 读 者 不 可
,
辨
一
、
王维山水诗研究资料索引
王维山水诗研究资料索引内容摘要:王维对于水墨山水画的贡献是将诗意融入画中,体现独特的文人气质和诗人的情怀,并开创了与前人山水画不同的“破墨”一体,将山水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在探析诗人王维山水画作的时候就形成了用山水诗解读山水画的方法,借助王堆的坎坷不平的仕途生平就可以找出一些解读其山水画作的线索。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山水面诗品艺术精神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长河中,文人画时期涵盖了唐以后直至明清一段漫长的历史阶段,就文人画而肓,究其源头,唐代的诗人、画家王维当属其一。
溯源山水画史,有将于维作为山水画始祖之说,其实水墨山水画的渊源可推到更早的年代。
东汉墓室壁画、初唐敦煌壁画都有水拦山水画的影迹。
盛唐时的吴道子已将水鳖山水面的艺术形式确立起来了。
王维对丁.水墨山水画的贡献是将诗意融入画中,体现独特的文人气质和诗人的情怀,并开创了与前人山水画不同的“破壁”一体,将山水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王维的画作并非像诗作那样传世颇多,只有《雪溪冈》《江山雪霁图》《辋川图>和《济南伏生像》等流传至今,而山水面作却只有《雪溪罔》《江山雪霁图>寥寥几件。
我们在解读王绵面作的时候不得不想到他的山水田l剖诗,同时也是顺其自然地借助其诗作来比对和思考。
这样在探析诗人王维山水画作的时候就形成了用山水诗解读山水画的方法,借助王维的坎坷不平的什途生平就可以找出一些解读其山水画作的线索。
一、以诗意入画,以画义入诗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①。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和山水诗在构图布局、创造意境方面,确实存在着某些可以互相沟通的美学规律。
诗与画原本足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画足存在于空间的彤式,诗是存在于时间的彤式,画足视觉艺术,诗是听觉艺术。
从主体内容来看,诗主要偏重于抒情、写意、表现画主要偏重于理智、写实、再现。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与画的结合,实际上是再现与表现、情感与理智、写实与写意的辩证的和谐结合(1)。
王维山水诗中的哲人境界
王维山水诗中的哲人境界王维(AD701-761)是唐朝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以其山水诗而闻名于世。
他的山水诗作不仅情景交融,富于意境,而且透露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将人与自然、人与心灵的关系融为一体。
本文将从他的山水诗中探讨哲人境界的描绘。
王维的山水诗作中经常描绘壮美的自然景观,如高山、深谷、流水和松柏等。
然而,这些景观并不仅仅是外部的自然物象,而是融入了王维深邃的哲学思想。
在他的诗中,山水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成为了表达内心世界的媒介。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哲人境界的描绘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上。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宇宙的深邃思考。
例如,在他的《渭川田家》一诗中,通过描绘一幅农村田园的山水画,他表达了对人类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哲人境界的情感。
他在诗中写道:“登临送目,正故人尽,千里关山度,归雁入塞云。
”这里的“登临”表明他站在高处俯瞰全景,不仅有着广阔的视野,更有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
同时,他通过“雁入塞云”的描写,传达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一种超越凡人的哲学境界。
王维的山水诗作中还经常涉及哲人的思考和寄托。
他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相融合,将山水作为表达自己哲学思想的语言。
在他的诗中,通过描绘幽静的山谷、流淌的溪水或静谧的湖泊,来寄托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例如,在《山居秋暝》一诗中,他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里的“空山”和“明月松间照”等自然景物,表现了作者的内心境界。
他通过山水来表达人与自然相融、心境如水的境界,将自然与哲人的思考融为一体。
此外,王维的山水诗中还常运用比喻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心灵境界相互辉映,表达了哲人的思考和智慧。
在他的《山雨后》一诗中,他写道:“风回小雨润,春意浓于泉。
黄鹂空翠柳,垂影引清池。
欲取鸣琴弹,恐难逐逝川。
对王维山水诗的现代解读
对王维山水诗的现代解读1. 引言1.1 概述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画家,他以其独特的山水诗创作而闻名。
在王维的山水诗中,他通过巧妙运用意象和表达技巧,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和观察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宇宙间的和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变迁,我们有必要对王维山水诗进行现代解读,重新认识其价值,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所扮演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来对王维山水诗进行现代解读。
首先,我们将回顾山水诗的起源与发展,并了解王维创作山水诗时的背景。
接着,我们将详细探讨王维山水诗中所呈现的意象与表达技巧。
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从超越写实、生态视角和个体情感等方面对王维山水诗进行现代解读。
最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讨论当代文化语境下对王维山水诗传承与发展的影响,包括形式上的转化与创新尝试、唯美主义和审美观念变迁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以及科技进步对新媒介表达形式的运用。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王维山水诗的现代解读,重新认识其价值,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所扮演的作用。
希望通过分析王维山水诗中所表达的内心反映、意境营造、自然关怀、个体情感和社会共鸣等方面,揭示出山水诗在当代社会中可能具有的新含义和创造空间。
最后,通过研究当代文化语境下王维山水诗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探索其未来发展趋势,并提供一些启示和反思。
2. 王维山水诗的意象与艺术表现2.1 山水诗的起源与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起源于古代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描绘。
它将壮丽的山川河流、秀美的植被和动物以及宁静的湖泊等自然景观作为主要写作对象,通过抒发诗人的情感、思考和灵性追求,展现了自然界中无穷无尽的美。
随着时间推移和文化演变,山水诗逐渐成为中国文学中重要的流派之一。
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山水诗达到了巅峰,并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山水诗人。
其中,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之一。
2.2 王维的山水诗创作背景王维(701年-761年)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画家。
关于王维的山水诗全面认识
王维的山水诗全面认识关于王维的山水诗全面认识一、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定势人是社会的产物,诗人也是。
他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
道德意识、社会时尚都会在诗人的内心打下深深的烙印,影响着诗人的性格及其作品。
盛唐时期的社会心理定势也深深作用于王维的心灵之上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维的山水诗风格。
<庄子·善性>中讲:“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不当命而大穷乎天下.此存身之道也”。
这种达通穷退的做法是中国文人士大夫习惯的生活方式,自然也是王维的一种心理积淀。
儒家的一贯主张是积极“入世”。
但<论语·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座》却很明白地表示出孔子最赞同的是“浴乎沂,风乎舞霓,咏而归”的生活方式,这就又使中国文人的哲学观念、生命方式中又浸润了一种“功成身退”的思想。
退就是隐逸.这种隐逸当然不是完全遗世,而是在求一种闲静清幽的环境和淡泊寡欲的心态。
可见.对于生命,不论过程如何,在结果上.中国文人有大体一致的趋同:相忘于江湖。
这种心理状态.再与个人的的生活状况相结合.就形成了文人亦官亦隐的流俗。
所以虽然盛唐的最强音是建功立业,但王维的一生还是有了三度隐居。
嵩山、终南山、辋川.却始终没有解印挂冠。
即使在他晚年“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也是在退朝之后。
这种生活方式的心理背景极大地影响了王维的山水诗的创作。
王维的诗,虚实相间,空灵恬适,于空山古木、水尽云生的表层的美外,还有一种对生命方式的认知、探求和选择的心理括动。
如<自石滩>:“清淡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沙明月下”。
色彩明丽.清爽如画.又富有生活气息,读者可以触摸到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又如《竹里馆》:“独坐幽笪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却另有一番空明澄净、清幽绝俗的美.让人顿生一尘不染、万缘皆灭之心。
王维的绝大部分生命是在盛唐时期渡过的,安定的社会环境、统治阶级的默许使佛学大兴.王维的母亲也是一个忠诚的佛信徒.这就使王维深受佛学尤其是佛学中的南北禅宗的影响。
集诗画乐禅,创谐和意境——论王维山水诗艺术与生命精神【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集诗画乐禅,创谐和意境——论王维山水诗艺术与生命精神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或争论焦点)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盛唐著名诗人,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父亲处廉,终汾州司马,维工诗善画,通音乐,擅草隶,自小又受母禅宗影响,偏爱佛理,故诗画乐禅集于一身,博学多才,开元九年(721)进士擢第,任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牵累,被贬济州司仓参军。
后到淇上为官,不久又弃官隐居。
回长安后,在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佛。
与友孟浩然有诗互送。
维三十一岁妻亡,终不娶。
后隠于嵩山。
二十二年(734),张九龄迁中书令,遂被擢为右拾遗。
然至李林甫为中书令,“为苍生谋”的张九龄受李林甫打击,谪为荆州长史,王维对此甚是沮丧。
而自己的仕途与人生自此也更为艰难。
同年,王维赴河西节度使幕,官监察御史。
二十八年(740)迁殿中侍御史。
冬,知南迁。
第二年春,自岭南北归,辞官隠于终南。
天宝元年又出为左补缺。
至安史之乱,为叛军所俘,授以伪职。
禄山素怜之,缚送其之洛阳,拘于普施寺,禄山宴其梨园弟子、教坊工人于凝碧宫,王维因闻生悲,遂赋凝碧诗。
不久,安禄山强迫他为给事中。
至德二载(757)唐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伪官之人率以六等定罪,然维得唐肃宗嘉赏,未被定罪,又因弟弟降职赎罪,反被授为太子中允,后迁中书舍人、给事中等职,终尚书右丞,于固世称王右丞。
(据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前言)[1]山水诗,顾名思义就是指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
丁成泉先生认为山水诗就是以“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7]为题材的诗歌,而不是直接取材于社会政治生活的诗歌。
把山水和政治生活拉开是很有见解的。
山水诗渊育于先秦两汉,而这时期山水描写只是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功利色彩而已。
山水诗真正产生于魏晋时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载“宋初文咏,体有因革。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8]山水诗之名由此确立。
王维诗作中的山水意境研究
王维诗作中的山水意境研究引言•简要介绍王维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背景•建立对山水意境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的认识深入了解王维及其创作背景•分析王维创作时所处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介绍他与唐代其他诗人的联系和影响•分析他个人生活经历对其山水意境创作风格的影响山水意境在王维诗歌中的表现形式与特点•分析山水意境在王维诗歌中的主题、情感和形象的运用•探讨他对自然景色描写方法和手法的独特之处山水之美与自然情感相结合•描述王维如何将自然山水之美与人类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丰富的意境氛围•解读其中所包含的孤独、幽寂、悲凉等情感元素藏形于貌:借物言志与写景相统一•讨论王维如何运用具体的自然景物描写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意义•分析他通过山水借物言志的手法,在写景中寄托人生哲理细腻而含蓄:形与神的完美结合•描述王维细腻而含蓄的诗歌语言对山水意境的精准刻画•探讨他对形与神的有机结合,使描绘出来的山水更富有生命力王维诗作中山水意境带给读者的启示与感受•分析王维山水意境诗歌对读者情感、审美和思考方式的影响•探讨王维作品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道德价值观自然与人性关系的启示•讨论王维作品中自然景色与人性关系所呈现出来的深刻启示•探索其中所包含的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天道之道的坚持对美学与艺术追求的思考•分析王维如何通过山水意境诗歌追求美学上完美与纯净之境•讨论他对艺术创作追求的态度和理念内省与人生哲学的思索•探讨王维山水意境诗歌中蕴含的对人生哲学和存在意义的思考•分析他作品中关于离世、怀古、追忆逝去岁月等主题所反映出来的内省性质结论•总结王维诗作中的山水意境研究,强调其对文化传承和个体内心成长带来的重要意义•强调王维对后世文学艺术创造影响的深远性和持久性参考文献(如果有)注意: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纲要,实际写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资源进行补充。
王维山水诗之神
王维山水诗之神王维(701年-761年),唐代文学家、诗人之一,以山水诗而闻名于世。
他的山水诗作中展现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王维山水诗之神”。
一、山水诗的韵律之美王维的山水诗不仅仅通过文字描绘山水的美景,更借助音韵、意象吟咏出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他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技巧,将景色融入诗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音韵韵律,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其代表作《登鹳雀楼》中,王维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凭借简约而有力的文字勾勒出绵延起伏的山脉和大气磅礴的自然景致。
随着诗篇的推进,他巧妙运用平仄音律,使诗句更具节奏感,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和谐而宁静的境界。
二、山水诗的哲理之思王维的山水诗不仅贯穿着对大自然的崇敬,更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
他通过描绘山水、描写自然现象,抒发对人生、对世界的思考。
他将山水诗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启发智慧的工具。
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描绘了渭城早起的雨水洗净了浮尘,青翠的柳树苗在雨中显得新绿。
通过描写这样的自然景观,王维表达了人世间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哲理。
他通过描写细节,以意象和修辞手法传递情感,并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无常。
三、山水诗的艺术之美王维的山水诗作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创作,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他以巧妙的笔墨描绘自然景色,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王维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通过以“九月九日”为背景,展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在字里行间,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刻画方式,让读者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与亲情的可贵。
四、山水诗的影响之长远王维的山水诗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代享有盛誉,而且在后人中也产生了广泛的学习和研究。
王维山水诗的流传和影响深远,许多后世诗人在写山水诗时受到了他的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山水诗中思想的文献综述09级1班李晶 2009012699摘要: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由于其诗中颇具禅宗意味而被誉为“诗佛”。
但是由于唐代采取思想兼容的态度,在思想领域里则是儒、释、道并存。
王维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士人的文化积淀下,他的诗歌中又隐现着儒家和道家思想,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王维佛教老庄思想儒家思想王维是思维创作受到佛教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其好友苑咸曾评价其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大多数学者从佛教角度研究王维,但同时也有人从儒、道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王维的精神世界。
因此学界关于王维山水诗中的思想有很多论著。
本文是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理论成果和看法做一些总结,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近几年来有关王维山水诗中思想的文献,选择其中20篇综述如下:一、佛家思想与王维的山水诗张丽娟(2010)在《王维隐居终南期间佛教思想研究》中总结了学界对王维研究的现状:“国内学术界对王维的深入研究大体上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
此后,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连续不断地出现,至今蔚为大观。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佛教对王维生活方式的影响、佛教对王维文学创作手法与内涵的影响、王维诗表现的禅趣禅意和佛理等几个方面。
”①由此可见佛教对王维的影响之大。
徐流奇(2010)在《禅学理念与王维诗风》中分析到:“王维前期诗歌受北宗禅思想影响,多为佛道禅理的直接传达;后期受南宗禅影响,将玄冥的禅意化入诗,。
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禅宗审美观,尤其是对空寂之美的追求和赞颂和以自我心性的圆满和灵动为目标,并且将这种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融合为一体,最后导致王维诗歌空灵、清丽风格的形成。
这种诗风包含着空虚与灵动这对矛盾统一的二级。
同时作者还指出禅学理念对王维山水诗创作手法的影响,即:首先,在禅学理念指导下,山水诗做到形与意的完美结合;其次,诗歌能够艺术而辩证地处理动静描写使得意境玄远蕴藉;再次,王维诗歌的意象创构中多‘不拘形似’的运用;最后,多以简约的意象来表达意境,达到意多而笔少的境界。
”②台湾学者林明昌(2011)在《非禅而禅——谈王维诗的禅化》中一改前人王维诗歌“禅化”的说法,认为王维诗歌禅化是后人解读的结果。
他从唐代禅诗传统说起,指出“唐代自有其神僧与禅诗传统,以此传统发展形成中国的禅诗谱系,而且这个谱系与王维诗并无关联”。
作者又从近代文艺学理论的角度运用多个学者的理论观点指出“后人将王维诗作解读为禅诗除因其习佛外,也有读者原本的解读权限”。
作者还总结了林柏仪、杜昭莹、皮述民、孙武昌、杜松柏等禅解王维诗的成果。
最后作者指出王维诗的解读由“非禅诗”转变为“禅诗”是由于解读方式和禅诗定义改变的结果。
作者不随前人踪迹,大胆质疑“禅诗”的正确性。
使我们必须在“王维禅化”这一观点上做出省察。
③刘军(2008)通过《佛教与隐逸——王维诗歌浅论》中解读了佛教与诗歌的合流和王维与生俱来的隐逸理想佛家的信仰。
作者认为王维是“把入世法和出世法连接了起来——亦官亦隐”,他的为官是以亲情为重,以“官隐而隐,以居士奉佛”。
作者还总结了隐逸诗歌的变化:世界的由狭窄而宽广,画面由单一而多样;诗歌中隐逸思想的加入,自然环境和心境的冲淡;佛教意象以及“空”、“静”的艺术境界。
平淡、自我消解、灵性的隐现是其与以前隐逸诗歌的不同点。
另外,“隐逸诗出了空明超逸一面外也有沉重深厚的一面:哀伤与解悟”。
王维是大唐的清音,宣示对于人世的超越。
④作者从隐逸的角度出发解读王维的思想和诗歌,但是我不认可“王维隐逸的理想是天生的”这一说法,因为少年时的王维同样朝气蓬勃的且有很多进取诗歌。
但是文章关于佛教思想对王维的影响分析很透彻。
孙楠、王茹君(2009)在《空观不空》中从王维佛教思想的来源、山水诗的禅味、生命意识三方面进行分析,着重论述了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味和生命意识。
作者总结了诗中的禅味:一是悠远静谧、物我冥合的空灵之境。
代表作是《鹿柴》《鸟鸣涧》;二是无执无滞、随遇而安的自在之境,这是禅宗与老庄思想结合的结果。
代表作《终南别业》。
同时他们认为王维不是一个纯粹的佛教徒,诗歌所真正追求的思想与禅宗思想是相悖的,并对其生命意识的形成从儒释道三方面做了阐述,总结出生命意识的表现即:诗人择取的物象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选择的色彩在青白的基色之外也有极具表现性的色彩;诗人在空寂后隐藏着对现实的忧愤和不能忘怀于世的感情。
最后作者总结到“禅宗只成为他表现艺术的一种方式,他骨子里实则依然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⑤我认可作者的观点,从他的《辛夷坞》中就可以看到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更何况是人世。
杨晓慧(2010)在《试论佛禅思想对王维山水田园诗创作的积极影响》一文中,总结了佛禅对王维山水诗创作的贡献。
首先,培养了诗人一种安详的心境。
作者通过分析其早期和安史之乱后的作品少有山水诗得出:山水诗创作多于天宝年间是其无心仕进、流连山水,加上受佛学影响形成宁静和平的心境的结果。
这种心境使他专注于感悟自然,因而对景物有细致入微的观察。
同时使他神思飞越,写出诗境或听觉上都超越常理的诗。
其次,开启了山水诗寓有禅意的新境界。
作者认为禅意表现在追求空淡、静寂、绝俗的境界,这是王维诗禅意的根本所在。
再次,山水诗总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意趣和“随缘任运”的思想,《终南别业》是最具此特点的作品。
⑥此篇文章中作者认为对禅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应坐实,因此没有论述。
我认为作者可以说出自己的见解,毕竟禅意是王维佛家思想的核心所在。
代军诗(2008)在《王维诗歌的禅理意趣探究》中对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进行了自己的理解:“一是,诗中流露出的人生哲理,体现出禅宗认为的生灭无常,万物在生生灭灭,无穷无尽之中;二是,表现在追求空与寂的境界。
代表作是《竹里馆》。
同时诗人通过动静结合,以动态衬托静态流露出禅趣。
王维所追求的“空寂”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蓬勃生机,是内心与外物和谐统一的超脱;三是,禅意内容多为一种无我境界。
诗人多以无待、忘我、互静、超然物外入诗。
”这些禅理意趣给予读者启发或心灵上的洗礼。
⑦此文作者不同于上文,对禅意给出了解释。
关于禅意的解释,许革晨(2008)在《王维诗歌的禅宗美学思想及多样化诗风评述》中也指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集中表现为空与寂的境界,追求寂静清幽的意境。
还表现为无我之境。
同时也常常流露出随意去留,但求适意的理念。
⑧张丽娟(2010)研究了王维隐居终南期间佛教思想的主要特征。
她认为佛教思想主要表现在禅悟性方面并且其更倾向于南禅的顿悟。
禅悟还体现在他全力奉行佛教的“空”。
其次,佛教思想也体现在圆融性上,即以佛教思想为主线,也渗透着儒家、道家精神,三家精神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圆融一体。
再次,佛教思想表现为生活性,呈现出居士佛教的特点。
有很多作品都是对佛教生活的写照。
第四,地域性。
佛教思想与长安及终南山有密切关系。
长安城是多发之地与见证之地,而辋川为隐居者提供了精神上的滋养。
第五,审美性。
王维对佛教的理解以及由此理解呈现出来的佛教实践均具有审美意义。
①此外,孙金荣(2010)的《再论王维的禅宗思想及其诗歌的禅宗意象》中也指出王维诗歌“空”“静”的特点皆因禅宗。
同时他也认为王维并不是一个彻底的佛教徒,因其还对社会政治有所关注。
⑨总之,王维山水诗的佛禅被多数学者认可。
佛家对王维影响很大,从他诸多山水诗意境中就可窥探。
但是,王维并不是纯粹的佛教徒,他也是俗世中人,有家有责任。
他不可能和真正的佛家弟子一样万事皆空。
综上所述,我认可孙楠、王茹君的观点。
二、道家思想与王维的山水诗老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唐代“三教并重”的文化背景使得道家蕴涵的人生价值理想、丰厚的人文精神以及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影响了王维的山水诗。
张华(2008)在《“诗佛”王维诗歌中的老庄思想探微》中写道:“王维思想中真正的佛教信仰是居次要地位的,对其思想影响最大的是道家。
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一方面采取儒家倡导的入世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又采取道家返璞归真、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
道家思想是王维诗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以‘道论’为依据,强调“美”与“真”的和谐统一”,《竹里馆》是很好的代表。
诗歌以“超以象外的特征体现了《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王维摆脱物欲的束缚,返还心与道合的先天境地,这是庄子的‘心高’”。
庄子哲学中的“无己、无功、无名、外物、外天下、外生死”的精神体现在王维身上就是对庸俗主义、现实世界、物质局限的超越。
另外,作者指出王维亦官亦隐包含着庄子“无用之用”的生命境界,把“道”视为心灵境界。
⑩作者用道家的诸多思想与王维诗歌中的思想相联系,运用山水诗进行解读,分析很有力度。
赖爱清(2010)在《从“归心”看王维诗歌的本真之美》中从三方面对王维道家思想进行探究。
首先是本真的审美主体。
王维和他的朋友都是“天机清妙者”,就是能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归心之境。
本真也是顺其自然,无所凭依。
王维山水诗的表现题材也是如此。
本真的人还要求真纯率性。
其次是忘我的观照过程。
王维的诗歌是内在生命与自然高度默契而生成的无为状态,是虚静后表里澄澈的最高境界。
山水诗中对大自然的生命观照不仅停留于对山水景物的摹写,也是对宇宙生命的感悟。
作者例举《归辋川作》说明了审美主体将自己的心境和山水完全融合。
再次是“归心”的自由境界。
“归心”使得王维的诗作散发着独特魅力。
归心的自由境界体现在自然生意上。
诗人通过主观体验使诗中的物象成为自己心象的寄托。
最后,作者总结到:王维山水诗中的意境催生了“韵味说”,美学也转向了对“取境”的追求。
从此,意境和境界成为诗学评判的标准。
⑪作者运用美学理论对王维的老庄思想进行解释,并且最终把诗人的审美归结于“归心”之境。
孙明材(2004)在《道家思想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新探》中,总结了三方面影响。
第一,营建了适宜的创作心境。
涤除一切私心杂念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虚静状态是诗人最佳的写作状态。
这正是道家给予王维的。
第二,促成了两种范性的审美思维。
道家思想成就了王维一个既能写“有我之境”又能写“无我之境”的豪杰之士。
首先,以我观物受老子理想化色彩的社会政治思想影响。
主要体现在对君主、臣子的理想化和对农民形象、农村景象的理想化。
其次,以物观物的“以明”观照方式。
王维吸收庄子的齐物思想,观照大自然,使其得以创作出大量山水诗。
另外,道教神仙思想也影响了其诗歌。
但这与山水诗无甚关联。
⑫作者以清晰的脉络解释了道家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但是对其贡献最大的山水诗缺乏详细论述。
武军(2006)在《试论王维自然诗中的生态智慧》中以现代人的生态理念解读道家对王维的影响。
作者指出,“道教的生态观主要表现为对人生命的关注,人物同源是道教生态观的重要思想,强调人和自然是统一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