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史人物
牛化东(1906—1995) 曾用名牛殿英,字光远,宁夏军区副司令员,少将,陕西省定边县人。

1925年7月,在家乡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革命,1926年转人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委派入国民党兰州第2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期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获释。

1928年,受中共陕北特委委派到西北军从事兵运工作。

曾任排长、连长、新编第11旅参谋、副官、军械官、副团长,国民政府新编第11旅副团长等职。

此间,又第二次被捕,但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身份。

在极其艰险环境中,组织领导新编第11旅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最终使新编第11旅于1945年10月举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

毛泽东称赞这次起义说:“你们是火车头”,《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11旅是反对蒋介石打内战起义的火车头。

后起义部队被改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11旅,牛化东任副旅长兼三边军分区副司令员。

随部先后参加固守定边城、智斗清乡团、攻占安边城等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宁夏(省)军区第一任参谋长,不久,兼任剿匪指挥部副总指挥,率部在宁夏南部山区剿匪。

在他和其他几位领导指挥下,经过一年多艰苦奋战,至1951年4月底,终于击毙匪首马绍武,活捉张海禄,生擒李成富,彻底清除了匪患,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作出重要贡献。

1954年6月,宁夏(省)军区撤销,牛化东调任新组建的甘肃银川军分区司令员,他没有任何怨言,依然勤奋工作,精心组织机关和所属部队的军事、政治和后勤工作。

1958年2月,被任命为宁夏军区副司令员,后兼任宁夏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副主席。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66年2月离职休养。

后被批准享受正军职待遇,1982年提高为享受副兵团职待遇。

1988年9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牛化东是陕甘宁边区国民党新编第11旅起义的总指挥,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11旅和三边军分区的创始人、主要领导人之一。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身经大小战斗多次,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做地下工作,被誉为“神秘将军”。

为陕甘宁边区特别是三边军分区的根据地建设和宁夏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宁夏解放后,他积极参与宁夏(省)军区的组建,并率西北军区独立第1师与兄弟部队一起,在宁夏南部山区进行剿匪作战,为巩固新生的宁夏人民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任宁夏军区副司令员期间,分管民兵工作,经常深入工厂、农村,调查蹲点,指导解决民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先进典型,为宁夏民兵预备役建设凝聚了全部心血,做出了重大贡献。

牛化东喜爱书法与诗词,曾先后有近百首诗词在报刊上发表。

离休后严于律己,保持晚节,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曾被兰州军区和总政治部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1995年11月2日在银川病逝。

朱敏(1912-1981) 三边军分区创始人之一、宁夏(省)军区政治委员,陕西省榆林市人。

192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共北平工委组织部长,中共河北省石家庄冀东特委组织部长、天津市委组织部长,为开展兵运、工运、农运和学生运动做了大量工作。

曾为“平定兵变”和红24军的创立作出了贡献。

1933年和1935年先后两次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受尽酷刑,造成左腿终生残疾。

1937年到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

1938年6月,调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合水县委书记,1941年后,历任陇东特委统战部副部长、特委常委,陇东分区专署副专员、地委常委,陇东地委组织部长、副书记等职。

解放战争中,任中共甘肃省工委书记、三边地委书记,中共宁绥工委书记等职。

为三边地区的军事斗争和宁夏人民的翻身解放做出重要贡献。

1949年10月,时任中共三边地委书记兼三边军分区政治委员,带领一批三边干部赴宁夏,建立宁夏新政权,担任宁夏省委副书记兼中国人民解放军银川市军管会副主任,与杨得志、潘自力、马鸿宾、曹又参等组织领导宁夏省的接管、剿匪和恢复生产工作,并亲自指挥贺兰山剿匪部队对郭栓子、张绪绪等股匪进行大规模清剿,他还领导宁夏全省人民进行抗美援朝工作。

1951年10月,任中共宁夏省委书记兼宁夏(省)军区政治委员、宁夏省第一届协商委员会副主席。

1953年8月调离宁夏省,历任西北局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畜牧局
局长、党组书记。

1954年冬,调农业部,历任畜牧总局局长、部长助理等职。

“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在秦城监狱关押达7年之久。

1976年10月后平反,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顾问。

1981年11月6日在北京病逝。

朱声达(1914—1985) 宁夏军区司令员,少将。

湖北省江陵县人。

因家境贫寒,幼时即给地主家打短工牧牛。

1931年,在家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红3军第9师25团当勤务员、特务员,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8月,任红3军团第6师18团副连长、连长。

后到红军大学4分校(驻湖南桑梓)学习,于1936年毕业,任红1军团4师10团连长。

曾参加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和红2、6军团.(后合编为红二方面军)长征。

在湘鄂西苏区错误肃反中,时任段德昌警卫员,因受株连被打为“改组派”,幸遇贺龙获救。

1936年8月,随部进入甘肃,参加甘南战役和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0师警卫营营长,358旅716团营长,晋绥军区特务团营长、参谋长、副团长、团长。

此间参加晋察冀边区齐会、宋村、陈庄、甄家庄、田家会、黄土岭、百团大战、反扫荡等战役战斗。

1945年,当选为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3旅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独立第5旅旅长,第一野战军3军9师师长,参加绥包、晋中、运城,荔北、太原、扶眉、兰州等重大战役。

后率师向河西走廊进军,于1949年9月25日解放甘肃酒泉,兼任酒泉城防司令员,后兼任酒泉军分区司令员。

1950年8月,调任3军8师师长。

在剿灭国民党军队残余势力,维护社会治安,建立革命政权,支援人民解放军进疆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作战勇敢,指挥机智果断,战斗作风英勇顽强,战绩卓著,3次负伤致残。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军7师副师长。

1952年,任甘肃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1月,入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

11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同时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毕业,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参与组织领导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委员会和军区的筹建工作。

9月,被任命为司令员。

他不顾工作辛苦,亲自抓宁夏军区大院的规划和办公大楼、礼堂、通信站的建设及营区绿化,为宁夏军区部队和民兵建设呕心沥血,成绩卓著,深受宁夏军区广大官兵赞扬。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被强加给多种莫须有罪名,使其身心遭受严重摧残,家属子女也蒙受株连。

他正气凛然地同康生等人进行了坚决斗争,表现了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

1968年9月被免去宁夏军区司令员职务,下放劳动达4年之久。

1972年12月,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

1978年,任甘肃省军区顾问组组长、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1979年,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和兰州军区党委为其彻底平反。

1983年,按副兵团职待遇离休,后又提高为为正兵团职待遇,并撤销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的任命。

1985年1月21日在兰州病逝。

刘格平(1904-1992) 回族,宁夏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人。

1919年在南京参加“五四”运动。

1921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曾任河南新乡四旅上尉副官。

次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中共津南特委书记、沧州地区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4年春,因发动山东庆云县万人暴动,在北平(今北京市)被捕入狱。

在狱中坚贞不屈,拒不自首,直到1944年10月出狱。

后历任中共天津工委书记,山东省回民协会主任,华东局民运部副部长,渤海区委副书记兼渤海军区副政治委员、组织部长,华东革命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等职。

从1957年11月起,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委委员、书记处书记,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主任,自治区第一届人民委员会(政府)主席。

是自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

1959年3月起,兼任宁夏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在1960年5至7月间,宁夏反地方民族主义”运动中,被打成“以刘格平为首的地方民族主义反党集团”头子,受到批判被撤职。

后任山西省副省长、山西省革委会主任。

是中共第八、九届中央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2年3月11日病逝。

孙殿才(1909—1975) 又名赵忠国,宁夏人民解放军(回汉支队)司令员。

宁夏中宁县人。

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曾化名孙树德任中共北平城西区委宣传委员,以学生身份从事学生运动。

后从事工人运动,在北平工人中建立组织,进行罢工斗争。

1932年6月,化名王文清,任中共天津纱厂总支书记,组织反日大罢工。

次年春,任察哈尔总工会、张家口总工会组织部长,组建平绥铁路工会,开展斗争。

同年秋,调张家口抗日同盟军军部和抗日军第1师工作。

1934年1月,到唐山任中共五登特委书记,与吴德等领导了唐山、开滦矿工和洋灰厂工人罢工。

后化名陈光华,任上海工人联合会书记,组织领导上海纱厂工人抗日罢工斗争。

上海“八一三”事变后,参与发动组织工人对日作战,任浙沪工人抗日别动第五支队特支书记。

1937年冬,调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工作。

1938年秋,任安徽省动员委员会干训队大队长。

不久任中共舒抚地委副书记。

1941年3月,经刘少奇介绍,到中共临时党校学习。

1943年10月,化名赵忠国,调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三边地委统战部部长。

与在国民党新编第11旅的中共地下党员负责人牛化东等联系,促成该旅起义。

1946年11月,任中共宁绥工委副书记、三边工委书记等职。

先后参加组织建立回民支队和回汉支队等地方人民武装。

1947年3月,回汉支队改编为宁夏人民解放军,任司令员。

5月,率领宁夏人民解放军随主力部队北上作战。

7月,宁夏人民解放军复称回汉支队,他率部在盐池县南部山区坚持内线作战。

1948年夏,中共宁绥工委改为中共宁夏工委,孙殿才任书记,为回汉支队等地方人民武装和宁夏的解放做出重要贡献。

1949年9月宁夏解放后,恢复本名孙殿才。

10月,任中共宁夏省委常委,宁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为巩固和建设新生的宁夏人民政权做了大量工作。

1954年9月,宁夏省与甘肃省合并,调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

是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大、八大代表和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8年4月,他与甘肃省副省长陈成义、银川地委书记梁大均被错误地打成“孙、梁、陈右派反党集团”,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被下放到甘肃引洮工程指挥部任处长。

1961年,中央派谢觉哉到甘肃省调查,澄清了事实,称赞其是“敢于实事求是,坚持说真话的好同志”。

1963年初中央作出决定,撤销对其错误处理,彻底恢复名誉。

同年5月,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冲击。

1975年1月18日在兰州病逝。

杨得志(1910-1994) 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员兼宁夏(省)军区司令员。

上将。

湖南省醴陵县人。

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7师师部通信员、特务连战士、班长,红4军11师排长、连长,红45师管理科科长,红第93团团长,红7师20团团长,第五次反“围剿”受挫后红军缩编,杨得志改任红1军团第1师第1团2营营长。

1934年春接任红1团团长。

红军长征中,率红1团担任前卫和先遣任务,组织和指挥部队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突破了乌江,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

组织指挥部队参加四渡赤水河,突袭安顺口,红1团抽调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以仅有的一只小船,强渡大渡河,保证了红军全部胜利渡过天险大渡河,继续北进。

在中央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时,曾经于青石嘴地区击败国民党军,创造了著名的中央红军步兵战胜国民党军骑兵的战例。

1936年2月任红1军团第1师副师长,红军西征时,任红军1军团第2师师长,率部在宁夏同心等地驻防,并与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15 师第685团团长、代旅长、冀鲁豫支队支队长、第2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旅长。

从1945年8月起,任晋冀鲁豫军区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第19兵团司令员等职。

1949年9月2日至29日,他与政治委员李志民率19兵团解放宁夏全境,为宁夏人民
的翻身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即指挥部队迅速安定社会秩序,组织政权建设,后率部入陕。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

回国后,历任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

1980至1987年,历任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副秘书长。

曾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任总参谋长期间,曾于1980年到宁夏视察部队,在贺兰山41号地区勘察地形。

著有回忆录《横戈马上》、《为了和平》等。

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

杨得志及其所部19兵团为宁夏人民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宁夏广大军民的深切怀念。

杨静仁(1918-2001) 回族,甘肃省兰州市人。

曾任中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回民抗日骑兵团政治委员。

出生在一个清贫的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家庭。

青年时代在进步人士特别是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和中共甘肃工委的影响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兰州回民特别支部宣传委员、甘肃省回民教育促进会常委、甘肃省回民青年救国会常务干事。

1941年3月,入到延安陕北公学民族部学习。

1941年8月,被中央派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回民抗日骑兵团任政治教员,后任参谋长、政治委员。

从1945年到1949年,历任陇东外情组副组长,中共西北局统战部民族科长、机关游击队队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届全国政协筹委会委员、政协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四处处长,国家民委委员、副主任。

1960年9月,调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和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兼任宁夏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迫害。

1977年起,任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自治区政协主席。

1978年3月至1986年1月,历任国家民委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1年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

他一生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特别对回民骑兵团的建设和宁夏的解放、建设事业及宁夏军区的全面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学智(1923—2005)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兼宁夏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出生于吉林省宁安县城(今属黑龙江省)一个农民家庭,5岁时随母回到原籍山东省清平县(今属临清市)。

1936年考入省立临清十一中学读书。

1937年9月,参加当地抗日武装(后该部编入民党范筑先领导的抗日29支队),历任战士、班长、文书。

1938年5月,赴河北南宫县八路军129师学习,归队后任连政治指导员。

年底,入山东鲁西筑先学院学习,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春,任山东肥城县委青年干事、抗日青年团团长。

1941年2月起,历任鲁西区委泰西地委青委委员、副书记,青救会组织部部长、青救会主任、抗联主任,平阴县委委员、民运部部长、抗联主任。

1945年3月,任东阿县委书记、县大队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中共济宁市四区区委书记,汶上县委书记、县大队政治委员。

1949年2月,随大军南下,5月到达浙江建德地区,担任建德地委委员、民运部部长:1951年起任金华地委宣传部部长、民运部部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地委副书记、书记等职。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

1971年8月恢复工作后,历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农林办公室主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书记。

1979年2月,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曾一度兼任自治区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83年5月起兼任宁夏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取消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设置后,任自治区党委书记。

在任自治区领导,特别是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书记期间,全力支持部队、民兵预备役全面建设,十分重视党管武装、军政军民团结、部队农副业和军办企业生产、双拥共建、复转军人安置及军人家属就业问题,赢得了宁夏军区和驻宁部队官兵的爱戴和敬重,收到了兰州军区和中央军委领导的好评。

1987年1月任中共中
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特邀研究员。

1988年3月起,当选为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

1993年3月,再次当选为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同年7月任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8年3月离职休养。

是中共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代表。

2005年9月23日在北京病逝。

汪锋(1909-1998) 宁夏军区政治委员。

陕西省蓝田县人。

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人中国共产党。

1928年,参加了著名的“渭华暴动”。

曾任中共蓝田县工委负责人、陕西省委军委书记、渭北特委书记、三原中心县委副书记、红25军代政治委员、陕西省委特派员兼陕南特委书记。

1935年7月,随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

曾在周恩来领导下,参加解决“西安事变”有关工作。

1938年后,历任中共陕西省委军事部长,关中地委副书记、统战部长,警备第一旅副旅长,关中警备区副司令员、保安处处长。

曾直接领导国民党第十七路军38军中共党的工作,使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开始前起义。

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

1946年1月,任中共陕西省工委书记。

8月,奉毛泽东主席之命,前往商洛接应李先念、王震所率中原突围部队。

后任中共豫鄂陕边区委员会书记、边区政府主席、军区政治委员和行政公署主任,陈谢兵团前敌指挥委员会委员兼西北民主联军38军政治委员,中共陕南地委书记,解放军第19军政治委员。

从1949年9月起,任中共西北局常委兼统战部部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西北民族学院院长。

1954年后,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副主任等职。

从1958年3月起,任中共宁夏自治区工委第一书记、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

9月,兼任宁夏军区政治委员。

主持领导完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筹备、成立,领导了自治区和宁夏军区的全面建设。

1961年1月,调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迫害。

1977年7月后,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二、第一书记,乌鲁木齐军区第二、第一政治委员。

1982年奉调回京,参与领导中央落实政策和对台工作。

1984年4月,增补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共第八届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98年12月12日在北京病逝。

黄罗斌(1916-1998) 宁夏(省)军区政治委员。

陕西省蒲城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历任渭北苏区游击队班长,红军连政治指导员,陕甘边地区红26军42师3团政治委员、红15军团78师232团政治委员、八路军保安司令部神府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3旅第7团团长、该旅副旅长兼第7团团长、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385旅副旅长、警备第3旅旅长。

1943年至1945年在中央党校学习,当选为“七大”代表,出席“七大”会议。

1948年2月,该旅改编归属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仍任旅长。

1949年初起,任西北独立第2师政治委员,陕北军区代理司令员,西北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是年8月,率西北独立1师和独立2师西进,配合解放军第19兵团解放宁夏。

8月5日,率部解放宁夏盐池县,并在同心下马关打击马鸿逵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4月任宁夏(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中共宁夏省委副书记。

宁夏解放后不久,与牛化东一起在宁夏南部指挥独立1师部队参加剿匪,先后取得宁夏河东地区特别是同心和海原地区剿匪斗争的重大胜利,为巩固新生的宁夏人民民主政权做出重要贡献。

1953年5月,任宁夏省委副书记兼宁夏(省)军区政治委员,十分重视宁夏(省)军区机关、部队的全面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

1954年6月,宁夏省撤销,调任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经理、党委书记,1958年10月起,历任甘肃省副省长,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书记,甘肃省第五届政协主席,中共甘肃省顾问委员会主任等职。

1998年6月30日,在兰州病逝。

黄经耀(1915-2005) 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

江西省于都县人。

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3军第7师特务连战士。

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5年10月转入为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方面军1军团2师5团通信员、侦察员、侦察班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排长,苏鲁豫支队3大队连长、副营长、营长,新四军第3师第7旅20团1营营长、第8旅22团副团长等职,参加了广阳、孝义、午城等对日作战,创建苏鲁豫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山东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粉碎日军七路围攻大扫荡的战斗,打通华北与华中战略联系的艰苦斗争。

此外,还随部配属淮海部队参加了宿北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部队进入东北,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4师第10团团长、副师长,东北野战军39军115师副师长,参加了开辟西满、北满根据地的斗争和秋冬季攻势作战、锦州攻坚战、辽西黑山大虎山会战、沈阳攻坚战、平津战役、湘西剿匪等。

1950年2月,调任第四野战军第12军126师师长,率部参加抗美援朝一至四次战役,1952年底回国后,于1953年任黑龙江军区司令员。

1954年,黑龙江省、合江省两省合并,调合并后的黑龙江省军区任第一副司令员。

1955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于1959年毕业,仍任原职。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67年,调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任陕西省革委会第一副主任、陕西省委书记。

1977年6月,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宁夏军区司令员。

其间,兼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和常委。

1981年5月,免兼宁夏军区司令员。

为宁夏军区的全面建设和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1983年离职休养。

是中共十一大代表。

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5年8月16日在北京逝世。

撰写有《烽火年代》等著作。

曹又参(1901-1970) 又名汉杰。

宁夏(省)军区副司令员,陕西省横山县人。

1925年从北京平民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榆林中学教员兼训育主任、绥远第一师范教员等职。

1930年,曾任驻宁夏苏雨生骑兵师石子俊9旅(后被雷中田收编为第8师第3旅)参谋长,在此做了许多中共地下党不便做的工作,被刘志丹誉为“党外布尔什维克”。

中原大战爆发后,石子俊拟“清洗”部队,曹又参设法掩护保了一批中共地下党员。

后任该旅独立营营长。

当时他家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

后该旅改编为国民党军邓宝珊部第22军新编第11旅,曹又参历任1团1营营长、团长,驻守三边之安边、宁条梁等地域,后以代旅长兼1团团长。

在他的掩护下,1团基本被中共地下党员掌握。

1945年10月,当国民党蒋介石积极吞并杂牌部队,扩大其反攻力量,企图全部控制新编第11旅,并密令驻守宁条梁镇的新编第11旅第2团团长史钫城、副团长张鼎臣等特务分子,到该旅第1团内部进行活动,阴谋摧毁中国共产党在新编第11旅第1团内部的秘密组织,此时曹又参任该旅旅长。

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在中共三边地委、三边军分区的领导下,曹又参等人率新编第11旅旅部及第一团起义。

此次起义,对国民党其它部队起义有很大促进作用。

毛泽东主席接见曹又参时说:“你们是火车头厂当时《解放日报》发表题为《十一旅是反对蒋介石打内战而起义的火车头》的社论。

起义部队被编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番号仍用新编11旅,曹又参仍任旅长。

次年,曹又参兼任三边警备区司令员,后为三边军分区司令员。

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银川市军管会副主任。

参与领导宁夏全面接管,稳定局势和恢复生产等工作。

11月,任宁夏(省)军区副司令员,亲自率部到阿拉善等地剿匪。

1954年6月,宁夏(省)军区撤销,其调任甘肃省银川专员公署专员。

1958年4月,因敢于讲真话,反映实际情况,被打成“孙殿才、梁大均(银川地委书记)、陈成义右派反党集团”成员,被开除党籍,降级下放劳动。

1962年冬甄别平反,恢复党籍和原级别,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参事室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再次遭到迫害。

1970年9月1日,突发脑溢血在银川逝世。

曹又参等率新编第11旅起义成为反对蒋介石打内战而起义的火车头,同时为宁夏的解放、建立新的人民民主政权以及宁夏(省)军区的组建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受到宁夏(省)军区官兵和三边地区军民的称赞和怀念。

甄华(1908-1994) 西北军区独立第2军政治委员、宁夏(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曾用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