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刑法法

合集下载

2020年成人高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刑法

2020年成人高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刑法

2020年成人高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八章--刑法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根据本阶级意志,通过国家立法程序制定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民法B.刑法(正确答案)C.行政法D.刑事诉讼法2.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A.一年B.二年C.三年(正确答案)D.四年3.()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总和。

A.犯罪主观方面B.犯罪构成(正确答案)C.犯罪客观方面D.犯罪客体4.()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

A.盗窃分子盗窃的电视机B.犯罪行为(正确答案)C.自然人D.单位5.已满()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完全刑事责任。

A.十四周岁B.十六周岁(正确答案)C.十八周岁D.二十周岁6.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或者减轻处罚。

A.从重B.从轻(正确答案)C.免除D.酌情7.已满()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五十周岁B.六十周岁C.七十周岁D.七十五周岁(正确答案)8.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应当B.可以(正确答案)C.必定D.根据犯罪情节9.犯罪的故意是指犯罪主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A.设想B.明知(正确答案)C.不知道D.猜测10.对于过失犯罪,()才负刑事责任。

A.造成重大损失的B.情节严重的C.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的(正确答案)D.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11.()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

A.正当防卫B.意外事件C.紧急避险(正确答案)D.犯罪12 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目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目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关系1、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点2、思想道德和法律的不同点3、思想道德和法律的相互关系(1)思想道德为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2)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三)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基本内容2、核心价值观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与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问题的回答(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二)信念的含义、特征(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四)理想信念的作用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三)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四)马克思主义科学遇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更兴的信心・第二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一)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三)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二、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一)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含义(二)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个人理想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一)立志当高远(二)立志做大事(三)立志须躬行(四)伟大出自平凡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人和坚定弘扬者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一)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含义(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关系(四)大力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二)团结统一(三)爱好和平(四)勤劳勇敢(五)自强不息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特点(三)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四)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三)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四、做忠诚的爱国者(一)推进祖国统一(二)促进民族团结(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一)改革和创新的主要内容(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一)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二)培养改革创新的货任感(三)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与人生观(一)世界观的含义(二)人生观的含义(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相互关系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一)人生目的(三个决定作用)(二)人生态度1、人生态度的含义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3、端正人生态度(三)人生价值1、价值观的含义2、价值观的内容3、社会核心价值体系4、人生价值的内涵和特征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一)树立正确的得失观(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1、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普遍标准与基本尺度(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三个价值)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的特殊要求・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一)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一)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本质和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关键(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一)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二)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三)正确认识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四、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三)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一)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功能和作用1、道德功能的含义2、道德的主要功能(认识、规范、调节)3、道德的社会作用(内容、表现、性质)二、道德的历史发展(一)道德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二)道德发展的规律(三)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一)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大现实意义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妨矜(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五)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六)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强调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二)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三)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第三节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一)含义(二)形成与发展(三)中国共产党始终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革命道德传统(四)中国革命道德的重要的作用(五)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四个有利于)・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着眼“四个方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道德建设核心问题的实质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原因(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原因2、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一)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三)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四)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五)自觉学习道德模范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德・第一节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务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一)网络生活必须遵守道德规范(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三)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底线・第二节职业道德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爱岗敬业(二)诚实守信(三)办事公道(四)服务群众(五)奉献社会二、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第三节职业道德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婚姻家庭关系2、大力提倡家庭美德(1)含义(2)重要性(3)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谐、勤俭节约、邻里团结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三、弘扬家庭美德(一)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二)营造良好家风(三)遵守婚姻家庭法律法规・第四节个人品德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一)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的特点(三)个人品德的作用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一)道德修养的含义(二)个人品德的养成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一)道德境界的含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个人道德境界的引领(三)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是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的人生目标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制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一、法律的含义(一)“法律” 一词的两种用法(二)法律的含义二、法律的本质和特征(一)法律的本质(二)法律的特征三、法律的演进与发展(一)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二)法律的四种历史演进与发展1、法律的四种历史类型2、不同历史类型法律的特征(1)奴隶制法律的特征(2)封建制法律的特征(3)资本主义法律的特征(4)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1、从体现的意志看,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2、从实质内容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1、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3、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4、体现继承中国法治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治文成果的文化要求5、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一)指引作用(二)预测作用(三)评价作用(四)强制作用(五)教育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法律制定(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健性环节)1、法律制定的含义2、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对法律制定的规定3、我国立法活动必须坚持的原则4、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二)法律执行1、含义2、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3、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4、行政执法的主体(三)法律适用(司法)1、含义2、我国的司法机关3、司法机关的职责4、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四)法律遵守(依法办事即守法)1、含义2、依法办事的两层含义3、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我国宪法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制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三)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五)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分(一)宪法相关法(二)民法商法(三)行政法(四)经济法(五)社会法(六)刑法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一)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包括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二)诉讼法1、刑事诉讼法2、民事诉讼法3、行政诉讼法(三)非诉讼程序法1、仲裁法2、调节法・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意义(一)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内容(一)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二)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三)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四)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五)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一)科学立法(重要性、目标、要求)(二)严格执法(重要性、目标、要求)(三)公正司法(重要性、目标、要求)(四)全民守法(重要性、目标、要求)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性(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共同点、不同点)(-)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共同点、不同点)(三)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一)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二)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三)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1、西方国家宪政的主要内容2、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二)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1、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依据、方式、价值、标准)2、做一个尊法学法用法守法信法的“法制人”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一)法律之上(含义、要求、具体表现、意义)(二)权力制约(含义、原因、要求)(三)公平正义(含义、内容、条件、意义)(四)人权保障(宪法、立法、行政、司法、意义)(五)正当程序(重要性、表现)三、培养法制思维的途径(一)学校法律知识(二)掌握法律方法(三)参与法律实践(四)养成依法办事习惯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尊重法彳:威的重要意义(一)法律权威的含义(二)法律有无权威的基本要素(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应当具有最高的权威(四)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重大意义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一)信仰法律(二)遵守法律(三)服从法律(四)维护法律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一)法律权利及其特征1、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观的根本区别2、法律权利的含义3、法律权利的特征(二)法律权利的分类1、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2、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3、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点主体享有的权利4、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三)法律权利与人权1、人权的含义2、在现代法治国家中,人权己经发展成为涉及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权利体系3、人权与法律权利的关系4、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念二、法律义务(一)法律义务的含义(二)法律义务与法律义务相对应(三)履行法律义务的表现形式(四)法律义务具有法定的强制性(五)法律义务的特点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一)辩证统一(-)一律平等(三)互利互赢•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一、政治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选举权利与义务2、表达权利与义务3、民主管理权利与义务4、监督权利与义务二、人生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2、人生自由权利与义务3、人格尊严权利与义务4、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5、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三、财产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2、继承权利与义务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社会经济权利的核心(三)国家对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的义务与社会经济权利的内容1、劳动权利与义务2、休息权利与义务3、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4、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一)含义(二)重要性(三)内容1、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2、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一、依法行使权力(一)符合权利行使的目的(-)符合权利行使的限度(三)符合权利行使的方式(四)符合权利行使的程序二、依法救济权利(一)救济权利的重要性(-)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的主要方式(司法、行政、政治与社会、自力)(三)依法维权三、尊重他人权利(一)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三)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四、依法履行义务(一)法律权利的行使必须伴随着法律义务的履行(二)义务法定(三)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四)公民未能依法履行义务,根据情节轻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货任1、民事货任2、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直是人们所关注和尊崇的,只有修养良好,法律意识强烈的社会才能稳定和进步。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其中包括良心、责任感、爱心、正义感等等多种因素。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让人们在遇到困难时更有耐心和勇气去面对挑战,从而取得更好的成就和生活质量。

同时,这也是社会进步和维护和谐的前提之一,因为一个拥有优秀道德品质的群体,能更加注重个人责任和公共利益,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减少欺骗、偷盗、暴力和违反规则的行为。

二、法律基础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规则,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宁。

同时,法律对于保护人权、维护社会正义、预防犯罪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法律也是一个有序的社会运作的一部分,它可以作为一个桥梁,使人们建立信任、尊重他人、维护公共利益。

因此,法律学习和法律意识的树立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可以保护我们个人的权益,也可以保护整个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首先,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使人们的行为更为负责、公正、友好,也能减少违反法律的行为。

因此,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遵守法律,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其次,法律的存在和执行需要一定的道德约束,否则的话,一些不良的行为可能会得到故意的纵容和放任。

同时,法律的存在也可能仅仅是约束行为,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内心,不能真正诱导人们去遵守道德规范。

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也是法律执行的辅助作用,可以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同时,它还能激发人们内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全面、有针对性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人类社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社会既没有得到广泛的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视,又没有得到法律约束和落实,就会出现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不良现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十一讲刑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十一讲刑法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 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负 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 处罚; •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 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 责任,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 凡年满18周岁、精神和生理 功能健全而智力与知识发展 正常的人。
犯罪 目的
•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 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 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 心理态度,也就是犯罪 结果在犯罪人主观上的 再现。 • 犯罪目的突出影响直接 故意犯罪的定罪问题。
犯罪 动机
• 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 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 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 起因。 • 犯罪动机侧重影响量刑。
• 受我国刑法保护而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包括: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主义经济 基础、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 利、公私财产的所有权、社会主义社会管理 秩序、国防利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 性、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军事利益等。
犯罪客体
犯罪对象
犯罪行为所 侵害的社会 关系

犯罪行为所 指向的具体 客观事物
刑事责任能力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 不满14周岁的人;
• 行为时因精神疾病而不 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 己行为的人。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 第二款规定: “已满14周岁不 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 抡劫、贩买毒品、放火、爆炸、 投毒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行为人若实施的是上述八种犯罪 以外的危害行为,均不负刑事责 任。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制意识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制意识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制意识法律素养和法制意识在现代社会中具备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大学生,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制意识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关乎整个社会的进步。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提升,对于学生法律素养和法制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大学思想道德修养是提升学生法律素养的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映射,是一个人品质和人格的展现。

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思想和道德修养,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

通过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念,从而在行为上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其次,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具备的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宪法》、《刑法》等法律相关课程,了解国家的法律体系、法律条文以及相关案例,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增强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守意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

另外,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法制意识是指一个人对法律规范的认同和遵守。

通过深入学习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以及司法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内涵和目的,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只有建立起正确的法制意识,学生才能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利,合法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发声。

在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与各类法律实践活动,例如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实践能力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法律问题的敏感度和判断力,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

总之,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提升对于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制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1.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意识这中,而且通过人们的生产实践体现出来,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道德品质: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3.个人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4.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

这是一个把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人品德的自我努力、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又可称为个人品德修养。

5.道德规范:是对基本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是人们判别是非善恶、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也是人们在行为选择中应当怎么样做与不应当怎样做的基本标准。

6.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7.道德产生的条件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3)人类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8.道德的功能包括1)调节功能2)认识功能3)教育功能4)评价功能5)导向功能6)激励功能7)辩护功能8)沟通功能9.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与交往4)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10.道德进步的主要灵魂是什么1)道德对社会和谐及个人精神完善的促进作用不断增长,2)道德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范围不断扩大3)道德的认识论内容不断加深4)道德调节的方法也不断完善11.道德的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主要表现在1)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2)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3)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12.婚姻与家庭的关系1)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2)家庭是婚姻缔结的结果3)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4)家庭的美满彰显出婚姻的意义13.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为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在阶级社会,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4)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14.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

高考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考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考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考政治科目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科目,其中涵盖了众多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在备考阶段,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这个科目的要求,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下面将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是一项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在高考中,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占据很大的比重,考察的重点主要包括:1.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内涵和目标,同时也要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

只有真正理解并坚信这些理想,才能在实际行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指导,需要通过学习理解其内涵和基本观点,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需要正确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并对自己负责任。

二、法律基础法律基础作为高考政治科目的一部分,是考察考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考点:1. 大事陈述法律依据。

在政治科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国家或社会重大事件,考生需要准确地表述事件背后的法律依据,以及法律对事件的规范和处理。

2. 具体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高考中常涉及到一些法律知识,如宪法、刑法、劳动法等等。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法律的基本内容,并能够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规范。

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法律规范。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规范,并且能够将其与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理解其合理性和重要性。

通过系统学习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为高考政治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

要做到这一点,考生需要注重课堂学习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复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理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理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概念:1.刑法(P232):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而言之,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2.民事行为(P220):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3.宪法(P204):宪法是法律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的共性。

但是,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是一个国家法制的基础和核心。

4.民法(P218):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我国1986年公布并施行的《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

5.人生态度(P66):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6.人生观(P63):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7.国防观念(P59):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8.民族精神(P49):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9.爱国主义(P40):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本质)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考研必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考研必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考研必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绪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二者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二者都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

具体表现在: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与合法的基础,为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提供价值准则。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中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谐、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对于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守法、维护法律和严格实施法律,弥补法律不健全时留下的空白,弥补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与社会主义法律共同促进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

(道德是法律的补充)(2)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具体表现在:①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及其他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

②法律的公布和实施,有力地传播和实施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③当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吸收在法律中转化为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的时候,实际是确认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流地位。

思想部分人生观、人生目的与态度:1、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2、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3、正确的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思修刑法专题

思修刑法专题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第七讲 刑 法
法律的内涵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 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 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 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的词源解释
• 《说文解字》: “法,刑也。平 之如水,从水; 廌,所以触不直 者去之,从去。”

• “廌”神话传说中一种能“治狱”、“别 曲直”的独角神兽,“性知有罪 ,有罪触, 无罪则不触”。
•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的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 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 轻处罚。 •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醉酒人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犯罪主观方面
• 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 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 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主要包 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犯罪的客观方面
• 犯罪的客观方面:我国刑法规定的构成 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 称,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以及行为 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 “无行为则无犯罪”(思想犯) • 犯罪行为可分为两类:作为与不作为。
• 作为:指以积极的行为所实施的,我国刑法所 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不当为而为之。 • 不作为:指消极的行为,即不去实施依法有义 务而且能够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
2、犯罪构成
• 犯罪构成是指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 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 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 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 犯罪构成主要包括:犯罪客体、犯罪的 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客体
• 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 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 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物和 人,物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人是社会关 系的主体,犯罪客体只能是社会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的主要内容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品质以及法律意识。

本文将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两个方面。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主要内容包括:1.道德观念与原则:介绍道德的概念、分类以及重要的道德原则,如诚信、友善、公正等。

帮助学生理解道德的基本要求,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2.伦理与人生:探讨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3.社会公德与个人品德:讨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包括对他人的尊重、社会规则的遵守等。

同时,培养个人品德,如勇敢、正直、宽容等。

4.思想道德修养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参观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将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道德修养水平。

法律知识部分法律知识部分旨在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主要内容包括:1.法律基本原理:介绍法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

2.宪法和法律体系:详细介绍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权力分配,以及法律体系的组成和层级。

3.公民权利和义务: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言论自由、人身权利等。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4.刑法和民法基础:简要介绍刑法和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使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权益的保护。

5.法律意识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明确法律的约束力和合法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

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两个方面。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同时,这门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法律知识的基础,增强了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及答案 刑法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及答案 刑法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及答案刑法部分简答题:1、我国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2分)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3分)2、我国刑法的原则。

罪行法定原则(2分)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2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2分)。

3、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的适用范围,又叫刑法的效力范围,它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刑法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是否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3分)刑法的效力范围可以分为刑法的空间效力和刑法的时间效力。

(2分)4、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依据刑法的规定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2分)犯罪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

(3分)5、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3分)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2分)6、我国刑法规定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年龄。

不满14周岁的自然人,属于无刑事责任年龄;(1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属于限制刑事责任年龄;(2分)已满16周岁的人,属于完全刑事责任年龄。

(2分)7、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3分)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分)8、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

有实际的不法侵害存在(1分)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1分)目的是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1分)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1分)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1分)9、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的停止状态包括哪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的主要内容1. 课程简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以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培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2. 思想道德修养2.1 道德概念与基本原则本部分主要介绍道德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探讨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正性、公共性、规范性、自由性等。

学生将了解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理解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2.2 个人修养与道德行为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个人修养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重点介绍礼貌与公德、诚实守信、友善互助等道德行为规范,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行为的道德价值。

2.3 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公民的社会责任,强调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讲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的概念和要求。

同时,通过讨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公民与职业人员的道德职责,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职业操守。

3. 法律基础知识3.1 法律概述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了解法律的定义、特点、作用以及法律的层级和体系结构。

重点介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法律文书的区别和功能,使学生对法律体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 宪法基本原则与公民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宪法的起源、基本原则和保障公民权利的规定。

学生将了解宪法对国家机构、公民权利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和约束。

3.3 刑法与民法基础知识刑法和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部分将介绍刑法和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罪名和民事权益的保护。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了解刑法和民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4 行政法与劳动法基础知识行政法和劳动法是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领域,本部分将介绍行政法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包括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劳动关系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什么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什么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什么课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基本原理与规范,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道德概念与道德规范:学习道德的定义、特点和基本规范,了解道德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倡科学、合理、全面的人生观。

•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学习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职业道德的规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职业操守。

2. 法律基础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律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法律的定义与特点: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与道德的区别。

•宪法与法律体系:介绍国家宪法的基本原理和法律体系的组成。

•民法与刑法:学习民法与刑法的基本内容,了解民事纠纷解决和刑罚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与劳动法:掌握行政法和劳动法的基本规范,了解行政行为和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

学习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说,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意义:1.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原理和规范,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崇高的道德标准。

这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有价值观、有责任心的人。

2. 增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律制度,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遵守法律规定,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科学、严谨、辩证的思维方式。

学生可以用法律和道德的原则来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4. 培养良好的社会习惯通过学习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会习惯,尊重他人、守时守约、自律自强,为人处世更加合理和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互相支撑,相互促进,相互关联。

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思想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它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法律基础则是指个人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是构成法治社会的基础。

本文将分别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个方面阐述它们的重要性和相互关联。

一、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1.个人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人修养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益于锤炼个人品格和道德素质,提高个人思想修养和文化素质,改善人际关系,并使个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2.社会发展:思想道德修养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思想道德修养可以提高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安全;另一方面,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引导个人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积极推动社会道德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1.合法行为:法律基础是个人合法行为的重要基础。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个人只有在法律框架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和制裁。

2.社会安全:法律基础对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和程序,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和正义,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和财产权益。

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关联1.相互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相互促进。

只有当个人拥有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时,才能够遵守法律,秉持公正与正义,遵从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而同样,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也起着引导和规范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

2.相互融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相互融合。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法治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拥有坚守正义和公正的思想与道德,才能更好地理解法律、支持法律。

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也体现了社会的思想道德风尚,通过法律规范行为,引导个人思想道德行为。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相互补充,而且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在自身修养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在实践中做到言行一致、秉持公正与正义的思想和行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整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整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整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①思想修养②道德修养③文化修养④心理修养2、法律基础的内涵:①法律基本原理②法律基本制度③法律基本知识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素质。

4、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基本要求:①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③具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知识;④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⑤具有基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5、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培养途径:①课堂教学;②社会实践;③读书活动;④网络研究;⑤自我反思。

6、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评价标准:①思想政治表现;②道德品质表现;③学业成绩表现;④心理健康表现;⑤法律意识表现。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继往开来的重要精神传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形式,是国际社会中的独立主体。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方面。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因为它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

其中,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

《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了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台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需要我们全民共同努力维护。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篇

刑事诉讼法的程序与制度
刑事诉讼法的程序
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程序。
刑事诉讼法的制度
包括辩护制度、回避制度、陪审制度、上诉制度等。
05
国际法与国际私法
国际法的主要原则与规则
01
02
03
04
主权平等原则
各国在法律上应互相尊重彼此 的主权,平等地处理国际关系

不干涉内政原则
各国应尊重彼此的独立和主权 ,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他国内
政。
互不侵犯原则
各国应和平共处,不得以武力 相威胁或侵略他国。
平等互利原则
各国在交往中应平等互利,不 得以损害他国利益的方式获取
自身利益。
国际私法的主要内容与规则
法律冲突
当同一涉外民事关系在不同国家法律之间产 生冲突时,如何确定应适用的法律。
司法管辖
确定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法院,以及在管辖 法院内的诉讼程序。
为受到违法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提供法律救济,包括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等。
行政行为与行政救济
行政行为
行政救济
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
行政机关在执行任务、行使权 力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或者行 动。
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 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违法行 政行为的侵害时,可以通过行 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寻求 法律救济。
司法与仲裁的关系
司法和仲裁是解决国际民 事争议的两种主要方式, 各有优缺点,当事人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 律基础篇
目录
• 法律概述 • 宪法与行政法 •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 •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 • 国际法与国际私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市中级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酗酒后杀人,其 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该院依照刑法第232条的 规定,判处张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犯罪主观方面
故意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犯罪目的与动机 犯罪目的:行为人
希望通过实施犯罪 行为达到某种结果 的心理态度 犯罪动机:刺激行 为人实施犯罪行为 以达到犯罪目的的 推动力量
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 上虽然造成损害结果, 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 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 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 因而不构成犯罪。
案例
甲与乙有仇,一日甲携带斧头朝乙头上猛砍,乙当 场死亡。
刑法的本质:以法律形式、刑罚方法禁止、惩治危害统治秩 序的行为 范围广泛——保护利益、调整对象
刑法的特征: 方式独特——刑罚、犯罪 强制力度大——剥夺生命、自由、财产、资格
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提出,法治原则 《刑法》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
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犯罪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构成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五、共同犯罪
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一)犯罪的概念特征 1、社会危害性——本质属性 2、刑事违法性——区别于一般
违法行为 3、应受刑罚处罚性
我国刑法的任务 ——打击犯罪、保护人民
——《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 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 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 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 会议通过;2019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刑法修正案》(201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修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二)》(2019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修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 (2019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修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四)》(2019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修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 (2019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修正
刑法的概念、任务和效力 范围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任务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四、刑法的效力范围
刑法的概念
——统治阶级为维护本阶级的利 益和统治秩序,根据本阶级意 志,通过国家立法程序制定和 颁布的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 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
狭义的刑法——刑法典
广义的刑法——刑法典、单行 刑法或特别法、附属刑法、刑 法修正案
犯罪主体
——实施了犯罪行为,依法能够对自己的行为 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自然人 犯罪主体
实施了犯罪行为的自然人 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案例
被告人张某,男,18岁,某厂工人。张某于 2019年5月9日午饭后与同班工人李某、王某一 起喝了2瓶白酒。酒后张某又去朋友刘某家, 见刘某正一个人喝酒,又与刘某一起喝了8两 白酒。喝酒中张某指责刘某不够朋友,引起争 吵,张某随即掏出随身携带的自制匕首,照刘 某胸部猛刺一刀,致刘某当场死亡,张某杀人 后回家睡觉,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犯罪行为 不作为
罪 客
犯罪结果
物质性损害 非物质性损害
观 方
因果关系
必然因果关系 偶然因果关系

犯罪对象
时间地点方法
案例——浙江省首例不作为故意杀人案终审判决
检察机关指控:去年3月,浙江省浦江县农民李家波和同在工厂打工的 女青年项兰临相识并相恋,不久项兰临怀孕。同年6月,李提出要跟项 分手,并要项去医院做流产手术。项坚决不同意,几次欲跳楼自杀。 去年9月5日中午,李与项发生争吵,争吵中,李还用打火机扔打项。 项感到绝望,走到走廊里,喝下了事先准备好的一瓶敌敌畏,又走进 了李房间。此时,李不但没有及时去救人,反而一走了之,临走时怕 被人知道还将房门锁上。李走后很长时间,项才被人发现送往医院, 但因救治无效死亡。案发后,李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成文法、明文规定、禁止类推、重法效力不溯及既往 2、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法律适用平等、法律地位平等 《刑法》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客观罪行+主观责任 17-18世纪资产阶级提出,是资产阶级刑法三大原则之一 《刑法》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
犯罪构成
指刑法所规定的,确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 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主体
客 体
犯罪
客 观

主观方面

犯罪客体 ——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侵害
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类型 一般客体 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简单客体、复杂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指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
作为
•法院审理后认为,李在发现项兰临服毒后采取放任态度,将宿舍 门锁上外出,致使项在李宿舍中得不到及时抢救而身亡,李作为负 有特定义务的人,主观上希望并追求项死亡结果的发生,以解脱自 己的负担,这与他不采取救助义务后造成项死亡的严重后果有直接 的因果关系,其行为已构成不作为形式的故意杀人罪。 •鉴于李能够主动投案自首,依法从轻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向 项父母赔偿损失3.5万元。李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金华市中 级法院经过审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