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办新竹园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阶段一考试六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民办新竹园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阶段一考试六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019.3.18
温馨提醒:本试卷共27题,请用黑色水笔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14分)
(一)默写(10分)
1. ,札札弄机杼。

2.中庭地白树栖鸦,。

3.盈盈一水间,。

4. ,不知秋思落谁家?
5. ,及其日中如探汤……
(二)基础知识(4分)
6.下列词语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蜜饯.(jiàn)通宵青面獠.牙(liáo)拔得头畴
B.翡.翠(fēi)宏愿吞噬.(shì)张灯接彩
C.佝偻
..(gōu lóu)雄浑敦.厚(dūn)遂心所欲
D.掺和
..(chān huo)演绎万象更.新(gēng)优哉游哉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元旦的光景
..。

”中的“光..与除夕截然不同。

”与“微风拂过,麦浪起伏,好一派动人光景
景”,意思是一样的。

B.“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一句中的“席”是动词,意为“以……为席”。

C.在《腊八粥》中,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

(这句话中“垂涎欲滴”的“垂”与成语“永垂不朽”的“垂”,意思是一样的。


D.春饼鲜美,“天下没有第二种自制食品能超过它,堪.称食之王。

”(这句话中“堪”的意思与“不堪设想”中“堪”意思不相同。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一)诗歌鉴赏:阅读《寒食》,完成第8—9题(4分)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8.寒食节是为纪念(人名)而设立的节日,时间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传统习俗有禁烟火、吃冷食等。

诗中“御柳”的意思是。

(2分)
9.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后两句写夜晚景象。

B.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唐代都城寒食节日的情景。

C.诗中“斜”字照应前面的“飞”,实际上是明写风。

D.全诗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承平盛世的歌咏。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6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0.本文选自《》一书。

孟子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使弈秋诲.二人弈(2)思援.弓缴而射之
1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应为“思援/弓缴/而射之”。

B.“惟弈秋之为听”属于倒装结构,“之为”无实义。

C.第一句指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为下文作铺垫。

D.文章使用对比手法,阐发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3—15题(8分)
杨靖与猴弈
西番①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

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②去,猴即与人弈,遍国中莫之胜。

国人奇.之,献于朝。

上诏③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

或言杨靖善弈。

时杨靖以事系④于狱,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注释】①番: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

②遁:逃跑。

③诏:皇帝下命令。

④系:关押。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国人奇.之(2)置.于猴前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2分)
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

15.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分)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0分)
腊八粥
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③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

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④“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⑤“要到夜里!”其实他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⑧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⑨“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⑩“是呀!孥孥说得对。


⑪“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⑫“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八儿回过头来了。

⑬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⑭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⑮“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⑯“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⑰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他曾见过跌进
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

赤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总之,一切都
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⑱“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⑲“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妈解释的结果,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⑳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㉑晚饭桌边,靠着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

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
来了。

16.第⑰段加点字“这”指的是(1分)
17.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2分)
18.第⑫段画线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
(3分)
19.第⑭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2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⑤段画线句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粥在熬制过程中咕嘟冒泡的情形,表现了
八儿的好奇得不到满足的失望。

B.作者不惜笔墨介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作铺垫。

C.本文在叙述时详略得当,详写吃粥时的情景,略写吃粥前的各种活动,表现了八儿一家其
乐融融的生活场景。

D.第㉑段运用了动作描写和比喻修辞,突出八儿及八儿的爹妈吃腊八粥吃得饱,侧面衬托出
腊八粥的好味道。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3分)
浓茶解酒
①“浓茶解酒”是一个在民间流传甚广的说法。

近年来许多专家又说浓茶不仅不能解酒,反而伤身。

茶与酒,到底是怎样的一对冤家?
②通常说的“解酒”,一般是指减轻喝酒过多的反应,比如头痛、呕吐、动作失调、反
应缓慢等等。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反应,必须要“解酒物”被迅速吸收并且发挥作用才能消除。

③酒精进入人体之后,会被转化为乙醛,然后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
及转化为脂肪。

如果喝下的酒精不多,这个处理流程
......运行良好,人体就不会有太大的反应。

反之,短时间内喝入大量酒精,超过了这一流水线的处理能力,就会导致体内乙醛含量升高。

人体对乙醛比酒精还要敏感,于是就面红耳赤、头晕目眩,手脚也不听自己使唤了。

④要“解酒”,就需要加强这条流水线的运行。

茶水中有不下几十上百种的物质,最重
要的是咖啡因和茶多酚等抗氧化剂。

然而,这些成分
....对这条“酒精代谢流水线”的运行无能
为力。

实际上,不仅是茶水不行,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也没有发现吃什么东西能够促进这条流
水线的运行。

⑤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喝茶对喝酒没有影响。

我们知道,酒精的作用是让人晕眩、虚弱、
运动能力失调,而咖啡因却可以刺激人兴奋和清醒。

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是不是可以“对抗”醉酒反应呢?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少,比如2006年《酒精中毒:临床与实验研究》上就发表了一项研究结论:喝下同样的酒之后,同时喝运动饮料的人在头痛、虚弱、口干以及运动
能力失调这些“醉酒征兆”方面都要明显低于单纯喝酒的人。

运动饮料中含有咖啡因,运动
饮料的这种
....”被归结于咖啡因的功劳。

不过,人们会根据这些主观感觉来确定自..“对抗作用
己有没有“喝多”,这种“对抗作用”干扰了人对体内酒精量的判断,从而不知不觉喝得更多。

因为有统计数据支持这一结论,所以美国甚至禁止了在酒精饮料中添加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⑥那一项研究
.....中还检测了试验中志愿者的运动灵敏性,结果是虽然咖啡因使得喝了同样多酒的人感觉“好一些”,但是却没有帮助恢复运动灵敏性。

一杯常规的茶比一杯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要少,但茶水的咖啡因含量跟茶叶本身、茶叶量、水温和冲泡时间密切相关。

一杯“浓茶”,其中的咖啡因含量也就不容小视。

⑦茶中不仅有咖啡因,更有大量的抗氧化剂。

这些成分对喝酒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当酒精代谢不畅,体内乙醛含量增加,在其他酶的作用下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

超氧阴离子会引发一连串的氧化反应,最终损害细胞膜、蛋白质和DNA。

而抗氧化剂的作用,是制止这种过氧化反应的进行,因而起到保护细胞活力的作用。

⑧这种损害与保护都不是立竿见影,而是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对“解酒”也没有明显的作用。

不过对于长期喝酒的人,这种保护作用可能就有相当的价值。

不过目前的结论只是,“如果不得不经常喝酒,那么经常喝茶可能有助于减少酒精对身体的氧化损伤”。

但是,“减少”也不是“消除”。

要健康,最好的选择还是不喝酒。

2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其作用是
(2分)
22.联系第①段内容,简要说说这一段的作用是
(3分)
23.对文中加点短语所指代的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③段中的加点短语“这个处理流程”指的是“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转化为乙醛,然后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脂肪”。

B.第④段加点短语“这些成分”指的是咖啡因和茶多酚。

C.第⑤段加点短语“这种‘对抗作用’”指的是咖啡因可以“对抗”醉酒反应。

D.第⑥段加点短语“那一项研究”指的是2006年关于酒精的研究。

24.下表是医学专家对饮酒的相关研究。

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文末画线句,完成下列题目。

(6分)
(1)表格内容说明了(2分)(2)文末画线句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是(2分)(3)文末画线句应改为(2分)
四、综合运用(5分)
今年是农历“猪年”,我校某班级小组设计了以“猪”为专题的小报,请你参与活动,完成第25—26题。

第一板块:猪在中国文字中
25.请你通过分析字形,试着推测“家”字中蕴含的信息。

(2分)
[帮帮你]①“灾”由“宀”和“火”构成。

“宀”是房子,火烧着了房子,自然是灾祸临头。

“灾”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火灾对人类的威胁。

②豕(shǐ):猪。

家:
第二板块:猪在中国民俗中
26.请你探究下面材料中亲友赠猪蹄给考生的用意。

(3分)
据传从唐代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有人将来做了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红笔)题名于雁塔。

以后,每逢有人赶考,亲友就赠送猪蹄给他。

[帮帮你]中国民俗中常常利用谐音字表达某种愿望,如“倒”贴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猪”和同音,“蹄”和同音,送猪蹄的用意是
五、写作(40分,包括5分写字分)
27.题目:难忘的作业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套用或抄袭。

上海民办新竹园中学2018学年第二学期阶段一考试六年级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2019.3.10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14分)
(一)默写(10分)1.纤纤擢素手2.冷露无声湿桂花3.脉脉不得语4.今夜月明人尽望5.日初出沧沧凉凉
(二)基础知识(4分) 6.D(2分) 7.B(2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一)诗歌鉴赏:(4分)8.介子推(1分)皇宫里的柳树(1分) 9.C(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6分)
10.孟子(1分)儒家(1分) 11.(1)教导(教诲)(1分)(2)取来(1分) 12.A(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3—15题(8分)
13.(1)对……感到惊奇(认为……奇特/以……为奇)(2分)(2)放,放置(2分) 14.皇上下命令征集能下棋的人和它较量,(来的人)都不能战胜(它)。

(2分) 15.(1)从猴子的角度: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再有才能也会导致失败。

(2)从杨靖的角度:做事要善于动脑,善于分析,抓住对手的弱点,就会有取胜的把握。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0分)
16.粥的颜色是深褐色的(1分) 17.所有人都爱吃腊八粥(2分) 18.拟人(1分)八儿想吃腊八粥而又吃不到的无奈(2分) 19.突出腊八粥在八儿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下文描写实际看到的腊八粥作铺垫。

20.C(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3分)
21.举例子(1分)具体说明了喝酒过多后的多种常见反应。

(1分)
22.写出民间说法和专家们说法之间的矛盾(看法不一)(1分),引发读者对茶与酒之间关系的好奇(思考)(1分),引出本文说明的中心问题:浓茶是否可以解酒(1分)。

23.C(2分)
24.(1)酒的不同种类,每天适量饮用,对人体健康有不同作用。

(2分)
(2)“最好”、“不”字用得太绝对,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要求。

(2分)
(3)要健康,比较好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适量饮酒。

(2分)
四、综合运用(5分)
25.示例:“宀”是房子,“豕(猪)”养在房子里,有房子有猪,就像个“家”了。

“家”字的构造,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富足安定生活的向往。

(字形分析正确1分,对“家”字蕴含的信息推测合理1分,共2分)
26.朱题希望考生金榜题名,出将入相。

(两个谐音字2分,用意1分,大意正确即可,共3分)
五、写作(40分,包括5分写字分)
27.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