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1课沁园春雪】一、字音、字形辨析。

1,生词识记莽莽(mǎng)滔滔(tāo)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多娇(jiāo)折腰(zhé) 大雕(diāo)略输(shū)天骄(jiāo)素裹(guǒ)成吉思汗(hán)多音辨读分(fèn)外(hán)成吉思汗(zhé)折腰(shǔ)数风流人物(fēn)分寸(hàn)汗牛充栋(zhē)折腾(shù)数码(shé)折本(shuò)数见不鲜二、词语积累与运用1,妖娆:娇艳美好。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折腰:鞠躬,倾倒。

三、句子运用。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么?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试比高”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景象?四、文学常识与古诗词填空。

1,毛主席(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马列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他的诗词,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襟怀豪迈。

《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名篇被广为传颂。

【第2课、《雨说》】一、字音、字形辨析。

1、生词识记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喧嚷xuān rǎng二、词语知识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三、文学常识《雨说》的作者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总结)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总结)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总结思维导图(一)知识导图(二)能力导图知能要点(一)知识要点【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选自《》。

2.《我爱这土地》作者,原名, 诗人,代表作有《》《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3.《乡愁》作者,台湾散文家、。

代表作有诗集《》。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作者,建筑学家、文学家, 诗人之一。

5.《我看》作者,原名查良铮, 诗人、。

是“”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穆旦诗集》。

【字音字形】1.莽.莽( )2.素裹.( )3.妖娆.( )4.稍逊.( )5.成吉思汗.( )6.风sāo()7.天jiāo()8.嘶.哑( ) 9.汹.涌( ) 10.lí()明11.fǔ()烂12.窄.窄( ) 13.坟mù()14.娉.婷( ) 15.冠冕.( ) 16.呢喃.( )17.鲜yán() 18.柔nèn()19.忧戚.( ) 20.飘逸.( ) 21.摇曳.( ) 22.丰rùn()23.红yùn() 24.wǎng()然25.流pàn()【词语理解】1.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2.数(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3.我也应该用嘶哑..( )的喉咙歌唱。

4.那轻,那(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5.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6.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伤)。

7.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

【文章主旨】1.《沁园春·雪》以宏伟的气魄描绘了雄伟而又妖娆的北国风光,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2.《我爱这土地》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诗人对处于苦难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其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3.《乡愁》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将抽象的乡愁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
发奖杯。 ⑥备受国人关注的本年度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女单决赛中,中国金花李
娜成为第一个捧起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
①④⑤⑥是单句;②③是复句。
两种复句 7.递进复句和承接复句。
递进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相连,后面分句所表示的意思比 前面分句更进一层。分句之间的顺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关联词语 承接复句
• (3)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乡愁》共4节,每节的结构、形式一样,句式整齐。(结构美)
• 6.单句和复句。
•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有特定的语调,能独自 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 组成。
• 3.象征。
•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 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 象征的表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 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 的感情。
• 4.意象和意境。
•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个所谓的“象”就是 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反复
作用
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反 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反复与 排比的 区别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 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 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 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 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 “意境”指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自然物语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点拨:“滞”不要误读为“dà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2)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3)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4)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古文阅读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古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古文,了解古代人的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

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1. 古文的特点:形式上包括对仗、平仄、夸张等,内容上多涉及礼仪、道德、哲学等方面的思想观念。

2. 古文的阅读方法:理解古文的基本方法包括通读全文、研读词句、把握句意和理解作者意图。

3. 古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仗、排比、反问等。

4.古文名篇鉴赏:学习古代文化名篇,如《论语》、《孟子》等。

第二单元:诗词鉴赏与创作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古代诗词的鉴赏和创作技巧。

通过学习优秀的古代诗词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1. 诗的基本结构:诗的形式包括韵脚、格律、押韵等,并且要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

2. 诗的鉴赏方法:诗的鉴赏应包括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品味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注意揣摩作者的写作技巧。

3. 古诗名篇的赏析:学习古代文化名篇,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4. 诗的创作要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感悟,运用丰富的词语、修辞手法和想象力进行诗歌创作。

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文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通过阅读和分析现代文的形式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现代文的特点:现代文的语言更为接近现实生活,内容上涉及到社会、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问题。

2. 现代文的阅读方法:理解现代文的基本方法包括抓主题、读细节、推理判断和把握作者意图。

3. 现代散文的鉴赏:学习优秀的现代散文,如《记忆的石头》、《雾都孤儿》等。

4. 现代文的写作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写作主题、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第四单元:修辞与说明文阅读本单元主要学习修辞和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和说明文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我看》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我看》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我看》必背知识点一、作者及背景作者:穆旦 (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是 “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强调 “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背景:穆旦的诗歌创作深受时代影响,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对自然、生命、社会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二、课文内容及解析主要内容:《我看》一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如春风、青草、飞鸟、流云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渴望与自然合为一体的情感。

关键诗句解析:“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图画,展现了傍晚时分柔美、宁静、充满生机的春景。

“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中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字词及释义忧戚:忧伤烦恼。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四、艺术特色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春风、青草、飞鸟、流云等,构建了一个生动形象的自然世界。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语言优美:穆旦的诗歌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能够准确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五、背诵建议理解记忆:在背诵之前先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有助于更好地记忆。

分段背诵:将诗歌分成几个小节进行分段背诵,再逐步串联起来。

反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印象,提高背诵效率。

六、扩展阅读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穆旦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可以阅读他的其他代表作品如 《赞美》《诗八首》等,以及了解 “九叶诗派”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特点。

以上是关于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我看》一课的必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九年级上册语文一到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一到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一到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字词1.第一单元-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风骚(sāo):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用来泛指文学。

也指人举止轻佻。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2.第二单元-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3.第三单元-阴晦(huì):阴沉昏暗。

-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谋食:谋生。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二、文学常识1.第一单元-《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词的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现代诗人。

这首诗以“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2.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这是一篇演讲词,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作家。

本文通过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行为进行谴责,表达了对被侵略国家和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珍视。

3.第三单元-《故乡》作者鲁迅,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闰土、杨二嫂等人的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苦难生活。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态度的变化,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三、课文重点内容1.第一单元-《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对北国雪景的描写,又引出下文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古代文化知识点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文化知识,例如《诗经》和《楚辞》中的名篇,以及古代文人的美学观念。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古人的修养和处世之道古人的修养和处世之道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现代人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人的修身养性的方法,比如《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警句,以及《庄子》中的哲学思想。

通过学习这些,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崇尚正义和善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在第一单元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训练。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和文言文课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词语的运用与扩展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常用词语的运用与扩展。

通过学习这些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在第一单元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和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例如比喻、拟人等。

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更生动地描写事物和抒发情感,使我们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六、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在第一单元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老师的写作指导也能让我们更加明确写作要求和技巧,提高文章的质量和表达的深度。

综上所述,第一单元中的知识点总结了古代文化知识、古人的修养和处世之道、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词语的运用与扩展、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以及课外阅读和写作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莽.莽(mǎng)滔.滔(tāo)素裹.(guǒ)妖娆.(ráo)多娇.(jiāo)折.腰(zhé)略输.(shū)稍逊.(xùn)风骚.(sāo)天骄.(jiāo)大雕.(diāo)成吉思汗.(hán)黎.明(lí)嘶.哑(sī)汹涌.(yǒng)腐.烂(fǔ)吹刮.(guā)激怒.(nù)悲愤.(fèn)窄.(zhǎi)一枚.(méi)坟墓.(mù)海峡.(xiá)光艳.(yàn)娉.婷(pīng)鲜妍.(yán)冠.冕(guān)柔嫩.(nèn)呢喃.(nán)揉.过(róu)丰润.(rùn)翅翼.(yì)凝.望(níng)忧戚.(qī)枉.然(wǎng)勃.发(bó)飘逸.(yì)漫.游(màn)流盼.(pàn)摇曳.(yè)二、重点词语妖娆风骚天骄嘶哑汹涌悲愤腐烂轻灵娉婷鲜妍冠冕呢喃忧戚丰润飘逸流盼摇曳漫游红装素裹三、重点释义(1)须:等到。

(2)北国:我国北方。

(3)滔滔:词中指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弯腰行礼,词中是倾倒的意思。

(6)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7)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8)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注意(10)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和宋太祖赵匡胤(927-976)。

(11)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

(12)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13)嘶哑:声音沙哑。

(14)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15)止息:停止。

(16)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注意(17)鲜妍:鲜艳美丽。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提纲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提纲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提纲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腻nì烦平仄zè揣chuǎi摩应场yáng蘅héng暧ài诌zhōu颦pín纨wán画缯zēng鳏guān2、解释下列词语。

(1)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

起,开端。

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

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

合,结束语。

(2)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意”(内容)为先,文辞格律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3)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4)地灵人杰: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5)挖心搜胆: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3、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4、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01、《蝈蝈与蛐蛐》选自《世界流派诗选》,作者济慈,全名约翰?济慈,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02、《雨说》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

台湾中兴大学毕业,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03、《星星变奏曲》选自《上海文学》,作者江河,原名于友泽,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与顾城、北岛、舒婷和杨炼一起并称为“五大朦胧诗人”。

04、《夜》选自《外国名诗三百首》,作者叶赛宁,全名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俄罗斯田园派诗人。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 课文内容梳理《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杰作。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的爱。

《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

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丿二、单元字词汇总1•字音莽莽(d ng)分外(f 4 n)妖娣(r 6 o)稍逊(x ti n)风骚(sa o)成吉思汗(hd n)今朝(zh a o)数风流人物(sh ti)汹涌(y 6 ng)刮着(gu a ) 腐烂(f ti)娉婷(p I n)鲜妍(y a n)冠冕(u a n) (i Q n)浮动(f d )呢喃(n 1)丰润(r ti n)红晕(y 0 n)忧戚(q I )枉然(w d n) 谐奏(z d u)飘逸(y i )坦荡(t d n)摇曳(y d )翅翼(y 1)2•字形s I (嘶)哑h 6 u(喉)咙悲f d n(愤)1 1 (黎)明邮pi d o (票)坟ti (墓)海xi d (峡)云y d n (烟)轻1 i n (灵)庄y d n (严)柔族n (嫩)0 (鹅)黄1 i d n (梁)间n 1 n (凝)望d n (漫)游吹x i (熄)沉zu 1 (醉)3•解词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

【语文】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字音字形第一课《沁园春雪》莽莽[mǎng mǎng]滔滔[tāo tāo] 妖娆[yāo ráo] 稍逊[xùn]折腰[zhé yāo] 天骄[tiān jiāo]风骚[fēng sāo]沁[qìn]分外[fèn wài] 成吉思汗[chéng jí sī hán] 今朝[jīn zhāo]数见不鲜[shuò jiàn bù xiān]第二课《我爱这土地》嘶哑[sī yǎ] 悲愤[bēi fèn] 腐烂[fǔ làn] 汹涌[xiōng yǒng]喉咙[hóu lóng] 黎明[lí míng] 吹刮[chuī guā]第三课《乡愁》邮票[yóu piào] 窄窄[zhǎi zhǎi] 坟墓[fén mù] 海峡[hǎi xiá]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轻灵[qīng líng] 娉婷[pīng tíng] 呢喃[ní nán] 鲜妍[xiān yán]冠冕[guān miǎn] 柔嫩[róu nèn]第五课《我看》丰润[fēng rùn] 沉醉[chén zuì] 忧戚[yōu qī] 勃发[bó fā]飘逸[piāo yì] 漫游[màn yóu] 流盼[liú pàn] 摇曳[yáo yè]枉然[wǎng rán] 凝望[níng wàng] 咏赞[yǒng zàn] 吹熄[chuī xī]二、重点词语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

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点第1课《沁园春·雪》一、给下列生字注音滔滔(tāo tāo) 妖娆(yāo ráo)折腰(zhé yāo) 风骚(fēng sāo)二、词语解释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须:等到。

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文采:本指辞藻。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8.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课文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表达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第2课《我爱这土地》一、给下列生字注音嘶哑(sī yǎ) 汹涌(xiōng yǒng)黎明(lí míng) 腐烂(fǔ làn)二、词语解释嘶哑:嗓音沙哑不圆润,甚至发不出声来。

汹涌 :水势翻腾上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黎明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烂掉,朽坏,指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三、重点内容解析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1.全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

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二、故事背景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

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三、文体知识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结构上一般由词牌、标题、上阕(片)、下阕(片)组成。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

题目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词义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须:等到。

3.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鞠躬,倾倒。

6.文采:本指辞藻。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7.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第一单元《泰戈尔诗选》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泰戈尔诗选》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泰戈尔诗选》知识点总结作者简介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

他从13岁起就开始写诗,先后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

1913 年凭借《吉檀迦利》成为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哲学和宗教见解,其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新月集》等。

创作背景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

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个高潮,他积极投身于运动并创作了许多爱国诗篇。

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最辉煌时期,他出版了八部孟加拉文诗集和八部英文诗集。

但是,没过多久,他因与领导民族自治运动的国大党领袖们发生意见分歧,因而退出运动,于1907年回到家乡圣地尼克坦从事民族教育和文艺创作。

这个时期他出版了一系列诗歌、小说、剧本、歌曲、书信和杂文等著作。

括主题概1.对神的赞美。

其中隐含着对生命、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存在的赞美,其伟大与崇高在于对生的喜悦和对消逝的敬仰。

这种善良、美好的情怀,是对作为人类自身的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2.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诗人引导我们进入神秘的爱情世界,领略其中的痛苦与欢乐,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3.展现了人与自然、爱与神的亲密无间、交互融溶,歌赞生命的自由、平等、博爱。

作品概述《泰戈尔诗选》收入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四部诗集:抒情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新月集》和生活哲理小诗集《飞鸟集》。

这些诗歌具有浓郁的抒情性、隽永深沉、语言清新流利,意象奇崛美妙。

《吉檀迦利》共103首,单看均可独立成篇。

第1~7首为序曲,说明作歌缘由,表现神与人的亲密关系,表现诗人对人神结合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第8-35首为第一乐章,主题是对神的思念与渴慕;第36~56首为第二乐章,主题是与神的会见;第57~85首为第三乐章,主题是欢乐颂,歌颂神给世界带来的欢乐和光明;第86~100首是第四乐章,主题是死亡颂,诗人渴望通过死亡获得永生,真正达到人神合一的境界;最后三首是尾声,概括诗集的内容和意义。

河南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列语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答案:D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项,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C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D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点睛】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2、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文,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词人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山河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词人用“惜”“输”“逊”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答案:C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C“断然的否定”说法错误,“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理解偏颇。

A、B、D正确。

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乡愁打动观众心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2》)开播后,在网络和电视上创造了收视奇迹,并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

许多观众说,喜欢《舌尖2》就是因为它不仅拍摄了美食,更讲述了做美食的人和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课文内容梳理《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上阙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阙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坚信心胜的信心。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咏雪抒怀的杰作。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表达了对祖国无比的爱。

《乡愁》以一个游子的感触,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该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我看》用生动的词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画面。

表达了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的主题。

二、单元字词汇总1.字音莽莽(mǎng) 分外(fèn) 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án)今朝(zhāo) 数风流人物(shǔ) 汹涌(yǒng) 刮着(guā) 腐烂(fǔ) 娉婷(pīn) 鲜妍(yán) 冠冕(uān)(miǎn) 浮动(fú) 呢喃(ní) 丰润(rùn) 红晕(yùn) 忧戚(qī) 枉然(wǎn) 谐奏(zòu) 飘逸(yì) 坦荡(tǎn) 摇曳(yè) 翅翼(yì)2.字形sī(嘶)哑hóu(喉)咙悲fèn(愤) lí(黎)明邮piào(票) 坟mù(墓)海xiá(峡) 云yān(烟) 轻lín(灵) 庄yán(严) 柔nèn(嫩) é(鹅)黄lián(梁)间nín(凝)望màn(漫)游吹xī(熄) 沉zuì(醉)3.解词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笔记

标题:深度探讨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笔记第一单元:《人之初》1.世上所有的孩子都有一颗向往知识的心。

2. 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地向前进,不断地学习。

第一节人生目标:追求真善美1. 人生目标:追求真、善、美2. 人生目标的起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再小,我们所面对的环境再差,也有近我的东西,也有让我们羡慕的事物,因为这个就是真善美原则的体现。

3. 人生目标的体现:一花一树一世界,一石一斗一天地,都是真善美的体现。

4. 人生目标的方法:要扩充我们生命的面幅,增添我们的知识贮备,完善我们的美好情操。

5. 人生目标的要求:道德品质流露着真,学习知识蕴涵着善,人的行为和语言显示的美。

第二节读书目标:静好读书1. 读书的方法:好文、名篇、好书。

2. 读书的心态:好书是我们的良师,无论读什么字,都要带着好心态去读。

3. 读书的程度:功利最终失败,思想的阶梯是静好。

第三节人生的意义:实用+娱乐1. 人的基本需求:肉体上,因康,学识上,因学。

2. 人生在世,需要实用的知识,也需要娱乐的知识。

第四节我的梦想1. 成就最终属于知识,胜利最终归于聪明。

总结回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知识点笔记,并总结出人生的目标、读书的目标、人生的意义以及我的梦想。

通过这些内容的探讨,我们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一主题,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而言,人生的目标就是追求真善美,而读书的目标则是静好读书。

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用与娱乐,并且我的梦想就是成就属于知识,胜利归于聪明。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它能改变命运,塑造人生,让人变得更加完美。

结语:通过撰写这篇文章,我对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也加深了对人生意义和目标的思考。

希望这篇文章也能让你对这一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涉及了人生的目标、读书的目标、人生的意义和个人的梦想,这些内容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1课《沁园春·雪》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

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二、故事背景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

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三、文体知识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结构上一般由词牌、标题、上阕(片)、下阕(片)组成。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

题目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词义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须:等到。

3.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鞠躬,倾倒。

6.文采:本指辞藻。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7.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8.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9.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五、课文层次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借景抒情,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词人的凌云壮志及豪迈情怀。

六、问题归纳1.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描写了怎样的北国风光?“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总写,“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分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注意“封”和“飘”;互文)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法上动静结合。

2.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跑?“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

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在“舞”、“原”在“驰”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3.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点的?“江山如此——竞折腰”,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

“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奋斗动机和奋斗姿态。

4.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对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古代那些帝王都过去了,要看叱诧风云的人物,还得看现在,看人民群众。

“数”与“看”两个动词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

6.本首词有何特色?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词人的抱负。

“望”“惜”领起下文;动词“封”“飘”“舞”“驰”动静结合;“略输”“稍逊”“只识”委婉含蓄。

词中比喻、对偶、拟人修辞手法多样,句式又多用短句,并以四字句为主,因而节奏鲜明。

这就使全词在韵律上也颇显豪放的风格。

7.这首词旨在赞颂当代的“风流人物”,那为什么还要大写雪景、评点帝王呢?词人描写北国的严冬雪景,表现山川的壮美,抒发热爱之情,并发挥自己丰富独特的想象,在冰雪茫茫的浩瀚画面上,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的娇美。

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所以才很自然地引出为它竞相折腰的无数英雄。

词人对五位封建帝王,用一个“惜”字对他们加以评说,“略输”“稍逊”“只识”,客观地评价了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也就是说缺乏文治方面的成就。

有词人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价作铺垫,下文的主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

七、课文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从而表达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第2课《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爱这土地》一、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主要诗集有《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土地” 和“太阳”是其诗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意象。

二、故事背景《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问题解疑1.简要分析“嘶哑”的表达效果。

“嘶哑”修饰喉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只鸟所经受的苦难及不屈的精神,说明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执着的爱。

2.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分别有怎样深刻的含义?意象前面的“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悲愤的”“激怒的”等修饰语有怎样的作用?“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象征着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这些修饰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正在日寇的铁蹄下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3.如何理解鸟死后将身体投入土地的怀抱?鸟死后将自己的身体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依然不改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寄寓了诗人决心为祖国献身的强烈愿望。

4.第2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第1节有着怎样的联系?第2节通过设问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衬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揭示了诗歌的主旨。

如果说第1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铺陈,第2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是对主题高度凝练的概括。

5.阅读《我爱这土地》,分析本诗的内涵。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诗人将鸟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种本属于自然被动的结局,写成了主动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诗人的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

四、课文主题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苦难之中的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和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五、写作特点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

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是泛指,是共名,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诗人)。

大地、河流、风和黎明等,都被诗人赋予了一定的意义。

如“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

2.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

运用比喻借物抒情,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之处;为了能久久拨动读者的心弦,诗人还不断地强化作品本身的感情,作品开头就用“假如……”,这是第一层强化;以“嘶哑”来形容鸟叫声,这是第二层强化;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的句子,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

第3课《乡愁》余光中《乡愁》一、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

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县,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

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

主要诗作有《乡愁》等,著有诗集《莲的联想》《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等。

二、写作背景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同时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说:“我庆幸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

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我慢慢地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后来在感到回乡无望时,他写下了这首《乡愁》。

三、理解词义1.嘶哑:声音沙哑。

2.悲愤:悲痛愤怒。

3.激怒:刺激使发怒。

四、问题解疑1.“乡愁”原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人是如何将它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的?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里,诗人将“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从而将抽象的情感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

2.诗中的四个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共同突出了这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到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中,这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强烈的思乡之情,而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氛围。

3.诗的第4节对诗意的拓展有何作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仅隔开了“我”和祖国,而且无法逾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