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含解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8春九年级历史下册5.10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新人教版

2018春九年级历史下册5.10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内容:主要针对 斯大林 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采取了一些经济、 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 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 ,但并未根本改变苏 联 高度集中 的政治经济体制。


【问题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中、 苏两国的改革导致了什么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请谈谈你的想法。 探究(1)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 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苏联戈尔 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 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2)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①改革中是否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水平。②改革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③改革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 处理民族关系。④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 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问题1】 有人说,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不会解体。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探究(1)不正确。“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 联解体,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 最终也会解体。 (2)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 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 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 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革 (1)经济:把 经济改革 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2)政治:由 一党制 变为 多党制 ,国家权力分散。 2.苏联的解体 (1)背景: 戈尔巴乔夫 的政治改革使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 势加强。 (2)过程: ①1991年8月19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发动政变。 ②俄罗斯领导人 叶利钦 控制全局。 (3)解体: 1991 年底,苏联解体。

教育最新K12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 新人教版

教育最新K12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 新人教版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A.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B.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C. 民族解放运动D.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2.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已失败了。

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

”1941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采取了行动。

”这里的“战略上的退却”和“我们采取了行动”分别指()A. 战时共产主义和罗斯福新政B. 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C.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D. 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3. 下列表格①、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 《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 B. 空想社会主义;宪章运动C. 《人民宪章》;十月革命 D. 《共产党宣言》;二月革命4.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日记表明他访问时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 “新政”5.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特许权得益于苏俄实施的()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农业集体化道路6.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7. 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增长长期停滞B. 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C. 农业集体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不大D. 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8.最先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 法国B. 苏联 C. 南斯拉夫 D. 中国9.2017年4月22日,“中国与俄罗斯:共同的历史遗产与现实之挑战——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顺利举行。

2018版高中历史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

2018版高中历史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

第21课时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答案】 B2.斯大林模式虽然使苏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它的弊端也很突出。

揭开对斯大林模式改革序幕的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普京【答案】 A3.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答案】 C4.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

”此观点得出是基于( )A.摆脱了斯大林体系的束缚B.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C.“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答案】 B5.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A.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B.重点在农业方面C.实施了“加速发展战略”D.实行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战略【答案】 A6.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同点是( )A.导致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B.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C.经济改革的效果不大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答案】 C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第3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赫鲁晓夫执政后,把农业当做改革的突破口,其原因不包括...()。

A.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B.赫鲁晓夫有长期领导农业的经验C.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实现美苏争霸的需要2.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修补”主要表现在()。

A.极力贬低斯大林功绩B.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C.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D.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3.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在农业方面的“修补”主要是()。

A.提高农产品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 B.减少集体农庄数量C.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D.制订新的五年计划4.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了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

为此,苏联开展了()。

A.平反冤假错案 B.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C.扩种玉米运动 D.推行“物质利益原则”5.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6.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的主要原因是()。

A.全面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新的个人崇拜C.实现国民经济军事化D.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作用7.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发展迟缓,陷入停滞不前状态,其原因不包括...()。

A.经济管理体制僵化,缺乏活力B.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C.过高估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重经济负担8.1988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面对经济改革的困境,决定把改革的重点转向()。

A.经济领域B.政治领域 C.军事领域 D.思想文化领域9.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指导思想和政策错误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C.苏共内部混乱和分裂 D.戈尔巴乔夫对国家的控制力下降10.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政策和路线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 D.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猖獗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人教新版分专题)汇编:09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附答案)

【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历年试题(人教新版分专题)汇编:09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附答案)

专题09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这很大的弊端,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1921年春,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时间:1921年。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5、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6、评价:新经济政策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它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二、苏联成立:
1、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时间:1922年底
3、最初加盟的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发展: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知识拓展】沙俄(1547年—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的逝世: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2、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间:1928~1937年。

重。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含解析)新人教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选择题1.(2017·六盘水)“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

”对于苏联解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

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A. 新经济政策时期B. 一五计划时期C.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D.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3.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有关情况不包括:( )A. 不顾苏联自然条件,强行开展“玉米运动”B. 允许雇工五人以内的私人小企业发展C. 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但不彻底 D. 盲目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超美国4.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

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A. 苏联B. 中国 C. 德国 D. 日本5.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A. 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B. 必须搞好经济建设C.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D.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6.“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德国分裂B. 奥地利被占领C. 苏联解体D. 波兰遭德国闪击7.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A.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 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 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D. 给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8.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

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俄国(苏联、俄罗斯)专题(含答案)

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分类汇编:俄国(苏联、俄罗斯)专题(含答案)

俄国(苏联、俄罗斯)专题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018·内蒙古通辽)16.(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材料三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

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9年到1941年苏联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在此期间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治体制?(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苏德战场上发生的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是什么战役?为什么说该战役是转折点?材料一中的史实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有何关联?(4分)(3)材料三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发生与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有何关联?(2分)16.(1)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形成了“斯大林模式”)(2)斯大林格勒战役;因为它终结了德国保持进攻的态势,使反法西斯同盟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

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物质条件。

(3)苏联解体;当时苏联严重的经济困难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2018·河北)29.探究问题(12分)材料苏联解体二十六年来,中国学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分析。

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苏联落后于时代是其垮台的根源。

斯大林当政的最后几年,理论上的教条化、内外政策的僵化,即社会主义体制的僵化,实际上成为苏联社会主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斯大林之后的30年间,经济上,苏联早期高速的工业化,被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并最后停滞的衰落景象所取代;政治上,曾经被看作是解放者和人类希望的苏联社会主义,开始到处推行扩张、干涉他国他党内政的霸权主义;理论上,苏联早期马克思主义生气勃勃的局面,已经被远离实际、僵硬的死气沉沉的教条主义所取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改革和解体习题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2 人教新课标版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习题精选1.赫鲁晓夫把______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削减农业税,_______;________,大规模开垦荒地等。

同时,赫鲁晓夫对工业也进行“手术”。

在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

他提出反对_______,批判对_______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______,使不少人的冤假错案得以昭雪。

2.匈牙利从_______年起在全国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__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

政治上,匈牙利政府注意发扬_________。

3.斯大林逝世后,把农业作为改革突破点的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4.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较为突出的是()A.民主德国B.匈牙利C.保加利亚D.捷克斯洛伐克5.和下图人物有关的改革是()A.赫鲁晓夫改革B.匈牙利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波兰改革6.下列关于匈牙利卡达尔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B.政治上,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C.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经济效益D.从1968年起在全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美国总统尼克松材料二:“苏联领取特别养老金者尼·谢·赫鲁晓夫逝世。

”——1971年赫鲁晓夫逝世时的讣告请回答:(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结果怎样?(2)结合材料,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赫鲁晓夫。

答案1.答案:农业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个人崇拜斯大林冤假错案进行平反2.答案:1968 商品生产市场调节社会主义民主3.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解析和记忆,解答此题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苏联这几个领导人的突出特点。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选择题1.下列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与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A.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 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C. 亚非拉的独立与振兴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2.东欧剧变的原因是()①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②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③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④受苏联的影响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3.在解决农业改革这一难题的过程中,赫鲁晓夫特别热衷于玉米的种植,曾说道:“玉米能够让我们创造出奇迹”,“我是玉米的热烈拥护者”。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牲畜饲料问题,他强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结果事倍功半,被人送上了一个“玉米”的雅号。

这一事例告诫我们()A. 种植玉米不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有效办法B. 改革不能随心所欲,不顾自然条件C. 改革就要大刀阔斧,不能扭扭捏捏D. 改革的成功与否和改革的措施没有直接关系4.图片“离开城市前去垦荒的人们”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 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 B. 对工业改革的不成功C. 讽刺赫鲁晓夫的改革的不现实性D. 人们对改革不抱任何希望5.下列关于卡达尔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属于全国范围的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B. 改革使国家混乱C. 改革后匈牙利成了“东欧消费者的天堂”D. 政府发扬了民主6.国际社会曾高度评价中国倡导了“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这应该是评价()A.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 杜鲁门主义 C. 改革开放政策 D. 贸易自由化7.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

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B. 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C. 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D. 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8.引发右图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德国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B. 东欧剧变 C. 苏联的“八一九事件” D. 美苏争霸9.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到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在下列这些国家的版土上,从来没有建立过社会主义制度的是()A. 德国B. 俄罗斯 C. 捷克斯洛伐克 D. 法国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不包括()A. 高度集中的体制日益显露弊端 B.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C.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 D.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大量渗透11.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崩溃的事件是()①东欧剧变②美国衰落③西欧崩溃④苏联解体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12.东欧剧变后一分为二的国家是()A. 南斯拉夫B. 匈牙利 C. 民主德国 D. 捷克斯洛伐克13.曾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匈牙利也发生了社会剧变,我们从东欧剧变中得到的启示是()A. 根据本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 B. 优先发展重工业C.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D. 坚持计划经济体制14.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A. 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B. 必须搞好经济建设C.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D.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15. 引发下图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A. 德国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B. 东欧剧变 C. 苏联的“八一九事件” D. 美苏争霸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90年2月13日,英、法、美、苏四大国的外长和西德外长在渥太华共同制定了关于德国统一的“2+4”方案,即由两个德国解决内部统一问题。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210125133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210125133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1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C.民族解放运动』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2.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淸楚了一一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已失败了。

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

”1941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左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采取了行动。

”这里的“战略上的退却”和“我们采取了行动”分别指()A.战时共产主义和罗斯福新政B.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3.下列表格①、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B.空想社会主义:宪章运动C. &人民宪章》:十月革命iD.《共产党宣言》;二月革命4.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冇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日记表明他访问时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毗・新经济政策少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叩.“新政”5. 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徳•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特许权得益于苏俄实施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体化道路C.第一个五年计划D.农业集6•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7.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时何人均柚仃产fit〈公斤》人均肉炎产虽(公斤〉1928-1929170351930-193216020 251933-1937110- 15015 201938-1940120-13025A.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增长长期停滞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C.农业集体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不大』B・片而发」D・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8.最先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A.法国吧苏屹.南斯拉9.2017年4月22 0, “中国与俄罗斯:共同的历史遗产与现实之挑战一一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学术论坛”在淸华大学顺利举行。

【配套K12】[学习]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 新人教版

【配套K12】[学习]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 新人教版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A.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B.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C. 民族解放运动D.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2.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已失败了。

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

”1941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采取了行动。

”这里的“战略上的退却”和“我们采取了行动”分别指()A. 战时共产主义和罗斯福新政B. 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C.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D. 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3. 下列表格①、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A. 《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 B. 空想社会主义;宪章运动C. 《人民宪章》;十月革命 D. 《共产党宣言》;二月革命4.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日记表明他访问时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 “新政”5.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特许权得益于苏俄实施的()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农业集体化道路6.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7. 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增长长期停滞B. 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C. 农业集体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不大D. 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8.最先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 法国B. 苏联 C. 南斯拉夫 D. 中国9.2017年4月22日,“中国与俄罗斯:共同的历史遗产与现实之挑战——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顺利举行。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习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习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习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习题
1.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的是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安德罗波夫 D.契尔年科
2.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D.给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
3.戈尔巴乔夫上台是时间是
年年年
4.在苏联“八一九事件”后掌握国家大权的是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
A.勃列日涅夫
B.瓦文萨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
年年年年
6.斯大林逝世于
年年年年
7.阅读下列材料: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新思维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戈尔巴乔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实行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从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历史人教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习题2

历史人教九年级下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习题2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习题一、选择题1.斯大林逝世后,首先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 ) A.勃列日涅夫 B.戈尔巴乔夫 C.赫鲁晓夫 D.叶利钦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先后是 ( ) A.经济、政治 B.外交、经济 C.经济、军事 D.政治、教育3.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 ) A.政治独裁制 B.民主集中制 C.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D.无党制4.苏共高级领导人为挽救苏联解体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 ( ) A.将苏联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B.发动“八一九事件”C.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D.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5.“八一九事件”后,掌握苏联国家大权的事 ( ) A.戈尔巴乔夫 B.勃列日涅夫 C.叶利钦 D.赫鲁晓夫6.以下几个历史片段所指的是哪一国家 ( )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20世纪30年代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3)1991年12月解体A.华约 B.奥匈帝国 C.苏联 D.联合国7.关于赫鲁晓夫改革不正确的是 ( ) A.改革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B.改革措施主要涉及经济、政治等方面C.这次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改革带来的种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被迫下台8.导致苏联解体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B.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C.“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的“八一九”事件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9.戈尔巴乔夫改革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最大的教训是 ( )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C.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10.1991年,美国总统宣布,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 A.苏联逐渐解体 B.美国开始成为超级大国C.美国已控制联合国 D.世界经济中心转向美国二、材料题1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2018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10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时作业pdf新人教版

2018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10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时作业pdf新人教版
%# /# $ ! !# * " ! -
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错误领导使国家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 苏 共一些高级领导人为挽救苏联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
$ $ %
签署 ) 明斯克协定 * $# 准备签署 )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 %# 发动 + 八一九事件 , &# 签署 ) 阿拉木图宣言 * '# 分析 ! 苏共一些高级领导人发动政变 ' 试 (日' ! ( ( !年/月! 图使国家摆脱混乱和危机 &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 (# ' ) 年 戈尔巴乔夫出版了 改革与新思维* 一书' 在新思维 ! ( / ) 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 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 趋 中' 和+ 一体化, 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根本改造, 社会主义制 同, ' 实行+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并且以推行+ 民主化( 公开 度' ' 多元化, 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化( $ % 由材料可知戈尔 巴 乔 夫 采 取 了 怎 样 的 措 施 实 行 政 治 ! 改革 答案 ! 实行多党制 & $ % 戈尔巴乔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 答案 ! + 步骤过急过快 ' 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0 新 思维 , 引起人们思想混乱和社会剧烈动荡 0 戈尔巴乔夫对 西方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 $ % + 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答案 ! 改革要循序渐进 '逐步推进 0要坚持社会主义方 向和共产党 的 领 导 地 位 不 动 摇 0要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正 确处理改革 (稳 定 与 发 展 的 关 系 0要 防 止 民 族 分 裂 势 力的破坏 0要 坚 持 独 立 自 主 '对 西 方 的 +和 平 演 变 ,保 持高度警惕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练习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练习题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题1.“苏联解体”、“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作为一个研究主题,该主题应该是 ( ) A.动荡与变革 B.两极下的竞争 C.和平与发展 D.两极下的格局2.继斯大林之后,领导苏联人民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安德罗波夫D.戈尔巴乔夫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个领域()A.政治B.经济C.军事D.外交4.20世纪80年代,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多数东欧国家,普遍出现食品短缺、消费品长期供不应求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②遭遇自然灾害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显露④改革出现严重失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5.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A.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重点放在农业上C.冲击了斯大林模式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6.下列属于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的共同点()①全盘否定或谴责斯大林②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③使苏联中央集权得以加强④引起国家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7.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 )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8.苏联这个国家名称已经成了历史名词,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多长时间( )A.59年B.69年C.63年D.73年9.冷战结束的标志是()A.苏联解体 B.杜鲁门主义出台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两伊战争10.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背离倾向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11.“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A.苏联B.英国C.美国D.法国12.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是()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B.社会主义应不断地进行改革来完善自己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D.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选择题1.(2017·六盘水)“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

”对于苏联解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

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A. 新经济政策时期B. 一五计划时期C.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D.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3.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有关情况不包括:( )A. 不顾苏联自然条件,强行开展“玉米运动”B. 允许雇工五人以内的私人小企业发展C. 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但不彻底 D. 盲目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超美国4.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

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A. 苏联B. 中国 C. 德国 D. 日本5.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诸多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A. 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B. 必须搞好经济建设C.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D.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6.“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德国分裂B. 奥地利被占领C. 苏联解体D. 波兰遭德国闪击7.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A.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 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 对后来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D. 给党和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8.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

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A. 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 大规模开垦荒地C. 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D. 取得了实质性突破9.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所造成的直接后果()A. 党内斗争日益尖锐B. 苏联经济大滑坡C. 出现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D. 民族矛盾日益尖锐10.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是在( )A. 1964年B. 1985年 C. 1989年 D. 1991年11.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 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是()A. 一战、二战B. 二战、中东战争C. 二战、美苏“冷战”D. 二战、科索沃战争12.(2014·聊城)“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两极终。

”这句话描述的是()A. 美国的崛起B. 印度的重建 C. 德国的分合 D. 苏联的兴替13.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4.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美国罗斯福新政②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③匈牙利卡达尔改革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①③②D. ②③①15. 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观点如图所示,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A. 新经济政策的利弊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C.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 农奴制改革的利弊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

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材料二“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摘自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的谈话(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2)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请回答:(1)赫鲁晓夫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进行改革的?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赫鲁晓夫改革作一简要评价。

(2)“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苏联“垮了”是在哪一年?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改革较为突出的是哪个国家?请写出这个国家在政治上的改革措施。

(4)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请你写出东欧剧变的三个表现。

(5)中国和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曾经存在过什么问题?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18.漫画诙谐幽默,耐人寻味。

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请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列宁清扫地球”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跛足的巨人”是苏联的什么体制导致的结果?(3)“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反映了当时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4)“苏联的‘葬礼’”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5)根据你的理解,请给这四副漫画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分析】据“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可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说明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苏联解体不能说明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解体。

2.【答案】D【解析】【分析】由材料中“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自己打败了自己”指的是苏联的解体,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1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史实。

3.【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赫鲁晓夫改革内容:农业领域自留地,开荒,种玉米;工业领域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把中央企业交给地方管理,所以选B。

【点评】考查赫鲁晓夫改革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

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由社会主义制度变为了资本主义制度。

【点评】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

5.【答案】B【解析】【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得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所以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的题眼是“曾在战后 45 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所以答案选 C。

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一子目赫鲁晓夫改革中的内容:“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选B。

ACD选项都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原因、时间、内容、影响。

8.【答案】A【解析】【分析】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对苏联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从农业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苏联的改革。

9.【答案】C【解析】【分析】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出现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此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10.【答案】B【解析】【分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点评】考查戈尔巴乔夫11.【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标志着二战的欧洲战场结束;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瓦解,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美苏“冷战”即将开始。

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还要掌握“冷战”的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12.【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里的“出世一战中”指的是此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诞生;材料里的“大厦倾覆两极终”告诉我们,此国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此国就是苏联,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