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品牌的历史发展与规划
中联重科的企业战略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中联重科的企业战略分析报告报告材料中联重科是中国的一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专注于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和混凝土机械等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中联重科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制造商。
本文将对中联重科的企业战略进行分析。
一、业务发展战略中联重科的业务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国际市场扩展和服务优化。
首先,中联重科致力于产品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满足客户对高质量和高效率工程机械的需求。
其次,中联重科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与海外合作伙伴合作、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等方式,扩大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网络和市场份额。
最后,中联重科注重优化服务体系,提供定制化和差异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并通过建立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系统等措施来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二、研发创新战略中联重科的研发创新战略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合作创新方面。
首先,中联重科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并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其次,中联重科注重产品创新,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并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线和附加值,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最后,中联重科积极开展合作创新,与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研发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生产运营战略中联重科的生产运营战略主要包括优化生产布局、提高生产效率和实施精益管理。
首先,中联重科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成本的控制。
其次,中联重科注重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制造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减少生产成本。
最后,中联重科实施精益管理,通过优化供应链、减少库存、提高交货速度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四、市场营销战略综上所述,中联重科在业务发展、研发创新、生产运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以实现其成为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制造商的目标。
通过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优化生产和市场运作,中联重科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中联重科的发展历程
中联重科的发展历程
中联重科是中国一家知名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1992年
的创立。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不断发展壮大,中联重科成为了国际领先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
创立之初,中联重科以生产销售混凝土机械设备为主要业务。
公司在技术研发、精益生产以及市场营销方面不断努力,逐渐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随着中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中联重科逐渐扩大了产品线,涵盖了混凝土搅拌站、泵车、搅拌车等多个领域。
2003年,中联重科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这标志着公司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同年,中联重科成立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研发中心,加强了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
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品逐渐远销到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在国内市场,中联重科通过与各大建筑工程公司的合作,提供了高性能、高效
率的工程机械设备,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加强售后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与支持。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联重科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投入大
量资源用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公司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未来,中联重科将继续秉持“品质至上、技术领先”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追
求卓越。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中联重科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将继续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中联重科发展史
中联重科简介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重科,SZ000157),创建于1992年,是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体制改革孵化出来的新型高科技上市公司,已经完成股权分臵改革,是国有参股、中外合资的上市企业。
中联重科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是湖南省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标志性企业。
公司注册资本7.605亿,总资产超过100亿元,员工13000多人。
2007年销收入149亿元,创利税18亿元,全球工程机械排名24位,中国工程机械排名第2位。
在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中,中联重科连续三年位居前列,居“湘股”首位,连年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企业;品牌价值42、19亿元,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排行榜第148位;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中联重科注重培育以高新技术自主创新为优势特征的核心竞争力,拥有13大类别、30个系列、350个品种的工程机械产品。
其中,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环卫机械、锯条锯床都居于龙头地位。
中联重科由“科技产业化”到“产业科技化”的发展思路和模式,被评价为:“科研院所改革的成功样板,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典范,为传统产业领域院所和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成功经验和深刻启示。
”发展简历1992年9月28日,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成立。
1999年,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
2000年,中联重科5000万股A股股票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
2001年,中联重科整体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
2002年,中联重科承债式收购湖南机床厂。
2003年8月30日,建机院、中联重科、浦沅集团、浦沅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实现重组并购。
2003年9月,收购中标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性资产。
2006年6月6日,中联重科完成股权分臵改革,股票名称改为“G中联”。
目前,中联重科产业布局地跨湖南长沙、常德和上海及英国肯特郡四地,现已形成十大工业园区,即中联科技园、麓谷工业园、泉塘工业园、浦沅工业园、湖机工业园、马桥河工业园、常德灌溪工业园、上海松江工业园、英国肯特郡工业园,总面积近5500亩。
中联重科的企业战略分析报告
中联重科的企业战略分析报告中联重科是中国一家以工程机械为主导的国有企业,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湖北省。
目前,中联重科已经成长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的领跑者之一,主要经营土方工程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产品。
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增长迅猛。
特别是在中国,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市场开拓,为中联重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行业竞争环境分析工程机械行业竞争激烈,国内外竞争对手众多。
例如,国内长沙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企业,以及国际上的卡特彼勒、日立建机等企业,都是中联重科的竞争对手。
企业需要加强研发实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1.企业资源分析中联重科在技术研发、制造能力、资金实力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资源优势。
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具备一支优秀的研发团队,致力于创新技术并提高产品质量。
此外,企业在生产设备和技术方面也具备领先水平,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组织能力分析中联重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和进入新市场,提高了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企业在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方面也做得相对较好,通过与经销商合作,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地,并提供一流的售后服务。
三、企业战略分析1.产品差异化战略中联重科应该继续加强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水平。
同时,可以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技术,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
2.国际化战略中联重科应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技术、渠道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3.市场拓展战略中联重科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拓展新兴市场和农村市场。
随着中国农村市场的开拓,中联重科可以研发出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并通过经销商渠道将产品销售到农村市场。
中联重科多品牌战略及并购案例
LOGO
Your site here
二.正面评价
品牌战略规划方面富有远见,先于国内对手系统实施品牌规划、CIS、企业文化建设; --成功实施兼并、重组形成多品牌战略,符合当时实际情况,形成稳定、相互支撑的多品 牌产品体系。
这是一个大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大好的时代,为中联重科这一机械雄师的崛起提供了良好 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外有国外著名品牌群狼逐鹿中国 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外有国外著名品牌群狼逐鹿中国 市场,内有徐工、三一重工等国内品牌强力竞争。 市场,内有徐工、三一重工等国内品牌强力竞争。 LOGO
LOGO
Your site here
1.2中联重科品牌体系的发展 1.2中联重科品牌体系的发展
机械市场品牌分析 中联重科的多品牌体系 中联重科的单品牌体系
LOGO
Your site here
1.2.1机械市场品牌分析 1.2.1机械市场品牌分析
(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产业环境
中国工程机械历经50年的积累,已经成为基本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支柱产业, 可生产16大类、150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的各类工程机械产品; 2002年总量跃居全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第五大行业,仅次于电工电器、汽车、石化通用 和农业机械; 2003年销售规模更是急剧攀升高达1000亿人民币以上。据统计,2004年工程机械上市 公司业绩整体保持5~8%的增长。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市场; 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17%和10.31%,远远高于全球工程机械市 场的平均增长率。
Your site here
1.2.1机械市场品牌分析 1.2.1机械市场品牌分析
(二)中国机械行业的品牌特点
中联重科战略发展规划
中联重科战略发展规划一、引言中联重科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联重科需要制定一份战略发展规划,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中联重科的优势与挑战分析1. 优势分析中联重科拥有先进的技术实力和世界级的研发团队,具备在工程机械领域持续创新的能力。
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上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和口碑。
此外,中联重科还拥有庞大的资金和资源,能够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
2. 挑战分析虽然中联重科在国内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地位,但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新兴市场的开发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挑战。
同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在不断激烈化,中联重科需要加强国际化发展的能力。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对传统工程机械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中联重科需要及时适应和转型。
三、中联重科的战略目标1. 市场领先中联重科将继续巩固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同时,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寻找增长点和机遇。
2. 技术创新中联重科将加大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3. 国际化发展中联重科将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布局。
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 转型升级中联重科将主动适应新兴技术和市场需求,推动传统工程机械行业的转型升级。
加大对智能制造、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四、中联重科的战略措施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联重科将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激励机制,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加大投入力度中联重科将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中联重科发展历程、产品梳理及营收结构分析
目录1.经历周期洗礼,中联龙头蜕变1.1中联重科历史悠久,技术实力雄厚1.2经历周期洗礼,公司以更稳健的状态实现业务增长1.3业务板块齐头并进,铸造龙头地位1.4苦练内功,龙头蓄势待发1.经历周期洗礼,中联龙头蜕变1.1中联重科历史悠久,技术实力雄厚中联重科起源于科研院所,技术研发实力雄厚。
中联重科前身是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拥有60余年的技术积淀,公司在1992年成立,并于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
公司是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工业产品生态设计试点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获得我国混凝土机械行业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公司还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96起重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分技术委员会的国内归口单位,代表中国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0余项,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
图1:中联重科发展历程公司是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行业龙头,打造多位一体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中联重科逐步成长为一家全球化企业,主导产品覆盖10大类别、56个产品系列,600多个品种。
目前,公司积极推进战略转型,打造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金融服务多位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从产品看,工程机械包括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土石方施工机械、桩工机械、高空作业机械、消防机械、筑养路设备和叉车等,主要为基础设施及房地产建设服务;农业机械包括耕作机械、收获机械、烘干机械、农业机具等,主要为农业生产提供育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割、烘干储存等生产全过程服务。
图2:中联重科混凝土泵车产品图3:中联重科汽车起重机产品图4:中联重科塔式起重机产品图5:中联重科农业机械产品公司股东结构稳定,管理及骨干参与员工持股平台。
根据2019年报,2008年12月31日前,中联重科的控股东为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自2008年12月31日建机院注销后,公司无控股股东,湖南省国资委为第一大股东。
中联重科介绍范文
中联重科介绍范文中联重科(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领先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总部位于中国湖北省长沙市。
公司旗下有数个产业集团,分别涵盖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桩工机械等领域。
中联重科专注于工程机械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是全球最大的挖掘机制造商和自卸车制造商。
作为中国国内工程机械制造商的领导者,中联重科坚持自主创新,以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和环保的工程机械产品为目标。
公司以“持续创造卓越价值”为使命,通过不断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推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中联重科在过去二十多年里,通过不断创新和投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网络。
公司现拥有8个国内制造基地,位于长沙、北京、广州、嘉兴、汉中、湖州、昌吉和乌兰察布,以及10多个海外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
这些基地和中心的建立,使得中联重科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供客户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中联重科的产品线包括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泵车、装载机、压路机、摊铺机、桩工机械等。
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矿业、公路、港口、能源等领域。
尤其是中联重科的挖掘机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公司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之一,致力于研究和开发先进的工程机械技术。
中联重科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广泛的销售和服务网络。
公司的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全球五百强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中联重科的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确保产品高效运行和维护。
中联重科以其卓越的性能、高品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赢得了全球客户的信赖和认可。
公司多次荣获国际工程机械行业的荣誉,并成为“中国制造2025”示范企业。
中联重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创新和提升,致力于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导者。
(发展战略)中联重科战略发展规划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联重科战略发展规划最全版(发展战略)中联重科战略发展规划中联重科战略发展规划一、中联重科总体战略目标经过十年的风风雨雨,中联重科从壹个名不见经传的建机院改制企业壹举发展成为今天年销售额达八亿元的工程机械行业知名企业。
且在X公司传统核心产品混凝土输送泵行业牢牢占据行业领导者地位。
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中联重科即将进入壹个新的发展阶段。
“十五”期间,在国家以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导下,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从而带动工程机械行业进入新壹轮繁荣期,且至少可延续至2007年。
预计到2007年,我国将出现100亿、50亿、20亿和10亿不同规模的工程机械企业集团。
在行业快速发展之际,中联重科虽然利润率在行业首屈壹指,但规模发展明显落后于主要竞争对手。
在近几年的运营中,X公司实际上是采用了“小销售规模保证高利润率”的市场营销战略,导致X公司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优质上市X公司的资金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X公司在全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名在前十五名以外。
从制造业的发展规律见,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优势,就没有高额市场垄断利润,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
对此,中联重科应抓住行业繁荣发展的有利时机,牢固确立“以大销售规模带动高利润值”的市场营销战略(简称“规模利润”市场营销战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X公司在行业中的总体地位。
力争在今后的五年内,将X公司发展成为规模和利润双优的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之壹。
具体目标为:2003年,销售收入15亿,全国工程机械市场排名前15名2005年,销售收入30亿,全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名前10名2007年,销售收入50亿,全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名前5名二、战略实施中联重科新的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从产品和资本运营俩个方面同时大力发展。
为达到X公司2007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进入工程机械行业前五强的战略目标,X公司必须在已开发产品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新产品,同时加强资本运营。
中联重科品牌战略规划轨迹
中联重科品牌战略规划轨迹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中联重科品牌战略规划轨迹中联重科的前世今生ZOOMLION,中联重科品牌的英文名称,中文意思为“呼啸的狮子”。
当中国机械行业中大多数品牌还沉浸在传统“灰色营销”模式下短暂快感中的时候,中联重科已毅然决然地首先修炼起了“品牌功夫”,在其做好品牌战略规划、CIS、企业文化等基础功课之后,2004年在业内率先以“奔跑者”的姿态第一次出现在CCTV上,机械雄师开始呼啸,开始发力产业市场。
中联重科,全称为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母体基础上孵化出来的新型高科技上市公司。
从2000年10月上市至今,中联重科一直处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品牌第一阵营的位置,并于2004年入选深证100指数成份股,成为中国股市“风向标”。
昨天,中国机械雄师走过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曲折的道路,其清晰完整科学的品牌战略规划使“机械雄师”的形象愈加高大丰满。
笔者曾有幸谋划其品牌和目睹了这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欲以文字再现昔日历史,还原品牌规划思想。
二、机械市场品牌分析1、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产业环境:中国工程机械历经50年的积累,已经成为基本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支柱产业,可生产16大类、150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的各类工程机械产品。
产品绝大多数供应国内市场,部分出口到国外市场,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0%。
2001年,全国工程机械开发投资总额达到了6245亿元,比上年增长%,增幅提高个百分点。
2002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生全线“井喷”行情,工业总产值达到765亿元,全年销售收入实现774亿元,创历史新高,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均超过38%,从而成为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亮点,总量跃居全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第五大行业,仅次于电工电器、汽车、石化通用和农业机械。
2003年销售规模更是急剧攀升高达1000亿人民币以上。
中联重科的企业战略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中联重科的企业战略分析报告报告材料中联重科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生产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系列产品。
本报告将对中联重科的企业战略进行分析,从市场定位、竞争优势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评估。
一、市场定位中联重科作为国内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领军者,市场定位鲜明。
其主要市场为中国国内和全球市场。
在中国市场,中联重科通过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声誉。
同时,中联重科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设立销售和服务网络,不断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竞争优势1.技术优势:中联重科在工程机械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技术实力。
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研发设施,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2.品牌影响力:中联重科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声誉。
公司的产品被广泛认可,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成本优势:中联重科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优化供应链等措施,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具备较高的成本优势。
这使得中联重科在价格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4.销售网络:中联重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同时,公司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成立海外销售分公司和代理商网络,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三、发展方向1.创新研发:中联重科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特别是在智能化和环保化方面,中联重科应加大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国际化发展:中联重科应继续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服务升级:中联重科应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售后服务,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升客户满意度。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中联重科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4.生产效率提升:中联重科应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通过精益生产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能和交付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缔造世界级装备王国——记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企 业 5 0强” 名 第 3 5位 , 中国机械 工业 1 0强” 0 排 1 “ 0 ;
中国十 佳最具 投 资价 值 上市公 司 ; 连 续多年 被评 为“ 具 成长性” 业、 最 企 最具影 响力企 业、 国用户 满 全
意企 业 ;
获得全 国五一劳动奖状、 中国 自主 创新能力十强、 中国最具影响力 品牌等奖项和 荣誉。 1 O余 年 , 实现 资产 由 5 0万 到 1 0亿 的跨越 …… 0
的伤 害 。 “ 喀琉 斯 之 踵 ” — 中 国装 备 制 造 业 的 落后 , 阿 — 已极 大
上世纪末 的中国 , 山推平 , 大 江河 截流 , 是一个让世界 震惊
的 “ 工地 ” 但 是 , 这 一 切 发 生 的 、 人 联 想 到 工业 文 明标 志 大 。 令 令
的工 程机械设备 , 竟是海 外跨国品牌 的天下 ! 工程机械 装备 的 投 资或租 赁费用 , 占有整个工程 投资 的 5 8 : 果这一局 %~ % 如 面不能迅速改变, 中国建设 ” “ 的含义就是不准确的。 中联 重科 的第一个产品是混凝土输送 泵。当时这个产品的 市场格局 是海外特别 是德 国品牌 占有 中国市 场 9 % 的份额 , 5
维普资讯
在 中 国工程机 械 的品 牌 星空,湖 南 长沙 中联重 工科 技 发展 股份有 限公 司( 以下 简称 “ 中联重科 ”有 着属 寸 自己的独 特光 辉。这 个 成立 不 )
过十余年的公司, 在短短 的时间内迅速崛起 , 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制造业 内 的大 亨。她 所取 得的一 系列炫 目荣耀 的成 绩, 让人 无 法小觑 其 巨大 的
场 的 5%。
北京这座美丽的古城打扮得光鲜靓丽。 是这抹美丽的蓝 色从你 身边悄 无声 息地 经过 , 带走 了地上 的果皮 和纸屑 , 去了路面 洗 上的浮土与细尘 。洁净的北京让来 自世界各地 的宾朋 , 尽情徜 徉在奥运的激情 之中。 我们的故事就从 这抹 美丽 的“ 中联蓝 ” 开
中联重科品牌的历史、发展与规划
融合淬炼重拳出击迈向国际-细说中联品牌----中联重科品牌的历史、发展与规划2017年12月3日,这是一个要载入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品牌价值超33亿、世界工程机械行业排名24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2位的中联重科,正式宣布将旗下的“中联”、“浦沅”、“中标”这些国内外同享盛誉的品牌进行整合,统一为“中联”。
“中联”是在中国唯一的建设机械研究院体制改革过程中孵化发展而来的工程机械高科技品牌,“浦沅”被认为是中国工程起重机品质最好的品牌,而“中标”则被誉为中国环卫机械的“龙头老大”。
从创立与聚能阶段的单一品牌,到企业飞速发展时期资源整合的多品牌融合,再到如今迈向国际化时期的品牌统一体系建立,中联重科完成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国际化品牌的内核塑造,而这一过程始终与企业价值与战略定位、技术进步与市场开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系出名门品自高要理解“中联”品牌所蕴含的品质、力量和价值,不妨穿越时空,探寻其成长轨迹。
中联重科母体——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这是工程机械行业不会陌生的名字。
1956年5月创建于北京,1969年底搬迁到湖南常德,1978年底搬迁到长沙,曾是国内唯一集建设机械科研开发和行业技术归口于一体的应用型研究院,主要从事建筑、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重大装备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科研开发工作。
1992年,时任建机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7名科技人员,靠借款50万元起步,成立了院属产业实体——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
推出的混凝土输送设备让混凝土哗哗地就象抽水一样被送上作业面,让更多的工程建筑企业感受了高科技的高效率。
“中联”便开始以一个高科技、高成长性、高利润率、诚实信用的形象出现在当时的建设机械行业。
初尝市场转化成果的中联,更是意气风发,老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新产品源源推出,车载泵、泵车不断创造新纪录,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机械都不断地由图纸转化为产品,又由产品转化为利润。
中联的销售收入、利润年平60%的增长。
中联重科:立志做世界级企业
中联重科:立志做世界级企业作者:张筱梅来源:《专用汽车》 2011年第5期本刊记者张筱梅翻开中联重科的发展史,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每年以60%左右的超常规速度发展。
这不管是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还是专用汽车行业,都不多见。
从一个小小的、技术人员不到20人的公司,发展到现在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强并且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型企业,中联重科完成这个“神话”用时仅为短短20年。
在这20年间,中联重科拥有了全球工程机械领域最齐全、最完善的产品链,产品多达640种;推出了被行业誉为全球工程机械基础技术研究领域的杰作一一碳纤维材料臂架混凝土泵车;拥有遍布中国的10余个大产业园;形成了包括机械车辆、专用车辆、液压元器件、专用车桥、消防设备等10余个专业分公司的庞大的企业集团……如今,中联重科立下了鸿鹄之志:将在“十二五”期间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世界级企业,实现全球化。
有人说,是强大的研发体系成就了中联重科全球最齐全的产品链,是其对各分公司强有力的管控让中联重科做大做强。
仅这两点,就值得让尚在发展中的我国专用汽车企业学习和借鉴。
快速而稳健的发展1992年成立之初的中联重科仅有7名科技人员,为了寻求中联重科新的市场化发展途径,中联重科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股份制改造到公司上市,进而又并购国内外多家企业。
一步步走来,其步伐快速而稳健。
如今,中联重科这一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66个系列、640多种主导产品,在行业的影响与地位日益稳固。
尤其是2008年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中联重科成为全球领先的混凝土制造商;塔式起重机、环卫机械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汽车起重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二。
2009年,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10位,在中国机械工业100强中排名第6位,上海、深圳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前列,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强”,并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企业……2010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产值超500亿元,到目前为止,中联重科注册资本达59 28亿元,员工约为22 000余人。
中联重科品牌战略方案规划轨迹
中联重科品牌战略方案规划轨迹
一、中联重科品牌战略方案规划
1、品牌定位
中联重科是一家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为基础的全球化工程机械制造商,其工程机械产品已经遍及世界各地,主要产品包括建筑机械、地形移动式装备、采掘机械、特种车辆及工程机械等。
中联重科希望将自身定位为“超越客户期望,成为全球行业最值得信赖的领先机械设备制造商”,以提高其全球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
2、品牌战略
中联重科将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进行品牌营销,即采取以下措施:
(1)以客户为导向,全面提升客户满意度。
中联重科将制定客户满意度衡量指标,以及提升客户满意度、更好地服务客户的相关策略;
(2)强化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粘性。
中联重科将采取措施,在客户服务、产品完整性和全球可用性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更好体验,增加客户忠诚度;
(3)持续创新,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中联重科将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投资,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3、品牌宣传
(1)传播媒介:中联重科将采用多种传播渠道。
中联重科品牌战略规划轨迹
一、中联重科的前世今生ZOOMLION,中联重科品牌的英文名称,中文意思为“呼啸的狮子”;当中国机械行业中大多数品牌还沉浸在传统“灰色营销”模式下短暂快感中的时候,中联重科已毅然决然地首先修炼起了“品牌功夫”,在其做好品牌战略规划、CIS、企业文化等基础功课之后,2004年在业内率先以“奔跑者”的姿态第一次出现在CCTV上,机械雄师开始呼啸,开始发力产业市场; 中联重科,全称为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母体基础上孵化出来的新型高科技上市公司;从2000年10月上市至今,中联重科一直处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品牌第一阵营的位置,并于2004年入选深证100指数成份股,成为中国股市“风向标”; 昨天,中国机械雄师走过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曲折的道路,其清晰完整科学的品牌战略规划使“机械雄师”的形象愈加高大丰满;笔者曾有幸谋划其品牌和目睹了这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欲以文字再现昔日历史,还原品牌规划思想; 二、机械市场品牌分析1、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产业环境:中国工程机械历经50年的积累,已经成为基本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支柱产业,可生产16大类、150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的各类工程机械产品;产品绝大多数供应国内市场,部分出口到国外市场,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0%; 2001年,全国工程机械开发投资总额达到了6245亿元,比上年增长%,增幅提高个百分点;2002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生全线“井喷”行情,工业总产值达到765亿元,全年销售收入实现774亿元,创历史新高,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均超过38%,从而成为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亮点,总量跃居全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第五大行业,仅次于电工电器、汽车、石化通用和农业机械;2003年销售规模更是急剧攀升高达1000亿人民币以上;据统计,2004年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保持5~8%的增长;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市场,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和%,远远高于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平均增长率; 这是一个大好的时代,为中联重科这一机械雄师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远有日本小松和全球机械巨子——卡特彼勒等国外着名品牌狼群逐鹿中国市场的急促蹄声,近有徐工、柳工、辽宁海诺和三一重工等国内品牌大力分割市场的刀幕剑气; 2、机械行业品牌三大特点:1行业品牌意识薄弱:作为提供重要生产资料的中国机械行业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长在旧经济模式的框架内,且大多是国有企业,其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形成的思维习惯和依赖性使得许多企业步履蹒跚,积重难返;大多数企业的市场观念和营销手段极其贫乏和欠缺,而“品牌”对他们来说就是企业名称的缩写,如此而已,如徐工、柳工、浙江建机和启东机械等;综观整个行业,中国机械企业品牌思维非常初级,主要表现出四大缺陷:一是,认为“品牌=企业名称缩写”; 如“华建”为华东建筑机械厂的缩写等,徐工VI中的品牌名称为XCMG,即Xuzhou Construction Machinery Group的缩写;其缺陷在于,这样的缩写容易引发歧义,毫无差别性可言,违背品牌的独特性原则,可能造成“神州处处是徐工”的混淆现象; 二是,认为“LOGO=主要汉字首字母造型”; 如柳工的LOGO为这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品牌”,很直白和浅露;其缺陷在于,过于“中国化”和直白,缺少精神内涵,难以托起品牌的“脊梁”,将会束缚企业在市场上尤其是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试想一下,一个连VI 都做得很勉强的品牌,其竞争力能有多高三是,认为“品牌口号=机械式叫喊”; 如“柳工机械,服务世界”及“徐工徐工,助您成功”;虽然这些口号已表达出一点理念方面的东西,但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有些企业在品牌方面所欠的“功课”已经太多了;其缺陷在于,这些企业眼中的品牌仍然是一个没有生命的僵硬产品,以“食古不化”的产品的功能属性掩盖了品牌的灵魂——即核心理念与价值观等精神诉求;由此也可以看出,该类品牌的企业文化是多么的贫弱; 四是,认为“企业品牌≌产品品牌”; 如柳工装载机、挖掘机,徐工消防车、筑路机等,企业品牌大树之下各种不同细分市场类型产品品牌到处乘凉的现象数见不鲜;其缺陷在于,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品牌承担过高风险,将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时,又混淆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属性与特征,模糊了经营和管理的界限,阻碍品牌提升和传播的进程;虽然这种企业与产品品牌同名的战略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大而全的营销思路之下也反映出众多企业忽视了对行业细分市场的研究和把握,进而造成本已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之下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和产品营销更加低效——增加客户选择产品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4C营销思想告诉我们,这种违背“营销方便性”的方式将反作用于产品的销售效果;2两种基本品牌战略模式并存于市场随着市场的演进、营销观念的改变,在品牌战略模式上,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出现了单一品牌战略与多品牌战略共存的现象;选择单一品牌战略模式的企业有三一重工、张家港浮山建设机械有限公司和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等;使用多品牌战略的企业如浙江省建设机械有限公司以“浙江建机”为企业品牌,“西湖”为产品品牌,山东鸿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鸿达建工”为企业品牌,“铁力士”为产品品牌;一般来说,模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使用的优劣高下之别;这种现象表明了中国机械企业的品牌意识在逐步觉醒,品牌形态逐渐丰富,市场竞争也愈加充分与激烈,以前企业可能只在一两个区域市场和窄小的产业类别领域上竞争,而今却不得不在整个中国甚至是全球市场范围内和机械产业内的各种细分市场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也就是说,随着产业的纵深化的不断发展,竞争的范围更广和领域更深; 3产业品牌竞争格局:中国市场的良好成长性正成为众多国外知名品牌淘金的乐土,在中国机械市场上,惨烈竞争已拉开序幕,竞争格局逐步形成:其一,海外舰队全球扑食攻势凌厉;以卡特比勒、凯斯、沃尔沃、小松等国际工程着名品牌为代表,携雄厚的资本、先进的产品技术和营销手段一头扎进中国机械市场之海,已搅起惊天巨浪;如卡特比勒为山工山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注资20亿美元,2003年11月5日,卡特彼勒已与作为中国第7大轮式装载机生产商山工签订了合作协议,拟收购山工部分国有股,由此开始其中国淘金计划的第一步;据了解,第二步的计划也进展神速,卡特彼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格伦·巴顿先生表示,公司还确定了徐工集团、厦工集团和湖南三一重工集团等其他几个可能的投资目标,目前正和投资对象进行磋商,有望2—3个月内签署谅解备忘录,而在以后七八年里卡特彼勒还会扩大在中国的股权收购规模; 其二,中国精英舰队加速变革,尝试探足国际市场;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柳工、山东临工等中国工程机械着名企业为代表,在经过不断地革新技术和营销手段的同时,纷纷加快了以上市或合作方式为主的融资进程和企业规模的整合,以期规避出局风险和获得更大发展;如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总股本24000万股;中联重科在1999年企业改制完成后的2000年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并于2003年成功收购英国保路捷、中标实业和蒲沅等公司,进一步夯实了企业发展的基础; 其三,本土中低层次船队急速洗牌,汰弱存强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以成都神钢、张家港浮山、贵州詹阳、河北环达和徐州信力等中小品牌为代表,凭一两个核心产品冲击产业的某一细分市场以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或者成为国内外着名品牌的代理商;如徐州信力一边专营筑路机械产品,一边代理康明斯压路机、摊铺机、装载机、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搅拌车等品牌配件; 三、中联重科家族品牌体系分析1、家族品牌演进过程:中联重科品牌家族在被重组之前,围绕在其周边的十二个品牌与中联重科品牌的关系分为三类:衍生关系、并列关系和包含关系;由品牌母体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衍生出湖南建设集团、中联重科、中标实业、中兴和中旺五个并列的品牌,其中,中联重科旗下又拥有中联国贸、南方公司和北方公司三个子品牌;且与他人合作而控股上海昊达和中科北斗两公司;其间关系如下;2003年,通过资本重组将湖南机床厂、湖南省浦沅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长沙中标实业有限公司、中兴后勤服务有限公司、中旺设备采购有限公司和英国保路捷有限公司等7个品牌尽数收归麾下,并借助合作经营方式对中科北斗航电科技有限公司及上海昊达建设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进行控股;至此,完成机械雄师形体的塑造,中联重科品牌家族的关系也演变成多元化集团公司,并更改企业名称为“中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联”;其中,长沙建机院、中联重科、中标、湖南建设集团简称‘湖建’四品牌因历史积淀很深在规划中被建议保留下来,与湖南浦沅集团简称‘浦沅’、英国保路捷、湖南机床厂简称‘湖机’、中科北斗四个收购品牌共同组成8大不同的事业部,一举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目标;另外,中兴、中旺与中联重科原来旗下的三个子品牌的功能逐步分散于各事业部相关智能部门,不再保留;同时将上海昊达所具备的租赁业务整合进中联重科、浦沅和保路捷三大事业部的销售渠道中,以发挥渠道的集群效应而放弃这一品牌;其品牌关系的演变结果见下图:2、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关系处理:重组后,中联产业领域已涉及工程机械制造、环卫机械、机床工具、新兴租赁产业、商品混凝土、卫星导航电子产业、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其产业布局及品牌应对关系图为:图3:中联产业布局图在这种产业结构之下,中联的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关系就很清楚了,即企业品牌必须要超脱产品的属性而上升为所有产品品牌的核心与统领,它的内涵能承载起不同产品品牌的功能诉求,又要利用企业品牌群中最强势和优秀的产品品牌的深厚积累为其所用,以最大化利用产品品牌的优秀资源及节省费用而顺势快速崛起,这与联想品牌名称从Legend过度到Lenovo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保留名称中的合理“内核”,如联想保留了“Le”;因此,中联的品牌名称也就从八大品牌中的最优秀者——中联重科提取“合理内核”——“中联”成为企业品牌的名称,英文名称仍然为ZOOMLION;八大事业部品牌则成为“中联”这一企业品牌之下的产品品牌;即中联在品牌战略上完成了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子母品牌关系格局,如图4所示;综上所述,中联依托其企业资源优势,已逐步形成了基于以工程机械为核心“有限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之下的多品牌战略经营格局,即以工程机械制造为支撑点、原点,积极向设备租赁、施工等产业的上下游环节拓展、延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一产业价值链的完美构造将大大增强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其中,主要是由于企业发展的历史和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全球化的竞争而促使中联采用多品牌战略,具体分析如下:1在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产业现状中如有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和地产开发等,部分行业未形成强势;因此一要利用企业中最优秀的品牌——中联重科并促成其积极变身而上升为企业品牌——中联;二要让强大的企业品牌为部分目前处于弱势一点的产品输送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养料而避免品牌团队中出现短板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三要让品牌群沿着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方向来运行和精耕细作,达到真正实现以技术研发为基础,以工程机械为核心,以设备租赁及卫星导航电子新兴产业为两翼,商品混凝土及房地产开发为后盾的雄师式产业架构的塑造,结构图如下:2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品牌的格局,部分品牌积累了丰厚资产,如“中联重科”、“中标”、“保路捷”、“浦沅”和“湖机”,且此五大品牌各在其专业市场领域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享有较高声誉如中标连续六年销量稳居国内环卫机械行业之首,其主导产品城市道路清扫车、高压清洗车等系列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强势形态业已显现,因此该五大品牌成为其机械产业品牌的主力; 3“中兴”、“中旺”、“中联国贸”、“南方及北方公司”等品牌因其发展历史、发展资源等因素的限制,目前皆处于弱势地位,故建议功能分散重构而舍弃,以保证不分散品牌资源和使其充分得以利用; 4由于“中联”品牌核心价值有很强的兼容性,能很好地将旗下以工程机械为中心的不同产业及其品牌有机整合到“至诚无息,博厚悠远”核心价值观的内蕴中; 5多品牌战略格局能够在主业市场上形成“赢家通吃”的发展态势,达到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以良好的发展逐步实现行业领导品牌的强势目标;同时能有效抗击市场经营风险,避免因某一品牌的失误而导致全盘皆输;也能有效刺激企业股票在股市上的表现,增强股民的信心; 6中联多品牌战略格局是企业经营资源现实情况的战略选择,“中联”、“中标”、“保路捷”、“浦沅”、“湖机”五大品牌虽同属机械行业这一大领域,然而此四品牌又因市场的细分而处于不同的专业市场,这正符合多品牌战略的基本要求;以不同品牌应对不同专业市场的特定需求,形成同一企业内不同专业品牌来抢占不同细分市场,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有效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A、对竞争对手来讲,多品牌策略,从销售渠道减少了对手进攻的可能;从功能、价格诸方面对市场的细分,更是令竞争者难以插足;这种高进入障碍无疑是大大提高了对方的进攻成本,对自己来说就是一块抵御对手的盾牌;B、多品牌策略是打击对手、保护自己的最锐利的武器之一;一方面,多品牌的频频出击,使公司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实力雄厚的形象;利用不同子品牌从功能、价格、包装等各方面划分出多个市场,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各类顾客的需求,从而培养消费者对本企业的某个品牌偏好,提高其忠诚度; 3、中联品牌架构分析:1企业品牌——中联:由于中联多年在行业内发展的历史、市场地位、资源状况、技术实力、品牌在行业内的强大影响力等原因,同时结合中联重科品牌发展的现实——既是企业品牌又是产品品牌的特点,逐步使“中联”淡化其产品品牌的色彩,演化成企业品牌以形成“中联品牌”家族的核心和母体品牌,而有效整合其各类别产品子品牌的力量和构建起“中联品牌”家族稳定完善优化的“日地体系”式品牌架构——共同家族品牌构架; 2品牌架构分类:“太阳”式品牌:中联“五大行星”式品牌:中联重科+中标+蒲沅+保路捷+湖机“三大卫星”式品牌:建机院+中科北斗+湖建集团即在中联品牌家族中要形成以企业品牌“中联”为核心、以五大机械产品品牌“中联重科、中标、蒲沅、保路捷、湖机”为主体、以“建机院、中科北斗、湖建集团”三大品牌为辅助的稳定架构,如下图所示:3分类品牌使用策略:为有效汇聚资源、有力克制竞争对手及将“中联”铸造成强势企业品牌,其中,“行星”品牌和“卫星”品牌的使用策略为:“行星”品牌成为中联品牌家族中主营核心产业的五大产品品牌,从五个差异化细分市场来将整个机械市场分割成五块,并利用此五大专业品牌在各自细分市场上的强势地位来构筑起企业品牌——中联在机械行业内形成强势品牌的地位,进而成为行业的领导品牌;“卫星”品牌以技术研发和开发新事业为契机来支持“行星”品牌的运作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两类品牌统一采用“企业品牌+事业部品牌”的形式即“中联湖机事业部”和“中联浦沅事业部”等类似形式以实现扁平化管理和激活品牌及其市场,其中,中联重科就直接简称“中联重科事业部”;原因为:第一,“卫星”品牌可借企业品牌的强大影响力来强化市场的信任度、接受度及美誉度,快速提升“卫星”品牌的发展能力,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第二,可净化企业品牌家族结构,集中资源来确保企业品牌成为市场的强势品牌和领导品牌,实现“以小胜多”的经营效果;第三,可加强对“事业部”品牌的控制,降低多元化经营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和有效规避品牌延伸的风险,以保障企业良性健康地发展;第四,可完善中联的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整体赢利能力,且通过引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尖端科技产业来不断充实“中联”这一企业品牌的高科技内涵,改善市场及股市对传统机械行业的定式认识,以进一步提升其影响力与拉升股票价值空间;四、结语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综观中联重科品牌的整个历史承传过程,“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思想神髓一直贯穿始终,其品牌战略规划的历程也吸取了这里面的智慧;我们也希望中联重科在面对市场上其他各类品牌的凌厉攻势时能继续运用其中的智慧为企业的发展开创出新的“蓝海”;。
品牌营销:叩开中联全球化大门
品牌营销品牌营销::叩开中联全球化大门叩开中联全球化大门2013年11月14日不久前,由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办的第八届“亚洲品牌500强”颁奖典礼在香港召开,会上发布了最新“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中联重科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上榜企业,排名第210位。
中联重科连续多次入选 《亚洲品牌500强》榜单,品牌价值不断增长,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屈一指的世界级品牌。
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数据,中联重科品牌价值232.68亿元,相比去年的172.58亿元,增幅接近40%。
从国内大片《唐山大地震》的首次植入到现身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中联重科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世界强势品牌。
“品牌是一种承诺。
中联重科品牌承诺的不仅仅是竭尽全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专业的服务,进而帮助客户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向用户传递一种‘可信赖’的感觉和‘共同分享价值’的理念。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品牌营销在中联重科走向国际市场、打造全球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聚焦于创新聚焦于创新,,以质量零缺陷提升品牌专业价值以质量零缺陷提升品牌专业价值 中联重科品牌价值的积累首先来源于其21年来稳健、持续的发展。
中联重科成立于1992年。
当时,国内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不强,没有核心技术,深圳等地的混凝土泵95%依赖进口。
詹纯新带领7名技术人员筚路蓝缕,靠着50万元借款创办了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从此踏上了中联品牌创建的征程。
在构筑品牌战略当中,中联重科下了十分大的功夫。
中联重科先后经历了单一品牌、多元化品牌以及国际化品牌统一体系等三种不同时期的品牌战略,从这三大品牌战略中可以看出,品牌战略在公司发展壮大过程中所起到的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中国机械行业中大多数品牌还沉浸在传统“灰色营销”模式下的短暂快感中时,中联重科已毅然决然地首先修炼起了 “品牌功夫”:加深在客户、在群众中的印象以及知名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联重科品牌的历史发展与规划
中联重科是中国一家著名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成立于1992年,总
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中联重科主要生产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混凝
土机械等工程机械产品,并与全球众多的知名企业进行合作,拥有全球广
泛的销售和服务网络。
中联重科的发展始于1992年,在中国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建筑业
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中联重科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创新,在国内市
场迅速崛起。
1993年,中联重科推出国内首台液压挖掘机,开创了中国
挖掘机行业的新时代。
此后,中联重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努
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000年,中联重科成功研制出首台自主研发的大吨位履带式挖掘机,填补了中国市场的空白,同时也标志着中联重科在全球挖掘机市场的竞争
中取得了新的突破。
随后,中联重科加快了国际市场的开拓步伐,与全球
多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商业关系。
在产品创新方面,中联重科一直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性能和技
术含量。
2024年,中联重科推出首台大吨位电动挖掘机,成为全球首家
拥有大吨位电动挖掘机的企业。
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环保性能,还
为中联重科在挖掘机行业中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市场规划方面,中联重科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努力提高在全球市场
的份额。
2024年,中联重科设立了以巴西为中心的全球战略中心,进一
步完善了国际化战略布局。
此外,中联重科还加强与全球矿产资源开发企
业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矿业装备展览和论坛等活动,提升品牌的国际知
名度和影响力。
在未来发展规划方面,中联重科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品质优良的战
略定位,进一步深化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中联重科还将
继续拓展国际市场,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助力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实现更
大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联重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
技术含量,以及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使自己逐渐成为了国际工程机械行业
的重要参与者,并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未来,中联重科将继续发展壮大,为推动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创新与进步做出更
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