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七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专题例题+++++++++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专题例题+++++++++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专题一.耕地资源与国家安全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①人口总量大、城市建设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②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偏远地区,数量有限且生产力水平低,开发利用难度大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①长期耕作造成耕地肥力下降、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沙化等)②牲畜、家禽粪便、化肥、农药和农膜,导致耕地污染、土壤板结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①南方地区耕地质量高,水热资源充足,但是耕地数量不足,同时面临城镇化、工业化对耕地的侵占和耕地的污染问题;②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大,但是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较多,同时水资源不足水田、旱地、水浇地耕地资源短缺的答题角度:自然原因:①地形破碎②热量、降水(水源)不足③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人为原因:①人口数量大,人均耕地少②建设用地侵占耕地③长期耕作,土地退化④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污染严重⑥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调整)确保耕地数量①划定永久基本农田②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③开发后备耕地,提高垦殖指数提高耕地质量①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②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③修建水利设施防止耕地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减少对土壤、水源污染提高耕种积极性①增加粮食生产投入②加大水利设施投入③鼓励农村土地流转④扶持种粮大户加强农业科技应用①建立粮食病虫害检测②提高气象灾害预测③实施精准农业(3S技术)复种指数:在一定耕地上,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垦殖指数:一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3.我国粮食安全问题①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②粮食增产难度较大③粮食种植收益较低④粮食总体质量偏低⑤生产与需求区域不平衡⑥非粮化⑦粮食刚性需求大⑧受国际粮价影响大4.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①生产环节:扩大耕地数量和提高单产,增加粮食总产量。

②流通环节:通过粮食的跨区调配③进出口环节: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④储备环节:建立粮食储备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十年真题练习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十年真题练习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十年真题练习(2023·浙江卷)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

完成下面小题。

1.“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B.劳动力成本上升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D.耕地分布不平衡2.该项土地整治可以()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3.(2023·浙江卷)距陆地5千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因其独特性质而备受关注,已被广泛开发利用。

下图为深层海水部分应用领域示意图。

深层海水深受水产、食品等产业青睐是因其()①氧气充足②清洁少菌③矿物营养多④光合作用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2022·天津卷)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下图是1983~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和自给率变化图。

回答下列小题。

据图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变化的原因()A.城镇化速度加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B.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粮食需求量增加C.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D.近年气象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幅度大5.(2023·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

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

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

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

“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

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

(1)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处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并说明理由。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七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资源安全及中国的能源安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七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资源安全及中国的能源安

第十七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资源安全及中国的能源安全一、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资源安全的影响发生资源安全问题,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2.影响资源安全问题的因素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

3.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具体影响直接影响:战略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

间接影响:触发和放大其他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

4.资源安全的保障措施(1)在资源供给侧,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

(2)在资源消费侧,通过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来降低资源需求。

(3)避免衍生其他安全问题。

二、中国的能源安全(一)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1.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

2.国内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3.国际石油供需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主要进口来源地俄罗斯、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对国际石油市场高度依赖,出口国社会动荡,导致可进口石油数量减少,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垄断导致进口成本增加;石油长距离运输,运输通道不畅,导致石油不能够及时运达(二)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1.煤炭在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中有什么作用?提示: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

2.煤炭开发和利用对我国能源安全有什么影响?提示:①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

②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对煤炭开发利用的限制。

3.我国煤炭开发和利用存在哪些问题?提示:①煤炭的主要消费区在东部地区,而主产区分布于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

②煤炭运输距离长、成本高,能源输送环节的安全保障十分重要。

③煤炭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重大隐患。

(三)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1.根据世界能源供需发展趋势,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能源生产、储存、输送等技术创新活跃。

(√)(2)能源利用向清洁、低碳、方便方向转型。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7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17章高考专项练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篇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7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第17章高考专项练

保护生物多样性
1.表中①至④依次是( C )
3.3
1.1
0.7
2.5
A.农田、湿地、森林、草原 B.森林、农田、湿地、草原
C.森林、草原、农田、湿地 D.草原、湿地、森林、农田
2.在湿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最明显的是( C )
A.休闲垂钓 B.滩涂观光 C.移植红树林
D.水稻田养蟹
123456
123456
(2021·辽宁卷)墨西哥拥有丰富 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石油加 工能力弱。2010年以来,墨西哥 天然气消费量超过生产量,缺口 逐年扩大,一半以上需从美国进 口。目前,墨西哥逐渐用天然气 代替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 并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份额。 下图为墨西哥及周边地区地理 要素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123456
4.墨西哥用天然气代替石油作为发电的主要燃料是由于( A ) ①天然气从美国进口价格较低 ②天然气发电比石油清洁 ③天然气远
景储量比石油更大 ④天然气开采比石油容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墨西哥可再生能源主要分布在图中椭圆形区域的是( C )
A.水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生物能
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径流稀少;地下水盐分高 。 (2)从运输成本角度,简析该国出口市场集中于周边国家的主要原因。 矿产品体积大、重量大,不易运输;哈萨克斯坦为内陆国,无海运;运输距离 短,成本较低。
123456
解析 第(1)题,据图所示,该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的东北岸。哈萨 克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 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地表径流比较稀少,蒸发量大,地下水盐分含量高。 第(2)题,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就矿产品本 身来说,体积大、重量大,不易运输,且哈萨克斯坦为内陆国,没有海运,运输 方式选择受限,陆路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距离较短,所以该国出口市场集 中于周边国家。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64第十七章第一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64第十七章第一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

第一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一、资源安全问题1.资源安全(1)概念。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

(2)表现。

①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

②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

2.资源安全问题项目具体内容概念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影响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根源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影响因素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资源消费需求,其中资源禀赋指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等总体状况1.国家安全2.资源安全(1)地位: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2)按重要程度分:战略资源安全和非战略资源安全。

(3)战略资源。

①概念: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的自然资源。

②特征:具有稀缺性且无可替代。

3.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过程三、保障资源安全1.资源供给2.资源消费(1)降低资源消耗:通过减量、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实现。

(2)使用效益最大化:用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环境或社会效益。

(3)规避各种风险:在资源使用过程中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3.避免衍生其他安全问题(1)环境友好:权衡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增加资源供给还是降低资源消费,都不能危害自然环境及其可持续供给资源的能力。

(2)和平开发利用:权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不能危害其他国家或区域的资源安全,应避免因资源争夺引发国家或地区间的冲突。

四、中国能源供需特点与能源安全1.中国能源供需特点角度表现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油气资源相对短缺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2.从煤炭、石油的角度阐述我国能源安全战略(1)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

(2)石油:我国能源安全的晴雨表,其供需关系变化是我国能源安全变化的缩影。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资源与国家安全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资源与国家安全

荒漠 化
次生 盐渍 化
气候干旱、多大风,风沙侵蚀严重;滥 荒漠面积扩大、耕地
垦滥挖、过度放牧、乱砍滥伐造成植 减少、风沙危害、沙
被破坏
尘暴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 耕地退化、农业减产 上升;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 海水入侵
土地 酸化
土壤 污染
酸雨、大量施用酸性化肥
土壤酸度增大,土壤 板结
(2022海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 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实现种业 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建成不到一年的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依托南繁科技城正在加 快精准设计育种中心等 12 个科研平台,已建成投入使用生物育种 专区等多个实验平台,正在成为世界种业的科研高地。耕地安全与 种子安全同等重要,2022 年 5月颁发的《海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 耕地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海南要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 监督,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切实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
炭开发利用与我国 分析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措施。
的能源安全。
3.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分析
4.我国未来能源需 我国石油生产和煤炭开发对国家
求和保障我国未来 安全的影响。
能源安全的措施。
考点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一、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数量与人类活动:以矿产资源为例 (1)自然资源数量的含义:主要指资源总量、种类与结构、人均 资源占有量。 (2)影响: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资金 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二、维护资源安全 1.核心 (1)保证各种重要资源充足、稳定、可持续供应。 (2)以合理的价格获取资源,以节约集约、环境友好的 方式利用资源。 2.途径 (1)坚持立足国内,加大资源的勘探力度,维持必要的 资源自给能力。 (2)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保障海外资源安全供应。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4)重视资源节约,避免资源浪费。 (5)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减少资源开发利用 造成的环境污染。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新人教版):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新人教版):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二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课时75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落实 基础知识
1.走向生态文明 (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历史进程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时代
原始的 平衡 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__依__赖__
农业社会 对抗 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对人地关系有了朴素的科学认识
工业社会
矛盾越来越 尖锐 ,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与发 展已构成现实威胁
落实 基础知识
概念解读
生态保护红线 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 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石漠化、盐碱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其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 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 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 统一。
突破 核心考点
产业
发展方向
①现代交通业发展的趋向: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高速化、立体
交通产业 化、绿色化、节能化;②城市、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向:城区交通
公交化;城区公交轨道化;城内交通立交化
突破 核心考点
2.中国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及典例
主要措施
典例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
严格审核稀土矿资源的开矿许可
突破 核心考点
1.生态文明观下的产业发展方向
产业
发展方向
①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农业,提高附加值;②开拓市场,构建品牌:扩
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单位产量,提升知名度,提高竞争力;③专业化、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原卷版和解析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原卷版和解析版)

单元检测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湖北十堰期中)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农区和牧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按照粮食单产可以将北方农牧交错带划分为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冷点区。

下图示意根据相对位置绘制的农牧交错带粮食单产分区模型。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粮食单产热点区主要位于()A.东北平原东部、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东部、关中平原C.东北平原西部、湟水谷地D.内蒙古高原西部、华北平原北部2.开展种养结合、推动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A.热点区B.次热点区C.次冷点区D.冷点区3.粮食单产冷点区应限制获取自然资源的()A.供给服务B.调节服务C.文化服务D.支撑服务(2023·湖北武汉模拟)我国某集团从巴西进口的6.8万吨玉米,在巴西桑托斯港装船出发。

货轮穿过马六甲海峡,于2023年1月7日抵达广东麻涌港。

这批玉米完成检验检疫后,将快速送达国内饲料企业。

据此完成4~5题。

4.相对于从美国和乌克兰进口玉米,我国进口巴西玉米有利于()A.促进国内畜牧业大发展B.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价格C.减轻国内粮食生产压力D.平衡国内粮食季节供应5.相对于美国,巴西玉米生产的优势是()A.土壤更加肥沃B.机械化水平更高C.光热更加充足D.种植技术更先进(2023·山东潍坊模拟)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下表为我国稻谷与小麦的消费数据。

据此完成6~8题。

稻谷小麦2018/192019/202020/212018/192019/202020/21食用消费占比(%)74.775.474.870.668.168.8饲用与损耗占比(%)7.17.915.813.711.628.5工业消费占比(%)8.29.58.09.1 6.98.6口粮品种总消费自110.3107.1110.7102.0109.890.6给率(%)口粮品种食用消费133.8132.7M141.6146.8N自给率(%)注: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总消费量×100%;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量×100%。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卷: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卷: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一、选择题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严格管理的空间边界线。

下表为“2014年南京市部分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统计表”。

据此回答1~2题。

类型总面积(km2) 类型总面积(km2) 风景名胜区373.16 生态绿地134.7洪水调蓄区32.6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21.85森林公园211.30 重要湿地127.421.A.生态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效益B.设置生态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C.生态红线区决定南京环境承载力D.设置生态红线区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2.保护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是( )A.调节城市气候,扩大昼夜温差B.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增大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2023·山东枣庄市期中)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是( )①积极购买小汽车,以提高工作效率②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③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④由工业末端治理变为污染源头控制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A.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B.少投入、少产出C.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D.多投入、多产出(2023·湖南长沙期末)把农业引入城市,使农业生产与城市空间相融合,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城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有学者提出了将农业与城市中的社区相融合的“有农社区”的构想(系统)。

据此完成5~6题。

5.“有农社区”最主要的意义是( )A.提供便捷的食物供应B.改变居民的生产方式C.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D.美化社区的生活环境6.若推广“有农社区”,对城市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控制城市用地规模B.完善社区商业布局C.增加城市能源消耗D.缓解城市内涝灾害舟山群岛岸线资源丰富,早期定位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石油储备中转基地。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3节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专题十四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3节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2)为避免跨境污染物引发的国际矛盾,请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6分)
【答案】污染物输出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输出国给予适度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中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输出国的污染治理;中国及时控制污染影响,做好生态恢复工作。(6分,3点即可)
【解题思路】可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方面提出建议。
人工修复
主要是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开展时间
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
重要生态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加等后果
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①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②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少数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巨大,如果应对不得当或不及时,可能会触发经济和社会危机,威胁国家安全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社会经济直接损害
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自然环境直接损害
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
[人教选必3-P78表3.2、P79图3.24变式]湖南省西北部多山地,东北部有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已有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53个。下图为湖南省部分自然保护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第十七章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41讲自然环境与国家安全pptx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第十七章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41讲自然环境与国家安全pptx课件


(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 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2.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环境问题的产生。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 支撑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 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危害。 ①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 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②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 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2.综合思维:结合实例, 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
分析污染物跨国转移、生态 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
退化、人为碳排放与全球气 重要性
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知识体系
考点一 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
1.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类型 供给 服务 调节 服务
具体功能
作用
提供食物、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
针对重污染天气,提前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降 境质量
低污染程度
对水污染问题,推进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快工业、农业、生活 保护水源
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减少水体污染,保障用水安全
修复土 对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问题,进行强化管控和修复。
壤污染 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推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淡水资源等
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需求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缓土壤 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
侵蚀、净化水质、抑制病虫害等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7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7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第二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1.粮食安全概念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环节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地位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立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1)影响因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

(2)特征①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②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③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④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1.增加粮食总产量扩大耕地数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粮食跨区域调剂(1)粮食调剂状况时间调剂路线粮食种类用途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粮北调大米居民食用粮1985年起北粮南运玉米畜牧业饲料用粮粮食净调出区分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等。

3.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4.建立粮食储备: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1)“统购统销”政策、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等。

(2)功能:救荒、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等。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1)基本内容: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面临挑战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粮食产量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2.保护耕地资源政策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如何守住耕地红线数量已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决不能随便占用;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占补平衡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确定不同区域的耕地质量提升任务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措施原因:①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沙漠侵吞大量良田;②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农村住房占用耕地;③退耕还林、还草及生态建设占用耕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读海洋资源与开发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早期开发重要性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早期开发利用海岸和近海的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2.海洋环境与生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连线)3.现代海洋空间开发方向:向深海及海底延伸。

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拓展国土空间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获取更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储存危险性资源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的海底利于储存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

既节省陆上土地资源,又可以减少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三、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1.何谓海洋国土?提示: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2.海洋国土开发有何意义?提示:①海洋国土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你知道海洋空间资源开发面临的安全问题和处理原则吗?提示:问题:随着各国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范围的扩大,相关国家之间产生海洋利益争端的概率也相应增加。

原则: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相关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和平处理。

命题视角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演绎法学习一、海岸带的开发利用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1)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及原因特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原因要能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要能适应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要能抵抗海水的腐蚀和海冰的破坏(2)海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方式的比较对比项交通运输围海填海造地海底储藏形式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废弃物处理场利用空间海洋上、海底、海面浅海海底优点连续性、广阔性—广阔、温度低且变化平稳、远离居民区、缺氧发展趋势大型化、专业化、大吨位、速度快、续航强人工岛、海上人工码头、工厂和作业平台海底仓库意义扩大了活动的范围扩大了居住和生产空间扩大了物品的储藏空间2.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1)海水资源(2)海水化学资源和生物资源(3)海底矿产资源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对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1.海洋权益的划分济区养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其底土自然资源等主权权力,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自由。

但不得从事危害沿海国主权和安全的活动公海是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公海只能用于和平目的,对所有国家开放,区内资源为全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大陆架是陆地自然的延伸部分,沿海大陆架可宽至350海里沿海国家享有勘探和开发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并对大陆架行使主权的权利2.目前我国的海洋国情(1)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①海域面积绝对量大,相对量小。

②海洋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③海洋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尚小。

④海洋区位优越,但地理形势相对不利。

(2)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海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3)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①主权意识: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主权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②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海洋资源可以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命题点全训题点(一) 海岸带的开发读江苏省海岸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连云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②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 ③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 ④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潮汐能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近年来,江苏海域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 A .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 .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C .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D .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解析:1.C 2.B 第1题,连云港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①正确;海水淡化工程需要强大的资金及技术支持,目前不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②错误;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③正确;连云港不适合大规模开发潮汐能,④错误。

第2题,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给鱼类的繁殖提供时间,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题点(二)⎪⎪⎪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与历史上的海洋纷争有所不同,新的国际海洋问题更趋错综复杂。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50年代前,国际海洋纷争的主要起因是( ) ①军事活动 ②航海贸易 ③海洋资源的争夺 ④国家间的摩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4.新的国际海洋纷争的主要目的是( ) A .占有更多的海域,用于军事活动 B .为航海和贸易的发展争夺航线C .争夺海洋权和管辖权,以便更多地占有和开发海洋资源D .更好地保护海洋,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析:3.A 4.C 第3题,20世纪50年代前,国际海洋纷争主要起因于军事活动和航海贸易。

第4题,20世纪50年代后,新的国际海洋纷争更加错综复杂,并且带有浓厚的资源色彩。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2021·盐城模拟)读某种海岸景观图,完成1~2题。

1.图示海岸类型是( )A.基岩海岸B.淤泥质海岸C.砂质海岸D.生物海岸2.该类型海岸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是( )A.利用潮汐发电B.建设深水港口C.建设大型海滨浴场D.发展滩涂养殖解析:1.A 2.B 第1题,由图可知,海边基岩裸露,为基岩海岸,A正确;淤泥质和砂质海岸,海边沉积物颗粒小,B、C错误;图中看不到明显生物,如红树林,D错误。

第2题,基岩海岸堆积作用弱,泥沙不易淤积,海水较深,适宜建设深水港口,B正确。

(2022·济南模拟)围填海是沿海地区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

围海活动多发展沿海养殖和盐业用海,分布于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滩涂海域;填海活动则集中分布于沿海各大港口海域和城市滨海区域。

及时准确地监测地区围填海时空动态变化对于合理保护海岸带资源和推进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图为1974—2017年山东省大陆海岸围填海质心迁移轨迹图。

据此完成3~4题。

3.在围海和填海活动双重影响下,围填海质心的总体迁移趋势是( )A.与填海质心的变化一致B.自东南向西北移动C.向莱州湾东南方向移动D.迁移速率不断加快4.2000年后,山东省填海用地多来自前期的围海地区。

影响围填海利用方式转换的主导因素是( )A.产业结构的调整B.生态环境的变化C.国家政策的改变D.填海能力的提高解析:3.B 4.A 第3题,读图可知,从填海和围海的图例看,2000年、2017年质心数据偏西北,而1974年质心数据在东南,因此大致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移动。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围海活动与填海活动的目的不同,一个是用于养殖生产和晒盐,一个是港口用地和城市滨海建设用地。

注意题干“2000年后,填海活动主要来自前期围海用地”,这说明,2000年后,山东沿海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快速增加,产业结构升级,而造成填海利用方式转变。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

结合图文信息,完成5~6题。

5.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平坡缓B.岛多浪小C.滩阔岸直D.河多沙厚6.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是( )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解析:5.B 6.D 第5题,从图文信息中可以看出,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故A、C两项错误。

而河多沙厚既不是香港的特点,也不利于建港,故D项错误。

岛屿众多可以削弱风浪,利于建港,故B项正确。

第6题,填海造陆可以增加陆地面积,有利于沿海功能区的布局,对港区行船影响小;填海造陆使经济活动与海岸更近了;人类活动可能会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M海峡建有海底隧道,与其开发利用海洋方式相同的是( )A.长芦盐场B.鱼虾贝藻养殖C.杭州湾跨海大桥D.海水淡化厂8.M海峡在海洋能开发方面具有的突出优势是( )A.潮汐能B.波浪能C.盐差能D.温差能9.图中岛国N从其东部海域开发中获利最大的两种海洋资源为( )A.石油、海盐B.淡水、溴C.石油、鱼类D.锰结核、天然气解析:7.C 8.B 9.C 第7题,海底隧道属于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杭州湾跨海大桥也属于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M海峡位于西风带,风浪大,因而波浪能很丰富。

第9题,图中岛国N为英国,其东部海域为北海,是世界著名渔场和重要产油区。

半岛工程是指通过桥梁、海堤及促淤造地等方式,将海岛与陆地相连接的综合工程。

20世纪50年代,海堤的建成让厦门岛成为半岛,铁路和国道得以连入厦门。

21世纪以来,由于港口规模较小,温州全面启动了以深水港建设为核心的温州半岛工程,推进连岛兴港、围涂造地。

2010年,厦门启动拆堤建桥工程。

图1为厦门岛位置图,图2为温州半岛工程位置图。

据此完成10~12题。

10.温州半岛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工业转型B.增加城市功能C.增加城市用地D.促进旅游业发展11.温州半岛工程两段海堤建成后,甲海域( )A.滩涂淤积增强B.盐度明显下降C.深水泊位增加D.海水污染减轻12.厦门拆堤建桥是为了( )A.改善交通安全B.降低维护成本C.促进海洋运输D.修复海洋生态解析:10.C 11.A 12.D 第10题,温州半岛工程建设与工业转型无关。

城市功能包括行政、经济、文化、交通等,温州半岛工程建设可以增加土地面积,但不会增加城市功能。

根据现有信息无法判断温州半岛工程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第11题,海堤建成后,甲海域海浪侵蚀减少,堤内滩涂淤积增强。

海堤建成后,甲海域水流不畅,海水污染会加重,海水盐度会明显增加。

海堤建成后,堤内淤泥越积越多,越垒越高,深水泊位会减少。

第12题,海堤建成后,水流不畅,堤内淤泥越积越多,越垒越高,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所以厦门拆堤建桥是为了修复海洋生态。

二、非选择题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