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202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2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奇特的▲ 。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 :全部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 的点睛之笔。
A.认真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认真别有洞天饱满2.以下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3.以下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涂鸦之作,缺乏领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谢!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开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假设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始终远眺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阔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渐渐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人假设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确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相互冲突的真理之间查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期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期望他人幸福。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全国甲卷)
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全国甲卷)2022年高考已经结束许久,今年的高考真题也已经出来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的高考真题难度大不大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全国甲卷)”,可供2023年需要参加高考的高三学子们参考。
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全国甲卷)参考答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考古发现的金银器实物在名目和数量上远远比不上典籍记载,而其价值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
B. 考察一个时期社会的审美风尚,应先注意其时金银器皿和首饰流行的工艺设计以及对时代风尚的传播。
C. 无论哪朝哪代,金银器纹样设计都脱不开祈福与怡情两大主旨,其他工艺美术门类的纹样设计也是如此。
D. 给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的金银器成品命名,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宗明义,点明《中国金银器》一书的性质,概述了全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B. 文章通过将金银器与书画、金石等对比,突出其品质特性,凸显了设计的重要。
C. 文章引用小说家、历史学家的话,来解释将造型和纹饰视作艺术语汇的研究思路。
D. 文章末段重点论证了连续性的工艺传统对金银器技术、造型和纹样设计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金银器》一书将各种金银器实物还原到其设计和制作的时代中来展开研究。
B. 与其他艺术品相比,金银器因其“俗”,且经反复销熔,所以传世实物的数量偏少。
C. 古代金银矿石分布状况和冶炼技术的发展不在《中国金银器》一书研究视野中。
D. 古代文学作品涉及金银器相关描述,是中国金银器造型和纹饰研究的重要参考。
【答案】1. B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而其价值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错,无中生有。
相关信息在第三段,“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这里只是在说考古发现的实物有其自身的价值,而没有把它与典籍记载进行比较,二者应当是各有价值。
2022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2022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一】:202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附加)(精校版)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
其实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
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
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
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
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
人皆可以为尧舜C。
化干戈为玉帛D。
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
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
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
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
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④开幕几疑非傀儡高山流水觅知音舞台虽小有机关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二、文言文(18分)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2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答案解析
2022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答案解析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作文题目浙江卷:(年)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
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答案解析1青春如梦似幻,但总是将现实表现的淋漓尽致,是过去的羞涩时光转化为现在的激流坦荡,是过去的尺寸之株,生长成为现在与我们等高的树木。
驹嘶之中,时光总是将过去碾为粉末,然后一点点邮寄给现在的生活。
时流于朝晚,日乘于东西。
去而伤怀者,悲也!来而亦无为者,叹也!时境越千,竞争更是虎口难挡。
那么,我们还要继续挥霍青春的这沓钞票,去勇敢的追求所谓的优越感吗?难道我们还要继续做笼中诸葛吗?难道我们所能够热烈追求的只剩下奢侈与流亡之间的漂泊吗?难道我们仍将忘记小时领奖台前的发言,而现在只能自傲的在酒店里大声喊“服务员,上酒上菜”吗?我想,这不是我们,我们从来没有忘记所有不公之中一个永远不会改变的定律,那也是我们终将争取的唯一途径,更是一个可以慰安我们最简单的理由!时间,对所有事物都必然公平的事实。
生活之中难免有很多的无能为力,或者说是无可奈何,一刀刀削去了年幼时的锐气,确是锻炼了我们的坚韧,张示般渐渐露出了青年的锐锋,这个对我们来说更显其现实作用。
我们应该好好想一想很多问题。
2022年江苏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
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讨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
江苏省2022年名师高考语文原创卷(含答案)
江苏省2022年名师高考语文原创卷(WORD版,含答案)江苏省2022年名师高考语文原创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艺术是什么?艺术家通过艺术去追求什么?这是一个基本的美学问题,也是美学史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中国美学看来,既然自然物象都是由“气”构成的,都是像人体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体,那么,艺术描述自然,就不只是描述自然的形式,而是通过形式表现自然物象的生机和生命。
五代画家荆浩给绘画所下的定义是:“画者,画也。
度物象而取其真”。
何谓“真”?“真”就是事物的本真形态。
为了说明“真”,荆浩又提出了和“真”相近的范畴——“似”。
“真”不是“似”。
“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盾俱盛”。
“似”只有其形无其“气”,“真”则既有形又有“气”。
绘画不能空陈形似,而应当“气质俱盛”,表现物象流荡不息的生命。
这是中国人对于绘画艺术的基本观点。
所以谢赫标举绘画“六法”,首其要者,就是“气韵生动”。
关于“气韵生动”,徐复观先生把“气”归结为阳刚之美,把“韵”归结为阴柔之美,原则上并没有错。
但从根本上讲,对于“气韵”,还须从中国人的基本宇宙意识方面理解。
“气”是“生物之具”,万物都由“气”而构成。
但“气”又不是构成事物的直接材料,构成事物的直接材料是“质”。
“气”是流荡于“质”中的动态的东西,是事物的血液。
没有“气”,物只是材料的堆积和拼凑,只是死物。
在中国人看来,物之所以为活物,就是因为其中有“气”。
或者说,中国人认为物是由“气”构成的,所以物都不是死物而是活物。
这种“气”体现在人物身上,就是一个人的气质、风采,就是一个人的仪容、神气,就是一个人的风姿神貌,这就是“韵”,就是“神”。
水画、风景画要突出“气”,那么,人物画所要突出的则是“韵”,是“神”。
唯其如此,“气韵生动”就成了中国人对于绘画艺术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追求。
所以徐渭说:“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高考真题文档版(部分试题)(答案)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适用于重庆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暂无。
2.暂无。
3.D4.①杨宪益主张“临摹”式翻译,将忠实原作作为其全部艺术追求。
②霍克思主张大多时候忠于原著,但出于译本艺术性考量,可以进行文字的删减。
5.①译本能否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
②译本能否清晰地展现译者6.C 7.D8.①结构上:“到橘子林去”是全文的线索,小岫要去橘子林引出父女二人在路上的所见所感。
②感情上:“到橘子林去”的路上,“我”和小岫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最终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
9.【示例】①第6段对街道的景物描写,如“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真是好看”语言接近孩童的用语。
②第10段修马蹄的场面描写和对马的心理的猜测,是借助儿童的视角展开的,富有想象力。
③第10段,小岫看到修马蹄后,“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这一细节描写,二、古代诗文阅读10.C 11.B 12.D13.(1)邓禹说:“吴汉可以。
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少有能比得上的。
”(2)吴汉回来,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费用)不足,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产宅业呢!”14.①刚毅:吴汉与敌军作战时,亲自披甲持戟,命令将士们拼死杀敌,最终大破敌军;作战不幸落水后,拉着马尾脱险。
②木讷:仓促之间不能用言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临终对皇上所说的仍是国家之事。
15.B【解析】B项,“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
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
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
【试题情境】本题以诗句内容、表达方式、人称代词等相关信息为微情境,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试题属于基础性考查。
16.【示例】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新高考ⅱ)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新高考Ⅱ)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为证此言,举个背信弃“意”的例子。
专题06名句默写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6名句默写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解析版)专题06:名句默写【2022年高考】一、【2022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答案】(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
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此题中需注意“仞”“翱翔”“蓬蒿”“栈”“勒”的书写。
二、【2022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答案】(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
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
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
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昳、覆、袅、缕。
三、【2022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江苏省新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含答案)
江苏省新高考语文试卷答案(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作品是江苏省新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读篇目?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答案:A2.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江苏省新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A. 注重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B. 强调文言文的翻译能力C. 突出作文的创新思维D. 以上都是答案:D3. 在江苏省新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的分数占比是多少?A. 30%B. 40%C. 50%D. 60%答案:B4. 下列哪个不是江苏省新高考语文试卷的考试内容?A. 现代文阅读B. 文言文阅读C. 古诗文鉴赏D. 英语翻译答案:D5. 江苏省新高考语文试卷的满分是多少分?A. 100分B. 120分C. 150分D. 180分答案:C二、判断题1. 江苏省新高考语文试卷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
202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江苏⾼考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在⾼考结束后,很多考⽣都会对答案,提前预估⾃⼰的分数,这样⽅便⼤家提前准备志愿填报。
下⾯⼩编整理了2022江苏⾼考语⽂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如下,供⼤家查阅。
2022年江苏⾼考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年份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2022点击查看点击查看
⾼考志愿填报实⽤技巧
1、平⾏志愿梯度要拉开
现在的⾼考报志愿⼤都是采取的平⾏志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同⼀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常重要的。
因为平⾏志愿是依次投档的,如果你的志愿都是没有区分度的学校,那么很可能会⾯临,全部投档完后未被录取,然后退档的情况。
志愿填报只有⼀次机会,⼤家要考虑到志愿之间拉开梯度,保证⾃⼰能被录取。
2、服从调剂,增加录取机会
如果在志愿填报时候,没有勾选服从专业调剂,⼀旦报考专业录取满了,就失去了校内调剂的机会。
但是还有另外⼀个问题,就是服从专业调剂,也会有可能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
对于是否调剂,⼤家要统筹考虑,是希望能够去⼤学,还是去追求喜欢的专业,⼀定要做好取舍。
202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在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都会对答案,提前预估自己的分数,这样方便大家提前准备志愿填报。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202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欢迎大家阅读。
202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还未出炉,待高考结束后,小编会第一时间更新 202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供大家对照、估分、模拟使用。
2022高考语文试卷题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4.客观题(选择题)(3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5.主观题(4分)6.主观题(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9.主观题(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11、12、13(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415题: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15.主观题。
(侧重于思想内容)(三)名句默写(5分)16.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21题。
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啥叫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时评、书评、政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为主;实用类文本:新闻、人物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1)鸡鸣桑树颠 (2)烟光凝而暮山紫 (3)此情可待成追忆(4)烽火扬州路 (5)惶恐滩头说惶恐 (6)援疑质理(二)文言文阅读(15分)2、D3、D4、C5、(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
(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1)【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2022年全国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真题及答案详解 高三总复习
2022年全国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真题及答案详解高三总复习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洗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精校版)2022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档版(含解析)
(精校版)2022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文档版(含解析)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假如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久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会C.躯体力行耳提面命领会D.躯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差不多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临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那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画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要紧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能够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房,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势。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平。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乙卷)(后附答案解析)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
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
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
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
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
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
而这里的视角则几乎寸步不离地随武松的行迹眼光游动,武松看不到的东西,读者也无从看到。
游动视角不仅紧随人物眼光,也投射了人物性情,这只能是武松的眼光,他豪侠中不失精细,看清环境才动手;换作李逵恐怕就板斧一挥图个痛快了。
流动视角有时也采取圆形轨迹。
《水浒传》中杨志、索超大名府比武,采取由外向内聚焦的圆形视角;梁山泊军队攻陷大名府,采取由内向外辐射的圆形视角。
杨、索比武本身着墨不多,却写月台上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窃议,多年征战未见这等好汉厮杀;将台上李成、闻达不住声叫“好斗”;观战的诸色人物各具身份神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江苏省2022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已经新鲜出炉了,大家肯定也很想马上看到这次高考试卷的内容。
在分数揭晓之前,小编快马加鞭给大家整理的这个“202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的估分。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
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
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
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
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
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
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
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
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
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
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诗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
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
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
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
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
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
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典哲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
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
(摘编自《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
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
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
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
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
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4分)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江上【注】冯至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
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
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
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
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
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
”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
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
”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
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
渔夫的歌声又起了: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
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
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
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
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
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
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
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
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
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
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
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
船缓缓地前进着。
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
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
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
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