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土资源流失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农田农村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农田农村水土流失治理方案水土流失是一种破坏性的自然现象,主要是由于土地过度耕种、水土保持不当等因素导致的。
对于农田农村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介绍一些农田农村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一、加强土地保护意识农民应当增强对土地的保护意识,避免过度开垦和滥用化肥农药。
政府应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推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应当走生态化、节约型、循环型的发展道路,推广有机农业、零药残农业等技术,减少对土地的损害。
加强土地的轮作轮种,旱地农作物和水田农作物的轮作,从而降低土地的压力。
三、强化农田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采取合理的梯田、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林网等措施,建立科学的农田布局,防止水土流失。
四、推广防护林和草地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应当大力发展防护林和草地,增加土地的覆盖面积,减少土壤侵蚀。
同时要注重防护林和草地的管理,保持其生态功能。
五、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当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合理规划农田水系,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六、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政府应当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对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给予相应的补偿。
激励农民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格局。
七、推动农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创新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大对农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同时要加强对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的普及率。
八、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农田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水土流失的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治理效果的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九、培育生态文明观念要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培育生态文明观念,增强生态环境意识。
倡导绿色种植、循环农业等健康的生产方式,推动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探讨我国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探讨我国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面对这些新问题,我们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对策,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一、水资源短缺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地区的水资源供应已经不足,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仍然相当大。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需要加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
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换代,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补给工作。
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地保育,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农业用水指标,控制农业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壤污染随着农业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化学物质污染,土壤质量下降已经成为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
建立健全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对农田土壤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控制土壤污染。
推广有机农业技术。
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料和休耕轮作等土壤保护措施,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加强土壤修复工作。
建立土壤修复基地,研发土壤修复技术,推动农田土壤的修复和恢复。
加强土壤保护宣传教育。
通过组织各类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土壤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降雨量和温度的变化都给农田水利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抗灾能力,缓解极端天气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影响。
保持水土流失的措施
保持水土流失的措施保持水土流失的措施水土流失是指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被大量流失,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力减弱、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下面将从农业、林业、草业、工程建设等方面介绍保持水土流失的措施。
一、农业方面1. 种植适宜作物不同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一些作物根系发达,能够抓牢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例如:玉米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分和养分;豆类作物有利于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草本植物能够形成完整的根系系统,避免风雨侵蚀。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够增加土壤肥力和结构稳定性,并且提高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同时,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比例,以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土壤酸碱度失衡,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3. 耕作方式合理的耕作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例如:深耕、旋耕、翻耕等方式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同时,也可以减少表层土壤的流失。
此外,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耕作深度和频率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4. 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水分流失。
例如:在干旱地区可以采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多雨地区可以采用排灌技术来控制土壤湿度。
同时,在田间要注意及时排除积水,避免造成浸泡和压实现象。
二、林业方面1. 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指通过植树造林、修剪整形等措施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和提高森林经济效益。
在培育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宜树种,合理密度,保持树冠完整,避免人为破坏。
2. 林地经营林地经营是指对已有森林进行管理和维护。
在经营过程中要注意采用轮伐、间伐等方式来保持林分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同时,还要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和采取适当的肥料施用措施。
3. 森林防火森林防火是指通过建立消防设施、设立警戒线、加强巡逻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
在预防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清理干草堆、杂草等易燃物,避免人类纵火行为。
三、草业方面1. 草原建设草原建设是指通过植被恢复、土地整理等方式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和提高草原经济效益。
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水土流失是指由于水和土壤的长期不恰当利用和管理所导致的土地贫瘠、植被破坏、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水土流失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水土流失,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推行保护性耕作、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措施。
首先,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是预防水土流失的关键一步。
农业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统筹土地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应该鼓励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避免过度集中种植单一作物导致土地荒漠化。
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的灌溉水平,确保土地水分充足,减少干旱对土壤的侵蚀。
其次,推行保护性耕作是预防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注重保持农田水土资源的耕作方式,包括合理轮作制度、利用秸秆还田、覆盖耕作、生态恢复等。
其中,合理轮作制度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减少土地的侵蚀。
利用秸秆还田是指将秸秆等农作物残留物覆盖在田地上,可以起到锁定水分和保持土壤营养的作用。
覆盖耕作是指在种植作物之间保留一层覆盖物,如稻草、膜等,可以减少土壤蒸发,防止水土流失。
生态恢复是指通过植被的恢复和林草的种植来保护土地,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此外,建设水土保持工程也是预防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水土保持工程主要包括梯田建设、石垄建设、防护林带等。
梯田建设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土地的保水性,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石垄建设是在农田之间或沟壑之间设置石垄,可以起到阻挡水流和土壤的作用。
防护林带是指在农田周边或河岸边等设置树木和植被,可以减少水流冲击,防止土地的侵蚀。
此外,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也是预防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
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可以提供预防水土流失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教授他们科学的种植技术,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总之,预防水土流失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土地利用方式、推行保护性耕作、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浅析水土流失的和影响及防治措施
浅析水土流失的和影响及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是一种常见的生态问题,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土壤被侵蚀和流失,同时出现水资源的流失。
这一问题对于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1. 农业生产水土流失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质量的恶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对于农业生产的危害更加明显。
由于缺少足够的土壤和水源,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2. 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由于土壤和水资源的流失,导致植被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
这一问题也会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使得一些物种濒临灭绝。
3. 人类健康水土流失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由于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比如一些污染物质在水土流失过程中被带走,由于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会导致一些疾病和健康问题。
二、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1. 科学种植科学种植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一环。
有效的种植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农田和自然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加强轮作制度,适时施肥和绿化等,可以减少对土地的损害,同时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
2. 防治水土流失的法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法律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应加强对于环境法规的制订和执行,建立和完善环境执法机制,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对于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和处罚。
3. 建设生态保护区建设生态保护区,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防治水土流失必须从源头抓起,通过建设生态保护区来限制和管理人类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加强环境宣传加强环境宣传,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防治水土流失必须从每个人开始,政府应该加大环保宣传的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
自然资源知识: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资源知识: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土流失是指地表土壤上的水分、营养物质等被风雨等自然因素侵蚀,并随水流输送到其他地方,导致耕地减少、土质劣化等问题。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不仅限制了粮食等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也直接引起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一、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的脱盐化,降低土壤的肥力,造成土地贫瘠、干旱和不肥沃,使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当土壤的营养物质因流失而变得贫瘠时,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水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要素,因水土流失造成植物根系暴露在地面上,受到阳光的曝晒和雨水的冲刷,植物受到的伤害就会增加,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此外,水流带走土壤中的肥料和化学农药,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
水土流失时,土壤中的砾石、沙土等杂质一同被冲走外溢,造成河道淤积和泥砂漫淤,对水利设施和河流、湖泊等水域造成淤积堵塞。
这些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很大危害。
二、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1、过度利用土地:现代人希望获得更多的新鲜食物,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对土地进行过度利用,破坏土地的平衡,导致土地上的水和养分极易外溢,给农业生产带来难以支付的巨大代价。
2、森林资源破坏:森林是维持水文循环的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森林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防止水土流失,减缓洪水的冲击,缓急淘汰,使水从乡村流入城市。
随着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的不断推进,采伐山林,树木被砍伐。
这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水文循环被破坏,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平衡问题。
3、水资源的超负荷利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快,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速度也随之加快,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过度使用水资源,就会导致水体的营养物质过度超载,使得水体内营养物质的浓度过高,从而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三、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措施1、加强土地保护,使其治理: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小水库、休闲渔场、节水池塘等项目,防止水土流失。
市政部门还应掌握土地利用情况,建立土地保护制度,保护土地资源,维护土地生态平衡。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因为水流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冲刷、侵蚀和破坏,导致土地肥力下降,甚至河水被土壤冲刷到陆地、水库等地形地貌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环境挑战,对于农田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避免和缓解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理措施。
一、植被保护和恢复植被是土地的有机保持者和固土措施的核心。
保护和恢复植被对于减少水土流失非常重要。
在农田中,可以采取分层栽植、间作和轮作等方法,增加植被的覆盖率。
在水源涵养区和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可以进行造林和退耕还林,提高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和保持土壤的能力。
二、防治土地和河道侵蚀土地和河道的侵蚀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减少土地和河道的侵蚀,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河道和土地,可以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生物措施包括种植河道和土地侵蚀抑制物种,例如草本和灌木类植物。
工程措施包括修筑护岸、挖掘水沟和修建水库等。
管理措施包括制定科学的农田管理方案,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
三、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针对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的一系列人工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护坡、挖掘沟渠、建设沟槽等。
非工程措施包括制定农田管理规范、推广农业生态技术等。
水土保持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地质、气候等自然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
四、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土壤和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水土流失的防治至关重要。
农田渠系是农田水利系统的核心,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
可以采取灌溉技术和排水技术结合的方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率,并减少因灌溉和排水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
五、加强土壤保育和改良土壤保育和改良对于减缓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等措施,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
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对策
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对策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广袤土地上,水土流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它就像一个悄然侵蚀大地健康的“病魔”,给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
那么,究竟什么是水土流失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这一过程不仅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过度开垦荒地用于农业种植,或者在陡坡上进行耕种,这些行为使得土地失去了原本的植被保护,容易受到雨水和风力的侵蚀。
其次,过度放牧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元凶”之一。
大量的牲畜在有限的草地上啃食植被,导致土地裸露,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再者,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森林作为大自然的“守护者”,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旦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此外,一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如修路、开矿等,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也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从农业方面来看,土地肥力下降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变差,产量减少,质量降低,这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
对于生态环境来说,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湖泊的泥沙淤积,降低水利设施的蓄水和防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同时,它还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许多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经济发展方面,水土流失地区往往生态环境脆弱,投资吸引力不足,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对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其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比如采用梯田种植、间作套种等方式,既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能减少水土流失。
治理改善水土流失的方法
治理改善水土流失的方法水土流失是指地表土壤因为不可持续的农业和人类活动而遭受破坏,导致土壤的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对农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可能引发洪灾、下游水质恶化等问题。
因此,治理改善水土流失的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可以采取的方法。
首先,农业管理是改善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例如有机耕作和轮作制度,可以减少土壤面临的侵蚀风险,并提高土壤质量。
此外,合理的肥料施用和农药使用也是必要的,以避免化学物质对土壤质量的破坏。
其次,建立水土保持设施是改善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例如,修建梯田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保水能力。
修建人工沟渠和拦河坝等水土保持设施,可以防止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将流失的土壤留在原地。
第三,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确保农田灌溉水的供应。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及时掌握水文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农田灌溉计划,减少过度灌溉造成的土壤流失。
第四,推行生态恢复和植被保护措施。
恢复生态系统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抵抗力,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在河流、河岸和山区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可以采取植被护坡、河道整治等措施,增加植被覆盖度,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此外,政府在治理改善水土流失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应加大法规制定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提高违法成本,有效减少不合理的农业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
政府还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
在国际层面上,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可以通过经验交流和技术转让,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要加强全球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共同应对全球水土流失问题。
总之,改善水土流失需要多方合力,从农业管理、水土保持设施、水资源管理、生态恢复和植被保护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同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参与。
只有全面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才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
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治理水土流失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水土流失指的是地表水和土壤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大量流失现象,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
1. 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自然屏障。
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护,可以增加土壤的覆盖率,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同时,植被还能够拦截雨水和风力对土壤的侵蚀,稳定土壤表面,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2. 构建水土保持设施: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可以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
例如,修建梯田、水渠、沟渠等,可通过改变地势和导流方式,减少斜坡地区的径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此外,还可以设置挡土墙、护坡、固土堤等防护设施,阻止水土流失。
3. 合理耕作措施:农业活动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例如,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布局,进行轮作休耕,减少连作对土壤的破坏。
同时,使用合理的农业机械和施肥技术,可以减少土壤的破碎和侵蚀,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4. 加强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提高土壤的抗冲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率。
5.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农田的灌溉量,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通过科学规划农田的灌溉方式,合理控制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减少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侵蚀和流失。
综上所述,治理水土流失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护、构建水土保持设施、合理耕作措施、加强土壤保水能力和水资源管理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土流失对农田的破坏与防治
水土流失对农田的破坏与防治水土流失是指由于水力、重力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流失现象。
它造成的农田破坏不容忽视,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破坏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探讨水土流失对农田的影响,以期加深我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破坏原因水土流失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以下是主要的破坏原因:1. 大量的农田耕作活动导致土地裸露,暴露的土壤容易受到冲刷。
2. 不合理的农田管理和耕作措施,如过度耕作、乱放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结构和质量。
3. 横向和纵向拓宽的农田水沟、道路以及垂直栽植的作物等,会破坏农田的整体块状结构。
二、影响水土流失对农田的破坏会引起以下一系列严重影响:1. 土壤贫瘠和退化:土壤通过水流冲刷和风力侵蚀而流失,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肥力减弱,导致农田产量减少。
2. 林木消失:树木在水土流失过程中容易被冲刷,导致农田的林木逐渐消失,生态失衡。
3. 水源污染:土壤中流失的肥料和农药等化学物质,容易随雨水流进水体,导致农田附近水源的污染。
4. 急流和洪水:水土流失会加速河流的冲刷,导致河道淤积不畅,使得洪水和急流的发生概率增加。
三、防治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对农田产生的破坏,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合理的耕作措施:采取适宜的农田管理和耕作措施,如合理轮作、秸秆还田、植物覆盖等,可以减少土壤的暴露和侵蚀。
2. 构建水土保持工程:修建梯田、沟壑控制、水库和防护林等水土保持工程,改变农田坡度和块状结构,减少水流速度和冲击力。
3. 树木种植:在农田边缘和空闲地种植树木,增加植被覆盖率,减轻水土流失的影响。
4.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推广精细化农业技术,如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等,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
5. 增强环境意识:加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他们正确对待土地和水资源的观念,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在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造成土壤流失,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和水资源的浪费。
水土流失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类。
首先,人为因素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度的植被采伐、过度的耕作、过度的放牧等人类活动都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使土壤流失加剧。
此外,不合理的排水措施、大规模水利工程等也会导致水土流失。
其次,自然因素如暴雨、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立法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管。
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们自觉参与到水土保护中来。
此外,应加强土壤保持措施,如建设护坡、护岸、植树造林等,以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同时,应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推广节水农业等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
另外,在农业生产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
首先,采用适合的耕作方式,如旋耕、梯田等,以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击。
其次,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农业科技,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强土壤的抗冲击能力。
同时,要注重农业灌溉的科学管理,减少过度灌溉造成的水土流失。
此外,还可以采用水田替代旱田、间套种植等措施,以减少农田的水土流失。
此外,还应加大对水土流失的科学研究力度,提高水土保持的技术水平。
通过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和机理的研究,制定出更加科学和可行的防治措施。
同时,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和预测,及时掌握土壤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的来说,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水土资源,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管理和监管、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土壤保持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等。
水土流失治理实施方案
水土流失治理实施方案一、水土流失的定义、原因和危害水土流失是指地表水和土壤因水流冲刷、风粉蚀等作用而流失的现象。
它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但目前人类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过度放牧、森林砍伐和工程建设等。
水土流失对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包括土壤质量下降、水质污染、农田退化和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
二、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性水土流失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治理水土流失可以减少土壤质量下降,保持农田的可耕性;可以净化水质,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综合治理措施: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方法。
包括改变农业耕作方式,采用有机农业和耕作措施;合理安排植被和林木种植,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修建防护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手段。
包括修建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渠、水坝等;加强灌溉系统建设,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量;建设农田排水系统,减少农田内部的积水。
3. 植被恢复与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加强植被恢复与保护工作。
包括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禁止乱砍滥伐;加强草原保护,控制过度放牧;推广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草坪和花坛的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4. 农业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能。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班、农田观摩会等活动,向农民普及水土流失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教授科学的农业耕作方式和水土保持技术,提高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能。
5. 监测与评估:建立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通过监测和评估,可以科学判断水土流失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及时调整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果。
农田水土保护措施
农田水土保护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田水土保护成为农村发展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课题。
为了保护农田的水土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农田水土保护的相关知识和具体的措施。
1. 合理耕作制度合理的耕作制度是保护农田水土的基础。
传统的耕作方法往往存在过度耕作、连续种植和不合理施肥等问题,致使农田水土资源流失严重。
因此,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非常重要。
包括合理轮耕、合理耕深、合理施肥和合理用药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肥力。
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农田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农田水土保护的重要内容。
在农田水土保护中,合理的水资源管理非常重要。
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排水和保持水质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排水和灌溉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调节土壤的水热条件,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和土地干旱。
3. 防治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导致农田水土资源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在农田水土保护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修建沟渠、植被覆盖、梯田修建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缓雨水的冲击力,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农田水土资源。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护农田水土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传统的过量施肥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合理的施肥措施,包括合理施肥量、合理施肥时间和选择合适的肥料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保护农田水土环境。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健康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农田水土保护中,我们应该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包括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等方面。
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增加农田的抗风能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6. 农残和污染物处理农田水土保护还需要重视农残和污染物的处理。
水土流失耕作措施
水土流失耕作措施水土流失是目前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科学的耕作措施,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水土流失耕作措施。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是由于自然和人类的原因造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如洪水、黄土滑坡等;2.人类不科学的土地利用造成的,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3.人类不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的,如不合理的耕作措施、不适宜的种植作物等。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的浪费。
由于水土流失,导致水源直接流失到海洋,无法被充分利用。
2.土壤质量的下降。
由于水土流失,土地的肥力下降,生物群落受到破坏,土壤质量劣化。
3.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水土流失,荒漠化和沙漠化的范围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恶化。
4.农作物产量的降低。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营养流失,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困难,从而导致产量的下降。
三、水土流失耕作措施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必须采取合适的耕作措施。
下面列出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耕作措施。
1.控制开垦。
不宜过度开垦,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2.植树造林。
在旱地、荒山、荒坡种植树木,达到保持水土和治理水源的目的。
3.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一种土壤改良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防止水土流失。
4.轮作休耕。
轮作休耕可以达到保持土壤的目的,给土地充分的休息时间。
5.畜禽旋养。
合理的畜禽旋养可以让牲畜利用草地,减少过多牧草造成草原破坏。
6.坡耕地防护林。
把耕地和林地相结合,利用林地防护作用,避免陡坡残留裸露形成水土流失。
四、总结水土流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加强水土流失的管理和治理才能保护农业环境和土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的水土流失耕作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环境。
加强对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和推广,发扬治理水土流失的先进经验,达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1500字水土流失是指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因为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和土壤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严重影响着土地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分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首先,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的不合理利用。
大规模的农耕活动、过度的放牧和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都会导致水土流失。
农耕活动中,不合理的耕种方式和过度的农药使用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其容易被雨水冲刷。
过度的放牧会导致植被破坏,使得土壤暴露在雨水中,易被冲刷。
大面积的砍伐森林会导致植被覆盖减少,土壤暴露在阳光、风和雨水中,容易发生干旱、风蚀和水蚀。
其次,自然因素也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地质条件、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会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
例如,地质构造不稳定、土壤类型脆弱和地面坡度陡峭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雨量的分布也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大量的降雨会加剧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为了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土地管理。
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合理设计农田和林地的布局,减少农业区和林业区的水土流失风险。
2. 提高农业生产方式。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抗蚀能力。
引导农民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有机耕作、轮作等,减少土壤暴露在雨水中的时间。
3.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建设防护林带、隔离带和护坡工程,加固植被覆盖,阻止雨水直接冲刷土壤。
对于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可以采取梯田种植、沟渠建设等防治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4. 加强水资源管理。
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减少农田灌溉对水源的挤压。
建设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坝、水渠等,增加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效率。
5. 落实环保法规和政策。
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和处罚,鼓励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
加强科研力量,研究水土流失的成因和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是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引起的问题,只有加强水土保持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才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农田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农田水土流失是指由于某些因素,使得农田土壤表层的土壤和水在一定程度上流失,造成农田生产、地表水环境甚至下游水库等水环境有害性污染。
农田水土流失不仅影响着农田的生产条件和农业的发展,而且对生态系统和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如水土流失会使得下游湖泊、河流等水体水质下降,引发洪涝灾害等。
而农田水土流失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个问题必须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一、农田水土流失的成因农田水土流失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人为因素首先,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耕作管理不当、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不合理开发、大规模工程建设等行为,是引起农田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例如,当人们进行连作不休、单一种植时,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抵抗力减弱,这样就加速了农田水土流失。
同时,土地的过度使用、开荒和掠夺式的采取耕牧方式,对土地造成了破坏,也加剧了农田水土流失的现象。
2、天然因素农田水土流失的形成还和天然因素有关。
水土流失的地区一般都是地形起伏较大、坡度急、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脆弱、风力较大等自然条件的地区。
此外,风蚀、地表侵蚀、滑坡、掩埋等地质灾害也可能是导致农田水土流失的原因。
二、农田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为了逐渐减轻农田水土流失的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这包括从植物、土壤、施肥、排水、水利基础设施、宣传等多个方面做出改变。
1、加强植被保护和植被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能力不可小觑,因此,保持植被覆盖度和恢复生态系统非常重要。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绿化建设等措施,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面积,达到有效控制农田水土流失的目的。
2、合理耕作、土壤保持采取土壤保育措施,例如耕地整理、覆盖保护等手段,可以保护农田地力和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可以保持土地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时机、方法和种类,注意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变革传统农业的施肥方式。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水土流失是指水和土壤因人类自然活动而发生的过度流失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导致许多的问题,如土地贫瘠,农作物收成减少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等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本篇文章将探讨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一些防治对策。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1.过度的种植和放牧活动过度的种植和放牧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获取更高的收成,常常会在一片土地上大量种植同一种作物。
这样的做法不仅会使土地缺乏养分,而且还会疲劳土壤,并引发土地沙化和土壤侵蚀等现象。
同样地,在养殖业中,过度的放牧也会导致水土流失。
长期的放牧会破坏牧草的自然生长和生态平衡,使土地贫瘠,最终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2.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会开垦丘陵、山地、荒漠等地用于农作物种植,这些土地原本就缺乏养分和水源,因此很难支撑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同样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果不考虑土地的自然特性和限制条件,盲目开发和利用土地,也会对水土流失造成重大影响。
3.人为环境破坏除了过度的种植和放牧以及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外,人为环境破坏也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人工开挖山体、河道等工程项目,会导致局部环境的破坏和土壤沉降。
同时,过度的采矿、乱伐森林等人类活动也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加速水土流失的发生。
二、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1.科学种植和管理农田科学种植和管理农田是遏制水土流失的首要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植被分布,合理选用种植作物、合理施肥,利用轮作制度等手段,达到减轻土地压力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民的指导和培训力度,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种植和管理的重要性,培育农村人才,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2.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关键工作。
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审批中,应该严格遵循自然环境保护的原则,通过科学评价和监测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
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水土流失是指农田和林地等土地表面水和土壤的流失现象,严重影响到土地生产力,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整治目标、重点工作内容、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来制定水土流失重点整治工作方案。
一、整治目标1、控制水土流失总体趋势,遏制流失面积增加。
2、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减少农田和林地的淤积和冲刷。
3、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区域的植被覆盖,保护生态环境。
4、实现水土保持和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二、重点工作内容1、制定水土流失治理的分类和整治标准。
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地形条件和气候特点,将水土流失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整治标准。
同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确定治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
2、改善农田和林地的水土保持设施。
加强农田和林地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包括修建梯田、植树造林、修建沟渠等。
优化水土保持结构,提高农田和林地的抗洪抗旱能力。
3、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估。
建立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定期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加强对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的评估,为后续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
4、加强农田和林地的管理和保护。
加强农田和林地的管理和保护,严禁非法采矿、乱挖乱填乱占土地等行为。
加强农田和林地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土地管理和保护意识。
5、推动水土保持和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加强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农药化肥,减少因农业生产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
同时,引导农民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如轮作、休耕等,促进土壤的健康发展。
三、实施步骤1、建立水土流失整治工作专项小组。
在各级政府组织水土流失整治工作专项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
2、制定水土流失整治工作方案。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水土流失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每个地区的整治目标和整治措施。
3、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水土流失整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水土资源流失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结合安徽省江淮地区农业水土资源流失现状,对农业水土资源流失的危害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了农业水土资源保持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农业水土资源;治理
1概述
农业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广泛,是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
农业水土资源的流失,不仅对流失流域局部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影响严重,而且对流域范围外的整个水土资源具有显著的影响;是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甚至破坏的重要因素[1]。
以安徽省江淮地区为例,该区域以山地和丘陵地形为主,降水过程中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水土流失,加上人为因素,近年来生态环境逐渐趋于恶化,极大地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对农业水土资源的流失原因及其治理措施进行研究,对修复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的农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区域内农业水土资源流失现状分析
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位于长江和淮河之间,总面积约3.2万km2,约占全省总土地面积比例37%。
根据2000年安徽省水土流失调查结果,江淮丘陵地区的水土资源流失面积累积约为 3 610km2,超过全省水土资源流失总面积比例的21%。
其中,轻度流失水土面积约2 891km2,占全省轻度流失面积的23%;中度流失水土面积约678km2,占全省比例约18%;强度流失水土面积约36km2,占全省比例约6%;极强度水土流失面积为10.65km2,占全省比例约14%[2]。
可知,安徽江淮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但强度和极强度的水土流失也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
3 农业水土资源流失的危害分析
农业水土资源的流失,是导致生态失衡的首要因素,是导致土地土壤肥力下降,水、土资源逐渐枯竭,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重要原因;若没有科学有效的治理与保持措施,农业水土资源的流失还将会加速发展,尤其是丘陵地区的坡面土壤,对各类侵蚀作用具有相对更强的反应,在水、气、生物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是最容易变化甚至破坏的敏感地区。
1)土壤肥力下降。
从土地资源的利用角度来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坡形耕地。
水土资源的流失,对农业生产最为直接的危害是表现为大量肥沃的表土被冲蚀后,土壤中的大量养分也随之流失,如主要存在于土壤表层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的大量流失,都将使土地肥力日益下降,引起农业生产力的显著下降;2)农业水利设施的破坏。
整个水土
流失的过程,其主要动力来自于水流的带动。
水流将土体泥沙挟带下流,容易引起河道淤塞,水库填淤等现象,严重时甚至引起沟岸崩塌,使区域流域内大量水库的调蓄、泄洪、灌溉等水利功能大幅降低,使得水利项目设施的效益显著降低,试验寿命明显缩短;3)生态环境恶化。
农业水土资源的严重流失,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频繁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甚至局部区域内的生态失调现象。
如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其主要以丘陵岗地为主,丘陵地区面积占该地区总土地面积的80%以上。
近年来,随着区域范围内水土资源流失的逐渐恶化,该地区的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多年平均降水均在900mm~1000mm,加上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极度不平衡,使得在雨季期间流域范围内的河流水量猛增,易形成洪灾;干旱季节大部分河道的径流骤减,枯水期甚至出现水源枯竭的现象,旱灾频繁发生。
4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1)自然因素。
当短时间内降雨集中且强度很大,易使水土大量流失;当区域范围内地形起伏,使水流容易迅速汇集集中,强化了水土剥蚀、冲刷和重力侵蚀等发生的条件,易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另外,部分地区土壤抗蚀能力差,表层土壤薄,也是水土易于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2)人为因素。
在很多山坡丘陵地区种植的人工林地中,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为中、幼林结构组成,由于林草绿化植被的有效覆盖率相对过低,使得地表土壤缺乏必要的保护,加剧了表层土壤的侵蚀和流失;另一方面,修建工程后未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修路、建厂、挖煤、采矿等工程开发过程未实施合理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和水土保持措施;另外,部分农民朋友无节制的开垦坡地,顺坡种植,也较大程度地加剧了水土资源的流失。
5 农业水土资源流失治理
在局部区域范围内,应根据区域范围内水土资源流失的具体现状,以迅速恢复植被覆盖为中心,采取综合治理模式,结合工程防护措施,尽快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1)提高对农业水土流失危害和水土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水土资源的流失,是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甚至破坏的重要因素;充分认识水土资源保持在防治洪涝灾害和流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可有效加强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建设,保持区域范围内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水土资源的保持,就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切实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地带的农业水土资源,有效提高土地(尤其是丘陵山地等)的农业生产力,充分发挥农业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加强完善区域农、林业发展规划。
合理安排各种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的区域布局,实行多种树种综合造林,在有限面积的土地上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对现有森林加强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采伐和补植计划;对新造幼林加强管理,确保栽种的成活率;宜林荒山地等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封、管、抚、造等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对坡度相对较大的现有山坡耕地,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退耕还林、还牧措施,不断扩大山区丘陵地带的有效植被覆盖率;3)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在山区丘陵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应以林为主,做到合理利用土地,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因地制宜地建立“复合式新型农业生产结构”;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在水库、河流等水源
地的上游,应尽量培育水源涵养型树林;在可能发生陷穴、滑坡等灾害的山坡或山地应尽量培育水土保持能力较强的树种;在地质不稳定的沟壑坡地应根据侵蚀沟基础稳定情况,修建相应的土桩、柳桩或竹笼等防护结构,防止水土不断流失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在靠近沟壑边缘部位应尽量种植乔、灌木树种,以有效调节地表径流,阻止水沟扩张;4)综合治理。
农业水土资源的保护,需要农业、林业、水利等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持的长期规划,确定治理重点,明确局部区域范围内的治理目标,在解决好地区规划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做到山、水、田、林、土的综合治理,有效提高农业水土资源的保持效率。
6 结论
水土资源的保持,是农业水土资源发挥优势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农业水土资源的利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地区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益;另一方面,水土资源的保持程度,也较大程度地制约着水资源的利用,水土资源的有效保持,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建春.流域水土流失与生态重建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3.
[2]苏志珠,朱东红,马义娟.晋西沿黄土地区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