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金闲置的原因和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资金闲置的原因和对策
公共资金闲置的原因和对策
今年的中央审计工作报告显示,资金“睡大觉”顽症仍待根治:在扶贫审计抽查的50.13亿元扶贫资金中,8.43亿元闲置超过1年,其中2.6亿元闲置超过2年,最长逾15年;保障房审计也发现,有748个市县结存结转专项资金共计603.55亿元,其中478.6亿元闲置逾1年……
闲置折射出的是公共资金利用率低下,资金政策的运转不灵和执行不力,相关部门的慢作为和不作为。众所周知,资金只有流转和使用,才能不断创造价值,也才能保值增值和发挥效用。如果大量闲置,既增加了资金占用成本,也面临着自然贬值的风险,同时也影响了国家宏观政策措施的落实效果,损害了群众利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规模的资金闲置?就连扶贫资金、保障房资金这些“保命钱”、“救急钱”也会“趴窝”?其原因无非在四个方面:
一是决策失误。一些地方、部门在专项资金项目立项上缺乏科学决策意识,一味地贪大求洋,不顾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不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拍脑袋决策,关门搞规划,以领导意图代替专家论证。结果事与愿违,争取来的项目不是无法执行,就是因配套资金无法落实或者资金超过项目执行实际需要而大量闲置于财政、项目主管部门。在其他资金上,由于预算安排的不科学、不完整,对有些资金的用途不明确、不细化、不具体,也是造成资金闲置的重要原因。
二是执行不力。有些资金和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的执行力度不够,重立项轻执行,重分配轻管理,重上马轻推进,导致项目不能按计划进展,项目完工后未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导致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项目而闲置.
三是私欲作宠。不排除有些单位利用闲置资产、资金管理上的漏洞,化专款为经费,化公共资产为小团体“蛋糕”,甚至化公为私,从中渔利的问题。还有的地方、部门在项目申报环节,就存在弄虚作假,故意多报、虚报、重报问题,意图多争取资金。但资金争取后又因为没有具体项目而用不出去,只好趴在账上。
四是机制欠缺。如何加强闲置资金的管理,如何对造成大量资金闲置的行为进行问责等等,都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办法。以致有些地方没有及时将资金结余纳入下年度计划和预算,造成资金长期沉淀。
解决资金闲置问题,必须对症下药:
一是把好立项和预算关。加强对项目的立项管理,实行部门协作、专家论证、民意筛选,增强立项决策的科学性,确保项目符合群众需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项目
资金上也应按照全面考虑、事实求是,按照需要多少申报多少的原则进行,并严格审核把关,避免多报、重报、虚报。同时,要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预算,明确各项资金的用途、执行进度。
二是把好执行关。对已批复执行的项目和预算,项目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要跟踪监督,督促项目按计划按要求推进,资金按进度拨付。对于已完工项目应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对不合要求的项目及时督促整改到位,并办理决算;财政部门对其他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也应加强监督,及时督办提醒,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三是把好闲置资金处理关。要将资金结余纳入下年度预算管理或由财政部门收回统筹安排、整合使用,禁止有关单位自行管理或利用闲置资金获利。
四是改革和完善制度机制。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从制度上预防和减少资金闲置问题。比如,实行项目执行绩效考评和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对资金闲置过多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制度等。强化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主动作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