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与赤壁怀古的区别

合集下载

《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之处

《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之处

《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之处作者:徐琨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代表作,也是千百年来人们经久传诵的名篇。

这两篇作品写作的背景一致,都是以赤壁为题,但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两部作品的不同。

关键词:《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同《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代表作,也是千百年来人们经久传诵的名篇。

这两篇作品写作的背景一致,都是以赤壁为题,但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两部作品的不同。

首先是感情的旷达与无奈。

《前赤壁赋》中苏轼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紧紧围绕“乐——悲——乐”,贯穿全篇。

可以看出作者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快乐到苦闷,再由苦闷到解脱的发展过程。

开篇首先描述月夜泛舟:明月、秋水、凉风,心情怡然自得;但作者马上转笔一变,借“客人”之悲表达自己的感情。

悲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触景生情,赤壁一带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多少英雄豪杰,随着岁月流逝,已经不在。

二人生须臾,和浩瀚的历史比较起来,如沧海一粟,一种虚无的情绪油然而生。

三抱负无以实现,一心忠于朝廷却落得贬谪的结局,一心想建功立业,却无机会。

渴望能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摆脱困境,但终究不得。

最后诗人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经过一番哲学思辨,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

由悲而喜,开怀畅饮。

通篇可以看出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显得深沉蕴藉,却缺少了豪放的味道。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浓墨重彩刻画了周瑜的意气风发、年轻有为及婚姻生活的美满舒适,暗中与诗人此时的失意形成鲜明对比。

“周郎赤壁”几个字写出了诗人的羡慕之情。

事业周瑜因赤壁之战名扬天下,而作者半生颠簸,命运坎坷;先是不支持变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旋即又遭贬谪。

【对比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赋》群文阅读 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

【对比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赋》群文阅读 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
一样赤壁别样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群文阅读
感悟自然山水
品读《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思考: 这两篇词赋中描绘赤壁意境的共同点是什么?
·
——
拍岸Βιβλιοθήκη ,乱《 念 奴卷石 起穿

赤 壁
千空 堆,
怀 古
雪惊
》 。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 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 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谢谢
1.苏轼为何如此崇拜周瑜? 2.写曹操的文韬武略,极尽赞扬之情,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苏轼则是一个把儒家用世之志意与道家旷观之 精神,做了一个极圆满之融合,虽在困穷斥逐之中, 也未尝迷失仿徨,而终于完成了一己的人生之目标 与持守的成功的人物。
——叶嘉莹《论苏轼词》
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林语堂著《苏东坡传》 、余秋雨著《苏东 坡突围》。
——《赤壁赋》
聆听历史回音
同一赤壁,苏轼联想到的人物是谁? 人物有何特点?
遥想公瑾当年,小 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 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 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在哉?
——《赤壁赋》
品味生命诗意

《赤壁怀古与赤壁赋之比较》

《赤壁怀古与赤壁赋之比较》
5
景物的比较 一词一赋都写赤壁景色, 但景物色调不同
词大笔似椽,浓墨似泼, 赋的描写则优美自然。
6
景物的比较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笔似椽,浓墨似泼,观 景摹物,气势宏大,雄奇 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 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 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 渲染衬托作用。
7
景物的比较
《赤壁赋》景色描写得
空明柔美,以此反衬出了 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 的心境。
8
人物的比较
一词一赋都写有关赤壁的历 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
9
人物的比较 《念奴娇·赤壁怀古》
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 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 通过从不角度的描写,写 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 若定的儒将风范和过人的 胆识和才智。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物的比较
《赤壁赋》缅怀的是被
周瑜打败的曹操,拥有百 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 曹操,一样“困于周郎”, 一样被“浪淘尽”,由败 者引发已悲。
11
Thanks.
赤壁怀古与赤壁赋之比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课第3节
CONTENTS
1. 一词一赋 2. 景物的比较 3. 人物的比较
一词一赋
3
一词一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词
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 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 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 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4
一词一赋
《赤壁赋》为赋
是一种有韵的文体, 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 兼有诗歌,散文的特点, 可以咏物写志抒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的艺术特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的艺术特色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引导语: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的艺术特色有何异同?我们通过下文来学习了解。

一.叙事、写景、抒情与说理的有机融合《赤壁怀古》这首词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赤壁之战)和古代英雄人物(周瑜)写入词中。

联想到九百年前那奠定了三分局面的赤壁之战,联想到那场战争中一个个卓异不凡的风流人物,但眼前所见惟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千百年来依然故我的壮丽风光,那些历史人物却“而今安在哉”了。

使人产生了人生之短暂和宇宙自然之永恒之感。

在对壮丽江山的咏叹中,依然隐含着人生的悲慨。

“使人们感到赤壁江山的景物描写有着味之不尽的意蕴”,作者尽情咏叹赤壁江山的永恒壮美,愈发反衬了他所感到的人生的悲哀。

作者愈是渲染历史人物的伟大、崇高,愈是在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隐衷。

其次,作者用瑰奇险峻而又秀美流畅的语句叙事、写景、抒情和说理,音调高亢,意味隽永,韵味无穷,使语言形式很好地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

胡仔在他的《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此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俞文豹也在他的《吹剑录》中说此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是不无道理的。

《前赤壁赋》在艺术上,则同样也把叙事、写景、抒情与说理四者紧密结合再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情理相生的效果,“创造了一种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含寓着人生哲理的独特的艺术境界。

江山明月这种客观的物境,与作者充满矛盾而力求排解的主观的心境相融合,而又完全切合于夜野赤壁的特定情景”,写景之笔,把徐来的清风、明净的秋水、窈窕的明月,以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导演的赤壁之战的雄奇景象,刻画的惟妙惟肖,引人入胜,而抒情之笔,则先以“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寄兴于悠远的思念,理想的追求。

赋中所设的主客问答,其实表现的都是作者的思想。

“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陪衬下,客人提出的问题,正是作者对理想人生有所追求而不得苦闷忧伤的表现”。

解读《念奴娇middot;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的月意象

解读《念奴娇middot;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的月意象

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的月意象《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中学课本,这两篇(首)作品,同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都重视通过捕捉意象,通过音声色彩的组合,来传达自己的主观感受,特别是“月意象”的存在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诗文的内容。

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是一个常见意象,一直受到文人们的喜爱,有着深层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文人借助它,塑造了许多纯美的形象,营造了许多凄美的意境,因为月阴晴圆缺的改变,能引发人们对时间短暂与永恒的思考,有着虚幻与存在的相互对照,所以月亮给了中国文人无数的感伤、无数的慰藉,也给中国文学增添了无限的色彩、无限的光辉。

在情感寄托方面,月亮已由客观的景物化为人类情感的潜藏意识,创作主体往往以象征、移情等手法,将自我感情倾注到月亮意象上,主客体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赤壁赋》中,苏轼就是运用对月的独特深思,把世间万物的生生不息与时光的快速流逝融入其中,在面对人生的顿挫与磨炼后,月的形象、角度、色彩的种种变异,成了苏轼抒发人生哲理的代表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几经重辟”,惨遭折磨。

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1082年壬戌(神宗元丰五年),苏轼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后赤壁赋》。

苏轼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谪居此地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送沈逵赴广南》)。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之比较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之比较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之比较作者:王仟来源:《甘肃教育》2007年第18期〔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比较〔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B)—0023—01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已经两年了。

这时他站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

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乘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这两篇作品同为苏子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之作,但两相比较,描写的角度有所变化,表达的心境与思想感情也就有所不同。

那么,苏轼在两篇作品中究竟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和对人生的态度呢?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

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政治上的失意,却未使他对生活失去信心。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

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与失意文人的作品截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

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广阔胸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仅写出了长江一泻千里的非凡气势,而且将自古以来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概括了进来。

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遗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郎,是词人景仰的英雄,但这里只是先埋伏一笔,接着就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面对如此江山,他想到了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江山依旧,英雄已故,多少豪杰已成过去,作者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

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不禁内心激荡,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下片英雄的形象变得鲜明。

一开始就写“小乔初嫁了”,这一笔似乎显得突兀,却有词人的深意在此:一是说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年纪很轻;二是以美女衬英雄,更足以表现他当时的春风得意;更为重要的是周瑜与孙权外托君臣,内在葭莩,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之比较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之比较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之比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和《赤壁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虽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即1082年,同以赤壁为题,都写了赤壁景色,都缅怀了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但仔细比较,会发现这一词一赋有很大不同。

一、都写了赤壁景色。

但景物色调迥然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描写了雄奇壮丽的赤壁之景。

开头先即地写景,从壮阔的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

接着集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雄奇壮丽:仰视,“乱石穿空”,用“乱”“穿”写山高石峻,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动感极强;俯视,“惊涛拍岸”,用“惊”“拍”写惊涛骇浪声若惊雷,势若奔马;由远而近,“卷起千堆雪”,用“卷”和“雪”写出浪花层层叠叠席卷而来的气势和颜色。

这三个句子从不同角度又诉诸不同感官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把如画江山描写得那样雄奇壮丽、震撼人心,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赤壁赋》则描写了空明柔美的赤壁秋江月夜。

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不同的是,本文写景相对分散。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简短两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作者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二字,不只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而且写出被召唤出来的月亮对于游人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际上是作者对于冰清玉洁的月亮的无限愉悦;在皎洁的月光辉映之下,秋江的夜色便历历在目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那茫茫的雾气、茫茫的江水、茫茫的夜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显得浩瀚无边,浑然一片。

游人的心境也随之开阔,无拘无束,因而不由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的区别作文

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的区别作文

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的区别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三首非常著名的古诗,它们都是在描写同一个地方——赤壁。

可是虽然讲的是同一个地方,这三首诗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哦!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首诗——《赤壁赋》。

这是东汉时期大文豪曹操写的一首长诗。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打败了东吴国的军队,就在战胜的兴高采烃之际,他亲自到了赤壁这个地方,被它那壮丽雄伟的山水风光所吸引和震撼,于是就创作了这首赞美赤壁山河的诗歌。

曹操在诗里写道,赤壁的山峰高耸入云,绵延数十里;江水汹涌澎湃,浪花飞溅;整个景色壮观无比,令人敬畏。

他还描写了当地动植物的情景,比如说青翠的松树、婆娑的竹林、善于捕猎的雄鹰等等。

总之就是一幅幅生动明快的赤壁山水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了。

不过,尽管这首诗词写景很到位,可是曹操当时还是一肚子兵家思想呢。

他在诗里把赤壁比作一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认为控制了赤壁就等于控制了整个江山。

所以这首诗看起来赞美自然,实际上也透露出了一股浓浓的曹魏征战的气息。

再说第二首《后赤壁赋》,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所作。

他年少成名,也很喜欢到赤壁这种胜景中游览。

和父亲不同的是,曹丕在诗里把更多的笔墨花在描写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感上。

比如他写道自己坐在扁舟上远望,只见"皓腾薄耀,云烟罥阁"——这就是说赤壁上空云雾缭绕、景色朦胧美妙。

他还提到自己在茫茫河面放眼遥望,只见"妒家洲渚,怅予徘徊"——没等他多想,船就已经离开那些小岛渚了,心中顿生惆怅。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和曹操相比,曹丕的这首诗更多地写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怀,而不单单是在单纯地描绘赤壁的山川景物了。

最后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赤壁怀古》。

和前面两首诗不一样,这首诗并非亲临赤壁时所写,而是杜牧在家中回忆起那里的情景时怀着一种"古人"的心情写下的。

杜牧首先追忆了当年曹操曹丕在赤壁时的情形,接着就把目光转向了自己当下的心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比较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比较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比较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两者均以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充分表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以及对历史事件和自然景观的敏锐感受。

两篇作品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对于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进行的思想和文学上的回想与纪念。

然而,两者的不同点则在于形式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也因此各有千秋。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唐代大诗人杜牧所作,全篇首尾呼应,语言流畅优美,感情真挚。

“千里走单骑,闻蜀汉江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前四句使用了叠句的结构方式,表达了诗人跨越沧海、穿越历史,来到三国时期,观赏赤壁之战所见所闻,从而唤起了读者的联想和感慨。

接下来两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则表现了“时代精神”的特质,使得整篇诗歌在历史和文化意义上更加深厚。

此外,诗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非常真实,比如“黄鹤楼南青山”,“明月楼前应顾眉,万里寒光生积水”,“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这些都成功地表现出赤壁而行时的历史场景,不仅真实感十足,又有自己的文学特色,激起读者对古代文化的探索和思考。

《赤壁赋》是东汉时期文学家曹操的敌军周瑜之子周郎眼中的《赤壁之战》的一篇长篇辞赋。

全篇以“临江仙·滕王阁序”为开端,叙述了曹操南征北战、威震天下的辉煌历程。

接下来,文章叙述了周瑜、诸葛亮等人参与的赤壁战役,以及该战役中的历史变故和兵力布局。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些描写激动人心的场面,可以让读者体验到当时战役的激烈和紧张。

文章无疑在历史和艺术上表现出了曹操和周郎的高超才华,言辞激昂,恰到好处。

总体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佳作,都将历史当事和人物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并引领着读者进入古代文化的探究之旅。

《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名句

《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名句

一、《赤壁赋》《赤壁赋》是东晋文学家曹操所作的一篇赋文,描写了赤壁之战的情景,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感慨和对友人刘备的思念之情。

其中的名句有“临江仙醉白蛇,乘风剑阁鸣琴”“眼波横,鬓云欲度”“破空兮截流飙,击凌兮有余花”等。

二、《后赤壁赋》《后赤壁赋》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所作的一篇赋文,续写了曹操《赤壁赋》中未尽的情节,增加了作者自己的感慨和想象。

其中的名句有“谪居兮烦早蝉,从事兮邮舍旁。

”“震泽兮含愁,激精兮龙烬高”“寿阳兮恩雨,竹质兮游丝乔”等。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描写了赤壁之战后兵戈悲鸣,江山更替的情景,借赤壁之战怀古追怀。

其中的名句有“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赤日炎炎,江水东流,光影中那一舟一笛”“急雨初歇,帘幕飘飘,恨别鸳鸯”等。

以上三篇名篇分别表现了不同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赤壁之战和赤壁之景的感怀和咏叹,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这些名句不仅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由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前往攻打刘备和孙权的联军。

而刘备和孙权联合以火攻之计,最终成功击败曹操,赤壁之战成为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之一。

曹操《赤壁赋》向读者展现了赤壁之战的壮观景象,通过丰富的语言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战争场面的独特感悟。

而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则在《后赤壁赋》中续写了曹操《赤壁赋》中未尽的情节,增加了自己的感慨和想象,以此来丰富赤壁之战的文学意义。

以《赤壁怀古》为题目的苏轼词在对赤壁景观的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之情,对战争的悲悯之情,对江山变迁的感慨之情。

在这三篇名篇中,可以看到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表达,既有对战争的赞美与讴歌,也有对战争的悲悯和反思。

这些名篇以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丰富的文学价值,一直为后人所传颂和赞美。

前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

赤壁赋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

这个时期,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

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

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另有同名书法作品《赤壁赋》。

前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前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比较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中学或中师课本,也是学习中文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篇目。

这两篇(首)作品,同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然而细细品味这两篇(首)作品,会发现它们同中存异。

前后《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后,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所写。

两文意境高远,文采斐然,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写景、抒情、言理三者水乳交融,堪称千古绝唱。

《前赤壁赋》描绘了赤壁秋夜清幽旷渺的优美景色及夜月泛舟的飘逸兴致,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发表对宇宙人生的见解,特别是通过对明月与江水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了开朗的胸襟和达观的生活态度。

《后赤壁赋》描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江岸及其寥落幽峭的气氛,写出了独自登高引起的悲戚心情,最后以白鹤道士的虚幻梦境作结,于空灵奇幻中寄托超尘绝俗之想,笔调迷离惝恍,逗人遐思。

下面就两文的一些特点作比较分析。

一、两文的相似点1、文章体制上相同。

前后《赤壁赋》都属于赋体,而且都采用了“以文为赋”的形式,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趣。

苏轼用散文笔法纵横自如地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他那汪洋恣肆、雄伟奇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其丰富的想象之下更显出特殊新奇的意味。

2、蕴含的情感一致。

两篇赋都以游乐为主题,一游后再游,都能归结到享受江山美景的乐趣,表现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

虽然不能排除作者的这种超脱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慰藉和排遣,在超逸的背后和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伤,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两文写游玩之乐,际遇之悲,解脱之情,字里行间都跳跃着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身影。

“只用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感觉道出,同时把人在这个红尘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丰厚的赐与表明。

赤壁赋与赤壁怀古的区别

赤壁赋与赤壁怀古的区别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比较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中学‎或中师课本‎,也是学习中‎文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篇‎目。

这两篇(首)作品,同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然而细细品‎味这两篇(首)作品,会发现它们‎同中存异。

1 都写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

开头一句“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

场面宏大,气势奔放。

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

先写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仰视所见;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声若惊雷,势若奔马——俯视所睹;再写浪花,由远而近,层层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极目远眺。

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关景摹物,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

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

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后即写‎景。

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发‎,吹走恼人的‎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

诗人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

在写了诗人‎和客人饮酒‎咏诗之后,诗人再写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莹透明。

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2 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

这词和赋,不但写了赤‎壁景,并且写了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战而闻名‎,赤壁之战战‎场上敌对双‎方的主帅是‎周瑜和曹操‎。

浅析《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的思想情感

浅析《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的思想情感

浅析《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的思想情感•相关推荐浅析《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的思想情感摘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同时期所写《前赤壁赋》一样,作于苏轼一生最困难的时期之一——黄州编管期间。

1079年,他因所作诗文语涉“谤讪”,被逮下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

这对苏轼是个沉重的打击。

他在贵州所作的诗中,曾经痛楚地描写过此时的困苦心情:“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送沈逵赴广南》)。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这也使得二者在思想情感上具有了共通之处。

关键词:赤壁怀古前赤壁赋思想情感一、感情基调都是抑郁哀怨而悲壮的首先,《赤壁怀古》词的上阙,对赤壁江山进行了一番脍炙人口的描绘,刻画了一幅雄伟壮丽的长江胜景图。

这段自然景物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赤壁江山的瑰丽图景,而作者浓厚的主观色彩的融入更深深地打动了人们。

“但如果(简单)认为这些描写表现作者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并进而认定体现了他乐观的心情,这就失之于肤浅了。

”[1]作者在赤壁形象的刻画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十分丰富而复杂的。

词一开篇就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立刻使我们感到一种强烈而深沉的悲慨。

词的开端其实已经定下了全篇的基调。

而《前赤壁赋》的开头则与《赤壁怀古》相类似,都是在“乐景”下寄予深沉的哀思。

从开头到“望美人兮天一方”,是先写其“乐”。

这种“乐”既是“苦中作乐”,也表现了作为士大夫文人所怀的怡情山水之雅趣。

一曲“望美人兮天一方”未终,便又由感怀“美人不见”的失望心情而进一步引出对整个人生的哀思来。

下文即进入“乐极生悲”由乐变悲的第二层心境。

接下来从“客有吹洞箫者”到“而今安在哉”这一大段真正的重心却在于末一句“而今安在哉”。

虽然“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的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大志”,[2]然而更多的则是英雄豪杰同归于“虚”的忧思情绪。

苏轼的赤壁赋与赤壁怀古

苏轼的赤壁赋与赤壁怀古

苏轼的《赤壁怀古》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1082年秋、冬写下《前》和《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比较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中学或中师课本,也是学习中文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篇目。

这两篇(首)作品,同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然而细细品味这两篇(首)作品,会发现它们同中存异。

1 都写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集中写景。

开头一句“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

场面宏大,气势奔放。

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

先写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仰视所见;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声若惊雷,势若奔马——俯视所睹;再写浪花,由远而近,层层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极目远眺。

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关景摹物,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

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

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后即写景。

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发,吹走恼人的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

诗人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

在写了诗人和客人饮酒咏诗之后,诗人再写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雾浮起在宽阔的江面上,在皎洁的秋月照射下,江面水天相接,晶莹透明。

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2 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

这词和赋,不但写了赤壁景,并且写了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赤壁以赤壁之战而闻名,赤壁之战战场上敌对双方的主帅是周瑜和曹操。

周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国鼎立之势。

赤壁之战,周瑜功成名就,英名远播;盖世英雄曹操遭到其一生中最大的失败。

词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

诗人写周瑜,可谓是极尽赞美之能事。

先从侧面描写,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衬英雄,英雄美人,风韵无限;次写肖像,姿态威武,英俊奋发,风采动人;最后写风度,面对强敌,谈笑自若,胸有雄兵,稳操胜券。

诗人通过从不角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和过人的胆识和才智。

诗人以浓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战中胜利的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

正如古人云“词是赤壁,心实为已发。

周瑜是宾,自己是主,寓主于宾”。

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

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破荆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军队之多,气势之大,水军船队首尾相接千里,军旗遮蔽了天空;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面对长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这实在是一个盖世的英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来否定虚化。

是啊!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

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感慨,由败者引发已悲,用得恰到好处。

诗人同怀赤壁的历史人物,却胜负不同,成败各异但又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3 都抒怀,感情基调又各不相同。

词中,诗人倾笔于周瑜,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盛赞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

诗人自比古代英雄,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和怅惋。

诗人半生颠簸,命运坎坷;先是不支持变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旋即又遭贬谪。

诚及“报国欲死无战场”。

故诗人“早生华发”,而“人生如梦”,一声长长的喟叹,即可见其深深的痛惋和颓唐。

但是,诗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奋历有当世志”,尽管身处逆境,岁月蹉跎,有志难伸,“人生如梦”这种虚无的佛老思想仅仅是一闪念,“一尊还酹江月”。

诗人以酒祭月,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现了自己壮心未泯,夙志犹存,诗人内心虽有苦闷傍徨,但是思想还是乐观旷达、昂扬向上的,所以该词词风气势磅礴,雄壮豪放。

清代文人评苏轼词曰:“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

”该词可算代表作。

赋中,苏轼充分利用赋重铺排的特点,思想感情发展过程一波三折。

诗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赏明月秋水,心情恬淡闲适,怡然自得;但因听萧声,怀古人,羡水月而悲;最后诗人通过一番哲学思辩,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

思想得到升华,由悲而喜,开怀畅饮。

赋亦写作者被贬谪放逐,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思想,但和词相比,它没有词的雄壮豪放,而是显得深沉蕴藉。

不管是词和赋,诗人都写了他被贬后有志难伸的苦闷,但最终都得以解脱,这也充分体现了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

对于两篇(首)具有相同背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写的作品,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合起来学,注意比较其异同,我们将学得更深更透,对我们的学习将大有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