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赤壁赋的异同讲课稿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速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进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赤壁赋的优秀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赤壁赋》说课稿优秀10篇
《赤壁赋》说课稿优秀10篇篇一:《赤壁赋》说课稿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理解文中体现出的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体会课文情、景、理交融的特点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人称他的这幅作品是“天下第一行书”,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祭侄文稿》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我们今天要接触的这位文学大家苏东坡他一样是一位大书法家,他的《寒食帖》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今天我们就要回溯到千年之前,回溯到黄州赤壁的那一个月夜,去走近这位宋代的大文豪。
二、“赋”的知识。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他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这个赋就是最早的“骚体赋”。
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汉代也是“赋”这一问题最兴盛的时期,这时的赋多用于歌功颂德,排比铺张因此被称为“大赋”,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鹏鸟赋》、张衡的《二京赋》。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由于这种歌功颂德的作品出现久了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因此就出现了抒情小赋如三国是曹植的《洛神赋》。
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骈赋、律赋,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并且讲究声律、江淹的《别赋》、向秀《思旧赋》就是其中的代表。
赋发展到唐代,在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影响下。
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于是“文赋”出现了。
文赋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运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赤壁赋》就是一篇文赋。
三、作者了解。
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明确了要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应该结合作者的生命体验。
前后赤壁赋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前后赤壁赋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尊敬的读者:在如今高度竞争的教育环境中,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我设计了一套前后赤壁赋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对前后赤壁赋的对比阅读,促使学生提高对于唐宋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一、背景介绍前后赤壁赋,分别出自南朝刘义庆及辛弃疾之手,两篇赋文以写赤壁战役为主题,描述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两篇赋文内容丰富、意境深远、艺术技巧独特,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通过对前后赤壁赋的对比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技巧。
二、阅读目标1. 了解唐宋文学的发展背景和特点;2. 掌握前后赤壁赋的基本内容和文学形式;3. 比较分析前后赤壁赋的异同之处;4. 培养学生对于唐宋文学的欣赏和评判能力。
三、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简要介绍唐宋文学的发展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于唐宋文学的兴趣。
2. 理解前赤壁赋:学生通过阅读前赤壁赋,了解其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赋文中的意蕴。
3. 理解后赤壁赋:学生通过阅读后赤壁赋,了解其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赋文中的个别表达和修饰手法,引导学生对于后赤壁赋的深入理解。
4. 比较阅读:学生进行前后赤壁赋的比较阅读,分析两篇赋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之处。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讨论分享:学生在小组或全班的形式下,分享对于前后赤壁赋的理解和比较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共同点和差异,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6. 作品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对于前后赤壁赋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进行小作文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以前赤壁赋或后赤壁赋为基础,进行文学续写或合并创作。
7.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和作品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唐宋文学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通过比较阅读前后赤壁赋,学生能够提高对于唐宋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对比前后赤壁赋
对比前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两篇赋都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友情和爱情的领悟和感悟。
下面对两篇赋进行对比分析。
一、主题和情感表达《前赤壁赋》主题明确,以赤壁之战为契机,通过对壮士们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坚定意志、豪情壮志和品格高尚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赋文情感高昂,气势磅礴,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激烈与壮烈,表现出汉臣并肩作战,驱敌于千里之外的大无畏精神。
而《后赤壁赋》则以赤壁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友情爱情的深刻认识。
赋文情感细腻,含蓄深沉,作者通过缅怀已逝的友人,写出了知音难寻,珍惜友情和爱情的深情感受,并把这种情感寄托于自然,寄托于大地、山水、空气和风雨。
二、艺术手法和形象描绘《前赤壁赋》以雄浑豪迈的语言,生动丰富的修辞以及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大无畏的精神,赋文形象鲜明,气势恢宏。
几处夸张的修辞手法,如“羽檄系三峡,烽火绕九江”,“壮士神妙,或可列传”等,增强了赋文的讽刺效果。
同时,杜甫也在描写这些英勇的将士时通过抒发对死亡和消逝的淋漓认识表达出对生命与时光的深刻思索。
相比之下,《后赤壁赋》以幽远悠远的意境,细腻婉约的语言和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方式,表现了作者缅怀故友、思考人生、感悟自然的心路历程。
赋文表现了一种真挚的情感,通篇富有音律感和节律感。
饱含深情的描摹自然的美,如“寒猨饮泉,夜猿啼岸”,“龙虾垂石,鳖鼍搏泉”,“飞湍瀑流争喧豗”等,让人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美。
三、文化传承和价值取向《前赤壁赋》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对英雄壮士及其战场精神的赞美和推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民族精神”的主题。
赋文中的壮士形象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以此表达了中华民族强大、伟大的精神。
《后赤壁赋》的价值取向则更加重视情感和人文关怀,表现出作者对人际关系、家园情结、自由自在的生命态度的思考。
赋文通过咏叹自然风光,抒发对友情、爱情、人生的感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
前后赤壁赋的比较
前后赤壁赋的比较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是苏轼在“乌台诗案”结束不久之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所作的两篇赋文,它们被后人称其为姊妹篇。
可是这两篇赋文虽然是出自苏轼同一人,描写同一建筑——赤壁,但是它们依然存在着异同之处。
下面就《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不同点作简要分析:
一、两篇赋创作的时间和地点不同:
《前赤壁赋》创作于元丰五年七月为初秋时节,写的是江上夜景,而《后赤壁赋》创作于随后的十月即孟冬再游赤壁,主要描写的是江岸上的活动。
二、两篇赋所描写景象不同:
两篇赋的文体都是游记散文,描写的内容虽然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但是描写的景象却是各不相同,《前赤壁赋》描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后赤壁赋》写的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描写了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不同的景象。
三、两篇幅的主旨不同:
《前赤壁赋》作者是阐明哲理、发表议论为主,借题发挥,借景立论的独特风貌贯穿于字里行间,作者通过“月”、“水”这两个中国传统意象,写出了“变”与“不变”、“一瞬”与“永恒”的关系,充满了哲理意味,是一篇谈玄说理的赋文;《后赤壁赋》更注重对自然景物和场面的描写与刻画,要抒发的情感、要表达的意绪就在其中,含而不露,欲说不休。
《前》直接明晰,明白晓畅;《后》幽远深邃,意蕴深远。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1一、说教材。
《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不仅描绘自然风物,而且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这也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重点)。
2、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难点)。
3、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总体思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2、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通过质疑、交流的手段达到积累和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
3、教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比较阅读”“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4、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简介背景。
东坡仕宦一生,沉浮一生,漂泊一生。
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
从政治生涯看,黄州是他的谪居之所,是他生命的低谷;而从文学创作看,黄州又是他的“洞天福地”,是生命的巅峰。
最负盛名的“赤壁三咏”就创作于此。
今天让我们走近失意飘泊中的苏东坡,走进他的散文杰作《赤壁赋》。
(二)疏通文句,通读全文。
高一语文《赤壁赋》说课稿
高一语文《赤壁赋》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语文《赤壁赋》说课稿高一语文《赤壁赋》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赤壁赋》说课稿(精选5篇)
《赤壁赋》说课稿(精选5篇)《赤壁赋》说课稿1一、说教材《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个单元的课文不仅描绘了优美的山川风物,而且融情于景,将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志趣融入写景之中。
《赤壁赋》是一篇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__,__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一曲极其哀怨的萧声,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二人讨论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高一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__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
特别是__中关于“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很难弄懂。
该阶段的学生在文言词汇上有一定的积累,但是单独处理__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__。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__生字词,学习文言词汇。
2、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作者和客人的情感变化。
3、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受__阐释的“变化与永恒”的真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主人公情感变化为我的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受__阐释的“变化与永恒”的真理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获取新知识。
赤壁赋说课稿(精选5篇)
赤壁赋说课稿(精选5篇)赤壁赋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赤壁赋说课稿1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后赤壁赋》是一篇骈散结合的经典美文,它是《唐宋散文选读》中第四单元的一篇基本阅读篇目。
如何更好地鉴赏这篇课文,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便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这篇赋句式相对整齐,而诵读是欣赏语言的节奏美,把握情感的最好手段。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由于文章结尾借道士化鹤故事表达的主旨比较隐晦,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设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来看,这篇文章是苏轼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完成的作品。
文章中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
所以,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2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词类活用现象、特殊的文言句式。
(2)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4)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道士化鹤的寓意。
3 教学步骤:两课时二说教法、学法《后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
第一课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讨论学习,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教学原则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密州儋州)这首诗导入课文。
从而让学生理解政治得失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苏轼,更好地理解苏轼的独特人格。
前后赤壁赋的异同
……………………………………………………………最新资料推荐…………………………………………………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异同
相同
1、都写赤壁之景、空间上是一致的。
除了都写赤壁之景,虽然时间上相差几个月,但是两篇文章中都欣赏了月亮。
2、进行的活动相同。
都是让船随波逐流,欣赏月景、水景。
3、同与客游赤壁
不同
1、篇幅《前赤壁赋》长于《后赤壁赋》
前叙述的事情更多,对话的议论更多。
2、偏重不同、详略安排不同《前赤壁赋》更重议论说理《后赤壁赋》更重叙事写景。
《前赤壁赋》讲故事说理一半一半,前半部分交代游赤壁的基本信息,后一半通过与客的谈话讲道理。
《后赤壁赋》则大部分在描写景色,后面则是一段梦。
让主题有些不清楚。
两篇文章情感基调不同
3、《前赤壁赋》比较积极乐观,表达了一种豁达随性的情感,一种在逆境中淡然的人生态度。
《后赤壁赋》则显得有些消沉,到处有一种苦闷孤独之情。
4、转折不同
《前赤壁赋》的转折是作者对客进行劝解的时候,最后客人认同了作者的观点,更佳积极豁达,享受景色。
《后赤壁赋》的转折是在作者独自一人在岸上游览时,“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后来到孤鹤出现,再到和道士的梦,我个人认为是一种逃避,逃避苦闷悲伤的现实,像鹤一样逍遥自在的存在。
5、客的意义不同
都是和客一起乘船游赤壁,《前赤壁赋》中的客和作者进行了深刻的交流,最后改变心意。
《后赤壁赋》中的客并没有什么意义,作者还独自一人在岸上玩。
1 / 11 / 11 / 1。
前后《赤壁赋》之比较
前后《赤壁赋》之比较
• 1.整体内容侧重:前赋重在说理论道,后赋重在记游状 景。 • 前赋重在说理论道:由眼前山水明月之景的永恒,联想 到历史文化名人的物是人非,感慨人生之短暂,之渺小, 继而站在大自然的视角,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阐释了 人与自然的不断变化和永恒不变,从而我忘掉自我,超 脱自我的人生道理,抒发了纵情自然,旷达胸怀的思想 情感。 • 后赋重在记游状景:记游过程详尽、完整 • 游赤壁的出发地,准备,尤其是游览踪迹,通过一系列 动词,摄、上、履、披、踞、登、攀等,很是清晰。画 面流动,变化多姿。比如主客途中所乐、问妻备酒之兴, 携客游赤壁之乐,夜遇孤鹤之惊,梦游道士之惑。 •
• 内容方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后《赤壁赋》之比较
• • 3.主题之异:前赋结尾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 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解了心中的 伤感,较为豁达; • 后赋通过遇一孤鹤戛然长鸣而西,表明了作者 旷达超脱的胸怀,后以梦见道士笑而不答,将 “我”、孤鹤和道士合而为一,同时也表露了作 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 • 。
前后《赤壁赋》之比较
• 2.景物之异:前赋描写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则 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 • 前赋之景则通过高山、碧水、清风、明月之工 笔细描,勾勒出一副朦胧、开阔而又充满诗情的 画面。而江水则呈现出平静、开阔之势,而后赋 之景则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简笔勾勒,然后则 主要写江岸上活动,如通过一系列动词,摄、上、 履、披、踞、登、攀等,表现了江岸山势陡峭险 峻。而江水则呈现出“风起水涌”之势。
前后《赤壁赋》之比较
• • 5.语言风格之异:前赋骈散结合,以骈,为主行 文流畅,富有气势,后赋也以骈散结合,散句较 多,气势不及前赋。 •
《赤壁赋》说课稿(通用11篇)
《赤壁赋》说课稿《赤壁赋》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赤壁赋》说课稿(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赋》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乘《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
这三篇虽都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但作者却都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感情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满于海”。
《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
苏轼曾写过两篇《赤壁赋》,这篇为《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
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
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
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最终表现了豁达开朗的性格。
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了解赋的相关知识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和深刻内涵。
赏析本文“景”、“情”、“理”结合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作者历经磨难仍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3、说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点词句的意义(2)体会景、情、理有机结合的特点(3)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理清本文的线索。
《赤壁赋》说课稿范文3篇
《赤壁赋》说课稿范文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赤壁赋》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赤壁赋》说课稿范文1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
深入的解读是对课文有透彻的理解,也是帮助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因而我们首先要对课文本身进行理解。
一、说教材《赤壁赋》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这篇课文既是一篇游记,又是一篇情景交融优美的赋。
作者用飘逸的文字、豁达的人生态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夜游赤壁的静谧景色,通过与客人交流,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深思和对旷达态度的追求。
二、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的授课点和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处于高一年级,有一定的概括理解能力,在情感类散文上能引起一定共鸣,同时他们已经学过情景交融的文言文,对文言常识有所积累。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理念出发,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中文言字词,如通假字“属”,状语后置句式如“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给文章划分段落,明确每个部分的大意。
2、学生通过诵读法、以读促悟法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自主理解与交流合作相结合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体会本文中情、景、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受文中逝者如斯的哲学理念,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教材、学情的分析还有对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学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有关知识,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作者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运用的妙处,感受作者文笔背后的人生态度和哲学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事倍功半,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文言知识,理顺文意,同时也需要感悟跨时空的人文内涵,在这里我将选择:诵读法、指导阅读、点拨法、圈点勾画法。
赤壁赋说课稿三篇
赤壁赋说课稿三篇赤壁赋说课稿三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赋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和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明一下。
一、说教材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是这篇文章的一个教学重点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的这一要求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1)“以文为赋”——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2)“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3)“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点:(1)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2)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二、说教法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应能够诵读一定量浅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应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这篇课文教学课时设计为两课时三、说学法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基于这一点并根据这一篇文章的特点,设计以下学习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韵律感;2、小组合作,理解文章内容;3、学生自主探究鉴赏,提高审美情趣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关于作者:作者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是黄州、惠州和儋州他曾有诗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苏轼写作赤壁赋正是在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的时候教师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二、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轻重和变化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正读音—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之后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予以纠正,教师予以点评三、根据注解分小组讨论疏通文意之后,学生质疑答疑,教师引导总结,提示重要知识点,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四、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后思考回答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五、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教师板书:以景动人——以情感人——以理警人六、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欣赏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谈谈古人的山水意识(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第二课时本课时围绕上一节课的两个问题展开,以学生发言——讨论——总结,教师适时的引导的形式来进行一、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教师点拨: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二、引申苏轼的山水意识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明确: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的感叹或政治的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山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识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从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笔下,不再是象魏晋诗人那样只是作为哲理思辩或徒供观赏的客体,而融入了苏轼的生活、兴趣、情感当中秋风水月、平畴旷野,极其普通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一种浑化无际、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也随之流淌出来,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三、主客是否为两个人?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明确:主——作为道者的苏轼——(态度)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态度)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四、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教师引导,点拨明确:这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五、结语(1)文章具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六、布置作业(1)将文中的第一节改写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2)比较《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异同五、说教学效果这节课最精彩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第二课时分析“苏轼的山水意识”和“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这两个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并做好引导,让学生充分回答并控制好课堂进程,因势利导,成就课堂六、说板书设计(略)赤壁赋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后赤壁赋》是一篇骈散结合的经典美文,它是《唐宋散文选读》中第四单元的一篇基本阅读篇目。
前后赤壁赋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讲解:分析两篇赋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前后赤壁赋均以赤壁为背景,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但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赋更强调壮志未酬的悲壮之情,后赋则更注重超脱世俗的 豁达态度。
艺术特色:两篇赋文均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情感, 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其中,前赋在结构上更加紧凑,后赋则更加松散自然。
06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 课堂氛围:评价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思考 思维深度: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是否有深度和广度 表达能力: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提交率:统 计学生提交作业 的比例
作业质量:评估 学生作业的完成 质量
教师自我反思和改进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学生反馈是否积极
THANK YOU
汇报人:XXX
前后赤壁赋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添加标题
Part Two
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Part Four
添加标题
Part Five
添加标题
Part Six
添加标题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掌握两篇赋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前赤壁赋》 的创作背景是 苏轼因“乌台 诗案”被贬黄 州后的第三个
春天
《后赤壁赋》 的创作背景是 苏轼贬官之后, 身处穷山恶水
前后赤壁赋比较阅读上课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含蓄地传达出作者企望超脱尘世、逍 遥物外的隐秘心态。 前 对 赋 应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 一笔? 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 “不见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 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 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 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 现。
前赤壁 后赤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 地,仰见明月。 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横江,水光接天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宁静清幽
清冷深幽
感受: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 不可复识矣。(对赤壁之景旧 颜不再的感叹,更是对人生短 促,年华如水的深重的悲叹。)
《念奴娇·赤壁怀古》
儒
运用知识 深入解读苏东坡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江上之清风 山间之明月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佛 道
《念奴娇·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 ……
景色 清风明月交织 乐 露珠水珠辉映 凭虚御风 不知其所止 感受 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赤 壁 赋
抒情
主:饮酒乐甚 客:吹箫和之 主:愀然色变 客:感慨人生
扣舷而歌 其声悲凉 正襟危坐 情绪悲观
悲
议论
主:丢开愁怀 豁达开朗 客:转悲为喜 畅饮酣睡
喜
比较两赋的情感变化
1.在《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脉络是怎样的? 乐——悲——乐(喜) 2、分析体悟《后赤壁赋》的情感变化。
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比较阅读(公开课)
《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比较阅读一、检测复习情况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赤壁赋》,下面我们一起背诵一下!2、导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900多年前赤壁的山水风月引发了宋代著名作家苏轼“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极度自由之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时隔三月之后重游旧地写下的另一篇美文——《后赤壁赋》。
看一看,这一次作者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触!二、《后赤壁赋》翻译1、揣测作者感情,自由诵读课文2、学生范读三节3、学生指正、学生齐读4、分小组讨论、翻译各段句子第一段1、主动翻译,教师指导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
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落了。
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吟诗,互相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叹了一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
但是,到哪里去弄酒呢?”我回家去找妻子商量。
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随时的需要。
”2、教师分析:1、扣住题目来看,主要写重游赤壁前的情况,是谁先主动提出——苏轼(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2、有人同意吗?友人附兴(举网得鱼),更有妇助雅兴(以待不时之需)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于是苏子和友人携酒与鱼欣然成行。
板书:起雅兴而游乐后赤壁赋历幽景而恐悲逢孤鹤而梦悟第二段1、主动翻译,教师指导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
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
山,高高的;月,小小的。
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
经过的时间很短,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再也不认识了。
我提着衣服的下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像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攀上鸷鸟巢后的大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水府,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异同
相同
1、都写赤壁之景、空间上是一致的。
除了都写赤壁之景,虽然时间上相差几个月,但是两篇文章中都欣赏了月亮。
2、进行的活动相同。
都是让船随波逐流,欣赏月景、水景。
3、同与客游赤壁
不同
1、篇幅《前赤壁赋》长于《后赤壁赋》
前叙述的事情更多,对话的议论更多。
2、偏重不同、详略安排不同《前赤壁赋》更重议论说理《后赤壁赋》更重叙事写景。
《前赤壁赋》讲故事说理一半一半,前半部分交代游赤壁的基本信息,后一半通过与客的谈话讲道理。
《后赤壁赋》则大部分在描写景色,后面则是一段梦。
让主题有些不清楚。
两篇文章情感基调不同
3、《前赤壁赋》比较积极乐观,表达了一种豁达随性的情感,一种在逆境中淡然的人生态度。
《后赤壁赋》则显得有些消沉,到处有一种苦闷孤独之情。
4、转折不同
《前赤壁赋》的转折是作者对客进行劝解的时候,最后客人认同了作者的观点,更佳积极豁达,享受景色。
《后赤壁赋》的转折是在作者独自一人在岸上游览时,“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后来到孤鹤出现,再到和道士的梦,我个人认为是一种逃避,逃避苦闷悲伤的现实,像鹤一样逍遥自在的存在。
5、客的意义不同
都是和客一起乘船游赤壁,《前赤壁赋》中的客和作者进行了深刻的交流,最后改变心意。
《后赤壁赋》中的客并没有什么意义,作者还独自一人在岸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