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微生物检测SOP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1 目的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限度的检查。
3 职责质量检定部人员严格按本SOP操作。
4 工作程序4.1 仪器4.1.1 超净工作台4.1.2 微生物检测系统4.2 试剂所用培养基及缓冲液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三部要求进行配制。
玫瑰红钠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4.3 试验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4.4试验前准备试验过程中所有用的器材都应进行灭菌后方可使用;超净工作台使用前需进行紫外灭菌30min。
4.5 试验步骤4.5.1 将样品加入薄膜过滤器的滤杯中4.3.1.3 供试品检查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中和剂或灭活剂,应证明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无影响4.3.1.4 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5~37℃。
4.3.1.5 检验结果以1g、1ml、10g、10ml或10cm2为单位报告。
4.3.2 检验量4.3.2.1 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或cm2)。
4.3.2.2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查量为10g或10ml;化学膜剂为100cm2;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
4.3.3 供试液的制备供试液制备若需用水浴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4.3.3.1液体供试品取供试品10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
油剂可加入适量的无菌聚山梨脂80使供试品分散均匀。
水溶性液体制剂也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4.3.4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4.3.4.1 检查法薄膜过滤法采用薄膜过滤法,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um,直径约为50mm。
选择滤膜材质时应保证供试品及其溶剂不影响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
滤器及滤膜使用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灭菌。
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再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本方法适用于300, 000级的控制区和洁净区域的表面微生物检查。
1 制备培养基
1.1 肉汤琼脂培养基成分(g/L):
蛋白胨 10g
氯化钠 5g
牛肉膏 3g
水适量
琼脂 15~20g
1.2 制法:
取蛋白胨,氯化钠、牛肉膏,加入热水中溶解,调PH值7.4±0.2加入琼脂,煮沸,使溶化,加水补足1000ml。
分装,115℃灭菌30min。
1.3 浇注平板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放冷约40℃左右,在净化台上无菌操作,把融化的培养基约20ml注入90mm的培养皿,稍冷后,盖上平皿盖子,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送培养箱培养。
1.4 验证
1.4.1 细菌培养基需经35±2℃培养48h,证明无菌方可使用。
1.4.2 培养基经接种某一已知菌液,经培养后,应生长良好。
2 用具的灭菌
将棉球(棉签)、镊子等用具,包装好,在121℃±0.5℃高压灭菌30分钟。
物品取出后,勿立即置冷处,以免急速冷却,灭菌物品内蒸汽冷凝,易致染菌,应加温烘干。
3 取样
经培养后的培养皿放在密闭的不锈钢无菌箱送至取样地点用棉签或其它用具擦拭被测物件表面,然后将棉签擦拭面在培养基表面轻轻涂抹几下,迅速盖上平皿盖子,送至培养箱培养。
4 结果判定
取样后的培养皿置培养箱35±2℃培养约48h后,其菌落数应符合标准规定:
标准
区域
300000级
内容
标准平均≤ 15
测定位置关键操作点、墙面、地面记录
1 表面微生物测试检验记录
2 表面微生物测试检验报告单
记录空白样张附后。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一、目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是用于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微生物水平要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操作步骤,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产品,包括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
三、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室工作台面和仪器设备,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并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取样:按照产品的取样标准,从不同批次或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
3. 样品制备:将取样的产品进行样品制备,包括稀释、搅拌和过滤等步骤,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查。
4. 培养: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要求进行培养,并进行恒温培养一定时间。
5. 计数: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结果的记录和确认。
6. 结果判定:将检查结果与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进行比对,根据结果作出是否合格的判定。
7. 结果记录:将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操作步骤、检查结果和判定等信息,并将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微生物检测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和验证。
3. 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所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存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
5. 检查结果应及时报告,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接触平皿法)1.目的建立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测试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本)3.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对洁净区的表面微生物的检测.4.责任质量控制化验员负责实施,QC主管负责监督执行5.内容5。
1洁净区微生物测试点选择表面微生物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其布局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设置:5。
1。
1空调系统验证的结果5.1。
2房间的大小和布局5.1。
3房间的用途5。
1。
4与产品的距离5。
1.5人流物流方向如何布点:对于同一洁净区,每个相同的取样物体在其不同的地方采2个样。
如墙面2个采样点,地面2个采样点,洁净区主要设备2个采样点.注:表面微生物监测的取样点数应依下列因素确定:1。
洁净区(室)的大小;2。
设备、管路等的复杂程度;3。
生产活动的重要性;4.易受污染的部位等.应考虑包含以下部位:每扇门、每个门把手、地板(至少两点)、墙壁(不易被清洁/消毒的部位,至少两点)、公用介质的管路(不易被清洁/消毒部位)、生产设备的关键性部位(如灌装针、易与人员接触的塑料帘膜、胶塞筒、传输带)等。
根据洁净区内设施、设备等表面对产品和洁净室环境的影响程度,通常将表面分为三类:关键表面(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直接接触或暴露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的表面)一般表面(如设备的外表面、墙壁等)和地板,并且分别设定不同的微生物限度要求.表面微生物的每点取样面积宜控制在25cm2左右。
为避免干扰,宜在生产活动结束后取样.5。
2洁净区微生物测试频率和限度5.2。
1日常监控一月一次5。
2。
2接触碟(55mm)50cfu/25cm2 ,警戒40cfu/25cm2 ,纠偏45cfu/25cm2 .5.3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方法(接触平皿法)。
5。
3.1洁净区表面微生物测试必须在动态下监测。
5。
3.2仪器与材料:如使用自制培养基,须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药典制备营养琼脂培养基和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灭菌制备成Rodac(Replicate Organism Detection and Counting)的培养皿,也可在外购买。
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洁净室(区)中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药品在规定洁净级别内进行生产。
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量的测试。
职责:质量管理部、QA检测员内容:1、测试方法:擦拭法2、仪器、设备、培养基2.1培养皿:Φ90mm×15mm 培养皿2.2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2.3生化培养箱:必须定期对生化培养箱进行校验。
2.4自动台式灭菌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3、采样位置和采样点数3.1根据洁净区内设施、设备等表面对产品和洁净室环境的影响程度,通常将表面分为三类:关键表面(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直接接触或暴露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的表面)、一般表面(如设备的外表面、墙壁等)和地板。
3.2表面微生物监测的取样点数依据下列因素确定:3.2.1洁净区(室)的大小;3.2.2设备、管路等的复杂程度;3.2.3生产活动的重要性;3.2.4易受污染的部位。
如关键功能间的门、地面、墙面、生产设备的关键部位等。
3.3不宜每次固定在同一点取样,应在取样点附近的不同位置取样,使测试结果更具代表性。
4、采样量:表面微生物取样面积宜控制在25cm2左右。
5、测试状态及时间:动态测试。
6、测试6.1依据测试区域的取样点数,按照《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制备适量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6.2将灭菌的棉签用灭菌注射用水润湿(棉签容易脱落纤维,故在使用前应先用注射用水预先清洗,以免纤维遗留在取样表面),并将其靠在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水分。
6.3将棉签按在取样物表面上,用力使其稍弯曲,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约25cm2,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
6.4翻转棉签,让棉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
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
6.5擦拭方法如图:6.6擦拭完成后,将棉签放入无菌试管中并密封,检测时,加入15ml灭菌生理盐水,充分振荡混匀,取1ml样液注入到培养平皿中,加入约15ml配置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充分混匀,待培养基凝固。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指对车间环境和产品进行微生物学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指导,包括样品采集、培养方法、检测技术、结果解读和记录等方面。
一、样品采集1.1 采样点选择:根据车间布局和生产工艺,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涵盖不同区域、设备和工序,以确保全面检测车间微生物污染情况。
1.2 采样器具准备:准备无菌的采样器具,如无菌棉签、无菌采样袋等。
在采样前进行灭菌处理,避免样品污染。
1.3 采样操作:在采样前,工作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以防止人员对样品的污染。
根据采样点特点,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如直接接触采样、表面刮取采样等。
采样时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避免样品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二、培养方法2.1 培养基选择: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营养琼脂、大肠杆菌选择性琼脂、霍乱弧菌选择性琼脂等。
2.2 培养条件: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设置适当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气氛等。
培养温度普通为37摄氏度,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3 培养时间: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检测要求,确定培养时间。
普通情况下,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但对于某些微生物,如真菌,可能需要更长的培养时间。
三、检测技术3.1 基本技术:车间微生物检验常用的基本技术包括菌落计数法、涂布法、过滤法等。
根据检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技术进行检测。
3.2 PCR技术:PCR技术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在车间微生物检验中,可以应用PCR技术进行快速筛查和定性分析。
3.3 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结合微生物学和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的实时监测和定量分析。
在车间微生物检验中,可以应用生物传感技术进行实时监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四、结果解读4.1 判断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对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判断。
表面微生物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洁净室(区)中表面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药品在规定洁净级别内进行生产。
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表面、设备以及与产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量的测试。
职责:质量管理部、QA检测员内容:1、测试方法:擦拭法2、仪器、设备、培养基培养皿:Φ90mm×15mm 培养皿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生化培养箱:必须定期对生化培养箱进行校验。
自动台式灭菌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3、采样位置和采样点数根据洁净区内设施、设备等表面对产品和洁净室环境的影响程度,通常将表面分为三类:关键表面(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直接接触或暴露于产品、容器及密封件的表面)、一般表面(如设备的外表面、墙壁等)和地板。
表面微生物监测的取样点数依据下列因素确定:3.2.1洁净区(室)的大小;3.2.2设备、管路等的复杂程度;3.2.3生产活动的重要性;3.2.4易受污染的部位。
如关键功能间的门、地面、墙面、生产设备的关键部位等。
不宜每次固定在同一点取样,应在取样点附近的不同位置取样,使测试结果更具代表性。
4、采样量:表面微生物取样面积宜控制在25cm2左右。
5、测试状态及时间:动态测试。
6、测试依据测试区域的取样点数,按照《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制备适量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将灭菌的棉签用灭菌注射用水润湿(棉签容易脱落纤维,故在使用前应先用注射用水预先清洗,以免纤维遗留在取样表面),并将其靠在瓶上挤压以除去多余的水分。
将棉签按在取样物表面上,用力使其稍弯曲,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约25cm2,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
翻转棉签,让棉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
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
擦拭方法如图:擦拭完成后,将棉签放入无菌试管中并密封,检测时,加入15ml灭菌生理盐水,充分振荡混匀,取1ml样液注入到培养平皿中,加入约15ml配置好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充分混匀,待培养基凝固。
7、培养:取样结束后将平皿复倒置于生化培养箱内35℃培养72小时,并以未采样的营养琼脂平皿作对照皿。
食品接触面微生物验证规程
食品接触面微生物验证规程目的:检测生产用水、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要求以及验证计划。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食品生产过程中对微生物控制的验证活动。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5980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职责:工厂质量部对车间卫生状况进行监控,定期开展微生物验证,并根据检验结果对车间卫生进行管控,必要时,委托化验室抽样检测。
术语与定义食品接触面:指生产过程中与所生产食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工器具、人、水、空气、包材等;或间接接触的门把手、电源开关等。
1.内容1.1.工厂应按照GB 14881等相关国家规定,采取适宜的措施控制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微生物。
1.2.验证内容应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的各个环节(如原材料、人员、生产环境等)及采取的各种措施(如清洗、消毒措施、提高生产车间洁净度要求等)。
1.3.食品接解面微生物控制标准应符合公司SSOP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具体要求见附表1:《食品接触面微生物验证标准》。
1.4.可通过以下环节的检测进行微生物控制效果验证1.4.1.生产用水1.4.1.1.采样时间:生产过程中;1.4.1.2.生产用水取样:选定取样点,打开水阀门,5min后用灭菌的广口瓶取约200mL水样,立即送检。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指对车间环境、设备和产品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能够匡助企业及时发现和控制微生物污染问题,保障产品质量和员工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检验前准备1.1 清洁车间环境车间环境的清洁程度对微生物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检验前,需要确保车间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尽量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
定期清洁车间地面、墙壁和设备表面,使用合适的清洁剂进行消毒。
1.2 准备检验设备和试剂进行微生物检验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设备和试剂,包括培养基、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等。
在检验前,需要检查这些设备和试剂的完好性和有效期,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
同时,要做好试剂的储存和保管工作,避免受潮或者受污染。
1.3 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基础,其制备需要严格按照像关标准和规定进行。
在制备培养基时,要注意消毒操作,避免细菌污染。
同时,要根据检验需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类型和配方,确保能够有效检测出目标微生物。
二、样品采集与处理2.1 样品采集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方法。
常见的样品采集方法包括空气采样、表面刷拭法、冲洗法等。
要注意采样器具的消毒和无菌操作,避免样品污染。
2.2 样品处理与制备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以便于后续的微生物检验。
对于液体样品,可以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获得微生物。
对于固体样品,可以使用稀释液进行稀释,然后进行培养。
同时,要注意样品的保存和标识,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
2.3 样品保存和运输采集到的样品需要及时保存和运输,以保持微生物的活性和可检测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可以选择适当的保存方法,如低温保存、添加保护剂等。
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以及震动和挤压等对样品的不利影响。
三、微生物检验方法3.1 培养方法培养方法是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的营养成份和条件,使细菌能够生长和繁殖。
表面微生物检测SOP
一. 目的:本规程规定了COL洁净区(D级)、ME洁净区(D级)、万古霉素洁净区(C级)、菌种(A级、C级、D级)、QC(A级、C级、D级)、取样车(C级)等(包括五指手套和设备・设施等)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二. 检测依据:中国GMP 、日本药局参考信息、ISO14644、EU-GMP三. 术语:1.静态atrest洁净设施建造完成,生产设备就位,并按客户与供应商议定的条件运行,但无人员在场的状态。
2.动态operational洁净设施按规定方式运行,规定数量的人员按议定方式工作的状态。
四. 测试方法1. 表面微生物测试用培养基:(1)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也可使用市售配制好的培养基):按照使用说明书称取适量培养基于纯化水中,加热溶化后过滤,用PH计调节pH值至适当范围(略高0.2~0.4),保证灭菌后培养基pH值为5.6±0.2,按需要分装,在121±1℃灭菌15分钟,使用前进行培养基性能确认并做空白培养。
(2)大豆酪蛋白消化物琼脂培养基:(也可使用市售配制好的培养基):按照使用说明书称取适量培养基于纯化水中,加热溶化后过滤,用PH计调节pH值至适当范围(略高0.2~0.4),保证灭菌后培养基pH值为7.3±0.2,按需要分装,在121±1℃灭菌15分钟,使用前进行培养基性能确认并做空白培养。
2 培养基平皿的制备将需要灭菌的培养皿置于121±1℃湿热灭菌15分钟,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培养基的注入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尽量注满整个培养基。
待琼脂在室温下凝固后,在双碟上写上所检测位置的编号,将大豆酪蛋白消化物琼脂培养基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天,将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倒置于20℃~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天,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宜在2℃~8℃的环境中存放。
微生物检验SOP
6.7微生物验收标准见附表3。
6.8微生物检测取样计划具体见下表:
6.8.1备注:以上均需按取样计划进行,其中成品、原材料可根据每天检验工作量做适当调整;出现异常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连续取样检测。
6.9附表1:双料及单料管操作说明
6.9.1取样量(稀释后)大于1ml的用双料,小于lml(包括lml)的用单料
6.9.2具体取单料还是双料我一般是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定的,主要包括3类情况:
6.9.2.1产品大肠菌群测定结果要求小于等于300/100ml(g)的时候,稀释10倍的做3管(每管取样1ml);稀释100倍的做3管(每管取样1ml);稀释1000倍的做3管(每管取样1ml)
6.9.2.2产品大肠菌群测定结果要求小于等于30/100ml(g)的时候,稀释10倍的做6管,包括3管双料(每管取样10ml)、3管单料(每管取样1ml);稀释100倍的做3管(每管取样1ml)6.9.2.3产品大肠菌群测定结果要求小于等于3/100ml(g)的时候,原液做6管,包括3管双料(每管取样10ml)、3管单料(每管取样1ml);稀释10倍的做3管(每管取样1ml)
6.9.3实际上,用乳糖胆盐发酵管时,只要“加到培养基里的菌悬液的量”大于1ML,就用双料,其余的(1和1以下)用单料。
这里的菌悬液的量不是指其中原样品的量,而是实际吸取的液体。
6.9.4之所以要用双料和单料是因为从理论上说,加到培养基里的样品的量多,它含大肠菌群的量就多,它们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营养就多,所以要用双料,否则它们会因为营养不良而表现不出他们应该反映的现象。
6.10附表2:稀释度选择及菌落数报告方式
6.11附表3:微生物判定标准。
洁净区人员表面微生物监测SOP
1.目的规范在无菌生产过程中人员卫生监测的操作,确保人员的卫生,降低产品的污染率。
如出现产品大规模染菌,能够对污染原因进行追溯,并消除污染隐患。
2.适用范围无菌生产过程操作室人员表面卫生动态监测操作。
3. 职责3.1. 质量保证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审核、培训、监督。
3.2. 质量副总负责本规程的批准。
3.3. QA人员负责人员表面微生物监测。
4. 定义无5. 引用标准5.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6. 材料6.1. 仪器设备无6.2. 器材、用具55mm接触碟6.3. 其他无7. 流程图无8. 内容8.1.监测标准洁净区人员表面微生物监测。
8.2.监测范围和周期8.2.1.监测范围8.2.1.1.日常更衣监测通常在操作人员退出无菌区前,使用接触碟对操作人员的无菌服和手套进行检查,检查位点包括:手指、手腕、肘部、胸部。
8.2.1.2.人员更衣程序验证得取样位点除了日常更衣监测的位置外,还应增加额外的位点,包括:前额、口罩、腿部。
8.2.2.监测周期8.2.2.1.半成品配制工序:应在每班次操作结束后进行监测。
8.2.2.2.轧盖及灌装工序:需打开隔离罩未通过手套箱进行操作时,需按照《生产人员个人卫生及行为规范SOP》中要求每20分钟对手部消毒后,方可进行无菌操作,操作结束后关闭隔离罩,并对手套进行表面微生物的监测;无菌服应在生产操作结束后进行监测。
8.2.2.3.其他生产工序操作每班次对人员手套进行监测,每季度对人员无菌服进行表面微生物。
生产异常时加测。
8.3.监测方式8.3.1.人员监测取样位点的选择8.3.1.1.日常更衣监测通常在操作人员退出无菌区前,使用接触碟对操作人员的无菌服和手套进行检查,检查位点包括:手指、手腕、肘部、胸部。
8.3.1.2.人员更衣程序验证得取样位点除了日常更衣监测的位置外,还应增加额外的位点,包括:前额、口罩、腿部。
8.3.2.取样8.3.2.1.QA于取样前检查接触碟。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标准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标准SOP一、监测适用范围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区、器官移植病房、ICU, NICU, 专科ICU、血透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门诊、急诊科、母婴同室、供应室、检验科等感染高风险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二、检测时机日常常规检测时可在消毒后采样;重点科室进行物业搬家式大清洁之后一天内进行采样;怀疑医院感染暴发,进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物体表面被污染时,应随机采样。
三、送检时间采样后立即送检,常温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保存于0~4℃的样品,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四、采样方法(一)确定采样面积:被采物体表面积<100cm2时,应取全部表面;被采物体表面积≥100cm2时,采样应取100cm2;门把手等小型物体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全部表面。
(二)采样前准备1、采样用物品准备:灭菌规格板数个,含5ml无菌采样液(生理盐水、0.03mol/L 磷酸盐缓冲液或相应中和剂)的试管、酒精灯,手消毒剂,无菌棉拭子,规范填写的采样申请单等。
若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2、采样人员准备:采样者着装规范,佩戴帽子口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3、采样操作(1)酒精灯外焰烧灼试管口,旋转消毒;(2)取无菌棉拭子蘸取试管中的采样液,注意不要将手指伸入试管中(可适当倾斜试管);(3)用5cm×5cm的灭菌标准规格板放置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同一支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4)酒精灯外焰烧灼采样试管管口,用无菌剪刀减去棉拭子手接触部分后将棉拭子投入试管中;(5)酒精灯外焰烧灼采样试管管口和试管塞后盖上瓶塞;(6)人员洗手或卫生手消毒;(7)样本及时送检。
五、检测方法充分振荡采样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接种空白平皿,将冷却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ml,36±1℃恒温培养箱培养48小时,计数细菌菌落数。
微生物SOP文件
一、简易SOP文件:1。
1、标本接收筛选方案:1.1.1、痰标本:目测:黄色、灰色、血性、铁锈色,浑浊、稠厚,呈现团块状的标本为合格标本;而无色、白色、有黑色小点,清稀,呈现泡沫状,有明显食物渣滓、纸屑灰尘、泥土的为不合格标本.显微镜下筛选:对经过目测筛选的标本须经过显微镜下再次筛选,凡脓细胞〉25/HP且复层鳞状上皮〈10/HP的标本为合格标本,可进入下一步程序;而脓细胞<10/HP或复层鳞状上皮>25/HP的标本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1。
1。
2、尿标本:目测: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杯盖严密者为初步合格;显微镜下筛选:标本经过离心后镜检,凡有较多复层鳞状上皮的,脓细胞较少而细菌数量较多的、或有大量尿结晶析出的均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1.1.3、大便标本: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杯盖严密,无明显灰尘、泥土或纸屑者为合格标本。
1.1。
4、咽拭子标本:须采用显微镜下筛选,凡无脓细胞的标本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而脓细胞>10/HP的为合格标本。
——怀疑为风湿热、猩红热的病人除外.1。
1。
5、血液、骨髓、心包液:凡未接种于血培养瓶中的均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1。
1.6、各种穿刺液:所有标本均采用无菌容器送检或未接种于血培养瓶中,否则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1。
1。
7、脑脊液、生殖道标本: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或直接接种于血培养瓶中,由医护人员(住院病人)或病人家属(门诊病人)当面交送给专业微生物检验人员,经过询问是在30min内,保温保湿条件下运送的方为合格标本,否则应拒收。
1.1。
8、其他标本:必须是采用无菌容器运送的,且在相应规定时间内送检的才是合格标本. 1。
2、标本预处理:1。
2。
1、痰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相关章节,采用先用20ml生理盐水洗涤两次,经过10ml生理盐水稀疏后,用接种钩钩取脓性部分,采用压片法制作痰涂片,再在杯中加入胰蛋白酶消化1-2小时后接种.1。
2。
2、尿标本:WBC〈5/HP的尿标本不用进行培养,因为很少会出现没有细胞渗出的尿路感染.当WBC〉5/HP时,取4 ml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留下200µl混匀后接种,剩余标本涂片干燥后染色;不离心标本用于菌落计数,方法,取5ml生理盐水,加入50µl尿液标本,混匀后取100µl接种,结果×1000为每毫升菌落数。
物体表面监测SOP
一.医务人员手的监测:(一)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二)采样面积及方法: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搽2次(一只手涂搽面积约30平方厘米),并同时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不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三)质控标准:Ⅰ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 cfu/c㎡,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 cfu/c㎡,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消毒合格。
二.物体表面监测:(一)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二)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平方厘米,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平方厘米,取100平方厘米。
(三)采样方法: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100平方厘米,连续采样4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均匀往返涂搽各5次,并随之转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四)质控标准:Ⅰ、Ⅱ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细菌:总数≤10 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Ⅳ类区域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透析室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三.监测频率每月监测一次四.参考文献1.《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上海市医院消毒灭菌实用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COL洁净区(D级)、ME洁净区(D级)、万古霉素洁净区(C级)、菌种(A级、C级、D级)、QC(A级、C级、D级)、取样车(C级)等(包括五指手套和设备・设施等)表面微生物的检测。
二. 检测依据:
中国GMP 、日本药局参考信息、ISO14644、EU-GMP
三. 术语:
1.静态atrest
洁净设施建造完成,生产设备就位,并按客户与供应商议定的条件运行,但无人员在场的状态。
2.动态operational
洁净设施按规定方式运行,规定数量的人员按议定方式工作的状态。
四. 测试方法
1. 表面微生物测试用培养基:
(1)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也可使用市售配制好的培养基):
按照使用说明书称取适量培养基于纯化水中,加热溶化后过滤,用PH计调节pH值至适当范围(略高0.2~0.4),保证灭菌后培养基pH值为5.6±0.2,按需要分装,在121±1℃灭菌15分钟,使用前进行培养基性能确认并做空白培养。
(2)大豆酪蛋白消化物琼脂培养基:(也可使用市售配制好的培养基):
按照使用说明书称取适量培养基于纯化水中,加热溶化后过滤,用PH计调节pH值至适当范围(略高0.2~0.4),保证灭菌后培养基pH值为7.3±0.2,按需要分装,在121±1℃灭菌15分钟,使用前进行培养基性能确认并做空白培养。
2 培养基平皿的制备
将需要灭菌的培养皿置于121±1℃湿热灭菌15分钟,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培养基的注入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尽量注满整个培养基。
待琼脂在室温下凝固后,在双碟上写上所检测位置的编号,将大豆酪蛋白
消化物琼脂培养基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天,将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倒置于20℃~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天,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宜在2℃~8℃的环境中存放。
四. 采样及注意点:
1. 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各区域的表面微生物的检测位置,各单位具体采样位置见附表-1。
另
外,对A、B级区域还要进行五指手套表面微生物的检测,一般为静态采样检测。
2. 表面微生物的采样量在24平方厘米--30平方厘米之间,每点采样1次,两种培养基要
分别在采样点的两侧进行采样,不能在同一位置采样。
采样时间不低于10秒。
对于比较弯曲的面,只按一个用力方向采样。
五指手套检测时将戴上手套的五指同时放入碟中, 双手各采样1次。
3. 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
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应剔除。
4. 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
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的区别,如无法确认可用显微镜鉴别。
5. 表面微生物测试记录见附表-2,测试报告见附表-3。
五. 各房间具体采样位置:
六. 表面微生物测试时控制标准及定期测定频次见下表:
七
依据《环境检测基准书》VXX的规定进行处理。
八. 该规程的修订、废止
本规程的修订、废止由检验分析责任者起草,经品管部QA会签,由品质总责任者批准。
九. 附表
附表-1:表面微生物各单位具体采样位置
文件编号:
附表-2:()洁净区微生物测试标准操作规程·记录
文件编号:
附表-3:()洁净区微生物测试报告
文件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