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案1.DOC

合集下载

教案《解决问题(1)》教案精品人教小学数学六上(最新)

教案《解决问题(1)》教案精品人教小学数学六上(最新)

第4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P37例4,完成教科书P39“练习八”中第1~5题。

▶教学目标1.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会根据关键句列出数量关系式,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问题。

2.经历借助线段图从生活情境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学习习惯,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1.师生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身体内水分所占比重最多,它对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示课件)(1)师:看到这个信息,你能想到哪些数量关系?【学情预设】体重×23=体内的水分的质量,体重×45=体内的水分的质量。

教师及时追问:这里23和45的单位“1”都是“体重”,第一个体重和第二个体重一样吗?【学情预设】不一样,第一个体重是指成人的体重,第二个体重是指儿童的体重。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对话,把例题中的两句话单独抽取出来,意在让学生一边复习巩固分数乘除数量关系,一边初步领会题目的意思,尤其是弄清楚两句话中“体重”的不同所在。

(2)师:小明的体重是35kg,小明体内有多少千克水分?【学情预设】求小明体内的水分的质量就是求35kg的45是多少,列式为35×45=28(kg)。

【教学提示】教师引导学生在说数量关系式时,要找准单位“1”,把数量关系式说完整,说清楚。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确:单位“1”已知,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算得很快,通过数据可以感受到水分在我们身体内的重要性,平时一定要多喝水。

咱们的好朋友小明带来了一道关于体内水分的问题,你能帮他解答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阅读与理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解决问题》.doc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z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解决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材分析】这节课继续认识分数,教学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进一步体会分数的意义,教材呈现了学生“说分数的意义,画图分一分、列式计算”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回顾解题过程,回答问题。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用8个圆片表示出它的丁和% (多媒体课件2)4 4(1)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指名说说是怎样表示的?(并板演)(2)再让学生说出寸和寸的含义。

(同桌互相说说教师指名说)4 42、12个蘑菇的吕是表示把()个蘑菇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4份。

3、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分数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情境导入出示例2:有12名学生在踢窿子,其屮扌是女生,|是男生。

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多媒体课件3)师:从题屮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知道了有12名学生在跳绳,其中三分之一是女生,三分之二是男生,要求的是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师追问:这里的“各”是什么意思呢?生:要分别求出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2。

师:我们已经理解了题FI的意思,那么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题冃屮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分别表示什么呢?请你根据题意画图表示岀这两个分数。

(教师提示把12名学牛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呢?分别取其中的几份呢?)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分析,表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

解决问题教案1

解决问题教案1

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教材P32例11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方法过程目标: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数学问题,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一个家庭的生活开支,今天我也把我家的账本带来了,请同学们帮我看看。

幻灯:(1)张老师一家开支434.7元,平均每个人开支多少元钱?(2)张老师一家开支434.7元,平均每天开支多少元钱?请生分析找出缺少的条件,并补充条件再解答。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思路是很清楚的,那么这节课就在已有的知识基础是继续来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二)教授新课1、师:那怎样把两道题合并为一道题呢?生将练习二小题编为一道题。

板书:张老师一家三口7天共开支434.7元,平均每个人每天开支多少元钱?生读题(师提要求重点词语要重读)。

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几问题。

师:能不能一步算出平均每个人每天开支多少元钱?(不能)既然不能,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请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生回答,师板书。

板书:先算三口人平均每天开支多少元钱?先算7天平均每个人开支多少元钱?434.7÷7=62.1(元)434.7÷3=144.9(元)再算平均每个人每天开支多少元钱?再算平均每个人每天开支多少元钱?62.1÷3=20.7(元)144.9÷7=20.7(元)综合算式:434.7÷7÷3 434.7÷3÷7=62.1÷3 =144.9÷7=20.7(元)=20.7(元)答:平均每个人每天开支20.7元钱.师:对比这两种方法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生回顾解题思路小结: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虽然出发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找到的突破口不同,但都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教案:解决问题(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解决问题(1)”这一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学会用图形和文字表示问题,学会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包括问题是什么,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是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

2. 培养学生用图形和文字表示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学会用图形和文字表示问题,学会通过画图或其他方法分析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拿出一个水果篮子,里面有苹果、橙子、香蕉等水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这个水果篮子里的水果。

2. 讲解问题的基本要素:问题是什么,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是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

3. 例题讲解:老师出示一道例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苹果?”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基本要素,并用图形和文字表示出来。

4. 随堂练习:老师出示几道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

5. 教学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老师讲解如何通过画图分析问题,例如,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等来表示数量关系。

6. 学生自主练习: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并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问题解决的基本要素:1. 问题是什么2. 问题中的关键信息3. 问题需要解决的目标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1. 条形图2. 折线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图形和文字表示出来。

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教案

2024秋季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运用11至20各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运用11至20各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课件(含例题、练习题等)•练习册•生活实例或问题卡片五、教学结构设计1.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11至20各数的认识和数序,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解决问题的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识记与解决问题相关的生字和术语。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11至20各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例题展示,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教学活动•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利用生活实例或问题卡片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拓展探究: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实际问题,鼓励他们运用11至20各数的知识自主解决。

六、板书设计标题:《11——20各数的认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步骤:1. 理解题意,找出已知和未知。

2. 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3. 列式计算,得出结果。

4. 检验答案,确认正确性。

例题展示:- 小明有15个苹果,小红有8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列式:15 + 8 = 23总结:- 运用11至20各数的知识,轻松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用分数、百分数来解决问题的情况?”(如购物打折、分配零食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分数、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行程问题的解法: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列式求解。
举例:小明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求小明行驶的总路程。
(4)几何图形问题的解法: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解决面积、周长等问题。
举例: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教学难点
(1)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难点:找出单位“1”,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建立关系式。
1.抽象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等概念的理解;
2.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题步骤,培养问题解决策略;
3.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4.熟练进行数学运算,提高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5.分析数据,提炼信息,形成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培养数据分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理解题意,找出单位“1”,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建立关系式,求解。
举例:小明有50元,商店打8折出售,小明可以购买多少元的商品?
(2)比和比例问题的解法: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速度、面积等比例问题。
举例: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他们同时到达B地,求甲、乙的速度。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方面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找到单位“1”,建立关系式,而有的学生则在这方面存在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六单元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八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3. 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技巧。

2. 分析实际问题,找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如计算器、算盘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导入: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总结运算方法。

2.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

五、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

2. 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习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材。

2.学生准备练习本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如: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早上你们做了些
什么有趣的事情?
2. 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提出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有
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3.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逐步明白如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4. 实践应用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生活问题,并分组讨论解决方法,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5. 总结反思
通过学生展示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体会,强调解决问
题的重要性。

四、教学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各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
时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或者算出一天中玩耍的时间等等,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5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并应用“问题解决”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能够准确分析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并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辨别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准确提取问题的本质。

2.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1.理解问题:认真阅读问题,确定问题的要求。

2.分析问题:梳理问题中的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

3.解决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检验答案:检查解答的合理性,确保答案正确。

2. 具体问题解决训练例题一:小明买了一本58元的书籍,他付了一张100元的钞票,找了多少钱?例题二:有一辆汽车行驶了320千米,耗油20升,求汽车每行驶10千米的耗油量是多少?四、教学过程1. 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学生课上练习。

2. 具体问题解决训练1.分组进行例题一和例题二的解答练习。

2.师生共同讨论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学中的问题解决展开,通过基本步骤的讲解以及具体问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理解问题要求和分析问题中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课后组织更多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勇于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教案,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最新改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最新改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设计
一、构建情境,阅读理解
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宇排第15”表示什么意思?
“之间”是什么意思?
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二、分析尝试解答问题
1.学生自主尝试
2.反馈交流
生1:数一数
10和15中间有,11、12、13、14这个四个数,所以他们之间有4人。

教师引导:可能部分同学觉得太抽象了,不够直观。

生2:画图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幅图是从头开始数的。

1、2、3、4、5、6、7、8、9,小丽排第10,然后接着数,11、12、13、14,小宇是第15,他们之间有4人。

引导点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可以优化,画图用小圆片代替.
生3;
教师引导:用图形和符号画图比较简单。

画图时是否可以不画小丽前面的人呢?学生发现,由于数数的时候只数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人数,所以可以不画小丽前面的那些人。

集体尝试:
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生:我用的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式每一步在干什么?为什么5需要-1?
三、回顾反思
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这个问题,解决的对不对呢,一块来检查一下吧!
小丽排在第10个,他们之间有4个人,第11、12、13、14,到小宇正好是第15个。

说明我们解决对了。

解决问题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画图是理解题意的好帮手,并且很直观。

数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

数数时,我们既可以从头数,也可以接着数。

四、巩固练习
数学书做一做。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1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1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第1课时》人教版
课程概述
•课时名称:解决问题第1课时
•适用对象:六年级学生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问题的解法与答案之间的关系。

2.发现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学习使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3.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教师简要描述解决问题方面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第二步:讲解
•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分析、解决和验证的过程。

第三步:示范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示范,展示解题思路与方法,鼓励学生在解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第四步:练习
•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总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梳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答,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作业布置
•布置题目,让学生自主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数学问题解决的经典案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准确性。

结语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同时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_1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_1

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小学一年级《解决问题》教案1设计说明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1.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学伊始,先安排一个“摆一摆”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在比较多少时的优越性,从而自觉地接受并掌握这种方法,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样,都要用减法计算。

从而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圆形纸片三角形纸片教学过程⊙游戏导入1.摆一摆,说一说。

师:第一行摆5个圆形纸片,第二行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三角形纸片。

边摆边想: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呢?(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师:我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摆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不用数就看出来了,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吗?预设生:我是一一对应着摆的。

师(演示课件):是这样摆的吗?大家觉得这种摆法怎么样?师: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摆法再摆一摆,摆的三角形纸片要比圆形纸片多4个。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摆的)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摆,能很清楚地发现谁多谁少。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量的多少,体会一一对应方法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21页例6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请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预设生1:同学们在玩套圈游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教案一、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问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巩固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二、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能够独立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引入问题•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并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二课时: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答案。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课堂小结•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入问题、启发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示范引导法:老师示范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解题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问题•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学生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

第二课时: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1.理解问题:学生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要求。

2.分析问题: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

3.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

4.检验答案:学生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第三课时:综合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老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自由讨论解决方法。

2.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向全班展示解答过程。

第四课时:课堂小结1.老师强调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方法。

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引言:解决问题是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找到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一、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是明确定义问题。

学生需要从大量的信息和背景中准确定位问题的核心。

以下是定义问题的步骤:1. 研究背景: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知识,包括相关的概念和关键信息。

2. 确定问题:根据背景知识,学生需要准确定义问题的范围和目标。

他们可以用明确的语言把问题阐述出来。

3. 分析问题:学生需要深入挖掘问题,并识别可能的因素和限制条件。

通过分析问题,他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

二、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需要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学生应该学会有效地收集和整理信息。

以下是一些方法:1. 检索资料: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和其他资源来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他们应该学会筛选可靠的信息源,并注意收集的信息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2. 做调查:学生可以开展调查来收集定量和定性的数据。

他们可以设计问卷、进行访谈或观察来获取信息。

3. 记录观察:学生可以通过记录观察结果来收集信息。

他们可以运用图表、表格或故事性写作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

三、分析信息收集到的信息需要经过分析,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以下是一些分析信息的方法:1. 对比数据: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和对比数据来发现规律和趋势。

他们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可视化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2. 归纳总结:学生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总结和概括。

他们应该寻找共同点和相似之处,并简化复杂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

3. 探究原因:学生需要深入思考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

他们应该寻找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并尝试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四、提出解决方案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多角度思考:学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3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方程、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和方程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四则混合运算和方程解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情况复杂而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对于一些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运用合适的解题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方程、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方程、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2.难点: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和解答过程。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妈妈要求他平均分给弟弟和妹妹,每人分到几个?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问题难度逐渐增加,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分析。

让学生了解不同解题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求解?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解决问题(一)》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解决问题(一)》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解决问题(一)》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参考资料。

2.教具:计算器、黑板、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运用教具让学生猜数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2.引入问题:小明有3支铅笔,小红有5支铅笔,他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第二步:讲解1.教师介绍问题的解决思路。

2.引导学生以图表或文字形式表示问题。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分组解决类似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总结1.整理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法。

2.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

五、课堂延伸1.出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

2.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找出周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六、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每天在生活中记录一个数学问题。

七、教学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2.总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08解决问题(一)》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魅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茁壮成长!。

人教版数学二下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3.3《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把握问题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内容安排1.复习与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新知讲解:–分析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

–教授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示范解题过程。

3.练习与训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方法。

4.巩固与拓展:–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

–提出拓展问题,挑战学生思维。

四、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本质。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知讲解–分析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

–示范解题方法,讲解相关知识点。

3.练习训练–分组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解题方法。

4.巩固拓展–布置作业,巩固学生解题能力。

–提出拓展问题,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六、教学资源•课件:相关案例分析课件•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册相关教材•板书:主要解题思路和方法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解题表现。

2.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解题思路是否正确。

3.课后小测: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八、反思与展望本节课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解决问题-1教案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解决问题-1教案

第四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一、教学背景简述“用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来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内容。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后的拓展应用课,并为小数乘除法转化为整数乘数法进行铺垫。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前几节课习得运算新策略,即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计算。

但在生活情境中,学生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解决问题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

继而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就是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应用。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困难,本节课将在具体情境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辨析,体会依据实际问题、数据特点,可以借助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问题。

并通过不同的情境创设、数据设置,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充分感受到运用规律可以解决问题。

二、学习目标1.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使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运用小数点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揭示主题1.学习引入。

发现生活中表示物品的价格都使用两位小数。

2.揭示主题。

(二)自主探究,初步尝试。

1.阅读与理解。

(1)出示题目,理解信息。

预设1:关注已知条件:我知道了一元人民币可以换0.1563美元,也就是1元等于0.1563美元。

预设2:明确问题:我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1万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美元?预设3: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情景:我知道了这是人民币兑换的事。

教师补充外汇等相关知识。

(2)学生自主整理信息预设1:给关键信息标上序号。

预设2:用表格整理信息。

2.分析和解答(1)提出研究问题:算式0.1563×10000是什么意思?解读交流:预设1:1元可以兑换0.1563美元,10000元里有10000个1元,也就是说可以兑换10000个0.1563美元,所以用10000乘0.156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教案
三维目标:
1.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2.会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同学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125×4+54340×2-120(90-25)×32
情境引入:
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称得上是森林医生吗?
学生:啄木鸟、山雀。

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后提出问题(或让学生直接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

学生: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教师: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点评: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对解决问题所需知识的复习,为学生解决问题做准备。

]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4。

教师: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山雀每天吃害虫165只。

学生2:啄木鸟每天吃的害虫比山雀的3倍少45只。

教师:啄木鸟每天吃害虫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吗?
学生:没有,比3倍少。

教师:你能用图(最好是线段图)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

指导学生写出答语。

教师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我的线段图这样画: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165×3+45。

教师: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

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点评:本环节一是注重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扫除解决问题的障碍;二是注重让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教师注意对学生探索的指导,特别是对画线段图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
2.教学例5。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或让学生直接观察例题插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1:我这样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
中告诉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

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

由此可以这样列式:(80-15)×3。

学生2:我这样思考,根据小明比小华少15张邮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80-15=65张。

根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即:65×3=195张。

列成综合算式是:(80-15)×3。

指导学生写答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