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表示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
2. 除法的运算方法:包括长除法、竖式除法等。
3. 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分配物品、计算费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黑板、投影仪、教学卡片等。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问题。
2. 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独立进行除法运算,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进行计算和决策。
5. 总结: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总结,并强调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的除法问题,评估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考能力。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探索除法的其他应用领域,如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局限性,如在处理小数或分数时的困难。
3. 让学生了解除法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第一章:除法的概念与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除法的定义及意义。
2. 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除法的定义: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操作。
2. 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乘法口诀、竖式计算等。
3. 实际问题举例:计算平均分、分配资源等。
教学活动:1. 引入除法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除法的意义。
2. 讲解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练习。
3.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解决,如计算班级平均分、分配糖果等。
练习题目:2. 某班级有30名学生,他们参加了数学考试,平均分为80分,请问最高分是多少?第二章:除法的性质与运算规则教学目标:1. 掌握除法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2. 熟悉除法的运算规则,如除以0的定义、除法的倒数等。
3. 能够运用除法的性质与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除法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等。
2. 除法的运算规则:除以0的定义、除法的倒数等。
3. 实际问题举例:计算比例、解决比例问题等。
教学活动:1. 讲解除法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2. 介绍除法的运算规则,如除以0的定义、除法的倒数等,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的性质与运算规则进行解决,如计算比例、解决比例问题等。
练习题目:2. 某商品的原价为100元,打八折后的价格是多少?第三章:除法的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平均分、分配资源等。
2. 掌握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够快速估算除法结果。
3. 能够运用除法的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实际问题举例:计算平均分、分配资源等。
2. 除法的估算方法:估算除法结果的大小、快速计算等。
3. 实际问题解决: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平均分、分配糖果等。
教学活动:1.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解决,如计算班级平均分、分配糖果等。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第一篇: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课标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除法,理解和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除法计算进行教学的。
教材中引导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理解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除法应用题(一步计算)教学,也是学生初步接触除法应用题,因此会分析除法应用题题意尤为重要。
在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知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教会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讲解,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强调单位名称的书写。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圆片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验证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难点: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蚕宝宝吗?下面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下王小明同学在生物兴趣小组学习养的蚕宝宝,他正准备给蚕宝宝分“家”呢,我们去帮帮他好吗?[设计意图:以小朋友喜爱的小动物-----蚕宝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第1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小明养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师:已经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生:知道小明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问题是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说得真好,我们在分蚕的时候,最关键是怎么分?生:平均分。
师:对,实际上就是平均分的问题,请讨论一下,如何用平均分的知识说一说这道题目的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班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同学经受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提高同学的探究力量。
教学重点:使同学经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预备:课件、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二班级(2)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向取得优异成果的同学表示庆贺。
2.二班级(2)班学习唱歌的有6人,学打乒乓球的是学习唱歌的3倍,学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3.二班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师:你们想参与这个玩耍活动吗?2.活动:同学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3.汇报结果师:依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5.小组争辩6.汇报结果,同学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5=3(三)运用学问,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2.同学依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3.依据所提问题,小组争辩解决方法;4.同学独立列式解答;5.抽生讲解题思路;(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基本练习:完成第55页的做一做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同学自选一问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变式练习:完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1.要求同学认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2.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列式是:18÷6=3)3.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师: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同学相互解决)(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班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教学例4,练习十三的第2、6题。
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布置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布置,匠心不只在于加深同学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学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同学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同学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同学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考虑,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只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同学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同学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提高同学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同学经历从实际问题中笼统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教案

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除法的准确性和速度。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 除法的运算规则3. 除法的应用题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1. 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 除法的运算规则3. 除法的应用题解决方法四、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进行计算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除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题解决方法。
2. 示范法:通过示例题目,展示解题过程和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内容:一、除法的概念和意义1. 引入除法的概念,解释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等分的运算。
2. 通过实物或图形,展示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除法是将整体分成若干等份的操作。
二、除法的运算规则1. 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则,包括除数、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2. 通过示例题目,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和方法。
3. 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除法的运算规则。
三、除法的应用题解决方法1. 引入除法的应用题,解释解决方法。
2. 通过示例题目,展示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3. 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1. 讲解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包括除法的笔算法则和简算法则。
2. 通过示例题目,展示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3. 练习题目,让学生提高除法的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五、除法应用题的拓展训练1. 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除法应用题,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2.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设计一份除法知识的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除法概念、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教案

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教案教案,以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难点,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学习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列竖式。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列竖式的方法,通过列竖式来进行除法运算。
列竖式是一种直观的除法计算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除法的运算过程。
(2)除法口诀。
除法口诀是帮助学生记忆除法计算规则的重要工具,通过口诀的记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进行除法计算。
(3)应用实例。
通过一些实际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通过购物、分糖果等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拓展。
通过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行更加灵活的思考和运用。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通过除法来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对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使用除法的技巧。
通过列竖式、除法口诀等方法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除法的运算过程。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通过练习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通过练习用除法解决实生活中的问题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一种语言和工具,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通过练习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2.能够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区分除法和其他运算方法;2.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和步骤;3.能够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分配和比较等。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3.案例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除法的用途和意义。
四、教学步骤和方法1.引入环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购物、分配和比较等),引导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并让学生尝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讲解环节(1)除法的概念和意义除法是数学四则运算中的一种,是将一个被除数分成若干个等分的运算方法,用除数除以被除数,求出商和余数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除法可以用来解决很多问题,如:购物时,要求平分钱数;或者要将一盘蛋糕分成若干份,等等。
(2)除法的基本运算步骤除法的基本运算步骤包括:列竖式、试商、做差、带余数。
列除式时,先将除数扩大十倍或百倍,把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加入商前面,试商时,用商乘以除数,得到的积和被除数比较,选择一个商,做差时将商乘以除数,并减去被除数,得到的差就是余数,如果差等于零,说明除尽了;如果不等于零,将余数带入下一个竖式。
(3)除法的性质和规律除法有很多性质和规律,如:同除一个数,商相等;把两个数相反地除一下,商也是相反的;除法还满足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等。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8篇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8篇《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1教学目的初步培育门生在具体的生存情境中采集信息,提出题目并解决问题的本领。
教学准备老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学进程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出示课件:想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老师:我们应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同学们真棒,猜得特别精确,实际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2、尝试题目,自主学习。
(一)表现例四的主题图,让学生察看。
老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之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发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甚么?你能依据图中的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一:有32个同学生二:教师要求每六人一组生三: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课件同步涌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师:你能帮教师解决这个数学题目吗?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法子算一算,入手吧。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老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人人说说自己的算法?老师依据学生的口述板书,要是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候发问:师: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呢?余数二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依据商和余数的单位发问:老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吗?余数二呢?生:商示意可以分五组,余数示意还多二人。
)(三)出示实习十三的第二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题目怎样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9-八=十一(米)十一÷二=五(根)……一(米)答:可以做五根短跳绳,还剩一米。
3、小结。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2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55 页例 4 及练习十三的部分题。
教学目的: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1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
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
,应该付多少钱?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
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
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2一、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例4)教科书P55、56。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

⽤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 在教学⼯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动⽅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1 学习内容:⽤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的: 1.使学⽣能根据⼀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进⼀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的不同意思,使学⽣对除法的含义有⽐较全⾯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图,以及16根⼩棒;学⽣准备18根⼩棒。
学习过程: ⼀、复习和准备 1.说⼀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
先让学⽣拿出8根⼩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
摆在桌⼦的左⾯。
学⽣摆完以后,指名说⼀说是怎样摆的。
教师根据学⽣的回答,在⿊板上贴出⼩棒。
并问:⽤什么⽅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棒下⾯板书: 8÷4=2 再让学⽣拿出8根⼩棒,把它们按每2根⼀份,看能分成⼏份。
摆在桌⼦的右⾯。
学⽣摆完后,仿照上⾯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板上贴出⼩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看两次分⼩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
)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
)为什么?(因为分的⽅法不⼀样,除法算式就不同。
)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哪⼀种⽅法分的吗?(不能。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新课 教学例3。
教师出⽰8个球拍图。
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先让学⽣分组讨论⼀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个学⽣发⾔。
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8个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
)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8个球拍,每2个分成⼀份,分成了4份。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例2—例3。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20个圆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师生做拍手游戏。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摆一摆:(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是多少?(2)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是多少?3、小结:我们刚才一起复习了有关“倍”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以有的知识出发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二:合作探究新知1、要求学生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再在第二行摆2个正方形,说一说第二行摆2个正方形用的根数里有几个一个正方形的根数。
2、(1)摆飞机,数一数用几个小棒摆出一架飞机?(2)指导学生摆飞机。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针对学生回报摆的结果),谁能根据你摆的飞机,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引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也就是他们摆的根数是老师摆的几倍。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2. 除法的运算方法:试商法、有余数的除法、无余数的除法。
3. 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平均分、比例、分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除法的意义和应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体会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除法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原理。
3. 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解决平均分、比例、分配等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除法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方法选择,评价其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
七、教学资源:1. 除法运算教学软件或教具。
2. 实际问题案例资料。
3. 练习题库。
4.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除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练习。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宜性。
2. 考虑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和引导。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内容简介本教案旨在教给学生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练习和应用,教师将帮助学生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实践教材》第三册。
2.教具:白板、马克笔。
3.学生教具:练习册、铅笔、计算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引入本课的目标和内容。
2.提问学生,你们平时遇到哪些需要用到除法来解决的问题?步骤二:复习1.复习除法的定义和符号。
–教师在白板上写下除法定义和符号。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复习除法定义和符号。
2.复习如何进行除法运算。
–教师通过例子来复习如何进行除法运算。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除法运算。
步骤三: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提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
–例如:小明每天吃6个苹果,他一共有30个苹果,他能吃多少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个体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回答。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步骤四:应用拓展1.教师提供更复杂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解决。
–例如:小明想要买一辆价值15000元的自行车,他每月能存500元,他需要存多少个月才能买到自行车?–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步骤五:小结1.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总结除法的应用。
2.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步骤六: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并解释要求和截止日期。
2.学生将作业写在练习册上,布置完作业后,整理课桌,准备下节课。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回答问题和解题情况,以及练习册上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本周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将学生的讨论参与情况和表现纳入评价。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1.教学重点
(1)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掌握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举例:48÷6=8,理解48是被除数,6是除数,8是商。
(2)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除法运算,并进行计算。
举例:如果48本书要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人可以分到多少本?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除法的基本步骤和如何处理除法中的余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计算购物时的单价。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道具或实际物品来模拟除法的过程,直观展示除法的原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一种分配运算,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如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除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购物、分享食物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有18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我们如何使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这个案例,大家可以看到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除法运算中的余数概念: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正确处理余数。
举例:当17个苹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时,如何处理剩下的2个苹果?
(3)总价与单价的应用题: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容易混淆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需要教师指导。
举例:已知总价为150元,数量为5件,求单价。
(4)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运用除法进行解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用除法解决日常问题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好的,以下是我为您撰写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文章:用除法解决日常问题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除数、被除数和商的概念。
2.会使用竖式来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3.能够通过解决日常问题来理解和应用除法。
二、教学内容1.除法的概念我们要教授学生除法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知道,除法是一种数学计算方法,经常用来在数值上作出平均分配,如把72个糖果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糖果,这就需要用到除法。
2.竖式除法运算我们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竖式来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例如,使学生理解如何用竖式计算48÷6=8,让他们明白先将4除以6,商为0,余下4,将8和余数4组合成一个新数48,再将新数48除以6,得到商8,余数为0。
3.应用除法解决日常问题我们要通过解决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除法。
例如,告诉学生一个班级里有30个学生,如果要把40本书平均分配给他们,每个学生能得到几本书。
让他们用竖式计算。
三、教学步骤1.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2.答疑解惑,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和误解。
3.通过举例和练习来讲解竖式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4.观察、讨论和解决日常问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除法运算。
5.总结掌握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自己运用竖式除法解决新问题。
四、教学方法1.通过故事、图表和实践活动来引入除法概念,使学生容易理解并自然地接受。
2.采用讨论、练习和实验的方式来教授竖式除法运算方法,让学生有机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拓展思维能力。
3.通过举例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竖式除法,让学生意识到除法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互动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2.通过小测验和作业来检测学生对除法概念、竖式除法运算、日常应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3.通过课后答疑和讨论来加强学生的巩固和反思。
六、拓展应用1.每天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进行一些除法运算,如让他们进行对数的分割,解决家务分配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巧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巧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概念,学会简便方法解决数学问题;2.掌握试商法和竖式除法的运用方法;3.创造性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法则;2.熟练掌握试商法和竖式除法的应用方法;3.创造性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的方法;2.组织学生们分组讨论的方法;3.采用示范演算和总结归纳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的是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叫学生口算一下,如果一个箱子有64个苹果,要给8个人平分,每人分到几个苹果。
3.让学生回答问题后,告诉他们这个运算叫做除法,可以用除法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此时,让他们自己找找除法的规律。
4.学生分组讨论,找除法的规律,并在黑板上写出来。
之后,老师讲解除法的概念及原理,并给学生举例说明。
5.设计试商法和竖式除法的运用方法,并张贴在黑板上。
6.给学生练习试商法和竖式除法的运用,并及时纠正错误。
在练习过程中,老师适时地设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7.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做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实际情境中使用除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基本概念,并掌握试商法和竖式除法的运用方法;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3.教学方法灵活、生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体会:除法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通过生动的解释,清晰易懂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创造性地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化的方式认识数学的运用,为学生的生活提供有益的帮助,让他们在实际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多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降低学生的难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案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案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除法,了解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
2.了解除法和乘法的相互联系。
3.能够通过实际例子去计算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4.能够学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讲解除法的概念和解法。
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是求商和余数的过程。
商是一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运算,余数是除法运算中未能整除的数。
例如,10 ÷ 2 = 5,这里的10是被除数,2是除数,5是商。
10除以2得5,同时余数是0。
根据基本的除法原理,我们可以知道:被除数÷ 商 = 除数被除数–商× 除数 = 余数(因为余数一定小于除数)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被除数÷ 除数 = 商…… 余数其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都是我们需要求解的数值。
2.用乘法求解除法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除法。
例如,10 ÷ 2 = 5,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这个式子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这样做:商× 除数 + 余数 = 被除数5 × 2 + 0 = 10如果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并加上余数,最终会等于被除数,就代表了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三、教学步骤1.理解除法老师应该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除法、商、余数、被除数和除数。
学生们需要理解这些概念是如何在除法中使用的,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此概念。
2.实践与计算老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以便他们练习及掌握这种运算方式。
例如:4 ÷ 2 = 2 (这里的4是被除数,2是除数,2是商,0是余数)3.提供实际问题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需要用到除法来解决它们。
这些问题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除法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例如:你想将你的50块钱分给10个人,请问每个人分到多少钱?解:50 ÷ 10 = 5,所以每个人可以有5块钱。
教案:用除法解决小学三年级的实际问题

教案:用除法解决小学三年级的实际问题用除法解决小学三年级的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常规算法。
2.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比较物品的价格,了解节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教学除法的概念和常规算法。
2.教学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能够找到问题中的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对数字的比较和计算有一定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并展示除法的常规算法。
2.教师让学生根据算法练习题目,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3.教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除法解决问题。
4.教师指导学生比较物品的价格,并帮助他们找到节省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常规算法。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比较物品的价格,让学生感知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和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比较和计算,能够找到节省的方法。
七、教学资源:1.教师课件。
2.练习题。
3.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运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通过课堂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除法的应用价值。
但是,在练习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还缺乏数字的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抽出更多时间来帮助这些学生加强数字的计算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教案设计:让学生运用除法解答实际问题

教案设计:让学生运用除法解答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什么是除法,以及为什么需要学习除法;2.通过实际问题来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3.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除法解答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复习教师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除法问题来复习学生对除法的理解,例如:“12÷3=?”、“15÷2=?”等。
2.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引入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例如:“小明有18个糖果,他要分给3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糖果呢?”等。
3.讲解教师可以讲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例如:“除法是一种算术运算符号,用来表示一个数可以等分成几份相等的小数,每一份就是商。
”4.练习以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小明有18个糖果,他要分给3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糖果呢?”、“小红家有21个苹果,她要分给7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呢?”等。
5.讲解巩固讲解一些相似问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例如:“小张家有56个糖果,他要分给8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糖果呢?”等。
三、教学方法1.介绍教法本节课使用介绍教法,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实际问题等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练习教法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练习,让学生巩固并掌握知识点。
四、教学步骤1.复习通过几个简单的除法问题来复习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2.引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引入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3.讲解讲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4.练习以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进行练习。
5.讲解巩固讲解一些相似问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五、教学工具黑板,粉笔,习题集。
六、教学效果评估在课堂上进行测验,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总结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自我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并且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使用除法解答实际问题,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的体验,感知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难点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学生,那每个学生能分到几个苹果有12个苹果,每个同学能分到4个,则可以分到几个学生由学生列式,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二、讲授新知出示同学玩游戏的图片1、提出问题请学生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境,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汇报:(1)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2)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2解决问题你能有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5÷3=5(人)?15÷5=3(组)并要求回答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这样列式(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就是把15平均分成了3分,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②、?15÷3=5表示什么(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③、为什么单位
名称是人(因为最后求得是每组有几人所以单位名称是人。
)④、第二题为什么用除法(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
)⑤、15÷5=3表示什么(15÷5=3表示15里面有3个5。
)⑥、为什么单位名称是组(因为最后求的是可以分成几组所以单位名称是组。
)3通过观察、思考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小组里讨论讨论、汇报。
小结:都用除法;而且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15个同学在做游戏,所以算式中被除数都是15;第二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交换了位置,所以算式中除数和商交换了位置,造成了算式的意义不同,一个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另一个表示15里面有3个5。
三、巩固练习1我们做了30个风筝,平均每人做几个(图中画出有5个同学在做风筝)2有18棵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如果现在又多了6棵白菜,那又可以装几筐呢四、拓展练习一星难度:有30颗糖果,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到几颗二星难度:补充问题并解答有20人做游戏,分成4组,————三星难度:有16人做游戏,————,可以分成几组又来了8人,又可以分成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