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表示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过程。
2. 除法的运算方法:包括长除法、竖式除法等。
3. 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分配物品、计算费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黑板、投影仪、教学卡片等。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问题。
2. 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独立进行除法运算,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进行计算和决策。
5. 总结: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总结,并强调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通过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的除法问题,评估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考能力。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探索除法的其他应用领域,如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局限性,如在处理小数或分数时的困难。
3. 让学生了解除法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第一章:除法的概念与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除法的定义及意义。
2. 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除法的定义: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操作。
2. 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乘法口诀、竖式计算等。
3. 实际问题举例:计算平均分、分配资源等。
教学活动:1. 引入除法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除法的意义。
2. 讲解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练习。
3.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解决,如计算班级平均分、分配糖果等。
练习题目:2. 某班级有30名学生,他们参加了数学考试,平均分为80分,请问最高分是多少?第二章:除法的性质与运算规则教学目标:1. 掌握除法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2. 熟悉除法的运算规则,如除以0的定义、除法的倒数等。
3. 能够运用除法的性质与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除法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等。
2. 除法的运算规则:除以0的定义、除法的倒数等。
3. 实际问题举例:计算比例、解决比例问题等。
教学活动:1. 讲解除法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2. 介绍除法的运算规则,如除以0的定义、除法的倒数等,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的性质与运算规则进行解决,如计算比例、解决比例问题等。
练习题目:2. 某商品的原价为100元,打八折后的价格是多少?第三章:除法的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平均分、分配资源等。
2. 掌握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够快速估算除法结果。
3. 能够运用除法的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实际问题举例:计算平均分、分配资源等。
2. 除法的估算方法:估算除法结果的大小、快速计算等。
3. 实际问题解决: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平均分、分配糖果等。
教学活动:1.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解决,如计算班级平均分、分配糖果等。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第一篇: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课标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除法,理解和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除法计算进行教学的。
教材中引导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理解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除法应用题(一步计算)教学,也是学生初步接触除法应用题,因此会分析除法应用题题意尤为重要。
在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知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教会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讲解,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强调单位名称的书写。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圆片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验证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难点: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蚕宝宝吗?下面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下王小明同学在生物兴趣小组学习养的蚕宝宝,他正准备给蚕宝宝分“家”呢,我们去帮帮他好吗?[设计意图:以小朋友喜爱的小动物-----蚕宝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第1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小明养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师:已经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生:知道小明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问题是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说得真好,我们在分蚕的时候,最关键是怎么分?生:平均分。
师:对,实际上就是平均分的问题,请讨论一下,如何用平均分的知识说一说这道题目的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数学除法教案优秀4篇

数学除法教案优秀4篇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算式朋友,你们看喜欢吗?(出示:6÷3,12÷4,18÷6,35÷7)口算时,你有什么感觉?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利用乘法口诀。
)现在,我们再来认识几位算式朋友。
(出示:30÷3,600÷2,560÷7,360÷9)口算时,你又有什么感觉?你又是怎样算出来的?好,不错。
现在淘气班的同学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位新的算式朋友,就藏在这幅图中,我们大家共同来找到它好吗?(出示“植树”情境图)(二)探索新知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根据这个情境,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3.怎么列式解决?(噢,这个就是我们的新算式朋友)4.探索算法:⑴36÷3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⑴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⑴全班交流算法:①利用乘法想除法,因为12×3=36,所以36÷3=12。
②把36分成30和6,30÷3=10,6÷3=2,10+2=12。
③直接口算,用十位上的数字除以3得1,写在十位上,用个位数除以3得2,写在个位上,得12,即36÷3=12。
④用竖式。
(生边说师边板书)(学生汇报的'同时,师进行板书)师问: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让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班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同学经受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提高同学的探究力量。
教学重点:使同学经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预备:课件、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二班级(2)班学习舞蹈的有3人,学习绘画的人数是学习舞蹈人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人?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向取得优异成果的同学表示庆贺。
2.二班级(2)班学习唱歌的有6人,学打乒乓球的是学习唱歌的3倍,学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3.二班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师:你们想参与这个玩耍活动吗?2.活动:同学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3.汇报结果师:依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引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含义”4.课件出示例题中小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5.小组争辩6.汇报结果,同学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15÷5=3(三)运用学问,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2.同学依据画面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3.依据所提问题,小组争辩解决方法;4.同学独立列式解答;5.抽生讲解题思路;(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基本练习:完成第55页的做一做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师:还可以提什么问题?同学自选一问解答,并相互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变式练习:完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1.要求同学认真看图,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分别是多少只?2.自己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列式是:18÷6=3)3.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师: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同学相互解决)(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班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教学例4,练习十三的第2、6题。
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布置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布置,匠心不只在于加深同学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学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同学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同学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同学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考虑,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只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同学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同学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提高同学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同学经历从实际问题中笼统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教案

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除法的准确性和速度。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 除法的运算规则3. 除法的应用题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1. 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 除法的运算规则3. 除法的应用题解决方法四、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进行计算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除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和应用题解决方法。
2. 示范法:通过示例题目,展示解题过程和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内容:一、除法的概念和意义1. 引入除法的概念,解释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等分的运算。
2. 通过实物或图形,展示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除法是将整体分成若干等份的操作。
二、除法的运算规则1. 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则,包括除数、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2. 通过示例题目,展示除法的运算过程和方法。
3. 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除法的运算规则。
三、除法的应用题解决方法1. 引入除法的应用题,解释解决方法。
2. 通过示例题目,展示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3. 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1. 讲解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包括除法的笔算法则和简算法则。
2. 通过示例题目,展示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3. 练习题目,让学生提高除法的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五、除法应用题的拓展训练1. 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除法应用题,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2.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设计一份除法知识的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除法概念、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8篇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8篇《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1一、教学目标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2、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二、教学重点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三、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
四、新授(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求商的近似数时,运用的是什么方法?生:四舍五入法练习复习求以下商的近似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9.4÷12≈ 1.62 1.55÷3.9≈ 0.40 319.46÷5≈63.89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同5作比较大于或者等于5 进1,小于5舍去。
师:那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来解决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PPT展示例题)(二)情景导入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师:找同学读题生:读师:找同学列式生:2.5÷0.4师:请同学们先在自己练习本上演算,一会儿找同学汇报(老师巡视发现问题,找典型同学)生:说师:板书演示通过你计算发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靠单纯的四舍五入法,接着继续出示类似练习再由同学自己计算(三)经典练习(自己列式,自己算)明明买了一瓶1.3升的饮料,把这些饮料倒在小杯子里,每个杯子可以装0.4升,倒完所有饮料,需要多少个小杯子?1.3÷0.4≈4(个)答:需要4个小杯子。
规律:通过两个习题由学生总结出来结合实际问题,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解决,有些情况虽然商的小数部分第一位,比五小但仍须进1,相这样的方法叫“进一法”。
(四)情景导入2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M 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找同学列式,自己先在练习本上计算。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找错误典型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演示。
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教案

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教案教案,以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难点,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学习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列竖式。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列竖式的方法,通过列竖式来进行除法运算。
列竖式是一种直观的除法计算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除法的运算过程。
(2)除法口诀。
除法口诀是帮助学生记忆除法计算规则的重要工具,通过口诀的记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进行除法计算。
(3)应用实例。
通过一些实际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通过购物、分糖果等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拓展。
通过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行更加灵活的思考和运用。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通过除法来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对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使用除法的技巧。
通过列竖式、除法口诀等方法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除法的运算过程。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使用除法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同学掌控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情感与立场教学重点、难点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
课前预备教具预备:例4主题图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
出例如4。
儿童商店情景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争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列式计算:12÷3 =4〔元〕4×5 =20〔元〕做一做:请同学说图意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伙伴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巩固练习1题:出示矿泉水图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3题:气球图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板书设计12÷3=4〔元〕 4×5=20〔元〕《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2教学内容:用除法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使同学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根据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同学对数学的爱好,逐步进展同学的数学思维技能和创新意识。
4.使同学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同学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约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同学掌控解答简约的除法应用题的思索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在课间喜爱玩一些什么游戏?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8篇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8篇《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1教学目的初步培育门生在具体的生存情境中采集信息,提出题目并解决问题的本领。
教学准备老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学进程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出示课件:想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老师:我们应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同学们真棒,猜得特别精确,实际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2、尝试题目,自主学习。
(一)表现例四的主题图,让学生察看。
老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之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发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甚么?你能依据图中的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一:有32个同学生二:教师要求每六人一组生三: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课件同步涌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师:你能帮教师解决这个数学题目吗?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法子算一算,入手吧。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老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人人说说自己的算法?老师依据学生的口述板书,要是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候发问:师: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呢?余数二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依据商和余数的单位发问:老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吗?余数二呢?生:商示意可以分五组,余数示意还多二人。
)(三)出示实习十三的第二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题目怎样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9-八=十一(米)十一÷二=五(根)……一(米)答:可以做五根短跳绳,还剩一米。
3、小结。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2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 55 页例 4 及练习十三的部分题。
教学目的: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1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
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
,应该付多少钱?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
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
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2一、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例4)教科书P55、56。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教案

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表示为被除数÷除数=商。
2. 除法的运算方法:长除法、短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等。
3. 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计算平均分、分配物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长除法和短除法的运算步骤,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除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学会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入除法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讲解除法的定义、符号表示,以及长除法和短除法的运算步骤。
3. 案例分析: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见解。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除法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一些除法运算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除法运算的熟悉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评估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介绍除法的应用领域,如经济学、心理学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八、教学资源: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练习题库:准备一份全面的除法练习题库,方便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例2—例3。
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20个圆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师生做拍手游戏。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摆一摆:(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是多少?(2)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第二行是多少?3、小结:我们刚才一起复习了有关“倍”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以有的知识出发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二:合作探究新知1、要求学生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再在第二行摆2个正方形,说一说第二行摆2个正方形用的根数里有几个一个正方形的根数。
2、(1)摆飞机,数一数用几个小棒摆出一架飞机?(2)指导学生摆飞机。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针对学生回报摆的结果),谁能根据你摆的飞机,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引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也就是他们摆的根数是老师摆的几倍。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
2. 除法的运算方法:试商法、有余数的除法、无余数的除法。
3. 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平均分、比例、分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除法的意义和应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体会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除法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原理。
3. 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解决平均分、比例、分配等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除法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和方法选择,评价其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
七、教学资源:1. 除法运算教学软件或教具。
2. 实际问题案例资料。
3. 练习题库。
4.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除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练习。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宜性。
2. 考虑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和引导。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内容简介本教案旨在教给学生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练习和应用,教师将帮助学生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教学目标1.理解除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实践教材》第三册。
2.教具:白板、马克笔。
3.学生教具:练习册、铅笔、计算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引入本课的目标和内容。
2.提问学生,你们平时遇到哪些需要用到除法来解决的问题?步骤二:复习1.复习除法的定义和符号。
–教师在白板上写下除法定义和符号。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复习除法定义和符号。
2.复习如何进行除法运算。
–教师通过例子来复习如何进行除法运算。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除法运算。
步骤三: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提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
–例如:小明每天吃6个苹果,他一共有30个苹果,他能吃多少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个体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回答。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步骤四:应用拓展1.教师提供更复杂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解决。
–例如:小明想要买一辆价值15000元的自行车,他每月能存500元,他需要存多少个月才能买到自行车?–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步骤五:小结1.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总结除法的应用。
2.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步骤六: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并解释要求和截止日期。
2.学生将作业写在练习册上,布置完作业后,整理课桌,准备下节课。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回答问题和解题情况,以及练习册上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本周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将学生的讨论参与情况和表现纳入评价。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1.教学重点
(1)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掌握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
举例:48÷6=8,理解48是被除数,6是除数,8是商。
(2)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除法运算,并进行计算。
举例:如果48本书要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人可以分到多少本?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除法的基本步骤和如何处理除法中的余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计算购物时的单价。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道具或实际物品来模拟除法的过程,直观展示除法的原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一种分配运算,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如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除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购物、分享食物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有18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我们如何使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这个案例,大家可以看到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除法运算中的余数概念: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正确处理余数。
举例:当17个苹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时,如何处理剩下的2个苹果?
(3)总价与单价的应用题: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容易混淆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需要教师指导。
举例:已知总价为150元,数量为5件,求单价。
(4)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运用除法进行解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用除法解决日常问题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好的,以下是我为您撰写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文章:用除法解决日常问题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除数、被除数和商的概念。
2.会使用竖式来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3.能够通过解决日常问题来理解和应用除法。
二、教学内容1.除法的概念我们要教授学生除法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知道,除法是一种数学计算方法,经常用来在数值上作出平均分配,如把72个糖果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糖果,这就需要用到除法。
2.竖式除法运算我们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竖式来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例如,使学生理解如何用竖式计算48÷6=8,让他们明白先将4除以6,商为0,余下4,将8和余数4组合成一个新数48,再将新数48除以6,得到商8,余数为0。
3.应用除法解决日常问题我们要通过解决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除法。
例如,告诉学生一个班级里有30个学生,如果要把40本书平均分配给他们,每个学生能得到几本书。
让他们用竖式计算。
三、教学步骤1.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2.答疑解惑,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和误解。
3.通过举例和练习来讲解竖式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4.观察、讨论和解决日常问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除法运算。
5.总结掌握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自己运用竖式除法解决新问题。
四、教学方法1.通过故事、图表和实践活动来引入除法概念,使学生容易理解并自然地接受。
2.采用讨论、练习和实验的方式来教授竖式除法运算方法,让学生有机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拓展思维能力。
3.通过举例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竖式除法,让学生意识到除法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互动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2.通过小测验和作业来检测学生对除法概念、竖式除法运算、日常应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3.通过课后答疑和讨论来加强学生的巩固和反思。
六、拓展应用1.每天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进行一些除法运算,如让他们进行对数的分割,解决家务分配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案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案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除法,了解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概念。
2.了解除法和乘法的相互联系。
3.能够通过实际例子去计算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4.能够学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讲解除法的概念和解法。
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是求商和余数的过程。
商是一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运算,余数是除法运算中未能整除的数。
例如,10 ÷ 2 = 5,这里的10是被除数,2是除数,5是商。
10除以2得5,同时余数是0。
根据基本的除法原理,我们可以知道:被除数÷ 商 = 除数被除数–商× 除数 = 余数(因为余数一定小于除数)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被除数÷ 除数 = 商…… 余数其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都是我们需要求解的数值。
2.用乘法求解除法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除法。
例如,10 ÷ 2 = 5,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这个式子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这样做:商× 除数 + 余数 = 被除数5 × 2 + 0 = 10如果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并加上余数,最终会等于被除数,就代表了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三、教学步骤1.理解除法老师应该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除法、商、余数、被除数和除数。
学生们需要理解这些概念是如何在除法中使用的,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此概念。
2.实践与计算老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以便他们练习及掌握这种运算方式。
例如:4 ÷ 2 = 2 (这里的4是被除数,2是除数,2是商,0是余数)3.提供实际问题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需要用到除法来解决它们。
这些问题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除法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例如:你想将你的50块钱分给10个人,请问每个人分到多少钱?解:50 ÷ 10 = 5,所以每个人可以有5块钱。
教案:用除法解决小学三年级的实际问题

教案:用除法解决小学三年级的实际问题用除法解决小学三年级的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常规算法。
2.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比较物品的价格,了解节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教学除法的概念和常规算法。
2.教学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能够找到问题中的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对数字的比较和计算有一定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并展示除法的常规算法。
2.教师让学生根据算法练习题目,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3.教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除法解决问题。
4.教师指导学生比较物品的价格,并帮助他们找到节省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常规算法。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比较物品的价格,让学生感知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和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比较和计算,能够找到节省的方法。
七、教学资源:1.教师课件。
2.练习题。
3.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运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通过课堂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除法的应用价值。
但是,在练习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还缺乏数字的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抽出更多时间来帮助这些学生加强数字的计算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除法解决问题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课标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除法,理解和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除法计算进行教学的。
教材中引导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理解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除法应用题(一步计算)教学,也是学生初步接触除法应用题,因此会分析除法应用题题意尤为重要。
在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知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教会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讲解,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强调单位名称的书写。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圆片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所学的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验证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难点:明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蚕宝宝吗?下面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下
王小明同学在生物兴趣小组学习养的蚕宝宝,他正准备给蚕宝宝分“家”呢,我们去帮帮他好吗?[设计意图:以小朋友喜爱的小动物-----蚕宝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第1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小明养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已经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生:知道小明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问题是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说得真好,我们在分蚕的时候,最关键是怎么分?
生:平均分。
师:对,实际上就是平均分的问题,请讨论一下,如何用平均分的知识说一说这道题目的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生:这道题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多少?(课件出示)
师:你能完整的用平均分知识来解释这道题目的意思,我真替你高兴。
谁还愿意再说一遍?
生:15就是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是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而每一份就是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你说得真清楚,谢谢你。
师:会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一生上黑板板演。
学生板演:15÷3=5
师:5表示什么意思?
生:每个纸盒放5只。
师:对,也就是求每个纸盒放几只。
教师板书: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这道算式我们要加上什么就更完整了?
生:单位名称“只”。
师:这位同学计算的对吗?(学具操作,同桌合作验证)
预设:
生1:对的,因为每一盒5只,3盒就是15只。
(课件演示)
生2:我是想乘算除的,因为三五十五,所以他做的是正确的。
……
师:口答:每个纸盒放5只。
(课件出示)
2、教学例3第2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如果这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条件和问题还一样吗?
生:不一样,知道15只蚕宝宝,每5只放一个纸盒,求的问题是一共要几个纸盒。
师:它是平均分吗?
生:是的,因为每个纸盒都是5只。
师:求要用几个纸盒,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教师板书:要用几个纸盒?
生: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
(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计算,请一生上黑板板演。
学生板演:15÷5=3(个)
师:对他的板书你有什么评价?
生:写上了单位名称“个”
师:是的,这里的单位和上一题不一样了,希望同学们在解题时
注意单位。
师:知道他是怎样计算的吗?(让学生学具操作验证)
预设:
生1:3个纸盒,每个里有5只,一共有15只。
(课件演示)
生2:因为三五十五,所以15除以5等于3。
……
课件出示:口答:要用3个纸盒。
[设计意图:通过对平均分两种意思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分析题意,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
3、比较例3两道题的异同点,进一步深化理解。
课件出示两道题目。
师:上面两道题,你能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分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生1:不同点:第一题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第二题是求15里有几个5。
相同点:都是用除法计算。
生2:都是利用三五十五这个口诀求商的。
生3:它们的单位不同。
……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两种情况的实际应用。
]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4页练习五的第4题。
(课件出示,学生口答)
2、教材第24页练习五的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请两生上台板演,教师评讲。
)
3、教材第25页练习五的第8题。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引导学生用平均的知识说出题目的意思,同时课件出示计算过程和答案。
)
4、教材第25页练习五的第9题。
(学生口算,课件呈现。
)
四、总结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都有哪些收获?(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
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每个纸盒放几只?要用几个纸盒?
15÷3=5(只)15÷5=3(个)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异同点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首先让学生读题,找准条件和问题,接着要求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利用平均分的知识概括出应用题的意思。
其次,还应侧重引导学生比较两题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本节课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应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教学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开始有了一定的心理和思维定势,那就是遇到什么问题后,都想用除法解决,即便是上个学期耳熟能详的乘法应用题,也有个别学生会用除法去解决。
另外,学生对于单位名称的书写有时不够准确,这些都说明学生对题意的分析和理解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