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合集下载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圣才出品】

第12章抒情性作品一、名词解释1.抒情答:抒情是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2.抒情性作品答:抒情性作品是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

抒情性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和审美特性,是由情感内涵和抒情话语直接融合而成的整体。

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散文、杂文等,另外,中国戏曲文学中的唱词也多具有鲜明的抒情风格。

3.抒情话语答:抒情话语是一种以抒情写意为主的表现性话语,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它将抒情内容直接融入其中、不同于普通话语系统的特殊语言组织形式。

抒情话语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表现复杂微妙的主观感受过程。

与普通话语相比,抒情话语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表现功能,时常打破日常语言规范,既经济、简练又具有复杂化、陌生化的特征。

4.抒情性作品的结构答: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指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在一般情况下,抒情性作品由这三个要素相互作业组合而成,其中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是抒情性作品的完美结构形态。

5.隐喻(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隐喻是一种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它是从希腊词语中借来的,原意是“用其他的方式言说”,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修辞手法。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

把相互之间似乎缺乏联系的词句结合在一起,新批评家一般也称其为隐喻。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抒情与叙事的区别 抒情是与叙事相对的概念,一般地说,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
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偏于用话语的声 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 讲故事。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文学作品总带有作者个人的主 观情感因素,具有情感的性质,所以抒情性是文学作品的普遍 属性。
二、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在欧洲文学传统中,抒情(Lyric)这一词是从古希腊文中的七弦琴(lyre)一词演变而来的。
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2、声调与情调的关系:
②抒情也是一种三社会个交流主; 要的结构要素: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抒情偏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地表现,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第二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的直接融合: 1、构成抒情性作品的两个基本要素; ①抒情内容的含义; ②抒情话语的含义; 2、二者是一种直接融合的关系。
(二)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 1、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的区别; 2、“诗家语”的意义与作用。
1、抒情是一种自我表现; ②抒情也是一种社会交流;
3、真与幻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三节 抒情方式 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一)比喻与象征; 博喻、隐喻和借喻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司空图) (二)倒装与岐义; (三)夸张与对比; (四)借代与用典。
二、抒情角色
(一)抒情角色的含义; (二)抒情角色的类型: 1、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 第一人称的抒情是作者直接表现自己内心生活的一种抒情方式 2、代言的抒情方式: 代言的抒情方式则是作者作为代言人,以他人的口吻来抒情。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精选推荐

抒情性作品——精选推荐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抒情性作品是与叙事性作品相对而言的,是指那些以表现人的主体情感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通常包括抒情诗和抒情散文等。

如果说叙事性作品侧重于从客观外部世界入手以反映人类生活的话,那么抒情性作品则主要从主观内部世界入手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类主观情感世界。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抒情诗歌主要是主观的、内在的诗歌,是诗人本人的表现。

”这自然带来了抒情性作品从表现内容到表现形式上的独特性。

本章主要讨论如下问题:抒情的现实依据、抒情话语与抒情方式。

第一节抒情的现实依据本节主要从情感经验、多种动机以及作者与抒情主人公这三方面来讲。

抒情性作品区别于叙事性作品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前者的题材属性是人生经验激起的人的主观的感受、心理的情绪、生命的体验和丰富的情感成分。

这些成分统称为情感经验。

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创作活动的内在需要或驱动力,它是与作家特定的主观愿望或目的需要相联系的,充满了复杂性。

抒情主人公指作品中作家为表现情感所借助的抒情角色。

一、情感经验情感经验与人的世界经验关系极为密切,也是现实中人的心灵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这种人的情感经验成为作家的表现对象时,它便体现着抒情性作品题材的质的规定性,因而情感经验自然地成为抒情性作品的抒情内容和现实依据。

完整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内心世界,而抒情性作品正是以情感为表现目的和表现对象的作品,揭示内在人生为其根本目的,传达情感是其本质特征。

抒情性作品通过表现形形色色的内在人生,反映出人类特定的社会心理、精神状态、时代精神,并带领我们去感受、去认识人类的心路历程,洞察人类灵魂的历史和主体存在的奥秘,使读者为之愉悦、受之感染。

抒情性作品以丰富多彩的内在人生为其表现的对象和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内在人生归根结底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

抒情内容是抒情主体基于现实生活的情感反映和价值判断,这就使抒情具有了某种客观性的品格。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 2、出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革命的 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统一的两结 合型文学,使现实型和理想型文学在社会 主义条件下得以综合发展。
现实型文学的深化
托马斯· 曼
高尔斯华绥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剧照
奥斯特洛夫斯基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结合文学
毛泽东:《沁园春·雪》
3、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使理想型和象征型文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学习要点
➢ 1、文学作品的三种类型 ➢ 2、文学作品的四种体裁 ➢ 3、名词解释:象征型文学 ➢ 4、诗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5、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 1、题材广泛多样 2、结构自由灵活 3、抒写真实感受
(二)报告文学
➢ 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 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 1、及时性 2、纪实性 3、文学性
本章小结
思考题
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 主义文学的关系?
3、韵律性:主要由节奏和韵律两大因素构成—— A、节奏:由诗歌语言声音有规律的变化因素构成的。 音步—停顿:节奏建立在相对有规律的音步基础上。 举例:杜甫《草堂绝句》的音步结构 现代闻一多“新格律诗”主张: 这是/一池/绝望的/死水,春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B、韵律:指由词的声韵有机组织所形成的声音结构。包 含两方面,一是不同的声韵的差异性组合,二是同一韵母 的有规律的重复。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第12章 抒情性作品【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第12章 抒情性作品【圣才出品】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一、名词解释1.抒情答:抒情是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2.抒情性作品答:抒情性作品是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

抒情性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和审美特性,是由情感内涵和抒情话语直接融合而成的整体。

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散文、杂文等,另外,中国戏曲文学中的唱词也多具有鲜明的抒情风格。

3.抒情话语答:抒情话语是一种以抒情写意为主的表现性话语,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它将抒情内容直接融入其中、不同于普通话语系统的特殊语言组织形式。

抒情话语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表现复杂微妙的主观感受过程。

与普通话语相比,抒情话语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表现功能,时常打破日常语言规范,既经济、简练又具有复杂化、陌生化的特征。

4.抒情性作品的结构答: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指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在一般情况下,抒情性作品由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组合而成,其中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是抒情性作品的完美结构形态。

5.隐喻[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隐喻是一种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它是从希腊词语中借来的,原意是“用其他的方式言说”,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修辞手法。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把相互之间似乎缺乏联系的词句结合在一起,新批评家一般也称其为隐喻。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_OK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_OK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 莱辛:诗是时间性的语言艺术
画是空间性的造型艺术
❖ 中国画具有“散点透视”的特点,追 求抒情写意,与抒情诗相近 。
21
莱辛
❖ 莱辛(Lessing ,1729—1781) ❖ 诗画之分是欧洲美学史上一
个重要问题,莱辛在1766年写 作《拉奥孔》或称《论诗与 画的界限》一书,不同意温 克尔曼不区分诗画而将古希 腊艺术特征全都概括为“高 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 认为雕塑中拉奥孔没有像诗 中那样怒吼,是出于造型艺 术对于美的要求,而古希腊 诗中仍有对激烈情感的表现。
Victor Shklovsky,1893—1984
16
王国维《人间词话》:
“红杏枝头春意闹”, 着一“闹”字而境界全 出。“云破月来花弄 影”,着一“弄”字而 境界全出矣。
17
“陌生化”与“境界全出”
❖ 书中所举的例子,重点不在抒情(表现 情感),而在于对事物的真切感知。
❖ “陌生化”与“境界全出”是要求作品 写出事物真切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写出某一事物与整体存在者的关系。
11
构造适合情感表现的感性形式
“艺术品是将情感(指广义的情感, 亦即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呈现出来 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 的形式。……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 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1985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渊明逸致图》
4
二、抒情与现实
这里讨论的是文学作品中所抒之情的根源问题。
❖ 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 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
❖ 抒情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 ❖ 对现实的情感化反映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 情偏而暗。”(邵雍:《观物外篇十二》)这里 说的就是情感化反映的主观性。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目录分析
第1章文学理论 的性质和形态
第2章马克思主 义文学理论与 中国当代文学 理论建设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文学活动的 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3章文学作为活 动
第5章社会主义时 期的文学活动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5章文学接受过 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复习
真题
第版
名校
典型
真题
文学
笔记
教材
文学理论 复习
第章
教程
题 习题 笔记
形态
文学理论
文学作品
内容摘要
答:文学四要素说是美国学者M. 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 的观点。他认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 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这 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4第四编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4第四编

文学理论(童版)笔记4第四编第四编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再现(representation),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

"镜子说"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

别林斯基;"现实性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

逼真性: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表现: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以形象呈现出来。

虚幻性: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

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

3、象征形文学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暗示(suggestion),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暗示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朦胧(ambiguity),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主观变形的寓意性形象。

4、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文学类型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种文学类型浑然混合在一起,没有获得各自独立的形态;一部作品往往兼具几种类型特征;没有一种类型形成主要的文**流" 近代: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分别成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现实型文学的深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统一的两结合型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概论复习题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自由诗等。

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5.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分长、中、短篇小说,文言和白话小说,等等。

基本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答: 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

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从诗歌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诗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

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3、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相同点:反映的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

不同点: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和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

而小说都有一定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

文学理论12

文学理论12
(三)直抒胸臆。作者在诗歌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情 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四)缘情设景。是指诗人或词人用某种感情看待 某一景物,在诗人或词人笔下,这一景物也含有 某种感情的色彩。如杜甫《春望》
(五)情景交融。诗词或通过渲染景物烘托感情, 或通过用景物描写来寄托、暗示感情,或化景物 成情思。如屈原《涉江》
二、抒情话语与普通话语的区别
抒情话语突出话语的表现功能。它强调画 面层和声音层的象征功能,强调呈现情感 运动的形式。
诗人为强调语言的表现功能,常对普通话 语系统的改造,甚至打破已有的语言规范, 创造出极为富有表现性的抒情话语
二、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结构要素:
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由于情感常常要通过声音和画面表现 出来,所以,抒情性作品的具体结构 往往交织着两组关系:声音与情感即 声与情,画面与情感即景与情。
景与情

景与情是抒情性作品中常见的一组关系形 态。景就是景色或景物,而情就是情感。在 抒情性作品中,景与情是应当形成完满融合 的,通过这种完满融合达到抒情的目的。
情景关系
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 重要概念
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 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谓有意境
第三节 抒情方式
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比喻与象征 倒装与歧义 夸张与对比 借代与用典
二、抒情角色
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代言人抒情角色。抒情人不是作为自 我而是作为他人的代言人出现,以代言人 身份去抒情。这里需要抒情人设身处地地 假想他人的境遇和情感,并且加以表现。
情景相生、情景交融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文学概论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文学概论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什克洛夫斯基
——什克洛夫斯基:《艺术作为手法》
Victor Shklovsky,1893—1984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15
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 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 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 “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16
二、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
1、抒情诗,有颂诗、哀诗、情诗、田园诗、 山 水诗等。李煜《虞美人》 2、散文,特别是散文诗。如鲁迅《野草》。 3、戏剧和小说, “诗化小说” 。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4
关汉卿《窦娥冤》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 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个怕 硬欺软,却原来也是这样顺水 推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 地?天也,你错堪贤庸枉做天! 唉,只落得两泪涟涟!
2020/10/2
温州大学 贺晓武
辛弃疾
14
2、反常化
反常化的抒情话语使我们重新感受 熟悉的世界。
“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 所见的视像那样,而不是如你所知的那样; 艺术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 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 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它 就理应延长。”
三、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
1、抒情自我充分地吸收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并与 个性气质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感受世界、认识世 界和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方式。 2、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涵,可引起普遍的社会共鸣。 3、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 会意识形态的联系。
如:北岛的《回答》就与 文革后苏醒的人道主义的 崛起有着重要联系。
2020/10/2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课后习题归纳整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课后习题归纳整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全书章节·课后习题·归纳整理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基本概念]·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思考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特色当代性[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活动】[基本概念]·生活活动·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文学本体论·劳动说·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思考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明它们的片面性。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4.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基本概念]·文学的含义·话语·话语蕴藉·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 什么是话语蕴藉?怎祥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4.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基本概念]·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人民性[思考问题]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文学理论简答题

文学理论简答题

文学理论简答题一、关于文学作品的类型根据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在反映现实,表现审美感受方面的不同方式,我们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理事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从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看,古代是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期。

在古代文学类型浑然混合的总体状态下,各种文学类型的基本结构已初步形成。

近代是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期。

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使理想型、现实型、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

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成为理想型、现实型、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现代是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期。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使现实型文学得以深化。

出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形态,使现实型和理想型文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以综合发展。

在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基础上又兴起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使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的某些特征得以突出、强化、演变。

二、关于文学作品的体裁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其基本特征是凝炼性、跳跃性、节奏性、韵律性。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

其基本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其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和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其基本特征是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和抒写真实感受。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二章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二章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二章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称,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来主要表现作家内心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

抒情性作品是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第一节抒情界定本节概述:抒情(lyric)原指一种由七弦琴伴唱的抒情短歌,后来发展为意指一种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

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

文学抒情作为一种自我表现,同时也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涵,可以引起普遍的社会共鸣。

抒情是作者自己的一种审美宣泄。

知识点1:抒情性作品抒情性作品是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知识点2:抒情与现实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

感情源于对现实的感受,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便没有真正有价值的抒情。

对现实感受的深浅,又往往取决于对现实认识的深浅程度。

所以,抒情总包含着对现实的反映。

抒情又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

首先,抒情反映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其次,抒情是一种反映,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

知识点3: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重点)在文学活动中,抒情总是抒情主体的情感表现。

与偏重于客观再现的叙事相比,抒情更富于主体性的自我色彩,所以我们能在抒情性作品中更多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声音。

在这个意义上,抒情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

然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个性自我的形成是以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为条件的。

自我不是与社会截然对立的,而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所以,文学抒情作为一种自我表现,同时也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涵,可以引起普遍的社会共鸣。

知识点4:抒情与宣泄首先,抒情主体是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表现的。

他不完全是即兴式地有感而发,而是从原发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它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体验、评价和组织。

其次,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概念与常识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概念与常识

《文学概论》整理的填空以及概念、常识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1、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性、古典型和浪漫型.2、席勒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从“现实”与“理想"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认为素朴的诗是“模仿现实,”而感伤的诗“表现理想"。

在给威廉*亨布尔特的信中提出了“现实注意"和“理想主义”的概念.3、书中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①再现性:指对外在客观的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和模拟。

它要求文学立足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鲁迅认为自己写小说的目的便是“为人生"理想型文学突出情感表现,而现实性文学突出现实再现;文学理论中流行的“镜子"说突出体现了现实型文学的再现性特点福楼拜说“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②逼真性: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以当时法国某城一桩情杀案中的青年被告为原型的。

)巴尔扎克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现实型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原型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塑造,成为了读者眼中“熟悉的陌生人"。

现实型文学追求的艺术价值:“真实”现实型文学的典型形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P188(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①表现性:从内容的层面来看,它是对作家内在主观世界、情感世界的表现。

(陶渊明《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理想乐土)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指责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观点体现了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原则②虚幻性:从作品的创作手法来看,它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等方法,遵循情感逻辑,表现主观真实.(理想型文学的素材经过作家的处理,便具有了夸张、变形的色彩。

文学概论知识汇总

文学概论知识汇总

文学概论知识汇总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名词解释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题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对艺术概括的理解:1从个别到一般(类型化)2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论述:试论述艺术真实的特征一首先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二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

(一)内蕴的真实。

艺术真实总是与发掘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与规律联系在一起。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形象尽管荒诞,然而其遭际却是西方现代社会中的人生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真实而深刻的感受和发现。

(二)假定的真实。

艺术真实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和虚拟性,艺术情景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外部特征。

如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最讲究艺术情景的假定性。

浪漫型和理想型的艺术情景假定性显而易见。

现实型作品虽然保留着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形象是写实的,但是其艺术情景也是虚构的、假定的。

但无论怎样假定必须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做到合情合理。

三与科学真实的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一)主观的真实。

它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和表现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如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虽然与科学真实相去甚远,却表达了普通人的真、真实的生活体验。

(二)诗艺性的真实。

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的出发点不是使读者相信白发真的有三千丈,而只是表现其真实的愁怨之情。

《文学理论教程》圆桌议题与参考书目1

《文学理论教程》圆桌议题与参考书目1

《文学理论教程》圆桌议题与参考书目教学要求:1.一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 小组讨论后推荐一人到课堂上汇报讨论结果;2.每一位同学选择所讲专题的一部参考书(亦可自选相关性论著), 提出一个问题供小组讨论, 挑选一部典型的文学作品(或一个文学现象), 并试着用相关的理论加以阐释;3.讨论的组织由组长(或寝室长)负责, 围绕着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展开, 并形成讨论报告;4.汇报时注意充分体现小组讨论的多重声音。

第四编文学作品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圆桌议题:1. 历史小说如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是否为现实型文学?2.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太虚幻境等具有神幻色彩的人.事.景, 是否改变了其现实型文学的身份?3. 理想型文学要反映现实吗?4.如何理解“文学作为反映, 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5. 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有何不同?6. 如何判断一部作品是现实型还是理想型文学?参考书目:1. 【美】布洛克著: 《美学新解》, 滕守尧译,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2.《欧洲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19813.达米特·格兰特著: 《现实主义》, 周发祥译, 北京: 昆仑出版社, 19894.利里安·弗斯特著: 《浪漫主义》, 北京: 昆仑出版社, 19895.王向峰著: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86.张学正著: 《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 1976-1996》,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77.张德祥著: 《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78.崔志远著: 《现实主义的当代中国命运》,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9.陈顺馨著: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换》,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10.【英】以赛亚・伯林著: 《浪漫主义的根源》吕梁等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811.汤奇云著: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史论》,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2.陈国恩著: 《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13.【美】考德威尔(Caudewell,C.)著: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对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研究》, 薛鸿时译, 北京: 三联书店, 1988.614.罗钢著: 《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研究》,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615.俞兆平著: 《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6.朱寿桐等著:《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9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象征型文学、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圆桌议题:1.象征型文学如何寻找客观对应物?2.为什么象征型文学具有朦胧性的特点?3.如何理解西方各大文学思潮之间的关系?4.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就是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和象征主义文学吗?为什么?5.象征型文学与现实性文学、理想型文学的区别有哪些?参考书目:1.查尔斯·查德威克: 《象征主义》, 北京: 昆仑出版社, 19892.钱中文: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3.林兴宅: 《象征论文艺学导论》,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4.【德】黑格尔: 《美学》, 朱光潜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 1981;5.居阅时, 瞿明安主编: 《中国象征文化》,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96.陈太胜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7.吴晓东著: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8.黄晋凯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10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诗、散文)圆桌议题:1.必须符合教材中所说的诗歌的几个特征才能算是诗歌吗?2.诗歌与散文有何差异?3.试以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为例, 谈谈诗与散文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一、构成抒情性作品的两要素:抒 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抒情内容:文本所体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 意义。 抒情话语: 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具有象征性表现情 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 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 抒情性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情感和思绪,是由意味的 意象、意境,面目模糊的破碎的片段和画面,也可 以是观念意义上的生活哲理。
构造适合情感表现的感性形式
“艺术品是将情感(指广义的情感, 亦即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呈现出来 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 的形式。……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 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 同构的形式。”
——苏珊· 朗格:《艺术问题》
苏珊· 朗格
nger, 1895 —1985
——李白:《春思》
思考
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举例论述。
景与情
情景关系



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 重要概念 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 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谓有意境
情景相生、情景交融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景与情
真与幻


诗的真实,在于主观感受的真实,情感 逻辑的真实。 《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 精不诚,不能动人。”„„诚身修辞, 非有二道。试观杜公,凡赠寄之作,无 不情真意挚,至今读之,犹为感动。无 他,诚焉耳。
作为表现手法的叙事与抒情
抒情是与叙事相对的概念。 相对而言,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 叙事:侧重再现客观现实 抒情:偏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 征性的表现感情 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别林斯基《诗歌的分类和分科》:“抒情是诗歌主观的、 内在的诗歌,是诗人本人的表现。” 叙事类文学是一种“客观的、外部的”文学。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一节
抒情界定
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 1。何谓抒情?

抒情(lyric)一词源自古希腊文中的七弦琴
(lyre)一词,原意是由七玄琴伴唱的抒情短歌,现指偏
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一种文学类型。 中文语境的“抒情”一词最早见于屈原的《九章惜诵》: “惜诵以致憨兮,发愤以抒情”,指“表达情思”。
陌生化
陌生化是对抗机械化的利器,使我 们重新感受这个我们已经烂熟的世界。
“艺术的目的是传达对事物的直接经验, 就好像那是看到的而不是认识到的;艺术技 巧在于使事物变得陌生,在于以复杂化的形 式增加感知的困难,延长感知的过程,因为 艺术中感知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必须予以延 长。”
——什克洛夫斯基:《艺术作为手法》
——方东树
景与情

诗中的“幻”(虚)包括: 1、神仙鬼怪世界与梦境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 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 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 姥吟留别》)
景与情



2、已逝之景之境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3、设想未来之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发愤”说强调创作需有一种强烈的激情,“不平”说强调 这激情来自心中不平之气,“后工”说则强调这激情、不 平是源之于人生的穷困郁积。
文论:
西方文论: 精神分析:将文学艺术视为精神压抑的补偿,诗即 白日梦,是作家宣泄内心郁积的情感的主要形式。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抒情既是情感的释放也是情感的构造。 鲁迅说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即情感过烈 时不宜作诗。
什克洛夫斯基 Victor Shklovsky,1893—1984
景与情
诗与画相通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古希腊诗人西
蒙奈底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 莱辛:诗是时间性的语言艺术 画是空间性的造型艺术 中国画“散点透视”,与抒情诗相 近
莱辛


莱辛(Lessing ,1729—1781) 诗画之分是欧洲美学史上一个重要 问题,莱辛在1766年写作《拉奥孔》 或称《论诗与画的界限》一书,主 要针对温克尔曼的观点 雕塑中拉奥孔没有像诗中那样怒吼, 是出于造型艺术对于美的要求
第三节 抒情方式
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比喻与象征 倒装与歧义 夸张与对比 借代与用典

二、抒情角色
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二、抒情角色
二、抒情角色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有男性作者采用女子 口吻代言抒情的作品。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穷而后工”(语出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
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 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 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 殆穷者而后工也。”)
诗家语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 “意”。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 图与情感侧重。 1。主宾后臵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2。宾语前臵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诗家语
3。主宾换位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 下曲》) 4。定语后臵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其他需要注意的字词——炼字 “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
诗家语
1。动词 “云破月来花弄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悠然见鞍山” 2。修饰语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A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拟声词
诗家语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 寒” C表示颜色的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数量词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庾 信《小园赋》)
文艺抒情的本质 传达论: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 代表人物:托尔斯泰 ①艺术家传达的不是思想、意志、观念等,而是情感。 ②艺术只是“传达”情感而非表现情感。 ③传达必须借助外在符号,诸如“动作、线条、色彩、声音 以及言词”,才能传达艺术家的内在情感。 移情说:移情说认为移情就是感情外射,即把主观的情感投 射于物,形成情感的“物态化”。最早诞生于19世纪的德 国,由费肖尔首次提出,后来得到里普斯的系统阐发。移 情说的直接后果是拟人化的形成,比如说“云破月来花弄 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等。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
诗家语 中国古代文批家把改变了普通话与组合 法则的抒情话语称为“诗家语”。 一方面使语言运用更加经济精炼 一方面话语形式趋于复杂化、陌生化
宋代· 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二、抒情与现实





抒情也是对现实的反应,只不过不是直接地再现,而 是抒情主体主观的表现和折射。 抒情反映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即“意” 和“情”。 抒情反映的是主体与对象世界的特定关系,具有鲜明 的主观性。如“细雨哭泣,北风怒号,江海咆哮”等 抒情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化景物为情 思” ,具有评价性。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抒情反映现实广博性不及叙事类作品,但并不意味着 抒情的深刻性就不如叙事类。如雪莱说:先知式的诗 人,“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

抒情写意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主要特征;叙述性作品则是
西方的分类
抒情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 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所谓“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是指包括情感在内的诸 种感性心理因素。 所谓“表现”(express)是指自然呈现作者的内在心性。 所谓“传达”(convey)是指作者不仅要表现自己的内在心 性,而且要将其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了解、分享自己的 内在心性。
第二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一、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


普通话语系统:是一种通讯系统,通过意义相对确 定的语句来报道事实。 抒情话语保留通讯功能,但突出表现功能。突出呈 现情感运动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 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 例如:今晚的月亮好圆呀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金瓶梅与水浒传
四、抒情与宣泄



1、“宣泄”是抒情的重要特征:内心情感的 释放; 2、文学抒情与普通的情感宣泄有别; ①抒情主体把内心体验作为表现对象;
对情感的再体验,抒情属主动的因而也就是自由的。 ②文学抒情是创造审美价值的活动。四Leabharlann 抒情与宣泄
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 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 与普通情感宣泄不同 抒情主体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对象来表现, 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 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三、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
1、抒情是一种自我表现;
情感的独特/情感表达方式的独特
2、抒情与社会密切联系;
①抒情包括普遍的社会内涵:
《国风·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 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