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方法
常见四类散文一般结构思路
散文常见四类题材的结构思路班级姓名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一致的写作思路,把握每类散文的写作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使答题时指向性明确,思路清晰,一语中的。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一) 常见的结构形式(1)静赏式:进入经典——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特点:赏景的缘由;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2)情索式:(以情味线索来连缀景物)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及人——情的归结。
特点: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
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抒情。
(3)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特点: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写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4)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特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
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二)阅读模板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第一步,标各段落序号;第二步,研标题、作者;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
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分析语境,概括特征: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第一步,抓首尾段。
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
【阅读理解】散文类阅读的读文方法,解题技巧总结散文阅读的读文方法第一步初读文本,明确类属根据散文阅读的经验,先初步明确散文属于哪种类型,如下:(1)写人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写景状物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属抒情散文。
(3)哲思散文:这类散文表现作者某种哲思。
它也注重情感的抒发,但更重于理智。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4)文化散文:主要是一批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创作的、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
第二步抓住文眼,理清思路——关于文眼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
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
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
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
“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1、找概括强的语句或词语。
比如,文中的总结句往往有文眼。
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
”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这种“清、静、悲凉”正是故都秋的特色,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东西。
一片飘零的槐叶能打动情意,几声秋虫的哀鸣更足以牵动心魄,这种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冷落之感,正是郁达夫当时的心境。
写景散文品味语言答题技巧和方法
写景散文品味语言答题技巧和方法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写景散文的线索前面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3、牢记写景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互渗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写景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景传神”和“以神驭景”,通过“景”的分析,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以景传神的意境需要循景察情。
写景散文意境创设方法之一是以景传神,就是“通过对具体景物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景,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
以神驭景的意境需要追问背景。
散文创设意境方法之二——“以神驭景”,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
在这种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
阅读这种散文,我们尤其应该探求散文形象变异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这种鉴赏较之前者那种自然的进入,更着意在有意识的探求。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写景散文中的形象往往是作者自己所亲闻、亲见、亲历的,是作者饱蘸着酣畅淋漓的情感写出来的,那么我们在阅读欣赏过程中,必然受到作品所饱含着的强烈情绪的感染和熏陶,并激发出丰富的想象。
5、品味散文的语言。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1、淡竹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
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薰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
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动物。
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
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
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
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1、别样山茶红①虽然被称为“春城”,但昆明的冬天也并非总是云柔风软、艳阳高照。
只要寒流悄然来袭,便会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使得街巷庭院披戴的明丽和心头身外缭绕的暖意顿时荡然无存。
举目四望,山寒水瘦、翠敛红萎,一派晦暗阴沉。
②但即使在这样的寒凉和萧瑟里,也能看到一丛丛蔓延开去的高傲和矜持。
它们不在乎高原十天半月就打一次的冷噤,肆无忌惮地葱绿着,浓墨重彩地妍丽着。
③那是山茶。
在昆明东北郊呜凤山金殿风景名胜区的山茶园里,即使天寒地冻,它们仍枝繁叶茂,千株万株喷红吐白,一如既往波光潋滟。
④是的,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
从5月中旬开始,一种叶像杜鹃叶、花像杜鹃花的山茶就率先在金殿山茶园绽放了。
看着漫山遍野的浓绿被撕开一个口子,殷红汩汩涌流,又漫漶开去,黏黏地湿了一片天地,在万绿丛中添一抹血红,生发的该是一种什么祥的伤感?而一年中最早的山茶花汛,是由这种一度濒临灭绝、极其珍稀的杜鹃红山茶肇始,又不免激动人心。
这一波红潮一直延展到9月。
⑤接下来在金殿山茶园看到的悦目色彩是茶梅。
它也是山茶的一种,花多为白色或粉红色,瑰丽而淡雅。
茶梅10月开放,花期持续到12月。
凋谢时,片片花瓣随风飘飞,漫起一袭彩色雨雾,铺下一块斑斓花毯。
⑥有趣的是,它的香消玉殒,宣告的却是各色常规山茶的怒放。
一时间,恨天高、童子面、朱砂紫袍、雪姣、十八学士、六角大红、赤丹、状元红……如盅如碗、如钵如盆,姹紫嫣红、浅淡深浓,争奇斗艳、各不相让。
茶梅用它满地的落红真正实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
而那被铺地锦绣托起的云霞,一直燃烧到次年4月底。
到了5月,杜鹃红山茶就又轮回着开始了新一拨的激情涌动。
⑦可以说,这里一年四季茶花开不断,正应了清代李笠翁(李渔)的评价:“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④在云南,山荼还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
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写景抒情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依托而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
它要求抓住景物特征,对景物作真实细致生动的描绘;要把“景”和“情”有机结合起来,以情统率景,或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或将情融入景中。
写景抒情散文大多以空间(如游踪)或时间的转移为线索来结构全文。
多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常用色、形、声结合,视、听、触、味觉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绘景。
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多用比喻、拟人、通感、衬托等修辞手法。
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树立整体阅读的观念。
因为一篇优秀的作品必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正确把握文意,也才能准确深入地领会文章结构和语言妙处。
就写景文来说,整体把握主要做两项工作:一是跟随作者的游踪(写景文很多是游记),寻找作者观景的“足迹”,理清作品线索;二是通过分析作品对景物的描写,结合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事项
整体把握文章思路和主题之后,还有两个与整体理解文章有关的重要细节需要注意:
一个是景物的特点。
一篇好的写景文必然会写出景物特点。
要借助原文中的关键词句(重点是形容词、动词),快速抓住景物特点。
另一个是写景方式。
作者观察的方式往往就是写景的方式。
作者是边走边看,全文采取移步换景的方式。
还是定点观察,即观察者立足点不变,只是进行“移目换景”。
如何高效阅读写景抒情言志 类文言文
如何高效阅读写景类文言文读文指导阅读写景类文言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古代写景类散文所写的内容,就每一篇文章而言,当然千差万别,五彩缤纷,但综合起来看,主要写的是人、事、景、物、情、理等六个方面。
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不可能六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任何一篇文章所写的都不外乎其中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人物。
写景散文也有人物,文章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
2.事件。
写景散文中,描写事件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
3.景物。
许多写景散文,总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
4.物象。
有些写景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
5.感情。
所有的写景类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
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来抒发感情,叫间接抒情。
在这方面,作者主要通过“辞色”中的褒贬、冷暖来表达思想感情。
阅读写景类散文,我们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会,把握作者的感情。
6.义理。
很多写景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
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
前一种情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花源记》。
平时如何做文言文试题——文言文精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其根本在于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如果把文言文中的字词理解透彻,做题就易如反掌了。
我们除了要积累学习过的教材上的知识,还要积累我们平时训练题目中学到的知识。
“在训练中积累”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做题时,不能抱有“为做题而做题”的错误思想,而要像学习课文一样来精读,来仔细梳理。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2
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1、独树①常常想起红旗路尽头的那棵香樟树,独立于青龙桥头的那棵古树。
②我在这棵古树的城市求学,工作,离开,回来,再离开,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每次回去,我都忍不住去看看它,就像探访一个从未忘却的老朋友。
作为一棵树,我认为它应该是幸运的。
经历了那些久远的年代,很多沉淀了岁月的古物几乎荡然无存。
唯有它,洗尽铅华,历经沧桑存活了下来,如今依然葱茏茂盛。
而我,已是一身红尘,两鬓斑霜。
③红旗路之末,东风路之始,一桥相连,熙来攘往。
这棵香樟树伫立于桥头,“十”字路中,站成了这座古城最繁华路段的一道奇异风景,成为邵水之滨的中心地标。
多少年来,无以数计的行人,南来北往的车辆如过江之鲫,在它身边自然分流。
有时道路变得并不顺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
哪怕有一起,它早已陷入斧斫之厄运。
我想,它定是一棵神奇灵性的树,有一双能指挥交通的慧眼。
也许正是它横亘路中,提醒那些上快车道的车主有所迟疑,便放慢脚步,彼此礼让。
驻足看看桥头的风景,内心更加从容淡定。
④其实,它就是一棵其貌不扬的香樟树,与其它林荫树相比,并不庞大。
它的身躯大约只有两三米高,根部占地不过四五平米,枝干的上部有三个分权。
其中两杈较细,唯有伸向青龙桥面的那杈显得威武,枝枝相通,叶叶相盖,形成一个硕大的圆穹。
它以绿意盎然了季节,以青翠划破了迷蒙,以摇曳惊醒了恍惚,让靠近它的人神清气爽,怡然宁静。
一切自适其位,自取其道,自安无恙。
多少喧嚣热闹从它眼皮底下流走,多少功名利禄在它身边悄然消逝,多少霓虹灯火在它头顶盛开湮没,多少喜怒哀乐在它心里淡然消融。
在繁华里坚守内心,在喧闹里选择静默,在辉煌里接纳寻常,在孤独里锤炼品质。
头顶天空,有蓬勃的希望;根扎大地,有葳蕤的节操。
不忧一时之失,不喜一时之得,不扬一时之快,不悲一时之伤。
看得惯云卷云舒,扛得住暴风骤雨,耐得住蜚语流言,经得起苦雨秋霜。
散文阅读步骤
江 南 的 冬 景
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 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 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 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 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 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 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 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 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 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 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 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 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 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
江 南 的 冬 景
“景致”画出。是什么景致呢,从后文看,地 方——乡村;时间——傍晚。则这种景致可总 结为“乡村晚景”。 ③“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句中还 有一个重点连词“又是”,说明关于“境界”, 前面应还有内容。到上一段中,我们可以找到 与“境界”有关的一些语词,分别画出来,它 们是“感不到岁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 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以上按文序画出的重点语词有:感不到岁 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悠闲、乡村晚景(乡村的傍晚景致)。
江 南 的 冬 景
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 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 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 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 出。 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 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 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 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 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 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 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 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 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 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一、对人物描写类文章的阅读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人物描写类的文章。
对于这些文章来说,有一定的阅读技巧。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描写人物的时候一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的细节方面来进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来反映一个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如何深入理解这些文章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着手阅读,分别是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和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一般来说,通过对这三个细节进行分析之后,便可以大致的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节课为例,我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重点让学生从文章中的语言描写来分析聂将军的人物形象。
课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聂荣臻将军知道后,立即叫前线部队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
他对战士们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从聂将军的语言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同时,也体现出聂将军的至仁主义。
再如这一句:开饭的时间到了,聂将军把美穗子拉到怀里,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
从动作描写可以体现出聂将军身上流露出的善良品质和坦荡的胸怀。
通过对聂将军的语言以及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阅读,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日本人口中的“活菩萨”聂荣臻的人性光辉,同时也能够意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对记事类文章的阅读记事类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属于经典内容之一。
这一类的课文主要对事件进行描写,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体会作文的中心思想。
在阅读这样的文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比较多,比如说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以及事件的结果,除此之外还要弄清楚写作的顺序,如顺序、倒序、插叙等。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方法总结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方法总结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明确概念(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2) 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散文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初中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理解套路及答题示例
初中写景状物类文章阅读理解(一)、散文常识概念: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要素:1、景、物:景物的特点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3、意:文章的主旨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特征:形散神不散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写景状物散文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描绘景物的文章一般有如下三类:(1)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
(2)描写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
(3)描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致。
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对于把握文章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顺序:(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3)按空间顺序写。
(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写。
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三种:一是总一分结构。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
三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状物的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里说的“状物文”指的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如《长城》一文就是“状静物文”,它介绍了长城的位置和构造特点;《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特点、停歇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是“状植物文”,描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技巧
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技巧当今的教学对散文的考察越来越重视,我们在复习阶段要适当训练散文的解题能力。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技巧,供大家欣赏。
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技巧(一)信息链接抒情散文阅读的考查点有——1、结合语境,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
3、理解文章内容。
4、体会作者情感。
5、分析写法特点,赏析文章写作技巧。
6、表达自我感悟和阅读启示。
注意:抒情散文的考点与叙事散文的考点在大的板块上基本一致,但具体的题型上,解答方法却不完全相同,这体现在文体特征上表现出的不同。
基础信息:关于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往往借助具体的景或物,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几类。
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抒情散文不易读懂。
中考抒情散文阅读技巧(二)解题程序抒情散文的阅读步骤:(1)从整体理解文章阅读抒情散文,要辨其类型,分辨文章表层是写景还是状物,深层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还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挖掘作者表达的情感。
(2)抓线索理思路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聚,这一点在抒情散文中表现尤其明显。
因此,读懂抒情散文,首要的就是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从表面看来散乱的材料中弄清作者写了什么,找到内容的共同点,把握文章的表层含义。
(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①从整篇文章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抒情散文往往是借景抒情、措物抒情或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这往往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这集中在文章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结尾的抒情议论句可能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也有一些文章用意思含蓄,内涵丰富的句子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这须要细细品味。
初中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
初中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初中生在做散文阅读题的过程中,要怎样快速的抓住要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初中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一、散文定义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词词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
短小优美,生动有趣。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除诗歌、戏剧、小说、辞赋以外的所有散体文章,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应试中出现的散文是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而又十分注意文情并茂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是作者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这里,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散文分类1、记叙性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
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
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
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她的说理往往借助市里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书法来进行。
文学色彩很浓,不同于议论文。
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
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某一事物为陪衬来突出需要描写事物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出……的……特征3、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浅谈抒情性散文的阅读技巧
浅谈抒情性散文的阅读技巧作者:单小媚来源:《语数外学习·教学参考》2012年第11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重点。
抒情性散文是一种重要文体,如何引导学生对抒情性散文进行有效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的问题。
本文结合实例,就抒情性散文的阅读技巧作简单分析。
一、由标题入手,整体感知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标题的分析是不容忽视的。
正所谓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标题的分析,有助于掌握文章的内容及中心思想。
仍以《白杨礼赞》为例,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我们就能掌握文章描写的对象是白杨树;再通过“礼赞”二字,便能知道作者抒发的是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通过标题掌握了这些内容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难看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从而明确作者其实是白杨树借不平凡的形象来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并讴歌他们那种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
可见,从标题入手,对于感知文章的整体内容有着重要作用。
二、由线索入手,理清行文思路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线索,就抒情性散文的阅读而言,由线索入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无疑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极为有效的途径。
学生在理清了行文思路后,理解起文章来自然容易得多,并且也更容易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而散文的线索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以“物”为线索,如《枣核》一文,就是以几颗“枣核”来贯穿全文;可以以感情作为线索,如《背影》,就是以父子深情来贯穿全文的;还可以以作者的行踪作为线索,如《阿里山纪行》,就是以作者游览阿里山的行踪来串连全文。
学生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为以后的阅读奠定基础。
三、由想象入手,明确物象特征抒情性散文通常都是托物言志、寓情于物。
这就需要学生在阅读时务必能准确、细致地把握物象的特征,通过物象的外部特征来探求其内在特性,这样便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情感。
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对白杨树由外形的“笔直的枝、笔直的干”“绝不旁逸斜出”等来突出其“力争上游”“不折不挠”的形象。
【高分阅读】五年级语文写景类阅读+修辞手法(阅读技巧+例文分析+阅读讲义)(含答案+解析)
阅读理解专题讲解——专题二写景散文考点串讲一、阅读技巧❖写景类散文:不同时间的景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之清风冬之雪)不同天气的景色(“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不同地点的景色(江南水乡;塞北荒漠;北国冰雪)❖写景特点(抓五感)视觉:色彩、形态、数量、动态变化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听觉:声音(主动;被动)流水的哗哗声与芦苇的沙沙声,仿佛是情意绵绵的絮语。
流水在芦苇间流动着,一副耳鬓厮磨的样子。
但最终还是流走了——前面的流走了,后面的又流来了,没完没了。
芦苇被流水摇动着,颤抖的叶子,仿佛被水调皮地胳肢了。
天天、月月、年年,水与芦苇就这样互不厌烦地嬉闹着。
嗅觉:气味冬天过于漫长,让人厌烦,孩子们眼巴巴盼着春天。
数到“五九”,后海沿岸的柳枝蓦然转绿,变得柔软,散发着略带苦涩的清香。
解冻了,冰面发出清脆的破裂声,雪水沿房檐滴落,煤焦油的冰坨像墨迹洇开。
我们的棉鞋全都变了形,跟蟾蜍一样趴下,咧着嘴,有股咸带鱼的臭味儿。
味觉:味道辣椒实在是妙。
几条入口,就会舌头发麻,张嘴丝丝吸气。
再吃几条之后,浑身大汗淋漓,血脉通畅意气飞扬。
因为生活太平淡而厌世的人,有了辣椒的刺激生活变得丰富多采,也会绽开笑脸。
征服欲强的人,征服社会、征服自然没有能力,征服萝卜白菜又不够意思,辣椒勇猛暴烈而不会反抗,是最理想的征服对象。
触觉:质地,温度,触感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
借景抒情散文阅读赏析步骤与技巧
借景抒情散文阅读赏析步骤与技巧借景抒情散文阅读赏析步骤与技巧【目标】1.学习掌握阅读赏析借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阅读及赏析的方法,阅读赏析与课文相似的文章。
3.以点带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掌握阅读赏析借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阅读及赏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预习准备】1、复习《春》《济南的冬天》《夏感》2、回顾这类借景抒情散文的阅读及赏析方法。
【学习过程】一、复习归纳阅读与赏析的步骤。
我们在赏析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的时候,一般从以下四点去赏析:写的?写的怎么样?为什么这样写?写的?第一步:写的什么?——写了哪些景物?阅读借景抒情散文,首先要筛选出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在学习可用自己喜欢的标志勾画出此类词语或句子。
第二步:写的怎么样?——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一步,实际上,也就是分析所写景物的特点。
在阅读中要勾画出作者的评价词或评价语,或根据作者所写,自己概括,做好批注。
第三步:为什么这样写?——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或感悟?之所以这样写景,是因为作者的融情入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学生要筛选出文中由景及情的句子,尤其是那些抒情句或议论句。
为深入探讨文中情,我们也结合背景介绍,结合作者心境,做到知人论世,总结人和自然的关系,感悟景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第四步:怎样写的?——运用了何种写法或手法?要重点赏析作者是如何写的,包括写景的技巧: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的技巧: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在赏析中体会如何更好的运用修辞手法来描绘那异彩纷呈的景物,更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如何运用各种写法,让自己的文章更美。
二、掌握阅读技巧。
1、读懂文题: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分析它有助于初步感知课文。
如朱自清的《春》,初看这个题目,我们就会想到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万物复苏,一切充满生机。
当带着这初步印象学习文章时,我们就进一步知道这篇课文借描绘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散文阅读 手法
记叙散文和小说的区别:
1、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 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可以是 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 剪辑;而小说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在 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小说的情 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未必要作者 明确抒发。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 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 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 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 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 写意式的描绘,它往往抓住人物 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 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 神面貌。 如鲁迅《藤野先生》。
记叙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 写景物的,这种散文描写一地 的景物,主要是游记性散文。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 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 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 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 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 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 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三、散文的阅读方法
第一步:解标题
1、分析标题交代的基本信息:时 间、地点、对象、情感、主旨、背 景、写法
2、体会标题的隐含信息(迁移 联想并揣测)
第二步:析正文
略读
找形象(找出人事物景)
精读
晓特征(形象的独特之处—多用技巧) 问原因(为什么要写此形象的这一特征) 辨联系(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 析背景(联系社会现实或时代背景) 扮笔者(换位思考,从心出发) 悟主旨(综合以上几点,体会写作目的)
比喻和象征 物。(点)
象征:通篇运用同一比喻。(面)
1/22/2021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借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方法借景抒情的散文阅读_初三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简介:文摘网抒情散文栏目是关于借景抒情的作文散文摘抄,适合朗诵的散文等在线欣赏的网站栏目。
留言:q q:63813334篇三:借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方法篇四:借景抒情类散文阅读方法一、散文特点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考点及对策】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思路: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
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
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1)仿写(略) (2)谈感受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
(3)续写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7、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内容+思想感情(1)借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2)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3)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抒情散文阅读升华训练:一、阅读铁凝的《风筝仙女》完成1-4题我们的楼房前边是一大片农民的菜地。
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粪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味儿相伴。
在正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暖的时候,便有人在这里放风筝了。
放风筝的不光我们这些就近的居民,还有专门骑着自行车从拥挤的闹市赶来的孩子、青年和老人。
我的风筝实属普通,才两块五毛钱。
这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鼻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一行小字,以及邮编多少多少什么的。
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
那表面的商业味道终究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点儿拙朴,这种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句式该让我决定,我就要这个仙女。
傍晚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也柔韧且充满并不野蛮的力。
我举着我的仙女,在日渐松软的土地上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
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的督促着我:“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我要说我的仙女实在是充满灵气:她是多么快就够着了上边的风啊。
高出的风比低处的风平稳,只要够着上边的风,她便能保持住身体的稳定。
我关照空中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着手中的线,一时间只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
放眼四望,天空正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的蝴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艺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就好比天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会找到独属于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
是它们那活生生的呼吸,给地上的我们带来愉悦和吉祥的话题。
有些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放风筝的人:一辆“奥迪”开过来了,“吱”地停在地边,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
青年本是风筝的主人,却乐于两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
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听说由山东潍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也远非我手中这种通俗的杨木棍插成,那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
“钻戒”站在地边打量天上,一脸的不屑。
好不气派的一支队伍,实在把我们给“震”了。
然后那蜈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不同凡响地好看。
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人们以这真诚的叫好原谅了“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
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因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
只在随员替他将“蜈蚣”放上蓝天之后,他才从随员手中接过线盒拎住。
他那神情不像一个舵手,他站在地里的姿态,更像一个被大人娇纵的孩童。
在这时我想起单位里一个爱放风筝的司机。
他告诉我说,小时候在乡下的家里,他自己会糊风筝却买不起线,他用母亲拆被子拆下来的碎棉线代替风筝线。
他把那线一段段接起来,接头太多,也不结实。
有一次他的风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在乡村大道上跑着追风筝。
为了那个风筝,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
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
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
当暮色苍茫、人声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座猪圈,在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
我觉得这“仙女”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做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人。
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思想究竟什么叫做放风筝。
我不知道。
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连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1. 根据文中“风筝”这一线索,在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
(4分)“我”:①挑选风筝→②→③观“钻戒”放风筝④→⑤→⑥2. 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6分)1)纸扎的燕子、苍鹰、蝴蝶、巨龙一旦逃离了人手,为什么便会显得更为逼真?(2)“我”为什么把风筝仙女看成是自己的朋友? 3. 你觉得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请写出一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4. 你对文中“‘钻戒’放风筝”有何看法?请说出理由。
(6分)二、阅读迟子建的《燃烧的月亮》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的脸,没心没肺地笑。
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
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
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